㈠ 求汪曾祺的短篇散文
咸菜茨菰汤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难吃。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菰。"--"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 苏州人特重塘鳢鱼。上海人也是,一提起塘鳢鱼,眉飞色舞。塘鳢鱼是什么鱼?我向往之久矣。到苏州,曾想尝尝塘鳢鱼,未能如愿。后来我知道:塘鳢鱼就是虎头鲨,嗐! 塘鳢鱼亦称土步鱼。《随园食单》:"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虎头蛇即虎头鲨。这种鱼样子不好看,而且有点凶恶。浑身紫褐色,有细碎黑斑,头大而多骨,鳍如蝶翅。这种鱼在我们那里也是贱鱼,是不能上席的。苏州人做塘鳢鱼有清炒、椒盐多法。我们家乡通常的吃法是氽汤,加醋、胡椒。虎头鲨氽汤,鱼肉极细嫩,松而不散,汤味极鲜,开胃。 昂嗤鱼的样子也很怪,头扁嘴阔,有点像鲇鱼,无鳞,皮色黄,有浅黑色的不规整的大斑。无背鳍。而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锐的骨刺。用手捏起这根骨刺,它就发出昂嗤昂嗤小小的声音。这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我一直没弄明白。这种鱼是由这种声音得名的。它的学名是什么,只有去问鱼类学专家了。这种鱼没有很大的,七八寸长的,就算难得的了。这种鱼也很贱,连乡下人也看不起。我的一个亲戚在农村插队,见到昂嗤鱼,买了一些,农民都笑他:"买这种鱼干什么!"昂嗤鱼其实是很好吃的。昂嗤鱼通常也是氽汤。虎头鲨是醋汤,昂嗤鱼不加醋,汤白如牛乳,是所谓"奶汤"。昂嗤鱼也极细嫩,鳃边的两块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称至味。有一年,北京一家鱼店不知从哪里运来一些昂嗤鱼,无人问津。顾客都不识这是啥鱼。有一位卖鱼的老师傅倒知道:"这是昂嗤。"我看到,高兴极了,买了十来条。回家一做,满不是那么一回事!昂嗤要吃活的(虎头鲨也是活杀)。长途转运,又在冷库里冰了一些日子,肉质变硬,鲜味全失,一点意思都没有! 砗螯,我的家乡叫馋螯,砗螯是扬州人的叫法。我在大连见到花蛤,我以为就是砗螯,不是。形状很相似,入口全不同。花蛤肉粗而硬,咬不动,砗螯极柔软细嫩。砗螯好像是淡水里产的,但味道却似海鲜。有点像蛎黄,但比蛎黄味道清爽。比青蛤、蚶子味厚。砗螯可清炒,烧豆腐,或与咸肉同煮。砗螯烧乌青菜(江南人叫塌苦菜),风味绝佳。乌青菜如是经霜而现拔的,尤美。我不食砗螯四十五年矣。 砗螯壳稍呈三角形,质坚,白如细瓷,而有各种颜色的弧形花斑,有浅紫的,有暗红的,有赭石、墨蓝的,很好看。家里买了砗螯,挖出砗螯肉,我们就从一堆砗螯壳里去挑选,挑到好的,洗净了留起来玩。砗螯壳的铰合部有两个突出的尖嘴子,把尖嘴子在糙石上磨磨,不一会就磨出两个小圆洞,含在嘴里吹,呜呜地响,且有细细颤音,如风吹窗纸。 螺蛳处处有之。我们家乡清明吃螺蛳,谓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蛳,分给孩子,一人半碗,由他们自己用竹签挑着吃,孩子吃了螺蛳,用小竹弓把螺蛳壳射到屋顶上,喀拉喀拉地响。夏天"检漏",瓦匠总要扫下好些螺蛳壳。这种小弓不做别的用处,就叫做螺蛳弓,我在小说《戴车匠》里对螺蛳弓有较详细的描写。
记得采纳啊
㈡ 汪曾祺小说《徙》中的疑问
是肺痨 也就是 肺结核病。
㈢ 汪曾祺的《徙》读后感
“辛夸高峙桂,未徙北溟鹏”小麦说梦见了这幅对子,不敢敲门,不知开门的会不会是他。
很久以前他们叫我英子。叫英子的时候第一次读汪曾祺的《受戒》,对着文中的小英子傻笑,这哪是小说,分明是柳新生笔下的水彩风景。
许多年以后发觉小麦的话汪曾祺的小说很象,常常带着梦幻般的呓语,就象《受戒》的开头,没有铺垫没有起因,“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他是十三岁来的。”简短直白的直接将后面行文归于自然。
《徙》是小麦推荐我看的,她说了一句:“他有一双宝黛式女儿。”于是我便去看,看过了开头讲学生们唱校歌,细致到各年级学生的体会;看过了谈甓渔和谈家门楼,细致到在门楼里坐着歇脚的轿夫和谈先生的螃蟹;看过了疯秀才徐呆子应考数年不中竟等到个废除科举,终于哭死在街上。汪曾祺用平静到如同绢细棉布般的语言慢慢讲述着一个曾经的场景,那场景的每一个角落他都经历过,每一个角落都忍不住要细细描述一番直到看到“高北溟坐在百年老屋之中,常常听到徐呆子从门外哭过来,哭过去。他恍恍惚惚觉得,哭的是他自己。”这一句的情景没来由的想到《血色湘西》第二集,端坐在清溪书院大门里领着孩子们读书的瞿先生。一时竟忘了“一双宝黛式的女儿”的话,对着他住的“开着蓝色的碎花的野草”的院子和贴着他亲自写的“辛夸高峙桂,未徙北溟鹏”的对联的白木板门出神。
汪曾祺对高北溟的房子着墨不多,只一句几概括了——“一所小小的四合院。房屋虽也旧了,但间架砖木都还结实。天井里花木扶疏,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很是幽静。”不过从后文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窥到其中的布局,文中说道“约几个志同道合的教员,在家里赏荷小聚。”想必那院子里是有个小池或者荷花缸。文中还说“(高雪)高起兴来,打了井水,把家里什么都洗一遍,砖地也洗一遍,大门也洗一遍,弄得家里水漫金山,人人只好缩着脚坐在凳子上。”“高先生的藤椅,除了她,谁也不坐”想必那院子有一点象《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家,铺着石板,摆着一个藤椅。对了,还栽着花——“浇花。这是她(高雪)的特权,别人不许浇。”大女儿安分守拙,有好看的先给妹妹看,好穿的先给妹妹穿;小女儿高雪心高气傲,要考高中,将来到北平上大学。高冰在劝高雪出嫁时说了一句:“这是命,你心高命薄。”不想一语成诔。高雪害怕牢笼,在家是个牢笼,出嫁还是个牢笼,飞不出去,终于郁郁而终。她就没有想想她的父亲高先生也同样飞不出去啊。我并不喜欢他女儿们的名字,高冰高雪,这不该是他家世业儒的高北溟该取的名字,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我的注意力早已不在“一双女儿”那儿。合上书,眼前还是高先生小院的白木板门和门上已经发白的对联。
如果说《受戒》是柳新生层层氲开的清凉水彩,那么《徙》就是衣纹笔细细勾勒的一幅工笔荷花。一开始不觉得这幅荷花有什么特别,推开书却无法忘却。我明白了,小麦,如果是我,也会在门前犹豫。
看汪曾祺《徙》中的教育思想
最近应班主任的期望和要求,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在恶补名著的阅读。我当前正在拜读现当代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在《徙》这部作品中,我惊喜地发现当中有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现象。曾祺的《徙》,创作于1981年,文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艰难时世中的语文教员高北溟狷介特立的性格。作家试图通过这个卓然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人生追求。
作品中提到“高先生要求‘随班走’。教一班学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他说别人教过的学生让他来教,如垦生荒,重头来起,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管学生的程度,照本宣科,是为瞎教。学生已经懂得的,再来教他,是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看到他是不是一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如同注水入瓶,随时知其深浅。”这些话语让我们不难地认识到在现实教育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就如孔子的一个例子,面对同一件事情,对于子由、子路两种不同性格的人,他进行了截然相反的教育。并伴随着一种动态性的教育,对此我深有同感。对于学生而言,频繁的更换老师无疑是有害无益的。我高一时在普通班,高二高考入了重点班,师资完全换了,虽然不得不承认这些师资确实很优秀,但最初我们这些插班生还是弄的个身心疲惫才逐渐适应新的他们新的教学方式。这不是小说中,高北溟的“教一班学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的做法,就是考虑到了这个因素。
此外,小说写到:“他要求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初中国文教员中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串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人道主义。”则表现了他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在这部小说中,更有“重视作文的训练”、“对学生一视同仁”等先进的思想。平时我看小说最注重的还是故事情节,但当我看到这部作品,我的眼球却紧紧地被这里面那些关于教育的字眼抓住,也许是因为现在自己是教育界的“后备军”的想法所驱使吧!不过小说中用这么多的篇幅来传达教育思想的作品确实也挺少见,至少我看到过的作品中这样的小说还不多。但是总的来说,这种的倾向还是可喜的吧。
㈣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继承的是
沈从文 。
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㈤ 分析汪曾祺的小说《徙》的标题的含义,为什么以“徙”为题
我个人一家之言,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个人认为它是指主人公就如他自己的名字中的那样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一样在其人生道路上能自由翱翔,勇往直前。被命鲲鹏的迁徙与主人公在人生路上的不断前进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㈥ 汪曾祺徙的全文主题词是什么
《徙》收录汪先生1940年到1981年的中短篇小说,其中不乏《异秉》《邂逅》《鸡鸭名家》《羊舍一夕》《大淖记事》等名篇。本卷为“汪曾祺文存”小说卷的上卷,收入多篇汪曾祺早期作品。读者可从中即可看出汪曾祺早期作品与京派的联系,也可体会到他小说中强烈的现代派风味。“当然,京派作家也曾程度不同地吸取过一些现代主义的营养,但汪曾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现代主义因素在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品中已成为主导的因素”
㈦ 汪曾祺 徙
1,语言干净,有张力
富有韵味
2,很好,有传统中国人的风骨,孟子说取义成仁
㈧ 汪曾祺的作品中最值得看的是哪些啊
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作品精选ISBN:9787535429858 页数:464 定价:23.0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5-2-1 目录 汪曾祺的生平及其创作 小说 复仇 羊舍一夕 黄油烙饼 异秉 受戒 岁寒三友 寂寞的温暖 天鹅之死 大淖记事 七里茶坊 鸡毛 徙 晚饭花 鉴赏家 职业 八千岁 陈小手 日规 桥边小说三篇 安乐居 瑞云 蛐蛐 陆判 仁慧 露水 散文 我的家乡 文游台 多年父子成兄弟 泡茶馆 路警报 随遇而安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金岳霖先生 老舍先生 …… 诗歌 书信 作者 汪曾祺 作者 陆建华 isbn 7535429858 书名 汪曾祺作品精选 页数 464 字数 332000 版次 1 重量 450克 用纸 胶版纸 定价 23.0 语言 中文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简介 本书以选编汪曾祺的脍灸人口的小说、散文代表作为主,还适当选编了他的诗歌和书信。在汪曾祺的新诗与旧诗中,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美的发现,与他的小说散文是一脉相承的;而他的书信,则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略窥汪曾祺的真实的心灵轨迹,和他的一些作品的酝酿创作过程。这些,相信读者会感兴趣并喜爱的。 【汪曾祺】 (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2-1
㈨ .简要归纳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风格特征。
第一,汪曾祺的小说情节因素很弱,较少逻辑的、因果的关系,也较少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因而小说结构大多按照生活的多为流动来“建构”,这样的建构必然导致小说像一条河流,多岔道而主流不明显。文坛提供了一种特别的小说艺术风格。第二,那些描写市井风情的小说,结构更松散,不断地有插入成分,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掌故传说等等,有一种博识的杂家的风范。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想到那儿写到那儿,主次分明。第三,从小说内容来看,汪曾祺写人写事,目的其实是写生活,而主要不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品类繁多,三教九流引车卖浆之流和下层知识分子,这些都是身处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第四,就像生活表面上是杂乱无章的,其实却内藏着秩序,汪曾祺的小说也同样如此,呈现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㈩ 分析汪曾祺的小说《徙》的标题的含义,为什么以“徙”
我个人认为它是指主人公就如他自己的名字中的那样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一样在其人生道路上能自由翱翔,勇往直前.被命鲲鹏的迁徙与主人公在人生路上的不断前进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