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有聲小說 » 有聲小說徐志摩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有聲小說徐志摩

發布時間: 2021-03-13 04:41:09

⑴ 徐志摩一共有多少作品

·詩 集·

志摩的詩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新月書店1931年8月出版。
雲游
譯寫白話詞12首
集外詩集
集外譯詩集

·小說 戲劇集·

輪盤小說集
集外小說集
英國曼殊斐兒小說集
渦堤孩
贛第德
瑪麗瑪麗
集外翻譯小說集
卞昆岡
集外翻譯戲劇集

·散 文 集·

落葉
巴黎的鱗爪
自剖文集

集外譯文集
集外文集

·書信集 日記·

書信集
日記
志摩日記
愛眉小札

⑵ 作者徐志摩有那些作品、書籍

詩集著有:《再別康橋》《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游》 散文有:《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輪盤》《我所知道的康橋》《印度洋上的秋思》《北戴河海濱的幻想》等 小說:《春痕》 戲劇:《卞昆岡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 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 他的散《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⑶ 徐志摩的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⑷ 徐志摩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徐志摩是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以優美的文學作品和人格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徐志摩1922年歸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熱潮尚在,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追求「為人生的文學」的文學研究會和「為藝術而藝術」的創造社。已經確定文學為立身之本的徐志摩,積極參與其中。1923年成立新月社。

(4)有聲小說徐志摩擴展閱讀

曾經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

⑸ 徐志摩作品有哪些

詩歌集著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游》共四集 散文集有:《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說集:僅《輪盤》 戲劇:僅《卞昆岡》 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等 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⑹ 徐志摩的詩集

詩歌集著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游》共四集 散文集有:《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說集:僅《輪盤》 戲劇:僅《卞昆岡》 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等 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⑺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膾炙人口的新詩。1928年秋天,作者最後一次重訪英國劍橋,乘船返回中國,途經中國南海時,把劍橋的景色和緬懷之情融入詩中,表達告別劍橋的淡淡哀愁。

該作品在1928年11月6日完成,同年12月10日刊於《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自該新詩出版後,詩句被多次譜上樂曲、詩中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也成為中國傳誦一時的名句。

背景

徐志摩一生曾與多間大學結緣,1915年考入上海滬江大學、期後轉讀國立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美國克拉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但直至1922年3月,他與張幼儀離婚後,轉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供讀七個月,這一短暫經歷對徐志摩卻影響至深。

他曾說離美國後,仍一如草包,但住在劍橋時,每天忙著散步、劃船、騎自轉車、抽煙、閑談、吃五點鍾茶、嘗油烤餅、看閑書,回國時發現自己原先只是一肚子顢頇。他在《吸煙與文化》一文曾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劍橋的一景一物,自此成為徐志摩的創作靈感泉源。1922年,徐志摩從劍橋留學歸中國後,曾作新詩《康橋,再會罷!》;1926年,徐志摩再度抵達英國,發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而1928年他第三次游歷劍橋後,寫成《再別康橋》,這亦是徐志摩短暫人生中最後一次到訪劍橋,作品完成後3年,他在飛機意外中罹難身亡。

他在撰寫《再別康橋》後似乎意識到那次「再別」,其實是一次訣別。他說:「這是我第三次對康橋表達最深切最難舍離的感情,或許未來的時日里,她只能永存在我的內心深處了!」他夫子自道,離開劍橋時,雖然仍聽機械的轟鳴和看見不少高樓大廈,但這首詩是特意向雲彩、金柳、柔波、清草和星輝作告別,跳出人與人之間離別的俗套,減少「傷離別」的味道。而全詩中所指的「輕輕」、「悄悄」、「沉默」是要營造寂然無聲的氣氛,減少沉重感,而多一點飄逸。

軼事

* 此詩作是香港中學會考中文科舊課程(已於2007年會考停用)的指定課文,學生需在公開試中討論詩句,因此內容曾經廣為熟悉。台灣教育部門亦把此詩列為中學國文課本中學習,令詩句在當地廣為傳誦。
* 香港填詞人林振強曾把此詩改篇為粵語版——《劍橋拜拜》,引起廣泛回響。
* 台灣演唱團體S.H.E的第十張專輯《Play》里第七首歌,為同名歌曲「再別康橋」,這首歌取材自徐志摩的凄美愛情故事,也回應於「再別康橋」這首詩。

⑻ 徐志摩的一生

清光緒二十三年徐志摩生於十二月十三日(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按族譜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國留學時他父親徐申如給另取的名字。

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10 年,徐志摩滿十四歲時,離開了家鄉,來到杭州。

經表叔沈鈞儒介紹,考入杭州府中學堂(1913年改稱浙江一中,現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和杭州第四中學前身),與郁達夫、厲麟似同班。

他愛好文學,並在校刊《友聲》第一期上發表論文《論小說與社會之關系》,認為小說裨益於社會,「宜竭力提倡之」,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時,他對科學也有興味。

並發表了《鐳錠與地球之歷史》等文。1915年夏,徐志摩畢業於浙江一中,接著考入上海浸信會學院暨神學院(滬江大學前身,現為上海理工大學)。

同年十月,由家庭包辦,與上海寶山縣羅店巨富張潤之之女張幼儀結婚。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國待了兩年,但他對美國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掠奪的瘋狂性、貪婪性。

講求物質利慾卻感到厭倦,他又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終於擺脫了哥倫比亞的博士銜的引誘,買舟橫渡大西洋,不料羅素個人生活發生意外的變故。

致使他不曾達到跟隨羅素從學的夙願,結果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里混了半年,正感著悶想換路走的時候,這時,他結識了林長民及其女兒林徽因。

並由於林長民介紹,認識了英國作家高斯華綏·狄更生。1921年由於狄更生的介紹和推薦,徐志摩以特別生的資格進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這時,聞一多已由美國回國並參加了《詩鐫》的編撰工作。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員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及其它種種原因,紛紛聚集到上海。此時,徐志摩也與陸小曼結婚並移居上海。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時,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他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

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黨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彌漫,難辨航向。機師為尋覓准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

不料飛機撞上開山(現濟南市長清區崮雲湖街道辦事處境內),當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兩位機師與徐志摩)全部遇難。

(8)有聲小說徐志摩擴展閱讀:

徐志摩的多情似乎是天生的,當初娶了張幼儀,誰看都是一樁美姻緣。張家是上海寶山縣的名門大族,張幼儀的哥哥是有名的社會活動家。

不過婚姻對於徐志摩,似乎沒有太大的約束作用。婚後不久,就辭別恩愛的小妻子去北京讀書去了。兩年後,帶著妻子到英國讀書。

他希望能讓自己的女人接受新式教育。最初的日子還好,徐志摩一個人都不認識,他和妻子相濡以沫。

這時候兩個人像極了恩愛夫妻,張幼儀盡到了一個家庭主婦的責任,把徐志摩照顧的無微不至,愛一個男人,就要愛上他的胃口。

這是誰說的,對極了。不過在這時,徐志摩邂逅了一個來自中國內地的女孩,當時年僅十七歲,一張稚氣的臉上顯露出超凡脫俗的氣質,有點像天上飛來的天使。

後來才知道他是自己好朋友的女兒,名叫林徽因的便是。後來不久,徐志摩就成了林家的常客,林長民是個生性灑脫幽默風趣很有浪漫氣質的人。

在這里徐志摩學會了很多做人的真諦,當然林家還有一個吸引志摩的地方,那就是嬌美如花的林徽因。林徽因是個可人兒,這位美麗多才的少女,深深地撥動了徐志摩的心弦。

他簡直如同「吹了一陣奇異的風」,「照了什麼奇異的月色」,「一份深刻的憂郁占定了」他的心。愛情啟開了靈感的大門,他開始寫詩。

但他是一個有婦之夫,對此,林徽音表示,只有與原夫人離婚,方有可能討論婚嫁之事。於是,徐志摩匆忙把已有身孕的妻子送到柏林留學。

待長子剛剛滿月後,他就迫不及待地提出離婚要求。一切都和想像的差不多,很愛徐志摩的張幼儀居然答應了志摩的要求。

而且一個人帶著年幼的兒子,還有肚子里快要出生的幼子。在異國,一個女人默默的忍受,忍受自己丈夫的悄無聲息的遠離。

不過等徐志摩匆匆歸來,林家父女早已悄然回國,頓時,徐志摩一如當頭棒喝。林徽因是愛徐志摩的,可就是因為太愛,她害怕自己也成了昨日的張幼儀。

思來想去,她不想把自己的終身幸福交到徐志摩手裡,就這樣她一直把徐志摩當作自己做好的朋友,哪怕是知音,知己都行。就在這時,林徽因已經和梁思成舉行了婚禮。

當時的徐志摩內心是苦悶的,不過他採取了合情合理的明智態度,把自己深沉的愛珍藏在心底,而把林徽音當作一個最知心的朋友。

要知道梁思成的父親就是徐志摩最尊敬的老師梁啟超。徐志摩是個天才的詩人,他的浪漫氣質是無法束縛的。

1924年春天,徐志摩與有夫之婦的陸小曼相識了。那時候,她跟丈夫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完全是一副闊太太,交際場中的活躍女性的氣派。

但她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抑鬱的。就這樣,徐志摩對這個風姿綽約的年輕貴婦人發起了進攻,一切都比想像的更加艱難。

一個是浪子,插足有夫之婦,好在陸小曼的丈夫是個比較開通的男人,也是梁啟超的入室弟子,因此幾年下來,當大家的熱情快要燃燒殆盡的時候。

就在徐志摩為瀕於絕境的愛情孤獨地悲嘆時,突然出現了喜劇性的轉折。陸小曼奇跡般在上海與丈夫離了婚,急不可待地跑回北京,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和王賡離婚了!

這對於徐志摩不啻於一聲驚雷,於是徐志摩的恩師梁啟超先生充當了徐志摩陸小曼的證婚人,不過戲劇化的愛情卻沖淡不了對這份愛情並不看好的老先生,梁啟超以一分申斥的嘴臉,主持了這份婚禮。

⑼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十一月六日
--------
①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彷彿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盪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雲彩。」第2節至第6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裡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志,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並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最後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麼?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盤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雲彩呢?全詩一氣呵成,盪氣回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胡適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麼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
徐志摩是主張藝術的詩的。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你得拿來澈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盪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⑽ 徐志摩的代表作有什麼

詩集著有:《再別康橋》、《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等

散文有:《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等

小說:《春痕》

戲劇:《卞昆岡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

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