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20年代到30年代的作者的作品
1、《头发的故事》
《头发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双十节”为线索,以N先生独白的方式,围绕着男人留辫子、剪辫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组织故事。
通过头发问题所引起的反复曲折的风波,表达了作者鲁迅对中国普通民众的深深同情和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统治者或革命者的愤激。小说通过人物独白叙事抒情,生动有感染力。
2、《风波》
《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
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
《风波》这篇小说围绕“辫子”的有无展开情节,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变化,在结构上完整地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的程序演进,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写此”,场面不大,个个人物鲜灵生动。
小说最后写“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样子,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留下深长的余味,其精警深刻,发人深思。
3、《故乡》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该小说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4、《蚀》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创作的系列小说作品,《蚀》三部曲,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发表于1927年)、《动摇》《追求》(1928年先后完成)。
通过对革命分子心灵世界细腻的描写,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革命营垒中存在的矛盾与分化。
《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理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的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5、《沉沦》
《沉沦》,是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创作的早期短篇小说,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时即震撼了当时的文坛。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达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1919年毕业后,郁达夫从名古屋前往东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读书四年的生活体验写下了此篇作品《沉沦》。
1998年,名古屋大学在丰田讲堂前,为郁达夫和他的小说《沉沦》树立了一块郁达夫文学碑。文学碑以福建厦门产的花岗石造成,碑面一侧嵌有穿学生服戴学生帽的郁达夫铸像,铸像下刻有“郁达夫”三字。碑面另一侧刻有“沉沦”两个大字。
㈡ 请推荐几个短篇小说,最好是名作家的,谢谢!
推荐世界短篇小说三位大师的作品
莫泊桑作品:
西蒙的爸爸
羊脂球
一名农场女佣的故事
春天
舆论
一家子
一次野餐
两个朋友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归来
嫁妆
火星人
魔椅
契柯夫作品:
一个文官的死
嫁妆
胖子和瘦子
变色龙
苦恼
万卡
渴睡
跳来跳去的女人
第六病室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
农民
套中人
醋粟
约内奇
出诊
宝贝儿
新娘
欧·亨利作品:
爱的牺牲
警察与赞美诗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麦琪的礼物
最后一片藤叶
回答者:三好中学生 - 举人 五级 8-27 08:59
㈢ 中国著名短篇小说·世界著名短篇小说的目录
中国著名短篇小说
狂人日记/鲁迅
阿Q正传/鲁迅
祝福/鲁迅
在酒楼上/鲁迅
伤逝/鲁迅
醍醐天女/许地山
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
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微雪的早晨/郁达夫
丽石的日记/庐隐
断魂枪/老舍
萧萧/沈从文
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
山峡中/艾芜
春阳/施蛰存
套不住的手/赵树理
华威先生/张天翼
小城三月/萧红
山地回忆/孙犁
受戒/汪曾祺
世界著名短篇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皇帝与小姑娘/萧伯纳
变色龙/契诃夫
喀布尔人/泰戈尔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
精确的婚姻学/欧·亨利
十字勋章/巴比塞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茨威格
阿拉比/乔伊斯
判决/卡夫卡
鼻子/芥川龙之介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
印第安人营地/海明威
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
㈣ 求施蛰存的散文《梅雨之夜》原文
施蛰存《梅雨之夕》
梅雨又淙淙地降下了。
对于雨,我倒并不觉得嫌厌,所嫌厌的是在雨中疾驰的摩托车的轮,它会得溅起混水猛力地洒上我底在裤,甚至会连嘴里也拜受了美味。我常常在办公室里,当公事空闲的时侯,凝望着窗外淡白的空中的雨丝,对同事们谈起我对于这些自私的车轮的怨苦。下雨天是不必省钱的,你可以坐车,舒服些。他们会这样善意地劝告我。但我并不曾屈就了他们的好心,我不是为了省钱,我喜欢在滴沥的雨声中撑着伞回去。我底寓所离公司是很近的,所以我散工出来,便是电车也不必坐,此外还有一个我所以不喜欢在雨天坐车的理由,那是因为我还不曾有一件雨衣,而普通在雨天的电车里,几乎全是裹着雨衣的先生们,夫人们或小姐们,在这样一间狭窄的车厢里,滚来滚去的人身上全是水,我一定会虽然带着一柄上等的伞,也不免满身淋漓地回到家里。况且尤其是在傍晚时分,街灯初上,沿着人行路用一些暂时安逸的心境去看看都市的雨景,虽然拖泥带水,也不失为一种自己底娱乐。在朦雾中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物,全都消失了清晰的轮廓,广阔的路上倒映着许多黄色的灯光,间或有几条警灯底红色和绿色在闪烁着行人底眼睛。两大的时候,很近的人语声,即使声音很高,也好象在半空中了。
人家时常举出这一端来说我太刻苦了,但他们不知道我会得从这里找出很大的乐趣来,即使偶尔有摩托车底轮溅满泥泞在我身上,我也并不会因此而改了我底习惯。说是习惯,有什么不妥呢,这样的已经有三四年了。有时也偶尔想着总得买一件雨衣来,于是可以在雨天坐车,或者即使步行,也可以免得被泥水溅着了上衣,但到如今这仍然留在心里做一种生活上的希望。
在近来的连日的大雨里,我依然早上撑着伞上公司去,下午撑着伞回家,每天都如此。
昨日下午,公事堆积得很多。到了四点钟,看看外面雨还是很大,便独自留下在公事房里,想索性再办了几桩,一来省得明天要更多地积起来,二来也借此避雨,等它小一些再走。这样地竟逗遛到六点钟,而早已止了。
走出外面,虽然已是满街灯火,但天色却转清朗了。曳着伞,避着檐滴,缓步过去,从江西路走到四川路桥,竟走了差不多有半点钟光景。邮政局的大钟已是六点二十五分了。未走上桥,天色早已重又冥海下来,但我并没有介意,因为晓得是傍晚的时分了,刚走到桥头,急雨骤然从乌云中漏下来,潇潇的起着繁响。看下面北四川路上和苏州河两岸行人的纷纷乱窜乱避,只觉得连自己心里也有些着急。他们在着急些什么呢?他们也一定知道这降下来的是雨,对于他们没有生命上的危险。但何以要这样急迫地躲避呢?说是为了恐怕衣裳给淋湿了,但我分明看见手中持着伞的和身上披了雨衣的人也有些脚步踉跄了。我觉得至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纷乱。但要是我不曾感觉到雨中闲行的滋味,我也是会得和这些人一样地急突地奔下桥去的。
何必这样的奔逃呢,前路也是在下着雨,张开我底伞来的时候,我这样漫想着。不觉已走过了天潼路口。大街上浩浩荡荡地降着雨,真是一个伟规,除了间或有几辆摩托车,连续地冲破了雨仍旧钻进了雨中地疾驰过去之外,电车和人力车全不看见。我奇怪它们都躲到什么地方去了。至于人,行走着的几乎是没有,但有店铺的檐下或蔽荫下是可以一团一团地看得见,有伞的和无伞的,有雨衣的和无雨衣的,全都聚集着,用嫌厌的眼望着这奈何不得的雨,我不懂他们这些雨具是为了怎样的天气而买的。
至于我,已经走近文监师路了。我并没什么不舒服,我有一柄好的伞,脸上绝不曾给雨水淋湿,脚上虽然觉得有些潮扭扭,但这至多是回家后换一双袜子的事。我且行且看着雨中的北四川路,觉得朦胧的颇有些诗意。但这里所说的“觉得”,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具体的思绪,除了“我该得在这里转弯了”之外,心中一些也下意识着什么。
从人行路上走出去,探头看看街上有没有往来的车辆,刚想穿过去转入文监师路,但一辆先前并没有看见的电车已停在眼前,我止步了,依然退进到人行路上,在一支电杆边等候着这辆车底开出。在车停的时候,其实我是可以安心地对穿过去的,但我并不曾这样做。我在上海住得很久,我懂得走路的规则。我为什么不在这个可以穿过去的时候走到对街去呢,我没知道。
我数着从头等车里下来的乘客。为什么不数三等车里下来的呢?这里并没有故意的挑选,头等座的车底前部,下来的乘客刚在我面前。所以我可以很看得清楚。第一个,穿着红皮雨衣的俄罗斯人,第二个是中年的日本妇人,她急急地下了车,撑开了手里提着的东洋粗柄雨伞,缩着头鼠审似地绕过车前,转进文监师路去了。我认识她,她是一家果子店的女店主。第三,第四,是象宁波人似的我国商人,他们都穿着绿色的橡皮华式雨衣。第五个下来的乘客,也即是末一个了,是一位姑娘。她手里没有伞,身上也没有穿雨衣,好象是在雨停止了之后上电车的,而不幸在到目的地的时候却下着这样的大市。我猜想她一定是从很远的地方上车的,至少应当在卡德庆以上的几站里。
她走下车来,缩着瘦削的,但并不露骨的双肩,窘迫地走上人行路的时候,我开始注意着她底美丽了。美而有许多方面,容颜底姣好固然是一重要素,但风仪的温雅,肢体底停匀,甚至谈吐底不俗,至少是不意厌,这些也有着份儿,而这个雨中的少女,我事后觉得她是全适合这几端的。
她向路底两边看了一看,又走到转角上看着文监师路。我晓得她是急于要招呼一辆人力车。但我看,跟着地底眼光,大路上清寂地没一辆车子徘徊着,而雨还尽量地落下来。她旋即回了转来,躲避在一家木器店底屋檐下,露着烦恼的眼色,并且挂着细谈的修眉。
我也便退进在屋檐下,虽则电车已开出,路上空空地,我照理可以穿过去了。但我何以不即穿过去,走上归家的路呢?为了对于这少女有什么依恋么?并不,绝没有这种依恋的意识。但这也决不是为了我家里有着等候我回去在灯下一同吃晚饭的妻,当时是连我已有妻的思想都不曾有,面前有着一个美的对象,而又是在一重困难之中,孤寂地只身呆立着望这永远地,永远地垂下来的梅雨,只为了这些缘故,我不自觉地移动了脚步站在她旁边了
虽然在屋檐下,虽然没有粗重的格溜摘下来,但每一阵风会得把凉凉的雨丝吹向我们。我有着伞,我可以如中古时期骁勇的武上似地把伞当作盾牌,挡着扑面袭来的雨的话,但这个少女却身上间歇地被淋得很湿了。薄薄的绸衣,黑色也没有效用了,两支手臂已被画出了它们底圆润。她屡次旋转身去,倒立着,避免这轻薄的雨之侵袭地底前胸。肩臂上受些雨水,让衣裳贴着了肉倒不打紧吗?我曾偶尔这样想。
天晴的时候,马路上多的是兜搭生意的人力车,但现在需要它们的时候,却反而没有了。我想着人力车夫底不善于做生意,或许是因为需要的人太多了,供不应求,所以即使在这样繁盛的街上,也不见一辆车子底踪迹。或许车夫也都在避雨呢,这样大的两,车夫不该进一避吗?对干人力车之有无,本来用不到关心的3d由的带回回味。我并且还甚至觉用那些人力宝丰县何用的.捎回团团回赠车子走过来接应这生意呢,这里有一输纱丽。回回益囊炎往而中等候着你们的任何一个。围断出情,人力车终于没有踪迹。天色真的晚了。近狲对。钱门前有几个短衣的男子已经等得不耐而冒着两,他们是排
的,踏着大步跑去了。我看这位少女底长后已警
莹然,象是心中很着急了。她痛化问的眼光正与
在她眼里。我懂得我是正受着诧异,为什么你者
呢。你有着伞,并且穿着皮鞋,等什么人么?而
呢?眼睛这样税利地看着我,不是没怀着好意么?项防打住着在我身上打量我的眼光移向着阳黑的天空的这个动匕我肯定地猜测地是在这样想着。。我有着伞呢,而且大得足够容两个人底波荫的,我不懂何以卜史识不早就觉醒了我。但现在它觉醒了我将使我做什么呢?我俯我底伞给她障住这样的淫雨,我可以陪伴她走一段路去找陈,如果路不多,我可以送她到地底家。如果路很多,又有S不成呢?我应当跨过这一前路,去表白我底好意吗?好意,她B有什么别方面的疑虑吗?或许她会得象刚才我所猜想着的那8解了我,她便会得拒绝了我。难道她宁愿在这样不止的雨和参,在冷静的夕暮的街头,独自个立到很迟吗?不啊!而是不【会停的,已经这样连续不断地降下了……多久了,我也完全河时间底在这两水中间流过。我取出时计来,七点三十四分。。时多了。不至于老是这样地降下来吧,看,排水沟已经来不【泄,多量的水已经积聚在它上面,打着漩涡,挣扎木到流下l珐,不久怕会游上了人行路么?不会的,快不会有这样持久F,再停一会,她一定可以走了。即使雨不就停止,人力车是【总能够来一辆的、她一定舍不管多大的代价坐了去的。然则:应当走了么?应当走了。为什么不?……
这样地又十分钟过去了。我还没有走。雨没有住,车儿也没有影踪.她也依然焦灼地立着。我有一个残忍的好奇心,如她这样的在一重困难中,我要看她终于如何处理自己。看着她这样窘急,怜悯和旁观的心理在我身中各占了一半。
他又在惊异地看着我。
忽然,我觉得,何以刚才会不觉得呢,我奇怪,她好象在等待我拿我底伞贡献给她,并且送她回去,不,不一定是回去,只是到她所要到的地方去。你有伞,但你不走,你愿意分一半伞荫蔽我,但还在等待什么更适当的时候呢?她底眼光在对我这样说。
我脸红了,但并没有低下头去。
用羞赧来对付一个少女底注目,在结婚以后,我是不常有的。这是自己也随即觉得可怪了。我将用何种理由来譬解我底脸红呢?没有!但随即有一种男子的勇气升上来,我要求报复,这样说或许是较言重了,但至少是要求着克服她的心在我身里急突地催促着。
终归是我移近了这少女,将我底伞分一半荫蔽她。
——小姐,车子恐怕一时不会有,假如不妨碍,让我来送一送罢。我有着伞。
我想说送她回府,但随即想到她未必是在回家的路上,所以结果是这样两用地说了。当说着这些话的时候,我竭力做得神色泰然,而她一定已看出了这勉强的安静的态度后面藏匿着的我底血脉之急流。
她凝视着我半微笑着。这样好久。她是在估量我这种举止底动机,上海是个坏地方,人与人都用了一种不信任的思想交际着!她也许是正在自己委决不下,雨真的在短时期内不会止么?人力车真的不会来一辆么?要不要借着他底伞姑且走起来呢?也许转一个弯就可以有人力车,也许就让他送到了。那不妨事么?……不妨事。遇见了认识人不会猜疑么?……但天太晚了,雨并不觉得小一些。
于是她对我点了点头,极轻微地。
--谢谢你,朱唇一启,她迸出柔软的苏州音。
转进靠西边的文监师路,在响着雨声的伞下,在一个少女底旁边,我开始诧异我底奇遇。事情会得展开到这个现状吗?她是谁,在我身旁同走,并且让我用伞荫蔽着她,除了和我底妻之外,近几年来我并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回转头去,向后面斜着,店铺里有许多人歇下了工作对我,或是我们,看着。隔着雨底姘朦,我看得见他们底可疑的脸色。我心里吃惊了,这里有着我认识的人吗?或是可有着认识她的人吗?……再回看她,她正低下着头,拣着踏脚地走。我底鼻子刚接近了她底鬓发,一陈香。无论认识我们之中任何一个的人,看见了这样的我们的同行,会怎样想?……我将伞况下了些,让它遮蔽到我们底眉额。人家除非故意低下身子来,不能看见我们底脸面。这样的举动,她似乎很中意。
我起先是走在她右边,右手执着伞柄,为了要让她多得些前蔽,手臂便凌空了。我开始觉得手臂酸痛,但并不以为是一种苦楚。我侧眼看她,我恨那个伞柄,它遮隔了我底视线。从侧面看,她并没有从正面看那样的美丽。但我却从此得到了一个新的发现:她很象一个人。谁?我搜寻着,我搜寻着,好象很记得,岂但,……几乎每日都在意中的,一个我认识的女子,象现在身旁并行着的这个一样的身材,差不多的面容,但何以现在百思不得了呢?……啊,是了,我奇怪为什么我竟会得想不起来,这是不可能的!我底初恋的那个少女,同学,邻居,她不是很象她吗?这样的从侧面看,我与她离别了好几年了,在我们相聚的最后一日,她还只有十四岁,……一年……二年……七年了呢。我结婚了,我没有再看见她,想来长成得更美丽了……但我并不是没有看见她长大起来,当我脑中浮起她底印象来的时候,她并不还保留着十四岁的少女的姿态。我不时在梦里,睡梦或白日梦,看见她在长大起来,我曾自己构成她是个美丽的二十岁年纪的少女。她有好的声音和姿态,当偶然悲哀的时候,她在我底幻觉里会得是一个妇人,或甚至是一个年轻的母亲。
但她何以这样的象她呢?这个容态,还保留十四岁时候的余影,难道就是她自己么?她为什么不会到上海来呢?是她!天下有这样容貌完全相同的人么?不知她认出了我没有……我应该问问她了。
——小姐是苏州人么?
——是的。
确然是她,罕有的机会啊!她几时到上海来的呢?她底家搬到上海来了吗?还是,哎,我怕,她嫁到上海来了呢?她一定已经忘记我了,否则她不会允许我送她走。……也许我底容貌有了改变,她不能再认识我,年数确是很久了。……但她知道我已经结婚吗?要是没有知道,而现在她认识了我,怎么办呢?我应当告诉她吗?如果这样是需要的,我将怎么措辞呢?……
我偶然向道旁一望,有一个女子倚在一家店里的柜上。用着忧郁的眼光,看着我,或者也许是看着她。我忽然好象发现这是我底妻,她为什么在这里?我奇怪。
我们走在什么地方了。我留心看。小菜场。她恐怕快要到了。我应当不失了这个机会。我要晓得她更多一些,但要不要使我们继续已断的友谊呢,是的,至少也得是友谊?还是仍旧这样地让我在她底意识里只不过是一个不相识的帮助女子的善意的人呢?我开始踌躇了。我应当怎样做才是最适当的。
我似乎还应该知道她正要到那里去。她未必是归家去吧。家——要是父母底家倒也不妨事的,我可以进去,如象幼小的时候一样。但如果是她自己底家呢?我为什么不问她结婚了不曾呢……或许,连自己底家也不是,而是她底爱人底家呢,我看见一个文雅的青年绅士。我开始后侮了,为什么今天这样高兴,剩下妻在家里焦灼地等候着我,而来管人家的闲事呢。北四川路上。终于会有人力车往来的?即使我不这样地用我底伞伴送她,她也一定早已能雇到车子了。要不是自己觉得不便说出口,我是已经会得剩了她在雨中反身走了。
还是再考验一次罢。
--小姐贵姓?
--刘。
刘吗?一定是假的。她已经认出了我,她一定都知道了关于我的事,她哄我了。她不愿意再认识我了,便是友谊也不想继续了。女人!……她为什么改了姓呢?……也许这是她丈夫底姓?刘……刘什么?
这些思想底独白,并不占有了我多少时候。它们是很迅速地翻舞过我心里,就在与这个好象有魅力的少女同行过一条马路的几分钟之内。我底眼不常离开她,雨到这时已在小下来也没有觉得。眼前好象来来往往的人在多起来了,人力车也恍惚看见了几辆。她为什么不雇车呢?或许快要到达她底目的地了。她会不会因为心里已认识了我,不敢厮认,所以故意延滞着和我同走么?
一阵微风,将她底衣缘吹起,飘漾在身后。她扭过脸去避对面吹来的风,闭着眼睛,有些娇媚。这是很有诗兴的姿态,我记起日本画伯铃木春情一帧题名叫《夜雨宫诣美人图》的画。提着灯笼,遮着被斜风细雨所撕破的伞,在夜的神社之前走着,衣裳和灯笼都给风吹卷着,侧转脸儿来避着风雨底威势,这是颇有些洒脱的感觉的。现在我留心到这方面了,她也有些这样的丰度。至于我自己,在旁人眼光里,或许成为她底丈夫或情人了,我很有些得意着这种自譬的假饰。是的,当我觉得她确是幼小时候初恋着的女伴的时候,我是如象真有这回事似地享受着这样的假饰。而从她鬓边颊上被潮润的风吹来的粉香,我也闻嗅得出是和我妻所有的香味一样的。……我旋即想到古人有“担簦亲送绮罗人”那么一句诗,是很适合于今日的我底奇遇的。铃木画伯底名画又一度浮现上来了。但铃木底所面的美人并不和她有一些相象,倒是我妻店嘴唇却与画里的少女底嘴唇有些仿佛的。我再试一试时於她底凝视,奇怪啊,现在我觉得她并不是我适才所误会着的初恋的女伴了。他是另外一个不相干的少女。眉额,鼻子,倾骨,即使说是有年岁底改换,也绝对地找不出一些踪迹来。而我尤其嫌厌着她底嘴唇,侧着过去,似乎太厚一些了。
我忽然觉得很舒适,呼吸也更通畅了。我若有意若无意地替她撑着伞,徐徐觉得手臂太酸痛之外,没什么感觉。在身旁由我伴送着的这个不相识的少女的形态,好似已经从我底心的樊笼中被释放了出去。我才觉得天已完全夜了,而伞上已听不到些做的雨声。
——谢谢你,不必送了,雨已经停了。
她在我耳朵边这样地嘤响。
我蓦然惊觉,收拢了手中的伞。一缕街灯的光射上了她底脸,显着橙子的颜色。她快要到了吗?可是她不愿意我伴她到目的地,所以趁此雨已停住的时候要辞别我吗?我能不能设法看一看她究竟到什么地方去呢?……
——不要紧,假使没有妨碍,让我送到了罢。
——不敢当呀,我一个人可以走了,不必送罢。时光已是很晏了,真对不起得很呢。
看来是不愿我送的了。但假如还是下着大雨使怎么了呢?……我怼着不情的天气,何以不再继续下半小时雨呢,是的,只要再半小时就够了。一瞬间,我从她的对於我的凝视——那是为了要等候我底答话——中看出一种特殊的端庄,我觉得凛然,象雨中的风吹上我底肩膀。我想回答,但她已不再等候我。
——谢谢你,请回转罢,再会。……
她微微地侧面向我说着,跨前一步走了,没有再回转头来。我站在中路,看她底后形,旋即消失在黄昏里。我呆立着,直到一个人力车夫来向我兜揽生意。
在车上的我,好象飞行在一个醒觉之后就要忘记了的梦里。我似乎有一桩事情没有做完成,我心里有着一种牵挂。但这并不曾清晰地意识着。我几次想把手中的伞张起来,可是随即会自己失笑这是无意识的。并没有雨降下来,完全地暗了,而天空中也稀疏地有了几颗星。
下了车,我叩门。
--谁?
这是我在伞底下伴送着走的少女底声音!奇怪,她何以又会在我家里?门开了。堂中灯火通明,背着灯光立在开着一半的大门边的,例并不是那个少女。朦胧里,我认出她是那个倚在柜台上用嫉妒的眼光看着我和那个同行的少女的女子。我惝贶地走进门。在灯下,我很奇怪,为什么从我妻底脸色上再也找不出那个女子底幻影来。
妻问我何故归家这样的迟,我说遇到了朋友,在沙利文吃了些小点,因为等雨停止,所以坐得久了。为了要证实我这谎话,夜饭吃得很少。
[简介] 《梅雨之夕》是一篇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作者说这一短篇小说“都是描写一种心理过程的”。文中写的是小说的主人公对梅雨的感受,在梅雨之夕与一位不知姓名的少女的“奇遇”。写主人公对少女的美的感受,下意识接近这少女,目光相遇时的局促,然后用雨伞荫蔽着送她在雨中行走,途中怕两人的熟人看见,怕自己的妻子看见,以及误以为是初恋时的女友,最后为雨停办手而惋惜,回到家中向妻子隐蔽了“奇遇”的实情。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对话也不过简短的四五句。主要写了“我”对少女的留心,关注和同情、怜悯,以及内心里的缠绵之情。
新感党派运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写小说,有意开掘潜意识和隐意识,追求主观感受印象。这篇小说便是以通篇文字描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把主观感受阐释得淋漓尽致,把其对少女的追慕以至怕熟人发现、向妻子隐秘的微妙之处,都进行了分析展示,显示了作者长于心理分析的特点和这一流派作家艺术风格的独特。
㈤ 谁知道施蛰存那些文学作品吗介绍一下,谢谢
施蛰存(1905年复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施青萍,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短篇小说集 《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
散文集 《灯下集》—《待旦录》
编译作品 《荣誉》—《轭下》—《征服者贝莱》—《劫后英雄》—《妇心三部曲》—《匈牙利短篇小说集》—《波兰短篇小说集》—《外国文人日记抄》
学术著作 《唐诗百话》—《词学论稿》—《宋元词话》—《历代词籍序跋萃编》—《北山集古录》—《水经注碑录》
㈥ 施蛰存精选集怎么样
列述施蛰存短篇小说中表达人欲望的途径 施蛰存的短篇小说篇幅虽短,但充盈着人物的意识流动、情绪变化,可归结为欲望萌动。施蛰存是现代派小说家之一,说其小说表达的不仅是“都市”欲望原因有二。其一,有的小说是用现代小说笔法改写了的历史小说,如《石秀》、《释迦牟尼》。可以说这些小说是施蛰存套用都市感觉结构写成的,但这是另一问题,这里考虑的是短片小说文本的内部分析。其二,并非所有小说中的欲望都因都市而发生。人天性中的欲望占了相当比重,都市只是更易唤醒沉睡欲望的场所,但不可把它们的根都嫁接到都市上去。至于欲望,但凡人想得到某物或达到某种状态皆是。不因穿暖衣、吃饱饭、睡好觉的欲望太过基础,就不用小说表达;同样,另一些欲望,如在农耕伦理下被压抑的性欲会因都市既开放又逼仄的环境爆发出来;此外,还有真的只在都市影响下方才萌发的,如渴望信任、渴望家庭幸福等。以下讨论的欲望涵盖施蛰存最出众的短篇小说,也尽量涵盖到上述的欲望类型;讨论重点即是笔法上表达人欲望的途径、方法,亦即它们是怎样通过小说设置一一罗写出来的。讨论时并不把看似相近的小说用总结出的结论做捆绑分析,如不会把“天气”用作捆绑《梅雨之夕》和《春阳》的理由。不各做各的分析,会破坏每篇小说微妙的特质,这些特质本以独特的排列共同构成了叙事基础。 《扇子》(1929)的男主人公是年过中年的宁,他在旧物里翻出了一把团扇,勾起了儿时在苏州上学时与既是邻居也是同学的树珍的初恋记忆。树珍和团扇代表了宁在苏州暂时栖身的几年间的两次围困和解围。宁的自闭因语言隔阂而起,刚到苏州的他讲杭州话被同学嘲笑,自己也不懂苏州话。这时温柔的树珍打破了隔阂,并借她展开与同学的交往。行将毕业,树珍把团扇送给了宁。一方面,宁和树珍毕业后的人生是被双方父母安排的:宁离开苏州的同时树珍回家做事。二人毕业后不会再有交集。宁意识到未来将永别树珍后,他才会希望通过留级和她多待一年。树珍对此的反对和此时团扇的出现让宁想获得树珍的象征物。宁带不走树珍,但可以把她的团扇带走。它象征的意义是私密的,它不显现在当下,只在宁的记忆中。另一方面,选择团扇在叙事上又另有好处。小说开头就交待好了,现在上海女人都吹电扇,内地女人都用羽扇,团扇已是稀罕旧物。在市场上已经看不到了,它只在自己的旧物里,中年睹物思人的情绪不禁因这般独占加强了。 用信物作线索是《上元灯》(1929)和《扇子》的相近处,但前者复杂些。主人公“我”和“她”都是刚晓得人情事理的年轻人。“我”和“她”的妈妈相信钱物的重要,而“她”是反抗这种坚守的中间人。具体地,“我”为见“她”不穿旧袍,但新袍又难看得惹眼,甚至不敢穿着上正街;“我”失去“她”的花灯,并怀疑“我”穿得没有“她”的表兄体面,这在后来“她”转述妈妈的话里被证实。“我”渴望获得尊重,但“她”反抗获得尊重的游戏规则。集中表现于“她”把更漂亮的花灯留给“我”,拒绝了表兄的告白但未拒绝“我”。这是让“我”得知现有规则以外还有其它选择的最佳途径,也是打破“我”徘徊在虚荣的干扰周围的最佳办法。然而,做最终选择的依据是妈妈对“她”的认同或不认。这才是造成小说中“她”的踟蹰、无奈的原因,也是“我”在大欢喜后低头看到的却是旧袍子的大悲哀。 眼光在敏感的绅士那意味着尊严,如《巴黎大戏院》(1933)里的“我”。 “我”内心敏感,甚至敏感得过分;准确说来还有恋物癖,它带来用虐恋表达的性欲。“我”被小说设定为撇妻在家的进城男性。在农村彼此认识,人们无隐私概念。“我”却把这一观念搬到城市,认定路人对“我”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我”理应质疑情人抢先买票,请“我”看电影。因为在农村“我”是家庭的顶梁柱,女人地位低微。最好从不求女人做事,就是求也必须藏着掖着,着人看了背地里笑话,说“我”无能。可是城里人刚看见女人给我买票就笑我。不仅女人懂礼尚这一点与“我”向来的生活经验不符,就是笑“我”的人不去背地里笑,当面拿“我”揶揄也和过去大有差池。说“我”的性欲源自恋物癖的虐恋,是从“我”情愿舔舐情人手帕开始的,如同弗洛伊德的病人情愿妻子在其脸上小便一样。所以纵观全文,把男主人公做这样的设置再恰当不过了。 说从昆山来的蝉阿姨是“闲逛者”恐怕不贴切,《春阳》里的她只能算作身在上海的“踉跄人”。踉踉跄跄的蝉阿姨东奔西走,也是东奔西走地无所适从。在南京路游走的蝉阿姨目睹了不曾见的密集人群,感到了自己的孤独,才想起为继承田产狠下心抱牌位成亲的苦事。她在餐厅看见吃饭的一家三口,让他想到了两件事。第一是她无夫无子,核心家庭带给她心头刺痛。第二她明白了城市人自己挣钱花,私有财产和她继承的钱不同。田产不会总是她的,自己只是保管员,终究会在死后因无子嗣传给亲戚。夏天热得人麻木,冬天更需温暖而非爱欲。但故事恰好发生在明媚的春天,阳光给人骚动不安之感。渴望幸福和呵护的欲望被闹市和好天气唤醒。餐厅擦肩而过的中年人和英气的银行职员都对蝉阿姨笑,她想和都市男子产生交集,她却忽略了陌生人社会里的微笑只是出于礼貌或职业道德。蝉阿姨却误解了他们。 和艳阳对应的是梅雨,梅雨天因雨的细和密生成了雾腾腾的都市景观。雾腾腾是隔膜,但不像墙那般阻隔。雾腾腾隔开意识和潜意识,但它们可从孔隙穿过墙垣混杂在一处,雨停的那刻也是人从潜意识苏醒的那刻。这是《梅雨之夕》(1933)教会读者的。如果“我”没有走雨路的癖好,就不会在雨夜思绪纷飞。雨夜偶遇的苏州女子是青春少女的代名词。短时间内,“我”把她多次置换角色:路人、美丽女子、初恋女子。在“美丽女子”和“初恋女子”置换的刹那,“我”把她解释为前者的象征,借此“时光机”回到了后者那里。“我”沉湎初恋时并非一帆风顺。潜意识加工了初恋的记忆,排挤了身边女子,使“我”既想到了初恋的美,又注意到她的细节(嘴唇)和初恋比起来还稍显逊色。现任妻子也掀起波澜,她是潜意识的噪音。出于亏欠和罪责,“我”总会让她出现,哪怕把她“放在”商店柜台后也不惜。可又暴露了“我”潜意识的另一欲望:嫌弃。“我”已经把糟糠之妻嫌弃到柜台后面去了。 《狮子座流星》(1933)是现代女性小说,卓佩珊是小说的主角,她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女主人。从与丈夫结婚到多年后的现在,英姿勃发的丈夫已经肥胖不堪。卓佩珊想生育子女,但总是怀不上,尤其眼下她已不愿与丈夫同房。卓佩珊找极好的医生看了病,医生说问题不在她这里。于是她产生了矛盾的情绪,这也是她欲望破壳的原点。卓佩珊找医生看病,是想如果问题在自己,帮她治了病便能生育了;可医生既然说她身体健康,那么她的潜意识就告诉她,自己已不必再和丈夫同房,可以“另树彩旗”了。施蛰存小说中都市人的欲望往往凭借眼神做沟通,当卓佩珊倾心于电车上伶俐的外国小孩时,内心的冲动便不可收拾。她的潜意识甚至告诉她现在身体不好是因为缺乏异性的爱,情绪铺垫妥当了才有电车上的下一幕,卓佩珊瞥见身旁站着的英俊男青年,便故意让腿贴到他的膝盖上去磨蹭。最后,整个潜意识出轨的过程随着电车到站也结束了,只是自觉“一身冷气”。 把都市作为小说场景委实有它的益处。《妻之生辰》(1933)有如鲁迅《伤逝》(1925)的续写,“我”和自由恋爱的“她”结婚了。小说发生在妻子婚后第一个生日当天,尽管“我”依旧想给妻子过一个难忘的生日,但初衷已经发生了改变。“我”和妻子都是城市工薪阶层,生活拮据应验了“我”并不能凭一己之力让二人世界美满充盈;不仅如此,“我”和妻子少了陪伴,“我”以“我”的视角揣度妻子的潜意识,结果只有苦闷和孤寂。这就是过生日的初衷变化了的缘由,“我”生活的勇气逐步消解,“我”已经从敞开的未来看到了以后年年减退的生命激情。所以,“我”企图通过婚后第一个生日为以后的不安恕罪。小说显然没有至此终结,因为“我”作为初出茅庐的工薪阶层,不会不被贫困打压下去。情节不出意外地急转直下,“我”的企图被身无分文的口袋阻断。现实生存着的“妻我”是非常无聊的,连欲望都无宣泄之所,美好的事物都在潜意识里,生活的希望也才有所附丽。 《石秀》(1932)是施蛰存多篇以弗洛伊德理论为基础改写的历史人物小说之一,也是一篇代表作。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对石秀对潘巧云的复杂情感产生兴趣。原著中,依杨雄落草前的性格,他本可以把妻子偷情之事化小事作罢,不必伤人性命。石秀曾想占潘巧云便宜而不得,他这时在一旁插了一句:“哥哥,含糊不得。”这句插嘴触动了杨雄的自尊心,便杀了妻子和丫鬟。杨雄杀人后呆看着石秀,却听石秀说道:“哥哥,不是我。”这一桥段被后世者屡屡细说。在《石秀》中,石秀被施蛰存刻画得爱欲旺盛、充满性幻想,渴望通过对潘巧云的虐待甚至虐杀获得奇异的快感。他对潘巧云的性幻想集中体现在梦中,作为潜意识的显性表现萦绕在石秀周围。因潘巧云是义兄的妻子,所以石秀还常把潘巧云的丫鬟迎儿幻想作潘巧云,以此能在梦里接近她。石秀对潘巧云有发自内心的性欲,他以为他能掌控住潘巧云。但石秀却想潘巧云而不得,便转变成最原始的杀戮,自己得不到的应当即可毁灭。杀戮只有机会发生在梦里,但不巧的是潘巧云的偷情被抓让石秀有了报复的机会,才有了水浒里的对白。石秀调戏不成后内心挣扎万般,但杀戮的过程却没有挣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㈦ 施蛰存翻译过哪些作品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名德普,中国现代派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专师范属大学中文系教授。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施蜇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编译作品
《匈牙利短篇小说集》(1936年)
《波兰短篇小说集》(1936年)
《劫後英雄》(1939年)
《丈夫与情人》(1945年)
《妇心三部曲》(1947年)
《渔人》(1951年)
《荣誉》(1952年)
《轭下》(1952年)
《征服者贝莱》(1957年、1958年)
《恋爱三味》
《外国文人日记抄》(1995年)
㈧ 施蛰存短篇集txt全集下载
施蛰来存短篇集 txt全集小说附自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称心如意》引言
《称心如意》引言
最先使我对于欧洲诸小国的文学发生兴趣的是周瘦鹃的《欧美短篇小说丛刊》,其次是小说月报的《弱小民族文学专号》,其次是周作人的《现代小说译丛》。这几种书志中所译载的欧洲诸小国的小说,大都篇幅极短,而又强烈地表现着人生各方面的悲哀情绪。这些小说所给我的感动,比任何一个大国度的小说所给我的更大。尤其是《弱小民族文学专号》,其中又有一些论文,介绍欧洲诸小国文学状况之一斑,使我得到了初步的文学史知识。
其后,当我自己能找外国书志看的时候,我发现有几种英文杂志似乎专注意于这一方面的文学之介绍,例如dial,liv-ingage,slavonicreview,poetlore等,因此我对于这些杂志也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然因财力不足,未能每期买得,结果是看到的少,遗漏的多。而看到的又往往是在图书馆中匆匆过目,或从朋友处辗转借来,留一二日即便送还,因此亦未曾多有移译。
一九四一年,来厦门大学教书,在西文杂志书库里发现了四五……
㈨ 施蛰存的人物简介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青萍,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原籍浙江杭州。8岁时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1922年考进杭州之江大学,次年入上海大学,开始文学活动和创作。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1927年回松江任中学教员,1928年后任上海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编辑,参加《无轨列车》、《新文艺》杂志的编辑工作;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底头》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1930年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1932年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成为专业文艺工作者;1935年应上海杂志公司之聘,与阿英合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1937年起在云南、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其间一度旅居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52年)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因言获罪、因文罹难,上海的老作家施蛰存被打成右派还因为他的一篇文章《才与德》。这篇文章引历史典故说明“乱世”以“才”取人,只要真有能耐,即便是鸡鸣狗盗之徒也可以任用;而“盛世”用人可以注重“德”。那么新中国当然是“盛世”,共产党员都是有“共产主义道德”的有德之人,应该是很好的。但事实上还有品德坏的干部影响党的形象;同时他认为“老子打过游击”,这是“功”,不是“德”,有功可酬以利禄,何必以位?仅有德而不了解业务,恐怕也不顶事。所以文章最后还是归结到呼吁“不拘一格用人才”上面。于是他因“乱世说”、“才与德的谬论”而被打成右派。批判他,还挖出他的历史旧账——他曾被鲁迅命名为妄想在对立的斗争中保持中立的“第三种人”。而如今呢,“历史给他提升了一级”——“第三种人”变成了第二种人: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的第二种人。这就是姚文元的大手笔。
在反右、文革中,姚文元的大手笔是许多人见识过的。当一干大文人小心翼翼不敢写文章、偷偷用寓言曲折抒发情怀的时候,姚文元出来了,文章写得雷霆万钧、煞有介事、危言耸听,故弄玄虚又生动活泼,看那文章可以感觉到,他写的时候一定非常过瘾。有学者粗略统计,仅在反右运动中、在上海范围内,姚文元批判过的作家就有王若望、徐懋庸、施蛰存、许杰、徐中玉、鲁莽、流沙河等人。
姚文元关于施蛰存的奇文两例。其一,开篇横扫一大片式的:“自从右派分子向党发动进攻以来,他们就把最大的仇恨倾注在共产党头上。不论是储安平的党天下,葛佩琦的杀共产党,徐仲年的乌鸦啼,施蛰存的才与德……不管有多少花言巧语,其剑锋都是对准了党的领导。”(《对党领导的态度是辨别右派分子的试金石》)其二,生动泼辣式的:“如果说,施蛰存是用阴险的冷箭射向共产党,徐仲年是用仇恨得发抖的手握着刀砍向共产党,那鲁莽就是在地上大爬大滚披头散发用流氓手段扑向共产党和靠近共产党的民主人士——这是一种向党进攻的新的战术。”(《鲁莽耍的是什么把戏》)曾有人回忆姚文元小时候写作文,被他的国文老师笑评为:为了追求文章效果(感人或惊人),写一篇作文,就要写死一个人。这倒像是一个隐喻或谶语?此时的姚文体煽惑性已不可小觑了。那个原来见到施蜇存总是恭恭敬敬唤一声“施伯伯”的姚篷子的儿子,已是被张春桥赏识的大笔杆子。他定了批施蜇存的调子,后来人或认同,如翻译家王道乾的“正像姚文元同志说的,施已从第三种人转变为第二种人——反社会主义的人”,或者像文艺理论家以群进一步发展姚观点,说施蛰存其实也并没有“做定”第三种人,“他二十余年来一贯做定了的倒是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种人”。当时人人都要表态,巴金等作家也曾联名撰写批判文章;施蛰存的同事、学生纷纷检举揭发施蛰存的种种“罪行”。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
已刊行的短篇小说集有《上元灯》、《将军底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还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和大量译作。
施蛰存以写心理分析小说著称,着意描写人物主观意识的流动和心理感情的变化,追求新奇的感觉,将主观感觉融入对客体的描写中去,并用快速的节奏表现病态的都市生活,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分析小说家,并且通过他主编的三十年代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现代》,培植出中国现代文学最成熟最完善的现代派,使现代主义进入中国现代文坛并形成气候,造成中国文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足鼎立的现象——施蛰存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和对中国文坛的贡献是不能低估的。
鉴于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施蛰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
2003年11月19日8点47分,施蛰存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9岁。
施蛰存故居:岐山村。从1952年迁回岐山村居住,直至 2003年因病逝世。他在岐山村内蛰伏了近半个世纪。
㈩ 施蛰存的《春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春阳抄》的主要内容是为旧式婚姻牺牲了青春的中年乡镇富婆婵阿姨,在春天的阳光和商业大都会气息的诱发下,萌动的一次注定要失败的性爱心理。上海的畸形繁荣与周边乡镇昆山的保守,城乡文化的二无碰撞,由此女人的心理得到了深刻反映。
《春阳》是一个短篇小说,收入施蛰存的1933年出版的小说集《善女人行品》,施蛰存在序言中指出,集中作品是完全研究女人心理及行为的小说。
(10)施蛰存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春阳》这篇小说的精彩之处,还在于作者没有用男性的他者视角去客观陈述婵阿姨来上海的一天,作者紧贴婵阿姨的内心,看她内心泛起阵阵情欲的涟漪,以婵阿姨之眼打量繁华上海,以婵阿姨之心感受复杂人性,艺术地还原笔下人物的爱恨喜怒,赋予婵阿姨个体的自由意志与正常的人性诉求,也艺术地还原婵阿姨遭受打击之后,自觉回归宗法约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