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大全 » 武侠小说模式
扩展阅读
小说女主角叶蓁蓁 2021-03-16 21:49:57

武侠小说模式

发布时间: 2021-03-13 09:51:50

① 什么是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 从何而来?

火药没有发明之前,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卫国,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贵,尤其是统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国古代教学,是文武并重的,《周礼》中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中的射与御,就是射箭、驾战车挥刀枪作战的。《汉书.艺文志》亦载“剑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称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为基本技能,据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刘宋时,已有武术之称。会武术的人,一方面进入朝廷的军队,成为职业军人,这类人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会在浴血沙场的同时,求得功名富贵。

但总有一类人,就象现在的执政党与在野党一样,对朝廷政治以及当权者有不同看法,在武术上的在野党就是那些号称侠客的人。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落民间,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战权贵、邪恶,扶危济困,这也原本没有错,但也有因所谓重感情、讲义气而犯糊涂的时候,只为报恩或复仇,可以置国家法律与他人利益于不顾,这就是韩非子说的:“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个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当侠客们啸聚山林,当起“绿林好汉”来“替天行道”,公然与当权者叫扳时。这种行为,却得到老百姓的拥载,这同时也是侠植根人们心中,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如瓦岗寨的程咬金、秦叔宝等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武松等。

一部《水浒》,能流传千古,恐怕还与它宣扬的侠义精神密切相关。而这种大规模的侠士聚集于绿林,并自称绿林好汉,这也大概是后来武林的出处,不仅取其山野之间自由自在,大概也有“在野”的意思,而且似乎“民主”程度也很高,他们以“会盟”的形式推选盟主,而推选的标准则只有两个,那就是武功和武德,否则,一律免谈。它们既显示出一种民间社团的性质,又是一种松散的联合。只有到了诸如水浒的规模,才显示出其政治和军事组织的特性来,但有一点仍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是晁盖还是宋江,都是侠士们自己推举出来的。

但最初的侠客多是独立的,个人的行为,如《史记》中记载聂政以及著名的荆柯剌秦王的故事。这样的人和事,在春秋战国时期还不少,当时由于七国之间争霸称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国权贵们都争相征贤纳士,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当时的信陵君、平原君都养了好几百甚至上千的这类“食客”,这也就给这类武士侠客们创造了生存条件,他们大多以侠义著称,或为国,或为报主人之恩,充当刺客,甚至不惜舍生取义。这是封建时期的一大社会特点,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与其类似。

这些侠义武士,历朝历代都有,他们那种大义凛然,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杖刀相助,不畏强权,不畏残暴的武侠精神,十分为人们所敬仰。这些武术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岗寨、水浒中的侠客们不提了,如少林武功,武当派武功都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流派,也有不少名家出自这些派别,宏扬了武术精神,就是近代,如清光绪年间的大刀王五,以保镖为业,被人称为大侠,他与谭嗣同交厚,戊戌变法时,还主动要求保护他出走。再有就是霍元甲,就曾击败不可一世的洋武师,大长了国术威风。而这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武侠与武侠故事,则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与土壤。

不过,另一类侠客就与我们现在的许多武侠小说有些类似了,他们似乎总存在于事实与虚构之间,这也似乎很深地影响了后世武侠小说的产生与发展,他们总是带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过分夸大了武术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这种以超人形象出现,除暴安良的武侠,又恰好反映了人们的希冀和愿望,这当中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最深的有三个人物形象,那就是越处女、红线和昆仑奴。越处女源自《吴越春秋》,红线出自唐.袁郊撰《甘泽谣》,昆仑奴则出自唐《传奇》,历史上,许多身怀绝技的武侠们常常愿意退隐江湖,这是因为人心难测,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们也是如此,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后世许多武侠的为人和武侠小说的创作。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也使他们更愿意洁身自好,不愿意同流合污,这也是武侠们得到人们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文人们一种理想的人文精神,所以历朝历代有那么多的文人愿意记录书写创作这些武侠故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武侠小说到明清时,则多是以话本形式出现的,如清时在《包公案》基础上演译成的《七侠五义》《小五义》以及《儿女英雄传评活》等,它们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但得到真正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繁荣现象,却是民国期间的事。

辛亥革命后,人们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各种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报业、出版业得到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各种风格流派的文艺作品异彩纷呈,武侠小说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武侠们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称为“南向北赵”的等一批开风气的武侠小说作家,平江不肖生更是被誉为“民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等;赵焕亭则有《奇侠精忠传》留世

在三十年代后,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家便有北派四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和王度庐。这主要分为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等四大派武侠小说。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汇贯通于小说之中。其著名小说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和《云海争奇记》等40部。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在武侠与社会生活方面结合得是十分紧密的,他受鲁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很深,本身又是记者出身,他常常是通过武侠思想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在写武侠们的可敬可爱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壮、感概与无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钱镖》、和描写白莲教起义的《黄花劫》等。郑证因当年的《鹰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将武侠的豪气与精妙的武术与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并特别注重武术技巧的描写。其一生一共创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为当时作家之最。被人称为技击武侠小说一点也不为过。

而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则重言情,写到生死缠绵处,常惑人至深。后起的港、台武侠小说,也大多走的他开拓的这条“悲剧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卧虎藏龙》等“鹤铁五部作”。而他们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则是还珠楼主李寿民,他七岁便登峨眉、青城学气功,十六岁与才女文珠相恋,因家变而失恋,写《蜀山剑侠传》时,笔名还珠楼主,就是用于纪念文珠的。后与大富豪之女孙经洵的婚姻更是轰动一时,孙父曾反对这桩婚姻以“拐带良家妇女”的罪名将其告上法庭,而孙经洵则在庭审时勇敢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婚姻自由,使其无罪开释,一时传为美谈,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还珠楼主李寿民本人,在“七七”事变后,因拒绝出任日寇伪职,被抓到日本宪兵队受尽严刑拷打达七十天,仍威武不屈,令人敬叹!他的作为本身,也充满着一种侠义精神。一九五八年,一篇“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的文章,却使他读后因悲愤而脑溢血,此后病榻两年有余,口授完长篇小说《杜甫》后,对夫人孙经洵说你要多保重后,溘然长逝,令人惑叹!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邱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
武侠小说代表作:
《江湖奇侠传》
《蜀山剑侠传》还珠楼主著
《鹰爪王》
《十二金钱镖》
《卧虎藏龙》
《七杀碑》
<射雕英雄传> 金庸著
<陆小凤>系列 古龙著
<七剑下天山> 梁雨生著
<四大名捕>系列 温瑞安著
<大唐双龙传> 黄易著
<天龙八部> 金庸著
<鹿鼎记> 金庸著
言情小说
所谓“言情”,就是“说爱情”,或者叫“讲述爱情”,而言情小说,自然就是讲述爱情的故事。
但言情小说同爱情小说来比较还有一些区别,因为,所谓“言”,就多少带有一些不真实的调侃的意味,所以说,言情通俗说是一种快餐文学,是那种比较梦幻、脱离现实的,是女孩子的成人童话。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理解,那就是:
“言情小说对于未恋爱的人来说是向往
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是经书
对于失恋的人来说是痛苦的回忆
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是消遣
对于作者来说它只是为了赚人眼泪”

玄幻小说是一种类型小说,通常以冒险、战争为主题,时代背景、世界观等皆无拘束,可任凭作者想象力自由发挥。与科幻、奇幻、武侠等幻想性质浓厚的类型小说关系密切。

一般认为玄幻小说一词为香港作家黄易所提出,原意指“建立在玄想基础上的幻想小说”。

1990年代后半网络文学兴起,在网络上发表的小说作品与日俱增,其中许多作品是以日本角色扮演游戏为基础所衍生出来,带有剑与魔法风格的冒险故事,曾一时被归类为RPG小说。但随著故事题材的拓展与多元化,开始有人引用玄幻小说一词来为这些小说分类,并且迅速普及于网络社群之间。

到了2000年代前半,由于文类定义的松散模糊,原则上凡是不能明确归类于科幻、武侠、恐怖等传统范畴的幻想小说,都可以被归于玄幻小说之类,因此其定义也明显超出了黄易初时对此用词的设想。

玄幻小说所涵盖的类型大致上和英语中的"fantasy"较为接近。约莫在玄幻一词开始普及的同时期,奇幻一词亦被引入中文用于对译fantasy,但由于两者的使用社群重叠不大,因而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意涵。

对于惯于以奇幻对译fantasy的社群而言,玄幻意指“混和奇幻、科幻、武侠等多重要素的中文幻想小说”。

对于惯于以玄幻来统称幻想小说的社群而言,他们有时会以玄幻来统括fantasy的范畴,有时会以魔幻一词来指称欧美的fantasy小说,尤其是强调其偏重于超自然与魔法的特色。

玄幻小说的定义,至今仍有不少争议。科幻小说家叶永烈说过,科幻小说、魔幻小说、玄幻小说是幻想小说的三大种类。这种分类方法目前得到较多的承认,所谓幻想小是一种建立在假想情况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区别在于∶科幻小说注重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以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为第一部代表作;魔幻小说是建立在神话基础上的,以西方的《魔戒》、《龙枪》等为代表;玄幻小说最近才在中国大陆兴起热潮,它建立在玄想之上,内走得比魔幻小说更远,更自由,不受科学依据的束缚,有更多空间可以发挥幻想,黄易可视为中国现代玄幻小说的一个代表。天,中国的玄幻小说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早已把这各种元素都收拢其中了。网络上最火红的玄幻小说之一《飘邈之旅》开宗明义就说∶“也许会看到古代中华的延续/也许会看到先进的文明/也许会看到诱人的法宝/也许会看到仙人的遗迹/也许会看到西方中世纪的古堡/也许会看到各种稀奇古怪野兽/这就是飘邈之旅。”仅仅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玄幻的玄,和玄学没有瓜葛,而仅仅是一种海阔天空恣意纵横的玄想了

② 关于武侠小说

一、乞丐的文献记载
【后汉书·独行传】曰:「向栩字甫兴,河内朝歌人。向长之后也,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不好语言,而喜长啸或骑驴入市,乞丐于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乞食于野,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龙城录】载有「一日,伊水上遇一丐者。」
【稽神录】有云:「安陆人性毛,善食毒蛇以酒吞之,尝游齐鲁,遂至豫章,桓弄蛇于市,以乞丐为生。」
足见是先有乞讨的行为,后有行乞的身份;唐代元结著【丐论】,自称:「游长安与丐者为友。」由此可知以乞讨为生的职业乞丐,可能最早出现在六朝。【东京梦华录】形容开封城「诸行百户,衣着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所谓规格者,大概是指穿著制式服装在特定地区或针对特定对象行乞,并受到团体的约束,要尽规定的义务。
宋元话本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描述杭州城里的乞丐团头金老大,他手中的杆子是领袖的标记,统辖全城的叫花子,证明在宋代丐帮已然成气候,是具有某种程度组织规模的社会群体。「这般丐户,小心低气,服著团头,与奴一般,不敢触犯。」想见当时的丐帮纪律严明,丐头的杆子一直沿用到清代,不仅象征权力,还可以执行帮规,惩治违规的乞丐。
小说<射雕英雄传>应该是第一次出现吧

唐门起源考
据万籁声《武术汇宗》中的“神功概论”所说:“又有操‘五毒神砂’者,乃铁砂以五毒炼过,三年可成,打於人身,即中其毒,遍体麻木,不能动弹,挂破体肤,终生脓血不止,无药可医。如四川唐大嫂即是!”此书写于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研判,如非捏造,则“四川唐大嫂”至少是存在於清末民初而实有其人。於是“四川唐门”用毒之名,天下皆知;而首张其目用於武侠小说者,正是民国初年“北派五大家”之一,以《十二金钱镖》、《偷拳》等社会反讽武侠作品闻名的白羽。白羽撰述武侠小说,参考了颇多《武术汇宗》一书的内容,亦假亦真的引用与扩充,将唐大嫂一变为整个唐门,使唐门在往后的武侠小说中,大放异彩。即使中国武术史籍上,并无关于唐门的记载,但在武侠小说中,众多作者的争相引用、约定成俗,却使唐门在小说世界里有了不可抹灭的一席之地。这,便是唐门的起源。

唐门的人物和事迹广泛见于诸多新派武侠小说中,所述唐家人的性格与品质各有不同。我国武术史上并无唐门记载。(见东方玉《红线侠侣》、古龙《白玉老虎》等书)

③ 什么是传统武侠小说

在20世纪,1945-1999年阶段,传统武侠指的是《七侠五义》,《济公传》之类的武侠小说,对应于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的新派武侠小说
而自2000年之后,金古梁温的小说反而被称为传统武侠小说,以对应于以网络为媒介的玄幻、穿越、架空之类的网络小说

④ 武侠小说是怎么来的,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是谁写的叫什么

由来:
司马迁《史记》中说: 救人危难, 周济贫困, 不失信, 不背言, 合於仁义, 即谓之”侠”; 侠士多凭武技对抗压迫, 所以《韩非子》说: ”侠以武犯禁”.”小说”者, ”街谈巷语之说也”.合起来说: 民间流传的描写凭武艺行侠仗义的叙事文学作品就叫”武侠小说”.

中国武侠小说源远流长, 《史记·游侠列传》中郭解的故事已具传说性质, 可视为武侠小说的萌芽; 唐代《聂隐娘传》、《红线传》, 是武侠小说的初期形态; 宋代讲述”扑刀”、”杆棒”列为说书人的专工; 至元明之际遂产生了描写”侠以武犯禁”的不朽巨著《水浒传》; 清代的《三侠五义》、《小五义》兼写清官, 是武侠小说的一个流派.

本世纪20 年代以来, 武侠小说新作层出不穷.先是江南不肖生 (向恺然) 著《江湖奇侠传》, 河北有赵焕亭著《双剑奇侠传》, 风行一时.但不久即新崛起的北派武侠小说四大作家取代了他们的地位, 向、赵二氏的作品逐渐不为广大读者所崇.北派四大家依成就而论, 当首推白羽 (宫竹心) , 其次是还珠楼主 (李寿民) 、王度庐、郑证因, 各有二三十种以上的著作.

第一部:《江湖奇侠传》

民国自二十年代初期至四十年代末期,武侠小说盛极一时。据魏绍昌所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当时作者有一百七十多人,作品有六百八十多部,出版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和北平、天津,时称南派和北派。南派武侠小说以平江不肖生最负盛名,他所作的《江湖奇侠传》曾经风迷一时,读者甚众。后来明星影业公司截取其中片断,改编拍摄成《火烧红莲寺》,影响就越发巨大。《江湖奇侠传》写于二十年代初,被视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才算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⑤ 武侠小说最常见,最滥用的情节有哪些

一、武侠小说的情节模式
武侠小说的十五种“核心场面”――1、仇杀;2、流亡;3、拜师;4、练武;5、复出;6、艳遇;7、遇挫;8、再次拜师;9、情变;10、受伤;11、疗伤;12、得宝;13、扫清帮凶;14、大功告成;15、归隐,用以说明武侠小说中的情节模式。
(1)仇杀:以武相争,正不胜邪;
(2)流亡:武逊一筹,孤雏余生;
(3)拜师:异人相救,授以武功;
(4)练武:艰辛困苦,锻炼武功;
(5)复出:武功初成,游侠江湖;
(6)艳遇:武艺超卓,侠女倾心;
(7)遇挫:武技未熟,遭尝败绩;
(8)再次拜师:再磨武技,更上层楼;
(9)情变:情海生波,侠士心伤;
(10)受伤:武逢强敌,侠士铩羽;
(11)疗伤:得逢奇遇,疗伤复武;
(12)得宝:因缘巧合,获窥武典;
(13)扫清帮凶:大展武威,肃清次敌;
(14)大功告成:武决高下,一了恩仇;
(15)归隐:看破世情,偃武归田。

二、武侠小说狗血定律

1、跳崖升级定律

主人公被逼到悬崖边上时,一定会“被迫”跌下去。坠崖以后肯定非但是重伤不死,还会因此遇到“传说中”的前辈教他某某绝技,或者得到什么仙草妙药,再不济 也能捡到一本传说中的武功秘籍然后发挥小强精神苦练成为高手高手高高手。总而言之,不坠崖则已,一坠则是成为顶尖高手的人生转折。

2、毒药升级定律

主 人公中毒,一定是那种非同寻常的毒——要么能秒杀大象;要么是解药好死不死就有那么一味,非要上天入地累个半死还不一定能有;要么就是某某世家家传秘 方……以上,为下毒者的广告宣传。实际上,主人公被下毒之后非但不会立刻升天,还会因此大升级——遇到传说中的神医么就武功大进或者自己也耳濡目染成为比 神医还神的神医;遇到仇人么一定有兄弟帮着抢到解药;什么都没遇到么也能和相方定情;再不然,毒药过期也还是有可能的。

3、跪地求饶式暗杀必死定律

如题,很狗血。当反派被打得剩下一口气时一定会跪地求饶,所谓大侠一定会好心放过人家,而那个跪地上的人一定会偷袭暗杀并且就此升天。

结果一:成功,但是被主人公发现,而且没力气逃跑被主人公悲愤之余狂扁一通用完最后一口气。

结果二:直接被发现,再次被制服,没脸见主上、同事、江东父老……一死了之。

结果三:为了保住某某秘密,以死明志。

总而言之,就是不会活着。

4、黄金身世不明定律

如果主人公身世不明,那么若干年后,他一定会发现自己那个失踪的爹是多么神奇。要么是个武林盟主,要么是某某世家当家人,要么有什么什么绝技……再狗血一点么就是皇帝。总而言之,一定是个人物,至于下场么和这位爹爹的正义指数成反比。

5、希望破灭定律

所有人为了抢一张传说中的宝藏地图啊、山洞钥匙啊什么的拼个你死我活,最后一定会失望,因为就算抢到了,也一定是山洞倒塌啊、被别人误打误撞先下手啦什么的。总而言之,一定是拿不到手滴(参照第一定律,别人家的主人公跳崖捡了这家的宝藏也是有可能的!

6、复姓世家定律

武林世家一定是复姓,不是复姓的顶多也就是武林新秀时间一到就要被主人公正大光明的踢馆。

7、反派衰运定律

最终大BOSS无论如何聪明绝顶,一定会失败。失败的原因要么就是被人从窗下、屋顶无技术偷听,要么就是被自己属下临时出卖,要么就是抓了砍了不该抓不该砍的人,或者被宝藏山洞压死!

8、摔碗/杯子定律

主角听到某个别人(通常是另一主角)不想让她/他知道的噩耗时,必然反应——手中的杯子/碗掉到地上碎掉。

作者都喜欢“碎碎”平安么!

9、屋漏偏逢下雨夜定律

接第8条,遭遇突变时必定要冲到外面去,时隔不久一定会下雨,而且是倾盆大雨!

做主角也不容易啊!

10、直觉必胜定律

主角的直觉一般都是比较准的,尤其是传说中的“不详的预感”,一般都是一说一个准,专业算命先生的话反而是不太准的,兼职的比较准。

这叫不叫乌鸦嘴?

11、女扮男装乌龙定律

女扮男装被识破的途径一般是两个:一、帽子被打掉;二、掉进水里/洗澡/换衣服被看到……

何必呢?何苦呢?这种办法真的很挫唉!

12、烤火绯闻定律

接第11条,烤火的时候一般都会产生绯闻,无论是否主角!如果是主角的话么感情分大增,不是主角么顺便也可以玩一下你追我跑。总而言之一定是会有感情戏的。

13、东方不败定律

武林中最厉害的武功一定是传说中的邪功,比如XX宝典。另外,闭关练功的时候一定会出事的,比如走火入魔。主角么一定是有高人来救,反派么也可以死第一次了。

14、我不见定律(我不爱定律)

主角吵架赶一方走的时候,一定会说“你走!我以后不想再看见你!”(或者“像你这么XXX的人,我一定不会爱上你的!”或者“我爱上XX也不会爱上你的!”)然后总会不经意间遇到,再续前缘……

可谓狗血中的狗血!

三、武侠小说中烂俗情节

1、脱衣祛寒法

一 般此情况大概发生在男主角身上,往往背负着什么家族仇恨啊,什么江湖恩怨啊的,肯定是遭人追杀了,然后身负重伤后,女主角就在这个时候很“凑巧”的遇见了 他,然后当时天气必下大雨,男主角旧伤复发后就华丽地晕倒了。孤男寡女又是在荒郊野岭,也没个方法治疗男主角,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放心,我们的女主角这个 时候就会毅然决然的脱去自己的外套,以自己的身体来为男主角祛寒,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这是多么无私的境界呀!事后男主角肯定就会慢慢喜欢上她,俩人就 这么好了。话说,这种方式是男女增进感情的捷径之一,古代男人嘛思想啥的都保守,又负责任,所以啦,女同胞们若是看上哪家的哥哥就用这招吧!保证屡试不 爽!!当然如果立场对调的话,男主角只是脱掉外套披在女主角身上,然后轻轻拥住女方就好了。话说怎么两种立场,差别就这么大呢?

(代表人物:《神话》中的玉漱公主、沈欺霜、王语嫣)

2、背后疗伤法

情 节出现在所有受了重伤的人们身上,基本疗伤者一个轻功便在伤者身后坐定,然后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就开始在人家后背上一顿狂拍,然后伤者开始眉头紧锁,冷 汗淋漓,额头上出现“飞仙征兆”(也就是“日照额头升白烟”的天地奇观)。直到伤者突然口吐一口鲜血,那么治疗也就结束了。(要这个真这么管用的话,要医 生干嘛呀?这我也会啊,以后谁再受了伤就找我好了,我给你们拍拍!)

(代表人物:所有的武侠小说)

3、关键时刻咽气法

这 种情节一般就是,一个人被仇家害死后,绝对是有时间坚持到主角们赶来的,然后得瑟两句无关紧要的废话,直到将要说出谁是杀人凶手的时候就突然咽气了。郭靖 师傅在桃花岛被害的时候(貌似是这个剧情),其中一人留下了“杀人者乃……”这四个字后就咽气了,其实傻子也知道你要写杀人凶手的名字啊!你有写这四个废 字的功夫,写两遍“西毒”好不好啊?

(代表人物:所有会出现死人的武侠小说)

4、两女(或N女)共处法

这 个情节简直就是烂遍了大江南北,貌似所有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男主角身边总是会跟着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美女陪伴,且一个性格刁蛮张扬,一个温柔如水。要么 一个冷若冰霜,一个泼辣执拗。总之性格还都是俩极端。也不知道这个先例是谁先创下来的,居然能流传到现在,看来确实是经久不衰的法宝啊!但是,作者们都很 邪恶的,估计是男主角们上辈子欠他们的,到故事的结局,男主角们最爱的红粉知己往往不是香消玉殒,就是残了,要么就是跟你玩失踪,然后因为要用情专一才感 人呀对吧,所以其他爱慕男主角的女人们永远也不会和男主角在一起。男主角就算之前多风流多受欢迎,到最后肯定也是孤独终老。看看,看看,这是多么残酷的一 现实呀。我要挑战世俗!凭什么不能让女主角同时拥有好多男主角呢?真是男尊女卑啊!这究竟是个怎样的社会?远了讲就是什么段誉、张无忌、韦小宝、楚留香、 李寻欢(看看人家这名字,寻欢!他要说他妞不多谁信啊?)啊,往近了讲最最典型的就是张小凡,云天河嘛!

(代表人物:所有有“男猪角”的小说)

5、下雨躲避

这 个情节肯定是发生在男女主角身上,一般男女主角流浪在外,且必会遇上大雨,然后俩人不是撑着一件衣服,就是抓着一张大荷叶,而且躲雨的地点不是山神庙就是 土地庙,反正肯定是个荒芜了的破庙。然后俩人点起篝火,一边烤衣服一边聊天,且内衣必都为白色。(话说您想让您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浪漫的发展剧情吗?那么 就让老天爷下一场雨吧!)

6、武侠界绝顶客栈和妓院

不管您是外出还是追杀,还是浪 迹天涯,只要您想住店了,那么就请来悦来客栈吧,此客栈在近几年的武侠小说里,上到塞北,下到江南,西至楼兰荒漠,俨然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连锁客栈。不 管你身处何方,只要你想住店了,那么就能看见这四个耀眼的大字“悦来客栈”!住店有住店的专用客栈,那么打架呢?放心,龙门客栈永远是您打架的首选客栈。 一般龙门客栈都是建在大漠一带,且只要进了龙门客栈便必会发生大规模械斗。

⑥ 谁告诉我武侠小说的定义

一、武侠小说的分类与层次

以个人的阅读及赏析能力,我将武侠小说划分成了三大类别和四种层次。

三大类别是:

(一)、纯粹性的虚构武侠小说。我这里所指的,是那些完全用来描写虚构而成的武侠世界(或社会)中的武侠故事。此类作品在当今众多的武侠小说中的数量与质量当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在目前所有的优秀武侠小说当中,有接近半数的作品便是属于此一类的作品,这类的武侠小说是武侠小说中的一支主流派。

(二)、掺杂着历史性的武侠小说。这里主要是泛指在其作品当中包含有着真实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武侠故事。这类作品在总的数量上要比前者稍少,但其作品的质量及成就,却是丝毫不比前者逊色,甚至要强于前者。是武侠小说中的另一支主力军。

(三)、具有较高文学性的广义武侠小说。这类作品在总体数量上相对于前二者要少的多,但其在文学意义上的造诣和成就,却是三者当中最高的,也产生了为数不多的前二者在文学上所无法产生的经典伟大的作品,其作品多为短篇,长篇甚微,虽只有一部勉强可归为其类的《水浒传》,却已是足可百世流芳,千古传诵不衰了。

四种层次是:
(一)、一般的武侠小说。
(二)、好的武侠小说。
(三)、优秀的武侠小说。
(四)、伟大的武侠小说。

在此先来说说一般的武侠小说,其余三者将在后面作专门的论述。

所谓一般的武侠小说,即文笔顺畅,文理通融,文字语言无明显毛病,有较完整的故事,有最起码的情节,有一个确定的主题和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这样的武侠小说,如今在市面上各种通俗的刊物当中比比皆是,可在网络当中的武侠作品中,这样的作品却大概只占了其总体数量当中的百分之一左右,而另外的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则只能算作是“武侠作文”了,最后剩下的那百分之零点几的作品,可勉强算作是稍好的武侠小说。再严格苛刻一点说,在整个网络的武侠作品中,真正能够算得上为好的武侠小说绝不会有超过十篇,且全都是些中短篇之作,长篇为零。至于优秀的武侠小说,在整个的网络当中,至今仍是看不到其有任何丝毫的踪迹,在以后也将恐怕不会再有。当然,以后若是采取网上办刊发表并能够支付与传统纸张刊物同样的稿酬方式,这就得另当别论了。如果有这一天,那么以后的网上阅读也必定会是付费的阅读方式了。

二、武侠的定义和武侠小说的形式

用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通俗的解释,武侠就是以武行侠。武侠小说如今之所以能够以单独的类别从其它类别的小说当中划分出来,也正是因为这种较为特殊的性质关系。

武侠一词最早的来历与出现我不太清楚,也懒得再去考证。但是,依照汉文词语的造词常规来解释分析,一是主谓分明,二是朗朗上口。在只有两个字的词语当中,排在前面的第一个字应该是最重要的根本所在,武侠中的武字,显然也是这种意思了。

和所有汉文词语一样,武侠一词之所以要把武字排在前面来显示其最主要的地位,这绝不是随手的杜撰和凭空捏造出来的,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应该是一目了然,明白无误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武字的意思:关于军事或技击的。军事上的武指的是武装和武器,而技击上的就是武术了。然后,再让我们来看看侠一字的意思:旧称依仗个人力量帮助被欺侮的人或行为。

这样一来,我就很明白武侠当中为什么要以武为主的了。既然侠是一种依仗个人力量帮助被欺侮的人或行为,那也就是说没有个人力量的人是很难或根本不可能可以行使这种行为的。而这里的个人力量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之下应该是在指武力,武艺的力量。当然,也包括有权力的力量,财的力量或是其它一些特殊技能的力量(比如医术),所以可以说,一个人若是想行侠仗义,就必须得具备这些力量中的某一种力量,如果都能够具备,当然就更完美了。有权力的人的侠行为主要表现在主持正义,铲除邪恶之上;有财力的人的侠行为主要表现在仗义疏财之上;有医力的人的侠行为则主要表现在救死扶伤之上;而有武力的人的侠行为表现就比较广泛了,由于武的特殊性,拥有武艺的人(特别是拥有高强武艺的人)大多同时也会拥有一定的权力,财力和医力,这就直接促使了拥有武力的人在侠行为上踊跃而广泛的出色表现了。武在侠行为当中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主要因素和地位。

既然有了武侠一词,又有了武侠小说这一单独的类别体裁,武侠小说就应该是专指以武行侠为主的题材小说。完全脱离或是抛弃了武的侠小说,只能算作是侠义小说,而不能说是武侠小说,不然,武侠小说的特定意义就失去了意义所在。你要写没有武的爱情侠义小说当然可以,但这只是情侠小说,不能说是武侠小说;你要写没有武的文人侠义小说也很好,但这只是文侠小说,也不是武侠小说。既然叫武侠小说,就必须得有武有侠,不然我们干吗还要叫什么武侠小说了呢?我对当今的某些对既没有武又没有侠的小说硬是称之为武侠小说的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我们大家都知道,爱情是情感当中的一种情感,可是谁又会把不是描写爱情的情感小说叫着爱情小说呢?小说既然有了详细具体的分门类别,就应当有个泾渭分明,一旦混淆不清,就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现在各门各类的学科之所以分类得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一化,不正是在要避免这种混淆的情况吗?

在武侠小说这类题材当中,武是毫无疑问和必不可缺的因,而侠则是其必然的果,是武的一种延伸和升华的行为结果。所以说,没有武的武侠或是没有侠的武侠,就好比是没有因的果或没有果的因,这是一种不伦不类和匪夷所思的谬论,是极其滑稽和可笑的事情。

至于武侠小说中的武行为(指打斗场面)所占篇幅的比例,这就得因文而异了,只要不过多就行,不多言。

三、神话与童话,剑侠与武侠

福克纳曾经说过要成为作家所必需的三个条件:经验,观察和想象。虚构是小说最根本的特质之一,作为题材较为特殊的武侠小说,其巧妙的虚构想象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来说,所谓的武侠世界或是社会几乎完全是一个虚构的事物,这种事物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与梦境当中,是中国式的一种特有的“童话”。

童话是舶来品,中国以前是没有的。但是,中国却有着与之极为相似的神魔文学(或叫中国神话),中国神话的产生历史之悠久,是完全可以追溯到在文字产生以前的时期的,与每一个民族一样,中华民族对神魔(或是神灵)的崇敬,畏惧和向往,是任何其它事物都所不可替代的。

神是正义的代表,魔是邪恶的象征,同样都拥有匪夷所思的力量。在古代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之内,神与魔都是属于统治阶级用来迷惑、威慑和统治广大民众的一种独有的强有力的神秘工具。

古人在长期对神与魔的敬畏向往之后,不管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对始终都见不到其踪影的神魔不然而然就难免或多或少有了一些的怀疑。但是,由于神与魔那被过于夸张了强大与匪夷所思的力量,谁都不敢公开来张扬自己的这种怀疑,于是,一种新的形象便渐渐开始产生了,这就是同样有着某种超能力的人:即剑侠(或剑客)。

剑客的出现最早是在奴隶社会时期,最初的剑客完全是统治阶级的产物,在冷兵器统治的奴隶社会,平民百姓是绝对不允许拥有兵器的,有的甚至是连切菜用的菜刀都不允许拥有,奴隶们更是连自己的姓氏都不能拥有,技击之法(武术)同样如此。

初时的剑客大多是一些贵族门下的食客或是门人,有了剑客,江湖随之产生形成,从而也直接导致了武侠故事的产生与形成,直到武侠小说的出现,几乎在过去所有的武侠小说当中,具有神奇武艺的剑客都是必不可缺的最主要核心人物。

于是,武侠与神魔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其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般的虚构想象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清未及近代的武侠小说当中,这种虚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造成了千遍一律和泛滥成灾的雷同与重复,除暴安良,劫富济贫以及维护封建统治政权的主题成了旧时期武侠小说当中唯一在表达的中心思想,完全虚构夸张了的故事情节及人物自然也就是这个时期里武侠小说中的最大弊病。所以,这个时期的武侠小说即使是文字再优美,想象力再丰富夸张,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较好的武侠小说,而算不上是优秀的武侠小说。

到了现代,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七十年间,武侠小说可以说完全有了质的飞跃,不论是思想上,人物上还是情节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跨越进步,这也就难怪在某些外国人在看了这时期里的中国武侠小说之后高声惊呼:“优美的中国童话!”了,从某些方面来看,这还是很有其的道理的。

四、什么样的武侠小说才能算是好作品

好的武侠小说最起码得有一个好的故事,好的主题,好的人物和好的文字语言。

(一)、小说是由故事发展而来的,写小说实际上也就是在写故事。不论小说发展到什么样子,它永远都不可能是无故事的,对故事的构思与想象,这是每一篇小说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对通俗小说形式的武侠小说,故事情节的精彩性就尤为显得重要,这一点与纯文学的作品更注重思想深度是有所不同的。

由于武侠小说的基础本身就是建立在一个虚构而成的空间当中,所以它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就更能够得以最充分的想象和随心所欲的夸张,长篇的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短篇小说,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短篇小说,它所能表达出的只是某一段时期生活片面中的一些启发闪光点,从而达到感动或是吸引人的内心,这是短篇小说的共性。长篇则不同,长篇的武侠小说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好看的故事,不管它的主题有多好,也不论它对人物描写刻画的有多么地传神逼真,文字语言有多么地娴熟精美,若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功,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可是反过来我们却又看到,由于武侠小说的某种特定性,它的故事范围面的选择又显得有些狭窄起来,这样就直接造成了众多相仿的重复与雷同,从而一再对一些早已是泛滥成灾和千篇一律似的题材故事进行一味地摄取利用,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让人对武侠小说的模式产生了一种较为厌恶的抵触和错觉,这不得不说是当前武侠小说当中一个令人难堪的通病与弊端。

作为好的武侠小说作品,最起码应该要摆脱这种现象,力求能有一个新巧的创意和构思,让人有一种令耳目一新的感觉,否则,也就只能是沦落到俗套中的一般武侠小说中了。

(二)、武侠小说的主题。好的武侠小说的思想主题至少应该有其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写小说本身就是在用一种艺术的手法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发掘,发展,发言,发现和夸张。武侠小说中的环境虽有别于现实生活,但它却不能过多地脱离于现实生活,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武侠小说,它的生命里与生存力是极其脆弱不堪的。

武侠小说的故事内容虽然很难离得开打打杀杀的场面,但是它的主题思想却应该远离暴力与邪恶。好的武侠小说的主题思想应该是健康向上的,歌颂美好,批判丑恶,这也是应该是所有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思想。武侠小说就更应该如此,侠即代表正义,也是用武来除恶扬善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侠小说的唯一主题思想就完全应该是除恶扬善。当然,我这里所指的除恶扬善,并不单单是指除暴安良和劫富济贫,它应该是更广义的和更深层次的。

(三)、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同样,不论小说怎样地来发展更新与转变,它不可能是无人物的,即使当今一些标榜自己是最前卫的一些新新小说,它同样也需要一个叙述者,同样会有他的叙述视角和叙述态度。

沈从文先生曾在他的写作论述中说:“小说应该要贴再人物来写。”好的武侠小说中所刻画的人物,最起码应该要逼真,有栩栩如生的感觉,而且刻画的还要合理,要与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环境相符合的逻辑,而不是那种两颗聪明的脑袋在打架。

古龙的武侠小说在描写人性之上应该是很不错的,再加上他那些匪夷所思故事与武功,他的武侠小说能够拥有那么多的爱戴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总体上我却应该他对人物的刻画并不是很成功的。几乎是他笔下所有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聪明的让人感觉到是那么地相似与雷同,这些人物因此也就多少失去了自己鲜明的个性,而显得有些千遍一律了。

相反,金庸在人物刻画上的处理则明显要比古龙好,传神、合理、丰满,这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总体的成就上要高于古龙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四)、写小说就是在写语言,有关这样的话中外有太多的大文豪大作家都说过多次。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好的小说就必须得有好的语言。

语言是所有写作的基本功,也是体现一个作者真功夫、真伎俩的地方。小说的语言是每一个小说作者最无法藏拙的地方,没有好的语言的小说,或许能够在一时借助情节与对话来听人喜欢,但是却无法能够获得长期的认同。

现在是武侠文学爱好者多得不得了,其中大多不是模仿古龙,就是模仿温瑞安,为什么?恐怕除了自身喜爱的因素之外,文字语言的功力欠缺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温瑞安的武侠小说我已经是没办法看下去了,语言实在是有些糟糕。而古龙的一些优秀作品却仍然还有读的欲望。古龙的文字语言应该说还是相当精炼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容易模仿,其实不然。在当今所有的所谓古派风格的作者或是写手当中,形似的太多太多,而神似的却几乎还找不出有一个。单说古龙作品中的那些看似不经意却随处可见的寥寥数笔对人物或是风景的点缀,众多的模仿者即无法做到,别的更深层的描写就更不用来说了。

金庸的文字语言算是地地道道的半文言半白话文,在“五四”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里,这种语言也是众多作家所喜欢的一种主流文字语言,近年来虽然被更通俗更白话的语言所取代了其主流的地位,却仍然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作家喜其不弃,好的作品也时有出现。

总的来说,好的武侠小说就应该是一朵明艳照人的花,它能够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受,读起来会觉得有趣和有味,读完后更会有一种受益的收获。

五、意境——衡量优秀武侠小说的标准

一部优秀的武侠小说,它必须包涵有一种美好的意境。这种意境,便是优秀与好之间的根本区别。

清代文人樊志厚曾著文说:“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险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字。...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樊志厚这段话的意思既是:一部作品有无意境,或是拥有怎样的意境,便是决定这部作品的品级关键。清末大宗师王国维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论点:“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于第一流之作者也。”可见意境在评论作品上的重要性。

所谓意境,用我国古代文论的比喻便是:“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

优秀的武侠小说应该是纵身跳出武侠本身之外的,有优秀的文字语言通过比喻、象征和暗示来扩展其细节,场面以及情节形象的艺术功能,使读者沉浸其中,生发感应,领略和享受艺术的美感,从而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意境,只有拥有了这样意境的作品,才是能够称得上是优质的作品的。

六、日本武学武侠小说与中国文人式的武侠小说

中国的武侠小说之所以会被国外的文学界称之为“中国式的成人童话”,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凭想象而出的虚构世界,而同样也是武侠小说的日本武侠小说,国外文学界则不以童话来常称呼或是冠名,这是因为在日本的历史上确实有过这样一个过着在刀口淋血的武士时期的阶层生涯,而中国的历史上却没有象中国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时代。所以,日本的武侠小说描写的即使有多么地神奇,它的真实的内在却都是不会怎样离谱的。

日本的武侠小说大家首推宫本武藏。宫本武藏的武侠小说可说是让西方了解日本精神的一个窗口,他的影响重大,意义深远,这是金庸很难望其项背和无法做到的。所以,金庸就永远只能是做一个优秀的通俗小说家,而宫本武藏则可挤身于文学大师当中。

由于种种的原因,宫本武藏的武侠小说大陆中文译本的质量不能尽如人意,值得很粗糙滥制。但是,其作品在国外的繁体中文译还是比较高质量的,译出了其七八分的神韵内在。古龙武侠小说创作的中后期,就从中借鉴了许多优秀的东西。反过来,金庸武侠小说的国外译本就显得有些不忍读的了,除了与译文作者有种种的原因之外,小说的本身恐怕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是一个让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同样是轻生死、重然诺,超越人类体能和心智极限的武侠小说,日本武侠小说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精神却与中国武侠小说中所表现的内在精神不同。日本武侠小说所表现的精神是日本独有而令人神往的“武士道”精神,而中国武侠小说所表现的精神是孔孟的“中庸之道”。

在对“道”、人格和侠者的气魄表现上,日本武侠小说更强调和注重对武学精神的追求,偏重超越生命的极限,从而达到无我或忘我的至高境界;而中国的武侠小说则更偏重于故事情节上的传奇性和博学的表现,这样或多或少就有了一些落入文人式的文字消遣了,就使得中国武侠小说对现实的补足性上有些不如日本的武侠小说,在内涵的深度上落了后。

从某些方面来看,这就有些象中国与日本的围棋一样,众所周知,围棋是中国发明的一项脑力竞技游戏,可是真正将围棋发扬光大的却是日本,这当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围棋人在对“棋道”上的追求与执著远胜于中国的围棋人,日本围棋人完全是在用“武士道”的精神诠释他们的“棋道”,在日本的幕府时代,日本棋界的争斗悲壮而惨烈,生存与荣誉之间的残酷,几乎令人不敢想象。但是,日本围棋人对“棋道”上追求却超越了这一切,甚至是生命,这是中国围棋人所不能想象和做到的。

中国武侠小说若想要突破,必须得在对现实深度的关怀和对生命人性高度的发掘上扩大和放开思路,否则,中国武侠小说将很难有所发展。希望一些真正有心在武侠文学这个天地有所追求的有才华的作者能够好好深思一番。

七、有意义的武侠小说和有意思的武侠小说

从大的主题来说,文学艺术作品可划分为有意义的和有意思的两大类。

不论是哪一类的作品,他们在价值上应该都是均等的。简单通俗地讲,有意义就是讲道理,而有意思则是在讲故事,一个人若是知道了许多事情的道理当然的很有价值的;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知道很多事情的内容也是很值得的一种收获。

因为有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分,意义深刻一词又就成为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一个分水岭,从而造成了多数人都认为通俗文学是一种很浅肤的文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意义和意思之间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最高度是完全平等的。再说了,让纯文学来担负起有意义作品的主要创作和让通俗文学在有意思的作品之上发展的更好,这也不是一件什么坏的事情,从而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赏”相结合,这对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都是一件十分有利的好事情。

当前众多的武侠小说作者怀着对武侠小说振兴的激情,一味地想多写出一些有意义的作品来,这当然是值得赞赏和肯定的,但是这里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冷落了有意思的作品的创作,这就有些糟糕了。个人对武侠小说的创作是稍稍偏向于有意思一类的作品,而且觉得,要想写好一篇真正有意思的武侠小说要比写有意义的武侠小说的难度丝毫不低,甚至更难。而且,从现在通俗刊物的运作市场来看,多一些有意思的好作品,这是更能够得到大众的迎合和需求。当然,如果能够写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好作品,那就更好了,这样的作品若是多了,伟大的作品便将会从中横空出世。

八、守望新的伟大武侠作品的降临

前不久中国作家协会的主席将子龙先生在一次新闻谈话当中曾自信地说:“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和环境都已经成熟,这个将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中产生出新时期一代的文学大师!”

这实在是一个听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此,我也祝愿我们的武侠文学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能够产生出新的更好的武侠大师!

⑦ 武侠小说怎么分类

武侠小说 从何而来?

火药没有发明之前,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卫国,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贵,尤其是统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国古代教学,是文武并重的,《周礼》中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中的射与御,就是射箭、驾战车挥刀枪作战的。《汉书.艺文志》亦载“剑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称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为基本技能,据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刘宋时,已有武术之称。会武术的人,一方面进入朝廷的军队,成为职业军人,这类人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会在浴血沙场的同时,求得功名富贵。

但总有一类人,就象现在的执政党与在野党一样,对朝庭政治以及当权者有不同看法,在武术上的在野党就是那些号称侠客的人。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落民间,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战权贵、邪恶,扶危济困,这也原本没有错,但也有因所谓重感情、讲义气而犯糊涂的时候,只为报恩或复仇,可以置国家法律与他人利益于不顾,这就是韩非子说的:“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个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当侠客们啸聚山林,当起“绿林好汉”来“替天行道”,公然与当权者叫扳时。这种行为,却得到老百姓的拥载,这同时也是侠植根人们心中,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如瓦岗寨的程咬金、秦叔宝等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武松等。

一部《水浒》,能流传千古,恐怕还与它宣扬的侠义精神密切相关。而这种大规模的侠士聚集于绿林,并自称绿林好汉,这也大概是后来武林的出处,不仅取其山野之间自由自在,大概也有“在野”的意思,而且似乎“民主”程度也很高,他们以“会盟”的形式推选盟主,而推选的标准则只有两个,那就是武功和武德,否则,一律免谈。它们既显示出一种民间社团的性质,又是一种松散的联合。只有到了诸如水浒的规模,才显示出其政治和军事组织的特性来,但有一点仍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是晁盖还是宋江,都是侠士们自己推举出来的。

但最初的侠客多是独立的,个人的行为,如《史记》中记载聂政以及著名的荆柯剌秦王的故事。这样的人和事,在春秋战国时期还不少,当时由于七国之间争霸称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国权贵们都争相征贤纳士,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当时的信陵君、平原君都养了好几百甚至上千的这类“食客”,这也就给这类武士侠客们创造了生存条件,他们大多以侠义著称,或为国,或为报主人之恩,充当刺客,甚至不惜舍生取义。这是封建时期的一大社会特点,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与其类似。

这些侠义武士,历朝历代都有,他们那种大义凛然,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杖刀相助,不畏强权,不畏残暴的武侠精神,十分为人们所敬仰。这些武术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岗寨、水浒中的侠客们不提了,如少林武功,武当派武功都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流派,也有不少名家出自这些派别,宏扬了武术精神,就是近代,如清光绪年间的大刀王五,以保镖为业,被人称为大侠,他与谭嗣同交厚,戊戌变法时,还主动要求保护他出走。再有就是霍元甲,就曾击败不可一世的洋武师,大长了国术威风。而这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武侠与武侠故事,则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与土壤。

不过,另一类侠客就与我们现在的许多武侠小说有些类似了,他们似乎总存在于事实与虚构之间,这也似乎很深地影响了后世武侠小说的产生与发展,他们总是带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过分夸大了武术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这种以超人形象出现,除暴安良的武侠,又恰好反映了人们的希冀和愿望,这当中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最深的有三个人物形象,那就是越处女、红线和昆仑奴。越处女源自《吴越春秋》,红线出自唐.袁郊撰《甘泽谣》,昆仑奴则出自唐《传奇》,历史上,许多身怀绝技的武侠们常常愿意退隐江湖,这是因为人心难测,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们也是如此,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后世许多武侠的为人和武侠小说的创作。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也使他们更愿意洁身自好,不愿意同流合污,这也是武侠们得到人们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文人们一种理想的人文精神,所以历朝历代有那么多的文人愿意记录书写创作这些武侠故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武侠小说到明清时,则多是以话本形式出现的,如清时在《包公案》基础上演译成的《七侠五义》《小五义》以及《儿女英雄传评活》等,它们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但得到真正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繁荣现象,却是民国期间的事。

辛亥革命后,人们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各种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报业、出版业得到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各种风格流派的文艺作品异彩纷呈,武侠小说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武侠们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称为“南向北赵”的等一批开风气的武侠小说作家,平江不肖生更是被誉为“民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等;赵焕亭则有《奇侠精忠传》留世

在三十年代后,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家便有北派四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和王度庐。这主要分为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等四大派武侠小说。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汇贯通于小说之中。其著名小说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和《云海争奇记》等40部。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在武侠与社会生活方面结合得是十分紧密的,他受鲁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很深,本身又是记者出身,他常常是通过武侠思想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在写武侠们的可敬可爱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壮、感概与无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钱镖》、和描写白莲教起义的《黄花劫》等。郑证因当年的《鹰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将武侠的豪气与精妙的武术与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并特别注重武术技巧的描写。其一生一共创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为当时作家之最。被人称为技击武侠小说一点也不为过。

而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则重言情,写到生死缠绵处,常惑人至深。后起的港、台武侠小说,也大多走的他开拓的这条“悲剧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卧虎藏龙》等“鹤铁五部作”。而他们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则是还珠楼主李寿民,他七岁便登峨眉、青城学气功,十六岁与才女文珠相恋,因家变而失恋,写《蜀山剑侠传》时,笔名还珠楼主,就是用于纪念文珠的。后与大富豪之女孙经洵的婚姻更是轰动一时,孙父曾反对这桩婚姻以“拐带良家妇女”的罪名将其告上法庭,而孙经洵则在庭审时勇敢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婚姻自由,使其无罪开释,一时传为美谈,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还珠楼主李寿民本人,在“七七”事变后,因拒绝出任日寇伪职,被抓到日本宪兵队受尽严刑拷打达七十天,仍威武不屈,令人敬叹!他的作为本身,也充满着一种侠义精神。一九五八年,一篇“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的文章,却使他读后因悲愤而脑溢血,此后病榻两年有余,口授完长篇小说《杜甫》后,对夫人孙经洵说你要多保重后,溘然长逝,令人惑叹!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邱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
武侠小说代表作:
《江湖奇侠传》
《蜀山剑侠传》
《鹰爪王》
《十二金钱镖》
《卧虎藏龙》
《七杀碑》
<射雕英雄传>
<陆小凤>系列
<七剑下天山>
<四大名捕>系列
<大唐双龙传>
<天龙八部>
<鹿鼎记>

⑧ 成功与失败金庸武侠小说的两大爱情模式

萧峰死前,他喃喃对自己的大哥、皇帝说过:“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有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得?”顺带一提,整本书中,只有阿朱的气场配得上萧峰这种大侠。

其次,说说出现频率最高的杨过小龙女。“他们经历了世俗礼教,情花剧毒,还有那十六年之后再此重逢,夫妻情深,勿失信约的留言,断肠崖、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后又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一言以蔽之,惊世之恋。但是,我不看好他们的爱情。第一是因为一开始他们的价值观或人生观取向不同,所以必须经过挣扎痛苦折磨,才能在16年后成为眷侣。小龙女自小生活在古墓,态度上通透、出世、无为,如无意外,本应该一辈子呆在古墓练功不出;杨过却自卑(自小没人爱)、争强好胜、喜好热闹,他需要江湖、刀光剑影、呼朋引伴(早期的杨过与郭襄比较适合)。第二是因为他们的爱情太过猛烈,一直处于一种“你不爱我,我就去死”的状态,跟琼瑶笔下的男男女女一样,生活就全是爱情,爱不到就寻死觅活。可惜钢极易折,过犹不及。所以,最终只有在16年后,杨过的心性已经被磨砺到淡然出世的程度,爱情也不是天雷动地火后,他们才在最后在一起了。杨龙恋最感人的地方,恐怕也就是历尽磨难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吧,可惜,生活中有多少人能互相纠缠16年呢?有几个人能和他们一样幸运呢?

然后,白马啸西风。简单说,李文秀同学,去听听《爱情买卖》吧,一开始苏普喜欢你时,你亲手把定情信物送给情敌,后来又后悔到死,苦恋苏普,你能怨谁?我一直怀疑,李文秀真的爱苏普吗?还是仅仅是因为自己亲手葬送了一次机会而觉得遗憾呢?

最后,我觉得最刻骨铭心的,其实是丁典和凌霜华。最能打动人的,是他们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有经典的一句话“那天晚上,我在凌府外的石板上坐了一夜”。丁典在遇到凌霜华后,一见钟情,自卑不敢搭讪,就去凌府外的石板上发呆,寻找感情的寄托。如果有同学有过曾一见钟情,然后蹲女生宿舍楼的经历,应该会理解丁典吧。真正遇到一见钟情的人,大脑就不会思考了,神马爱情36计、魔鬼搭讪技巧统统都到爪哇国去了,只剩下手无足措、大脑空白,这时候人会做出平常做不出的傻事,行事犯2才是最典型的特征。所以,丁同学,他枯坐一夜,所想所得金老没有说,但这种留白才有想象的空间。然后,是他们的结束。丁典中毒后,拉着狄少云叙述他和凌霜华其实很枯燥平淡的爱情故事。丁典的一生,命途多舛,和凌霜华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是难得美好的回忆。一个盖世的英雄,将死之际,拉着一个陌生的小兄弟,唠叨着,几月几号,凌霜华一声惊呼,几月几号,凌霜华面色一红······絮絮叨叨,跟个老太婆一样,全是无关紧要的话,读者一定大为不爽。但是,为什么死的时候必须说要紧的话?神马是要紧的话?非要说神照经和连城诀的秘密才是重要的?对于丁典来说,神照经和连城诀根本无关紧要,是人生中不起波澜的插曲,如果能用神照经和连城诀换回凌霜华,我想他眼皮都不会眨一下。神照经和连城诀,实话说,只是对读者重要而已。对于丁典,在他苦难重重的人生中,凌霜华才是唯一的一抹亮色,临死前不回忆美好,去谈神马银行账户密码?幸福如此简单,何必轰轰烈烈寻死觅活,不过是找一个人,告诉他,“那天晚上,我在凌府外的石板上坐了一夜”。

我之所以把丁典排在杨过之前,只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茫茫人海,也许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可以如同杨过与小龙女一样,用近20年的时光去挣扎,最后却能在一起;大多数的人其实和丁典一样,喜欢,却不能在一起,最后,弥留之际,回想起过去的美好,还是想找一个人来分享那些填满时光的回忆,哪怕这个人根本就是一个陌生人。

⑨ 武侠小说的小说发展

魏晋六朝在文学史上被看作是文学的“自觉性”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志怪、神异小说为主。作品中包含着先人的神仙、鬼怪观念,以及对超现实神秘力量的向往。这是洪荒时期人们对英雄崇拜的遗留,在洪荒时期,人们对一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夸张的赞美产生了神话,比方神农、燧人、女娲等等。到了先秦两汉,充斥在思想领域的则是仙风道骨。魏晋以后,便是游弋着冥鬼幽魂。
志怪小说是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包括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也有野史逸闻、民间传说等等。艺术上带有传奇色彩和超现实的表现。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其它有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鬼神观念是古代先民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现代,劳动人民中间同样存在着神鬼的观念,它已经是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其实是人们对自身思考的结果,现实的苦难使得他们向往着一些超出自然的东西,一种特别的能力和一些特别的工具。比如武艺、神剑、宝物等等。而这些东西却只能在想象中得到,所以便有了《三王墓》的宝剑干将、莫邪;有了《紫玉》的仙术道法;有了《刘晨阮肇》的灵丹妙药。而这些东西在后来的武侠小说中同样是屡见不鲜,似乎也已成为武侠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先秦两汉乃至魏晋志怪,为武侠小说的产生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为之前奏;那么唐传奇在文学史上一领风骚时,武侠小说即真正开始萌芽。宋初李昉等所编撰《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将十八种唐传奇列入“豪侠”类便可看出武侠小说同唐传奇之间脉络相通。故认为唐传奇为武侠小说的立宗者,理所当然。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宋人尹师鲁也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如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即将唐传奇与宋、金戏曲、院本等相并列,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更将所分六类小说的第二类亦即《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定名为“传奇”,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
在论述唐传奇勃起的社会背景时,范烟桥所著的《中国小说史》曾言:“在此时代,婚姻不良,为人生痛苦之思想,渐起呻吟;而藩镇跋扈,平民渴盼一种侠客之救济;故写恋爱、豪侠之小说,产生甚富。”根据所论可见一般,特别在唐朝末期,社会对豪侠救助如云霓之望。《资政通鉴》卷二一五,记李林甫:“自以多结怨,常虞刺客。出则步骑百余人为左右翼,金吾静街;前驱在数百步外,公卿走避……如防大敌;一夕屡徙床,虽家人莫知其处。”可见社会暗杀行刺之风弥行。这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便是豪侠主体的传奇大量涌现。
唐朝涌现出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内容涉及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国等方面,于中突出豪侠人格的贤韧刚毅和卓荦不群,武功的出神入化,功业的惊世骇俗,由此展现出一种高蹈不羁奔腾流走的生命情调。《甘泽谣》之《红线》(袁郊,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传奇》之《聂隐娘》、《昆仑奴》(裴铏著,其中聂隐娘的武功训练方式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集异记》之《贾人妻》,薛调的《无双传》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更是晚唐豪侠小说中成就最著名的一篇。 唐人传奇树立了文言“武侠”的典范之后,经五代以至宋朝,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发展多是对唐传奇的模仿。但这一时期在文学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它在语言上有开创性的意义。“说话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这种白话形式的小说与后来的武侠小说颇具渊源。
其主题,如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所言:“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而这些也是后来的武侠小说所喜用的。不管是何种题材,都往往以爱情或公案作为叙事的“兴奋点”。爱情故事,不仅在当时很受欢迎,即使在现行的武侠小说中,爱情因素也是重要的“看点”。美女与侠士之间的感情纠葛,永远是武侠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因为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现代武侠小说中的巨擘金庸先生,还是海外一直风靡的武侠作者都无法摆脱“感情戏”。而且高妙的爱情情节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方面宋元话本则有突出的贡献。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像《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寻求美好的生活。又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写周胜仙初见范二郎等。
这些奇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即使放到现代的武侠小说中依旧存在着迷人的魅力。这样的主题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水平,使得通俗文学在思想意义上扮演着“雅文学”的角色。这就牵涉倒文学的“雅”与“俗”的转变问题,而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形式,同样存在着“雅”与“俗”的问题。对比唐传奇、宋元话本及当代的白话武侠;我们当如何区分“雅”与“俗”呢?如果以知识分子创作作为区分点,那么唐传奇便是“雅”文学,而宋话本中艺人的创作便是“俗”文学。当代的武侠小说则多数是知识分子的创作,理当看作是“雅”文学了。可是古代的知识阶层又不同于现代,不能如此类推。那么当代武侠小说到底是“雅”是“俗”呢?我本人认为,“雅”和“俗”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动着的,他是随着客体的不同而变化。换句话说,“雅”和“俗”的问题当从“文学消费”的人群来看,“雅士”即使看“俗”也“雅”。 自宋以后,文言武侠逐渐衰落下来。白话公案、侠义小说则成了中下层劳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式样。
明代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被誉为武侠小说的萌芽,这部书里最具有武侠特征的人物是武松和鲁智深身上都有先秦侠风,而鼓上蚤时迁又是第一个能穿房越脊的人物,对后世武侠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到了清代中期出现的《三侠五义》,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长篇武侠小说,对中国后世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如冲霄楼)种种名目之演述,均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
这两部作品它们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一直到港台的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楚留香传奇》、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等等武侠小说都在它的影响之下,直到今天的武侠小说也没走出这个模式,但得到真正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繁荣现象,却是民国期间的事。 辛亥革命后,人们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各种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报业、出版业得到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各种风格流派的文艺作品异彩纷呈,武侠小说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武侠们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武侠公案、短打评书盛极一时,例如《五女七贞》、《永庆升平》、《小五义》,民国《三侠剑》、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即《童林传》)等纷纷问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武侠小说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是中国武侠小说作家)的《蜀山剑侠传》。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称为“南向北赵”的等一批开风气的武侠小说作家,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等;赵焕亭则有《奇侠精忠传》留世。
在三十年代后,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家便有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朱贞木和王度庐。这主要分为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等四大派武侠小说。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汇贯通于小说之中。其著名小说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和《云海争奇记》等40部。宫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在武侠与社会生活方面结合得是十分紧密的,他受鲁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很深,本身又是记者出身,他常常是通过武侠思想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在写武侠们的可敬可爱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壮、感慨与无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钱镖》和描写白莲教起义的《黄花劫》等。郑证因当年的《鹰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将武侠的豪气与精妙的武术与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并特别注重武术技巧的描写。其一生一共创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为当时作家之最。被人称为技击武侠小说一点也不为过。
而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则重言情,写到生死缠绵处,常感人至深。后起的港、台武侠小说,也大多走的他开拓的这条“悲剧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卧虎藏龙》《剑气珠光》等“鹤铁五部曲”。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虽有革变,然而影响不是很大。
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在1969年《鹿鼎记》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九阴真经》叛变出桃花岛。曲灵风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郭靖与杨康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恋,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一硬伤,除此之外上再无大错。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
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剑海鹰扬》这部超卓巨著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笔名所撰《强人》系列作品。
当时诸绿叶代表作有卧龙生《仙鹤神针》、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司马翎《剑气千幻录》、独抱楼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剑》、萧逸《七禽掌》、云中岳《古剑歼情记》、丁剑霞《神箫剑客传》、柳残阳《玉面修罗》、独孤红《雍乾飞龙传》;还有“鬼派”——书名、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动辄就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陈青云《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灯》等。尚可一观。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唯一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
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但业绩平平,其间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潜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后,让人耳目一新。但风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澜。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特别是1967年所撰的《铁血传奇》(即我们常说的《侠盗楚留香》或香帅传奇),内杂武侠、文艺及现代心理分析,特别是西方推理小说的架构。读之如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后来古龙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
由此起,古龙武侠小说即脱胎换骨,迈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殿堂。但古龙之变并非到此为止,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看。其后他陆续完成《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兼有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之美。
70年代初开始,古龙首写《萧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剧本、后来才有小说)的启发,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强肢体语言和场景烘托。从此古龙的变成了一种似诗、类俳句、非散文的怪异文体。可能古大侠觉得此种方式最能表达他的思想,同时又能最大化的挣到稿费。如《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仅有六种)以及《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无一不是用电影分镜、换景的手法来写小说。
这种简单直接、动漫化的妄举,对于中国文字是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间的古龙小说却“一枝独秀”,以至于他成为同辈名家及新进作者模仿的对象。 但同时他也害死了这些没有他那般天纵其才的跟风作家。
火红了十年后,古龙1975年以后的作品每况愈下,也许是被称为每部作品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女主人公和无数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过《护花铃》等他的半部作品后,深深地理解在后期他江郎才尽后酗酒的痛苦。从一个构思或几千字的开头就可以换来巨额的金钱和合同,到后期读者逐渐冷落、出版商追稿时的无情。英年早逝也许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结局。1985年古龙在肝硬化的剧痛中走完了他绚烂的一生。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
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虚幻色彩甚浓;而《碎梦刀》、《侠少》、《杀楚》等书,更有许多“诗歌化”的语言文字,耐人寻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请》、《力拔山河气盖世·牛肉面》、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云。且内容横七竖八排列,以示其“现代”,以此突出视觉效果。
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就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小说,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彻底“异化”掉了。
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影响了大批的武侠小说作者,开始转入玄幻武侠的创作。而黄又变,反而回到正统武侠的路子或者说“异侠”更妥当。其后陆续推出的《破碎虚空》、《翻云覆雨》均引起强烈反响。《大唐双龙传》更是因为互联网而广为传播,让黄易的名字传遍华人社会。已完结作品还有《边荒传说》《日月当空》,目前正在连载的是新作《战龙在野》。
黄易深受司马翎的影响,首重气势,如果说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后大多数人的武功已成定势,丘处机奈何不了梅超风,那他永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场华山论剑后,敌我双方的争斗就变成算术题般简单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着挨扁吧!人的潜力一无所知,而中华武术重视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当黄易在其中加入了时间、体力、精神状态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可信度。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短短的几年时间,武侠小说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很多,具备与梁、金、古、黄比肩潜力的也就仅仅几位。
其他如老猪的《紫川》(军事历史小说)(确切的说,紫川是部大杂烩,并非严格意义的架空历史),贾羽的《入世龙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错。具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围内进行的斗争。那应该划入另一个讨论的课题。
现代武侠小说是纸上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⑩ 武侠小说中的职位

哥们,武侠小说本身就是编的,这些细节当然也是编的啦。没有固定模式。专

个人浅见:
大体来讲,就属是普通帮众《小头目《大头领《舵主(堂主、坛主、香主)《帮主(掌门、总舵主、总堂主)《盟主
至于护法(监寺、长老)等等,相当于帮主直辖的部委或顾问(当然也可能是幕后老大),比舵主(堂主、坛主、香主)等高半格,而低于帮主(掌门、总舵主、总堂主)等等。
而舵主(堂主、坛主、香主)等等,基本是负责地方事务(敛财、占地盘、招人手),手段众多,根据帮会性质而不同(庙产、田产、保镖、运输、保护费、行业垄断、酒楼、赌档、妓院、乞讨、勒索、诈骗、偷盗、刺杀、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等等)。
盟主,就是几个帮派的头儿凑到一起,选出来的调解人,名望好听,实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