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读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有什么感受
《乡愁》有感
余先生回忆起当年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时光流转,仿佛近在眼前。他说:“写《乡愁》,我用的是孩子的视角,一种近乎童话的天真。我想,做一个诗人应该怀着广泛的同情。不设防、不世故,好的诗人应该一辈子天真,在这种前提下,所有的比喻都成为可能。”
我对他的话感受很深,在刚刚考上大学要来广州就读的那年,我在车上,隔着朦胧的玻璃窗,看着父亲母亲追着车子的身影,眼泪悄然而下。那时候,我是那么的真切的体会到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我,今天终于要离开了。明明知道还能回来,但是,原来离开家的感觉竟然是那么的深沉,就像有千斤重的坠子在拽着我的心,无法拯救自己,无法挣脱那莫名的愁苦......然而,余先生的乡愁当然远远在我之上,那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他居住在台北,离开祖国大陆足有20年了,担心有生之年回乡无望。他是那么的惊恐,那么的害怕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无法回到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然而却又是那么的彷徨失措,因为他没有办法啊!就在这样一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下,他把自己的相思、情意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上,因为那是唯一使他与母亲、新娘、祖国联系起来的工具啊,也是他的相思唯一可寄托之处啊!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在这首诗里面,长江水就是唯一使男女主人公联系起来的物,借着着滚滚的长江水,他们彼此之间找到了寄托相思之物,在男女主人公的心里,其实是有着万般的无奈,然而却又那么的由衷的感谢这唯一能紧密彼此的长江水啊!多么的让人心痛,为之惋惜的同时却又不得不跟着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谢、赞美这长江水!相思并不叫人心痛,叫人心痛的偏偏是无处话相思......读着余光中的乡愁,就有一种心痛,揪心的痛,至少我是如此,他用孩子般纯真的心写出了沧桑的惆怅与孤苦,如果你没有离开过家乡,那么,你就永远不能够明白,在巧妙文字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深沉,一种落叶无法归根的深沉。
在我看来,欣赏文字不仅仅欣赏它的巧妙,更注重它所带给人的感受。余先生的诗在乍看之下,让人佩服它的寓情于物所选的“物”是那么的工整,巧妙,久久回味之下却发现巧妙之下涵盖的是那么深沉的孤苦与无奈。但是,这又让我想到了更孤苦更无奈的是“惆怅此情难寄”之人。相比之下,余先生还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相思还找得到可寄托之物,也还有可相思之人。
㈡ 未来乡愁的角色介绍
工藤 阳一(くどう よういち)
本作的主人公。是出生于只有每一代的男性才能继承超能力的家族的超能力者。但他所能支配的力量很微弱,只能通过他唯一掌握的念力来控制手机之类的物体进行飘浮移动。 自称从未来穿越而来的超能力者杏奈 (あんな)
CV:风音
身高:160cm
生日:1月14日
血型:?
突然现身于阳一面前的少女。还爆出“我可是被未来的你甩了哦”般让人一头雾水的发言。超能力者,不仅有感应能力,还能瞬间移动,不过经常本末倒置就是了。从她的言行举止中可以清楚看出,她的确在竭尽所能守护着阳一。 青梅竹马,娴静的庶民派大小姐
羽鸟 诗 (はとり うた)
CV:桃井いちご
身高:150cm
生日:2月11日
血型:B型
阳一的青梅竹马。她很珍惜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经常都是娴静平和地跟在大家的身后。加上她开朗乐观的个性,着实是调和气氛的不二人选。事实上她是闻名于世的电机制造公司社长家的大小姐。可惜她热衷游戏,厌恶读书,结果英才教育完全没有半点作用,庶民性十分的少女。 能够预知相遇的神社少女
春日 伊织 (かすが いおり)
CV:井村屋ほのか
身高:157cm
生日:9月17日
血型:A型
阳一的同班同学,老家是神社。和杏奈一样是超能力者。对待别人向来和蔼又恭敬,乍一看的确是优等生,只是不知为何对阳一充满敌意。尽管如此,却看不出有意害他,完全不知她究竟想干什么。 对哥哥爱意无穷,活泼的兄控妹妹
工藤 野乃 (くどう のの)
CV:柚木かなめ
身高:153cm
生日:8月14日
血型:AB型
阳一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日奈乃的双胞胎姐姐。容貌和性格都无可挑剔,加之还是田径部的种子选手,可说是校园偶像。不过本人对此毫无自觉,成天粘着阳一,不断索求亲密的肌肤交流。进入这个学校前还分开居住,现在则搬过来和阳一共同生活。 家务全能,一本正经爱照顾人的妹妹
工藤 日奈乃 (くどう ひなの)
CV:榊るな
身高:153cm
生日:8月14日
血型:AB型
阳一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也是野乃的双胞胎妹妹。相当能干,主动挑起家里各类大小事宜,经常被误解她才是姐姐。外表多少有点冷淡,其实十分重视家人们的情意。学业优秀,传闻她已经被内定为下任学生会长了。 青梅竹马,西洋点心店的看板娘
真田 かなた (さなだ かなた)
CV:仓田まりや
身高:161cm
生日:11月1日
血型:A型
阳一他们的青梅竹马,商店街的西洋点心店『はなればなれ亭』的服务员。桜星学园学生会的副会长。似乎有着招来不幸的体质,经常被卷进麻烦事项中。 多才多艺的学生会长
星河 雫 (ほしかわ しずく)
CV:桜川未央
身高:165cm
生日:1月8日
血型:O型
阳一的远房亲戚,也是一行人的大姐头。虽然是学生会长,但一般事宜都直接丢给副会长了。努力维持伙伴们快乐的每一天,一旦出现问题,她都会率先提出解决方案。 沉着大度的同时倒也童心未泯,伊织的母亲
春日 ハル(かすが はる)
CV:梦咲朱花
身高:155cm
生日:8月1日
血型:A型
伊织的母亲,目前在镇上的医院就职。身为一位女性,凭着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家庭。尽管如此也不曾表露出半点疲累,着实很稳健。另外,虽然从举止看不出来,实际上她还是主人公所在学校的田径队教练。
㈢ 思乡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来高秉自涵,他来台时年龄最小,在200多个“菏泽旅台同乡会”里最年轻,担任会长。回家,对于在台湾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来说,是天大的事。作为会长,他把帮助同乡完成回家的梦想视为己任。75岁的他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着想要回家的同乡一道返乡,“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他成为同乡户籍卡上的紧急联络人,弥留之际的同乡们都只有一个请求,让他把自己的骨灰送回老家。他背负的嘱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从1992年起至今,已经带回大陆57坛骨灰。他将一坛坛白色的骨灰撒向故乡的大地时,就如同完成了一件件天大的任务,“老哥,你叶落归根了,安息吧。”
㈣ 李清照诗词乡愁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首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㈤ 翻译一下冰心写的乡愁
原文: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
索然的对坐,
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
满月的银光
射在无边的海上。
琴弦徐徐的拨动了,
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
天风里,
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
记否十七之夜,
浓雾塞窗,
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
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
曼声低诵的时候,
竟引起你清泪沾裳?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已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我的朋友!
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
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
为着故乡,
我们原只是小孩子!
不能作壮语,
不忍作壮语,
也不肯作壮语了!
《乡愁》冰心诗歌,现代诗1923年创作。《乡愁》这首小诗,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极透明的道理。诗人紧扣“乡愁”,但又偏偏在谈笑之后的背景下来加以突出,这就显示了一种独特的匠心。
赏析:
写完《惆怅》两天之后,冰心又写下了另一首怀乡的抒情诗《乡愁》。
在结构上,《乡愁》不像《惆怅》那样讲究,但较《惆怅》更为流畅自然。这首诗以叙事型的句式开篇: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海舟上偶然相遇,提供了地点、环境,“都是小孩子”,表明了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年龄,因此有了这两个条件,“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才出现“索然的对坐,/无言的各起了乡愁”的场面。
这场面无疑是很动人的。
这不是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触景生情的那种愁,恰恰是小孩子,才有可能在谈笑之后,猛然忆及海舟上的现实场面,内心方涌起无尽的乡愁。
请看他们又是怎样回味自己旅途生活的:十五之夜弹拨琴弦,天风里引发无限凄哀,分明是乐极生悲;十七之晨浓雾塞窗,不干己的一幕悲剧,竟引起抒情主人公的“清泪沾裳”。
这时,有长者来发话了: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已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长者阅尽人间沧桑,已知道审时度势无可无不可的道理,所以在“小孩子”悲苦的情绪中施以鼓励,希望他们能振作起来,正视面前的现实。“何如作壮语?”为什么不说些豪迈的话来鼓励呢?
不。冰心出面来回答道:我们正因为是率真的小孩子,才不顾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该哭当哭,该笑当笑,既然“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为着故乡,我们“不能作壮语,/不忍作壮语,/也不肯作壮语了!”
这是地道的冰心式的回答,坦诚、爽快,不为自己的乡愁流露而后悔,也不去硬充成熟者作壮语,爱就是爱,愁就是愁,既然前提“我们都是小孩子”,童言无忌,童心无碍,为故乡流泪又算什么?!
中间两段为“小孩子”之间的对话,一种回忆的氛围,诗人借拨不动的琴弦、塞窗的浓雾两个意象来表现,最后又让“清泪沾裳”这一典型动作来强化乡愁。由此才引出了旁观者的指点。这种过渡是十分必要的,无此,冰心《乡愁》一诗的最后无法升华成曼妙回声,我甚至怀疑“你们真是小孩子,/已行至此,/何如作壮语?”三行诗系冰心内心深处的另一种声音,她在乡愁中企图寻找解脱的方法,便借长者的旁白来实行。结果诗人很快又回到正常的自我,角度一换,从容向“我的朋友”道出了真正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尾段中两句排比得比较工整的诗:“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这是全诗的诗眼,“飘扬的爱帜”自然是远方的母爱之旗,在茫茫海洋中给诗人以引导与召唤,使她在闪烁不定的前途星光中,看见母亲的期待的目光,这种力量敦促诗人投入生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
当然,诗人不肯、不忍、亦不能作壮语,但实际上我们却从诗的字里行间读出了这种毅然决然的感触。
前途是什么在等待?不知道。
脚下的一艘动荡不止的海船,船上是一群求学的游子,这实际上是五四运动之后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求索真理,离乡背井,祖国和母亲以一种巨大的期待在盼望着。冰心的《乡愁》表面写一种游子情思,内心无疑是充满着豪壮的。
“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语),我以为是很形象地表达了二十年代初期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心态的,用来诠释冰心的这首《乡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㈥ 静夜思诗人乡愁是由那件事情引发的
《静夜思》诗人乡愁是由那件事情引发的?
《静夜思》诗人乡愁是由明月引发的专。
李白属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㈦ 余光中 还有其他以《乡愁》为名的作品吗
没有。余光中的《乡愁》就一首。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作品赏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㈧ 余光中的《乡愁》的读后感
最早读到余光中的诗是《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读着回这样质朴的答诗句,内心便不由怦怦乱跳,多么炽热的赤子子心啊!再细品其诗,更为诗人深藏不露的诗歌才华所折服。读了《乡愁四韵》后,对诗人的诗情和诗人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敬佩诗人对渴望祖国统一执着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虽然看起来较为简单,但也很容易写成空泛、概念化、含义浅露的口号而失去诗意。这就要求诗人对景、对形、对社会的事物作特别有致而深刻的观察,也更强调所选意象的典型化和构思的巧妙。采用这种抒情方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诗人必须具备充沛的激情,二是诗人须具备高度驾驭诗歌意象的能力。这两点,余光中先生无疑都是符合的。
㈨ 乡愁的作品赏析
写完《惆怅》两天之后,冰心又写下了另一首怀乡的抒情诗《乡愁》。
在结构上,《乡愁》不像《惆怅》那样讲究,但较《惆怅》更为流畅自然。这首诗以叙事型的句式开篇: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海舟上偶然相遇,提供了地点、环境,“都是小孩子”,表明了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年龄,因此有了这两个条件,“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才出现“索然的对坐,/无言的各起了乡愁”的场面。
这场面无疑是很动人的。
这不是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触景生情的那种愁,恰恰是小孩子,才有可能在谈笑之后,猛然忆及海舟上的现实场面,内心方涌起无尽的乡愁。
请看他们又是怎样回味自己旅途生活的:十五之夜弹拨琴弦,天风里引发无限凄哀,分明是乐极生悲;十七之晨浓雾塞窗,不干己的一幕悲剧,竟引起抒情主人公的“清泪沾裳”。
这时,有长者来发话了: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已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长者阅尽人间沧桑,已知道审时度势无可无不可的道理,所以在“小孩子”悲苦的情绪中施以鼓励,希望他们能振作起来,正视面前的现实。“何如作壮语?”为什么不说些豪迈的话来鼓励呢?
不。冰心出面来回答道:我们正因为是率真的小孩子,才不顾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该哭当哭,该笑当笑,既然“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为着故乡,我们“不能作壮语,/不忍作壮语,/也不肯作壮语了!”
这是地道的冰心式的回答,坦诚、爽快,不为自己的乡愁流露而后悔,也不去硬充成熟者作壮语,爱就是爱,愁就是愁,既然前提“我们都是小孩子”,童言无忌,童心无碍,为故乡流泪又算什么?!
中间两段为“小孩子”之间的对话,一种回忆的氛围,诗人借拨不动的琴弦、塞窗的浓雾两个意象来表现,最后又让“清泪沾裳”这一典型动作来强化乡愁。由此才引出了旁观者的指点。这种过渡是十分必要的,无此,冰心《乡愁》一诗的最后无法升华成曼妙回声,我甚至怀疑“你们真是小孩子,/已行至此,/何如作壮语?”三行诗系冰心内心深处的另一种声音,她在乡愁中企图寻找解脱的方法,便借长者的旁白来实行。结果诗人很快又回到正常的自我,角度一换,从容向“我的朋友”道出了真正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尾段中两句排比得比较工整的诗:“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这是全诗的诗眼,“飘扬的爱帜”自然是远方的母爱之旗,在茫茫海洋中给诗人以引导与召唤,使她在闪烁不定的前途星光中,看见母亲的期待的目光,这种力量敦促诗人投入生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
当然,诗人不肯、不忍、亦不能作壮语,但实际上我们却从诗的字里行间读出了这种毅然决然的感触。
前途是什么在等待?不知道。
脚下的一艘动荡不止的海船,船上是一群求学的游子,这实际上是五四运动之后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求索真理,离乡背井,祖国和母亲以一种巨大的期待在盼望着。冰心的《乡愁》表面写一种游子情思,内心无疑是充满着豪壮的。
“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语),我以为是很形象地表达了二十年代初期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心态的,用来诠释冰心的这首《乡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㈩ 安德列·塔科夫斯基的作品之乡愁
《乡愁》的最后一场里,主人公格萨柯夫持烛而死。跟《伊万的童年》一样,死亡版是“梦”的权通道:意大利的教堂空地间,出现了俄国的房舍。格萨柯夫静静地坐在房舍前……
在塔尔科夫斯基的天鹅挽歌《牺牲》里,在玛丽亚家里,亚历山大与玛丽亚相见。玛丽亚帮亚历山大洗去了手上的淤泥,抚慰他,帮他脱去衣服,相拥着躺到床上。这个时候,床升起在空中,慢慢地旋转,神迹出现在他们眼前。
在东方的政治与西方的商业间挣扎是塔尔科夫斯基无法抵抗的命运,然而,正如《牺牲》里父亲走后,儿子开始日复一日地为枯树枝浇水一样,拯救和信念总是会越过重重障碍,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