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氓的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
女主人公的形象分三个阶段:
少女时期——温柔善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憧憬爱情,对氓一片痴心(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少妇时期——辛苦持家(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弃妇时期——悔恨决绝(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皆老,老使我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的形象主要是在弃妇的叙述中呈现的,性格特征主要是虚伪和暴戾。
虚伪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暴戾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女主人公的认识: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Ⅱ 氓文中女主人公经历了三次什么变故随着情节变化,女主人公情感又有什么变化
王文忠女女主人公经历了三次什么变故,所以做情节变化,女主主人公一群感又有什么变化?真有购物有各种各样的病萌萌,你怎么在这
Ⅲ 氓中女主人公性格特点
女主人开始纯洁天真、入世不深、遇到变故后坚强刚毅、冷静理智。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叙事诗。
全诗讲述了一位女子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弃妇的悲愤一泻无余地抒写了出来,最后还告诫女孩子门不要沉迷于爱情里,男子一旦变心会很是无情。
(3)氓女主人公从自三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
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Ⅳ 氓中的女主人公感情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蕴含着神魔
【一】刚开始,先说男主MS忠良,但从他抱布,假装谈生意,实际来娶,可见其心不良。
但纯洁的女主不知,将保存多年的心交给这个以为是良人的男子,并深情款款的送他至涉祺,还一个劲担心他会怪自己延婚期,由此可见完全倾入爱河,不可自拔。
【二】在娘家等待,如同望夫石一般,心焦神伤,甚至“泣涕涟涟”,时时刻刻盼望来早日接自己。当见到后,喜笑颜开,连忙告诉他两人生辰八字合得来,更想带着家里的很多东东去夫家,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三】桑叶还绿,但男人的心已离自己很远,女主不由发出“女人不要对男人太痴心的感慨”,自己郁郁寡欢。
【四】桑叶枯黄,男人完全变得三心二意,整日不归。女主哀痛,伤心欲绝,几欲寸断。想起自己嫁过来这么多年,劳心劳力,男人如此待她,不禁心生怨恨,正所谓“爱的越深心就越痛”,对负心汉的很愈加沉重
【五】女主孤苦伶仃,回想起往日,忆起如今任劳任怨,不禁悔恨万分,满腹哀怨,只得连连感叹自己有眼无珠,嫁与这种良心狗肺之人,恨之深已是满腔怒怨。
【六】女主此时已经心灰意冷,所谓的“信誓旦旦”不过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男人根本是“不思其反”,既然如此,不如一刀两断,从此一了百了【虽是奴隶社会,但情殇过深的女子毅然与负心之人划清界限,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氓》是一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自己由初恋而定的。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些,都是作者的经历、内心活动、感情变化的再现,结构严整,形成一首千古动人的诗篇。
Ⅳ 氓 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女主人公的形象分三个阶段:
少女时期——温柔善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内
憧憬爱情,对氓一片痴心(乘容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少妇时期——辛苦持家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Ⅵ 《氓》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
氓》既是我国文学史上“色衰爱弛”这一文学母题的发轫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至今熠熠闪光的不朽名篇。作品以故事诗的形式,以人物自叙的口吻,塑造了一个因色衰而致婚变的妇女形象。这一形象一经产生就吸引了众人关注的目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乃是主人公有着相当鲜明的个性:既有大胆炽烈的爱情追求、勤俭操持的恋家美德、理性清醒的自省意识,更有刚强自立的人格精神。可以说是个女性意识的早醒者。
主人公与氓的相识始于一次集市贸易。也许是她的美貌吸引了氓的注意,氓“来即我谋”,向她示爱,而氓表面上的忠厚老实也获得了她的好感,于是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恋爱后的女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完全陶醉于爱情的漩涡之中。清人方玉润对此有精辟的评论:“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己者,女殆痴于情者耳。”一个“痴”字,活画出主人公对氓的爱是何等之炽何等之烈。这一举动,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的。虽然西周时期有上巳水边祓禊,男女相会于山野、水滨,“奔者不禁”(《周礼·媒氏》)的风俗,但在时间上仅限于早春三月,且有取悦神灵以获得子嗣的意思。至于婚娶则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齐风·南山》),“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豳风·伐柯》)。《诗经》中的女子有“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郑风·将仲子》)的腹诽,也有“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怨愤,更有“之死矢靡慝”(《鄘风·柏舟》)的抗议,就是很好的证明。可见,不经媒人、父母允许的自由恋爱是违背社会道德准则的“非礼”行为。“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氓》女主人公不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匪我愆期,子我良媒”,但善良的她禁不住氓之一“怒”,更因为那荡漾于胸的强烈的爱,让她答应“秋以为期”与其结婚。这种置被国人、父母“贱之”于不顾的行为,可敬可佩;这一冲破封建习俗的壮举,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量!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婚后的生活是拮据艰难的。然而女主人公并未有丝毫的怨言,更未因此削减对家的爱恋,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承担起建设美好家园的重任。“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可以想见,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劳作中,她是怎样地按捺住孤寂、失落、贫穷乃至痛苦!有人说,这位女主人公是活在爱情中的,爱情给予她无穷无尽的力量,是她生命中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确,她之所以如此勤俭操持,从本质上讲,是她视爱情高于一切的必然选择。她所追求的已浑然超越了婚姻本身而直指爱情。恋家缘于恋人,恋人才会有矢志不移的持恒之举,才会有宵衣旰食、含辛如饴的美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这位女主人公又何尝不是为了氓的幸福高兴而拼命劳作呢?
然而,女主人对爱情的付出,并未得到氓的认同与感激。“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能够“静言思之”具有理性自省意识的女性。她一方面陈述了情变的事实,另一方面又不忘检讨自己。导致氓“至于暴”的真正原因,不是自己有过错,也不仅是氓的心愿得到了满足,而是因为自己人老珠黄,色衰爱弛。“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的意象起兴,有“一念之差,所托非人,以致不忠”(方玉润)的懊悔,也有劝谏他人莫被情误的愤激,更有看清氓之虚伪本质的彻悟。基于这样的认识,她最终不再心存幻想,毅然选择了决绝,“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思不是,亦已焉哉”,何等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而刚强自立的人格精神更让这一形象永远不朽。随着男权意识的渐趋强化,女子退出支撑家庭的历史舞台,男子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可氓的家庭却是由女主人公支撑维持的。“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是个耐人寻味的句子。语意表层显示的是家庭贫困、女子勤劳的信息,而深层上反映的恰是女子的那种不依不靠自立自强的人格精神。这样的人格精神,也就决定了她在失败婚姻后是那样地干练果决。既不会有“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郑风·遵大路》),抓住对方的衣袖,苦苦哀求的媚态;也不会有“我躬不阅,遑恤我后”(《邶风·谷风》),归路难寻的彷徨;更不会有“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中谷有蓷》)的长吁短叹!“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长袖一甩,刀起麻断!这是古代女子身上少有的豪迈气概,伤不落泪,哀不乞怜,情断不失品节,爱弛不损人格,何其壮哉!
Ⅶ 《诗经。氓》一诗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女主人公善良热情、忠厚纯朴、天真。
1、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译文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3、简析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共6章,每章10句。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全诗六章,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Ⅷ 诗经氓的女主人公心态
《诗经·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诗中自叙了“我”(即弃妇)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
诗中的主人公“我”在婚约过程中是一个对爱情、婚姻很痴情的女子,在道貌岸然的“抱布贸丝”的伪君子小商人的追逐下,接受并轻信了对方的爱情,而且冲破了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在伪君子小商人“匪来贸丝,来即我媒”的追求中,主动“送子涉淇”,虽“子无良媒”,但还是同意了“秋以为期”,和后来的“负心郎”建立了恋爱关系并订下了终身,表现出了“我”对爱情的自由追求,这在那样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但也由于“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痴情到了忘情的地步,未对伪君子小商人作过细的了解和考验,从而埋下最终悲剧的根源——婚约。
“我”是一个对爱情十分投入而且情感十分丰富的女子。约会结束,伪君子小商人离去时“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高而日送。约会时早早等待,而且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当久等看不到男方返回的车子时“泣涕涟涟”泪如雨下,一旦看到男方的车子返回来时又破涕为笑,而且边说边笑,痴情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我”追求的是——种自由纯真的爱情,表现在“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的是不嫌贫爱富,不追求彩礼,虽然男方迎娶未带上任何聘礼,但自己带上自己的嫁妆就乘上迎娶的车子。到了伪君子小商人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为创建家业、创造幸福而天天早起晚睡、早出晚归操持家务,从无怨言,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贤妻型的女性的典型。但由于伪君子小商人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郎,所以“我”长得“桑之未落、其叶活若”似的年轻漂亮的时候,很是对“我”痴情迷恋。当“我”为操持家务多年劳苦而劳累成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样的时候,伪君子小商人则“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一改初衷,反复无常,甚至“言既遂矣,唾于暴矣”,对“我”无端粗暴直至遗弃。
这一结局在当时社会不但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中,“我”落到的是“兄弟不知,哩其笑矣”的境地,真是雪上加霜。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脆弱一点可能就只有走向死亡之路,但“我”仍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冷静地对待这一切沉重的打击和不幸。对悲剧结局的态度是“反足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一个女子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的坦荡自信的坚强和反抗精神。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弃妇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典型意义是伟大的。
上面是复制的
总的说 女主人公是个温柔 善良 坚强
Ⅸ 从诗经 氓看女主人公的爱情观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回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答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