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玛瑙短篇小说
扩展阅读
小说女主角叶蓁蓁 2021-03-16 21:49:57

玛瑙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3-02 07:02:26

❶ 这篇短文写作上的一个特色 就是写出了我前后心里的变化, 注意短文中加点的部

刘白羽,当代著名作家,(1916.9.28~2005.8.24),山东潍坊青州人,出生于北京通州.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1]
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
刘白羽文学艺术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宋平同志在“纪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上指出:“刘白羽在火热的战斗中,以满腔热忱和生花妙笔,写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写人民创作历史的力量.刘白羽的作品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对年轻一代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刘白羽文库的建立,将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生平经历
刘白羽是当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
刘白羽
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
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
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代表作有《长江三日》《心灵的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二个太阳》《中国人民的胜利》《芳草集》 《红玛瑙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五台山下》等.其作品《长江三日》被选入高中教材.
2005年8月24日下午两点,刘白羽因病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9岁.
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
刘白羽
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个人发展
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江三峡》、《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获奖
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已拍摄发行)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
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
刘白羽
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
长篇回忆录《心灵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
3创作生涯编辑
简介
幼时当过学徒
1930年入北平市第一中学读书.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爱国热情的驱使
刘白羽
下投笔从戎.后在部队驻扎绥远时因染上伤寒被送回家中休养.
1934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开始练习写作.1936年3月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冰天》,揭露了旧军队的腐败.1937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草原上》.《冰天》和《草原上》均被选入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
1938年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参加文艺工作团,辗转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受到战火的锻炼.
1939年到太行山,受组织委派着手写《朱德将军传》.
1940年回到延安.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抗战生活、歌颂抗日军民的作品,如散文特写《八路军七将领》(与王余杞合作)、《游击中间》;小说《龙烟村纪事》等.
1944年到重庆,担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并写了大量介绍边区生活的作品.
1946年初,到北平军事调停执行部任记者.不久国共两党谈判破裂,被派往东北战场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亲身经历了解放东北、华北等多次战役,后又随军南下,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长期的战斗生活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刻画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的英雄形象,创作了短篇小说《政治委员》、《战火纷飞》、《无敌三勇士》;中篇小说《火光在前》及报告文学集《为祖国而战》等.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气息、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充满了鼓舞人的力量.
1950年,他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抗美援朝战争
刘白羽
期间,他两度奔赴朝鲜前线,写了散文通讯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和短篇小说集《战斗的幸福》等,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歌颂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英勇战斗的精神及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职务
1955年以后,他主要担任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协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务.同时坚持创作,写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讴歌新思想、新风尚的优秀作品.主要有散文集《火炬与太阳》、《早晨的太阳》、《红玛瑙集》、《晨光集》和短篇小说集《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中篇小说《扬着灰尘的路上》等.其中散文的成就更为突出.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充满革命激情,文笔粗犷、豪放,富于诗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革”结束后,他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写了大量散文,并修改完成了抗战时期就已写成初稿的长篇传记文学《大海——记朱德同志》.
198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为广阔背景,成功地塑造了我军高、中级指挥员和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生动,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年已八十高龄的刘白羽历经四年呕心沥血,又完成了一部长达7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风风雨雨太平洋》.
4作品编辑
长篇小说
《风风雨雨太平洋》
散文集
《红玛瑙集》
刘白羽
《海天集》
《秋阳集》
《腊叶集》
短篇小说集
《草原上》
《兰河上》
《五台山下》
《太阳》
《幸福》
《扬着灰尘的道路上》
《晨光集》
报告文学集
《刘白羽东北通讯集》
《环行东北》
短篇小说
《无敌三勇士》
《政治委员》
散文
《长江三日》
《日出》
5相关事件编辑
辉煌的事业
刘白羽先生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条件,让这一批人投入生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和
刘白羽
阅历,加快精神方面的成熟.在他的直接组织和建议下,当时总政文化部组织了大批作家深入战场和部队体验生活,这对于我们这批青年作家的成长和战争阅历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帮助青年作家
刘白羽先生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另一个方面是扶植作品和扶植人.在每一次全国性文学评奖活动中,刘部长都要强力推出几部或十几部老中青军旅作家的作品.印象深刻的是1983年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报告文学、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评奖活动,那一次获奖的部队作品和部队作家占了全部获奖作品和作家的五分之二.刘白羽先生为推动军队文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直到他去世前,仍在关心着很多文学新人的成长.我认为,刘白羽先生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是因为他有对党的革命文学事业尤其是革命军事文学事业的执著热情,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脚踏实地为青年人做人梯的牺牲精神和工作作风,尤其是有那种登高望远的气魄和创造历史的胸怀.
“伯乐”巴金

❷ 现代作家,作品有短篇小说《无敌三勇士》、抒情散文《日出》等

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散文集:《红玛瑙集》《海天集》《秋阳集》《腊叶集》
短篇小说集:《草原上》 《兰河上》《五台山下》 《太阳》《幸福》
《扬着灰尘的道路上》《晨光集》
报告文学集:《刘白羽东北通讯集》《环行东北》
短篇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
散文:《长江三日》《日出》

❸ 中国作家有哪些

1、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5、贾平凹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❹ 《盼》原文

《盼》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 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 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4)玛瑙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1、本文节选自铁凝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夜路》,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

2、铁凝早期作品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语言柔婉清新。如文中的“蕾蕾”,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从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她的纯真可爱,也正是这种纯真可爱,唤醒人们对于美好心灵的赞赏与追求。

❺ 蔓殊菲儿的创作经历

18岁由长沙至云南上大学,在云南生活7年,工作3年。2001年作品《贺兰敏之》在湖北纯文学杂志《九头鸟》上发表
2003年,开始在《南风》上发表第一篇商业小说《镜魇》
2004-2007年,在《南风》、《花溪》发表一系列人气中短篇作品《玫瑰露》、《董家花园》、《玛瑙风玲》、《海底木乃伊》、《骨瓷》等等,
2003-2005年,在昆明做地产项目,作《大观周刊》丽江束河古镇的专刊文案,并为项目撰写诸多文化散文及各种报纸广告、古体诗文和领导发言辞,任该项目文案主笔,束河古镇项目荣获2004年度中国十大名盘和当年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旅游地产。主笔新华村石寨子和云南银器博物馆商业文案。
2006-2007年,在金沙文化策划下出版《胭脂泪妆》、《紫藤枯镜》两本小说专集
曾发表的杂志《映色》、《南风》、《花溪》、《恋人》、《真情》、《爱你》、《九头鸟》、《大观周刊》、《香巴拉》、《潇湘晨报》、《长沙晚报》。
2011年11月南风中篇新作《霜云宗姬》见刊
2012年南风中篇新作《骨爱》见刊,讲述一段发生在侵华日本军人与中国女学生之间的爱情传奇。
2013年开始在意林原创持续地发表美食怪谈系列短篇作品,《夜的家宴》等
2013年9月《读者原创 全世爱》上发表中篇《潇水夫人》
2013年10月《南风》中篇新作《莽山君》发表
讲述一段百越少女与楚国蟒蛇君候的传奇爱恋,再现楚国人神共溶的 浪漫时代
2013年11月《南风》中篇新作《钿伤》发表,讲述一段迷失在纯爱与欲望中的忧伤绝恋,
唯美主义文学手法特有的视、听、触、味通感铺张式技巧华丽再现男女之爱的情欲极致。
2013年12月《南风》中篇新作《鲥姝之惑》发表,讲述一段以长江三鲜为背景的人鱼之恋。
2013年11月《意林名家共写作》第一辑《和食美人》发表,日式料理的华丽呈现与味觉爱情。
2013年12月,在凤凰雪漫公司策划下出版《骊歌》古风小说专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❻ 我的家乡是面临大海,背靠青山的村庄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刘白羽,当代著名作家,(1916.9.28~2005.8.24),山东潍坊青州人,出生于北京通州.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1]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刘白羽文学艺术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宋平同志在“纪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上指出:“刘白羽在火热的战斗中,以满腔热忱和生花妙笔,写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写人民创作历史的力量.刘白羽的作品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对年轻一代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刘白羽文库的建立,将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生平经历刘白羽是当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刘白羽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代表作有《长江三日》《心灵的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二个太阳》《中国人民的胜利》《芳草集》《红玛瑙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五台山下》等.其作品《长江三日》被选入高中教材.2005年8月24日下午两点,刘白羽因病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9岁.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刘白羽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个人发展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江三峡》、《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获奖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已拍摄发行)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刘白羽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长篇回忆录《心灵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3创作生涯编辑简介幼时当过学徒1930年入北平市第一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爱国热情的驱使刘白羽下投笔从戎.后在部队驻扎绥远时因染上伤寒被送回家中休养.1934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开始练习写作.1936年3月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冰天》,揭露了旧军队的腐败.1937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草原上》.《冰天》和《草原上》均被选入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1938年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参加文艺工作团,辗转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受到战火的锻炼.1939年到太行山,受组织委派着手写《朱德将军传》.1940年回到延安.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抗战生活、歌颂抗日军民的作品,如散文特写《八路军七将领》(与王余杞合作)、《游击中间》;小说《龙烟村纪事》等.1944年到重庆,担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并写了大量介绍边区生活的作品.1946年初,到北平军事调停执行部任记者.不久国共两党谈判破裂,被派往东北战场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亲身经历了解放东北、华北等多次战役,后又随军南下,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长期的战斗生活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刻画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的英雄形象,创作了短篇小说《政治委员》、《战火纷飞》、《无敌三勇士》;中篇小说《火光在前》及报告文学集《为祖国而战》等.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气息、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充满了鼓舞人的力量.1950年,他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抗美援朝战争刘白羽期间,他两度奔赴朝鲜前线,写了散文通讯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和短篇小说集《战斗的幸福》等,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歌颂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英勇战斗的精神及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职务1955年以后,他主要担任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协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务.同时坚持创作,写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讴歌新思想、新风尚的优秀作品.主要有散文集《火炬与太阳》、《早晨的太阳》、《红玛瑙集》、《晨光集》和短篇小说集《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中篇小说《扬着灰尘的路上》等.其中散文的成就更为突出.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充满革命激情,文笔粗犷、豪放,富于诗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文革”结束后,他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写了大量散文,并修改完成了抗战时期就已写成初稿的长篇传记文学《大海——记朱德同志》.198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为广阔背景,成功地塑造了我军高、中级指挥员和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生动,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年已八十高龄的刘白羽历经四年呕心沥血,又完成了一部长达7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风风雨雨太平洋》.4作品编辑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集《红玛瑙集》刘白羽《海天集》《秋阳集》《腊叶集》短篇小说集《草原上》《兰河上》《五台山下》《太阳》《幸福》《扬着灰尘的道路上》《晨光集》报告文学集《刘白羽东北通讯集》《环行东北》短篇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散文《长江三日》《日出》5相关事件编辑辉煌的事业刘白羽先生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条件,让这一批人投入生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和刘白羽阅历,加快精神方面的成熟.在他的直接组织和建议下,当时总政文化部组织了大批作家深入战场和部队体验生活,这对于我们这批青年作家的成长和战争阅历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青年作家刘白羽先生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另一个方面是扶植作品和扶植人.在每一次全国性文学评奖活动中,刘部长都要强力推出几部或十几部老中青军旅作家的作品.印象深刻的是1983年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报告文学、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评奖活动,那一次获奖的部队作品和部队作家占了全部获奖作品和作家的五分之二.刘白羽先生为推动军队文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直到他去世前,仍在关心着很多文学新人的成长.我认为,刘白羽先生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是因为他有对党的革命文学事业尤其是革命军事文学事业的执著热情,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脚踏实地为青年人做人梯的牺牲精神和工作作风,尤其是有那种登高望远的气魄和创造历史的胸怀.“伯乐”巴金

❼ 我最近写了一篇长篇古代小说,求描写古代豪华轿子的句子或短文,就是皇帝坐得轿子。大家帮帮忙!谢谢!

上好的白玉铺造的地面闪耀着温润的光芒,远方似有袅袅雾气笼罩着不真切的宫殿,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凤凰展翅欲飞,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墙板,一条笔直的路的尽头一个巨大的广场随着玉石台阶缓缓下沉,中央巨大的祭台上一根笔直的柱子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与那宫殿上的凤凰遥遥相对……
只见寝殿内云顶檀木作梁,水晶玉璧为灯,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六尺宽的沉香木阔床边悬着鲛绡宝罗帐,帐上遍绣洒珠银线海棠花,风起绡动,如坠云山幻海一般。榻上设着青玉抱香枕,铺着软纨蚕冰簟,叠着玉带叠罗衾。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地铺白玉,内嵌金珠,凿地为莲,朵朵成五茎莲花的模样,花瓣鲜活玲珑,连花蕊也细腻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觉温润,竟是以蓝田暖玉凿成,直如步步生玉莲一般,堪比当年潘玉儿步步金莲之奢靡。如此穷工极丽,凌月倒还是第一次见呢。
接着凌月推开珊瑚长窗,窗外自有一座后园,遍种奇花异草,十分鲜艳好看,知是平时游赏之处。更有花树十六株,株株挺拔俊秀,此时夏初,风动花落,千朵万朵,铺地数层,唯见后庭如雪初降,甚是清丽。一弯新月划过精致的角楼,给高墙内洒下一片朦胧昏黄的光,故宫里显得神秘而安静。远远望去,那一座座深红的宫殿像嵌在雪地上一样。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风雅涧’。
天阶夜色凉如水,窗内红烛摇曳,窗外细雨横斜,积水顺着屋檐悄然滴落,在地面晕开一圈涟漪,似叹息似挽留。我熄了烛火,推开吱呀的窗,抱着膝盖坐在床沿,凝视窗外飘飞的雨丝。

❽ 铁凝《盼》记叙了什么样的故事

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8)玛瑙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课文原文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❾ 我大概在十年前,在一本姐姐买的言情杂志上看到一篇校园言情方面的短篇小说吧,太久了,已经忘记了名字

[短篇:白色沙漏看不到永远]_作者:夏怡然

你网络下,就可以看到很多


节选第一段你看下


1、

纯白的海棠花瓣轻盈旋转,犹如晶莹的雪,漫天的飞扬舞动。

这一季,正是海棠盛开最烂漫的时节。

阳光透过树叶,在青郁的草地上落下一片光影交错的斑驳。

黎雨沙怀抱着棕色包裹,在凋落的花瓣雨中奔跑,她如丝的长发飘拂风中,像追逐着光芒的黑蝴蝶,在晚风中舒展开美丽的羽翼。

脚下却突如其来的一个踉跄,被绊了一下的女孩,猝防不及的重重摔了出去。

“Shit!”

粗暴的诅咒声,在瞬间惊落了一地的海棠花,点点白色受惊吓地凋零飞散,雨沙揉着摔疼的膝盖,惊慌地抬起了一双仓皇的眼睛。

“有没有新鲜一点的花样?!”

眼前男孩修长的身影逆光而立,俊美的面容,却散发出那样凌人的桀骜,如钻如星的眼眸,此刻危险的半眯,优美的薄唇轻轻抿起,凝固成了一道冰冷的怒意。

“对……对不起……我没看到你在那里……我……”

“我说,除了故意把可乐泼到我身上,故意踩到我,故意摔到我面前……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招数,用来引起我的注意?”

他冷笑着打断她的话,一伸手,毫不客气地钳制住了她苍白尖细的下巴。

“没看到我?你是瞎的吗?嗯?”

少年仗着身高的优势,完全居高临下的压制着她,他乌黑的发丝,在阳光下张扬出近乎透明的色泽,那丝绸般的黑发,悄然随风掠过她苍白的肌肤,一股幽冷的暗香,瞬间直入心扉。

属于他的味道,尊贵而魅惑。

黎雨沙猛的睁大了眼睛。

天!刚才躺在树荫下被她绊到的人,竟是全校最出名的尹天辰!

他的确有傲人的资本,去那样嚣张地质问她。

除了令人欣羡的家世,他还拥有着和家族财富一样眩目的外表,所有人都知道,那个俊帅少年,是上帝的宠儿。

他的确是无数女孩的终极幻想,他也同样是她黎雨沙偷偷暗恋了两年的对象,可是刚才,却真的是意外啊。

从来没有过想要引他注意的念头。

渺小的她,永远只会在站在远远的地方,悄悄眷恋着那个万人中央的少年,偶尔绽放的迷人微笑。

即使不是对她的,也已经足够。

“你……又想要什么?”看到她的沉默,他反而慢慢俯身,那双黑如玛瑙的瞳仁里,折射出清澈的恶意嘲弄。

“约会?拥抱?亲吻?”

越来越冷的讽刺笑意,让她克制不住的轻轻颤抖,纤细的手指,无助般的抱紧了怀中的包裹。

“好啊,那我们就玩玩,”他幽黑的眼眸,犹如夜雾中的湖水,泛开层层冰冷的涟漪。

邪气的口吻,邪魅的笑容。

“不是的……”

她轻颤着唇抬起了头,明亮的眼睛,盈满了震惊和错愕。

“喂,”尹天辰再一次霸道的打断了她的话,俊秀的眉轻挑,带着命令的口吻,“几天后是我的生日,明天,我会在学校提前庆生。”

“你,要用女朋友的身份来参加我的庆生舞会。”

❿ (长江三日)这篇短文中作者

刘白羽,当代著名作家,(1916.9.28~2005.8.24),山东潍坊青州人,出生于北京通州。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1]
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
刘白羽文学艺术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宋平同志在“纪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上指出:“刘白羽在火热的战斗中,以满腔热忱和生花妙笔,写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写人民创作历史的力量。刘白羽的作品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对年轻一代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刘白羽文库的建立,将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生平经历
刘白羽是当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

刘白羽
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
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
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代表作有《长江三日》《心灵的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二个太阳》《中国人民的胜利》《芳草集》 《红玛瑙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五台山下》等。其作品《长江三日》被选入高中教材。
2005年8月24日下午两点,刘白羽因病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9岁。
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

刘白羽
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个人发展
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江三峡》、《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获奖
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已拍摄发行)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
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

刘白羽
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
长篇回忆录《心灵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
3创作生涯编辑
简介
幼时当过学徒
1930年入北平市第一中学读书。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爱国热情的驱使

刘白羽
下投笔从戎。后在部队驻扎绥远时因染上伤寒被送回家中休养。
1934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开始练习写作。1936年3月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冰天》,揭露了旧军队的腐败。1937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草原上》。《冰天》和《草原上》均被选入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
1938年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参加文艺工作团,辗转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受到战火的锻炼。
1939年到太行山,受组织委派着手写《朱德将军传》。
1940年回到延安。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抗战生活、歌颂抗日军民的作品,如散文特写《八路军七将领》(与王余杞合作)、《游击中间》;小说《龙烟村纪事》等。
1944年到重庆,担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并写了大量介绍边区生活的作品。
1946年初,到北平军事调停执行部任记者。不久国共两党谈判破裂,被派往东北战场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亲身经历了解放东北、华北等多次战役,后又随军南下,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长期的战斗生活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刻画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的英雄形象,创作了短篇小说《政治委员》、《战火纷飞》、《无敌三勇士》;中篇小说《火光在前》及报告文学集《为祖国而战》等。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气息、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充满了鼓舞人的力量。
1950年,他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抗美援朝战争

刘白羽
期间,他两度奔赴朝鲜前线,写了散文通讯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和短篇小说集《战斗的幸福》等,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歌颂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英勇战斗的精神及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职务
1955年以后,他主要担任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协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务。同时坚持创作,写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讴歌新思想、新风尚的优秀作品。主要有散文集《火炬与太阳》、《早晨的太阳》、《红玛瑙集》、《晨光集》和短篇小说集《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中篇小说《扬着灰尘的路上》等。其中散文的成就更为突出。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充满革命激情,文笔粗犷、豪放,富于诗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革”结束后,他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写了大量散文,并修改完成了抗战时期就已写成初稿的长篇传记文学《大海——记朱德同志》。
198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为广阔背景,成功地塑造了我军高、中级指挥员和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生动,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年已八十高龄的刘白羽历经四年呕心沥血,又完成了一部长达7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风风雨雨太平洋》。
4作品编辑
长篇小说
《风风雨雨太平洋》
散文集
《红玛瑙集》

刘白羽
《海天集》
《秋阳集》
《腊叶集》
短篇小说集
《草原上》
《兰河上》
《五台山下》
《太阳》
《幸福》
《扬着灰尘的道路上》
《晨光集》
报告文学集
《刘白羽东北通讯集》
《环行东北》
短篇小说
《无敌三勇士》
《政治委员》
散文
《长江三日》
《日出》
5相关事件编辑
辉煌的事业
刘白羽先生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条件,让这一批人投入生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和

刘白羽
阅历,加快精神方面的成熟。在他的直接组织和建议下,当时总政文化部组织了大批作家深入战场和部队体验生活,这对于我们这批青年作家的成长和战争阅历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帮助青年作家
刘白羽先生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另一个方面是扶植作品和扶植人。在每一次全国性文学评奖活动中,刘部长都要强力推出几部或十几部老中青军旅作家的作品。印象深刻的是1983年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报告文学、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评奖活动,那一次获奖的部队作品和部队作家占了全部获奖作品和作家的五分之二。刘白羽先生为推动军队文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直到他去世前,仍在关心着很多文学新人的成长。我认为,刘白羽先生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是因为他有对党的革命文学事业尤其是革命军事文学事业的执著热情,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脚踏实地为青年人做人梯的牺牲精神和工作作风,尤其是有那种登高望远的气魄和创造历史的胸怀。
“伯乐”巴金
1995年11月2日,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华艺出版社联合举行的“刘白羽创作生涯六十周年

刘白羽
纪念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活动后,刘白羽就想到上海看望巴金,向巴老送书。果然,这年的11月25日,在巴老92岁华诞的时候,80岁的刘白羽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为巴老祝寿,向巴老赠送自己刚刚出版的十卷本《刘白羽文集》和花篮,花篮上写着:“我以五十九年友谊的深情,祝您诞辰快乐。”原来早在五十九年前,白羽的第一本小说集就是巴老亲自主编的。讲起这件事,白羽就无比激动,所以他这次见到巴老,把自己的《文集》送上的时候,他对巴老说:“我的第一本书是您给出的,现在交上一份不合格的答卷。”
在白羽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始终不忘巴老的情谊。
1936年,20岁的刘白羽应邀到上海,由他的好友靳以引见结识了巴金,当时良友出版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是由当时文坛一批著名作家推荐编选而成的,靳以选了白羽的《冰天》,叶圣陶选了白羽的《草原上》。刚刚步入文坛,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刘白羽,看到这个集子高兴地说:“这对我是太大的鼓励了,我从来没有梦想过在我发表作品的第一年就受到如此高的奖励。”
几天后巴金、靳以等邀白羽到冠生园聚会,交谈中,巴金对白羽说:文化生活出版社要出版一本他的短篇小说集,问他同意不同意。这是白羽完全没有想到的,他高兴得难以抑制自己,着急地对巴金说:“我连一篇剪稿也没有带来啊!”巴金从提包中取出一个纸包,亲切地说:“已经给你编好了,只要你自己看一遍,看看有没有修改的地方。”
白羽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他1936年这一年发表的六个短篇小说,已经剪贴得整整齐齐,小说集以作品《草原上》为书名。这件事对当时的巴金来说,也许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对白羽来说,却是决定他走进文坛,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一件大事。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白羽始终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心中,对巴金充满感激之情。
1939年,巴金应上海文化出版社之约,主编一套“文学小丛书”,刘白羽的短篇小说集《蓝河上》,是这套丛书的第一部,在这套小丛书出版的时候,白羽已经到革命圣地——延安去了。几十年来,他连一本也没有保存下来。而在四十五年以后,1984年巴老从上海给他寄来一本书,打开来一看正是他苦苦寻找的小说集《蓝河上》。巴老在保存了四十五年的小说集的内封上用钢笔写下了两行清秀隽永的字:
“仅有的一册,赠白羽同志。”巴金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白羽手捧这本几十年来未曾见过面的心爱之作,心潮起伏难平,他既喜不自胜,又激动不已。巴老几十年

刘白羽
来对他悉心培养,历经四十五载,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依然把这本书保存下来,他对巴老的深情厚爱已经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述了。
讲起《心灵的历程》的写作,总要谈到巴老。白羽说:“每次与巴老见面,必谈俄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我写《心灵的历程》长篇散文系列,正是受它的影响。《心灵的历程》写了五年,所以不以传记体形式去写,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旧中国的毁灭,新中国的诞生,我把自己的全部感情、悲哀、欢乐、血泪、生命……都倾注在字里行间,通过它反映我们这一代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所以心灵的历程,是我个人的,也是时代、民族的心灵的历程。这部书写了我周围好多人,是他们的情感燃烧我的情感,我写书再去燃烧读者的情感。文学就是通过情感把人生的内涵以文字形式充分地表达出来。”
《心灵的历程》出版后,白羽便寄给巴老。1996年巴金在杭州休养时,曾叫人把《心灵的历程》念给他听。巴老听后无比高兴,当即和白羽通了电话,巴老说:“这本书只有你写得出,也只有你能写,写得好啊!”巴老特别提到有关萧珊的描写,他说:“你写得好,你写得好!”说时很激动!
在《心灵的历程》里,白羽写巴金、萧珊的笔墨并不多,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情厚谊,全都是内心的抒发。白羽说:“四十年前,当我的精神处于绝境的时候,是巴老和萧珊伸出了拯救我的双手,他们是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火,对于我们之间的友谊已经超逾了‘感谢’二字。”
1962年白羽的神经官能症加剧,严重的失眠不仅使他的身体迅速地衰弱下去,而且使他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不得不到上海,异地治疗。但他放心不下患了晚期风湿性心脏病的长子滨滨的病,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滨滨也到上海请享誉全国的心脏病专家会诊治疗。但这一切已经来得太晚了,对病情进入晚期的滨滨来说,已经无济于事了。白羽和汪琦虽然倾注了父母最大的爱心,但仍然沉溺在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当滨滨提出返回北京的要求时,虽有汪琦陪伴,也让白羽万分担心。就在汪琦护理着病危的滨滨从上海抵达北京的那个下午,巴老来到白羽住处,傍晚萧珊也来了。当时大家都为滨滨的状况担忧,生怕路上发生意外,巴老和萧珊非常清楚滨滨的不良预后,可是此时此刻谁都不说,默默地坐在沙发上,萧珊不时地望望电话。突然,电话铃声响了,汪琦从北京打来电话,告诉白羽,滨滨已经平安地到了北京,回到家中。这时巴老、萧珊和白羽都露出了笑容。原来巴老和萧珊估计今天北京会来电话,深怕传来可怕的结果,白羽承受不了,是专门赶来陪伴白羽的!当巴老、萧珊起身告辞时,白羽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世上还有什么比这种真挚友谊更珍贵的呢!
《心灵的历程》
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60多年风雨沧桑中走过来的刘白羽,其生活阅历尤为丰富。他20岁时走上了文学道路,“七·七”事变后,为投身抗日斗争,在日寇的刺刀下逃出北平,辗转大半个中国,终于来到了延安,“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革命道路。”《心灵的历程》这部力作,写的就是他从童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的人生经历,其中穿插了大量建国以后他对所接触的人与事的记叙和描写。通观全书,不仅写出了一位老战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和启迪,而且通过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史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广阔的、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使人感受到史诗般的厚重与震撼。
把革命斗争的发展历程与个人的成长进步融为一体,既写出时代跳动的脉搏,又写出个人思想进步的特色。从一个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从一个追求进步与光明的天真烂漫的青年,成长为一名清醒的共产主义战士,其间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坎坷,而惟一不变的是作家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不懈追求和火一般的激情。这一点即使在对景物的描写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恢宏潇洒。如当作家终于坐上大木船由风陵北渡黄河时,出现在作家面前的黄河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河面开阔,一望无际。我举头望去,酱黄色的急流挟着白森森的冰块从天而降,横流直泻。黄河水上一股股浪涛有如万千条飞翔旋转的蛟龙,彼此扭滚着、旋卷着,好像每一个水头都想争夺在另一个水头的前面,因而冲激流荡,像飞箭,像疾风,紧跟在后面的又是更加狂放、更加奔腾旋转的浪头滔滔催逼而来,声威赫赫,寒气逼人。我站在黄河岸上,听着黄河发出的呐喊,发出呼啸,水声、风声、汇在一股急流,这时我的心灵一下变得非常庄严、肃穆,我的心灵整个地拥抱着黄河,和黄河一道上下翻腾,左右飞翔……”这样的描写,突破了一般写景的局限,活脱脱地展示出一种战斗的情怀,给人以不可抑制的震撼与感奋。这不仅是作者几十年笔下功夫的修炼,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凝炼与结晶!
刘白羽是一位对人民寄托着无限深情的著名作家,是一位战斗的文艺工作者。他的作品中,始终澎湃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讴歌和战斗的激情。这种战斗的激情,与他的创作生涯相生相伴。他60多年如一日,坚持深入生活,深入一线,热情讴歌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写出了50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长江三日》、《日出》等经典散文影响了几代人;还有多部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等多种文字。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他还在病榻上写下了《灵魂的祭奠》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成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刘白羽的作品乃至生命历程中,所以澎湃着这种激情,其实质就是忘我的事业心,就是赤诚的使命感,就是饱满的勤奋精神。这种激情是一切成功的原动力,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达到先进性标准的动力之源。相比之下,时下一些同志就缺乏这种激情,心浮气躁者有之,干什么都觉得“精神头”不足、“精神疲劳”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履行“打得赢”的神圣使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我们振奋精神,彻底摈弃“激情缺乏症”,自觉地去学习、去创造、去探索、去奋斗,激情似火地演绎精彩人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伟大的时代,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
沉甸甸的遗嘱
2005年10月10日,军报刊发了刘白羽同志的遗嘱。这张遗书虽然薄若蝉翼,轻若一片白羽,但它力透纸背,重载千钧。透过这张遗书,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境界和风范!记得宋平同志在十卷本《刘白羽文集》出版座谈会上这样评价刘白羽:刘白羽真正实践了陈云同志说的“对于共产党的作家来说,首先是共产党,其次才是作家”。今天,刘白羽以他的言行再一次证明了宋平同志的话。
我了解到,在白羽同志捐赠的总共1500件物品中,有相当一批文物是颇有品位和价值的。以当前的市价,粗略估算,应在数千万元之上,但他一件不留地都献给了国家。当组织上征求刘白羽子女的意见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切按父亲的遗嘱办。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所培育的崇高而纯洁的家风。
高尚者总是用高尚作铺路石,卑琐者总是以卑琐作敲门砖。面对白羽老人捐赠的这些艺术瑰宝,那些挖空心思地搞名人字画、古董文物以此来聚敛金钱、搞权钱交易的人,何颜见人?于心何安?
河渭之水多土,其声厚以沉,江汉之水多石,其声激而清(苏东坡语)。志士笔下多激情,其声比江河。在白羽的一生中,他曾用《长江三日》等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这一次,他又用遗嘱和捐赠单震撼了世人的心灵。白羽的遗嘱和捐赠的文物,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使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名利、物欲的淡薄,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祖国和民族火一般的热爱,看到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坦荡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也使我们每一个人看到自己与白羽的差距,感到改造世界观的必要和紧迫。正如李继耐主任在给刘白羽同志追思会的信中强调的那样:“他的作品将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久远的影响,他的精神将继续给奋进中的人们以鼓舞和激励。”我们将遵照李主任的指示,对白羽巨大的文学成就和高尚思想品德进行深入宣传,并以他为榜样,为把军队的思想建设事业和文艺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而努力工作。同时,按照有关领导在刘白羽同志追思会讲话中的要求,指导和宣传好部队的文艺工作,把军报的文化宣传搞得更好,以实际行动告慰白羽,学习白羽!
“七十老翁长独眠,衷肠结愤气呵天。”刘白羽同志像他的名字一样,轻若一片白羽,飘然而去,化入蓝天,虽目力不及,但与日月同在,永远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