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莎士比亚四大历史剧是什么,书名,主人公,故事梗概,要英文的
历史剧
《理查三世》(1592)
《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
《亨利五世版》(1599)
悲剧:罗权密欧与朱丽叶,马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
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
㈡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生平
大多数历史学家相信,在历史记录中所看到的演员和剧作家莎士比亚是同一个人。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出生于英格兰特拉福德镇(Stratford-Upon-Avon),父亲叫约翰·莎士比亚(John Shakespeare),是个手套商人。根据记录,莎士比亚是在当年的4月26日受洗礼的,一般认为他的生日是4月23日(他的去世是52年后的同一天)。莎士比亚的父亲在他出生时非常富有,但是后来被控卷入黑市羊毛交易,而家道中落,并失去了市议员的位置。有证据标明,莎士比亚的父母亲都有同情天主教徒的倾向。
1582年11月28日,莎士比亚与安妮·哈瑟维(Anne Hathaway)结婚,很可能是因为哈瑟维当时已经怀上了莎士比亚的孩子。从此之后莎士比亚的行踪我们完全无法得知,知道他在1590年代出现在伦敦的剧团中。
1583年5月26日,莎士比亚的第一个女儿苏珊娜(Susanna)在家乡特拉福德镇接受洗礼。他接下来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在1585年2月2日受洗礼。
1596年,莎士比亚唯一的儿子Hamnet死亡,于1596年8月11日安葬。很多人相信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Hamlet)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的,因为Hamlet与Hamnet的写法类似。
1597年,莎士比亚把他在特拉福德镇的“一栋家宅、两间畜舍、两个花园、两个果园,和其他所有东西”以60英镑的价格售出,到伦敦,成了一名着名的演员和作家。他最后还成为一家剧团——张伯伦勋爵剧团(The Lord Chamberlain's Men)的合伙人。与当时所有的剧团7一样剧团是以资助它的贵族的名字命名的。该剧团十分受到欢迎,以至于当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詹姆士一世赞助了它,剧团更名为国王剧团。
现在人们从当时的各种法律文件和商业契约中得知,莎士比亚在伦敦的岁月渐渐变得富有,使得他得以在伦敦的富人区买了一栋房子,还在家乡特拉福德镇拥有一座最大的住宅。
1609年莎士比亚发表了他的十四行诗,其中很多是写给一个神秘的女人(“Dark Lady”)和一个男人(“Fair Lord”)的。他大约在1611年退休,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发表其他作品了,直到1616年去世。巧合的是,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个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死在同一天。
身份
大多数学者同意文豪莎士比亚确实就是那位出生在特拉福德镇、曾经做过演员的莎士比亚,但是这始终是多年来十分有争议性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弗朗西斯·培根、爱德华·德·维尔(Edward de Vere)等人才是一些或全部莎士比亚作品的真正作者,至少是一起参与了创作。
也有人怀疑莎士比亚是否真的自己创作了所有的作品,有关到底谁是莎士比亚作品真正作者的问题已经成为一门严肃的学术研究课题。
作品
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麦克白(Macbeth)
李尔王(King Lear)
哈姆雷特(Hamlet)
奥赛罗(Othello)
安特斯·安庄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
朱利阿斯·西撒(Julius Caesar)
安东尼与克利欧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
考利欧雷诺斯(Coriolanus)
脱爱勒斯与克来西达(Troilus and Cressida)
雅典的泰蒙(Timon of Athens)
喜剧
错中错(The Comedy of Errors)
皆大欢喜(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如愿(As You Like It)
仲夏夜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
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
暴风雨(The Tempest)
驯悍记(Taming of the Shrew)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温莎的风流夫人(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空爱一场(Love's Labour's Lost)
维洛那二绅士(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佩里克利斯(Pericles Prince of Tyre)
辛伯林(Cymbeline)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
历史题材作品
亨利四世,第一卷(Henry IV, part 1)
亨利四世,第二卷(Henry IV, part 2)
亨利五世(Henry V)
亨利六世,第一卷(Henry VI, part 1)
亨利六世,第二卷(Henry VI, part 2)
亨利六世,第三卷(Henry VI, part 3)
亨利八世(Henry VIII)
约翰国王(King John)
理乍得二世(Richard II)
理乍得三世(Richard III)
诗
十四行诗(The Sonnets)
爱人的怨诉(A Lover's Complaint)
鲁克丽丝失贞记(The Rape of Lucrece)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
热情的朝圣者(The Passionate Pilgrim)
凤凰和斑鸠(The Phoenix and the Turtle)
㈢ 新版傲慢与偏见的男主角
马修·麦克菲迪恩 Matthew MacFadyen
马修1974年出生在诺福克的Great Yarmouth,他的星座是天秤座。他和《spooks》(英国BBC电视连续剧,又名军情五处)中的演员(也是他的同事)Keeley Hawes结为夫妻,他们的小女儿叫Maggie。
他的母亲是一个演员同时也是戏剧老师。他的爸爸是一个石油商人,在马修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不得不跟随他的父亲辗转迁徙,因为他父亲的工作需要经常到海外,比如远东地区和巴西。他的祖父也是一个戏剧爱好者。他还有一个弟弟叫Jamie。
在1990到1992期间,他曾就读拉特兰郡[英国英格兰原郡名]的Oakham学校,学习戏剧表演。
1992年,他离开了学校。虽然被国家青年戏院拒绝了,但他还是被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录取了,和他同期的还包括Ioan Gruffudd(《神奇四侠》主演)。
1995年,他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毕业,加入了Jowl 公司,初次登台扮演《马尔菲公爵夫人》中安东尼奥的角色。1996年,他扮演了莎士比亚名剧《仲夏夜之梦》中的主角Stratford..
同时,他也出现在百老汇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巡回演出的不同剧目中。
1999年,他被皇家艺术剧院提名为“30岁以下最具古典气质演员”。
1998年,他以电视剧“Wuthering Heights”初登电视荧屏。
1999年,在BBC剧目'Warriors'中他第一次以主角身份亮相,并得到皇家电视协会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2000年,他在“'Murder Rooms: The Dark Beginnings of Sherlock Holmes'”中扮演神秘的投宿者艾伦。他也回到戏剧舞台在'Battle Royal'中扮演在Mr Brougham。同年,他出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Maybe Baby'.,
2001年,对马修来说是忙碌的一年,在电影'Enigma'中他扮演了一个戏份不多但确相当关键的角色——一个海军军官。这部戏的主角是凯特温斯特(《TITANIC》中的ROSE)。此后,他又出演了电影《The Reckoning》,《Perfect Strangers》《. The Way We live Now》,。
2002年,他接拍了至今为止他最重要的角色——BBC电视台连续剧《SPOOKS》中的男主角Tom Quinn,这是一个系列剧,每集故事独立成章,讲述MI5军情五处的情报人员的间谍活动,既有动作 ,又有斗智!!该剧播出以后,英国军情五处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招募情报人员的相关信息后,网站几乎天天被挤爆。之后,他接拍了电视剧'The Project'。
2003年,马修回到电视台出演了《SPOOKS》(第二季。)
2003年冬天,他到新西兰拍摄了著名作家Maurice Gee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父亲的洞穴》。这部电影在2004年上海电影节中获得最佳摄影奖。
2004年,他参与了他在《spooks》(第三季)中的最后演出,他扮演的Tom Quinn在这一季的第二集中离开了军情五处,这也意味着他所有戏份的完结。
2004年,他出演电影《傲慢与偏见》,演绎了经典的Mr Darcy。2005年,他参加了国家戏剧院Henry IV Parts 1 and 2《亨利四世(第一/二部)》的演出。
傲慢与偏见2005年9月16日在英国上映,11月18日在北美上映。
㈣ 介绍下查理十二,亨利四世的军事历程
查理十二世(1682年6月17日—1718年11月30日)是瑞典在大北方战争时期的国王,终身未婚。他在位期间,瑞典由北欧强国衰退为二流国家。
1697年查理十一去世,他年方十五即位。即位不久,丹麦提出以国王克里斯蒂安五世之女许配给查理,但是查理的谋士予以拖延,等待丹麦和其他强国谈判的结果。后来,丹麦和波兰、俄罗斯同盟,1700年联合进攻瑞典,开始了第二次大北方战争(Secend great north war)。他平静的接受了这个挑战,骑上他的战马,离开了首都斯德哥尔摩,在有生之年没有回来过。在战争初期,利用瑞典优秀职业步兵和北方同盟各国作战行动互不协调之机,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于1700年8月率军突袭西兰,迫使丹麦还没有准备好就退出战争。11月在纳尔瓦战役中以8000瑞军击破4万俄军。声名大振。以俄军短期不能复振,遂于1701年强渡西德维纳河,转战波兰,但俄军死灰复燃,乘机蚕食瑞典的东波罗的海诸省。查理十二于1706年打败波兰-萨克森军队,迫使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放弃波兰王位。1707年再次率军东征俄国,1708年7月取的霍沃夫岑大捷,企图经斯摩棱斯克直取莫斯科。因俄国实行坚壁清野政策,无法实施,到1709年夏天,他在百般无奈中南下乌克兰就食。1709年7月在波尔塔瓦发现俄军主力,他不顾侦查时足部负伤,不能亲自上阵,仍决定实施强攻。结果当他在后方营帐得知自己的军队居然被彼得大帝击败,(波尔塔瓦战役)全军覆没的消息时目瞪口呆。率千余人退往土耳其,并怂恿土对俄宣战,彼得大帝进攻土耳其失利,签订合约后被逐出土耳其。1714年10月他从土耳其穿越敌国领土回到领地波美拉尼亚后,发现俄国、波兰、丹麦同盟重新复活,对瑞典宣战,他大力实行财政和行政改革,恢复国力。他认为外交必须以实力为后盾,1718年率6万大军进攻挪威,12月12日在挪威的腓特烈斯塔(Fredrikstad)被围在堑壕战中为同一战壕发出的枪弹所杀死,这就是古今战史中英雄最奇怪的的结束。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兰国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1386-1387年亨利四世进入政治舞台,参加了贵族上诉人的行动,罢免了国王的亲近顾问,并且在拉德考特桥封锁了理查德的宠臣德·维尔。在1388年的“无情议会”上,上诉人都集中精力去加害理查德的仆从们,但是亨利却还比同伴显示出宽宏的一面,至少他还是为理查德的教师西蒙·伯利爵士说了好话。 亨利的前面这种做法让其父很不高兴,因为冈特的约翰是君权和国王的忠实支柱,如果不是冈特当年不是去了西班牙前面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1389年冈特的约翰回到英格兰后亨利就隐退了。开始是经营地产,然后是部分旅行部分远征地去了立陶宛,这是轻松快乐的远行,一路上他都由吟游诗人陪伴。1392年他再次去耶路撒冷远征,一路上他游历访问
欧洲的各国君主,一路上他以漂亮的仪容、周到的礼貌以及熟练的英、法、拉丁语给各国君主留下深刻印象,27岁的时候他以自己为欧洲有名的久经锻炼的战士和朝臣而深感自豪。现在想来也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家。 亨利在从耶路撒冷回到英国道1398年被放逐的5年间他很少有机会再出国访问和远征了。也有传说是亨利参加了格洛斯特、阿伦德尔和沃里克在1397年策划的企图终身监禁国王和冈特的阴谋。但是在前述三位上诉人被议会宣布犯有叛国罪的时候,亨利是站在国王一边的。1397年9月他被授予赫里福德公爵。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变得模糊不清。 按照亨利的说法是,托马斯·莫布雷(诺丁汉伯爵和诺福克公爵)告诉亨利他们两个都是国王意欲除掉之人,就像国王除掉三个贵族上诉人一样。莫布雷明显揭发另外一个阴谋,这个阴谋就是消灭全部接近国王的贵族们,包括冈特和亨利本人。亨利将谈话报告了冈特,冈特将此报告了国王,1398年2月亨利在国王面前揭发了莫布雷的叛国罪,但是由于没有证据,温莎的骑士刑庭颁布命令要求两位伯爵决斗以解决其间的争端,决斗就在9月份的考文垂。决斗没有举行,最后一刻理查德决定放逐两人,莫布雷终身放逐,亨利10年放逐。 放逐后的亨利到了法国巴黎,在那里呆了四个月得到父亲冈特去世的消息,而理查德却在此时由于被权力和胜利冲昏了头脑决定将亨利的放逐变为终身而且宣布兰开斯特家族的财产收为王室财产。这时亨利通往国王位置的道路变得通畅起来,国王的做法让贵族们失去了安全感,而亨利的叔叔格洛斯特(被理查德谋杀)和理查德的继承人第四马奇伯爵罗杰·莫尔蒂默(冈特的约翰早逝的哥哥莱奥内尔的外孙,也即亨利的堂甥)都去世了。 就在此时理查德远征爱尔兰,此时亨利集合他的追随者前往约克郡的拉文斯波然后向蓬特夫拉特进军,一路上不单没有受到任何的抵抗还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而约克公爵也自7月底带领一支小的王室军队加入亨利的军队,此时的理查德是彻底失败了。不到六个星期亨利就成了英国的主人,接下来就是要加冕了。亨利通过一系列含混不清的理由宣称自己为英格兰的国王,但是这些看似合理但又都不是能够坚固的站住脚。这也给亨利以后带来很多的麻烦。在亨利加冕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丢失了一只加冕用的靴子;一只金马刺脱落;宴会上刮起一阵风吹落了他的王冠。
㈤ 莎士比亚的简介谁能告诉我一下求求求!!
楼主网上可以搜索一大堆阿,我把网络贴过来。
http://ke..com/view/53608.htm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中文名: 威廉·莎士比亚
外文名: W. William Shakespeare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
出生日期: 1564年4月23日
逝世日期: 1616年5月3日
职业: 剧作家,诗人,演员
代表作品: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目录
人物简介
传奇一生
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
成就
影响
名言
爱情箴言
隽语钞
个人轶事
诗歌中的莎士比亚
影视剧中的莎士比亚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莎士比亚故居]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 Beth)。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儒略历1616年4月23日(公历1616年5月3日)病逝,出生日期与逝世日期恰好相同。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被人们尊称为“莎翁”。初中选文《威尼斯商人》.高中选文《哈姆莱特》。
编辑本段传奇一生
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
莎士比亚(11张)
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著名的同性恋者,他的十四行诗全部都是写给他的同性爱人的.据英媒体报道,最近一位英国收藏家重新确认了一幅家藏油画的画中人身份,原来这名美艳“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莎翁传说中的同性恋情侣——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 【其实莎士比亚是一名女子(详细内容可参考——新乌龙女校2)】
发现这幅“惊世”油画的科布家族家藏甚丰,继承了全部艺术品收藏的阿莱克·科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儿时起一直以为画中人是位名叫诺顿的贵妇,因为在这幅油画的背面赫然写着诺顿夫人的字样。但几年前,一位偶然来访的艺术收藏家告诉科布,他认为画中人并非女性,而是易容扮作女性的须眉。一席话惊醒梦中人,科布开始重新审视其真实身份,直到今年年初才终于揭开谜底。这幅油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
莎士比亚故居(20张)
,画中的南安普顿伯爵涂脂抹粉,嘴唇上抹着唇膏,左耳还戴着精致的耳环,手抚披散到胸前的长发,看上去一派女人风情。英国历史文物权威机构“全国托管协会”已确认油画为真迹,此画完成于1590年至1593年,当时莎士比亚正住在南安普顿伯爵三世的府上。尽管一代文豪莎翁娶了安娜·哈撒韦,但他的真正性取向一直是文学批评家争议不绝的话题。
南安普顿伯爵为同性恋的传说由来已久,他与莎翁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伯爵曾招待莎翁入住自己的寓所,莎翁著名的《十四行诗集》又是献给一位俊俏不凡、“美若女子”的年轻男子。(不过有人认为,十四行诗集前面十几首都是推崇传宗接代的,不能理解成写给其男友的.)不少史学家早已考据,莎翁诗中的倾慕之情大有可能是投向这位易容扮女人的英俊男友。
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他去世的那天,与他出生的那天同月同日。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以下3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
[《麦克白》]
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 13 世纪初英国历史外 ,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 :《 亨利六世 》上 、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被称为最成功的历史剧)上、下篇与《亨利五世》。这些历史剧概括了英国历史上百余年间的动乱,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谴责暴君暴政,要求开明君主进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人文主义政治与道德理想。
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喜剧《罗密欧和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这一时期较后的成熟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又带有忧郁色彩和悲剧因素,在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爱情的同时,反映了基督教社会中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问题,说明作者已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二时期(1601~1607年)
以悲剧为主 ,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罗马剧《尤利乌斯·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科里奥拉努斯》是取材于普卢塔克《希腊罗马英雄传 》的历史剧。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 》、《 李尔王 》、《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
作品《哈姆雷特》视频截图(10张)
代脱榫”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嫉恶如仇,在奸人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 、自豪 、 自信中迷失本性 ,丧失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难。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从血腥到血腥”、懊悔无及的罪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由于这一时期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深度的增强,使《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等“喜剧”也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笼罩着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的罪恶阴影,因而被称为“问题剧”或“阴暗的喜剧”。
第三时期(1608~1613)
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剧或传奇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 》、《暴风雨》。这些作品多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尽管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魔法、幻想、机缘巧合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容忍、妥协、和解告终。
莎士比亚还与弗莱彻合作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和传奇剧《两位贵亲》,后者近年来被有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收入。
是啊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
[莎士比亚]
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雷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悲剧),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埃及艳后),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
喜剧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悲喜剧(正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历史剧
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诗
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
㈥ 战舰世界亨利四世怎样
给你个提示,玩WOWS需要一点信仰支撑,不管你相不相信,这是事实。虽然你在steam上能够不受到二雷带来的恶心,但是白毛子的锉刀也是恶心
我给你说明一下优缺点然后你自己选择走哪一条线
英战:HE弹点火率非常高,10级的征服者日常一轮HE打1W+2个火。英战的特点就是HE弹,航速比较慢。但是转舵倒是不错。而且英战核心区比德战还难出
德战:穹甲结构。一般其他战列舰的AP弹都无法打出核心区。除非打中水线或者毛子计算出了魔法。散布神经。能够走副炮流,7级格奈森瑙有鱼雷(金币船沙恩霍斯特和提尔比茨也有鱼雷)不过注意的是,如今美航能够装备AP航弹,AP航弹能够对德战造成巨大的伤害。我见过企业一轮AP航弹直接带走满血的提尔比茨
日战:精准度不错,射程远。10级大和460大口径。就是防护不行
美战:前期航速非常慢。不过后期不错。而且加强了防空
美巡:新手不,弹道投石机,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爬线。因为你需要知道该怎么卡山。
德巡:总体还行,兴登堡如今简直强到爆表。
日巡:特点是鱼雷和点火。10级藏王贺兴登堡一样天天水火无情
英巡:脆,只有AP弹。全线152。但是有大保健和烟雾。自带弹射起步。
法巡:特点是她的速度。法巡的引擎加速+20%但是总体而言这条线并不是特别的好。玩起来比较乏味。我亨利四世打了几盘就不高兴玩了。基本上就是开加速然后HE弹洗对面的战列舰,然后躲炮弹-洗-躲炮弹-洗-躲炮弹-洗。这样重复。不过10级法巡的口径是240
苏巡:讲个笑话叫这个游戏的亲爹系。莫斯科如今出场率都不高了(其实是之前莫斯科的BUG导致卡山卖头洗有奇效,后来毛子修复了BUG后卖头照样被穿,之后一群人不会玩了。)
驱逐舰方面简单说一下,虽然驱逐舰一直在改动但是基本上还是那么几个样子,只不过玩法不一样了。美驱:驱逐舰、日驱:鱼雷艇、毛驱:炮艇。虽然如今日驱鱼雷砍的除了岛风的20公里外其余的都是10公里。还有一个德驱,德驱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半成品。HE打人并不太疼。AP弹如果对面DD摆了一个角度你的AP弹就没有伤害,不过德驱有水听。
㈦ 亨利四世的人物生平
亨利是韦廷家族-阿贝丁系的萨克森公爵阿尔布雷希特的次子,母亲是波西米亚公主专茜多妮属.波杰布拉德。其父于1500年去世后,兄长格奥尔格继承父亲的爵位,亨利担任尼德兰地区弗里斯兰总督。
由于萨克森统治者一直被当地不间断的反抗运动所困扰,因此,性格颇为懒惰的亨利在不久之后放弃总督头衔。1505年,亨利将弗里斯兰的统治权转让给了格奥尔格。作为回报,亨利得到了一大笔钱以及沃肯斯坦和弗莱贝格两处封地。
1517年,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德意志。亨利在几年后改宗新教,格奥尔格保持了天主教的信仰。格奥尔格于1539年4月17日去世,由于他的两个儿子在此之前已去世,依据阿尔布雷希特在1499年指定的继承法案,亨利成为兄长的假定继承人。但格奥尔格试图违背其父生前所做的决定,想要剥夺亨利的继承权,将公国遗赠给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格奥尔格未实施想法前已去世,亨利继承格奥尔格的爵位。亨利继位时已66岁,两年后去世,亨利在位期间确立路德教为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
㈧ 解释如果亨利四世是一位有效的绝对王权统治者为什么
亨利四世来是法国源史上难得的人格和政绩都十分完美的国王,在长期混乱之后,重新建立了一个统一且蒸蒸日上的法国。在亨利四世之后的百余年里,是法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几乎称霸欧洲大陆。所以说,亨利四世是一位有效的绝对王权统治者。
亨利是旺多姆公爵安托万·德·波旁的第三子,母为纳瓦拉女王让娜·达布雷特(即胡安娜三世),生于法国—西班牙边境的波城。他自青年时代起就卷入了法国残酷的宗教战争。作为胡格诺派的领袖他逐渐拥有了很高的声望。但是圣巴托洛缪惨案之后,他被软禁在法国宫廷里,接受法王查理九世的庇护。
1584年,由于王储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死,他成为了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他继位为法国国王。
亨利四世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由于首领亨利公爵死去,长期在法国政坛占主导地位的吉斯家族再也不能成为和平的阻碍。法国的经济在他统治时代发展起来。亨利四世成为一个深受人民的爱戴的君主
㈨ 莎士比亚的作品分为哪几个时期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 莎士比亚
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雷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