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慶州李氏資料
慶州李氏始祖浦岩雲,原始部族時期的酋長。 中始祖是新羅時期的學者李執。
http://www.lsw.cc/News/d1045.aspx
2. 請問契丹、黨項族有哪些姓氏(耶律、蕭、李除外)
遼代的契丹人僅有耶律氏和蕭氏(審密)兩姓,耶律氏的封號有漆水郡、混同郡和柳城郡,蕭氏的封號為蘭陵郡。
契丹建國前曾附於中原唐朝,一些上層人物便接受唐朝賜予的李姓。此外還有孫姓,後來進入契丹蕭姓。金滅遼,契丹成了被統治民族,除一些上層人物被賜金之國姓完顏外,絕大多數契丹人把耶律姓改為移剌,蕭改為石抹。到了元朝,由於把契丹族列入漢人中,因此耶律、蕭主要改為劉、王、李、黃、蕭、鄭、蔣、楊等漢姓。
契丹嚴格遵循"異姓為婚"的原則。由於只有兩姓,如系本民族內部通婚,與蕭姓通婚的均姓耶律,與耶律姓通婚的必定姓蕭,至今還沒有發現本姓內通婚的事例。
黨項·西夏國
黨項族最初姓拓拔,先後被賜姓趙、李。西夏亡國後,黨項人第二代起就不再用黨項人的姓名,而改用蒙古人慣用的名字。
被漢化後,黨項人的後裔先後出現了余、楊等姓。
3. 韓國慶州李氏族譜,有誰知道的么,就是起名字用的那種,到第多少代,名字范哪個字。
我也是慶州李好像是我家族快50代了,一世是李王朝翰林院大學士,官至太史公
4. 歷史小題解答
1:與北宋並立的有 遼 西夏 金
2:與南宋並立的有 西夏 金 蒙古
契丹(遼)
10世紀初,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
時間:916年;
人物:阿保機稱皇帝,建立契丹國;後來,契丹改國號為遼。
都城:定都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
黨項族西夏政權的建立
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
夏在宋的西北,史稱西夏。
女真族的興起
1114年,女真族的傑出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抗遼,取得初步的勝利。
金朝建立
115年,阿骨打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南宋時後來金把都城遷到燕京,改名中都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南宋建立
1127年,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後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趙構就是宋高宗。
蒙古的興起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
鐵木真通過十多年戰爭,打敗周圍各部,統一了蒙古草原。
蒙古汗國建立: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蒙古貴族推舉他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
。
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統一全國
1234年,蒙古滅金。後來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元朝的建立
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
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
元朝統治中心向中原轉移。
元朝統一全國
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
5. 世界上有哪些消逝的古國
史無記載的神秘國度——古魚國
30餘年前,在關中大地的黃土台塬上,照常耕作的村民們用手中的鋤頭啟封了一段已深埋數千年不為人知的歷史。幾個懸疑密布的墓室,再現了西周初年人殉的血腥場景,接二連三的發現,建構了一個王室的歷史脈絡,一波三折的考證,撥開了歷史的重重迷霧,抽絲剝繭般的努力探詢,終使一個史籍失載的千年古國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雄霸草原——匈奴
原本是活躍在中亞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們從公元3世紀開始了漫長的西遷。匈奴人是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匈奴的騎兵擅長使用長矛和弓箭作戰。為了找到新的適合放牧的草原,匈奴人帶著家眷和大量的馬匹牲口開始了遷徙。由君士坦丁堡和東羅馬帝國一直延伸到多瑙河和萊茵河流域,最終在公元476年淹沒了西羅馬帝國。
扼東西咽喉——月氏
中國古代民族。西元前16世紀即散居中國西北,秦漢時游牧於河西走廊。西元前2世紀月氏勢力強盛。匈奴頭曼單於曾將長子冒頓質於月氏。冒頓自立為單於後,將月氏從敦煌、祁連間逐走。月氏大部分西去天山以北今伊犁河上游一帶,據有原塞種人牧地。
放牧西域——烏孫
中國西北古代民族名,是我國一個以游牧為主的古老的部族。公元前2至1世紀崛起於我國西北地區,後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一個舉足輕重的政權--烏孫國。烏孫被認為是哈薩克族的先民,烏孫初游牧於敦煌、祁連間,與匈奴、月氏為鄰。西元前2�6�5前1世紀時,匈奴興起,擊敗月氏,月氏西逃,倉卒間將烏孫擊破,烏孫人多逃奔匈奴。近代哈薩克族仍有烏孫的部落。
綠洲樂舞之國——龜茲
西域古國名,中國唐代安西四鎮之一。又稱丘慈、邱茲、丘茲。古代居民屬印歐種。回鶻人到來後,人種和語言均逐漸回鶻化,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轄境相當於今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6縣市。都延城,唐代稱伊邏盧城(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古城)。
汗血寶馬的故鄉——大宛
大宛(dà wǎn),古代中亞國名,位於帕米爾西麓,錫爾河上、中游,當今蘇聯費爾干納盆地。原始居民似以塞種為主。古希臘時代,亞歷山大東征,於錫爾河畔之俱戰提(今蘇聯列寧納巴德)興建「極東亞歷山大城」塞琉古王朝時改建為安條克城,似均未東向深入大宛境內。但在大夏最盛時,尤其在歐提德姆斯北征時,則佔有了該地,並按希臘方式在各村鎮修建塢堡。
建立政權最多的北方民族——鮮卑
鮮卑中國古代游牧民族。先世是商代東胡族的一支。秦漢時從大興安嶺一帶南遷至西刺木倫河流域。曾歸附東漢。匈奴西遷後盡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萬戶均並入鮮卑,勢力逐漸強盛。西元2世紀中葉首領檀石槐被鮮卑各部推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軍事聯盟,分東、中、西三部,各部均置大人統領。東漢遣使持印綬封檀石槐為王。鮮卑以游牧為生,善騎射,所制「角端弓」為古代有名的武器。
絲路佛國——高昌
高昌(維吾爾語Qara-hoja)故城坐落在火焰山腳下,木頭溝畔的哈拉和卓鄉,西距吐魯番市40千米。城牆高聳,昔日雄風猶存。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規則的正方形,布局可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總面積220萬平方米。城垣保存較好,外城牆基厚12米,高11.5米,周長約5.4千米。城牆都由夯土築成,夯層厚8至12厘米,間雜少量的土坯,有極清晰的夾棍眼。
雄踞漠北——柔然
柔然,亦稱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等。北朝的碑誌、雜曲中,往往泛稱之為「匈奴」、「鬼方」、「凶奴」、「獫狁」、「北虜」、「北狄」等。「柔然」名號始於車鹿會之自稱。而「蠕蠕」之名則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認為柔然智力低下,敗多勝少,所以嘲諷他們是不會思考的蟲子,所以下令,全國軍民對柔然侮辱性的改稱「蠕蠕」。
狼圖騰——突厥
突厥是中亞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現在全球約有1.3億操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的分布在土耳其、亞塞拜然、塞普勒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遍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長歌賀蘭山——西夏
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這個時候黨項族開始強大起來。其中拓跋赤辭投降唐,被賜姓李,遷其族人至慶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內),封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末黨項部首領拓跋思恭平黃巢起義有功,再次被賜姓李。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
曾與埃及試比高——赫梯
赫梯(Hittie)一譯「喜太」、「西台」、「西泰特」或「希泰」。赫梯位於小亞細亞的卡帕多細亞,是一個位於安納托利亞的亞洲古國。講印歐語系(雅利安語系)赫梯語的赫梯人和公元前2000年代遷來的講涅西特語的涅西特人共同創造了赫梯國家。赫梯王國公元前2000年代興起於小亞細亞這一古老的文明地區。小亞細亞是近東文明與愛琴文明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兩河流域的文明古國——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這個地區沒有天然險阻可以抵擋入侵者,所以有著多樣性的民族文化。 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毀於天花的帝國——阿茲特克
阿茲特克是古代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後一個角色,他們創造了輝煌的阿茲特克文明,開創了阿茲特克族最興盛的時期。我們從簡單的了解阿茲特克帝國的歷史進程和它在各方面的情況來粗略的認識一下這個文明。阿茲特克族是北方貧瘠而居無定所的狩獵民族,後來侵入墨西哥谷地,征服了原有的居民托爾特克人。
四方之地——印加
印加國本名叫「塔萬廷蘇龍」,意為四方之地,首都是庫斯科。全國按方位分為四大行政區,名叫:「蘇龍」,它們是:西北方位叫欽查蘇龍,包括厄瓜多、秘魯北部和中部;西南方位叫庫蒂蘇龍,包括秘魯南部和智利北部;東北方位叫安蒂蘇龍,包括東部森林和烏卡亞利河一帶;東南方位叫科亞蘇龍,面積最大,包括現今玻利維亞大部國土,阿根廷西北山區和半個智利。
情迷羅布泊——樓蘭
樓蘭,西域古國名。(英文為:Loulan)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
黃沙掩埋的輝煌——精絕
精絕,即精絕國,最早見於《史記·西域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廬國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彌四百六十里」。
神龍見首不見尾——契丹
契丹 中古出現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民族,亦指這個民族所建立的政權。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阜新活動,至唐末強大,五代時(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中國北部,遼朝先與北宋交戰,「澶淵之盟」後,雙方長期維持平穩關系。遼中葉後,統治集團日益腐朽,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各民族起義風起雲涌。當女真族展開強大攻勢之後,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
一夜消失的富裕帝國——亞特蘭蒂斯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真地存在過一片大陸,這片大陸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這片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而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遺跡,似乎在印證著這個假說。在民間的說法中,人們把這片陸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著史前文明的那個國度叫做「大西國」。其實,科學界早就給這片神秘消失的大陸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
輝煌戛然而止——瑪雅
瑪雅人佔領著Yucatan半島、現代宏都拉斯、及現代瓜地馬拉。其歷史大概可追述到公元前二千年。盡管他們生活在農業發達時期,他們還是創造出許多類似於埃及燦爛古跡的一些紀念碑和儀式中心。這些建築物的規模之所以令人驚奇,是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相當純朴簡單。而其建築的發展水平盡管不是很高,但與其同時代的其它民族相比,還是領先的。他們發明了一種獨特書寫語言,到今天必須破譯後才能理解。
神秘古國——古埃及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典型的水力帝國。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恆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也是法老王的陵墓,目前埃及共有八十餘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徵。
6. 金與西夏的關系如何
夏、金關系的破裂和戰爭
西夏和金朝之間的睦鄰友好關系,始於崇宗乾順末年(夏元德六年,公元1124年)。在此之後八十多年,金和西夏之間雖有一些小的磨擦,但基本上維持著比較和好的關系。兩國之間的使節往來頻繁,政治上互相支持,經濟上互通有無,這種關系對雙方都有好處。安全篡位後,改變國策,依附日漸強大的蒙古,與金之間開始了長期的戰爭,使西夏面臨嚴重威脅的局勢。
公元十一、十二世紀時,在今蒙古草原及其周圍,散居著許多游牧部落,如蒙兀部,塔塔兒部、乃蠻部、汪古部等。其中蒙兀即蒙古部。蒙古部貴族鐵木真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聯合一些部落擊敗、兼並另一些部落,於公元1206年結束了蒙古草原上長期分裂的局面,在斡難河即位為蒙古大汗,尊號成吉思汗。蒙古汗國統一成一支強大的力量後,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貴族,開始向外擴張和擄掠,首當其沖的便是西夏和金。
夏應天四年(公元1209年)九月,蒙古軍隊圍攻西夏都城,安全向金朝求援。金朝因也遭到蒙古的侵擾,不能自保,沒有派兵援救。西夏受到蒙古的打擊以後,安全懾於蒙古的強大,企圖將矛頭引向金朝。蒙古兵退後的第二年八月,安全發兵萬余騎,攻打金朝的葭州(今陝西佳縣境)從此,夏、金關系正式宣告破裂。
夏皇建二年(公元1211年)七月,齊王遵頊發動宮廷政變,廢黜襄宗安全,自立為帝。神宗遵頊是宗室齊王彥宗之子。盡管史書上說他「端重明粹,少力學,長博通群書,工隸篆」,純佑時曾以「廷試進士,唱名第一」,嗣齊王爵,並擢升為大都督府主。實際上,他卻是一個比安全明知不了多少的昏君。遵頊奪得帝位、以後,全盤承襲了從安全開始的亡國政策,妄圖乘蒙古攻金的機會,擄掠財物,擴大領土,對金的戰爭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遵頊嗣位伊始,便遣萬余騎攻打金朝的東勝城(今內蒙古托克托),金朝西南路馬軍萬戶紇烈石鶴壽及時趕來救援,夏兵敗退。十一月,遵頊又以兵萬余攻打金軍事要地平涼府(今甘肅平涼縣),由於金朝早有準備,圍城時又聽到金有援兵萬人即將趕到,遂匆忙解圍而去。夏光定三年(公元1213年)元月,夏兵攻破金保安州(今陝西志丹縣),進圍慶陽府(今甘肅慶陽縣)八月,乘金靜難節度使烏林答琳患病的機會,攻破口州(今陝西彬縣)十—月,金朝內亂,遵頊乘機出兵攻打會州。十二月,又以萬余騎攻破鞏州(今甘肅隴西縣)進圍攻平涼府,被金兵擊敗。光定四年(公元1214年)秋,遵頊令吐蕃路招討使萬慶義勇派人到南宋西和州(今甘肅西和縣西),約宋制置使董居誼出兵,夾擊金朝,遭到南宋的拒絕。『光定五年(公元1215年)一月,金朝邊境官吏派兵侵擾夏境,金主得悉後怕事態擴大,立即派使臣向遵頊賠情道歉,但遵頊不肯罷休,出兵攻金積石州(今青海貴德縣),接著又進攻環州。十月,遵頊集聚右廂精兵八萬餘人,破金臨洮府(今甘肅臨潭縣西南),然後退兵轉攻金綏德境內的克戎、綏平諸地。十二月,遵頊派兵和金國叛將程陳僧一起再攻臨洮府,遭到金兵痛擊。光定六年(公元1216年)九月,遵頊派人聯絡蒙古軍隊,合兵攻打金延安、代州籌地,並攻陷潼關。同年冬,遵頊派兵四萬余圍攻金定西城,被金兵打敗,死二千餘人。
金朝遭到西夏的連續攻擊,忍無可忍,於十二月分兵兩路,發起反擊。右監軍陀滿胡土門、延安總管古里古石倫率兵攻西夏的鹽、宥、夏諸州;庚陽總管慶出奴、知平涼府移刺塔不也攻西夏的威、靈、會等州。遵頊面對金朝的兩路攻勢,分兵抵抗,夏、金雙方勢均力敵,出現了相持不下的局面。光定七年(公元1217年)一月,遵頊以三萬余騎隨蒙古兵攻金平陽府(今山西臨汾市西南)。金兵頑強抵抗,蒙古兵大敗。西夏只得退兵,途經寧州(今甘肅寧縣)遭到金將慶山奴的伏擊,大敗而歸。
遵頊附庸蒙古、合兵攻金的策略,不僅不能消除蒙古的威脅,反而把自己降為被蒙古役使的地位。十二月,蒙古軍隊再度圍困西夏都城,遵頊倉皇出逃。可是,遵頊仍未能從中吸取教訓。
光定八年(公元1218年)五月,遵頊又以步騎三千餘人,引蒙古兵由葭州入口、延,遭到金兵的沉重打擊。遵頊不甘心,先後兩次派人到四川,請南宋出兵攻金,再次遭到拒絕。光定十年(公元1220年)二月,夏兵攻金朝鎮戎軍。接著又攻新泉城(今甘肅靖遠縣西南)。金兵則入夏宥州,圍神堆府(今陝西靖邊縣西),殺夏兵二千餘,繳獲各種牲畜三千多。八月,遵頊遣萬余兵攻破會州,金主命陝西行省與夏議和。遵頊拒絕議和,於九月派兵三萬,乘勝破西寧州(今青海西寧市),圍定西州(今甘肅定縣南)。接著,又遣樞密使寧子寧、嵬名公輔率兵二十萬,進攻金軍事要地鞏州,久攻不下,死傷者數以萬計。光定十一年(公1221年)三月,蒙古木華黎部渡過黃河,攻西夏河西諸堡,守將無力抵抗,紛紛投降。面對蒙古大兵壓境,遵頊急忙派監府塔海設宴招待蒙古軍隊,並派塔哥、甘普等人率兵五萬歸木華黎指揮,隨蒙古軍進攻金朝,使西夏進一步緊綁在蒙古的戰車上。十月,木華黎率蒙古、西夏兵破金朝葭州,並圍綏德、延安、安塞等城砦。十二月,遵頊得悉金主令臨洮府總管女奚烈古里間等招撫十萬大軍,准備攻取興、靈二州,便先發制人,發兵數十萬,分三路向金發起進攻,金邊境地區遭到西夏軍隊的極大蹂躪和破壞。光定十二年(公元1222年)六月,木華黎和右都監石天應率兵攻金陝西諸州,向夏國借道,遵頊馬上應允,並於十二月出兵配合,至質孤堡被金兵打敗。翌年一月,遵頊派步騎十萬,配木華黎圍攻金鳳翔府(今陝西風翔縣),遭挫敗後,不告蒙古,先撤兵退還。
光定十三年(公元1223年),興、靈諸州春早,糧食無收,「飢民相食」。西夏境內的各族人民在戰火和自然災害的襲擊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以遵頊為首的夏國統治集團,卻完全不顧人民的死活,繼續全力對金作戰,七月,遵瑣令親軍萬人攻破金積石州。十月,蒙古為了懲罰鳳翔之戰夏兵不辭而別,派兵包圍積石州,並四齣抄掠,將夏兵圍困達半個多月,才退兵。蒙古大軍的鐵拳又一次打到了遵項自己的頭上。遵頊為保全自已,甘心做蒙古的附庸,但是蒙古對他卻早巳失去了興趣,多次遣使責令他退位,遵頊成了他自己制定的附蒙抗金政策的犧牲品。在蒙古的逼迫下,遵頊只好於十二月將皇位傳給次子德旺,做了西夏歷史上惟一的「上皇」。
獻宗德旺接拉以後,改變遵頊依附蒙古的政策,重新和金朝修好,共抗蒙古。乾定元年(公元1224年)十月,德旺採納右丞相高良惠的建議,派使節到金朝議和。乾定二年(公元1225年)九月,德旺派吏部尚書李仲諤等去金朝講和,商定雙方相互支援。但這時蒙古已兵臨金都城下,金朝危在旦夕,自顧不暇,早已無力援助西夏,夏國的滅亡也同樣已經不可避免。
7. 關於「金」「遼」「西夏」。。。
「金」
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現在7世紀。《金史》是這樣記述女真族的起源的:
女真族的始祖函普,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在唐朝貞觀年間,因氏族離散,年逾 60的函普,從高麗舊居出走。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麗,只有保活里隨他出來。走到完顏部時,正巧碰上人們互爭財物,械鬥不已,函普出面調停,平息了事態。作為酬謝,完顏部送給了他一頭青牛。為了在這里站穩腳跟,他又用這頭青牛作為聘禮,和完顏部的一個60歲老婦人的女兒結了婚,婚後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們理所當然地就成了完顏部人。
完顏部居住在鴨綠江上游及圖們江流域,女真族是由這一帶的朱里真人組成的,與採集珍珠的居民有關。
完顏一詞,是從漢語「蜿蜒」音轉的女真語。依傍綏濱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後,就以蜿蜒河之名來作為姓氏。「蜿蜒」、「完顏」乃是同音異寫。所以,完顏部作為黑水靺鞨一支,是從蜿蜒河畔輾轉游徙,遷移至阿什河之濱的。天長日久,女真語「完顏」演變為漢語的「王」。完顏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從長白山移居黑龍江中游,而完顏部就定居在完達山。完達山,相傳是完顏部人女真王到過的地方,主峰在黑龍江中游北岸的俄國境內。
「遼」
契丹族屬東胡族系,是中國北方歷史悠久,頗有建樹的一個古老民族,公元4世紀見於文獻記載。後來一些歐亞國家稱這個國家為科塔耶、遣那、西尼、西諾或奇諾。我國中原地區,在這個民族建國後往往用契丹、大遼、北朝、北邊、北民、北界等泛指契丹族。契丹族最初活躍於赤峰境內的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從發生、發展、強盛、衰敗直至消亡,前後經歷了1200餘年,在中國歷史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公元10世紀,契丹族建立了契丹帝國,又稱大遼帝國,定都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郊,名上京,曰臨潢府。在219年的國運長河中,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諸多方面多有建樹。遼文化即以根植本土的土著文化為主體,以中原唐文化為依託,吸收西域、東北等各民族先進文化的內容,構成了博大精深、恢弘壯觀的契丹文化,開辟了中國北方草原民族歷史文化的第三次高峰。
契丹人:公元1125年,遼朝滅亡。此前一年,遼朝宗室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北走。公元1134年,輾轉遷移到中亞的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重建遼政權,史稱西遼,逐漸淡出中華各族,融合為中亞各族的一部分。遼滅後,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麗等少數民族,其餘則進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點漸漸褪盡。蒙古滅金時,他們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統治者視作漢人。契丹作為一個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復存在。DNA測序證明達斡爾人、雲南「本人」是契丹後裔 遼類似與蒙古,都是突厥種。如果你非說他是中國人,也未嘗不可。而且脫脫還修了《遼史》、《金史》,並被後人列為24史。嚴格意義上說,他們說的是突厥語系的話,中國人說漢藏語系的話,應該屬於兩個不同范疇的人。而且,遼與蒙古在海外的領土遠遠超過在中國領土,發跡前也一直長期在海外活動。
「西夏」
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這個時候羌族中的黨項族開始強大起來。其中拓跋赤辭投降唐,被賜姓李,遷其族人至慶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內),封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末黨項族首領拓跋思恭平黃巢起義有功,再次被賜姓李。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
另一種說法是西夏皇族是鮮卑族的後裔。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就自稱是北魏鮮卑之後。
《宋史》卷485《夏國傳》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遼史》卷115《西夏外記》:「西夏本魏拓跋氏後。」《金史》卷134《西夏傳》:「夏之立國舊矣,其臣羅世昌譜敘世次,稱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舊姓為拓跋氏。」
宋初趙匡胤削藩鎮的兵權,引起李氏的不滿。雖然他們一開始服從宋的命令,但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准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
西夏的統治民族黨項族本是游牧民族,佛教東傳甘肅以後,西夏內部開始創造獨有的佛教藝術文化。今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的百眼窯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畫藝術的寶庫。在額濟納旗黑城、綠城子中發現的西夏文佛經、釋迦佛塔、彩塑觀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發現。
另外,不得不提到敦煌莫高窟。大慶二年(1036年),西夏人消滅瓜州、沙州的歸義軍政權,開始統轄敦煌地區。此時西夏將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莫高窟中,使其更加增添了幾分光輝。從景宗到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整修莫高窟。當時莫高窟塗綠油漆,接受了幾分中原文化,還有一些畏兀兒、吐魯番風格。西夏將自己強悍的民族精神和別具一格的文化也讓這座佛教建築顯得更加光輝燦爛。
此外,表現西夏文化的還有西夏文,又稱蕃書。西夏設立蕃字院和漢字院,使西夏民族意識增強,百姓「通蕃漢字」,文化也增加了許多。
西夏還設立蕃學和太學。
黨項族原來主要從事畜牧業和狩獵,通過學習漢族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到西夏建國時,農業生產已成為西夏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西夏建國後,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大力興修水利工程,並親自主持修築了從今青銅峽至平羅的灌渠,世稱「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後,興慶府、靈州一帶,一直是西夏糧食生產的主要基地。在發展農業的同時,西夏統治者也較重視畜牧業生產。國家專門設立群牧司負責畜牧業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區主要分布在橫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帶,牧養的牲畜以羊、馬、駝、牛為主,還有驢、騾、豬等。由於農、牧業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西夏的冶煉、采鹽制鹽、磚瓦、陶瓷、紡織、造紙、印刷、釀造、金銀木器製作等手工業生產也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
在西夏統治者的倡導下,黨項族是同時期接受漢文化較多的一個民族。可以說,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西夏末期,朝政長期處於內亂之中,政敵和宗黨間的斗爭激烈。蒙古汗國建立後,幾次征討西夏,經過長期的抗爭,西夏於末帝寶義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滅。
金的前身是黑水靺鞨,生活在今天黑龍江附近,是女真族,也是滿族祖先,傳統意義上不屬於漢民族。遼起源今蒙古和俄羅斯,是突厥種的契丹人。西夏是今天新疆地區的黨項人建立的,主要活動在甘肅、青海和新疆地區。
不難看出,除了遼,金和西夏都可以稱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他們的發展也基本上在今天中國領土上。滿族又是56個民族之一,現在只有中國、俄羅斯、朝鮮等少數國家有這個族。而西夏更值得討論,無論這個民族是怎麼建立,怎麼發展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所謂的黨項人,在唐朝已經和漢人沒什麼區別了,而他們的首領也自稱姓李。
遼類似與蒙古,都是突厥種。所以,個人認為,這四個種族雖不是炎黃子孫,但女真和黨項屬中華民族,遼蒙古屬於外民族
8. 蒙古胡人匈奴金兵後金滿族西夏遼國都是幹嘛的
先說一下你的歷史觀.不要總是擺著一副戰爭受害者的臉孔.
匈奴,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由多個民族的多個部落組成的部落集團.生活在蒙古高原,並一度向外延伸.他的金屬鍛造技術非常的發達.特別是鐵器與金器.由於瘟疫和其它一些原因如數年的乾旱,連年的戰爭,最後被迫分裂.一部分一直向西方前進.促進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但是在攻打羅馬的關鍵戰役中竟然和羅馬人打了個平手.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無疑是對他們極度不利的.想看更多的,找一找法國人寫的<草原帝國>這本書.中國的就不要看了,不僅史實少,而且評價也有失公允.
胡人則最早是西方民族的統稱.但是到了宋代之後,就把北方與西方的所有民族都稱做胡人了.
金兵和他們的後人滿族一直生活在朝鮮半島的上面.這可是個相當強悍的民族.只是見識從來就沒有長過.現代社會滿足已經從文化上,社會上徹底的消失了.
西夏,可以說這是個小人的國度.這個國家從來都是對他的鄰居出爾反爾.但是文化方面他還算是不錯的.特別是在它滅亡了之後.人們對死的東西偏偏能生出不少興趣.
遼國.這個國家也沒有什麼出色的歷史,只有他們的蕭太後是個人物.它不僅存在於我國,在中亞它也存在過100多年.
蒙古,相對於其它的來說,則是個後起之秀.這個民族的起源說實話還處在爭議之中.有人說是匈奴這一系的.有人說是通古斯這一系的.但我個人比較傾向於通古斯這一系.但是又不能完全排除同匈奴這一系的關聯.只因為它形成的時間太短了.而且征服戰爭的規模又如此之大.實在不是我一句兩句能說完的啊.有機會小夥子找一下<蒙古帝國>和<成吉思汗和現代世界的形成>這兩本書.但不是千萬不要相信一些老學究的話啊.特別是郭沫若那個傢伙的話.
還有現在是現在.多少風流人物都已隨風去.這是一個民族大融合大發展的時代,你看的現在的世界不是史書上的世界.就用新疆來說吧.在清代前期和中期,那裡的主導民族還是蒙古人呢.可到了現代,人們一提到新疆就想到了白種大鼻子在哪裡賣羊肉串了.
"嘿嘿!賣羊肉串了噢!4毛錢一個了噢!"
9. 北宋時各國詳細情況 西方都有什麼國家
北宋(960—1127年)時期國內存在的政權有遼、金、西夏,當時西方的國家有拜占廷帝國、英國諾曼底王朝等。
1、遼
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
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公元1125年被金國所滅。
2、金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統治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的封建王朝,完顏阿骨打所建。西與西夏、蒙古等接壤,南與南宋對峙。共傳十帝,享國119年。
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
並於天會三年(1125年)滅遼朝,天會五年(1127年)又發動靖康之變滅北宋。天會八年(1130年),宋高宗趙構向金帝上降表稱臣,南宋成為金朝屬國。
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政治文化達到巔峰,金章宗在位後期急劇由盛轉衰。
金宣宗繼位後,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國南侵,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天興三年(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於蔡州。
3、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前期和遼、北宋,後期與金朝並立。歷經十帝,享國189年。從881年李思恭拜定難軍節度使起,李氏政權共計346年。
西夏的祖先黨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 唐朝時遷居陝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僖宗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
夏州政權被北宋並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宋朝而出走創業,並且採取聯遼抗宋的策略。經過李繼遷和李德明兩代的經營,陸續佔領河西走廊地區,奠定了帝業基礎。
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國。自稱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後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
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
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
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西夏保義二年(1227)亡於蒙古。
4、拜占廷帝國
拜占廷帝國(英語:Byzantine Empire;395-1453年),又譯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是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395年1月17日,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346-395年)逝世。臨終前,將帝國東西部分與兩個兒子繼承。
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um)。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廷帝國"這一稱呼。
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起初其疆域包括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
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又將北非以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東南並入版圖。 554年,擊敗法蘭克王國,拜占廷帝國的國力達到頂峰。
1204年,拜占廷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復。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今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廷帝國正式滅亡。
5、諾曼底王朝
諾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House of Normandy):簡稱諾曼王朝,是英格蘭的一個王朝。
一共有四位國王曾統治英格蘭,統治時間由征服王威廉之後的1066年開始,威廉一世死後相繼由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繼位。亨利一世在其獨生子溺斃以後,立女兒馬蒂爾達公主為繼承人。
但亨利死後,威廉一世之外孫斯蒂芬繼承了王位,並一直與馬蒂爾達派作戰。1153年,雙方達成沃林福德條約。
規定斯蒂芬死後王位須由馬蒂爾達的兒子安茹伯爵亨利繼承。第二年,斯蒂芬去世。亨利即位,從此金雀花王朝取代了諾曼底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遼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拜占廷帝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諾曼底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