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毛泽东选集有没有第五卷
说毛选第五卷没有来价源值的那都是TMD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毛泽东什么时候逝世的?这本书什么时候被禁版的?又为什么要禁版这本书的?我相信只有得到这本书的人才真正体会得到时代是怎样的变化和真正了解毛泽东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多么智慧的老人,没得到这书的可别TMD班门弄斧瞎JB说没价值。
㈡ 求毛选全集1-8,TXT或者pdf格式,一定要全集,拜谢
你好,我是大大大大鱼儿01,用网络网盘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永久有效^_^链接:
㈢ 毛泽东选集值多少钱
在一场拍卖会上,毛泽东著作以及与毛泽东相关的红色藏品受到了众多藏家的追捧,其中,1944年晋察冀《毛泽东选集》精装珍稀版本以135万元的高价成交。
(3)毛选全文在线阅读语音扩展阅读
纵观红色收藏近几年的现状,红色收藏市场行情未来还将持续走高,红色藏品还有很多散落在民间,藏之于民也成为各地红藏的普遍现象。
单就民间收藏而言,这些见证了中国历史变迁的红色文物保存了下来,纪玉成指出,正是基于人们对于战争年代历史的特殊情怀,才使得红藏的未来市场形势一路走高。但是,老一辈藏家是否能够传承下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传承下去就继续传承,传承不下去,我们将逐步引导捐赠博物馆。”对于红藏新手来说,一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要选择某一专题进行收藏,就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或最熟悉的领域进行收藏,比如建国、建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等。
这种方法花钱少、见效快,同时,藏家一定要挑珍贵的藏品进行收藏,因为这样的藏品拥有更大的升值空间。
㈣ 谁有毛选(全五卷)电子书的请分享网盘链接,最好是epub、txt格式,目录要有每卷的每个篇题,谢谢
毛泽东选集1~4卷合集+第5、6、7卷-淘宝网
chm电子版本的,电脑、智能机都能打开。
㈤ 急需《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可以在线看的,写读书笔记啊!!!!拜托喽
去网络搜啊!我就是这么看的。还有搜钱氏藏书可以下载到《邓小平文选》。
㈥ 有没有人毛选第八卷
《毛选》第八卷并不在音乐分类里面,朋友你可以上马理由那边找一下。
㈦ 毛选被世界上多少国家翻译阅读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著作在国外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这是自明末西方传教士传播中国文化开始,400多年间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历史中主动传播的第一次。毛主席的思想魅力,举世公认。有一位外国总统,是毛主席的忠实粉丝,还翻译过《毛泽东选集》,他就是伊拉克总统贾拉勒·塔拉巴尼 (Jalal al-Talabani)。
据《毛泽东著作出版纪事》作者方厚枢先生的统计,除了中国,全世界还有54个国家与地区也翻译出版了毛泽东著作,有39个国家与地区在报刊上发表毛泽东著作和《毛泽东诗词》;有20个国家以20种文字翻译出版《毛泽东语录》,共有35种版本。
㈧ 阅读全文,说说中学时代给我留下的那些记忆。
1968年1月,我们这些小学五年级都没上完的孩子,稀里糊涂的被分配在就近的第51中学,开始了记忆模糊的中学时代。第51中学文革前就是个比较差的分配学校,曾经被我们称为流氓学校,如果不是文革动乱,我是绝对不会上这个学校的,如今51中也早已不复存在,就如同我们这段记忆模糊的中学时代一样,我甚至有过疑问:它真的存在过吗?
中学时代,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十几岁的花季年华,可对于我们这些处于乱世中的孩子,它却是一个记忆模糊的时代。人的记忆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对于那些美好事情,总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记忆,清晰的留在你的心灵深处,令人终生难忘;而那些你不愿回首的事情,留下的记忆却是破碎的、模糊的,在你的心底甚至没有它的位置。我的中学时代就是这样,当我回首往事时,这段时间在我的人生之路上,竟是那样的模糊、杂乱、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甚至连大多数同学的名字都不记得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对自己的一生有个完整的总结,中学时代是不可越过的,加之小学和大学的同学都有联系,经常有个聚会,使我对中学同学的思念之情越发强烈,几十年过去了,同学们,你们现在哪里,都还好吗?
2005年2月16日,中学毕业35年之际,我在校友录上创建了我们班级,51中学70届齐学琴班,齐学琴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她是我中学时代记忆较为清晰的面孔之一,美丽是可以留给人深刻记忆的,记得当时我父母曾经希望能有人把她介绍给我的哥哥。
我满怀期望的等待着,我已经筑好了窝,等待同学们飞回来。
时间过去了三年八个月,终于等来了一位同学,2008年11月6日,一个男生汪宗勇加入进来,惊喜寒暄之余我们共同回忆起一些往事,也同时回忆起部分同学的名字,勾起我心底仅存的对那个模糊时代的点滴记忆。
当时的51中学同其他学校一样,是由军宣队和工宣队领导,我们的班级都按军队编号,年级是连,班级是排,小组是班。我们班级是七排,班主任是齐学琴,年级主任好像是吴书琴,也是一个漂亮的女教师;当时的校长好像是马诚,一个讲话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男教师;校医是迟增亮,是个战争年代过来的军医,他讲过亲身经历的生死,一个战士受伤要喝水,他给喂了水结果那战士牺牲了,他说流血过多时不能喝水,讲到此处他都哭了;物理老师是杨思烈,他给我们讲的原子弹原理课,是中学课堂留给我仅有的记忆了。
我们七排的排长是张磊,一个很干练的女生,毕业时分在了房山的3608厂,听说后来在搞仙妮蕾德还是安利产品,好像还做的挺大。我记忆的女生情况有:徐群,与我同分在二机床厂,李晓霞分在3608厂,李苏分在街道工厂,后调到市公安局;胡蓉好像在宣武区委,后来在北京市体育局任领导职务。翻旧照片,又找到几个女同学:宣明慧、奚郅云、张金环、还有一个女生怎么也想不起名字了,后来努力回忆想起好像是殷素珍,真后悔当时怎么就不在照片后面写上名字呢?
汪宗勇提供的男生情况:刘文宣,现在北京一个公司担任领导,刘继臣在成都担任局级领导,汪宗勇现在首钢公司,经他回忆起几位男生:齐小原、吕小林、杨守谦、刘宇光、杨逢澄、周晨、王连仲、裘维璞、甄士德、尚宝成。
我们相约继续寻找同学信息,也盼望同学们能上网上校友录。
回忆中学三年,那时的学校上课很少,我们做过的事情,一是开会,多数时间在开各种各样的会,全校师生在大操场上,或站立或坐地下,听着各类领导的讲话,各种批判会,还要不停的斗私批修,感觉非常烦也不敢说。操练,经常地从学校一下子跑到紫竹院公园,去抓特务;劳动,下乡收麦子,去隔壁的印刷一厂装毛选的塑料皮,去公交车上维持秩序,挖防空洞,脱砖坯等。
开大会唯一留下美好印象的,是我们年级有个叫朱辉的男生,父母是五院的知识分子,会拉小提琴,经常在会上演奏,拉的最多的是阿尔巴尼亚曲子: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就这么一首曲子,在那个文艺洪荒的年代,听得我们如醉如痴!后来朱辉好像是跟随兄姐去了云南,传说后来去缅甸参加了缅共,也有传说是死在了热带丛林的,朱辉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中学时代留给我美好回忆的,还有我参加了学校的鼓号队,担任小军鼓鼓手,那时经常发表最高指示,晚上八点新闻联播一播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我们就立刻跑到学校集合上街游行,我们鼓号队走在学校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我们小军鼓是紧跟着指挥排在乐队最前列,我还排在小军鼓的第一排,后边依次是大鼓、大锣、大镲、最后是铜管乐,指挥先将指挥旗指向天空,示意我们立刻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准备好,只见潇洒的用力向下一挥,开始!我们就敲起了激越雄壮的鼓点,小鼓、大鼓、军号齐鸣,之后我们看着指挥的手势一曲曲奏下去,引来无数游行者赞叹的目光,经常会听到“再来一曲”的叫好声,走在第一排的我好兴奋好自豪,那感觉是真好啊!从地处西便门的学校走到天安门往返要几个小时,累和苦都不在话下啦!记得我们的指挥是高年级的男生,好像一个叫李信,一个叫徐东北,我们年级徐华北的哥哥,两个很帅气的大男孩,后来好像都去插队和兵团了。
鼓号队的活动给我枯燥乏味的中学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1970年6月份,一部分同学分配了工作,我们留校的重新分了班,班主任是杨思烈老师,小学同学刘清和吴小青都合到我们班了,加上李苏我们几个都住一个楼,上学下学结伴走很是快乐。
下半年留下最深印象的事情就是秋收劳动及军训活动了,给我们的中学时代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这次军训从9月份一直持续到10月,我们去团河农场参加了整个秋收劳动,与以前去农村给老乡收麦子不同,这次是住在军营里,由解放军全权管理,劳动和军事训练同时进行,割稻子的活很累,但精神很愉快,打谷场上,爬上高高的稻子垛,躺在上面看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看金黄的稻穗、远方的绿树,或许从那时起我爱上了秋天这收获的季节。
军事训练是从整理内务开始,学习叠豆腐块被子时,班长拿我的被子做示范,只听呲的一声,被里扯了个大口子,把大家乐的不行。还有练习匍匐前进,没经过训练的我们拱了半天还是原地不动,最可怕的是夜间紧急集合,正睡得迷迷瞪瞪的,一声哨响,拽上衣服就往外跑,边跑边系扣,集合后就是一阵急行军,跑得我们直喘大气,当时我是个小班长,跑在队伍前面,可以掌握节奏,这可比后面好多了,跑步最怕在后面,必须随着前面的节奏跑,非常累人。
军训临近尾声时,我们隔壁房间的另一班,出了一件蹊跷事,至今想来还有些毛骨悚然。晚上女生宿舍里,鲁燕在绘声绘色的讲鬼故事,大家聚精会神的听着,讲到裉节上,随着鲁燕大叫一声,就听噗通一声,一个女生应声倒下,背过气去,赶快送到卫生所,人是醒过来了,可从此就精神失常了,直到我们毕业也没有好,不知后来什么情况。奇怪的是,当时鲁燕也吓得够呛,哭着跑出了宿舍,没想到回来就中风嘴歪了,好在后来通过针灸等治疗好了。很多人议论起此事,纷纷说团河农场过去是监狱,我们住的地方是监舍,可能有不干净的地方,一时间鬼魂附体等流言四起,搞得我们晚上起夜上厕所都挺害怕的。
一个多月的军营生活,给我们无味的中学生活留下些美好的记忆,我也由此萌发了去当兵的想法。时值年末,刚好是招兵季节,通过在北京卫戍区工作的父亲老战友李叔叔,我参加了内部招兵,当时和我一起的还有个叫刘京生的女孩子,我俩面试体检等几道关口都过了,最后一天是发军装,我三哥陪我在王府井北边一个院里等了一天,只看着一个个的小姐妹依次被点名,当时领上军装立马就被接兵的带走了,等到最后居然也没叫到我,真奇了怪了!后来才得知我是被分在了空军,那时空军特左,因为我父亲当时还没通过造反派的审查,没恢复党籍,李叔叔说他再去别的兵种想想办法。
可巧的是此时学校里分配工作的告示出来了,我被分在离家很近的第二机床厂,一机部直属大型国企。那是接连几届上山下乡后的第一次分配北京,当时我三个哥哥都在外地,本来父亲也不舍得我走,他和李叔叔一商量,决定不给我办当兵了,当时我又哭又闹也不管用,就此我的当兵梦是彻底破灭了。
记得那时因为我迟迟没有去报到,吴书琴老师还来过我家找母亲,希望我尽快去报到,说二机床厂是我们这次分配非常好的单位,很多人听说都要抢着去,学校对我还挺不错的,这也成为父母劝说我留在北京的主要因素。
我们的分配是1970年12月下旬,我报到时已是1971年的1月份了,可能是学校与厂里并没有说是我个人原因迟迟没去,报到后厂里还补给我半个月工资8元钱,当时学徒工是16元/月,那时的企业在工资上还是挺宽容的,上半月报到就是全工资,下半月报到就是半月工资。而且我的工龄一直也是按照1970年算的,这点我还是挺感激学校和二机床厂的。
北京第二机床厂,拉开了我青年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