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角色大全 » 分析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扩展阅读
小说女主角叶蓁蓁 2021-03-16 21:49:57

分析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发布时间: 2021-02-18 02:52:04

Ⅰ 考研论述题:《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及如何表现抒情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

您好!个人见解,在这里冒昧的回答您的问题,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关于《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阅读《离骚》,在我们脑海中时时会浮现一位高冠长剑、披香戴芳、理想远大、志趣高洁的爱国志士的形象,这就是屈原的自我形象。在诗中,他是黑暗现实的揭发者,是美好光明的追求者,他具有驱使一切的宏大气魄和非凡力量,但却不见知于君,不被容于人。现实的一切给他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他毫不畏惧,上天入地,不断求索。 这个形象具有如下特点:
1、忠君爱国、嫉恶如仇的可贵情怀;
2、特立不群、好修为常的峻洁人格;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屈精神。
关于《离骚》如何表现抒情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离骚》较完整地展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抒发了为实现自己理想而不懈追求的崇高精神。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自己称为“美政”。其美政理想的重要方面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奠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诗人列举夏、商、周开国君主的事迹,说明举贤授能和遵循法度是政治清明、行无偏颇的重要保证。诗人还援引殷高宗荐举傅说、周文王重用吕望、齐桓公任宁戚为相的史实,进一步指出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而只有依靠这些贤才方能成就壮伟的事业。对于“固时俗之工巧兮,佰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黑暗政治进行了批判,指出正是由于这样不依法度、曲媚逢迎,造成了国家“路幽昧以险隘”的岌岌可危的命运。
屈原“美政”理想的目标指向是“存君兴国”,一统天下。战国时代,天下一统已成为人心所向的历史趋势,“横成则秦帝,从成即楚王”(《战国策·秦策四》)的说法也被人们普遍认可。尽管屈原生活的怀、襄时期,楚国已是内忧外困,日趋衰落,但他仍然基于楚国的有利条件,站在时代的历史高度,洞察社会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举贤授能、修明法度改革楚国的政治,以达到富国强兵、一统天下的目的。在诗中,屈原大一统的思想多有表现。他自叙世系时称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高阳”即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而五帝(包括高阳颛顼)则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称颂的前圣、“前修”如尧、舜、禹、汤、武丁、周文王、齐桓公以及傅说、吕望、宁戚等都是华夏各国公认的圣君贤臣,所批判的败国亡身者如羿、浇、桀、纣等也都是天下公认的暴君,这些都不局限于楚国的历史。另外,《离骚》中,诗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时经过的地区,如苍梧、县圃、崦嵫、威池、白水、昆仑、天津、西极、不周山、西海等,遇到的神灵羲和、望舒、飞廉、丰隆、宓妃、有娥之侠女、巫成等,也都突破了楚国的范围,包括了神话传说中整个中国的广阔空间,这些都反映出屈原的大一统思想。
为实现“美政”理想,诗人曾精心培养人才,希望依靠这些力量改变楚国的政治局面:“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但现实的黑暗熄灭了诗人理想的火花,群小的贪婪摧毁了“众芳”幼稚的心灵。诗人一方面感叹“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另一方面独立地与黑暗势力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他悲怨地责数楚王朝令夕改、弃贤用谗的昏聩腐朽,辛辣地揭露楚国颠倒黑白、玉石杂糅的险恶世风,尖锐地抨击奸佞群小苟且偷安、祸国殃民的恶德恶行,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诗中,面对黑暗的现实、污浊的政治、不明的君主、恶毒的党人、变质的群贤,诗人始终保持坚贞高洁而正直光明的德行:“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长”,“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他坚持理想,执著追求,并为了这种理想与追求抗争到底,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表现出“鸷鸟不群”的高风亮节和“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给予后代无限的感动,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
个人能力有限,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

Ⅱ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

Ⅲ 离骚的抒情结构与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版的特征。“高余冠权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届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Ⅳ 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成功抄地塑造了一个袭忧国忧民、疾恶如仇、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高尚完美的主人公形象。
他对自己的出生很自豪,他夸耀自己的贵族血统,夸耀自己的生日(寅年寅月寅日,的确很罕见~),说明他很自信自负,对自己期待值很高。努力丰富自己,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可惜生逢浊世,当局不听他的,他又不愿跟坏人同流合污,所以在诗里痛骂那帮小人出气,用美人和楚国特有的各种美丽洁白的植物自比,可惜始终无力驱逐黑暗,只能投身江水了却一生。

Ⅳ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意对即可)

Ⅵ 《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 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 大致说来,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 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 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 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是借女□ 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 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 “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最 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 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去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 而在升腾远游之中,“忽临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 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
前一部分 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 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 篇。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 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 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 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司马迁评论《离骚》说:“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 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又引刘安《离骚传》说:“《国风》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 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 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 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 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 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基本上道出了《离 骚》作为政治抒情诗的精神实质和不朽价值。

Ⅶ 《离骚》中的抒情人物形象

《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 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 大致说来,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 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 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 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是借女□ 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 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 “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最 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 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去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 而在升腾远游之中,“忽临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 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
前一部分 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 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 篇。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 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 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 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司马迁评论《离骚》说:“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 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又引刘安《离骚传》说:“《国风》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 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 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 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 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 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基本上道出了《离 骚》作为政治抒情诗的精神实质和不朽价值。

Ⅷ 离骚诗歌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Ⅸ 离骚中,你读出抒情主人公哪方面内容

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热忱与痛苦甚 至倾倒了整个生命而铸成的史诗. 里面包版含了诗人鲜明地个权性。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