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蒲寧的短篇小說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蒲寧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3-12 13:37:14

㈠ 關於蒲寧及其作品的介紹

蒲寧(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1870~1953)俄國作家,出生於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祖傳的地主庄園里度過的。由於家道中落,他15歲就輟學,19歲外出謀生。曾當過校對員、統計員、圖書管理員、報社記者。曾受教於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等作家,並為高爾基主辦的知識出版社撰過稿。1909年被選為科學院名譽院士。
蒲寧的創作生涯始於詩歌。1887年開始發表詩作,1892年出版第一個詩集,1903年以詩集《落葉》獲莫斯科學術院的普希金獎。 他的詩以祖國及其貧窮的村莊和遼闊的森林為題材,詩句優美。1899年與高爾基相識後,參加知識出版社工作,這對他民主主義觀點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這一時期的優秀短篇小說《安東諾夫卡的蘋果》(1900)、《松樹》(1901)《新路》(1901)、《黑土》(1904),反映了作者對俄羅斯命運的概括性思考,也流露出對已逝去的時代的留戀與惋惜,對現實生活的冷漠。
蒲寧的創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說,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在天涯》,得到評論界的注意。早期作品主要描寫中文貴族庄園生活,批判貴族階級精神上的貧困、墮落,又為其沒落輓歌,如短篇小說《田間》(1892)、《安東諾夫卡蘋果》(1900)、《末日》等。1910年,中篇小說《鄉村》問世,標志蒲寧的創作視野有了新的變化,由狹窄的貴族庄園轉向廣闊的社會,更加關心農民和俄羅斯的命運。這部作品使他成為俄國文壇上的第一流作家。1911至1913年間,蒲寧又創作了一系列農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蘇霍多爾》、《歡樂的庭院》、《蟋蟀》、《夜話》、《扎哈爾·沃羅比約夫》、《莠草》等。這些作品真實地描寫了農村的落後和黑暗,農民的愚昧無知,但情調低沉,沒有微型機,沒有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寫了《弟兄們》(1914)和《來自舊金山的紳士》(1915),表現了他對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憎惡。蒲寧對十月革命過於濫用暴力不能接受,1920年起僑居法國。流亡國外以後,蒲寧的創作仍充滿活力。他創作了近200篇中、短篇小說,主要創作有關青年時代的抒情回憶錄,除了自傳體長篇小說《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而外,還有將近200篇短篇小說,其中較出色的有《米佳的愛情》、《中暑》、《三個盧布》、《幽蟬的小徑》、《大烏鴉》和《巴黎》等。還著有關於列夫·托爾斯泰的哲理性文學論文《托爾斯泰的解放》(1937)。 他的散文繪聲繪影、簡練生動。他還是一位出色的修辭學家和翻譯家。
此外,蒲寧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阿爾謝尼耶夫的青春年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自己在1933年獲得諾貝爾獎時說,這部小說是受此褒獎的重要原因。它並非一部傳統意義的小說,而是由藝術性的自傳、回憶錄、哲理性散文、抒情散文和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交融而成的一部獨樹一幟的文學作品。
1933年蒲寧因為「繼承俄國散文文學古典的傳統,表現出精巧的藝術方法」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眾多的充滿矛盾的創作遺產,具有很強的美學與認識價值。1953年6月,蒲寧病逝於巴黎。

㈡ 蒲寧有一篇小說叫什麼星期一的小說

凈身周一

㈢ 求俄國作家蒲寧的小說《寒秋》全文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115063.html?from=isnom
這是抄一個PDF的文件,襲《寒秋》在蒲寧文集.第3卷.短篇小說的第349頁上。

㈣ 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的創作特點

蒲寧的小說雖然人物性格特徵有時比較模糊,缺少復雜尖銳的情節結構,但他的小說卻從來不缺乏對人性的張揚和對生命價值的高度尊重與關注。蒲寧小說具有的文化內涵使他的創作致力於人性的張揚和生命情懷的關注,使文本不僅成為文化的載體,同時使他的作品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蒲寧不是哲學家,他的作品卻充滿人生的哲理。
蒲寧在列夫·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等作家的直接影響下,對俄國處於歷史大變革前的社會生活,特別是農村生活作了真實而深刻的反映,他以嚴瑾的藝術創作態度抵禦了單純追求華麗詞藻的誘惑,從不粉飾目睹的一切,而是真實地予以反映,蘊涵著許多對祖國對人民的理性思考,對貧苦農民寄予了很大的同情。蒲寧的早期作品與契訶夫有著較為明顯的創作上的聯系。尤其在其早期的短篇小說中,像契訶夫那樣,他以驚人的洞察力來觀察生活的全過程。然而,蒲寧對待生活矛盾的態度又不同於契訶夫,他總是力圖用人生的普遍規律,用生、死和愛交織在一起的悲劇性的普遍規律來解釋種種沖突。這樣一來,便把社會矛盾轉移到一個哲學的、「全人類」的領域中去了,愛情、生命、死亡等「永恆主題」成為蒲寧創作關注的重點。正是通過這種永恆主題,俄羅斯現實主義的傳統和文學發展的新趨勢在蒲寧的創作中得到了獨特的體現。
蒲寧的小說重視對「瞬間一永恆」模式愛情的捕捉與把握,以形式短暫的愛情來抵消無常生存的困頓與荒謬,以悲劇的力量震撼平凡、庸常的人性,以愛的「烈焰式」的激情宣揚一種至愛至美的理想。在愛情中,蒲寧找尋著人性的價值,通過對愛情的書寫,他達到了對於人存在本質與意義的拷問與洞察。在一個個悲歡離合的故事中,他在汲取著最為原始卻也最為美妙的純真的感情。在處理一系列情感的過程中,作家最為看重的是主人公之間超出倫理色彩的純粹的真情;而現實層面的道德探索則始終處於一種從屬的、次要的地位。在情與理、超世的真愛與現實的習俗面前,作家明顯是一個至情主義者。「然而與此同時,他又能寫出愛的偉大力量。對他說來,愛要比一般想像的要博大和豐富得多。」
古往今來,有無數讓人盪氣回腸的愛情故事被作家們詮釋得可歌可泣,可感可嘆,而在蒲寧的愛情小說世界裡,走的卻是另外一條路,他沒有將胸懷與熱情投放在拯救俄羅斯民族未來、尋求革命道路以找到前進的方向上,他也沒有將悲傷的因子植入人心的最底處而去探討人性的惡的曲折變化,相反,他開辟了一條「幽暗的林間小徑」,獨自一人在走著自己的路,在「小徑」的兩邊,有歡樂也有悲傷,有甜蜜也有傷痛,有生有死,有恨有愛。一樣是描述著俄羅斯人民或者域外個體命運的起伏突變,一樣對於悲苦的人生懷揣著悲憫的至真至善的情懷,一樣注重於美好生命的花開花落,一樣傾聽並感受著底層民眾心底的曲折隱情,在通往抒寫生命、抵達拯救人類的最高目標的層面上,可以說蒲寧與以往的文學大家殊途同歸,與他們一起撐起了俄羅斯文學耀眼別致的星空。
生與死在蒲寧筆下有著別樣的單純與質感,但也不僅僅是生的禮贊,生的悲歌或死的哀嘆。如《在巴黎》中那對剛結合的夫妻被死亡拆散,婦人將臉緊緊地貼著大衣,呼天搶地地坳哭上天憐憫憐憫她;《寒秋》中的女主人公一直在懷念著早逝的丈夫的囑托。在這些小說中,一方已經伴隨死亡永遠消失,一方仍舊艱難地在塵世上躊珊地活著。每個人的生命彷彿都在一種未知的狀態下存活著,在蒲寧看來,每個人的生命都如同大海上漂浮著的一葉扁舟,脆弱是它的本性,也許在不經意間,生命之舟便會被迎面趕來的航船或突襲而來的颶風給顛覆了。要想求得生命的絕對的安全和保障,那是不可能也不存在的虛無與想像。即使在蒲寧最早的作品中,那天真爛漫的童年往事中已含著哀痛與傷殘,如《塔妮卡》。生命因自身邏輯或者片刻輝煌,或者永難逾越習俗的那道高牆不得不領受生死的考驗,生活的縱橫裂隙在歲月中彌合,別樣的經歷與體驗卻不能揮去,缺憾仍在,傷殘猶存,比如《伊達》。
蒲寧不奢望能夠虛構出一些人們渴望的虛像,藉以了卻本來就困頓與疲憊的人生。他一生顛沛流離,在有生歲月里,他是最熱戀故土家園,最嚮往歸家的一個人。命運與時局偏偏使他的願望終究不能實現。在生存世界中,從少年時候開始,他便見識了很多的流血和普通個體的生老病死事件,而後來的飄零歲月更增添他人生旅途中無常與浮生若夢的意識。在個體「生」的一剎那,就註定了向「死」的一步步靠近,死亡對於蒲寧來說不僅是必然的,而且隨時都可能出現。所以在生之行板上,死亡是潛伏著的,生與死是緊密相連的。這樣,死亡就更加重了生之非理性與不可理喻性,而在生與死之間,唯有那有限的「愛」才能使活著的意義得到讓釋與拯救。在生死交織的這根鏈條上,惟有愛是永葆活力與長存的寶貴元素。他尋覓著一種方法藉以傳達他所發現的終極意義與想法,也是在這一層面上,蒲寧顯示出了他對於死亡的態度與超越:「可憐的人心便感到了快樂和安慰:世上沒有死,存在過經歷過的東西不會滅亡!只要我的心靈,我的愛,我的記憶活著,就不會有離別和失落。」在這樣的高度上,他實現了對於死亡的獨特理解與超越。
在蒲寧的愛情小說中,幾乎一直就只有一個主題—美好,越是美好,它就越脆弱,所以蒲寧愛情小說的結局多是死人,彷彿愛情的祭品。在他的小說中,不存在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主要以景物描寫、意識流連綴成篇,塑造了多類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筆下的女性形象,多是芙蓉般的蟀女和牡丹一樣的貴族女性,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表現了女性特有的柔美與堅毅。
在蒲寧的短篇小說中,人性的善惡、美醜的交織與沖突構築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人性的黑暗往往釀成了一樁樁命運的悲劇,而人性的光明又促使人在悲劇的痛苦中反思生命的軌跡,探求幸福的道路。如同蒲寧所說的,「幸福只給予懂得幸福的人」,也許悲傷與痛苦會迫使人思考幸福的涵義,不斷提出對幸福的追問。 蒲寧深受法國19世紀末葉高蹈派的影響,但他同時又反對先鋒派創作傾向而熱烈信奉普希金的浪漫主義詩歌傳統。在他的詩歌中,大都是贊美河山、謳歌散發清香的鄉村和遼闊的森林原野。他通過描繪自然風光來抒發心中的感受和聯想,表現出對往昔貴族地位的留戀和家業衰敗的惋惜,文筆生動細膩。
蒲寧繼承了俄羅斯文學傳統,但在描寫自然方面獨出心裁,不同於傳統文學描寫。自然深深吸引著蒲寧,在他的心中已刻上了深刻印記,在蒲寧看來,自然植物有著靈動性,他通過作品體現出內心的想法。
自然界的樹林在蒲寧筆下充滿著動感,有散著清新氣息的白色的樺樹、金色的陽光、顫動的光線、叮當的馬鈴聲、鳴唱的小鳥等,蒲寧在描寫自然界的植物時,使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閱讀這些作品會讓讀者在聽覺、視覺、觸覺方面有所感受。因此曾有人說蒲寧的作品己成為俄羅斯經典散文的範例,這是因為他在描寫俄羅斯的自然、人物、農民時表現出驚人的技巧,語言上具有精練、明快的特點,給人以音樂享受。在俄羅斯白樺樹是非常普通的一種樹木,蒲寧作品中經常提高白樺樹,並對白樺樹做細致的描寫,在蒲寧筆下,有時候自樺樹會低聲吟唱,如《故園》中的輕風吹過,白樺樹葉就會竊竊私語,田野的風吹過,白樺樹葉就會沙沙作響等。有時候白樺樹光彩奪目,如《故園》中的白樺樹在太陽的照耀下,光禿禿的枝條也變成了銀白色,沐浴在晨曦中好像塗上了迷人的淡紫色,給人以遐想。蒲寧賦予白樺林不同的特徵,將白樺樹描繪得形神兼備,給人帶來極大的影響力。在蒲寧筆下「自然具有各種各樣的性格特徵,甚至是細微的特徵和典型鄉村生活所有的細節,蒲寧都事無巨細地一一展現。」白樺樹具有了靈性,宛如美麗的少女,在微風中輕輕細語,在和煦的陽光中美麗照人,蒲寧將白樺樹描寫的形神兼備,給予人們無限的遐想,蒲寧不僅描摹鄉村的自然景物,還大力描繪鄉村動物。在蒲寧筆下,燕子、獵狗己不再是簡單的動物,而是富有感情的存在,能和人們進行交流溝通,與人們和諧共處,充滿著靈性,這使蒲寧筆下的鄉土世界更富有感染力。
蒲寧喜歡對鄉村自然中的動物做人格化的描繪,賦予動物靈性,在蒲寧眼中,燕子是美人,這些美人在閃電般的飛翔,還發出幸福的聲音,有著粉紅色的胸脯,藍色的頭顱,都讓人感受到燕子的美,賦予燕子溫柔、可愛的靈性。在蒲寧看來,燕子是多情的俄羅斯少女,有著少女的靈性。俄羅斯人鍾情於馬,蒲寧也喜歡馬,他對馬觀察的很仔細。俄羅斯人鍾愛的馬是非常漂亮、壯實的,整天會用牙齒把燕麥磨成奶汁,摸一下它的臀部會讓人感覺快慰等。在他的筆下馬不僅僅是供人使喚的牲畜,己成為人類親密的朋友。所以在他的筆下,寒鴉也有了修女的模樣,它們相互依偎,被雪發出的五光十色的閃耀弄得眯起了眼睛等。在蒲寧眼中,動物是富有情感的,蒲寧把這些動物當自己的朋友,詞體現在作品中就是賦予動物人格化特徵。同時,蒲寧對動物細微的動作也進行了出色地描寫,如《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中的獵狗,獵狗查爾瑪在池塘中喝水,撲通一聲掉進水中。它小心的向前游,耳朵豎起,義突然向後轉,好像怕水深似的,逃到岸上後抖動身子,水沫都濺到了我們身上。然後還坐在我們身邊,一會看看這個,一會有環顧四周等。蒲寧賦予查爾瑪頑皮、活潑的靈性。另外,蒲寧還會把自己的處境與動物聯系起來。蒲寧在作品《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中,用小馬駒的生活處境暗指自己的處境。這里的小馬駒成了蒲寧的貼心朋友,表面上是寫小馬駒,其實是在寫自己。
蒲寧是一位極具藝術個性與成就的作家,雖然他以詩歌創作登上文壇,但小說成就卻遠遠超過詩歌。與普希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現實主義作家相比,他的小說缺少對典型人物形象的刻意塑造,對完整情節的精心安排,而更注重追求藝術的空靈和對生活的詩意處理。他的小說散發著濃郁的抒情性,其情節的淡化、語言的詩化、刻意營造的詩意氛圍等特徵賦予小說一種別樣的精彩。蒲寧小說因具有詩化小說的諸多特徵而改變了俄羅斯傳統小說敘事的風格,使小說以抒情為主導,因此他的小說無論從內容還是從表現手段到語言風格與傳統小說相比,都具有新的發展和超越。
抒情性是蒲寧小說的突出特徵,他的小說躍動著一種難以抑制的情緒,這種情緒的外化是通過超越性視角的運用達到的.這種視角使作者的情感、思緒透過敘述者、人物傳達出來。不僅如此,這種情感和思緒還滲透到聚焦對象中去,尤其是滲透到了自然景色的描寫中去,從而使得蒲寧的小說具有濃郁的抒情特色。
蒲寧小說抒情性在結構上體現為情節淡化,這也是蒲寧小說詩化的又一個突出特徵,這在蒲寧小說中表現為:在情節發展中置入大量的抒情插筆從而極大地壓縮了情節的敘述,有時甚至使情節的發展、高潮消隱在其中,而開放式的開頭和結尾也打破了小說情節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完整性,從而使小說情節更趨淡化。這種開放性的情節結構指向的是過去和現在,甚至是未來,從而在三者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凸現了作品的主題,為作者抒發哲理性思考提供了途徑。
蒲寧小說在題材選擇上往往趨向於拾取小型題材,在內容和文字上,強調抒寫情緒、印象和氣氛,注重遣詞造句和詞的色彩及音響效果,同時還強調意義色彩、聲音等的結合,使作品呈現出光影聲色豐富的特點。詩歌、小說、音樂和繪畫這幾種藝術在其作品中相融合並產生永恆的魅力。
蒲寧所描寫的多半是自己所熟悉的田園風光,他用畫家的筆法把它們如實生動地再現出來,充分運用印象主義畫派的手法一光與色來描繪大自然,給人一種
透明和清晰之感。蒲寧對色彩的感覺是一流的,流星在夜空中畫出「火紅的線條」、深不可測的蒼彎「黑里透藍、繁星閃爍」、清晨果園籠罩著「淡紫色的薄霧」、光禿禿的樹干兀立在「湛藍的天空下」、鶴雛盤旋在「澄碧的空中」、落日顫抖不已的「金光穿破陰沉沉地壓在地面上的烏雲」、「沉甸甸的鉛灰色的烏雲上方的水汪汪的淺藍的天空冷冰冰地明亮地閃著光」(《安東諾夫卡蘋果》),而從快速行駛的火車上望去,樹林是「暗藍的顏色」,樹林頂上則是「略帶鉛灰色的乳白色的霧」(《新路》)。這奇絕的詞句,斑斕的色彩,堪稱一絕。蒲寧採用印象派的並列筆觸畫法即色調並列的方式使色彩具有了流動感,使浮光即逝的色彩效果躍然紙上。當時與蒲寧關蒲寧的小說除了有大量的自然環境描寫外,其小說人物的塑造也極具個性。
他具有一種能再現俄羅斯典型性格的既追求真實又技藝精湛的天賦,他筆下的人物不僅具有歐洲傳統肖像畫對形的塑造,更多的則是印象派的人物畫。光色等印象主義手法的運用,增強了畫面的表現力,給人物以色彩和生命,使其以可視性的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他尤其擅長運用色彩塑造人物性格,一改在情節的發展中塑造人物性格的傳統模式。從這一角度說,他的小說人物呈現出淡化傾向,本節試圖分析蒲寧是如何運用傳統肖像畫法和印象派人物畫法,不僅塑造出可視的、鮮活的人物形象,而且寥寥幾筆就將人物的性格外化出來。
蒲寧小說語言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他不僅善於運用像音符一樣的文字和具有象徵意義的音素使小說籠罩在詩意的氛圍中,而且精於運用排比、倒裝、對偶、平行結構和俄語成語等手段,使小說具有詩歌的節律,還擅長在小說中運用音樂的旋律結構,從而與屠氏區別開來,形成了極富個性特徵的節奏模式一舒緩的節奏,使小說具有了歌的性質。
蒲寧在描繪愛情時,追求著靈與肉的統一。在這一點上,他與許多作家是不同的。同為描寫愛情的大師,屠格涅夫筆下的愛情,更多是精神性的,柏拉圖式的愛情。這種愛情基於男女主人公對共同的信仰、價值觀和理想的追求,尤其在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中,男女追求的愛情「並不是一種超社會超歷史的存在,而是與一定的社會理想相互滲透的」,而蒲寧的大多數愛情小說,對筆下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在精神追求上著墨不多,更看重男女在感情上的相悅,以及由此產生的肉體之愛,小說情節一展開,就立即切入愛情的實質—肉體的交歡。
無論是《安提戈涅》、《魯霞》、《在巴黎》,在簡短的敘述之後,男女主人公之間就產生了無法遏制的肉體之愛。

㈤ 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的主要作品

年份作品名體裁發表刊物1887年《迷戀》長篇小說1887年5月《鄉村內乞丐》容詩歌《祖國》1894年《鄉村草圖》短篇小說《俄羅斯財富》1895年10月《天涯海角》短篇小說《新言論》1897年《在天涯》短篇小說集1900年《安東諾夫卡蘋果》短篇小說1901年《落葉》詩集1903年《末日》短篇小說1910年《鄉村》中篇小說1912年《蘇霍多爾》中篇小說1914年《弟兄們》1915年《舊金山來的先生》短篇小說1921年《舊金山來的先生》小說集1925年《米佳的愛情》中篇小說1926年《中暑》詩文集1933年《阿爾謝尼耶夫的生活》自傳體長篇小說1937年《托爾斯泰的解脫》 哲理性文學著作1940年《在巴黎》小說1943年《幽暗的鄉間小徑》小說集

㈥ 有哪些經典荒誕短篇小說值得推薦

《飢餓藝術家》卡夫卡
表演飢餓,最早的行為藝術,跟現在一樣,很少能吸引別人認真的關注。
《「搞定」夫婦》林·拉德納
將愛心泛濫者寫到極端。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馬爾克斯
被美好喚醒的人們。
《1870年的氣球飛行》史蒂文·米爾豪瑟
熱氣球下的世界。
《阿內西阿美女皇後》
傑出的循環。
《艾皮凱克》馮尼格
機器人和愛情。
《安陽》馮唐
試圖重現創世之初。
《艾德沃坦夫人》巴塔耶
放盪不羈。
《柏林之圍》
理想和現實的沖突。
《扳道夫》阿雷奧拉
荒誕的火車,絕佳諷刺。
《寶貝兒》契訶夫
完全依附於愛情,而不是愛人。
《鼻子》芥川龍之介
可憐的自尊。
《趁生命氣息逗留》羅傑·澤拉茲尼
機器人重創世界。
《水月》川端康成
描寫極細膩。
《穿牆記》馬塞爾·埃梅
奇人。
《計程車上的吸血鬼》春上村樹
擴大概念。
《逮香蕉魚的日子》塞林格
戰後人的精神創傷。
《地球上的王家莊》畢飛宇
詩意寫愚昧。
《地獄變》芥川龍之介
不瘋魔不成活。
《斷魂槍》老舍
時代變更後的失落。
《二路電車》馬哈姆德·台木爾
尋常愛情。
《封鎖》張愛玲
逢場作戲。
《南方高速公路》科塔薩爾
類似《封鎖》,稍廣博。
《狗日的糧食》劉恆
中國農民。
《好心的中士》塞林格
更美麗的真實。
《河的第三條岸》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
父親的個人理想。
《黑幫老大》希區柯克
就懸疑性來說,希區柯克勝過歐亨利太多。
《紅死病的假面具》愛倫坡
沉著、剋制的懸疑。
《猴爪》W·W·雅克布斯
鋪墊結實,結局妙。
《換妻記》胡·何.阿雷奧拉
成人童話。
《婚宴》王祥夫
豐盛的婚宴。
《威克菲爾德》霍桑
跳脫出自己生活。
《江邊紀事》高軍
小說式散文。
《警察與贊美詩》歐亨利
意料之外。
《狙擊手的一個早晨》 弗拉基米爾·索羅金
心驚動魄。
《巨翅老人》馬爾克斯
有翅膀,就有飛翔的可能。
《巨蟒》杜拉斯
陽光下有形的吞食和陰影里無形的吞噬。
《乞力馬扎羅的雪》海明威
夢接近於現實。
《十八歲出門旅行》余華
社會規則。
《教長的黑面紗》霍桑。
人人都只向大眾呈現了部分自己。
《近視眼的故事》卡爾維諾
是否戴眼鏡成了悖論。
《孔乙己》魯迅。
湊起來的形象異常飽滿。
《苦惱》契訶夫
我向誰去訴說我的悲傷?
《老婦與貓》多麗絲·萊辛
城中流浪。
《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池莉
漢口夜生活。
《理發》林·拉德納
理發師的獨白。
《立體幾何》麥克尤恩
源於《零側曲面》,更豐滿。
《烈火平原》胡安魯爾福
戰爭全過程。
《羅馬驚艷》希區柯克
和《猴爪》有一拼。
《馬口魚》張萬新
虛構的真實。
《螞蟻》鮑里斯·維昂
戰爭的諷刺。
《瓶裝地獄》 夢野久作
不同順序,不同的解讀。
《太陽鳥》 尼爾.蓋曼
美食家和傳說中的鳥。
《歌利亞》尼爾蓋曼
黑客帝國。
《西西里檸檬》皮蘭德婁
忘恩負義。
《七層樓》迪諾布扎蒂
死亡的誘引。
《出埃及記》恰克·帕拉尼克
亡命天涯。
《冬日之旅》喬治·佩雷克
對歷史的誤解。
《青魚》拉克司奈斯
看天吃飯。
《情書》岩井俊二
過於完美的巧合。
《色戒》張愛玲
平靜下面的動盪。
《獅子頭》張大春
另一種江湖。
《受戒》汪曾祺
純真的美,同樣不染世俗。
《四把藍色椅子》哈尼夫·庫雷西
愛情中的難堪。
《太陽與陰影》皮蘭德婁
三起三落。
《巴比倫塔》特德·奇昂
天空的盡頭。
《王佛保命之道》尤瑟納爾。
現實即畫。
《罕福之行》威廉薩洛揚
完美的對話。
《我們看菊花去》白先勇
殘酷的愛。
《籙竹山房》吳組緗
鬼屋。
《午餐》毛姆
高級黑。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花》福克納
自私的愛情。
《蕭蕭》 沈從文
凄美的鄉村生活。
《小徑分叉的花園》博爾赫斯
時間迷宮。
《雪中的獵人》 托拜厄斯·沃爾夫
見風使舵。
《一場不算嚴重的蝗災》多麗絲萊辛
蝗災麗景。
《一天》陳村
一天是重復的。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大概也能看作小說。
《嬰寧》蒲松齡
沒心沒肺。
《遊仙窟》張鷟
古人逛窯子。
《阿拉比》喬伊斯
幻夢的破滅。
《再見爸爸》約翰·契弗
與虛偽道別。
《雞蛋》舍伍德安德森
生活的勝利。
《安東諾夫卡蘋果》蒲寧
全方位庄園游覽圖。
《這次我演什麼角色》庫特·馮尼格
人生如戲。
《南方》博爾赫斯
夢和現實的分界。
《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冰山效應。
《瘋狂時期的大海》馬爾克斯
這是《百年孤獨》短篇版。
《公道》福克納
詳盡有趣的歷史描述。
《魔法外套》迪諾·布扎蒂
有得就有失。
《距離》卡佛
極簡主義。
《不值一文的老奶奶》布萊希特
自己的生活。
《射象》喬治奧威爾
違心的事。
《最後一名》埃梅
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㈦ 蒲寧的散文有哪些

抒情 :山口抄 深夜 安東諾夫卡蘋果 松樹 在八月 霧 靜 「希望號」 完了 素昧平生的友人 高加索 傳奇詩 在一條熟悉的街道上 貝爾納
自述 :自傳筆記 散記 接受諾貝爾獎
追思 :拉赫瑪尼諾夫 列賓 夏里亞賓 庫普林 埃爾台利 憶「托爾斯泰第三」 譯後漫筆
蒲寧是19世紀、20世紀之交一位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也是俄羅斯有史以來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文學家。這是《蒲寧散文選》中選譯的他不同時期的散文代表作,分為「抒情」、「自述」、「追思」三個部分。無論是敘事還是抒情,作者都以濃郁的情感溶入文字之中,讀來別有一番風味!

㈧ 求,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大全

《飢餓藝術家》卡夫卡
表演飢餓,最早的行為藝術,跟現在一樣,很少能吸引別人認真的關注。
《「搞定」夫婦》林·拉德納
將愛心泛濫者寫到極端。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馬爾克斯
被美好喚醒的人們。
《1870年的氣球飛行》史蒂文·米爾豪瑟
熱氣球下的世界。
《阿內西阿美女皇後》
傑出的循環。
《艾皮凱克》馮尼格
機器人和愛情。
《安陽》馮唐
試圖重現創世之初。
《艾德沃坦夫人》巴塔耶
放盪不羈。
《柏林之圍》
理想和現實的沖突。
《扳道夫》阿雷奧拉
荒誕的火車,絕佳諷刺。
《寶貝兒》契訶夫
完全依附於愛情,而不是愛人。
《鼻子》芥川龍之介
可憐的自尊。
《趁生命氣息逗留》羅傑·澤拉茲尼
機器人重創世界。
《水月》川端康成
描寫極細膩。
《穿牆記》馬塞爾·埃梅
奇人。
《計程車上的吸血鬼》春上村樹
擴大概念。
《逮香蕉魚的日子》塞林格
戰後人的精神創傷。
《地球上的王家莊》畢飛宇
詩意寫愚昧。
《地獄變》芥川龍之介
不瘋魔不成活。
《斷魂槍》老舍
時代變更後的失落。
《二路電車》馬哈姆德·台木爾
尋常愛情。
《封鎖》張愛玲
逢場作戲。
《南方高速公路》科塔薩爾
類似《封鎖》,稍廣博。
《狗日的糧食》劉恆
中國農民。
《好心的中士》塞林格
更美麗的真實。
《河的第三條岸》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
父親的個人理想。
《黑幫老大》希區柯克
就懸疑性來說,希區柯克勝過歐亨利太多。
《紅死病的假面具》愛倫坡
沉著、剋制的懸疑。
《猴爪》W·W·雅克布斯
鋪墊結實,結局妙。
《換妻記》胡·何.阿雷奧拉
成人童話。
《婚宴》王祥夫
豐盛的婚宴。
《威克菲爾德》霍桑
跳脫出自己生活。
《江邊紀事》高軍
小說式散文。
《警察與贊美詩》歐亨利
意料之外。
《狙擊手的一個早晨》 弗拉基米爾·索羅金
心驚動魄。
《巨翅老人》馬爾克斯
有翅膀,就有飛翔的可能。
《巨蟒》杜拉斯
陽光下有形的吞食和陰影里無形的吞噬。
《乞力馬扎羅的雪》海明威
夢接近於現實。
《十八歲出門旅行》余華
社會規則。
《教長的黑面紗》霍桑。
人人都只向大眾呈現了部分自己。
《近視眼的故事》卡爾維諾
是否戴眼鏡成了悖論。
《孔乙己》魯迅。
湊起來的形象異常飽滿。
《苦惱》契訶夫
我向誰去訴說我的悲傷?
《老婦與貓》多麗絲·萊辛
城中流浪。
《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池莉
漢口夜生活。
《理發》林·拉德納
理發師的獨白。
《立體幾何》麥克尤恩
源於《零側曲面》,更豐滿。
《烈火平原》胡安魯爾福
戰爭全過程。
《羅馬驚艷》希區柯克
和《猴爪》有一拼。
《馬口魚》張萬新
虛構的真實。
《螞蟻》鮑里斯·維昂
戰爭的諷刺。
《瓶裝地獄》 夢野久作
不同順序,不同的解讀。
《太陽鳥》 尼爾.蓋曼
美食家和傳說中的鳥。
《歌利亞》尼爾蓋曼
黑客帝國。
《西西里檸檬》皮蘭德婁
忘恩負義。
《七層樓》迪諾布扎蒂
死亡的誘引。
《出埃及記》恰克·帕拉尼克
亡命天涯。
《冬日之旅》喬治·佩雷克
對歷史的誤解。
《青魚》拉克司奈斯
看天吃飯。
《情書》岩井俊二
過於完美的巧合。
《色戒》張愛玲
平靜下面的動盪。
《獅子頭》張大春
另一種江湖。
《受戒》汪曾祺
純真的美,同樣不染世俗。
《四把藍色椅子》哈尼夫·庫雷西
愛情中的難堪。
《太陽與陰影》皮蘭德婁
三起三落。
《巴比倫塔》特德·奇昂
天空的盡頭。
《王佛保命之道》尤瑟納爾。
現實即畫。
《罕福之行》威廉薩洛揚
完美的對話。
《我們看菊花去》白先勇
殘酷的愛。
《籙竹山房》吳組緗
鬼屋。
《午餐》毛姆
高級黑。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花》福克納
自私的愛情。
《蕭蕭》 沈從文
凄美的鄉村生活。
《小徑分叉的花園》博爾赫斯
時間迷宮。
《雪中的獵人》 托拜厄斯·沃爾夫
見風使舵。
《一場不算嚴重的蝗災》多麗絲萊辛
蝗災麗景。
《一天》陳村
一天是重復的。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大概也能看作小說。
《嬰寧》蒲松齡
沒心沒肺。
《遊仙窟》張鷟
古人逛窯子。 《阿拉比》喬伊斯
幻夢的破滅。
《再見爸爸》約翰·契弗
與虛偽道別。
《雞蛋》舍伍德安德森
生活的勝利。
《安東諾夫卡蘋果》蒲寧
全方位庄園游覽圖。
《這次我演什麼角色》庫特·馮尼格
人生如戲。
《南方》博爾赫斯
夢和現實的分界。
《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冰山效應。
《瘋狂時期的大海》馬爾克斯
這是《百年孤獨》短篇版。
《公道》福克納
詳盡有趣的歷史描述。
《魔法外套》迪諾·布扎蒂
有得就有失。
《距離》卡佛
極簡主義。
《不值一文的老奶奶》布萊希特
自己的生活。
《射象》喬治奧威爾
違心的事。
《最後一名》埃梅
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相遇》格非
相遇既是開始,又是結局

㈨ 女主叫蒲寧,男主叫青越,篇幅不太長的小說

穿越之我是老闆
作者: 轟鳴
簡介:
李運峰是一名汽修鋪的小老闆,在自己做實驗的時候出現意外,其魂魄移動到時期的劉禪身上,從而該變歷史的走勢,使蜀國統一中國,開辟的一個新漢.

㈩ 《鄉村》的作者蒲寧還寫過哪些小說

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870~1953)俄國人,一生不寫三偽文學,是十分純粹的作家。主要作品版有短權篇小說《安東諾夫的蘋果》、《松樹》、《新路》,中篇小說《鄉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