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阳明书院的评价
此次远行,不是走亲访友,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为了去寻找这些年来生命中或缺的精神营养,去寻找一份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临行前,我曾给一位朋友写信道:“我将要到那里去寻找一个理想的家园。这个‘家园’能否找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上路了,我更在乎在‘路上’的感觉!”
我和这个儒家书院结缘在1998年深秋。那年我去竹城故乡探亲,偶与书院蒋院长相遇。他是海内外有名的儒学专家,而我却是一个儒学“门外汉”。出于好奇,我跟随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上了山,并在书院小住了几日。不想此行竟一再唤起我生命的向往与回归,使我人生的价值观有了根本的改变。
这个书院位于贵州修文县龙场镇境内,是依凭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灵气修建而成,显现着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宗旨。更准确地说,在书院制丢失了几百年之后的中国,这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和探索,是中国人在经历了“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尝试之后的“返本开新”。
书院四周群峰叠翠,泉水潺潺,鹤鸟结伴,稀有人烟。崎岖的山路造成交通十分不便,因此也使得书院远离了城市的喧闹,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幽静的读书环境。也许这正是这位院长所倡导的“道在深山,学在民间”的绝好写照。
书院的条件十分简陋。且不说生活的艰苦,单是没有电灯,就够我们受的。晚饭几乎都是摸着黑吃的,院长不让我们点灯,风趣地要我们“充分享用天光”,体会“天人合一”的感受。而夜里,我们只能在微弱的烛光下看书,跳跃的烛光闪烁在万籁俱寂的星夜里,不由使人联想到人类是怎样从远古走向文明……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们在星空下聆听蒋院长富于激情的讲课,他讲到孔夫子周游列国、著述六经的艰难;讲到王阳明先生受贬至此,历经磨难,终悟圣道的经过。刹那间,我真实地感受到一种空灵,一份激动……我想起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对话;想起了中国许多先古圣贤伟大人格的感召,想起了许许多多久违了的思想和信念。终于,我发觉自己这些年来丢了一件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沉下心来问问自己:生命的意义、价值到底何在?!
就这样,在那些面对生命的真实而进行深刻思考的日子里,我找回了“自己”,并开始了“心的旅程”。 离开喧嚣、嘈杂的城市,我来到依山傍水、清雅庄重的阳明书院。因为我是书院第一个长住女宾,被安排在桂竹园内的“月窟居”住下。
桂竹园种植了许多桂花树、樱桃树和一丛丛翠竹。园内有一个小鱼塘,呈太极形,名曰“两仪池”。沿池而行,一条弯曲的石径通向书院内宅。“月窟居”就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竹林后面。为着迎接我的到来,书院总管小王在门前摆了一盆映山红,远远看去,真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
月窟居,顾名思义,便是“月亮居住的地方”。此外是否还有别的含义?譬如:阳明文化的学者们喻月亮为“良知”,因而居于此室的人更应懂得体认良知的要义?或者,由于月亮亦称“太阴”,借以引申此居室专为女性所用?不论作何解释,这个幽雅的环境会让每一个爱静爱美的女性喜欢,更会使人的情操在此受到陶冶。
月窟居门前的一副对联深深吸引了我:
“无轩冕肆志,天外逍遥,物耶我耶;
有家国关情,人间造次,仁也义也。”
好一个“无轩冕肆志”、好一个“有家国关情”!儒家倡导一种圣人心境,追求完整的人格和洒脱的内心世界,这对联既包含了一种超凡脱俗、人物相融的自然神韵,又体现了儒家关注“家国天下”的高尚情怀。对于我这个趋向于淡泊与平和、且自动提前退离仕途却并不消沉的“一介女布衣”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书院蒋院长说:“这对联是专为你挑的,希望你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精神空间,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明白,书院育人,教则有方:营造一种氛围,使受教育者置身于其中,感受到相应的文化气象,随之而潜移默化,以达到自觉提升品性修养的效果。
月窟居,我将从这里起步,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走近儒学。 几年前,一位海外教育学家在走访了中国的各大书院后说:“中国的书院是中国文化的守护者。”这个评价一点儿也不夸张。当祖先留下的悠久历史文化在我们记忆中越来越淡薄时,书院或许会唤醒我们的一些记忆。
沿袭传统,书院选址于远离城市的山林胜地,为学者们提供了研习、问答、讲解儒家文化的环境,提供了一个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而且可以认识这个文化的历史智慧和现实价值的环境。书院有一种人文气象,一种氛围,一接近它就能感觉到它的文化张力。
楹联便是这氛围中的一种表达形式,一种似乎可以直接触摸的文化形式。
阳明书院内有几十幅书写工整优美的楹联,散发出浓浓诗韵。饭厅门前的那幅楹联,更是令人难忘。这幅楹联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的文化内涵。上联是:“万物有恩于我,此身回报难,唯惜之诚惶成恐”;下联是:“圣人无执乎私,天下感通易,宜致其仁术仁心。”此厅被命名为“感物厅”。
来访者到此就餐,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总会吟诵数遍,体悟其中之道理。
儒家视天地万物为一体,认为人类的生存与天地万物息息相关,生命中都体现了宇宙的“生生之德”,因此人类必须遵守宇宙的最高价值,必须充分认识生命的尊严与生命的神圣。在王阳明先生的心性儒学里,认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可成为圣人。在这个具有普世性的深度生态学中,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还为人类精神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项重要依据。
书院的楹联使人初识儒家的价值理念。在这里,楹联的装饰功能已降到次要地位,而它的文化价值却成为显要。当人们细细地品味这些楹联时,会感到犹如春风扑面、荡气回肠。
一幅“山月出时,清萧一曲乾坤静;松风过后,浊酒半杯天地宽。”道出了儒家闲适清雅的田园情趣;一幅“强学达性,不枉此生,方为宇宙真豪杰;潜修通天,莫求来世,才是古今大丈夫。”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学有所栖、实践社会的人生气概。还有一幅言简意赅:“一等人无思无欲;两件事存理存心。”描绘了圣贤境界至仁致简的精神境界。
在今天这个所谓充满“文明”的时代里,传统文化已离我们远去。然而,没有自己的传统,哪有自己的文化?又拿什么去“入世”?
若干年后,我坚信即使摩天大楼被变成平地,钢筋水泥早已成了残垣,但是,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壮美的历史名句像楹联一样,将永不退色,永存于华夏大地! 在书院居住的日子里,恰逢孩子的生日。由于山区通讯信号不稳定,一直与他联系不上,心里十分焦急。对我来说,孩子不仅是我生活的希望,更是我精神的另一支撑。这次远行,倘若没有他的理解,我是不会下如此决心的。
这些年,我常常为自己多舛的命运给孩子带去的不幸而黯然神伤。我常常责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别的母亲那样,给孩子提供一个安稳快乐的生活环境?!为什么要让孩子跟着自己吃这么多苦、这么多生活的颠簸?
在寂静的阳明书院,我开始了反思:作为一个母亲,上天赋予你爱护孩子的本能。除了最本源的母爱之外,你还能给孩子些什么?
我对中国妇女千百年来受封建礼教桎梏的历史一直持不同态度,并且至今还未找到儒家在妇女观上满意而准确的答案。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却发现了两位伟大普通女性,那就是孔子的母亲和孟子的母亲。她们在教子方面,确实能够成为后人的楷模。
孔子三岁失父,是他的母亲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要求他读经书、习周礼,培养他有一颗仁爱之心,这为他以后创立的孔学奠下了良好的基础;孟子母亲的行为更是感人:为了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她三次择居;为了教育孩子成为有用之人,她不惜剪断自己昼夜辛苦织出来的布匹,告诫孟子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为了培养孩子“言而有信”的品格,她用实际行动纠正了自己一次对孩子提问的随意回答,不惜将自己平时节省的积蓄用来履行对孩子的承诺。由此,两位普通的妇女用她们的巨大影响培养出了两位名垂千古的思想家,两位世界瞩目的伟人。
我想,我们在期盼自己的孩子成才的时候,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作为现代的母亲,我们在对自己的孩子凝聚母爱的时候,还应该在日常行动中体现出对其他人的“大爱”,这种“大爱”的影响对孩子人格品性的形成更大更直接。
吃罢晚饭,手机终于响了,是孩子从武汉的学校里打来的。我高兴地说道:“孩子,祝你生日快乐!”
孩子却立即纠正我的说法:“妈妈,今天不该是你祝贺我的生日,而应该是儿子对你说:二十多年来,为了培养我长大成人,您辛苦了!……”我立即泣不能声!
孩子大了,他懂得了对母亲回报以爱。作为母亲,还有什么比看到孩子长大成人更欣慰呢?还有什么比努力去做一个好母亲的愿望更具约束自己行为举止的动力呢?!
山中的环境是静寂的,书院的环境是静寂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只需要面对真实的自己,他更能够真正做到“无思无欲”,就能真正体认到人性本源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感谢上苍,感谢书院,让我在做母亲的艰难过程中体会到做母亲的自豪与责任!
B. 金庸书院怎么样
无锡赏月,海宁观潮之旅六十七微点评之金庸书院:这是海宁观潮联票里面最新的一个景点,10年刚刚建成开放。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香港人,近现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这些相信都是路人皆知的事了。然而,金庸先生出生于浙江海宁,和九叶派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是叔伯兄弟,他的其中一位表哥叫徐志摩,他的一位表姐叫蒋英,是钱学森的夫人,这些您就未必全知晓了。金庸书院的修建,是为了纪念金庸先生对中国武侠文化的发扬光大,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金庸先生一生的总结,它的修建得到了金庸先生的首可,自10年开放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当然,书院不单单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存在,它同时还具有讲学,研讨,藏书等功用,可说是集游览,收藏,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地方。金庸书院按江南古典园林的样式进行修建,里面既有藏书楼,也有江南园林式的庭院,还有金庸先生文学事迹展,但最吸引我的却是刚进入偏门的十五幅石刻画。这十五幅画按照金庸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加上《越女剑》的形式,选取每部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故事情节作画,生动地再现了金庸先生的一生绝学。对我等武侠迷而言,这是最好不过的再次重温大师风范的机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心依然,却已平和。这或许就是在大师面前聆听教诲,思古怀今的好处吧!
C. 游花洲书院的作文600字
今年寒假,我们一家第一次到邓州的伯伯家过春节,大年初一,我们就和爷爷奶奶一起游览了邓州的千年学府——花洲书院。花洲书院最初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时,为培养人才而创建,现在的花洲书院是邓州市2002年后重新修复的,由百花洲园林、书院和范文正公祠等三部分组成。
园林·引人入胜
走过范公桥,穿过高大的牌楼,沿古城墙东行百余米,我们先来到了花洲书院的最高点——春风阁脚下,只见她高耸于百花洲畔,雕梁画栋,翘角飞檐,阁内四壁悬挂着历代名人的诗词文赋,当登上她的三层顶楼时,深切地体会到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惊喜啊!仿佛瞬间从中原大地来到了江南,只见眼前亭台楼阁、湖水碧绿,芳草萋萋,苏州园林的风景神奇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一阵清风扑面而来,我立刻陶醉在这美妙的意境里了!
迫不及待地下了春风阁,置身于灵动柔媚的“百花洲”,潺潺的水声从太湖石之间喷薄而出,给冬日的湖水增添了无穷的生机。湖水中调皮的鱼儿随着大人小孩撒下的鱼食忽左忽右的游动,还有曲径通幽的石洞,翘首矗立的龙首山,都令我们这些小孩子流连忘返!。
沿着蜿蜒曲折的游廊,一路观赏闲吟亭、琴韵书声、学海行舟及听雨轩、百花堂等景点,只见层层叠叠的太湖石,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不时有清香扑面而来,原来是岁寒三友之一——腊梅!她小小的花瓣骄傲地绽放着,仿佛一粒粒有着无穷能力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游人的目光,又为这座千年书院增添了暗香一抹。
书院·古朴幽深
在百花洲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走进古色古香,幽静雅致的书院去体会一番吧!
书院第一道门叫棂星门。据说古时候学子入学,过了棂星门,就可除去顽皮,变得聪颖可爱(我听了就特意多过了几遍棂星门,以后我若聪颖无敌,大家一定也要多去哪里走走哈),再往前就是精致非凡的“状元桥”了,短短的桥面两步就能跨过去,怪不得这里出了那么多的状元郎呢!桥下的千年清泉,柔柔媚媚,清澈见底,只见水流,不闻水声,大概是怕惊扰了大家的状元梦吧!
再往前走,就到了“春风堂”。春风堂原是范仲淹讲学的地方,著名的《岳阳楼记》就诞生于此。只见堂前两棵范先生亲手植种的桂花树,虽已落叶,却依然蕴藏生机。驻足春风堂,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北宋年间,坐在这间教室里,聆听范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体味他“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豪放情怀……
拜过了先圣殿,瞻仰了咏梅园、万卷阁,我们又参观了范文正公祠、邓州名人馆、姚雪垠文学馆、邓州古碑廊、中国书法大观廊。真没想到,这千年书院,装载着这么多的历史和文化,让我在这兔年的第一天品尝到这么多的文化大餐,太值了!
文人·层出不穷
爷爷告诉我,花洲书院书香不断,文人辈出,一直是邓州的教育圣地,风景胜迹。邓州的众多名人才俊大都曾学于花洲书院。古有范仲淹和他的儿子范纯仁,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宋元祜时的邓州知州韩维等;今有河南辛亥革命先驱王庚先、抗日英雄梁雷、儿童教育家韩作黎、著名作家姚雪垠和二月河等都是花洲书院培养起来的精英。现在的邓州一高中,也是在花洲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现代化学校,我的表哥去年刚从这里毕业考上了全国一流的大学……
夕阳西下,我又一次站在范仲淹铜像前,和妈妈一起吟诵着《岳阳楼记》,仿佛范先生就站在旁边,和我们一起看这千年书院旧貌换新颜……
D. 花洲书院的作文800字
今年寒假,我们一家第一次到邓州的伯伯家过春节,大年初一,我们就和爷爷奶奶一起游览了邓州的千年学府——花洲书院。花洲书院最初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时,为培养人才而创建,现在的花洲书院是邓州市2002年后重新修复的,由百花洲园林、书院和范文正公祠等三部分组成。
园林·引人入胜
走过范公桥,穿过高大的牌楼,沿古城墙东行百余米,我们先来到了花洲书院的最高点——春风阁脚下,只见她高耸于百花洲畔,雕梁画栋,翘角飞檐,阁内四壁悬挂着历代名人的诗词文赋,当登上她的三层顶楼时,深切地体会到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惊喜啊!仿佛瞬间从中原大地来到了江南,只见眼前亭台楼阁、湖水碧绿,芳草萋萋,苏州园林的风景神奇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一阵清风扑面而来,我立刻陶醉在这美妙的意境里了!
迫不及待地下了春风阁,置身于灵动柔媚的“百花洲”,潺潺的水声从太湖石之间喷薄而出,给冬日的湖水增添了无穷的生机。湖水中调皮的鱼儿随着大人小孩撒下的鱼食忽左忽右的游动,还有曲径通幽的石洞,翘首矗立的龙首山,都令我们这些小孩子流连忘返!。
沿着蜿蜒曲折的游廊,一路观赏闲吟亭、琴韵书声、学海行舟及听雨轩、百花堂等景点,只见层层叠叠的太湖石,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不时有清香扑面而来,原来是岁寒三友之一——腊梅!她小小的花瓣骄傲地绽放着,仿佛一粒粒有着无穷能力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游人的目光,又为这座千年书院增添了暗香一抹。
书院·古朴幽深
在百花洲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走进古色古香,幽静雅致的书院去体会一番吧!
书院第一道门叫棂星门。据说古时候学子入学,过了棂星门,就可除去顽皮,变得聪颖可爱(我听了就特意多过了几遍棂星门,以后我若聪颖无敌,大家一定也要多去哪里走走哈),再往前就是精致非凡的“状元桥”了,短短的桥面两步就能跨过去,怪不得这里出了那么多的状元郎呢!桥下的千年清泉,柔柔媚媚,清澈见底,只见水流,不闻水声,大概是怕惊扰了大家的状元梦吧!
再往前走,就到了“春风堂”。春风堂原是范仲淹讲学的地方,著名的《岳阳楼记》就诞生于此。只见堂前两棵范先生亲手植种的桂花树,虽已落叶,却依然蕴藏生机。驻足春风堂,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北宋年间,坐在这间教室里,聆听范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体味他“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豪放情怀……
拜过了先圣殿,瞻仰了咏梅园、万卷阁,我们又参观了范文正公祠、邓州名人馆、姚雪垠文学馆、邓州古碑廊、中国书法大观廊。真没想到,这千年书院,装载着这么多的历史和文化,让我在这兔年的第一天品尝到这么多的文化大餐,太值了!
文人·层出不穷
爷爷告诉我,花洲书院书香不断,文人辈出,一直是邓州的教育圣地,风景胜迹。邓州的众多名人才俊大都曾学于花洲书院。古有范仲淹和他的儿子范纯仁,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宋元祜时的邓州知州韩维等;今有河南辛亥革命先驱王庚先、抗日英雄梁雷、儿童教育家韩作黎、著名作家姚雪垠和二月河等都是花洲书院培养起来的精英。现在的邓州一高中,也是在花洲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现代化学校,我的表哥去年刚从这里毕业考上了全国一流的大学……
夕阳西下,我又一次站在范仲淹铜像前,和妈妈一起吟诵着《岳阳楼记》,仿佛范先生就站在旁边,和我们一起看这千年书院旧貌换新颜……
E. 急求2008年高考语文答案(辽宁卷)
(辽宁卷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金钗(chāi) 三缄其口(jiān) 颔联(hàn) 纨绔子弟(kù)
B. 给养(gěi) 危如雷卵(lěi) 分娩(miǎn) 妩媚多姿(wǔ)
C. 俟机(sì) 沆瀣一气(hàng) 奶酪(luò) 不容置喙(huì)
D. 奇葩(pā) 不谙水性(ān) 城垣(huán) 风流倜傥(tǎng)
【答案】A B给养(jǐ) C 奶酪(lào) D城垣(y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 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 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D.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答案】B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 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 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 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答案】D A“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B缺少回答的宾语,加“的问题” C“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句式杂糅,可以改为“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
【答案】D 基本上采取排除法。从题目的填空上,应该是两两对句,其中③⑤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排除A、C项,从B项看②句显然与文段接不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答案】C “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一段结尾倒数第二句话可以看出。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答案】B “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从文段第二段第三句话可以看出。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 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 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C 文中第二段只是提及书院也接受了为官方说接受的思想,并没有说官方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民间思想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答案】A 逐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答案】D 其中○1是指韩擒有名声,○2说的是他能担重任○4当地百姓对韩擒的态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答案】B “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
11.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答案】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了。(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各一分。)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答案】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译出大意3分,“厉然”“惶恐”两处各一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全曲解析】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录鬼簿续篇》称其“又自制为乐府甚多,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又云:“故人皆胃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散曲现存小令1首、套数三套。
【注释】: 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赏析】: 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连用五个“如”字,想象丰富,笔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太和正音谱》)。 此曲为写景之作。作者选择了宏观的角度,采用了富有动感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案】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对偶,其中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学扇。如果答排比,如前四句也可。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顺序: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国破山河在, 。 ,恨别鸟惊心。 , 。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 ;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答案】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浑欲不胜簪
秋水共长天一色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雨 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14.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4分)
【答案】第一问:春雨象征着人的童年,下雨象征人的青年,秋雨象征着人的中年,冬雨(雪)象征人的晚年。(答对两点1分,答一点不得分,信息点出自第二段)。
第二问:(1)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2)也是萧条的季节、悲凉的季节,所以“秋天的雨声”中有“欢乐”也有“忧伤”。(答对一点一分,信息点在第二段结尾)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
【答案】指的是在雨中回眸人生,用于打开记忆之门,同时也为记忆蒙上雨的色彩。(信息点在地三段结尾部分)
(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答案】指的是小孩虽然在雨天出游,但是没有感受到雨中的乐趣。(第四段和雨中的狗对比,概括得出答案。)
16.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6分)
【答案】第一问(3分):
老人喜欢和娃儿打着伞赏雨,娃儿却喜欢和狗在雨中赛跑,把自己融入雨中。
第二问(3分):
老人先是受到“我”的启发,又看见孩子在雨中奔跑后“开心地笑”,终于被感染也笑了起来。(信息点在第四五两段)。
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8分)
【答案】第一问(4分):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的美丽乐章。
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4分):
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了老人与小男孩在雨天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4分。
六、(15分)
18.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
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答案】:(1)“光临”改为“回到”;
(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
(3)“高足”改为“学生”;
(4)“欣慰”改为“高兴”。
每找出并改对一处,给1分;只找出而未修改或修改不恰当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19.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答案】知识是河沙里的金,只要你勤奋的淘漉,总会有收获;
知识是沙漏中的沙,只要你不予以补充,就会全漏光。
内容贴切给2分,比喻恰当给2分,两句之间形成对比给1分。
20.穆家寨中学高三(1)班将于下周举行以“读书乐”为主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
各 位 同 学 , 今 天 我 们 召 开 一
个 读 书 心 得 交 流 会 , 主 题 是 “ 读
书 了 ” 。
50
希 望 各 位 踊 跃 发
言 , 让 大 家 分 享 你 的 阅 读 心 得 。
【答案标准】内容符合主题给2分,语言通顺给2分,有文采给2分。不足45个字或超过55个字,酌情扣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杂志社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33.8%。有人认为,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