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金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巴金短篇小說有: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憩園》《第四病室》《寒夜》 五卷《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
❷ 巴金的短篇小說100-300字左右
父親的書房裡有一件奇怪的東西。那是一隻俄國的木製三角琴,已經很破舊了,上面的三根弦斷了兩根。這許多年來,我一直看見這只琴掛在牆角的壁上。但是父親從來沒有彈過它,甚至動也沒有動過它。它高高地掛在牆角,灰塵蓋住它的身體。它凄慘地望著那一架大鋼琴,羨慕鋼琴的幸運和美妙的聲音。可是它從來不曾發過一聲悲嘆或者呻吟。它啞了,連哀訴它過去生活的力量也失掉了。我叫它做「啞了的三角琴」。
我曾經幾次問過父親,為什麼要把這個無用的東西掛在房裡。父親的回答永遠是這樣的一句話:「你不懂。」但是我的好奇心反而更強了。我想我一定要把這只三角琴弄下來看看,或者想法使它發出聲音。但是我知道父親不許我這樣做。
而且父親出門的時候總是把書房鎖起來。我問狄約東勒夫人(管家婦)要鑰匙,她也不肯給我。
有一天午後父親匆忙地出去了,他忘記鎖上書房門。狄約東勒夫人在廚房裡安排什麼。我偷偷地進了父親的書房。
啞了的三角琴苦悶地望著我。我不能忍耐地跑到牆角,抬起頭仔細地看它。我把手伸上去。但是我的手太短了。我慢慢地拉了一把椅子過去,自己再爬上椅子。我的身子抖著,我的手也在打顫。我的手指挨到了三角琴,自己也不知道怎樣地忽然縮回了手,耳邊起了一個響聲,我膽怯地下了椅子。
地上躺著那隻啞了的三角琴,已經成了幾塊破爛的舊木板。現在它不但啞,而且永遠地死了。這個禍是我闖下來的。
我嚇昏了,痴痴地立了一會兒,連忙把椅子拖回原處,便不作聲地往外面跑。剛剛跑出書房門,我就撞在一個人的懷里。
「什麼事情?跑得這樣快!」這個人捏住我的兩只膀子說。
我抬起頭看,正是我的父親。
我紅著臉,不敢回答一句話,又不敢掙脫身子跑開,就被父親拉進了書房。
三角琴的屍首靜靜地躺在地上,成了可怕的樣子,很顯明地映在我的眼睛裡。我掉開了頭。
「啊,原來是你乾的事!我曉得它總有一天會毀在你的手裡。」父親並不責備我,他的聲音很柔和,而且略帶悲傷的調子。父親本來是一個和藹的人,我很少看見他惡聲罵人。可是我把他的東西弄壞以後,他連一句責備的話也沒有,卻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他放了我,一個人去把那些碎木板一片一片地拾了起來細看,又小心地把它們用報紙包起來,然後慎重地放到櫥里去。
他回到書桌前,在那把活動椅上坐下,頭埋在桌上,不說一句話。我很感動,又很後悔,我慢慢地走到他的身邊,撫摩他的膀子。我說:「父親,請你饒恕我。我並不是故意毀壞它的。」
父親慢慢地抬起頭。他的眼睛亮起來。「你哭了!」他撫著我的頭發說。「孩子,我的好孩子!……我並不怪你,我不過在思索,在回憶一件事情。」他感動地把我緊緊地抱在懷里。
「父親,你又在想念母親嗎?」
「孩子,是的,」父親鬆了手回答說。他揩了一下眼睛,又加了一句話:「不,我還在想一件更遙遠的,更遙遠的事情。」
他的眼睛漸漸地陰暗起來。他微微地嘆息了一聲,又撫著我的頭說:「這跟你母親也有關系。」
我在兩歲的時候便失掉了母親,母親的音容在我的記憶中早已消失了。只有書房裡壁爐架上還放著母親的照像,穿著俄國女人的服裝,這是在聖彼得堡攝的;我就是在那個地方出世,我的母親也就是死在那裡。
這些都是父親告訴我的。這一兩年來每天晚上在我睡覺以前父親總要向我講一件關於母親的事,然後才叫狄約東勒夫人帶我去睡。關於母親的事我已經聽得很多了。我這時便驚訝地問:「父親,怎麼還有關於母親的事情我不知道的?」
「孩子,多著呢,」父親苦笑地說,「你母親的好處是永遠說不完的。……」
「那麼快向我說,快說給我聽,」我拍著父親的雙膝請求道。「凡是跟母親有關的話,我都願意聽。」
「好,我今晚上再告訴你罷,」父親溫和地說。「現在讓我靜靜地思索一下。你出去玩玩。」他把我的頭拍了兩下,就做個手勢,要我出去。
「好,」我答應一聲,就高高興興地出去了,完全忘記了打碎三角琴的事情。
果然到了晚上,用過晚餐以後,父親就把我帶到書房裡面去。他坐在沙發上,我站在他面前,靠著他的身子聽他講話。
「說起來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親這樣地開始了他的故事,他的聲音非常溫和。「是在我同你母親結婚以後的第二年,那時你還沒有出世。我在聖彼得堡大使館里做參贊。
「這一年夏天,你母親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亞去旅行。
你母親本來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女子。她愛音樂,又好旅行。就在這一年春天她的一個好友從西伯利亞回來,這位女士是《紐約日報》的記者,到西伯利亞去考察監獄制度。她在我們家裡住了兩天。她向你母親談了不少西伯利亞的故事。尤其使你母親感到興趣的,是囚人的歌謠。你母親因為這位女士的勸告和鼓舞,便下了到西伯利亞去採集囚人歌謠的決心。我們終於去了。
「我們是六月里從聖彼得堡出發的,身上帶著監獄與流放部的介紹信。我們在西伯利亞差不多住了半年。凡是西伯利亞的重要監獄與流放地,我們都去看過了。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流放地還容易聽見流放人的歌聲。在監獄里要聽見囚人的歌聲卻很難。監獄里向來絕對禁止囚人唱歌,犯了這個禁例,就要受嚴重的處罰。久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連本來會唱歌的人也失掉了唱歌的興致。況且囚人從來就不相信禁卒,凡是禁卒叫他們做不合獄規的事,他們都以為是在陷害他們。所以每次禁卒引著我們走進一間大監房,向那些囚人說:『孩子們,這位太太和這位先生是來聽你們唱歌的。你們隨便給他們唱一兩首歌罷。』那時候他們總是驚訝地望著我們,不肯開口。如果他們給逼得厲害了,他們便簡單地回答說:『不會唱。』任是怎樣強迫,都沒有用處。
一定要等到我們用了許多溫和的話勸他們,或者你母親先給他們唱一兩首歌,他們才肯放聲唱起來。這些歌裡面常常有幾首是非常出色,非常好的。例如那首有名的《腳鐐進行曲》與《長夜漫漫何時旦》,便是我們此行最好的成績。你母親後來把它們介紹到西歐各國和美洲了。但是可惜這樣的歌我們採集得不多。
「這些囚人大部分是農民,而俄國農民又是天生的音樂家。他們對音樂有特殊的愛好。在他們中間我們可以找出一些人,只要給他們以音樂的教育,他們就能夠成為音樂界的傑出人物。我們在西伯利亞就遇到一個這樣的人。我們第一次聽見的《長夜漫漫何時旦》便是從他的口裡唱出來的。
「這是一個完全未受過教育的青年農人,加拉監獄中的囚犯。我還記得那一天的情形:我們把來意告訴獄中當局的時候,在旁邊的一個禁卒插嘴說:『我知道拉狄焦夫會唱歌,』典獄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領來。
「拉狄焦夫來了,年紀很輕,還不到三十歲。一對暗黑的大眼,一頭栗色的細發,樣子一點也不凶惡,如果不是穿著囚衣,戴著腳鐐,誰也想不到他是一個殺人犯。他站在我們的面前,膽怯地望著我們。
「『拉狄焦夫,我聽見人說你會唱歌,是不是?』典獄問。
「他微笑了一下,溫和地答道:『大人,他們在跟我開玩笑。……很久以前,我還在地上勞動的時候,我倒常常干這種事情。現在完全忘掉了。』「『你現在不想試一試嗎?』典獄溫和地問,『這兩位客人特地從遠道來聽你唱歌。不要怕,他們不是調查員,他們是音樂家。』「這個囚人的暗黑的眼睛裡忽然露出了一線亮光,似乎有一種快樂的慾望鼓舞著他。他稍微遲疑了一下就坦白地說:
『我還記得幾首歌,在監獄里也學到了一兩首。既然你大人要我唱,我怎麼好拒絕呢?』「聽見這樣的話,我們大家都很高興,你母親便問道:
『你現在可以唱給我們聽嗎?』「他望瞭望典獄,然後望著你母親,略帶興奮地說:『太太,沒有樂器,我是不能夠唱歌的。……如果你們可以給我一隻三角琴,那麼……』「『好,我叫人給你找一隻三角琴來,』典獄介面說,『你明天到這里來拿好了。』「『謝謝你,大人,』拉狄焦夫說了這句話以後,就被帶出去了。
「第二天我們到了監獄,禁卒已經找到了一隻舊的三角琴。典獄差人把拉狄焦夫叫了來。
「他現出很疲倦的樣子,拖著沉重的腳鐐,一步一步地走進來,很覺吃力。可是他看見桌上那隻三角琴,眼睛立刻睜大起來,臉上也發了光。他想伸出手去拿,但是又止住了。
「『拉狄焦夫,三角琴來了,』典獄說。
「『你大人可以允許我拿它嗎?』他膽怯地問。
「『當然可以,』典獄說。禁卒就把琴放在拉狄焦夫的手裡。他小心地接著,把它緊緊地壓在胸上,用一種非常親切的眼光看它。他又溫柔地撫摩它,然後輕輕地彈了幾下。
「『好,你現在可以唱給我們聽了!』你母親不能忍耐地說。
「『我既然有了三角琴,又為什麼不唱呢?』他快活地說。
『可是這幾年來我不曾弄過這個東西了。最好我能夠先練習一下,練習三天。……太太,請你允許我練習三天。那時候我一定彈給你們聽,唱給你們聽。』他的一雙暗黑的大眼裡露出了哀求的表情。
「我們有點失望,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我只得附耳同典獄商量。典獄答應了這個囚人的要求。拉狄焦夫快活地去了,雖然依舊拖著腳鐐,依舊被人押著。
「三天以後,用過了午飯,我們又到監獄去,帶著鉛筆和筆記本。典獄把我們領到辦公室隔壁一間寬大的空屋子裡,那裡有一張小小的寫字台,是特別為你母親設的。
「囚人帶進來了。兩個帶槍的兵押著他。我們讓他坐下。
一個禁卒坐在門口。
「拉狄焦夫把三角琴抱在懷里,向我們行了一個禮,問道:
『我現在可以開始嗎?』「『隨你的便,』你母親回答。
「他的面容立刻變得庄嚴了。這時候秋天的陽光從玻璃窗射進屋子裡,正落在他的身上,照著他的上半身。他閉著眼睛,彈起琴弦,開始唱起來。他唱的是男高音,非常柔和。初唱的時候,他還有點膽怯,聲音還不能夠完全聽他指揮。但是唱了一節,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進到了夢里一樣,完全忘掉了自己盡情地唱著。這是西伯利亞流放人的歌,叫做《我的命運》。這首歌在西伯利亞很流行。但是從沒有人唱得有他唱的這么好聽。
「一首歌唱完了,聲音還留在我的耳邊。我對你的母親小聲說:『這個人真是天生的音樂家!』她也非常感動,眼睛裡包了淚水。
「尤其使人吃驚的是那隻舊的三角琴在他的手裡居然彈出了很美妙的聲音,簡直比得上一位義大利名家彈的曼陀林。
這樣的琴調伴著這樣的歌聲,……在西伯利亞的監獄裡面!
「他的最後一首歌更動人,那就是我方才說過的《長夜漫漫何時旦》。我完全沉溺在他的歌中的境地里了,一直到他唱完了,我們才醒過來。我走到他的面前,熱烈地跟他握手,感謝他。
「『請你設法叫典獄允許我把這只琴多玩一會兒,』他趁著典獄不注意的時候,忽然偷偷地對我說,『最好讓我多玩兩三天。』「我去要求典獄,你母親也幫忙我請求,可是典獄卻板起面孔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已經為你們破過一次例了,再要違犯獄中禁例,上面知道了,連我也要受處罰。』他一面又對拉狄焦夫說:『把三角琴給我。』「拉狄焦夫緊緊抱著琴,差不多要跪下地哀求道:『大人,讓我多玩一些時候罷,一天也好,半天也好,……一點鍾也好。……大人,你不懂得。……這生活,……開恩罷。』他吻著琴,像母親吻孩子一樣。
「『尼特加,把三角琴給我拿過來!』典獄毫不動心地對禁卒說。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這個囚人的面容突然改變了:
兩隻眼睛裡充滿著血和火,臉完全成了青色。他堅定地立著,緊緊抱著三角琴,怒吼道:『我決不肯放棄三角琴。無論誰,都把它拿不去!誰來,我就要殺誰!』「我們,你母親和我,都嚇壞了,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典獄一點也不驚惶,他冷酷地說:『給他奪下來。』「他這時候明白抵抗也沒有用了,便慢慢地讓三角琴落在地上,用充滿愛憐的眼光望著它,忽然倒在椅子上低聲哭起來。他哭得異常凄慘,哭聲里包含著他那整個凄涼寂寞的生存的悲哀。這只舊的三角琴的失去,使他回憶起他一生中所失去的一切東西——愛情、自由、音樂、幸福以及萬事萬物。
他的哭聲里泄露了他無限的悔恨和一個永不能實現的新生的慾望。好像一個人被拋在荒島上面,過了一些年頭,已經忘記了過去的一切,忽然有一隻船駛到這個荒島來給了他一線的希望,卻又不顧他而駛去了,留下他孤零零地過那種永無終結、永無希望的寂寞生活。
「我們聽見他的哭聲,心裡很不安,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們夫婦引起來的。我們走到他面前,想安慰他。我除了再三向他道謝外,還允許送他十個盧布。
「他止了淚,苦笑地對我說:『先生,我不是為錢而來的。
只請你讓我再把三角琴玩一下,——只要一分鍾。』「我得到了典獄的同意,把琴遞給他。他溫柔地撫弄了一會兒,又放到嘴唇邊吻了兩下,然後嘆了一口氣,便把它還給我。他口裡喃喃地說:『完了,完了。』「『我們不能夠再幫忙你什麼嗎?』你母親悲聲地問,我看見她還在揉眼睛。
「『謝謝你們。我用不著什麼幫助了,』他依舊苦笑地說。
『不過你們回去的時候,如果有機會走過雅洛斯拉甫省,請你們到布——村的教堂里點一支蠟燭放在聖壇左邊的聖母像前,並且做一次彌撒祝安娜·伊凡洛夫娜的靈魂早升天堂。』說到安娜這個名字,他幾乎又要哭了出來,但是他馬上忍住了。他向我們鞠了一個躬,悲聲地說:『再會罷,願上帝保佑你們平安地回到家裡。』「門開了,兩個兵把他押了出去;腳鐐聲愈去愈遠。一切回到平靜了。剛才的事情好像是一場夢,但是我們夫婦似乎都飲了憂愁之酒。你母親緊緊地握著我的手。
「『這個拉狄焦夫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凄然地問。
「『誰知道!』禁卒聳了聳肩頭說,『他的性情很和順,從來不曾犯過獄規。無論你叫他做什麼事情,他總是服從,永遠不反抗,不吵鬧,不訴苦。可是他不愛說話,很少聽見他跟誰談過話。所以我簡直沒法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總之,他跟別的囚犯不同。』「『那麼他犯的是什麼罪呢?』你母親接著問。
「『事情是很奇怪的。在雅洛斯拉甫省的布——村裡,有一天教堂中正在舉行婚禮,新郎是一個有錢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一個青年男子忽然闖進來,用斧頭把站在聖壇前面的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後來死了,新郎成了殘廢。兇手並不逃走,卻丟了斧頭讓別人把他捉住。他永遠不肯說明他犯罪的原因,也不說一句替自己辯護的話,只是閉著嘴不作聲。他給判了終身懲役罪,也不要求減刑。從此他的口就永遠閉上了。他在這里住了這些年,我從來沒有聽見他像今天這樣說了這么多的話。他的事情,只有魔鬼知道!』禁卒一面說,一面望著桌上的三角琴,最後又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壞了。』「你母親就花了一點錢向禁卒買來了三角琴。她把它帶回聖彼得堡。我們以後也沒有機會再看見拉狄焦夫。我們臨去時留在典獄那裡的十個盧布,也不知道他究竟收到沒有。
「說來慚愧,我們所答應他的事並不曾做到。雅洛斯拉甫省的布——村,我們始終沒有去過。第二年你母親生了你,過了兩年她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她臨終時還記住她允許拉狄焦夫的蠟燭和彌撒,她要我替她辦到,她要我好好保存著這只三角琴,以便時時記起那個至今還不曾實踐的諾言。可是我不久就離開了俄國,以後也就沒有再去過。
「現在你母親睡在聖彼得堡的公墓里,三角琴掛在牆上又被你打碎了,而雅洛斯拉甫省布——村的教堂里聖母像前那支蠟燭還沒有人去點過,為安娜做的彌撒也沒有人去做。……
孩子,你懂得了罷。」
父親說話的時候常常撫摩我的頭發。他說到最後露出痛苦的樣子,慢慢地站起來,走到鋼琴前面,坐在琴凳上,揭開鋼琴蓋子,不疾不徐地彈著琴,一面唱起歌來。這首歌正是《長夜漫漫何時旦》。我從來沒有像這樣地感動過。父親的聲音里含得有眼淚,同時又含得有無限的善意。我覺得要哭了。我不等父親唱完便跑過去,緊緊地抱著他,口裡不住地喚道:「我的好爸爸!……我的唯一的善良的父親!」
父親含笑地望著我,問:「孩子,怎樣了?」我從模糊的淚眼裡看見父親的眼角也有兩顆大的淚珠。「啊,父親,你哭了!」我悲聲叫道。
父親捧起我的頭,看著我的眼睛,溫和地說:「孩子,你也哭了。」
❸ 巴金寫哪些文章
《第四病室》、《隨想錄》、《長生塔》、《還魂草》、《死去的太陽》等
一、《第四病室》
一部日記體小說。1944年5月、6月間巴金住進貴陽中央醫院三等病房,他便以此為背景,虛構了一個姓陸的青年因病,住進了國民黨政府開辦的醫院的第四病室,陸姓青年見到工人、農民、城市貧民在病室中一個接一個地死去了。巴金在《後記》中說,第四病室「可以說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縮影」。
二、《隨想錄》
一本現代雜文,作者是巴金。巴金在晚年寫下了在當代中國產生巨大影響的《隨想錄》,以此來履行一個知識分子應盡的歷史責任,從而達到了文學和思想的高峰。
三、《長生塔》
巴金兒童文學作品的選集。收入《長生塔》、《塔的秘密》、《隱身珠》、《能言樹》、《還魂草》等五篇作品。它們以童話的形式反映現實生活,諷刺時弊,寓言式地揭露了當時的政權是「建築在沙上的樓台」;對正義、善良、勇敢、反抗給予了贊頌。作品情節單純,適合兒童閱讀。特別是其中包容了中外文學傳統的優秀質素,小讀者可以從中受到純正的文學熏陶和道德教育。
四、《還魂草》
巴金的短篇小說集《還魂草》:1942年4月,由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其中的代表作品《還魂草》,就直接描寫了巴老在沙坪壩互生書店樓上的一段生活。
五、《死去的太陽》
以五卅慘案為背景。主人公吳養清目睹了南京路上的大屠殺。他熱血沸騰,義憤填膺。他受上海學生會的委派到南京活動。南京的工人和學生攜手罷工罷課。他在南京外交後援會上遇見了少年時代青梅竹馬的女友程慶芬,七年分別,程已與別人訂婚。
這次重逢二人才發現彼此相愛很深。痛苦中程悒鬱而死,吳養清卻渡過了感情的波瀾。工人教育了他,王學禮這些革命者的犧牲精神感動了他,他在實際斗爭中走向成熟。他覺得王學禮並不曾死去,他不過是一個死去的太陽,「依然會和第二天的黎明同升起來,以它底新生的光輝普照人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金
❹ 巴金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短篇小說
洛伯爾先生
墓園
獅子
蘇堤
奴隸底心
狗
馬賽專的屬夜
月夜
父親買新皮鞋回來的時候
將軍
沉落
化雪的日子
長生塔
羅伯斯庇爾的秘密
鬼
雨
窗下
還魂草
豬與雞
❺ 巴金短篇小說代表作
巴金(1904——2005),現當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堯棠,他一生創作 了大量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春》《憩園》《秋》短篇小說集《光明集》《神·鬼·人》,他還翻譯了30餘種世界名著.
❻ 巴金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巴金寫的短篇小說也很多,出過《復仇集》、《光明集》、《電椅集》、《抹布集》、《將軍集》、《沈默集》、《沈落集》、《神、鬼、人》等。這些小說題材相當廣泛。《抹布集》中的《楊嫂》、《第二的母親》寫與封建大家庭生活有關的被踐踏、被侮辱的人物故事。這類短篇與《激流》三部曲、《憩園》等可以共同構成巴金的《高氏家族》系列小說。在現代短篇中巴金是寫國外題材最多的一位作家。有的從自己的感受寫國外生活的,如《馬賽的夜》、《人》等,有的寫國外歷史題材的,如一些描寫法國大革命時期人物馬拉、丹東等的短篇。這部分小說上貫串著反抗黑暗社會的主題。《在門檻上》記述在西班牙革命中戰死的父女。《亡命》、《亞麗安娜》歌頌流亡巴黎的波蘭女革命家。《我的眼淚》、《電椅》表示對美國政府殺害無罪的義大利人的極端憤怒。可能出於對流亡者的同情,也寫了表現白俄的《將軍》,訴說將軍的哀怨。巴金的短篇對舊社會的抨擊是非常猛烈的,如《奴隸的心》,從主人公彭全家的慘遭迫害來揭露舊社會。《愛的十字架》是貧窮者的絕命書,也很有控訴力量。《狗》、《幽靈》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幻覺和想像來抨擊現實。對為反抗黑暗現實而犧牲的人,總是熱情贊揚,如《父親買新皮鞋回來的時候》。巴金的短篇不太注重篇章結構和文字的錘煉,而一任感情自然地奔騰流瀉,因而激情充沛,帶有抒情性。在描繪現實的同時,也盡情地渲染主觀感情,在故事發展過程中伴隨著一位愛憎鮮明的敘事者形象。所以風格是奔放的、熱烈的,是小說中的自由體詩。而一些偏重客觀描寫的,如幾篇寫農村生活斗爭的短篇,《五十多個》、《還鄉》、《月夜》等,反而不如上述一些篇章有特色。這種藝術風格大體上也能代表長篇的特點。如他自己所說,他的小說「態度是一貫,筆調是同樣簡單。沒有含蓄,沒有幽默,沒有技巧,而且也沒有寬容。」他的長篇常用人物獨白、日記、書信、夢幻、對話等來盡情地表露主人公的情感。雖然長篇人物多,頭緒繁瑣,但也組織得有條不紊,起伏有致,舉重若輕,不露編排痕跡。這就是他所追求的藝術上的無技巧境界。
❼ 巴金的短篇小說
《啞了的三角琴》、《生與死》、《化雪的日子》
1 啞了的三角琴
作者:巴金
父親的書房裡有一件奇怪的東西。那是一隻俄國的木製三角琴,已經很破舊了,上面的三根弦斷了兩根。這許多年來,我一直看見這只琴掛在牆角的壁上。但是父親從來沒有彈過它,甚至動也沒有動過它。它高高地掛在牆角,灰塵蓋住它的身體。它凄慘地望著那一架大鋼琴,羨慕鋼琴的幸運和美妙的聲音。可是它從來不曾發過一聲悲嘆或者呻吟。它啞了,連哀訴它過去生活的力量也失掉了。我叫它做「啞了的三角琴」。
我曾經幾次問過父親,為什麼要把這個無用的東西掛在房裡。父親的回答永遠是這樣的一句話:「你不懂。」但是我的好奇心反而更強了。我想我一定要把這只三角琴弄下來看看,或者想法使它發出聲音。但是我知道父親不許我這樣做。
而且父親出門的時候總是把書房鎖起來。我問狄約東勒夫人(管家婦)要鑰匙,她也不肯給我。
有一天午後父親匆忙地出去了,他忘記鎖上書房門。狄約東勒夫人在廚房裡安排什麼。我偷偷地進了父親的書房。
啞了的三角琴苦悶地望著我。我不能忍耐地跑到牆角,抬起頭仔細地看它。我把手伸上去。但是我的手太短了。我慢慢地拉了一把椅子過去,自己再爬上椅子。我的身子抖著,我的手也在打顫。我的手指挨到了三角琴,自己也不知道怎樣地忽然縮回了手,耳邊起了一個響聲,我膽怯地下了椅子。
地上躺著那隻啞了的三角琴,已經成了幾塊破爛的舊木板。現在它不但啞,而且永遠地死了。這個禍是我闖下來的。
我嚇昏了,痴痴地立了一會兒,連忙把椅子拖回原處,便不作聲地往外面跑。剛剛跑出書房門,我就撞在一個人的懷里。
「什麼事情?跑得這樣快!」這個人捏住我的兩只膀子說。
我抬起頭看,正是我的父親。
我紅著臉,不敢回答一句話,又不敢掙脫身子跑開,就被父親拉進了書房。
三角琴的屍首靜靜地躺在地上,成了可怕的樣子,很顯明地映在我的眼睛裡。我掉開了頭。
「啊,原來是你乾的事!我曉得它總有一天會毀在你的手裡。」父親並不責備我,他的聲音很柔和,而且略帶悲傷的調子。父親本來是一個和藹的人,我很少看見他惡聲罵人。可是我把他的東西弄壞以後,他連一句責備的話也沒有,卻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他放了我,一個人去把那些碎木板一片一片地拾了起來細看,又小心地把它們用報紙包起來,然後慎重地放到櫥里去。
他回到書桌前,在那把活動椅上坐下,頭埋在桌上,不說一句話。我很感動,又很後悔,我慢慢地走到他的身邊,撫摩他的膀子。我說:「父親,請你饒恕我。我並不是故意毀壞它的。」
父親慢慢地抬起頭。他的眼睛亮起來。「你哭了!」他撫著我的頭發說。「孩子,我的好孩子!……我並不怪你,我不過在思索,在回憶一件事情。」他感動地把我緊緊地抱在懷里。
「父親,你又在想念母親嗎?」
「孩子,是的,」父親鬆了手回答說。他揩了一下眼睛,又加了一句話:「不,我還在想一件更遙遠的,更遙遠的事情。」
他的眼睛漸漸地陰暗起來。他微微地嘆息了一聲,又撫著我的頭說:「這跟你母親也有關系。」
我在兩歲的時候便失掉了母親,母親的音容在我的記憶中早已消失了。只有書房裡壁爐架上還放著母親的照像,穿著俄國女人的服裝,這是在聖彼得堡攝的;我就是在那個地方出世,我的母親也就是死在那裡。
這些都是父親告訴我的。這一兩年來每天晚上在我睡覺以前父親總要向我講一件關於母親的事,然後才叫狄約東勒夫人帶我去睡。關於母親的事我已經聽得很多了。我這時便驚訝地問:「父親,怎麼還有關於母親的事情我不知道的?」
「孩子,多著呢,」父親苦笑地說,「你母親的好處是永遠說不完的。……」
「那麼快向我說,快說給我聽,」我拍著父親的雙膝請求道。「凡是跟母親有關的話,我都願意聽。」
「好,我今晚上再告訴你罷,」父親溫和地說。「現在讓我靜靜地思索一下。你出去玩玩。」他把我的頭拍了兩下,就做個手勢,要我出去。
「好,」我答應一聲,就高高興興地出去了,完全忘記了打碎三角琴的事情。
果然到了晚上,用過晚餐以後,父親就把我帶到書房裡面去。他坐在沙發上,我站在他面前,靠著他的身子聽他講話。
「說起來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親這樣地開始了他的故事,他的聲音非常溫和。「是在我同你母親結婚以後的第二年,那時你還沒有出世。我在聖彼得堡大使館里做參贊。
「這一年夏天,你母親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亞去旅行。
你母親本來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女子。她愛音樂,又好旅行。就在這一年春天她的一個好友從西伯利亞回來,這位女士是《紐約日報》的記者,到西伯利亞去考察監獄制度。她在我們家裡住了兩天。她向你母親談了不少西伯利亞的故事。尤其使你母親感到興趣的,是囚人的歌謠。你母親因為這位女士的勸告和鼓舞,便下了到西伯利亞去採集囚人歌謠的決心。我們終於去了。
「我們是六月里從聖彼得堡出發的,身上帶著監獄與流放部的介紹信。我們在西伯利亞差不多住了半年。凡是西伯利亞的重要監獄與流放地,我們都去看過了。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流放地還容易聽見流放人的歌聲。在監獄里要聽見囚人的歌聲卻很難。監獄里向來絕對禁止囚人唱歌,犯了這個禁例,就要受嚴重的處罰。久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連本來會唱歌的人也失掉了唱歌的興致。況且囚人從來就不相信禁卒,凡是禁卒叫他們做不合獄規的事,他們都以為是在陷害他們。所以每次禁卒引著我們走進一間大監房,向那些囚人說:『孩子們,這位太太和這位先生是來聽你們唱歌的。你們隨便給他們唱一兩首歌罷。』那時候他們總是驚訝地望著我們,不肯開口。如果他們給逼得厲害了,他們便簡單地回答說:『不會唱。』任是怎樣強迫,都沒有用處。
一定要等到我們用了許多溫和的話勸他們,或者你母親先給他們唱一兩首歌,他們才肯放聲唱起來。這些歌裡面常常有幾首是非常出色,非常好的。例如那首有名的《腳鐐進行曲》與《長夜漫漫何時旦》,便是我們此行最好的成績。你母親後來把它們介紹到西歐各國和美洲了。但是可惜這樣的歌我們採集得不多。
「這些囚人大部分是農民,而俄國農民又是天生的音樂家。他們對音樂有特殊的愛好。在他們中間我們可以找出一些人,只要給他們以音樂的教育,他們就能夠成為音樂界的傑出人物。我們在西伯利亞就遇到一個這樣的人。我們第一次聽見的《長夜漫漫何時旦》便是從他的口裡唱出來的。
「這是一個完全未受過教育的青年農人,加拉監獄中的囚犯。我還記得那一天的情形:我們把來意告訴獄中當局的時候,在旁邊的一個禁卒插嘴說:『我知道拉狄焦夫會唱歌,』典獄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領來。
「拉狄焦夫來了,年紀很輕,還不到三十歲。一對暗黑的大眼,一頭栗色的細發,樣子一點也不凶惡,如果不是穿著囚衣,戴著腳鐐,誰也想不到他是一個殺人犯。他站在我們的面前,膽怯地望著我們。
「『拉狄焦夫,我聽見人說你會唱歌,是不是?』典獄問。
「他微笑了一下,溫和地答道:『大人,他們在跟我開玩笑。……很久以前,我還在地上勞動的時候,我倒常常干這種事情。現在完全忘掉了。』「『你現在不想試一試嗎?』典獄溫和地問,『這兩位客人特地從遠道來聽你唱歌。不要怕,他們不是調查員,他們是音樂家。』「這個囚人的暗黑的眼睛裡忽然露出了一線亮光,似乎有一種快樂的慾望鼓舞著他。他稍微遲疑了一下就坦白地說:
『我還記得幾首歌,在監獄里也學到了一兩首。既然你大人要我唱,我怎麼好拒絕呢?』「聽見這樣的話,我們大家都很高興,你母親便問道:
『你現在可以唱給我們聽嗎?』「他望瞭望典獄,然後望著你母親,略帶興奮地說:『太太,沒有樂器,我是不能夠唱歌的。……如果你們可以給我一隻三角琴,那麼……』「『好,我叫人給你找一隻三角琴來,』典獄介面說,『你明天到這里來拿好了。』「『謝謝你,大人,』拉狄焦夫說了這句話以後,就被帶出去了。
「第二天我們到了監獄,禁卒已經找到了一隻舊的三角琴。典獄差人把拉狄焦夫叫了來。
「他現出很疲倦的樣子,拖著沉重的腳鐐,一步一步地走進來,很覺吃力。可是他看見桌上那隻三角琴,眼睛立刻睜大起來,臉上也發了光。他想伸出手去拿,但是又止住了。
「『拉狄焦夫,三角琴來了,』典獄說。
「『你大人可以允許我拿它嗎?』他膽怯地問。
「『當然可以,』典獄說。禁卒就把琴放在拉狄焦夫的手裡。他小心地接著,把它緊緊地壓在胸上,用一種非常親切的眼光看它。他又溫柔地撫摩它,然後輕輕地彈了幾下。
「『好,你現在可以唱給我們聽了!』你母親不能忍耐地說。
「『我既然有了三角琴,又為什麼不唱呢?』他快活地說。
『可是這幾年來我不曾弄過這個東西了。最好我能夠先練習一下,練習三天。……太太,請你允許我練習三天。那時候我一定彈給你們聽,唱給你們聽。』他的一雙暗黑的大眼裡露出了哀求的表情。
「我們有點失望,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我只得附耳同典獄商量。典獄答應了這個囚人的要求。拉狄焦夫快活地去了,雖然依舊拖著腳鐐,依舊被人押著。
「三天以後,用過了午飯,我們又到監獄去,帶著鉛筆和筆記本。典獄把我們領到辦公室隔壁一間寬大的空屋子裡,那裡有一張小小的寫字台,是特別為你母親設的。
「囚人帶進來了。兩個帶槍的兵押著他。我們讓他坐下。
一個禁卒坐在門口。
「拉狄焦夫把三角琴抱在懷里,向我們行了一個禮,問道:
『我現在可以開始嗎?』「『隨你的便,』你母親回答。
「他的面容立刻變得庄嚴了。這時候秋天的陽光從玻璃窗射進屋子裡,正落在他的身上,照著他的上半身。他閉著眼睛,彈起琴弦,開始唱起來。他唱的是男高音,非常柔和。初唱的時候,他還有點膽怯,聲音還不能夠完全聽他指揮。但是唱了一節,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進到了夢里一樣,完全忘掉了自己盡情地唱著。這是西伯利亞流放人的歌,叫做《我的命運》。這首歌在西伯利亞很流行。但是從沒有人唱得有他唱的這么好聽。
「一首歌唱完了,聲音還留在我的耳邊。我對你的母親小聲說:『這個人真是天生的音樂家!』她也非常感動,眼睛裡包了淚水。
「尤其使人吃驚的是那隻舊的三角琴在他的手裡居然彈出了很美妙的聲音,簡直比得上一位義大利名家彈的曼陀林。
這樣的琴調伴著這樣的歌聲,……在西伯利亞的監獄裡面!
「他的最後一首歌更動人,那就是我方才說過的《長夜漫漫何時旦》。我完全沉溺在他的歌中的境地里了,一直到他唱完了,我們才醒過來。我走到他的面前,熱烈地跟他握手,感謝他。
「『請你設法叫典獄允許我把這只琴多玩一會兒,』他趁著典獄不注意的時候,忽然偷偷地對我說,『最好讓我多玩兩三天。』「我去要求典獄,你母親也幫忙我請求,可是典獄卻板起面孔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已經為你們破過一次例了,再要違犯獄中禁例,上面知道了,連我也要受處罰。』他一面又對拉狄焦夫說:『把三角琴給我。』「拉狄焦夫緊緊抱著琴,差不多要跪下地哀求道:『大人,讓我多玩一些時候罷,一天也好,半天也好,……一點鍾也好。……大人,你不懂得。……這生活,……開恩罷。』他吻著琴,像母親吻孩子一樣。
「『尼特加,把三角琴給我拿過來!』典獄毫不動心地對禁卒說。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這個囚人的面容突然改變了:
兩隻眼睛裡充滿著血和火,臉完全成了青色。他堅定地立著,緊緊抱著三角琴,怒吼道:『我決不肯放棄三角琴。無論誰,都把它拿不去!誰來,我就要殺誰!』「我們,你母親和我,都嚇壞了,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典獄一點也不驚惶,他冷酷地說:『給他奪下來。』「他這時候明白抵抗也沒有用了,便慢慢地讓三角琴落在地上,用充滿愛憐的眼光望著它,忽然倒在椅子上低聲哭起來。他哭得異常凄慘,哭聲里包含著他那整個凄涼寂寞的生存的悲哀。這只舊的三角琴的失去,使他回憶起他一生中所失去的一切東西——愛情、自由、音樂、幸福以及萬事萬物。
他的哭聲里泄露了他無限的悔恨和一個永不能實現的新生的慾望。好像一個人被拋在荒島上面,過了一些年頭,已經忘記了過去的一切,忽然有一隻船駛到這個荒島來給了他一線的希望,卻又不顧他而駛去了,留下他孤零零地過那種永無終結、永無希望的寂寞生活。
「我們聽見他的哭聲,心裡很不安,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們夫婦引起來的。我們走到他面前,想安慰他。我除了再三向他道謝外,還允許送他十個盧布。
「他止了淚,苦笑地對我說:『先生,我不是為錢而來的。
只請你讓我再把三角琴玩一下,——只要一分鍾。』「我得到了典獄的同意,把琴遞給他。他溫柔地撫弄了一會兒,又放到嘴唇邊吻了兩下,然後嘆了一口氣,便把它還給我。他口裡喃喃地說:『完了,完了。』「『我們不能夠再幫忙你什麼嗎?』你母親悲聲地問,我看見她還在揉眼睛。
「『謝謝你們。我用不著什麼幫助了,』他依舊苦笑地說。
『不過你們回去的時候,如果有機會走過雅洛斯拉甫省,請你們到布——村的教堂里點一支蠟燭放在聖壇左邊的聖母像前,並且做一次彌撒祝安娜·伊凡洛夫娜的靈魂早升天堂。』說到安娜這個名字,他幾乎又要哭了出來,但是他馬上忍住了。他向我們鞠了一個躬,悲聲地說:『再會罷,願上帝保佑你們平安地回到家裡。』「門開了,兩個兵把他押了出去;腳鐐聲愈去愈遠。一切回到平靜了。剛才的事情好像是一場夢,但是我們夫婦似乎都飲了憂愁之酒。你母親緊緊地握著我的手。
「『這個拉狄焦夫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凄然地問。
「『誰知道!』禁卒聳了聳肩頭說,『他的性情很和順,從來不曾犯過獄規。無論你叫他做什麼事情,他總是服從,永遠不反抗,不吵鬧,不訴苦。可是他不愛說話,很少聽見他跟誰談過話。所以我簡直沒法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總之,他跟別的囚犯不同。』「『那麼他犯的是什麼罪呢?』你母親接著問。
「『事情是很奇怪的。在雅洛斯拉甫省的布——村裡,有一天教堂中正在舉行婚禮,新郎是一個有錢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一個青年男子忽然闖進來,用斧頭把站在聖壇前面的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後來死了,新郎成了殘廢。兇手並不逃走,卻丟了斧頭讓別人把他捉住。他永遠不肯說明他犯罪的原因,也不說一句替自己辯護的話,只是閉著嘴不作聲。他給判了終身懲役罪,也不要求減刑。從此他的口就永遠閉上了。他在這里住了這些年,我從來沒有聽見他像今天這樣說了這么多的話。他的事情,只有魔鬼知道!』禁卒一面說,一面望著桌上的三角琴,最後又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壞了。』「你母親就花了一點錢向禁卒買來了三角琴。她把它帶回聖彼得堡。我們以後也沒有機會再看見拉狄焦夫。我們臨去時留在典獄那裡的十個盧布,也不知道他究竟收到沒有。
「說來慚愧,我們所答應他的事並不曾做到。雅洛斯拉甫省的布——村,我們始終沒有去過。第二年你母親生了你,過了兩年她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她臨終時還記住她允許拉狄焦夫的蠟燭和彌撒,她要我替她辦到,她要我好好保存著這只三角琴,以便時時記起那個至今還不曾實踐的諾言。可是我不久就離開了俄國,以後也就沒有再去過。
「現在你母親睡在聖彼得堡的公墓里,三角琴掛在牆上又被你打碎了,而雅洛斯拉甫省布——村的教堂里聖母像前那支蠟燭還沒有人去點過,為安娜做的彌撒也沒有人去做。……
孩子,你懂得了罷。」
父親說話的時候常常撫摩我的頭發。他說到最後露出痛苦的樣子,慢慢地站起來,走到鋼琴前面,坐在琴凳上,揭開鋼琴蓋子,不疾不徐地彈著琴,一面唱起歌來。這首歌正是《長夜漫漫何時旦》。我從來沒有像這樣地感動過。父親的聲音里含得有眼淚,同時又含得有無限的善意。我覺得要哭了。我不等父親唱完便跑過去,緊緊地抱著他,口裡不住地喚道:「我的好爸爸!……我的唯一的善良的父親!」
父親含笑地望著我,問:「孩子,怎樣了?」我從模糊的淚眼裡看見父親的眼角也有兩顆大的淚珠。「啊,父親,你哭了!」我悲聲叫道。
父親捧起我的頭,看著我的眼睛,溫和地說:「孩子,你也哭了。」
1930年
❽ 給篇巴金小說,短點的
這個很難回答,都不知道你問什麼?
下面是所有得鑒賞自己看看吧。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熱情、有進步思想、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國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此後,他陸續創作了一系列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卓越影響的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
30年代是巴金小說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期。這期間,他先後完成的長篇小說有《死去的太陽》、《海底夢》、《砂丁》、《春天裡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時創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還創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說,其中短篇小說集有《復仇》、《光明》、《電椅》、《抹布》、《將軍》、《沉默》、《神·鬼·人》、《沉落》、《發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說題材非常廣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寬。它們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傾訴了民眾的呼聲;有些作品還表現了外國人民的生活。
抗戰期間,巴金主要在後方從事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工作。40年代,他的小說創作出現了第二個高峰期。這期間,他創作的有重要影響的小說有「抗戰三部曲」《火》及《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另外還有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寒夜》是巴金於40年代創作的最有成就的作品,它標志著作者寫作技巧的進一步成熟。
《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長篇小說《家》以20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著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為了爭奪家產,陳姨太、克安、克定等打著維護家族榮譽和高老太爺的招牌,耍盡了花招。他們先是鬧「鬼」,嚇死了老太爺,接著又鬧「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們很清楚是軍閥混戰,導致商場被毀,但卻硬逼覺新賠償股票的損失,並且在老太爺屍骨未寒時大鬧分家。除此而外,這個封建大家庭揮霍奢侈的寄生生活,還造就了一代整日只會揮霍無度,過著窮奢極欲糜爛生活的「敗家子」,這在高家「克」字輩人物身上顯得尤為突出。如高老太爺最喜歡的五兒子克定,不但嫖、賭、抽大煙、玩小旦樣樣精通,而且還騙取妻子的金銀首飾去當賣,在外面私設公館,蓄妓取樂。
作品在揭露這個封建家庭罪惡的同時,還側重表現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的摧殘和迫害。覺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馬、真誠相愛的一對戀人,只是因為雙方母親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兒戲般地拆散了這對情侶,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離開了人間。瑞珏是在陳姨太之流鬧「血光之災」的邪說中喪命的,她和梅一樣,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被封建禮教摧殘的除了梅和瑞珏外,還有在高家做丫頭的鳴鳳、婉兒等。鳴鳳只有17歲,就被高老太爺當做一件禮物送給了「死教會」的老惡棍、年已花甲的馮樂山做小,結果這位年僅17歲的少女被逼得走投無路,投湖自盡了。然而,鳴鳳的死卻沒有使這場悲劇完結,丫頭婉兒又很快被高家用來替代鳴鳳,繼續著人生的悲劇。
作品還表現了以覺慧為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的斗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斗,最後,他們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鍾。
《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作品通過以覺慧為代表的青年一代與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腐朽勢力的激烈斗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爺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代表。作為這個封建大家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作品突出表現了他專橫、冷酷的性格特徵。在高家,他的話就是法律,誰也不能反對。為了維護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他堅決反對孫子們進學堂和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他逼覺新和瑞珏結婚,製造了覺新和瑞珏、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他對家中男女僕人視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歲的鳴鳳送給60多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鳴鳳死後,他又把婉兒抬到馮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爺的生命中,維護大家庭的秩序、興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當他臨終前,意識到這個家似乎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衰敗時,又極力掙扎,企圖用慈祥、溫和、自我懺悔將已走上新路的覺慧等拉回到老路上來。當然,高老太爺的掙扎是徒勞的,高家最終沒有免於崩潰的命運。作品通過塑造高老太爺這樣一位腐朽反動的人物,表現出了封建制度以及舊禮教、舊思想、舊道德必然滅亡的趨勢。
覺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滿了矛盾,是個「有兩重人格的人」。覺新善良,待人誠懇,原是舊制度培養出來的、有較強傳統觀念的人。由於他處於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處」,他凡事採取「不抵抗主義」,逆來順受,委曲求全。他愛表妹梅,但當這段美好的戀情被長輩無理地扼殺後,他並不反抗,對父親為他與李家訂的親事,也表示順從,然後回房蒙頭大哭一場,與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後,陳姨太無端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珏在家裡生小孩。覺新雖然覺得這有如「晴天霹靂」,但還是接受了,將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覺新身上雖然有著很嚴重的舊觀念的束縛,但他又是個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惡是非是有著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過美好的嚮往,與表妹梅的相戀就是他對愛情的追求;同時,他也同情受壓制的青年,如暗中幫助覺民逃婚,幫助覺慧離家出走等。新思想雖然觸動了他的心靈,但封建舊觀念卻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他無法喘氣,使他在精神上常常處於極度痛苦之中。他恨舊東西,自己也是舊禮教的犧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於他受封建傳統觀念毒害較深,喪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義」支配下,處處妥協,不自覺地扮演著舊東西的維護者的角色。總之,覺新是一個有著「雙重性格」的悲劇人物。他性格中的這種矛盾性,真實地反映出了當時某些時代特徵。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典型人物,批評了「不抵抗主義」,指明對於封建舊制度、舊觀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劇的惟一出路。
覺慧是大膽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給了他民主主義、人道主義的思想武器,這使他逐漸認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惡。正因為如此,他積極投身學生運動,熱心辦刊物,宣傳進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義感,同情下層人物,勇於反對封建束縛。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沖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同時積極支持覺民抗拒包辦婚姻。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當然,覺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膽叛逆的一面,也有單純幼稚的一面。這主要表現在他對周圍的一切(包括「家」)雖然憤恨,但還不能作出完全科學的分析,有時感到「這舊家庭裡面的一切簡直是一個復雜的結,他這直率的熱烈的心是無法把它解開的」。他與鳴鳳相愛,又經常處於矛盾中,下不了最後決心。最後,只是因鳴鳳被逼投水自殺,這段愛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動。他雖然恨高老太爺,認為在家中他與祖父「像兩個敵人」;但在高老太爺臨終時,他又曾有過「現在的確是太遲了。他們將永遠懷著隔膜,懷著祖孫兩代的隔膜而分別了」的想法。這想法很幼稚,其實高老大爺即使不死,他們祖孫兩代人的隔膜也是無法消除的,因為他們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會力量。作者對覺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實於生活的。盡管覺慧身上有著明顯的幼稚,但他卻真實地反映出了「五四」時期我國覺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在藝術上有著突出的成就和特色。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於通過細致入微地刻畫人物心理,展示人物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從而突出人物性格。如作品寫鳴鳳投湖時的心理,就非常細膩,是全書極感人的篇章。它將一位年僅17歲的少女在即將走向生命盡頭時的痛苦、惘然、哀怨、掙扎以及最終絕望,一層層真實細致地剖示出來,使讀者從這位被凌辱的少女身上,看到舊制度摧殘人性的罪惡,看到這位弱小者生命的寧折不彎。又如,作品寫覺慧在鳴鳳死後的內心也極細致,作者還利用夢幻來剖示人物內心的隱秘,筆墨中透露出人物內心極度的悲哀與懊悔。除此之外,作品在塑造梅、覺新等人物時,也非常注重採用細膩的心理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如,正是由於作品細致地寫出了梅的內心,才使梅多愁善感的性格得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覺新是一位有著「兩重人格的人」,作品多處細致地剖析他的內心,表現了人物內心深處因受新思想的啟發,對現實不滿,又受舊思想的羈絆而最終不能或無力抗爭的苦悶、矛盾,使人物復雜的性格得以凸現。
其次,作品在結構上也很有特色。一般說來,一部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多、事件多,就需要作家有精心結構的能力。這部小說全書描寫的人物多達70人左右;作品所寫的事件也相當多,如鬧學潮、梅與覺新的感情悲劇、鳴鳳之死、覺民逃婚、瑞珏慘死等諸多事件。盡管作品表現的人多、事件多,但由於採用了單純明快地講故事的結構方式,以事件為線索,以場面串連故事,便巧妙地把高家內外的各種人物、各種矛盾糾葛,同祖孫兩代矛盾沖突這條主線交織成一體,環繞作品的主題思想,有條不紊地分別展開,使作品故事情節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始終保持著龐大而緊湊、嚴密而不游離於主要情節的結構特點。
再次,作品在語言上也獨具魅力。巴金的作品一向語言簡潔生動,流暢奔放,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語言上也同樣體現著巴金作品的獨特風格。在作品中,作者無論是寫人,或是敘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帶著濃郁的感情色彩,這就使讀者在領略人物命運時,一同體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樂,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參考資料:http://www2.chinae.com/101resource003/kewaiuser/dersk/9_8/9_802.html
❾ 巴金有哪些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中長篇小說
《滅亡》
《家》
《春》
《秋》
《愛情三部曲》:《霧》上
《雨》
《電》
《憩園》
《第四病室》
《死去的太陽》上
《沙丁》
《萌芽》
《新生》
《利娜》
《抗戰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
等等
短篇小說集
《復仇集》、《光明集》
《電椅集》《抹布集》
《將軍集》、《沉默集》
《神·鬼·人》《淪落集》
《發的故事》、《長生塔》
《小人小事》、《還魂草》
《英雄的故事》、《明珠與玉姬》
《李大海》
散文合集
《海行》、《旅途隨筆》、《巴金自傳》、《點滴》
《生之懺悔》、《憶》、《短簡》、《控訴》
《夢與醉》、《旅途通訊》、《感想》、《黑土》
《無題》、《龍·虎·狗》、《廢園外》、《旅途雜記》
《懷念》、《靜夜的悲劇》、《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
《華沙城的節日》、《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
《大歡樂的日子》、《談契訶夫》、《一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友誼集》
《贊歌集》、《傾吐不盡的感情》、《賢良橋畔》、《大寨行》
《爝火集》、《創作回憶錄》《序跋集》、《懷念集》、《家書—— 巴金蕭珊書信集》
《再思錄》、《隨想錄》
望採納(*^__^*) ……
❿ 巴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有哪3個
巴金短篇小說集為巴金著名短篇小說集合,代表作有「愛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作者巴金為巴金,原名李堯棠(1904~2005),字芾甘。漢族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愛情的三部曲》,散文集《隨想錄》。
作者簡介
巴金(1904一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我國著名文學家,被譽為「一代文學巨匠」、「語言大師」。受「五四」運動新思想、新文化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勇氣、良知和責任感,其文學成就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同行者與見證人。著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園》、《寒夜》以及《隨想錄》等,作品被翻譯成近二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