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学缺少外貌描写和心理
这个问题本身来有问题。中国自古典文学里确实有缺少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但是不是全部,所以你找材料时候要注意找能够证明你观点的例子。
我对这个问题还真没搜集过材料,不过有一个,《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里都提到秦罗敷,但始终没有对她进行外貌描写,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不一样,有的人认为胖美,有的认为瘦美,如果把罗敷的外貌写具体了,那就达不到效果了,文章正式通过这种泛泛的描述,引起人们对于她的想象,往每个人的“美”中去想,这样,罗敷才能变为一个人人公认的美人。以不确定去引发人的联想。
2. 推荐几本对心理描写非常细致的小说,就像意识流之类的。。。不分网络与古典
《我是猫》、《墙上的斑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满意请采纳
3. 求古代小说的外貌描写 1.男 三十几岁 性格阴沉不定,暴躁,身处高位 2.男 二十出头 温文儒雅
暴君,我来自军机9处
4. 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于自己房屋的寒伧,墙壁的粗糙,家具的陈旧,衣料的庸俗,她非常难过。这一切,在另一个和她同等的妇人心上,也许是不会注意的,然而她却因此伤心,又因此懊恼,那个替她照料琐碎家务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佣人的样子,使她产生了种种忧苦的遗憾和胡思乱想。她梦想着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着东方的帏幕,如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檠,如何派着两个身穿短裤子的高个儿侍应生听候指使,而热烘烘的空气暖炉使得两个侍应生都在大型的圈椅上打盹。她梦想那些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那些摆着无从估价的瓷瓶的精美家具;她梦想那些精致而且芬芳的小客厅,自己到了午后五点光景,就可以和亲切的男朋友在那儿闲谈,和那些被妇女界羡慕的并且渴望一顾的知名男子在那儿闲谈。
5. 想写古代言情小说,求支招 想写古代言情小说的心情由来已久,上大学曾尝试过,但始终都被自己否定了
多看点类似小说。别轻易否定自己,也许自己觉得不好的,别人觉得不错。自己对自己太严格了
6. 最近写本古代小说,但不太会写人物描写,希望会写的提点提点我
鼻梁挺直却并不显得英气勃发,却让人觉得她整个侧面线条都非常的柔和,眼睛和嘴角都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弧度,小巧可爱的耳垂上戴着一个珍珠耳坠,头上的发钗也都是金制镶以翠玉和玛瑙,配上身上华丽精致服装,整个人贵气逼人。
一件白色镶着紫色滚边的束胸百花衣穿在了身上,再套上一件紫色纱衣,那背后用金线绣着一只孔雀正卧在百花中。
明黄色的衣料上,金线做绣,前后各绣出一只展翅地凤凰翱翔在身中,旖旎的长尾骄傲的展开,将一圈的青色雀纹(意孔雀)和彩色地(五彩的雉)压着在衣摆。袖口与肘间的百花团也在绣是缀上了彩石。这朝服一套上她的身,就立刻闪现出无比的贵气来。扎上了金丝嵌玉地腰带。双凤东珠霞帔到了身前。
一颗圆润东珠坠子挂颈,一对晶莹的珠串坠耳,发梳流云双环髻,正中带着的金雀珠花上还带着一朵紫色的绢花,两边各插上三枝钿金的镂花簪子,打扮的是贵中含娇,华中且妖了。
是最隆盛的朝服,衮服上绣着十二章纹,上衣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下裳: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儿道玉珠为旒,越发映得她面庞皎美高华。
玄衣裳,朝服隆盛,衮服上绣十二章纹,上衣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下裳: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儿道玉珠为旒,初升旭日照耀下,尊贵高华宛如天人,无人敢于直视。
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着一袭天蓝纱衣的少女,她作女官装束,钗环素雅,身形纤瘦,只那一双重眸幽丽,顾盼之间,竟投射出日光的绚华,让人只觉得心中一震,再不敢正眼而视。少女的裙裾随风而扬,从船舷上轻盈而下,轻纱如烟氤氲,仿佛溶入了碧水晴天之间,她眨了眨眼,随即,对着皇帝盈盈一笑,下一瞬,皇帝地锐利眼神都温柔起来。
头梳一如意飞花髻,配以数朵宝石花,身着云锦蔷色上裳,露出脖项间一片细腻柔白的肌肤,在灯下晕晕生辉。下着月色宫裙,偏以小颗红晶三两妆点在褶皱处,端得是花团锦簇、赏心悦目。
头上九股金步摇,累累珠玉宛如天上星辰一般。外罩一件锦红凹凸鸾纹衣,内衬一件玄色霞光纱衫,高华已极,宛如天上旭日一般。
左衽曲裾的宫裙,用的是亮红绣彩的厚缎,上面镶嵌了星星点点的珠玉,一头璎珞珠冠简直璀璨不可直视线了。
她穿了一件粉色绣着芙蓉花的绸锻对肩比夹,下面一条同色的长裙,头发在右边挽着一个髻,也没有戴太多的首饰,只是两三个珠花而已。面貌倒很端庄,只是眉眼间总有些媚色。
一个身穿嫩黄色衣裙的宫妆美人,窈曳生姿地走了进来。她乌黑发亮的头发梳成了叠云髻,层层迭迭的挽了起来,像云朵一样的堆在头的右后方,每一层中间都用一两根小小的珍珠簪固定住。然后在最顶端插了根玳瑁凤钗, 凤口里垂下长长的宝石流苏。两耳坠明珰,衬得皮肤莹白如玉。一对细长的柳叶眉下是一双似水含情的单凤眼,朱唇微启,贝齿雪白。好一个眉目如画的美人!待她走到近前,一股淡淡的幽香钻入鼻子。
她看起来似乎还是少女的年纪,却梳的是已婚妇人的发式。一身素色衣裙,头上也没什么装饰,可如此朴素的穿着,反而衬托出她的天生丽质,眉目如画。只见她先把裙摆抓在手里,然后用另一只手撑着车辕,利落地从车上跳了下来。把裙子放下时,她还笑着埋怨丫头给她挑的裙子太长了。几缕阳光透过树叶撒在少妇身上,映衬着比春花还要灿烂的笑容,带着些许调皮,把绿衣丫鬟看得微微一愣。
那女子头上插着红玛瑙地簪子、红宝石镶嵌地头花,耳上戴着镶有小指大小的鸽血红宝石的耳坠。身着红长裙,腰系红缎带,脚踏红靴子。从头到脚每一个细节,都是火焰般的红色,在夜幕之中、以及周围一片黑衣的陪衬下,极其扎眼。她从马背上一跃而下,红色腰带的飘穗,连同她匝成马尾的辫子,一起在夜空中跃起,又落下,显得那么的鲜活而艳丽。看着她迈着轻快的步子,唇边带笑向我走来,配着红润的脸颊和明亮的双眼,她身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奔放而热烈的生命的气息
她眉若青黛,唇似涂丹,一头乌发梳成时新的垂云髻,斜插一对滇红凤钗,耳畔垂着明晃晃的玳瑁耳珰,随着她的动作,珠坠儿轻轻摇动起来。身着一身降红色对襟宫装,上面以紫金丝绣着精致的百蝶穿花图案,更衬得体态丰腴,艳光逼人,正是位份仅次于皇后的西宫皇贵妃。
她一身玉兰花暗饰的银白色迤逦曳地长裙,身量苗条,柳腰纤纤,头上戴着银凤衔玉拢丝,将一头乌发拢成流云髻的式样,簪侧斜插一朵珍珠攒成的簪花。如远山般的黛眉,精巧玉立的遥鼻,巧夺天工的樱唇,一双秋水明眸更是波光流转,顾盼神飞。她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天姿绝色,不仅五官精巧细致,更难得的是比较于后宫众妃的富贵华丽,她更加多了一种清雅动人的风姿。
她今天穿着一身绣五彩金凤的正红朝服,头戴一只精美的累丝衔珠金凤,十二道凤尾将发髻牢牢固定成天仙髻的样式,凤首高高昂起,凤嘴里衔着一柄玲珑细致的富贵如意,下面悬着三串珍珠,每一串的最底下一颗都足有莲子般大小,正中间的那颗又大出一圈,正垂在额头间,散发出柔润的光芒,竟然是三颗夜明珠,光华流转,把她的容颜更映照地光彩夺目。端得是是凤冠霞帔,耀眼璀璨。
一身简单的天蓝色绣暗花朝服,头上也只戴了一只侧尾细凤,七彩宝石串成的凤尾把发髻整齐地挽住,髻侧别了数只珠花,皆是用大粒珍珠串制而成,最奇怪地是每一颗珠子散发出淡淡的蓝色荧光,而且连衣服上也散发出这种光辉,远远看去,似乎整个人都坐在光辉中一般,明丽动人。
头上插着一只金质掐丝蝴蝶簪子,另配以银质镶宝石的珠花,两颗耳珠上吊着一对小巧的珍珠坠子。上身穿一件红缎掐牙背心,在袖口、衣襟部分都有精致的滚边,下身是一条葱黄绫棉裙,脚上是一双厚底红鞋,手里拿条绣花丝帕,左手中指戴着一枚红宝石戒指。
上身是只有一件浅绿色短小的上衣,将身型完美的暴露视线里,还有古铜色的手臂和腹部,波浪形的棕色卷发散下来,随意的搭在肩膀上,下身是橙色的裤子,在脚踝处收紧,脚踝上点缀着硕大的琉璃和七彩的玉石,小巧的脚露在外面,着一双草编的凉鞋,轻便的在黄沙堆积的路面上行走。从手臂一直到手腕,层层叠叠的手镯几乎覆盖了所有裸露的皮肤,连腰际亦是用红色的纱线,穿起大大小小的玉石错落有致的垂着,脖子上围着几圈的蛋白石,耳垂上庞大的金色梧桐叶型的耳坠引出一根细小的银链到鼻翼,几片做工精良的叶子垂在银链上,折射着太阳的光辉!一块粉红色的轻纱挡住了大半个脸,只露出一双灵动的眼。
满头的青丝挽成新月型的发髻,斜插三柄鎏金贵妃琉璃簪,细细地勾勒出纤长的黛眉,眉梢画进鬓尾,秋水眸转,盈盈带泪,肌肤却甚是雪白,容颜惨淡,额头一朵嫣然绽放的红梅,稍许的带来一丝生气。
一袭粉色的锦袍,满是描金刺绣,绣得是一簇簇嫣然的桃花,一整幅盎然的春意图。两眉之间,一粒水滴状的七彩琉璃,在阳关下,泛着绚丽的光,拴着琉璃的金色链子,隐在发髻后,却仍有几片镂空雕琢的金叶子垂下,甚是尊贵。
一身窄袖紫衣,配以折裥密布、翠盖珠结的月白长裙,领口和裙摆都绣着小小碎碎的白色梨花,当真是冰姿玉骨,香肌麝薰。
她的眉略粗描绘成带,透着墨劲在白皙玉颜上如笔下的线。
她的眼单凤挑尖成威,洒着玫色的膏脂舞成晕如笔下的云。
她的唇圆润饱满成蔻,抿着红影的光泽凝做血如笔下的点。
她的衣紫粉层蝶成蓉,扮着粉装的芙蓉花开意如笔下的雾。
她不是美艳,她没有那种艳丽的感觉。但是她美丽,五官的描绘,将她的高贵,优雅还有那份无形中的气势一一暗透了出来。
她没有嚣张的举止,也没有高傲的眼神,她规矩着,平静着,甚至面带一点微笑,但是却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她身上透漏的一种气息:若凤,若后!
一树繁花微颤。树下的女子粉裙颤抖着。此刻他的眼前是一片粉色的烟雾,在有些发白的天色里,一片飘渺的梦雾里一个粉色的身影就在树下垂着头,娇羞的藏着她的容颜,而风偏偏掀动她的裙袍,撩动她的垂发丝缕,混合着那随风而飞舞的花瓣儿在幽香阵阵里如仙一般
眼前的铜镜中映出了一个女孩儿的脸。她有一张瓜子脸,肤若凝脂,两颊两朵自然的红晕远胜无数胭脂。眉如远岱,一双大眼睛宛若秋水,莹莹发亮。小巧挺直的鼻子,嫣红的菱型小嘴,贝齿雪白,真真是个小美人胚子。
三根金步摇,吉祥如意富贵。嫣红的内裙外袍,是喜气。胭脂水粉,是掩饰她苍白的脸色
美人现身,总是款款而来,怀抱着琵琶,一块薄如蝉翼的粉色纱巾半遮着脸,狭长的黛眉画入鬓里,一双秋水似得眸子隐隐约约地低敛的眼睑里,纤长的睫毛一一可数。云鬓高挽,只是斜插了一朵娇艳欲滴新摘的白兰,花娇人更媚。没有插玉簪,几缕青丝从耳际垂下,掩映着娇小玲珑的耳垂。一身席地的淡紫色纱衫,低敛的领口处缀有一簇嫣然的红梅,掩映着性感的锁骨,莹白的肌肤。盈盈一握的细腰似弱柳扶风。好一个艳不可言的尤物!
漂浮着的花瓣,让水下的娇美若隐若现,圆润的玉肩半露,鹅脂鼻腻,香培玉琢,月眉星目,多姿绰约,花绽樱唇,榴齿含贝,传递着极致的诱惑。
铜镜里是一个娇羞的少女,白色的里衬,浅绿色的纱衣,柳腰盈盈一握。上部分的头发松松垮垮地挽成一个斜髻,背部多余的青丝泻下来,尽是灵动和娇美。
7. 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具体方式
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啊,说一下仅供参考。
最寻常的就是直接写,例如他想: 或者他认为什么什么的。再进一步,就是在先行的句子里加入体现情感的词语,例如他心中暗暗吃惊,……什么的。
另一个是由一个动作引到心理,这个动作一般都是表示思考的,例如:他低下头,这次的事件太过于蹊跷,不知道殿下有什么打算。…这种,或者,他皱起了眉,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呢?说是示好也不尽然。 什么的,就是直接写思考内容的。
再么,就是另起一段写,尽量让文笔自然些。
比如…我随便写一个哈,
马车一路这般横冲直撞,很快就消失在了青灰色的屋角后面,行人眼现怒色,却没有人敢说一句话。
不知道那是谁的马车,竟敢在朱雀街放肆,莫非那就是权倾朝野的李丞相?
他扬了扬眉毛,……
这个后面可以是动作,也可以继续写心理。
我感觉我说了好久的废话,大家应该都懂的……不知道对你有无帮助啊。
而且…古代和现代的心理,写作手法上面不会有大的区别吧……区别的是内容吧?
8. 中国古典小说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心理描写
9. 为什么左传中缺少心理描写和外貌描写 请深刻剖析原因 谢谢
我认为首先 《左传》 是解释春秋的,属于史书。 史书要尽量真实的记录和反内应发生的容事情,所以尽量真实是基本原则。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心理,作者很难了解,事后基本也无法采访本人,所以如果有心理描写,那只能是妄自揣测,不太可信的。另外,史书的基本形式是最后作者才发表总评论或者不发表评论让读者自己体验,所以基本史书都不描写心理。小说才注重描写心理,因为本来可以虚构夸张,同时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走进人物,所以不同。关于外貌也是,为了客观,史书作者要知道这个人的外貌才可以描写,可是当时没有电视等媒体,大多数人作者见不到,无法描写。小说可以,原因同上。
10. 曹雪芹对古代小说心理描写艺术有什么贡献
在曹雪芹从事创作的年代,虽然中国文学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悠久传统,但在小说创作上似乎还没有提供足以产生象《红楼梦》这样高度成熟作品的艺术经验。是的,在《红楼梦》以前已经出现了《水浒》、《三国》、《西游》这样的杰作,但这些作品无论在艺术风格上、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都和《红楼梦》不同。显然,志在“不借此套”[1]的曹雪芹,必须从事艺术上的开辟和创造,才能把他寄寓了无限感慨的“一番梦幻”,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
“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2]。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确是说出了《红楼梦》的独步千古之处。首先使我们看到的是。它以那样细密精工而又深沉阔大的现实主义笔力,对封建社会、特别是贵族统治阶级作了擘肌分理的艺术剖视,并从而展示出这个阶级及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能不走向衰亡的命运。《红楼梦》,这是一部对封建社会感到绝望和悲愤的书,它的伟大价值首先是表现在思想的、社会的意义上,这自然是毋需多说的。但是,不能不看到:如果曹雪芹缺乏极高的艺术表现能力,他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就不可能这样有力、这样动人地发挥出来。
一个作品,思想性当然是第一重要,但第一并不等于唯一。艺术性也是一个作品不可缺少的要素。否则,文艺之所以是文艺就失去存在的特点。真正杰出的作品,总是把高度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忽略了艺术的提高,不仅“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而且还可能因为艺术表现的谫陋而损害到思想内容的表达。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3]
因此,在提高思想性的前提下,同时注意艺术性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作家的当然职责。曹雪芹正是在这方面同样显示出作为一个艺术大师的卓越成就。他不但把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艺术发展到最高峰,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贡献.
(二)
文学史告诉我们:精湛的艺术,总是来自辛勤的创作劳动,并不依靠作家的天赋。
为曹雪芹所欣赏的唐代诗人李贺[4],曾以二十七岁的短促生命,在文学史上留下优异的成绩,这可算是一位天才人物了,可是他母亲责怪他写诗“要呕出心乃已”的故事,每为人所乐道;诗人自己也说。“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5]。可见,李贺也是从艰苦的创作实践中磨练出来的。
较之李贺,曹雪芹在创作上所付出的劳动无疑要艰巨得多。他在《红楼梦》一开始就告诉读者:“曾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又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然而,这部用“血”凝成的书,读起来却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全不觉得它是在呕心镂骨的“辛苦”中产生出来的。是的,真正成熟的艺术,应当是得之艰辛,出之舒徐,它不但给读者以思想营养,而且还给读者以艺术享受。
《红楼梦》正是在令人惊叹的程度上,达到了如上所说的艺术境界。这部作品写了那么多的社会生活现象,从封建社会上层的皇亲国戚、王府官衙,到市井商户、小巷寒门、寺庙妓院,一直伸展到村野农家……出现在书中的各色人物,据统计有四百数十人之多[6]。把这么多的人和事安排在一部小说里,不难想象作家曾经费了多少惨淡经营!所谓“字字皆血”,诚非虚语。
然而,那许多大大小小、彼此交织在一起的生活画面在《红楼梦》里展开时,却是显得那样地层见叠出,而又从容自如。读着这部作品,完全不需要为它的繁多的头绪而费心思忆,只需愉快地跟着作者的笔触,有如坐在一只随风飘去的船上,看着那些山、水、云、树……互相连结而又变态多姿地交映而过。一切,是显得那样天造地设,自然浑成。生活,在《红楼梦》中的“再现”,好象并没有经过作家辛苦的提炼和精心的刻划,只不过是按照它原有的样子,任其自然地流泻到纸上,就象一幅天长地阔的自然风光,不加修饰地呈现在窗子面前一样。它是有界限的,然而又是那样的没有界限!
这种妙夺天工而又不露人巧地反映生活的本领,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罕见贡献。
正是由于这个特色,使我们在《红楼梦》里几乎看不见虚构和夸张[7],好象一切都是“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下来的。实际上,艺术总是离不开虚构和夸张,没有虚构和夸张就没有艺术。刘勰曾说:“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8]。问题是“夸饰”不能任意为之,必须合乎生活的逻辑。“饰穷其要”的夸张,不仅不排斥作品的真实性,而是更加有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
由于《红楼梦》是以所谓“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而又经过艺术上的反复锤炼,所以它能把夸张,虚构这些为创作所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天衣无缝的境地,以致只见它的自然逼真,而不见人工斧凿之痕。
象《红楼梦》这样自然逼真到去尽夸饰的作品,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现象。譬如《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是有其不可忽视的成就;但它常常是采取特异的行动和令人惊奇的情节来加强故事性或刻划人物。夸张,成为它的一个主要艺术手法,即使在许多细节描写上,也莫不如此。如关羽使的那把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不仅于史无据,事实上这样重的刀并不适于作战,违背了古代兵器所要求的锋利轻便。汉代兵书《太公六韬》上规定最重的刀也才八斤,至于明人茅元仪所著的《武备志》,更说这种刀只不过是供仪仗之用。但是,《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艺术上的夸张,不仅大大地加重了关羽的刀,同时也生动地渲染出关羽的勇武绝伦的性格。夸张在这里起到了它一定的艺术效果。然而,夸张的手法,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度,又容易使读者产生可观而不可信的副作用。《三国演义》就不免这样的缺点,即如对关羽的描写就有些近于神化。至于《三国志平话》中张飞的一声怒吼,便使“桥梁皆断”,其描写虽很惊人,但却更加使人感到那不过是“小说家言”了。
而《红楼梦》却绝少令人产生“小说家言”的感觉。相反地,它却使一些“红学家”以为那是一部“实录自传”,甚至是一部真人真事、按年按月的记录。在这里倒是提出一个引人思索的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一部小说象《红楼梦》那样地引起人们的“考据癖”呢?
这生动地说明了《红楼梦》的一大特色一一真。它真到使人忘记那是一部小说的程度。虽然,作者在书中一开始就声明那不过是“假语村言”,可是那些“假语村言”竟好象比生活本身还要真实、还要有迹可寻。它不仅经得住细细咀嚼,反复推敲,而且当推敲得愈深愈细的时候,就愈是感到合乎“事体情理”[9];无论是人物的活动或情节的发展,都有宦可以经得起深究的生活根据,都是所谓“不敢稍加穿凿”地写下来的。仿佛一切都已经在生活中安排好了,作家只不过是随手拈来,照实地记录下来。无怪,“红学家”们在这种极为严密的现实主义笔力底下感到眩惑了,以至大费苦心地去寻访故址、调查事实,有意无意地尽力想取消这部小说在文学上的价值,而使之成为一部家谱式的私家故实,或是历史上某一真人真事的影射。
其实,《红楼梦》虽然来自他所“亲睹亲闻”的现实生活,也完全有可能采取了某个生活原型!但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这中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过程,这段过程不是速记员所能完成,而是需要艺术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
总之,表现的真实自然,象生活本身那样的真实自然,这是《红楼梦》艺术上的大特色、大成就。
但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自然,绝非自然主义的“自”,而是大匠运斤,斧凿无痕的自然。这种艺术造诣,是千锤百炼到出神入化的结果。前人曾说:“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10],这正是在《红楼梦》中常遇到的境界?在中外文学史上似乎还很少几个作家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三)
与自然逼真、天然无饰的艺术特点相联系,《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还表现在它的整个布局和艺术结构上。
中国古典小说一般都是单线式的结构,人物、故事大都是沿着一条线索向前发展。另外还有一种结构:先以某人某事为中心展开情节故事,等此人此事告一结束,再接着另写一人一事,这实际上也是一条线地向前发展,只不过象接力赛跑似的分成几段罢了。这种单线式的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手法。外国很多文学名著也常用此法。它的优点是。单纯流畅,不蔓不枝,缺点是容易显得单薄,缺乏层次,不能同时展现出生活的广阔性和多面性。
《红楼梦》在艺术上是采取的多线结构。它以贾宝玉作为全书的主人公(此书原名《石头记》即据此而来),并以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贯串全书的情节故事。但是,整个小说并不是仅仅沿着这条线索发展;还描写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其中又集中描写荣国府。不妨说,这也是贯串全书的一条线索。它与前一条线索互成经纬地交织在《红楼梦》里。从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来看,关于荣国府的各种描写,成为产生这一人物及其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从荣国府这一方面来看,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又是发生在这个贵族家庭中的许多事件中的一件。当然,这是作者所着重描写的一件,与其他事件自有轻重主次之分。
除了以上所说的以外,《红楼梦》还交织着其它许多各有起讫、自成一面、但又无不和整体交相联系的人物和事件。如甄士隐的穷衰潦落,尤三姐的爱情悲剧,贾雨村的宦海浮沉,等等,等等。曹雪芹就是把这许多千头万绪的生活场面一齐抓在手里,然后此起彼伏而又主次分明地展现了一幅气象万千、变态多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生活图卷。
他时而把读者带到潇湘馆里,听到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绵绵情话,又时而把读者带进小市民的社会层里,看到开药铺的卜世仁和外甥贾芸虚与委蛇的势利嘴脸;又如这里正在唱戏摆酒,为凤姐庆祝生辰,而在荒郊外,“遍体纯素”的贾宝玉却在那里“撮土为香”,悲悼金钏儿的死亡。又如玫瑰露失窃的事件未过,又发现了茯苓霜私赃,晴雯刚刚抱屈死去,迎春又碰到了“中山狼”,而在那边的梨香院里,薛家新过门的媳妇正闹得家翻宅乱。……
在《红楼梦》中。数百个人物的频繁活动以及他(她)们的音容笑貌、矛盾纠葛,就是这样彼此交织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有如登高纵目,只见万景千象呈于眼底,令人感到远山近水,目不暇给;然而又莫不蹊径相通、主峰时隐时现地连成浑然一体。
曹雪芹如此多面地、立体式地把各种生活场面同时展现出来的表现艺术,其实不仅是一个艺术结构问题,也是一个有关生活本身的美学问题。本来,现实生活就象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表现的那样,是一个百面贯通、交相连结的整体。因此,作家在书中并不是沿着一个侧面,一条线路把我们带进他所描写的封建世界,更不是把一张张片断的生活图画拿给我们看,作家使我们看到的,乃是一个纵横交错、万象纷呈的生活整体。在那千头万绪、参差错综的生活事件后面,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和连贯的筋络。正是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而每一个生活面与另一个生活面之间,又无不呈现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和意义。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那些展现在《红楼梦》中的生活就象雕塑似的,我们仿佛可以环绕着它进行多种角度的观察,并且获得多种的、然而又是统一的形象意义。譬如元春归省,贾府所举行的那一场大庆祝,从一个方面来看,它确是所谓“鲜花着锦的大喜事”;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又是“骨肉分离,终无意趣”的真悲哀。又如刘姥姥游大观园,从一个方面来看,是贾府的太太,奶奶们把这个老农妇当作消闲破闷的工具戏弄了一番,但是换一面来看,又何尝不是“世情上经历过的”刘姥姥,把贾府的太太、奶奶们逗趣了一番。
曹雪芹,这是一个善于把生活的多面性、整体性以及它的内在联系性表现出来的艺术大家。而这,也正是《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的又一大特色、大成就。
曹雪芹这种把森罗万象的生活一齐拥抱在手里,同时展开,相互显现,而又丝毫不见散乱的本领,是非常惊人的.毋怪戚蓼生曾这样感叹道: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11]
其实,《红楼梦》又岂止两歌二牍?它所具有的那种注彼写此、目送手挥的表现艺术,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很少有几个作家可以和他相比。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虽然广阔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形形色色,但它毕竟还是由许多各自独立的中,长篇小说组成,而每一部作品所描写的人物故事也显得比较单纯。至于出现在《红楼梦》以前的几部中国长篇小说名著,也都在艺术结构上存在着缺点。如《水浒》就是一个人物故事和另一个人物故事的连接,而且许多人物往往不能始终一贯地保持着饱满的形象,如在前面写得那么生气淋漓的林冲、武松,后来便显得形象淡薄了。另一部长篇《儒林外史》,在艺术结构上的缺点更为明显,它象是许多短篇小说的集成;正象鲁迅先生所说:“虽云长篇,实同短制”[12]。至于人物更是前后缺乏照应。显然,《红楼梦》完全没有上面所说的那些缺点。它首尾相连,百面贯通,不但人物形象愈写愈活,而且全书浑然一体,几乎没有甚么可以从书中单独抽取出来面不损伤周围筋络的故事。
在曹雪芹的笔下,许多故事或情节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复杂组成部分而互相交错地存在着。同时,那些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又在继续不断地扩展、丰富、深化,并向一个总的方向运行,直到完成一部体大思精的《红楼梦》。
曹雪芹不是砍倒一座森林,去塑造一件精美雕刻的艺术家,而是运用千条万条彩线,去编织一幅五光十色的巨锦。
因此,我们如果把一些情节、章节单独地从书中抽取出来,便要象一支折断的经纬,将会感到它的失去联络、失去协调以致失去它的审美价值。唐代的一位诗人曾说,‘恒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正是这样,《红楼梦》的艺术美并不在于-眉一眼,而是举体浑脱、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毋怪前人曾说:《聊斋》是散段,百学之或可肖其一,《红楼梦》是整章,则无从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