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汪曾祺短篇小說異秉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汪曾祺短篇小說異秉

發布時間: 2021-02-24 16:50:15

Ⅰ 汪曾祺《異秉 》中王二的人物形象

汪曾祺小說中的人物多為平凡人
汪曾祺自己所坦言的:"我寫小說,是要版有真情實感的。我權的小說中人物有些是有原型的。"像人們熟知的《異秉》中的王二,生活中實有其人。
汪曾祺的青少年時代是在江蘇高郵城東大街度過的。東大街在清代叫孝義東鋪,解放後叫人民路,年長者則通稱東街。人民路上有竺家巷和竺家小巷,可以想見歷史上竺氏家族之龐大。竺家巷斜對面是王家熏燒店,那條街上的人們都稱這家為「南京老」。他家上代是從南京遷來的,「熏燒」的味道好,五香牛肉、五香兔肉、鹵豆腐乾、桃花等都很受歡迎,尤其是蒲包肉,汪曾祺在《異秉》中特別介紹蒲包肉的做法。蒲包肉是高郵特有的熏燒,很有可能是「南京老」從南京香肚的製作中得到啟發,結合本地人的口味改造、創新而成的。揚州、南京、上海等地的朋友來過高郵的都很贊賞味美的蒲包肉。《異秉》中的主人公王老二即是「南京老」後代的原型。「

Ⅱ 求一部收集了汪曾祺先生的所有作品的書名,作品包括散文和小說。散文一定要全部的!!!

短篇小說:《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異秉》
小說集:《邂逅集》《晚飯花集》《茱萸集》《初訪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橋集》《孤蒲深處》《人間草木》《旅食小品》《矮紙集》《汪曾祺小品》
藝術小品集:
《汪曾祺:文與畫》
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
劇本京劇:《沙家浜》(主要作者)
京劇:《范進中舉》
文集:《汪曾祺自選集》(1987年);
《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說卷》《散文卷》《文論卷》《戲曲劇本卷》1993年,江蘇文藝出版社);
《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說卷》《散文卷》《戲劇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汪曾祺》(共五卷,《說戲》《五味》《談師友》《文與畫》《人間草木》,山東畫報出版社)
汪曾祺著作目錄

《邂逅集》,1949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
《羊舍的夜晚》,1963年,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汪曾祺短篇小說選》,1982年8月,北京出版社。
《晚飯花集》,1985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寂寞和溫暖》,1987年9月,台灣新地出版社。
《汪曾祺自選集》,1987年10月,灕江出版社。
《晚翠文談》,1988年3月,浙江文藝出版社。
《茱萸集》,1988年9月,台灣聯合出版社。
《受戒》(法文版),1989年,中國文學出版社。
《蒲橋集》,1989年3月,作家出版社。
《晚飯後的故事》(英文版),1990年,中國文學出版社。
《旅食集》,1992年4月,廣東旅遊出版社。
《汪曾祺小品》,1992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汪曾祺》,1992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隨筆選集》,1993年6月,沈陽出版社。
《菰蒲深處》,1993年6月,浙江文藝出版社。
《榆樹村雜記》,1993年9月,中國華僑出版社。
《草花集》,1993年9月,成都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4卷5冊),1993年9月,江蘇文藝出版社。
《塔上隨筆》,1993年11月,群眾出版社。
《老學閑抄》,1993年11月,陝西人民出版社。
《異秉——汪曾祺人生小說選》,1994年9月,甘肅文藝出版社。
《五味集》,1996年1月,台灣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矮紙集》,1996年3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逝水》,1996年3月,中國青年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選集》,1996年,百花文藝出版社。
《獨坐小品》,1996年11月,寧夏人民出版社。
《去年屬馬》,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國當代才子書•汪曾祺》,1997年,長江文藝出版社。
各地的新華書店不同,實在是無法確定能否買到,希望對你有幫助!

Ⅲ 汪曾祺寫過哪些文章最著名的是

汪曾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的傳人,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代表作有《大淖事》、《受戒》等。
中文名: 汪曾祺
別名: 中國
出生地: 中國江蘇高郵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1997年
職業: 小說家,散文家
畢業院校: 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
主要成就: 小說被視為詩化小說
《大淖記事》獲全國短篇小說獎
《沙家浜》深受觀眾的喜愛
代表作
姓名:汪曾祺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20—1997 籍貫:中國江蘇高郵 汪曾祺從小受傳統文化精神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師從沈從文等名家學習寫作。他是跨越幾個時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說、散文、戲劇文學與藝術研究上都有建樹的作家。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詩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個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個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發表小說《騎兵列傳》,1980年發表小說《受戒》,受到普遍贊譽,隨後一發不可收。現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汪曾祺自選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幾個作品集。他的小說被視為詩化小說,其中《大淖記事》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他還寫散文、評論和劇本。他與人合作改編、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觀眾的喜愛。他的短篇散文《端午的鴨蛋》入選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課本。
編輯本段汪曾祺格言式名詩

1989年在上海從《新民晚報》上讀到汪老的《老夫子自道》非常知趣,特引用如下,供博友們一讀: 我自寫作,原因無它:從小到大,數學不佳。 鑽研文學,讀書很雜。偶寫詩文,幸蒙刊載。 百無一用,乃成作家。弄筆半紀,今已華發。 成就甚少,無可矜誇。有何思想?實近儒家。 人道其里,抒情其華。有何風格?兼容並納。 不今不古,文俗則雅。 與世無爭,性情通達。 如此而已,實在無啥。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汪曾祺在書房
小時候受過正規的傳統教育的汪曾祺,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39年秋,汪曾祺進入心儀已久的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師從沈從文等名師。眾所周知,該校師生的教與學,是自由的。汪曾祺就經常晚上看書,白天睡覺,或泡在茶館里。但該校的制度是剛性的,沒有一點通融的餘地。汪曾祺本應在1943年畢業,因體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補學一年。對此,豁達的汪曾祺後來曾感慨地說:「我覺得不會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作家最多隻能算是半個作家。這對我說起來是一個慘痛的、無可挽回的教訓。我已經72歲了,再從頭學英文,來不及了。我誠懇地奉勸中青年作家,學好英文。」經過一年的學習,兩門功課過關。但這年畢業生要到陳納德的飛虎隊做英文翻譯。他未報名,根據學校規定,只能算肄業。因之,他雖在該校學習了五年,並未獲得畢業證書。以後,在填各種表格時,他只是寫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聯大中文系學習.汪曾祺雖未獲得畢業證書,但在校期間,他讀書之博之雜,讓後人稱道,加上受名師熏染,使其打下了豐厚的精神底子。他的大學生活,在其一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1940年開始寫小說,受到當時為中文系教授的沈從文的指導。1943年畢業後在昆明、上海執教於中學,出版了小說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職歷史博物館,不久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南下工作團,行至武漢被留下接管文教單位,1950年調回北京,在文藝團體、文藝刊物工作。 他是跨越幾個時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說、散文、戲劇文學與藝術研究上都有建樹的作家。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詩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個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個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發表小說《騎兵列傳》,1980年發表小說《受戒》,受到普遍贊譽,隨後一發不可收。現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汪曾祺自選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幾個作品集。他的小說被視為詩化小說,其中《大淖記事》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他還寫散文、評論和劇本。他與人合作改編、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觀眾的喜愛。 1956年發表京劇劇本《范進中舉》。 1958年被劃成右派,下放張家口的農業研究所。 1962年調北京市京劇團任編劇。1963年出版兒童小說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參與樣板戲《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開始創作。 80年代以後寫了許多描寫民國時代風俗人情的小說,受到很高的贊譽。出版了小說集《晚飯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說選》,論文集《晚翠文談》等。所作《大淖記事》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比較有影響的作品還有《受戒》《異秉》等。所作小說多寫童年、故鄉,寫記憶里的人和事,在渾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現和諧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脫離外界的喧嘩和干擾,精心營構自己的藝術世界。自覺吸收傳統文化,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在小說散文化方面,開風氣之先。 [1] 汪曾祺同別人不一樣之處,在於他接受過西南聯大正規的高等教育,當屬科班出身。他雖也喜歡做學問,但同那些大學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於辭章考辨之類的「小學」,做的是闡幽發微的工作。他喜愛《世說新語》和宋人筆記,繼承明清散文傳統和五四散文傳統,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張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也息息相通。中國傳統文化修養深厚、從事過京劇編劇的汪曾祺,深諳「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東方古訓和布萊希特標榜的「間離效果」的西方現代理論,加上個人身世浮沉的滄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時代精神的最強音,而是以含蓄、空靈、淡遠的風格,去努力建構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恆美學價值。他長於江南,定居於京城。翻閱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汪曾祺憑著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發現,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考辭章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他一生所經歷的轟轟烈烈的大事可謂多矣,例如啟蒙救亡、奪取政權、反右斗爭、「文革」、改革開放等等。但他深感現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使讀者形成了嚮往寧靜、閑適、恬淡的心理定勢,追求心靈的愉悅、凈化和升華。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狂瀉喧騰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麗澄明的小溪邊,觀魚游蝦戲,聽流水潺潺,不是讓人忘掉精神疲憊而頓感其樂融融嗎?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於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適應了中國讀者文化心態和期待視野的調整。
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汪曾祺,資深文化界名人。汪曾祺同別人不一樣之處,在於他接受過西南聯大正規的高等教育,當屬科班出身。他雖也喜歡做學問,但同那些大學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於辭章考辨之類的「小學」,做的是闡幽發微的工作。他喜愛《世說新語》和宋人筆記,繼承明清散文傳統和五四散文傳統,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張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也息息相通。中國傳統文化修養深厚、從事過京劇編劇的汪曾祺,深諳「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東方古訓和布萊希特標榜的「間離效果」的西方現代理論,加上個人身世浮沉的滄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時代精神的最強音,而是以含蓄、空靈、淡遠的風格,去努力建構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恆美學價值。他長於江南,定居於京城。翻閱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汪曾祺憑著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發現,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考辭章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他一生所經歷的轟轟烈烈的大事可謂多矣,例如啟蒙救亡、奪取政權、反右斗爭、「文革」、改革開放等等。但他深感現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使讀者形成了嚮往寧靜、閑適、恬淡的心理定勢,追求心靈的愉悅、凈化和升華。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狂瀉喧騰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麗澄明的小溪邊,觀魚游蝦戲,聽流水潺潺,不是讓人忘掉精神疲憊而頓感其樂融融嗎?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於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適應了中國讀者文化心態和期待視野的調整。 當今社會,由於復制技術造成的那種虛擬幻化的「大文化」、「大話語」、「大敘事」,因為它們的虛幻和刻板,已經不再具備可體驗的審美特徵。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徵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汪曾祺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的貢獻,就在於他對「大文化」「大話語」「大敘事」的解構,在於他對個體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喚,在於他幫助人們發現了就在自己身邊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邊,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氣質和藝術神韻之所以能對讀者產生強大的魅力,就在於他對「凡人小事」的審視,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見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須指出,汪曾祺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蘊著他獨特的人生體驗,但其效用並不只是自娛一己的性情,他強調自己的作品還應於世道人心有補,於社會人生有益,決不是要把個人與社會隔離開來,對立起來。他的作品間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張的隨緣自適、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斷然有別於魏晉文人的清談和頹廢,在本質上他對人生的理解和描繪是樂觀向上的,相信「人類是有希望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現代藝術,太多的誇飾,太多的刺激,太多的藉助聲光電氣。汪曾祺則是要從內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種原汁原味的「本色藝術」或「綠色藝術」,創造真境界,傳達真感情,引領人們到達精神世界的凈土。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身邊的「凡人小事」還沒來得及完全呈現自己的意義就被拋到記憶的背後。由此看來,人們除了被「忙」包裹、擠壓之外,似乎根本體驗不到人生還有什麼其他樂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們發出這樣的吁請:慢點走,欣賞你自己啊!
作品一覽
短篇小說:《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異秉》 小說集:《邂逅集》《晚飯花集》《茱萸集》《初訪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橋集》《孤蒲深處》《人間草木》《旅食小品》《矮紙集》《汪曾祺小品》 藝術小品集 手稿《羊舍一夕》
:《汪曾祺:文與畫》 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 劇本京劇:《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 京劇:《范進中舉》 文集:《汪曾祺自選集》(1987年);《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說卷》《散文卷》《文論卷》《戲曲劇本卷》1993年,江蘇文藝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說卷》《散文卷》《戲劇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汪曾祺》(共五卷,《說戲》《五味》《談師友》《文與畫》《人間草木》,山東畫報出版社) 汪曾祺著作 《邂逅集》,1949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 《羊舍的夜晚》,1963年,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汪曾祺短篇小說選》,1982年8月,北京出版社。 《晚飯花集》,1985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寂寞和溫暖》,1987年9月,台灣新地出版社。 《汪曾祺自選集》,1987年10月,灕江出版社。 《晚翠文談》,1988年3月,浙江文藝出版社。 《茱萸集》,1988年9月,台灣聯合出版社。 《受戒》(法文版),1989年,中國文學出版社。 《蒲橋集》,1989年3月,作家出版社。 《晚飯後的故事》(英文版),1990年,中國文學出版社。 《旅食集》,1992年4月,廣東旅遊出版社。 《汪曾祺小品》,1992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汪曾祺》,1992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隨筆選集》,1993年6月,沈陽出版社。 《菰蒲深處》,1993年6月,浙江文藝出版社。 《榆樹村雜記》,1993年9月,中國華僑出版社。 《草花集》,1993年9月,成都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4卷5冊),1993年9月,江蘇文藝出版社。 《塔上隨筆》,1993年11月,群眾出版社。 《老學閑抄》,1993年11月,陝西人民出版社。 《異秉——汪曾祺人生小說選》,1994年9月,甘肅文藝出版社。 《五味集》,1996年1月,台灣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矮紙集》,1996年3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逝水》,1996年3月,中國青年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選集》,1996年,百花文藝出版社。 《獨坐小品》,1996年11月,寧夏人民出版社。 《去年屬馬》,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國當代才子書·汪曾祺》,1997年,長江文藝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的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朴,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汪曾祺曾說過:「我覺得傷感主義是散文的大敵。挺大的人,說些姑娘似的話……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的。」因此品讀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聽一位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作品集
汪曾祺的散文寫風俗,談文化,憶舊聞,述掌故,寄鄉情,花鳥魚蟲,瓜果食物,無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蟲》中,他向讀者介紹了蟈蟈、蟬、蜻蜓、螳螂的品種、習性和孩童捕捉昆蟲的情形。如他說:「叫蛐子(蟈蟈的俗稱)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樹枝火中,一會兒就熟了。味極似蝦」。說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塗上黏膠捉蟬。作者小時候用蜘蛛網捉蟬"選一根結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就一絞,三角里絡滿了蜘蛛網,很黏。瞅准了一隻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讀到此處,不覺會心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質朴,不事雕琢,緣於他心境的淡泊和對人情世故的達觀與超脫,即使身處逆境,也心境釋然。在被打為右派下放勞動的日子裡,他奉命畫出了一套馬鈴薯圖譜。他認為在馬鈴薯研究站畫圖譜是「神仙過的日子」,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於是隨手埋進牛糞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麼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觀念的灌輸,但發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學》和《苦瓜是瓜嗎》,其中談到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的喜惡,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後談到文學創作問題:「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一個作品算是現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汪曾祺小說的特色
汪曾祺的小說充溢著「中國味兒」。他說:「我是一個中國人」,「中國人必然會接受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影響」。儒、道、佛三家,「比較起來,我還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過,「我不是從道理上,而是從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為他對傳統文化的摯愛,因而在創作上追求回到現實主義,回到民族傳統中去。在語言上則強調著力運用中國味兒的語言。這是他藝術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說的靈魂。 曾祺小說中流溢出的美質,首先在於對我們民族心靈和性靈的發現,以近乎虔敬的態度來抒寫民族的傳統美德。他說:「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而美與健康的人性,不論在多麼古老的民族傳統中,永遠是清新得如同荷風露珠一般。為此他寫成了膾炙人口《受戒》和《大淖記事》。《受戒》中一對活潑可愛的小兒女之間萌發的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蘊含著對生活和人生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這種內在的歡樂情緒同古代樂府和民間情歌相同。《大淖記事》的愛情故事略為曲折。娟美可人的巧雲和年輕風流的錫匠十一子純真赤誠的愛情遭到野蠻的蹂躪,然而無比堅貞的愛竟可使生者死、死者生。這是令作家「嚮往」和「驚奇」的美,它深藏在民間,深藏在我們民族的傳統中。 然而,它在展示美與健康的人性的同時,也常常對人性的丑惡發出深沉的嘆喟。 《釣人的孩子》反映的是貨幣使人變魔鬼,《珠子燈》揭示的是封建貞操觀念的零落,《職業》寫的是失去童年的「童年」和人世多辛苦,《陳小手》更揭示了封建主義、男權專制的殘暴。當然,作者也無意掩飾我們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弱質。《異秉》中對市井平民沿襲為常的僵硬刻板生活,於生無望而求助於「異秉」的猥瑣心理,也進行了不無調侃的諷刺:《八千歲》中米店老闆的心理自我調節也頗似阿Q。 對於自卑、平庸、麻木的心理狀態,作者都有所針砭,但畢竟同情與悲憫要多於批判。因為在作者看來,今天寫過去的事,需要經過反復沉澱,除凈火氣,特別是除凈感傷主義。所以即使在《八月驕陽》中寫老舍之死時,也只是將一腔憤懣深藏在凄清和冷寂中。除凈火氣、感傷,達到恬靜、淡泊,可說是汪曾祺小說的主要風格,也是他自己饒有特色的「抒情現實主義的心理基礎」。但也誠如林斤瀾所說:「『除凈火氣』,也可能除凈了『血氣』。除凈了『感傷』,也可能除凈了『創傷』。」
編輯本段相關事件
汪曾祺與美食
從古至今的文人中好美食者為數也不少。明末張岱、清袁枚;今人陸文夫。喜美食又善於動手者,先生是也。汪曾祺先生不僅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真是能者無所不能。有幾個得意的拿手好菜汪先生在自己的數篇文章中提到:「台灣陳怡真到北京來,我給她做了幾個菜,有一道是燒小蘿卜。我做的燒小蘿卜確實好吃,因為是用干貝燒的。」這道菜主料不罕見――蘿卜而已。蘿卜是蘿卜,但是汪先生要的蘿卜難得。「北京的小水蘿卜一年裡只有幾天最好。早幾天。蘿卜沒長好,少水分,發艮,且有辣味,不甜;過了這幾天,又長過了,糠。」美籍華裔作家聶華苓也吃過汪先生的佳餚:干絲 「吃得非常開心,最後來湯汁都端起來喝了。」 茄子還是那個茄子,蘿卜也還是那個蘿卜,但進了大觀園的茄子與到了汪先生家的蘿卜,就不是那個茄子、蘿卜了。
平靜淡泊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夫人是施松卿女士。施松卿出身名門,是西南聯大的高材生,現就讀於物理系,同楊振寧同班,後由於身體原因改讀英文,當年施松卿風華正茂,有人問她為何選擇當時外貌背景都不出眾的汪曾祺時,她說她看中的是汪曾祺的才華。 文革時期,汪老受到迫害,舉家被安置在北京一個偏僻的四合院里,不知是不是當時有人故意整他,汪老所住之處緊鄰當時北京一有名的地痞,有人好心告訴汪老要小心一點。後來入住後,汪老的夫人想要作畫,汪老就在窗前用廢棄的水缸栽了些豆角,時日一久,藤蔓漸漸爬滿了隔壁的窗戶,遮住了所有的光線。那裡住的恰恰是那個地痞。汪老過意不去,後來拿一袋豆角送給那個地痞。出人意料的是,滿面刀疤的地痞態度謙和,還問汪老,可否送一幅畫與他。可見,汪老的處世人格魅力的感染力。 汪老年老之際,一家人仍住在狹小的房子里,汪老的書房在小小的陽台上,有一個外國作家讀了汪老的著作,專程來拜訪他時,看到汪老簡陋的住處很是感慨。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下,要汪老向政府申請房子,但一輩子著書頗多的一代大家竟苦惱如何寫申請(其實是討厭復雜的程序~~),最後作罷。後來還是按照兒子的職務分了一套房子。 汪老處世淡泊,不計名利。人格魅力令人敬仰。
人物自述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麼時候都需要的。」「我喜歡疏朗清淡的風格,不喜歡繁復濃重的風格,對畫,對文學,都如此。」「我曾戲稱自己是一個『中國式的抒情人道主義者』,大致差不離。」「我非常重視語言,也許我把語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極致。我認為語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內容。」「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汪曾祺[2] 汪曾祺《我為什麼寫作》,全詩如下: 我事寫作,原因無它:從小到大,數學不佳。 考入大學,成天泡茶。讀中文系、看書很雜。 偶寫詩文,幸蒙刊發。百無一用,乃成作家。 弄筆半紀,今已華發。成就甚少,無可矜誇。 有何思想、實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華。 有何風格?兼容並納。不今不古,文俗則雅。 與人無爭,性情通達。如此而已,實在無啥。
編輯本段《受戒》
絕美的比喻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為人們未經壓抑自由生長的天性作了一個絕美的 汪曾祺
比喻。《受戒》中蘆葦的清香輕襯的那塊忘俗的天地,幽靜寺廟中小和尚明子青澀拘謹少年的影子,農家女小英子水鄉里養出來的率性天真,《受戒》是鄉土自然清新得不容許一粒灰塵的呼吸,它把一直在其中自自在在行走.生活.哭哭笑笑.說話的故事的淳樸人們的美揭發出來,帶著不留餘地的罪惡,讓讀者徒然心羨悵然嚮往那種原始的自由和恣意。它激起的更多的是對那種迥然不同的美的遙不可及的遺憾,深沉到傷及人的自信。作為狹隘空間中的文明人,我們少有超越理性的天性,那些被稱為沖動和錯誤,或是蒙上了不真實的色彩,所以猛然間停住腳面對一片夢般叫你心有戚戚的美的影射時,才發現有種天賦很早就被遺棄了。這是來自《受戒》的暗示。
迷惑人的高手
汪曾祺是個迷惑人的高手,他盡由自己不緊不慢地繭中抽絲,便讓讀者適應了遙遠的故事。作者力求的不僅是內在的美的本質,他還把這種意思組織得和諧生動,輕松靈動的整體,征服的就不僅是人的思想,還有感覺了。他選擇的是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加清新活潑的語言效果。關於高郵水鄉,作者顯然是傾注了熱情,帶著最親切的回憶和最深刻的理解來描繪她的一切。我們看到的就是生靈活現的人和人們,只不過沒有爾虞我詐的心計,沒有追名逐利的慾望,沒有太多的瑣碎和市儈,怎樣是最透明的它就是怎樣。這種全新的意境已經足夠讓人心馳神往了,那男女主人公更是集中了這種"朴實"的菁華,他們是簡單自由的,卻更尊重天性。我們不妨這樣看待《受戒》:它雖然是霧里盛開的花,但它畢竟宣告了另一種花開的樣子,既使不可企及,霧里觀花也是安慰。作者在全文營造的一種輕松活潑、讓人賞心悅目的情感基調,是和他選用的幽默清麗的語言風格分不開的。他慣用一些不以為然的筆調來敘述有悖常理的事情,給人的心理和視覺都是一種全新的不大不小的沖突,讓這篇皈依美的文字從頭到腳都充滿了吸引人的氣質,它有存在不可多得也並非完全脫離現實,像沒有沾煙塵的野外的風,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這樣一股不合時宜的空氣,它告訴我們:生活還可以是這樣一種樣子。
宣揚著復甦的人性
人性中,有最原始的慾望和索取,但同時更有最簡單的付出和給予。為什麼要用看不見的東西,即所謂的論理道德來捆住它呢?人與人的交往中,人的生存中,若沒有人性的自由來參與,則再自由的物質世界也無法填補這種心靈世界的虛空。人的臉上始終是面具,看不見下面真實的表情:人的生活像被囚禁在籠子里的野獸,即使給它最鮮最美的肉,也無法比擬自由給它的無上的快樂。 或許世界 汪曾祺
上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被束縛的,但人性卻是永遠無法被束縛的,它會用盡所有力量沖破一切阻礙,尋找到心靈的歸宿。這是它的天職,是它歷盡困頓辛苦仍不懈的追求和目標。有時,情感會戰勝理智,或許這就是人性蘇醒的時候。人最初的善良和勇氣,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性,這種人性下的追求,才是美好的追求;這種人性下的勝利,才是正義的勝利。人性之善,是世間生命的精髓;人性之善,是社會靈魂的樑柱。宣揚著復甦的人性,引領著人性的復甦,這正是《受戒》的偉大之處。
曾受業於沈從文
汪曾祺在西南聯大讀書時曾受業於沈從文,他在創作上很受沈從文的影響。短篇小說《受戒》與沈從文的《邊城》有點相似,都是有意識地表達一種生活態度與理想境界。《受戒》剛發表的時候,受到很多贊揚,也引起不小的爭議,因為其寫法確實與50-70年代人們所習慣的小說寫法大相徑庭。它不但沒有集中的故事情節,其敘述也好象是在不受拘地信馬由韁。表現在小說文本中,就是敘述者的插入成分特別多,如果按照傳統小說"情節"集中的原則,很可能會被認為是跑題。例如,小說的題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場面一直到小說即將結尾時才出現,而且是通過小英子的眼睛側寫的,作者並不將它當成情節的中心或者樞紐。小說一開始,就不斷地出現插入成分,敘述當地"當和尚"的習俗、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與英子一家的關系等等。不但如此,小說的插入成分中還不斷地出現其它的插入成分,例如講庵中和尚的生活方式的一段,連帶插入敘述庵中幾個和尚的特點,而在介紹三師傅的聰明時又連帶講到他"飛鐃"的絕技、放焰口時出盡風頭、當地和尚與婦女私奔的風俗、三師傅的山歌小調等等。雖然有這么多的枝節,小說的敘述卻曲盡自然,彷彿水的流動,既是安安靜靜的,同時又是活潑的、流動的。汪曾祺自己也說:"《受戒》寫水雖不多,但充滿了水的感覺","水不但於不自覺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說的背景,並且也影響了我的小說的風格。水有時是洶涌澎湃的,但我們那裡的水平常總是柔軟的,平和的,靜靜地流著。"

Ⅳ 《異秉》賞析

《異秉》是汪曾來棋四十年代創作而在自新時期又重新修改發表的短篇小說。作者以簡潔恬靜的筆調描繪 了蘇北小鎮的風土人情,世事雲煙。刻畫出王二等勤儉謙恭的凡俗人物矜持萎瑣以至於自虐般的生 存狀態。雖然此作一如汪氏其它小說一樣有著彷彿和諧溫存的情致,亦含作家對人物生命形式的審視,是對苦澀人生的悲憫與憂傷。

Ⅳ 汪曾祺的作品有那些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

作品有《受戒》《大淖記事》《晚飯花集》《逝水》《異秉》《晚翠文談》《雞鴨名家》等。

1、《受戒》

《受戒》 是一部由劉睿理執導,李昊宇、丹紅、張樟主演的愛情片,改編自汪曾祺同名代表作《受戒》。該片講述了南方小鎮中,和尚小明子和小英子的懵懂愛情。

2、《大淖記事》

《大淖記事》是著名作家汪曾祺以故鄉高郵為背景創作的鄉土系列小說代表作之一,展示出一個似水若雲、如詩似畫的純美世界。

大淖邊上,挑夫的女兒巧雲和小錫匠十一子彼此有意,卻不想巧雲被玷污,接著小錫匠被打得垂死。因為這件事,鄉鄰之中發生一系列與世俗特異的行為,顯示出寬容和祝福,仗義和關愛等人性之美。本文是對世俗的無視,還是人性的贊美?這一切是寓言,還是一場烏托邦幻夢?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3、《逝水》

《逝水》不同於其他名人作者的散文集,它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文如其名,逝水!平淡似水,暖暖地浸入讀者的心靈深處。他的文風優美而淡雅,用詞講究,小小「熟悉」和「熟習」的使用,便「泄露」了汪老先生深厚的寫作功底。

4、《雞鴨名家》

《雞鴨名家》是現代作家汪曾祺早期創作的一篇小說。小說主要寫了余老五和陸長庚兩個風俗人物,表現了作者對大千世界萬物的欣賞,以及對普通人的關心與尊重之情。

5、《異秉》

《異秉》是汪曾祺四十年代創作而在新時期又重新修改發表的短篇小說。作者以簡潔恬靜的筆調描繪 了蘇中小鎮高郵的風土人情,世事雲煙。

Ⅵ 汪曾祺的小說異秉

澳門大學

Ⅶ 誰能給我汪曾祺「異秉」的文章賞析

沒有分,還問這么偏的問題,哎

Ⅷ 汪曾祺代表作是什麼

汪曾祺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異秉》、《羊舍一夕》、《邂逅集》《晚飯花集》、《茱萸集》、《初訪福建》等。

1、《受戒》

《受戒》是汪曾祺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於《北京文學》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寫了小和尚明海與農家女小英子之間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蘊含著對生活、對人生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

2、《大淖記事》

《大淖記事》是汪曾祺以故鄉高郵為背景創作的鄉土系列小說之一,洋溢著和諧清新之美,處處充滿了對健康美麗人性的描繪。

他以優雅散淡的筆觸,靈敏細致地挖掘平民生活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平凡中折射出人生哲理。他的小說從容平淡,給人一種」不可言說的溫愛「,就像一幅幅生動活法的畫,是一個愛與美的世界。

3、《雞鴨名家》

《雞鴨名家》是現代作家汪曾祺早期創作的一篇小說。小說主要寫了余老五和陸長庚兩個風俗人物,表現了作者對大千世界萬物的欣賞,以及對普通人的關心與尊重之情。

《雞鴨名家》寫了兩個風俗人物:余老五,陸鴨。余老五是孵小雞的炕房師傅,每年炕房把大缸糊上泥草,加溫烘孵雞蛋,「下炕」是鄉間盛事,三牲五事,大香大燭,燃放鞭炮,磕頭拜敬祖師菩薩。

4、《異秉》

《異秉》是汪曾祺四十年代創作而在新時期又重新修改發表的短篇小說。作者以簡潔恬靜的筆調描繪 了蘇中小鎮高郵的風土人情,世事雲煙。

刻畫出王二等勤儉謙恭的凡俗人物矜持萎瑣以至於自虐般的生 存狀態。雖然此作一如汪氏其它小說一樣有著彷彿和諧溫存的情致,亦含作家對人物生命形式的審視,是對苦澀人生的悲憫與憂傷。

5、《羊舍一夕》

《羊舍一夕》中作者汪曾祺的精心構思、精妙的文學語言,將四個可愛的農場少年不同的性格、生活命運和一個詩情畫意的羊舍之夜聯系在一起,他創造了人物個性,創造了詩意,創造了美。他的創作如一幀舒展自如的連續的畫軸。

Ⅸ 汪曾祺的所有作品

1、短篇小說

《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異秉》、《羊舍一夕》。

2、小說集

《邂逅集》、《晚飯花集》、《茱萸集》、《初訪福建》。

3、散文集

《逝水》、《蒲橋集》、《孤蒲深處》、《人間草木》、《旅食小品》、《矮紙集》、《汪曾祺小品》。

(9)汪曾祺短篇小說異秉擴展閱讀:

汪曾祺的文學特點: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朴,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他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糾偏了那種集體的「宏大敘事」;以平實委婉而又有彈性的語言,反撥了籠罩一切的「毛話語」的僵硬;

以平淡、含蓄節制的敘述,暴露了濫情的、誇飾的文風之矯情,讓人重溫曾經消逝的古典主義的名士風散文的魅力,從而折射出中國當代散文的空洞、浮誇、虛假、病態,讓真與美、讓日常生活、讓恬淡與雍容回歸散文,讓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沒。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觀念的灌輸,但發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學》的《苦瓜是瓜嗎》,其中談到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的喜惡,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

最後談到文學創作問題:「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一個作品算是現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Ⅹ 小說《異秉》的特別之處是什麼

《異秉》是汪曾祺四十年代創作而在新時期又重新修改發表的短篇小說。作者專以簡潔恬靜的筆調描繪 了蘇中小鎮高郵的風土人情,世事雲煙。

其特別之處便在於作者以簡潔恬靜的筆調描繪了屬蘇北小鎮的風土人情,世事雲煙。刻畫出王二等勤儉謙恭的凡俗人物矜持萎瑣以至於自虐般的生 存狀態。雖然此作一如汪氏其它小說一樣有著彷彿和諧溫存的情致,亦含作家對人物生命形式的審視,是對苦澀人生的悲憫與憂傷。

其作者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