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菲利普迪克短篇小说
扩展阅读
小说女主角叶蓁蓁 2021-03-16 21:49:57

菲利普迪克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2-20 16:34:54

❶ 菲利普迪克的短篇科幻小说《殖民地》刊登在科幻世界哪一年的第几期上

《科幻世界》2006年第12期的

❷ 根据科幻短篇小说《一线生机》改编的电影名字

雷霆万钧

http://ke..com/view/111458.html?wtp=tt
印象中符合条件的就这一部

❸ 菲利普·K·迪克的另一版本

Philip K. Dick,Writer
Born: 16 December 1928
Birthplace: Chicago,Illinois
Died: 2 March 1982 (heart failure)
Best Known As: Mind-bending sci-fi author
Philip Kindred Dick was a prolific science fiction author who ditched bug-eyed monsters and spacemen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reality and paranoia on a cosmic scale. In spite of winning a Hugo Award for his 1962 novel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Dick was largely unknown until 1982,when his novel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was made into the film Blade Runner (directed by RIdley Scott and starring Harrison Ford and Daryl Hannah). After his death Dick's work found a new audience,and the mainstream novels of his early career (ignored at the time) were finally published. Among his best-known novels are Martian Time-Slip (1964),Ubik (1969) and Valis (1981).
Dick was married five times... His friend,K.W. Jeter,has written two sequels to Blade Runner... Dick's story 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 was the basis for the 1990 Arnold Schwarzenegger film Total Recall... The 2002 film Minority Report (directed by Steven Spielberg and starring Tom Cruise) is based on a Philip K. Dick story of the same name... Richard Linklater's 2006 film A Scanner Darkly (starring Keanu Reeves) was based on Dick's 1977 novel of the same name.
大屏幕上的菲利普·K.迪克作品
《银翼杀手》(1982年)
未来,泰勒公司的仿生人实际上和人类完全相同,被称为复制人,这些复制人被人类用于外世界从事奴隶劳动、危险的探险工作及其他星球的殖民任务。经过外星殖民地连锁六号血腥暴动后,地球上宣布复制人为违法物——必须处死。特勤小组——银翼杀手受命侦查任何入侵复制人,并予以击毙。那不叫做处决,而是称之为退休。 Rick Deckard(哈里森福特饰)就是银翼杀手之一,某天,他奉命追踪潜入泰勒公司的复制人,和他搭档的是泰勒公司的连锁六号复制人Rachael。在追踪的过程中,他和瑞秋产生了感情,明白了复制人为了延长自身的机器寿命而做出的努力,渐渐地开始反思人类的命运。改编自迪克作品《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影片对理智、个人意识、记忆、命运等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疑问。
《全面回忆》(1990年)
未来世界,建筑工人道格拉斯(施瓦辛格饰)被持续的梦境困扰,那是一系列发生在红色火星上的体验。道格拉斯在广告上发现了记忆旅行公司的介绍,虽然同事警告他这种虚拟旅行可能会危害人类的大脑,但比起亲自去一趟充斥着反政府武装的火星,回忆旅行公司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道格拉斯如愿接受了回忆旅行的服务,但是虚拟记忆的过程突然出现错误,他脑中已被抹除了的记忆突然被再度唤醒。自此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经历出现在道格拉斯的身上,先是妻子向他发起攻击并承认自己是监视道格拉斯的间谍,后来有陌生人出现帮助他逃脱并指出他是火星独裁者针对反政府武装派出的特工,道格拉斯动身前往火星,那里有一切的谜底,或者一切又只是梦境一场?
《强殖入侵》(2001年)
公元2079,地球饱受星际战争之苦,斯宾赛是武器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他的研究取得突破,新式武器的诞生指日可待。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斯宾塞的身份遭到质疑。政府怀疑他是辛塔利派来的间谍,其体内更藏有一颗威力强大的炸弹。他虽然不断辩解,但无济于事。眼看命悬一线,斯宾塞伺机逃亡。他一面躲避政府的追捕,一面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在这一过程中连斯宾塞自己都无法确定“我还是不是我”了。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面对真相,斯宾塞本人也受到莫大震动……
《少数派报告》(2002年)
如果犯罪意图真的可以被准确预测出来,我们是否该为脑中尚未实施的犯罪念头而被捕?汤姆·克鲁斯饰演一名处理未来犯罪案件的警探,他从来没有对这个预测系统起过疑心---直到有一天他自己也因“未来犯罪”而遭逮捕。斯皮尔伯格最擅长将动作片与煽情元素结合在一起。
《记忆裂痕》(2003年)
本·阿弗莱克饰演的顶级工程师詹宁斯是个高科技天才。他屡屡受聘于各种项目研究,获得丰厚酬劳,但为了高度保密,条件是完工后他必须被删掉大脑中的短期记忆。此次詹宁斯的任务报酬达到了天价,而他必须花费长达几年的时间投身于这个新产品研发。 当产品完工后,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詹宁斯竟然没有得到承诺的报酬,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封他自愿放弃酬劳的声明,和毫不相关的11件日常小物品。 詹宁斯大为惊讶,当他要查个水落石出时,却发觉麻烦惹得越来越大了。联邦调查局和公司的老板都对他穷追不舍,要把他置于死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这些寻常物件查明深埋在自己记忆中的真相。吴宇森在执导这部影片时过于重视动作视觉,反而忽略了角色的塑造。
《双面魔神》(2006年)
什么才是真实的?人性的定义是什么?这些反复出现在菲利普·K.迪克作品中的主题这次交到了导演理查·林克莱特手中。在真人表演的基础上加以后期动画处理,这种诡异的视觉效果更促使观众在心中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预见未来》(2007年)
这部电影由导演李·塔玛霍利根据迪克的短篇小说《金人》改编,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男子看到了自己日后的命运,他必须找到那个自己注定要娶的女人。
《命运规划局》(2010年)
天生就适合走上政治舞台的大卫·诺里斯(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是一名政坛的明日之星,他在信心满满的参选纽约州参议员期间,意外认识了认识美丽的芭蕾女演员爱丽丝(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两人一见钟情,正当情意正浓时大卫突然被一群穿黑西装、戴黑帽和墨镜的神秘人士绑走。这群自称是隶属于联邦的人生命运调整局的人,告诉大卫他命里该当总统,伊丽丝也会成为世界著名的编舞家,他们的相爱会使两人的前途都成为泡影。规划局想尽一切方式阻止两人再次相遇。知道真相的大卫是会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放弃爱丽丝?还是为了真爱,对抗命运调整局呢?注释
姑且不论狄克不知为何原因会有曾与神灵沟通的感觉,他始终无法完全使每一件事情合理化;因此在他的馀生中,他致力去理解身边曾发生的所有事情,而且怀疑自己本身的神智与对现实世界感知是否正确。狄克将他所有可以想到的想法写成了8000页,名为Exegesis的百万字日?狄克疯狂地花了许多不眠不休的夜晚撰写这本日?,有时候更吸食了大量的安非他命,无疑地对他的身心状态造成了影响。在此部日?中一直循环的主轴是狄克假设历史早在创世纪时就已经停止,因此‘罗马帝国从未灭亡’。他视罗马为最顶尖的唯物主义者,在1900多年前压迫诺斯替教徒之后,将地球上的人口以致全球资源视作奴隶和所有物。狄克相信VALIS(巨大自动化活性智慧系统)曾与他联系并使他人无法劝诱对李查?M. 尼克森(狄克相信他是当代帝王的化身)的弹劾。

❹ 为什么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会受到好莱坞的青睐

我们都知道很多艺术名人都是去世后才逐渐得到赞赏,菲利普·K·迪克也不例外


搬上银幕的原因

  1. 不得不承认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情节脑洞不错,叙事场景气质特殊,叙事线条感好,这样让好莱坞更好的有点、有料、有气质的影像化。

  2. 他的很多作品都能有这样的特质,作为影像化拓展,符合影像化一般规律的追加和丰富不影响主旨,很适合拍成影片,吸引观众。

  3. 但看过他的一些小说已改编成的电影。我认为除了作者的能力、题材和时代性之外,还应该看到好莱坞捞金体制的作用。

  4. 但我们也知道迪克的小说大多是短篇小说。好莱坞的导演作家只从小说中借用了一个概念,并扩展了自己,我认为这剩下的片段纯粹是看导演或编剧的个人喜好了。

❺ 如何评价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

迪克的小说多大多跟跟记忆有关,通过对记忆和未来的模糊构造出悖论,再让人置身其中细细回味。
<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全面回忆)和<Impostor>(冒名顶替)包括<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银翼杀手)都是讲述记忆的移植。
如果一个人的记忆被移植给了另一个人,那这个人和之前的那个人是否是同一个人。如果人类给了人造人真实的人类记忆,那人造人在本质上就与人类没有区别,此时我们该如何分辨他/她是人还是人造人,又该如何分辨记忆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被植入的。迪克之所以钟爱这种题材与他服食迷幻剂有关,比如黑暗扫描仪里主角因为服用易于上瘾且会对神经中枢造成破坏的D物质而分裂为两个人格,小说中有不少关于服用药物的描述。

至于电影改编的口碑不高,是因为迪克在原著里比较擅长反转,或是说比较喜欢写“遵循逻辑”的结局。比如全面回忆,主人公想去植入一段去火星的假记忆,结果发现其实那是真实的记忆,然后又让记忆公司重新植入一段假记忆以代替那段不愿回想的真实记忆。少数派报告里主人公知道自己未来会杀掉一个素不相识人,但最后为了维护预知犯罪局的权威还是选择杀掉了这个人,虽然采用的方式截然不同。这样的结局若是放在好莱坞电影里就有些过于晦涩了 ,但若是不采用原著结局又会丧失小说里的那种严谨的逻辑感和最后对于结局的回味。

❻ 求 菲利普·迪克 科幻小说集!

已发望采纳

我加你在线发

❼ 谁有 菲利普·迪克 Philip K. Dick 的一本小说 A Scanner Darkly

看翻译总不如直接看英文的好

❽ 菲利普·K·迪克的介绍

菲利抄普·K·迪克(Philip K. Dick, 1928.12.16~1982.3.2)是美国的科幻小说袭(science fiction)作家,除了现在仍在发行的38本书外,他还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和少数作品出版在廉价的杂志上(pulp magazines),其中至少有七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虽然他生前受到知名科幻作家Stanisław Lem, Robert A. Heinlein and Robert Silverberg等人的赞赏,但却很少得到一般人的认同,直到他去世后才渐渐被人们认可。

❾ 谁能推荐几部菲利普·迪克的书

他好像写过《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记忆公司》《瓦利斯》 《主教的回轮回》《神的入侵》答…… 不知道是不是他。 只看过瓦利斯三部曲, 《瓦利斯》是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后两部分别为《神的入侵》和《主教的轮回》)。这部充满迷惘、阴郁的小说讲述的是患精神分裂症的男主人公的一次神秘经历。 《瓦利斯》是一部具有神学意味的侦探小说。情节扑朔迷离,充满黑色幽默。上帝既是那隐身的人,又是罪行的始作俑者…… 这部小说影射了尼克松当政年代加州那种疯狂的、偏执的政治氛围,俨然是对水门事件的一次文化意义上的抗议。由于它糅合了迪克在精神病院的经历、他的自杀企图,以及他精神生活中最为个人化的部分,因此自传色彩很浓,是了解迪克内心世界的必读作品。

❿ 菲利普·K·迪克的早期生活

菲利浦.狄克和他的双胞胎妹妹珍(Jane Charlotte Dick).狄克提早了六个星期诞生在美国伊利诺州的芝加哥市(Chicago,Illinois),父母亲为约瑟.艾德格(Joseph Edgar)和桃乐西.狄克(Dorothy Kindred Dick)。根据各种描述,桃乐西无法恰当地养育及照顾这对新生儿,就在他们出生的三个礼拜后珍被电毯严重灼伤。狄克的父亲是一个假冒的美国国务院农业部门的调查员,他取出人寿保险证书,接着一位保险约雇的看护就被派遣到他们家,护士一看到营养不良的菲利浦和受伤的珍就立刻将这两个婴儿送往医院,但是珍在途中就死亡了。双胞胎妹妹的去世深深地影响狄克的写作、人际关系和人生的观点,造成他作品中一个不断重复的主题“双胞胎幽灵”。后来他们全家搬往了旧金山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但在狄克五岁那年父亲被调往内华达州雷诺市(Reno,Nevada);母亲桃乐西拒绝搬往,因此父亲对于孩子的监护权起了争执。狄克的母亲决定独自扶养他长大,于是又搬到华盛顿(Washington)----他母亲找到工作的地方。狄克在1936到1938年间就读于约翰.艾通小学,完成二到四年级的学程。他经常旷课,并在写作结构的课程得到最低分(C),即使有个老师曾谈到他“在说故事上展现兴趣与能力”。1938年六月,桃乐西和菲利浦搬回加州(California)。狄克进入加州的柏克莱中学,然后短暂地在柏克莱(Berkeley)大学攻读德语,但在完成任何课程之前就退学了。他推销自己的履历并当上一个音乐节目的DJ,然后在1952年卖出他的第一篇小说,大约就是从那时开始全职写作。1950年代对狄克来说是一段困苦中求生存的日子,以至于他曾这么说∶“我们甚至付不出图书馆借书逾期的罚款。”他回想着1960年代初期在加州的反文化运动and was sympathetic to beat poets and the Communist Party(共产党)。There is some dispute regarding the latter and Dick later admitted to being literally thrown out of at least one of its rallies.狄克反抗越战因此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列档监察的对象。1963年,狄克靠着高堡奇人这篇小说赢得雨果奖,当科幻界对这位天才喝彩时,在文学界整体而言并不受到赏识,因此他的书只能出版于廉价的科幻出版社,结果就算他在后面几年经常性的出版小说,仍旧得持续在金钱和心理上挣扎着,甚至到了晚年他还是一直有财务上的困扰。在1980年的短篇故事选集The Golden Man的序言中他写道∶
“好几年前,当我病的时候,海莱茵(Robert A. Heinlein)提供他所能给我的一切帮助,而当时我们不曾谋面;他总是打电话鼓励我并问我身体是否安好,他还想为我买台电动打字机,愿上帝祝福这位世间少有的真正绅士,即使我不认同他作品中的构想。有一次我欠政府许多税金,完全筹不出钱来,是他借我这些钱,我真的很感激海莱茵和他的妻子,为此我献上一本书作为感谢。罗伯特.海莱茵是个英俊的男人,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并有着军人的姿态;你可以说他有军事背景,甚至是他的发型。他知道我是个精神错乱的怪人,但当我和我的妻子陷入困境时他仍然会帮助我们。这就是最好的人性所在,这就是那位我所喜爱的人。”
狄克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读者,举凡宗教、哲学、玄学、新诺斯替教(neo-Gnosticsm)他都有所涉略,这些元素也常出现在他的故事里。他一生中出版的最后一本小说叫做The Transmigration of Timothy Archer,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许多作品是出版在他去世后。Lies,Inc.
狄克和他的幻想
我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何谓真实? 许多我的故事和小说里讨论著精神病患的心态和毒品诱发的状态,藉由我能呈现一个多重宇宙的概念,而不是单一的宇宙。音乐和社会学都是我小说中的题材,也是基本的政治倾向,尤其是我曾写下关于法西斯主义 (fascism)与我对它的畏惧。|Philip K. Dick}} 在他青少年时期,大约是十三岁那时,狄克持续整个礼拜反覆的梦到,他梦到他在书店试着从惊奇杂?(Astounding Magazine)里找个议题,当他找到这个议题时却总会包含在The Empire Never Ended这篇故事里,而这篇文章总会向他透露出这个宇宙的秘密。As the dream repeated,the pile of magazines through which he was searching got smaller and smaller,but he never reached the bottom of it,最后他变得渴望,探索杂?世界让他狂热(like the Lovecraftian Necronomicon,promising insanity to its readers)。很快地在那之后这些梦就停了,但是这句“The Empire Never Ended”将出现在他之后的作品中。1974年2月20日,他从一次拔智齿时的麻醉负作用影响下康复过来。他应门接下一份附加的止痛药,并注意到那位送来这包药的女人身上戴着一个吊饰with what he called the vesicle pisces.(He probably was referring to the intersecting arcs of the vesica piscis.) 当她离开后,狄克开始感到奇怪的幻觉,虽然一开始他归咎于止痛药,但持续几周的幻觉让他认为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小。“我受到一种超自然的理智入侵我的意识,好像是我已经完全发疯了,然后突然之间我又变得头脑清楚。”狄克对Charles Platt说道。遍及1974年的2月和3月,他接收到一连串的幻觉,并总括的称之为2-3-74(为2月/3月1974年的速记法)。他描述一开始是由许多雷射光线与几何图形组合成的图像,其间偶尔会瞥见耶稣和古罗马,当影像变得越长越频繁,狄克开始声称他活在双重人格之下,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是多马(Thomas),多马是西元一世纪时受到罗马帝国迫害的基督教门徒。尽管狄克的过去和持续吸食毒品,他接受这些幻觉成为现实,并相信自己曾接触某种上帝的本质which he referred to variously as Zebra,God,and,most often,VALIS. 狄克结婚过五次,并有两女一子,这五次婚姻全都以离婚结束。
May 1948,to Jeanette Marlin (lasted six months)
June 1950,to Kleo Apostolides (divorced 1958)
1958,to Anne Williams Rubinstein (child: Laura Archer,born February 26,1960) (divorced 1964)
1966 or 1967 (sources conflict),to Nancy Hackett (child: Isolde,usually called Isa) (divorced 1970)
April 18,1973,to Tessa Busby (child: Christopher) (divorced 1976) 狄克一生中曾被授与以下荣誉:
雨果奖
最佳小说奖
1963 - 高堡奇人 (得奖)
1975 - 流吧!我的眼泪 (被提名)
最佳短篇小说奖
1968 - 先贤之信 (被提名)
星云奖
最佳小说奖
1965 - 血钱博士 (被提名)
1965 - 艾德利治的三道印记 (被提名)
1968 - 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 (被提名)
1974 - 流吧!我的眼泪 (被提名)
1982 - The Transmigration of Timothy Archer (nominee)
约翰·坎伯纪念奖
最佳小说奖
1975 - 流吧!我的眼泪 (得奖) 狄克已有许多的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但只有少数零散地以原著为基础,并被用来当作好莱坞动作冒险电影的灵感起点,然而原著中所呈现的角色特质已经被好莱坞动作英雄的角色性格所取代。其中最受推崇的改编电影即是由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导演所执导的《银翼杀手》 ,乃改编自1968年狄克的小说《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作者对于此电影感到忧心,并且拒绝再把此电影写成电影小说,更在制作过程中批评导演雷利史考特和电影本身。当他有机会看到以特效做出来的2019年的洛杉矶景况时,他惊喜于此景象与他想像中吻合的吻合度。随着电影的拍摄,狄克和导演史考特有过关于此电影主旨以及脚色坦诚且热忱的讨论,虽然他们有许多不同的观点,狄克依然支持此电影的制作。不幸的是狄克于此部电影播映的四个月前因心脏病过世。相较于上部电影,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所执导的改编电影《关键报告》则较忠实地以动作冒险的电影模式表达一些狄克的作品主题,虽然其中还是改写了许多原著的重点。
同样的,《魔鬼总动员》(1990)则改编于狄克的短篇小说《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使用了与原著相同的精神,但是使原本的剧情更加流畅、合理化。故事中包含了菲利普狄克式的元素,也就是常对如何区分到底是幻想还是现实而感到感到困惑、迷惘,还有一连串怪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好比机器能带人类回到过去,而且故事的主人翁甚至怀疑自己的真正身份。接着另一部一样改编于狄克另一部于1953发行的同名小说《Impostor》所发行的电影《强殖入侵》也在2002年上映,此部电影运用了狄克最常见的两大主题∶使患者减低分辨现实与幻觉能力的精神疾病和高压政府对主角的迫害。由吴宇森导演执导的2003电影《记忆裂痕》,则对同名的狄克短篇小说做了大幅改编,因而票房惨败且受到强烈的批评。电影《异形终结》(1995)则是根据狄克短篇小说Second Variety改编而来。然而故事的场景却从原著的地球战后废墟转移到一般遥远星球的科幻场景。Second Variety 被引述可能对电影《异形终结者》(1984)以及系列作品中机器主宰的未来景象有影响。法语电影《Barjo》(“Confessions d’un Barjo”) 则是改编自狄克的非科幻故事 Confessions of a Crap Artist。
动画电影《心机扫瞄》(改编自狄克同名小说)预定即将于2006年七月上映,并由基努李维饰演Fred/Bob Arctor,薇诺娜瑞德饰演Donna,小劳勃道尼和伍迪哈里逊则如同他们饰演的角色关切毒品议题。这部电影采用rotoscope特殊处理方式,采取真人演出,之后再用动画效果叠上去,营造出一种类似油画效果的质感,有别于传统二与三D两类动画。狄克1974年时曾亲自写过改编自他Ubik的电影剧本,但是此部电影从未被拍摄。至少狄克的作品中有一部被改编成正统的舞台形式,就是流吧!我的眼泪,在1988年由纽约式的先锋派公司Mabou Mines首先展演,随后也被广为演出。另一个被改编成的舞剧则是由Tod Machover所做词作曲的歌剧,这部歌剧于1987年12月1日以法文在巴黎庞毕度艺术中心首演。随后也被改编为英文,并且于1988年被录制成CD发行。 虽然狄克从没有自称为PKD先生,但是他的书迷和评论家皆简称他为”PKD”。
狄克的前妻泰纱曾在一个访谈中被问及为何改编自狄克作品的电影中极少有使用原著标题的。(银翼杀手对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她说∶“事实上,书的内容很少能完全贯彻它原先的主题,就好比编辑常常在阅读完手稿之后会重写标题一样。菲利普常常说他无法写出理想的标题,如果他有这能力的话,那他就会是一个广告作家而非一个小说家了。”
狄克和 Ursula K. Le Guin——也许是在20世纪末的科幻作家中,唯一在学术上和文学评价上可与他相互媲美的对手——皆毕业自同一所高中班级,但当时并不相识。当Le Guin (后来成为 Ursula Kroeber) 是个跳级生时,狄克却因无药可医的广场恐惧症而错过了一年的高中时光。Le Guin后来成了狄克最忠实的拥护者(称狄克为”Our own home-grow Borges”),并撰写了The Lathe of Heaven 一书对狄克致敬,两人一直维系良好的友谊并相互交流直至狄克去世。
改编自狄克作品的电影至2004年止已累积至大约7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