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人物描寫摘抄1000字左右。要出處。急啊,親!三克油啦(^_^)
項鏈
Ⅱ 有關<名人傳>《莫泊桑短篇小說》《駱駝祥子》《現代散文精選》
<名人傳》讀書筆記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
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
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
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
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
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
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
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2.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的永恆的精神光芒。
3.
《名人傳》
偉大的心靈猶如崇山峻嶺,風雨吹盪它,雲翳包圍它,但人們在那裡呼吸時,比別處更自由更有力。純潔的大氣可以洗滌心靈的穢濁;而當雲翳破散的時候,他威臨著人類了。
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一個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羅曼羅蘭
「富人享有特權者,僭越了藝術的專利權。他們依了自己的歡喜,立下藝術的標准。在離開窮人的時候,藝術變得貧弱了。」不靠工作,而生活的人所感到的種種情操,較之工作的人所感到的情操要狹隘的多。現代社會的情操可以概括為三:驕傲,肉感,生活的睏倦。這三種情操及其分枝,差不多造成了富人階級的全部藝術題材。它使世界腐化,使民眾頹廢,助長淫慾,它成為實現人類福利的最大障礙,而且它也沒有真正的美,不自然,不真誠,是一種造作的肉的藝術。
4.
讀《名人傳之貝多芬傳》有感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 •羅蘭曾經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個人:「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這段話出自於世界名著《名人傳》。
《名人傳》講述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偉人是貝多芬。
貝多芬於 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裡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為「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斗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斗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與艱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這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里的花朵,有是為什麼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鬥志、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都無法體會……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帶來歡樂。」沒錯!這個人就是音樂巨人——貝多芬!
5.
人們常說:「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傳》即:「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為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說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面對痛苦、面對孤獨,貝多芬選擇了堅持自己的信念,作為一個聽不到任何聲音的音樂家,他給人一種傲慢的錯覺,對於政治上的專制統治,無情的戰亂,他卻選擇了反抗,為了和平,貝多芬曾說:「只要是為了獲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規律都可以破除。」這句話准確地表達了他當時反對專制的心理,而米開朗基羅又何嘗不是呢?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因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沖破精神上的束縛,本想他的人生理想中。而托爾斯泰則用他的筆桿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 而我面對現在的和平,美好的社會,更應該用刻苦的學習,,豐厚的知識,武裝自己,走向美好的未來。
6.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以及《托爾斯泰傳》三篇名人傳記組成的一本書。
羅曼.羅蘭說:「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不知為何,我覺得這句話蘊涵者很深刻的哲理或許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吧。對於當時的年代來說,這部作品無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
在我未讀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為貝多芬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沒想到他是這么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整個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給他遇上了,想想看作為一個音樂家,耳朵失聰了,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呀!而且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像的,然而所有的磨難都使他變的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奉獻給全世界。然而他卻聽不到人們對他的贊譽,他也聽不到自己創作的一些優秀的作品。
貝多芬的勇敢、努力、堅持並沒有白費,因為他終於成功了,他戰勝了很多我們難以想像和難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還有一點就是作為一名音樂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沒有台下聽眾的支持、肯定和青睞,這無疑是一種痛苦的壓力,帶給心靈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還是戰勝了它們;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為之歡呼雀躍;他的實力得到證明,所以最後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顛峰。
羅曼.羅蘭也曾說過:「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說來,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而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作者寫的這三位名人,他們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們卻比常人遇到更多難以想像的磨難和障礙。不過他們都是從重重困難中勇敢站起來的人,也是從種種困難中造煉出來的偉人、名人,而且還是不屈服於命運對他們的挑戰和考驗。他們三個都是作者認定的英雄人物,因為他們都具有同樣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二是永遠保持人格的尊嚴,恪守個性的獨立,既不屈從於強權,也不盲目地隨大流;三是具有關懷人、愛護人的博愛精神,甘心為人類的福址奉獻自身。
原來,名人也並不像我們想像之中的那樣美好,也許正因為重重困難,種種阻礙、挫折和不幸的命運才讓他們勇敢地站起來而成為絕代傳頌的名人吧!他們要戰勝這么艱險的困難究竟要多大的力量,多大的勇氣,多大的毅力呀!你們的力量、勇氣、毅力都使我很佩服。
沒有人敢說自己的人生很幸運,即使是出身在豪門之家的世家子弟也好,他們有時也會很難去選擇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因為這都已經是被父母們一手精心策劃和培養過的了。即使他們想要成功也必須要具備勇氣和毅力,畢竟一個人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那我們還等什麼呢?既然我們知道要成功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那我們現在何嘗不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加把勁,努力加油,一直向前呢?相信自己吧!既然名人們都是要經歷過困難,並且從種種困難中站起來而成功的人,更何況是我們自己。
他們都已經成功了,他們都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了,付出過了,同時他們也為自己的理想實現了而倍感無比的歡樂和喜悅。我們也一定會像他們一樣嘗到成功的喜悅和滋味。我們究竟在等什麼?來!加油吧!相信自己的人生是要自己作主的!加油!加油!沒什麼能壓倒我們的,我們也一定會成功的。相信自己吧!——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7.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 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 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 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 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Ⅲ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的簡要概括
1、莫泊桑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短篇小說大師,1880年《羊脂球》的發表使他一舉成名版,該篇亦權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2、作者將處於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妓女——「羊脂球」與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所謂上層人物做對比,充分顯示出前者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靈以及後者極端自私、寡廉鮮恥的丑惡靈魂。
3、在世界文壇上,莫泊桑創作的卓越超群的短篇小說,具有某種典範的意義。俄國文學巨匠屠格涅夫認為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左拉曾預言他的作品將被「未來世紀的小學生們當作無懈可擊的完美的典範口口相傳」,法朗士稱譽他為「短篇小說之王」。描繪普法戰爭眾生相、可悲可憐的公務員群相、五彩斑斕的諾曼底風土人情等短篇小說是莫泊桑短篇小說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篇目。
Ⅳ 急需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都有什麼
西蒙的爸抄爸
羊脂球
一家人
在一個春天晚上
在河上
瞎子
修軟墊椅的女人
皮埃羅
月光
遺囑
小步舞
巴蒂斯特太太
女瘋子
騎馬
兩個朋友
在海上
珂珂特小姐
珠寶
瓦爾特·施那夫斯的奇遇
旅途上
米隆老爹
我的於勒叔叔
一場決斗
馬丹姑娘
泰奧迪爾·薩博的懺悔
族間仇殺
等待
勛章到手了!
繩子
初雪
老人
洗禮
保護人
雨傘
項鏈
索瓦熱老婆婆
乞丐
幸福
小酒桶
散步
歸來
衣櫥
俘虜
一次政變
圖瓦
高山客棧
流浪漢
男爵夫人
港口
Ⅳ 急需莫泊桑小說中描寫人物的經典片段 謝啦
羊脂球:
女人呢,所謂尤物之一,她是以妙年發胖著名的,
得了個和實際相符的諢名叫做羊脂回球,矮矮的身材,滿答身各部分全是滾圓的,胖得像是肥
膘,手指頭兒全是豐滿之至的,豐滿得在每一節小骨和另一節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個圈,
簡直像是一串短短兒的香腸似的:皮膚是光潤而且綳緊了的,胸脯豐滿得在裙袍里突出來,
然而她始終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鮮潤氣色教人看了多麼順眼。她的臉蛋兒像一個發紅
的蘋果,一朵將要開花的芍葯;臉蛋兒上半段,睜著一雙活溜溜的黑眼睛,四周深而密的睫
毛向內部映出一圈陰影;下半段,一張嫵媚的嘴,窄窄兒的和潤澤得使人想去親吻,內部露
出一排閃光而且非常纖細的牙齒。
Ⅵ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特點
一.以小見大,由點及面
魯迅先生在比較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式樣時認為短篇小說的優點是「只頃刻間,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集外集》近代世界小說集小引)因此,短篇小說不該成為長篇小說的壓縮,它的長處在於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從部分到整體的概括,反映社會生活。在這點上,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堪稱楷模。
首先,莫泊桑以有限的篇幅,少許的人物和比較單純的背景及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時代的某一側面或片段本質。他常常把確定的主題,高度凝練地集中到幾個場景和場面中去表現。
贊揚普法戰爭中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在表現這一主題時,他很少在廣闊的背景和復雜的情節中,全面地展開法國各階層人民反抗普魯士侵略軍的斗爭,他多半寫其中的一個插曲。例如《蠻子大媽》,這片短篇小說描寫一個普通法國勞動婦女,她丈夫因私獵被警察擊斃,相依為命的兒子在兩國宣戰後從軍,她一個人孤單在家。普魯士軍隊開進村子後,派四名年輕士兵住進她家,起初她跟他們相處得不錯。有一天,她突然收到兒子被普軍炮彈炸成兩段的噩耗,就在當天夜裡點燃自己的房子,把四名普魯士士兵燒死了。小說特別突出「蠻子大媽」臨刑前的一幕:她同時拿出兩張紙,一張是報告兒子犧牲的信件,另一張是她記下四名普國士兵姓名地址的紙單。他要求通知他們家裡,並對普軍軍官說:「您將來要寫出這件事的來由,要告訴他們的父母說是我乾的……請您不要忘了。」然後從容地等待處決。
小說截取了普法戰爭中一個很小的斷面,生動反映出法國人民對侵略軍的深仇大恨,更可貴的是有深度地揭示了這場戰爭的危害。當普軍侵佔法國領土時。法國人民協同法國政府奮起反抗,是正義的愛國行為,值得歌頌,但這次戰爭歸根結底是由於兩國統治者爭奪歐洲霸權引起的,所以,真正的受害者不止是法國人民,也包括普魯士人民。兩張紙就是這種實際情況的凝練而巧妙的藝術概括。
其次,在短篇小說的藝術構思上,莫泊桑不製造離奇情節刺激讀者的好奇心。他善於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片段作為透視點來窺視大千世界,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反映普遍的社會真實。他從一把傘的小洞眼看到市民利己主義哲學;用一根繩子繞出一個趨炎附勢荒唐混亂的世風;不見了一串項鏈,引人尋找小資產階級丟失的淳樸(《雨傘》、《繩子》、《項鏈》)。
二.冷眼看人生,客觀寫世界
莫泊桑善於描寫人情世態,他的每片短篇小說都是一幅幅生動的法國生活風俗畫。他的短篇小說另一個重要特點是作者本人基本上不直接表達自己的傾向,而是通過故事本身表達這種傾向,盡力做到客觀、冷靜。但是小說並不是完全沒有激情,它的激情隱藏在內容之中。「藝術家不該在他的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不該在自然界露面一樣。」恩師福樓拜的這句話對莫泊桑產生過較大影響。
在更多時候,莫泊桑把自己的愛憎、褒貶寄託在情節之中。譬如,他對自己所熟悉的小資產階級的態度就是這樣表現出來的。1881年2月15日在巴黎《新雜志》上發表的《在家裡》寫出了一樁奇特的家庭變故。工作多年,剛剛得到勛章的老科員伽辣汪90歲高齡的老母,突然在飯桌上病故。隨後,許多有關聯的人員都賣力地表演:診斷醫生不顧人家死活,自己先鬧一頓飯吃。鄰居剃頭師兩口子為了要不要去看望而吵架。兒子雖到處訴說自己的悲傷,目的不過是「去引起別人的弔慰,使自己變為若人注意」。媳婦是單打老太太主意,終於在財產競爭者——丈夫的姐姐到來之前,慫恿丈夫把老人的美女玩球掛鍾和大理石前的五斗櫥抬到自己屋裡。哪料,第二天兒子發出訃告,又開始吃飯時,老人竟「死」而復活——原來只是一種昏厥症。眾人正吃驚,老人的女兒和女婿來了,老人因為已經知道兒子、媳婦的行為,對女兒特別親熱,結果又引起媳婦和女兒、女婿的一場混戰。在上述情節和場面中,作者用辛辣的筆調勾勒出各色人物臉譜:吝嗇的老母,貪婪尖刻的兒媳,怕老婆,愛虛榮,假情義的兒子,凶神惡煞般的女婿和貪心的女兒,騙子似的庸醫,「看死人來求自己開心」的弔客……把小資產階級市民自私、狹隘、庸俗的特點揭露得淋漓盡致。從中,讀者認識到當時法蘭西社會風氣的腐敗和道德的墮落,正是作者流露的「傾向」。讀者還可以產生對這個社會制度的懷疑和否定。而這種「傾向」是通過作者冷靜的、純客觀的敘述體現出來的。
莫泊桑如此這般冷眼看人生,客觀寫世界,並沒有妨礙或減弱他的傾向性的表達。相反,倒是造成了更大的藝術感染力,更加打動讀者。
三.工於構思,巧做文章
構思和布局的巧妙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又一大特點。取材於平凡的日常生活,巧妙、引人入勝的情節結構和布局使莫泊桑的小說生動而富有吸引力。他的短篇小說常常像故事一樣娓娓動聽,給人親切自然的感覺。在似乎平淡的敘述中,早已埋伏了精心設計的妙筆。有時,正在緩慢進展的情節會因為一個細節的插入而迅速推向高潮,形成意想之外的場面。人物和主題從中得到深刻的表現。有時先製造重重迷霧,故意將讀者引入歧途——對故事的發展和結局做出種種猜測,而結果卻全然相反。幾乎每篇都新穎別致又存在一個共同點:入情入理,真確可信十分自然朴實。為了實現精巧和自然相統一的藝術構思,莫泊桑出色的運用了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在這里選以下2點重點分析。
1.設計疑筆,使情節撲朔迷離,真假難辨,當真相揭開時給讀者造成一種深刻難忘的印象。
在這方面表現得相當突出的是《珠寶》。小說刻畫了一對平庸的「小人物」夫婦,他們愛金錢勝過愛一卻。小說布下兩個疑陣:開始是夫妻「恩愛」,接著是丈夫「愛名譽」。小說開篇多方面渲染夫妻間感情融洽、篤厚。妻子出嫁前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具有一種安琪兒式式的純潔風范」。婚後憑「巧妙的經濟手腕制家」,使丈夫「過著一種難於相信的幸福生活」「以至於相遇六年後,他之愛他甚於初期」。隨後,輕輕點出妻子的缺點:愛看戲和愛假珠寶。但突然之間,她看戲著了涼。「第二天,他咳嗽了。八天後,她害肺炎死了」。於是,一卻都由這關鍵的一筆而發生變化。丈夫失掉妻子,不但情感空虛,而且經濟窘迫。過去尚可充裕度日的工資,現在只供他一人花銷都不夠。他無措了,借債,追求金錢只好在發薪前去賣妻子留下的「假」珠寶。不料,卻驅散了夫妻「恩愛」的迷霧。原來妻子愛他是「假」,「假」珠寶貨真價實,是妻子用愛情和色相的代價換來的。故事到此也許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的解剖刀沒有放下,它又深入到丈夫的靈魂。第二個假象又出現了:他知道珠寶是真之後,對妻子的貞潔產生懷疑,竟昏倒在地。真是痛苦已極、羞愧難當。然而,當他走在街上,看到有錢人悠悠然的樣子,羨慕之情,悠然而生,他不顧一卻的把妻子的項圈和另外的珠寶全買掉,得到近二十金法郎的巨款。這時,先前的震驚、羞愧、傷心、全被他對金錢的貪欲掃光了。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用欺騙手段所獲得的珠寶,而且恬不知恥地以此誇耀於人。至此,愛情、家庭、名譽……一卻都是假的,惟有珠寶,惟有金錢才是真的,他能夠主宰和役使一卻。
「珠寶」所揭示的事實和道理,本來是資本主義社會司空見慣的最尋常的生活現象和邏輯,莫泊桑的本事是化平淡為新奇,寫出了這篇真真假假,以假襯真的故事,而且剖析了人物的靈魂,所以才會令人讀了「啼笑皆非」,慨嘆不已,這就是作者運用疑筆進行構思所產生的藝術力量。
2.借力於「巧」,這種「巧」是偶然和必然的結合,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的統一。
《我的叔叔於勒》這篇小說的故事本身相當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缺乏故事性的,但讀起來並不枯燥乏味。其原因在於作者鋪砌摒棄了平鋪直敘,採取兩種巧合方法,從而更加強烈和深刻地表現小說人物的命運和主題思想。小說開始並不去寫於勒,極力渲染的倒是兄嫂家庭的困窘和全家急切盼他回來的心情。緊接著,又概括插敘於勒的歷史,他先前如何揮霍金錢成為全家的「恐怖」,而後又在外面混得不錯,變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這些描寫都為於勒在基本情節中正面出場蓄滿了氣氛,造足了條件,使讀者急於知道他能否回來,回來後會怎樣。但揣摩透了作者心理的莫泊桑並不急於回答。他故意剪斷了於勒的線索轉而寫上文交代過的另一條線索。即寫二姐的婚事。莫泊桑不露痕跡地一筆寫來,終於讓於勒在全家去哲賽島旅行所乘的海輪上突然露面,並且被兄嫂認出。但是十幾年來全家千呼萬喚,望眼欲穿的於勒,把時來運轉的希望全寄託在他的身上的於勒,此時竟敗落成一乞丐模樣的賣牡蠣的人,太出人意外。然而,這種意外含有合理成分。於勒被兄嫂趕到美洲後的興敗,正是資本主義社會中,處於風雨飄搖,可上可下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的共同命運的真實寫照,也完全合乎作為這個階級的「敗家子」的於勒的性格發展規律。莫泊桑忠於生活,忠於人物性格,使巧合的運用具備了現實的可能性、合理性,而他在敘述中所作的渲染、鋪墊。則是保證上述情節偶然性與必然性,出人意外與合情合理,精心設計與自然平實相統一的必要的藝術處理方面的因素。
莫泊桑的藝術構思,體現了文藝創作的一般規律,一方面要使作品具有獨特性,要調動起伏、真假、巧合等藝術表現方法,造成一種偶然、一種特殊、一種意外……另一方面,還需運刀動斧不露痕跡,使精巧、奇特出於自然。這樣的藝術構思必須要求一種與之相適應的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的結構形似。他的結構,從敘述方式看,既採用由原因推向結果的順敘式,又採用由結果溯原因的倒敘式,還有插敘之中再雜倒敘。從結構手段看,許多篇章在情節的主幹以後,還在開頭設有「引子」,結尾也多有照應。這不是莫泊桑的獨創,而確實是他結構小說時最喜歡用的一種手段。
四.准確而傳神的細節描寫
莫泊桑在短篇小說的細節描寫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他的短篇小說里,細節的描寫既准確又傳神,他的短篇小說里許多人物之所以能夠站起來給人留下經久不滅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跟他細致的細節描寫有關。
莫泊桑很善於通過特徵性的典型細節來表達自己對人物的態度,自己的社會觀點和美學理想。他的成名作《羊脂球》就含有許多精彩的細節描寫。在《我的叔叔於勒》中他善於選擇和提煉典型化的細節,因此他的作品裡,人物性格的刻畫往往落筆不多,卻能躍然紙上學習栩栩如生。故事的情節展開並不曲折復雜,卻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小道具派大用場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細節描寫的「特技」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莫泊桑在他的短篇小說中曾運用過雨傘、繩子、跳蚤、項鏈、珠寶等道具。而運用最成功的是《項鏈》中的那一串改變瑪蒂爾德命運的項鏈。《項鏈》中的這串項鏈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比《雨傘》中的那把雨傘,《繩子》中的那根繩子,顯然更重要。小說前段歸結到借項鏈,轉折段起因於丟項鏈,後段是為了賠項鏈,結果發現原來是假項鏈。在故事進程中,這串項鏈每一次出現,主人公的悲劇都有一次新的發展,在作品結構中,他又將各部分自然、緊密、有機地溝連起來,渾然一體。
最後說一說莫泊桑短篇小說的語言。他的 短篇小說的語言是准確的、明晰和生動的。曾經使托爾斯泰和法郎士贊嘆不已。莫泊桑短篇小說的風格,如果用幾個詞簡單加以概括的話,那就是:簡練、精緻和優美。
Ⅶ 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 主人公及人名 主要內容
莫泊桑的三百五十多中短篇小說從題材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普法戰爭的:在這類題材的作品裡,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法國軍隊的無能,歌頌了法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者的愛國精神如《羊脂球》(1880)、《米隆老爹》(1883)(必讀)、《兩個朋友》(1883)等。《羊脂球》是寫被敵軍佔領的里昂城裡十幾位居民同乘一輛馬車出逃的故事。一輛馬車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作者通過乘客們出逃的不同原因,一路上的表現,特別是對羊脂球前後不同態度的變化,表現了他們不同的社會身份和性格特徵。
2.描寫資產階級市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如《項鏈》(1884)、《戴家樓》(1881),表現世人貪圖錢財而不注重親情的《我的叔叔於勒》(1883),描寫小市民吝嗇的《雨傘》(1884)等。
3.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以及優秀品質的,如《西蒙的爸爸》(1881)、《一個女長工的故事》(1881)等。
莫泊桑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在1880年至1890年之間寫成,共出版27部中部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主要代表作是《一生》(Une vie)和《俊友》( 又譯作《漂亮朋友》)《一生》(1883)描繪了貴族少女幻想破滅的凄慘的一生,通過約娜的悲劇反映出了在資本主義經濟比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沖擊下,土地貴族生活方式中必然崩潰與瓦解。《漂亮朋友》(1885)通過對冒險家杜洛阿利用女人為進身之階,發跡過程的描寫,反映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政治生活的黑暗與腐敗,資產階級的淫盪,特別是報界的污穢。
Ⅷ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有哪些主要內容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內容概述:莫泊桑的小說描繪了各色各樣的生活場景,刻畫了各個社會階層各種職業的人物形象,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出了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法國社會生活的狀況。莫泊桑的小說題材范圍極為廣泛,大致可以分為下面幾類:(1)描寫普法戰爭的。
(2)反映資產階級世俗生活方面的內容和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
(3)描寫下層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和反映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
在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小說中,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法國軍隊的腐敗,還從正面歌頌了法國人民勇敢反抗外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如《羊脂球》、《瓦爾特·施那夫斯的奇遇》、《米龍老爹》、《兩個朋友》、《蠻子大媽》、《俘虜》等。在這幾篇小說中,又以《羊脂球》最為經典。
《羊脂球》是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珍品,這也是他發表的第一篇小說。自發表以後,它一直為廣大讀者所喜愛。這篇小說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里昂城被敵軍佔領後,城裡的10名居民同乘一輛馬車逃走。這10名居民代表了當時法國社會的主要階層,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這些人除了小說的主人公——外號為「羊脂球」的妓女外,還有資本家、暴發戶、貴族地主及他們的妻子。
羊脂球因為不願忍受普魯士士兵的侮辱而逃走,而三位「上層人士」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逃。一開始,這些「上層人士」看不起羊脂球,並悄聲辱罵她。但到羊脂球分給他們食物吃時,他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蔑視變成了親昵,辱罵變成了誇獎。
在小說的高潮時刻,幾位上層人士想出各種主意企圖說服羊脂球,迫使羊脂球屈從普魯士軍官的無恥要求。最後老修女引用《聖經》里的故事來勸她就範。
《聖經》的故事打動了羊脂球善良的心,她為了同胞,答應了普魯士軍官的要求。
但是,羊脂球這種犧牲自己的舉動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小說就在羊脂球的哭泣中結束。
莫泊桑大量的描寫世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小說中,有的寫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所帶來的辛酸後果,如《項鏈》、《騎馬》;有的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世態炎涼,如《我的叔叔於勒》;有的諷刺了小職員的虛榮心,如《勛章到手了》;有的描寫了小市民的吝嗇、斤斤計較,如《傘》;有的揭露了利慾熏心的官員為了追求一筆巨額遺產而干盡無恥的勾當,如《遺產》。
在《項鏈》這篇小說中,莫泊桑寫的是小職員之妻瑪蒂爾德因愛慕虛榮而向朋友借了一串項鏈去參加一次豪華的舞會,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不慎把這串項鏈給弄丟了,由於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他們沒有將實情如實的告訴朋友,而是在珠寶店又重新買了一串,可他們的收入微薄,為此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10年之後他們知道所丟失的那串項鏈不過是假的而已。
《騎馬》這篇小說中,莫泊桑寫道,主人公格里勃蘭先生為全家組織的唯一一次郊遊,因其出風頭的渴望而草草的收了場,因為他撞到了一個老婦人,這位被撞的老婦人聲稱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這樣一來,格里勃蘭先生被迫擔當起了贍養老婦人終身生活的責任。這使得他們本來就很拮據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了。
Ⅸ 求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或邊城的人物動作描寫
羊脂球:
女人呢,所謂尤物之一,她是以妙年發胖著名的,
得了個和實際相符的諢名叫做羊脂球,矮矮的身材,滿身各部分全是滾圓的,胖得像是肥
膘,手指頭兒全是豐滿之至的,豐滿得在每一節小骨和另一節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個圈,
簡直像是一串短短兒的香腸似的:皮膚是光潤而且綳緊了的,胸脯豐滿得在裙袍里突出來,
然而她始終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鮮潤氣色教人看了多麼順眼。她的臉蛋兒像一個發紅
的蘋果,一朵將要開花的芍葯;臉蛋兒上半段,睜著一雙活溜溜的黑眼睛,四周深而密的睫
毛向內部映出一圈陰影;下半段,一張嫵媚的嘴,窄窄兒的和潤澤得使人想去親吻,內部露
出一排閃光而且非常纖細的牙齒。
邊城: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的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和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翠翠大吃一驚,同小獸物見到獵人一樣,回頭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眉毛長,眼睛大,皮膚紅紅的。也乖得使人憐愛。起眼動眉毛,機靈懂事,使家中長輩快樂。」
Ⅹ 概括莫泊桑短篇小說集的聖骨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特點
文學
專業回答
一.以小見大,由點及面
魯迅先生在比較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式樣時認為短篇小說的優點是「只頃刻間,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集外集》近代世界小說集小引)因此,短篇小說不該成為長篇小說的壓縮,它的長處在於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從部分到整體的概括,反映社會生活。在這點上,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堪稱楷模。
首先,莫泊桑以有限的篇幅,少許的人物和比較單純的背景及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時代的某一側面或片段本質。他常常把確定的主題,高度凝練地集中到幾個場景和場面中去表現。
贊揚普法戰爭中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在表現這一主題時,他很少在廣闊的背景和復雜的情節中,全面地展開法國各階層人民反抗普魯士侵略軍的斗爭,他多半寫其中的一個插曲。例如《蠻子大媽》,這片短篇小說描寫一個普通法國勞動婦女,她丈夫因私獵被警察擊斃,相依為命的兒子在兩國宣戰後從軍,她一個人孤單在家。普魯士軍隊開進村子後,派四名年輕士兵住進她家,起初她跟他們相處得不錯。有一天,她突然收到兒子被普軍炮彈炸成兩段的噩耗,就在當天夜裡點燃自己的房子,把四名普魯士士兵燒死了。小說特別突出「蠻子大媽」臨刑前的一幕:她同時拿出兩張紙,一張是報告兒子犧牲的信件,另一張是她記下四名普國士兵姓名地址的紙單。他要求通知他們家裡,並對普軍軍官說:「您將來要寫出這件事的來由,要告訴他們的父母說是我乾的……請您不要忘了。」然後從容地等待處決。
小說截取了普法戰爭中一個很小的斷面,生動反映出法國人民對侵略軍的深仇大恨,更可貴的是有深度地揭示了這場戰爭的危害。當普軍侵佔法國領土時。法國人民協同法國政府奮起反抗,是正義的愛國行為,值得歌頌,但這次戰爭歸根結底是由於兩國統治者爭奪歐洲霸權引起的,所以,真正的受害者不止是法國人民,也包括普魯士人民。兩張紙就是這種實際情況的凝練而巧妙的藝術概括。
其次,在短篇小說的藝術構思上,莫泊桑不製造離奇情節刺激讀者的好奇心。他善於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片段作為透視點來窺視大千世界,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反映普遍的社會真實。他從一把傘的小洞眼看到市民利己主義哲學;用一根繩子繞出一個趨炎附勢荒唐混亂的世風;不見了一串項鏈,引人尋找小資產階級丟失的淳樸(《雨傘》、《繩子》、《項鏈》)。
二.冷眼看人生,客觀寫世界
莫泊桑善於描寫人情世態,他的每片短篇小說都是一幅幅生動的法國生活風俗畫。他的短篇小說另一個重要特點是作者本人基本上不直接表達自己的傾向,而是通過故事本身表達這種傾向,盡力做到客觀、冷靜。但是小說並不是完全沒有激情,它的激情隱藏在內容之中。「藝術家不該在他的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不該在自然界露面一樣。」恩師福樓拜的這句話對莫泊桑產生過較大影響。
在更多時候,莫泊桑把自己的愛憎、褒貶寄託在情節之中。譬如,他對自己所熟悉的小資產階級的態度就是這樣表現出來的。1881年2月15日在巴黎《新雜志》上發表的《在家裡》寫出了一樁奇特的家庭變故。工作多年,剛剛得到勛章的老科員伽辣汪90歲高齡的老母,突然在飯桌上病故。隨後,許多有關聯的人員都賣力地表演:診斷醫生不顧人家死活,自己先鬧一頓飯吃。鄰居剃頭師兩口子為了要不要去看望而吵架。兒子雖到處訴說自己的悲傷,目的不過是「去引起別人的弔慰,使自己變為若人注意」。媳婦是單打老太太主意,終於在財產競爭者——丈夫的姐姐到來之前,慫恿丈夫把老人的美女玩球掛鍾和大理石前的五斗櫥抬到自己屋裡。哪料,第二天兒子發出訃告,又開始吃飯時,老人竟「死」而復活——原來只是一種昏厥症。眾人正吃驚,老人的女兒和女婿來了,老人因為已經知道兒子、媳婦的行為,對女兒特別親熱,結果又引起媳婦和女兒、女婿的一場混戰。在上述情節和場面中,作者用辛辣的筆調勾勒出各色人物臉譜:吝嗇的老母,貪婪尖刻的兒媳,怕老婆,愛虛榮,假情義的兒子,凶神惡煞般的女婿和貪心的女兒,騙子似的庸醫,「看死人來求自己開心」的弔客……把小資產階級市民自私、狹隘、庸俗的特點揭露得淋漓盡致。從中,讀者認識到當時法蘭西社會風氣的腐敗和道德的墮落,正是作者流露的「傾向」。讀者還可以產生對這個社會制度的懷疑和否定。而這種「傾向」是通過作者冷靜的、純客觀的敘述體現出來的。
莫泊桑如此這般冷眼看人生,客觀寫世界,並沒有妨礙或減弱他的傾向性的表達。相反,倒是造成了更大的藝術感染力,更加打動讀者。
三.工於構思,巧做文章
構思和布局的巧妙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又一大特點。取材於平凡的日常生活,巧妙、引人入勝的情節結構和布局使莫泊桑的小說生動而富有吸引力。他的短篇小說常常像故事一樣娓娓動聽,給人親切自然的感覺。在似乎平淡的敘述中,早已埋伏了精心設計的妙筆。有時,正在緩慢進展的情節會因為一個細節的插入而迅速推向高潮,形成意想之外的場面。人物和主題從中得到深刻的表現。有時先製造重重迷霧,故意將讀者引入歧途——對故事的發展和結局做出種種猜測,而結果卻全然相反。幾乎每篇都新穎別致又存在一個共同點:入情入理,真確可信十分自然朴實。為了實現精巧和自然相統一的藝術構思,莫泊桑出色的運用了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在這里選以下2點重點分析。
1.設計疑筆,使情節撲朔迷離,真假難辨,當真相揭開時給讀者造成一種深刻難忘的印象。
在這方面表現得相當突出的是《珠寶》。小說刻畫了一對平庸的「小人物」夫婦,他們愛金錢勝過愛一卻。小說布下兩個疑陣:開始是夫妻「恩愛」,接著是丈夫「愛名譽」。小說開篇多方面渲染夫妻間感情融洽、篤厚。妻子出嫁前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具有一種安琪兒式式的純潔風范」。婚後憑「巧妙的經濟手腕制家」,使丈夫「過著一種難於相信的幸福生活」「以至於相遇六年後,他之愛他甚於初期」。隨後,輕輕點出妻子的缺點:愛看戲和愛假珠寶。但突然之間,她看戲著了涼。「第二天,他咳嗽了。八天後,她害肺炎死了」。於是,一卻都由這關鍵的一筆而發生變化。丈夫失掉妻子,不但情感空虛,而且經濟窘迫。過去尚可充裕度日的工資,現在只供他一人花銷都不夠。他無措了,借債,追求金錢只好在發薪前去賣妻子留下的「假」珠寶。不料,卻驅散了夫妻「恩愛」的迷霧。原來妻子愛他是「假」,「假」珠寶貨真價實,是妻子用愛情和色相的代價換來的。故事到此也許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的解剖刀沒有放下,它又深入到丈夫的靈魂。第二個假象又出現了:他知道珠寶是真之後,對妻子的貞潔產生懷疑,竟昏倒在地。真是痛苦已極、羞愧難當。然而,當他走在街上,看到有錢人悠悠然的樣子,羨慕之情,悠然而生,他不顧一卻的把妻子的項圈和另外的珠寶全買掉,得到近二十金法郎的巨款。這時,先前的震驚、羞愧、傷心、全被他對金錢的貪欲掃光了。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用欺騙手段所獲得的珠寶,而且恬不知恥地以此誇耀於人。至此,愛情、家庭、名譽……一卻都是假的,惟有珠寶,惟有金錢才是真的,他能夠主宰和役使一卻。
「珠寶」所揭示的事實和道理,本來是資本主義社會司空見慣的最尋常的生活現象和邏輯,莫泊桑的本事是化平淡為新奇,寫出了這篇真真假假,以假襯真的故事,而且剖析了人物的靈魂,所以才會令人讀了「啼笑皆非」,慨嘆不已,這就是作者運用疑筆進行構思所產生的藝術力量。
2.借力於「巧」,這種「巧」是偶然和必然的結合,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的統一。
《我的叔叔於勒》這篇小說的故事本身相當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缺乏故事性的,但讀起來並不枯燥乏味。其原因在於作者鋪砌摒棄了平鋪直敘,採取兩種巧合方法,從而更加強烈和深刻地表現小說人物的命運和主題思想。小說開始並不去寫於勒,極力渲染的倒是兄嫂家庭的困窘和全家急切盼他回來的心情。緊接著,又概括插敘於勒的歷史,他先前如何揮霍金錢成為全家的「恐怖」,而後又在外面混得不錯,變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這些描寫都為於勒在基本情節中正面出場蓄滿了氣氛,造足了條件,使讀者急於知道他能否回來,回來後會怎樣。但揣摩透了作者心理的莫泊桑並不急於回答。他故意剪斷了於勒的線索轉而寫上文交代過的另一條線索。即寫二姐的婚事。莫泊桑不露痕跡地一筆寫來,終於讓於勒在全家去哲賽島旅行所乘的海輪上突然露面,並且被兄嫂認出。但是十幾年來全家千呼萬喚,望眼欲穿的於勒,把時來運轉的希望全寄託在他的身上的於勒,此時竟敗落成一乞丐模樣的賣牡蠣的人,太出人意外。然而,這種意外含有合理成分。於勒被兄嫂趕到美洲後的興敗,正是資本主義社會中,處於風雨飄搖,可上可下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的共同命運的真實寫照,也完全合乎作為這個階級的「敗家子」的於勒的性格發展規律。莫泊桑忠於生活,忠於人物性格,使巧合的運用具備了現實的可能性、合理性,而他在敘述中所作的渲染、鋪墊。則是保證上述情節偶然性與必然性,出人意外與合情合理,精心設計與自然平實相統一的必要的藝術處理方面的因素。
莫泊桑的藝術構思,體現了文藝創作的一般規律,一方面要使作品具有獨特性,要調動起伏、真假、巧合等藝術表現方法,造成一種偶然、一種特殊、一種意外……另一方面,還需運刀動斧不露痕跡,使精巧、奇特出於自然。這樣的藝術構思必須要求一種與之相適應的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的結構形似。他的結構,從敘述方式看,既採用由原因推向結果的順敘式,又採用由結果溯原因的倒敘式,還有插敘之中再雜倒敘。從結構手段看,許多篇章在情節的主幹以後,還在開頭設有「引子」,結尾也多有照應。這不是莫泊桑的獨創,而確實是他結構小說時最喜歡用的一種手段。
四.准確而傳神的細節描寫
莫泊桑在短篇小說的細節描寫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他的短篇小說里,細節的描寫既准確又傳神,他的短篇小說里許多人物之所以能夠站起來給人留下經久不滅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跟他細致的細節描寫有關。
莫泊桑很善於通過特徵性的典型細節來表達自己對人物的態度,自己的社會觀點和美學理想。他的成名作《羊脂球》就含有許多精彩的細節描寫。在《我的叔叔於勒》中他善於選擇和提煉典型化的細節,因此他的作品裡,人物性格的刻畫往往落筆不多,卻能躍然紙上學習栩栩如生。故事的情節展開並不曲折復雜,卻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小道具派大用場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細節描寫的「特技」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莫泊桑在他的短篇小說中曾運用過雨傘、繩子、跳蚤、項鏈、珠寶等道具。而運用最成功的是《項鏈》中的那一串改變瑪蒂爾德命運的項鏈。《項鏈》中的這串項鏈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比《雨傘》中的那把雨傘,《繩子》中的那根繩子,顯然更重要。小說前段歸結到借項鏈,轉折段起因於丟項鏈,後段是為了賠項鏈,結果發現原來是假項鏈。在故事進程中,這串項鏈每一次出現,主人公的悲劇都有一次新的發展,在作品結構中,他又將各部分自然、緊密、有機地溝連起來,渾然一體。
最後說一說莫泊桑短篇小說的語言。他的 短篇小說的語言是准確的、明晰和生動的。曾經使托爾斯泰和法郎士贊嘆不已。莫泊桑短篇小說的風格,如果用幾個詞簡單加以概括的話,那就是:簡練、精緻和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