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国成语 主人公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
刮目相看 甘宁
乐不思蜀 刘禅
单刀赴会 关羽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
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
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
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
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
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
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水淹七军,智勇双全。
位高权重,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败走麦城,虎落平川。
三强会战,临军对阵。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
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
② 有哪些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要有主人公
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版找不到取水的权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士别三日。吕蒙原是一介武夫,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鲁肃称之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现以“士别三日”形容大有长进、焕然一新,即更刮目相待。
单刀赴会。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③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有关人物
三国演来义成语故事
1、
诸葛亮:七源擒七纵(孟获)、舌战群儒(东吴)、羽扇纶巾、
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
2、
关羽:
刮骨疗伤、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单刀赴会
3、
曹操:
曹操献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望梅止渴——败走华容道
4、
曹植:
七步成诗——煮豆燃豆
,豆在斧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大急
5、
刘阿斗:
乐不思蜀
6、
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赔了夫人又折兵
7、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8、
刘备:
白帝托孤——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④ 《三国演义》的成语(还要有每个成语主要人物)
1、望梅止渴(曹操)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乐不思蜀 (刘禅 司马昭)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4)三国演义成语以及主人公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史以演义,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描绘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其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图十分鲜明。
小说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编著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主要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作者的兴趣则在于揭示这个时期的各个军事集团如何兴、如何亡。
矛盾的焦点是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的斗争,作者对二人作了多方面对比,重点则是对兴亡教训的总结,顺民心、得人才、有谋略者得天下,这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后十五回写三国的覆灭,主要展现的是三国各自的内部矛盾,尤其是对司马篡魏、后主信谗、孙皓暴政等作了深刻的描写。
情节虽然简略,但着眼点仍在如何兴、如何亡。作者以写实的态度,比较客观、完整地展现了这百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中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因此具有极大的魅力。
⑤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主人公和成语的意思
都是全的 还有得多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诸葛亮)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语见诸葛亮《出师表》)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诸葛亮)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魏蜀吴)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7、作奸犯科:(语见诸葛亮《出师表》)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诸葛亮 孟获)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荀彧)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⑥ 是三国故事的成语并写出其中的一个主人公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
刮目相看 甘宁
乐不思蜀 刘禅
单刀赴会 关羽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
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
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
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
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
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
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水淹七军,智勇双全。
位高权重,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败走麦城,虎落平川。
三强会战,临军对阵。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
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
⑦ 写出十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包括他们的主人公。 概括其中三个成语故事,五十字左右。
1、草船借箭:诸葛亮。
2、七擒七纵:诸葛亮。
3、三顾茅庐:诸葛亮、刘版关张。
4、舌战群儒权:诸葛亮。
5、单刀赴会:关羽。
6、桃园结义:刘关张。
7、望梅止渴:曹操。
8、辕门射戟:吕布。
9、七步成诗:曹植。
10、乐不思蜀:刘禅。
草船借箭:周瑜故意提出限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在大雾天,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了曹军十万支箭。
乐不思蜀: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⑧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关于成语的故事及人物
三顾茅庐 刘备三请诸葛亮
赤膊上阵————虎痴(许楮)大战张翼德。
得陇望蜀内————孟德收汉中容时,其谋士劝其一鼓作气拿下西川,孟德曰:“既得陇又复望蜀焉,人心苦不知足。”
暗渡陈仓————诸葛亮伐魏。
步步为营————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乐不思蜀————蜀后主刘禅亡故丧志。
吴下阿蒙、刮目相看————都指吕蒙努力为学之事
割须弃袍-----曹操和马超大战与潼关,战败逃跑中为了躲避追兵而割须弃袍
⑨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成语和品析
好变扭的口感
⑩ 三国演义中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对酒当歌,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出自曹操《短歌行》。
汉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