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有聲小說 » 智囊聽書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智囊聽書

發布時間: 2021-03-11 16:34:12

『壹』 「安卓聽書」和「TXT聽書」的軟體哪個功能好一點啊

安卓版的語書挺好的 我現在就用的這個
◆知道團隊:網路手機智囊團◆

『貳』 中國成立60周年每十年的變化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交通運輸日益發達,人們的出行方式也日趨多元化。然而,這一現象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容忽視的一個重大問題——交通安全問題。
建國60年來,交通運輸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觀。街道不擁擠了,變得有秩序了。60年前,「開門就是山,抬頭就是坡,邁步就是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60年後,水、陸、空構建的立體交通樞紐網路,讓我們「條條道路通羅馬」。來自市交委的數據顯示,自建國以來,我市交通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長了5.8倍。我市市民的交通安全觀雖有改善,但仍需推廣。
據了解,2006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首次回落到9萬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在我們現代社會中,城市馬路不僅僅是人和物位置移動的通道,同時也是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明程度的檢驗場。 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交通安全教育,孩子們從小就接受交通知識的教育,每個人也嚴格按照交規出行。
我國雖然也十分重視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較其他國家做得還遠遠不夠。每天,馬路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自行車、車輛比比皆是。例如,非機動車遇紅燈時越線、在車道上逆行、違法載人載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護欄、亂穿機動車道等。有的時候我過馬路,經常會看見紅燈時行人無視信號燈闖紅燈,或者綠燈時汽車利用交叉路口時間差不顧過馬路的行人加速沖過去等情況。我國交通法規明確規定:「車輛行經人行橫道,遇有交通信號放行行人通過時,必須停車或減速讓行;通過沒有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時,須注意避讓來往行人。」在現實生活中,有交通信號的路口還好一些,沒有交通信號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亂的景象,車水馬龍,互不相讓。在我們這個現代社會中,車輛依法行車,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執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這兩部分同時「展現」在馬路上,才能構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1、絢麗多彩的服飾
①剛建國時期——新舊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並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系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紐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毛澤東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於呆板,缺乏創新。後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制服——「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這款服裝後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幹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②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
50年代的人們崇尚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年輕姑娘們曾一度愛上了男式背帶工裝褲和格子襯衣。1956年,三大改造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布拉吉裙在中國的流行,得歸功於一位蘇聯的領導人。這位領導人來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的服裝不符合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女性應該人人穿花衣,以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面貌」。於是,色彩鮮艷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麗的風景。
在講求勤儉的年代,美麗的服裝大多是家庭製作而來。巧手的姑娘和母親們按照畫報上的服裝裁剪式樣,自己動手,使軍裝變得合身,棉布襯衣變得漂亮。而此時的中山裝成為中國最莊重也最為普通的服裝,那時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裝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兩支鋼筆,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後來,有人根據中山裝的特點,設計出了款式更簡潔、明快的「人民裝」、「青年裝」和「學生裝」。還有一種稍加改進的中山裝,就是將領口開大,翻領也由小變大,很受人們的歡迎。當時,共和國的領袖毛澤東就特別喜歡穿這一款式的中山裝。以後,國外有人便將這一款式的中山裝稱作「毛式中山裝」。從那時開始,中山裝的流行持續了近30年的時間。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苦的時期,由於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為每人21尺。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畫家曾經形象地描繪出「人人一身藍」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時,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肩挎草綠色書包。這一身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頭的了。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為了表現自己的艱苦樸素,有人甚至將新買的衣服在水中做舊,或者在並未被損壞的衣服上打上幾個補丁。這種今人看來相當可笑的行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時。當時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有一首歌,也同樣飄盪在建國初期的大街小巷:勤儉是咱的好傳統呀,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單一的年代,人們的愛美之心也依然會流露出來,一位攝影師把這種流露稱之為「擋不住的春光」,這種自然而然傳遞出的美的追求,是一個時代留在人們腦海中深深的印記。
③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影片。久違了的愛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她在影片中換了多少套衣服,成為當時年輕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這一時期,戴太陽鏡、留長頭發、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為時尚,很多人看不習慣,但年輕人卻從中找到個性和自我的感覺。
1981年成立的中國大陸的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立,盡管當時只以「服裝廣告藝術表演班」的名義招生,但令舉辦者感到意外的是前來報名的人數是預計的四倍。三年後,這支表演隊出訪歐洲,引起了轟動。西方輿論驚呼:「毛澤東的孩子們穿起了時裝!」來自中國的時裝旋風,帶給世界一個開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美國洛杉機奧運會上實現「三連冠」的時候,北京流行起了運動裝。色彩鮮艷的運動裝成為愛美的人們首選服裝。人們幾乎隨時隨地地穿著運動服,甚至還成為了學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廠服。
90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從服裝的變化上,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內心觀念的轉變。服飾的變化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以往的「從眾」心理到「追求個性」。服飾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表現。
2、日益豐富的飲食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准,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
①剛建國時期——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飯
②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中央政務院於1953年10月發布命令: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採取憑證定量售糧辦法,糧票出現了。北京從1960年8月起全市飲食業實行憑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製品、蔬菜也實行限量供應。這一時期票據種類繁多,除了糧、油、布票,還增發了補助豆票、糕點票、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油票、節日補助油票,有些地方還發放過煤球票、冰棍票、煙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證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質短缺的時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提問:書上112頁人們為什麼要使用票證?
生答: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卜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
③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後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台。一些象徵短缺經濟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繼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動腦筋」: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為什麼如今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為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為解決溫飽並無選擇。現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人們注意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裡,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②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
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③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
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麼叫「破舊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沒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今天,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復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當我們登上高樓遠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時,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為熱點,風格多樣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達的交通
①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裡,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
「一五」計劃期間興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國家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國,出行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因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當時的鐵路客運量每天超載50%,高峰時超出100%,每天有80萬人站著乘火車,而全國每年積壓的物資則高達1億5000萬噸,南北運輸的缺口達6000萬噸。
在民國時期,貫通南北的大動脈是京漢鐵路,而時代的進步使得它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斷決定:京九鐵路三年開通,並且京九鐵路的概念已經更新,南端的終點由江西的九江延長到了香港九龍。1993年5月2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干線開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鐵路全線鋪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計劃提前四個月,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這條鋼鐵大動脈跨越九個省市,緩解了南北運輸的矛盾,解決了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它把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和北京連接在一起,維護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它穿過多個革命老區,給老區人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1984年12月,滬嘉高速公路開始在上海興建,並於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同時應該指出學生,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要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撰寫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人們的交通觀念也大為轉變,假日旅遊增多,國內游、出國游開始由觀光型走向休閑度假型,並且出境旅遊變得越來越平民化,選擇也越來越多,而且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個性化旅遊悄然升溫,人們放鬆心情度假,開始真正享受旅遊帶來的樂趣.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六十年來,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青藏鐵路,一條幾乎不可能的鐵路,中國人民做到了;火車多次提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奧運場館建設,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舉國上下一片歡呼雀躍……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著一個又一個壯舉!
六十年裡,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成為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沒了許多樓房,淹沒了許多人民,卻淹不滅中華兒女的愛心;2007年年底,當春節來臨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雪災,阻礙了人們回家的道路,卻阻礙不了中華兒女救災的決心;2008年5月,里氏高達8.0級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牽動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樓房,震碎了一顆顆逝世者家人的心,卻震不倒中華兒女突破重重困難的熱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會變成小小的煩惱,再小的幫助乘以13億,會變成大大的扶持。炎黃子孫會手挽手,心連心,克服一切困難!
六十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迅速發展,中國在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叔叔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2008年,中國的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飛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訪嫦娥和玉兔;同樣是2008年,神舟七號升空,翟志剛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中國的科技技術蒸蒸日上,為發展中的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六十年來,中國建設新農村的腳步越走越快。以前,農村人知識很少,只知道勞作。現在,「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越來越普遍,連許多老年人都發奮學習。農業不僅用上了力氣,同時也充分運用上了智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上了中學、大學,成為了建設祖國新一代的智囊團;以前,農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過的都是苦日子。現在,農村人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好,紛紛過上了小康生活。手機、彩電、冰箱……這些曾經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一樣樣成為了現實。以前,農村給人的印象是又臟又亂。一下雨,小路便成為了「水泥路」,山上雜草叢生,無人問津……現在,一提到農村,人們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青山綠水……改革開放,讓農村展現出了勃勃的生機,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幸福。
我堅信,中國將會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一、艱苦創業
1、高瞻遠矚,雷厲風行
1956年4月13日,航空工業委員會(簡稱航委)正式成立,聶榮臻任主任。在聶帥的主持下,30多名科技專家和一批軍政幹部、150餘名應屆大學畢業生陸續集聚北京,成為新中國航天事業創建的班底。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簡稱國防部五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長錢學森。中國的航天事業誕生了。

2、引進技術,學習消化
國防部五院成立之初,原蘇聯給我國提供了重要的幫助。1956年10月原蘇聯先提供了兩發供教學用的P-1模型導彈,1957年12月又提供了兩發液體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P-2及一套地面設備,同時還向我國提供了導彈研製基地、發射基地的工程設計圖紙,派遣了技術專家和導彈操作使用人員。

在原蘇聯的幫助下,我國開始了P-2導彈和C-75地空導彈的仿製工作,開始進行導彈研製基地、發射基地的建設,還組建了教導大隊,學習導彈操作使用技術。

這期間,1957年10月4日,原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極大地鼓舞了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

3、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國航天事業一直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中國建設強大國防的決心也毫不動搖。1960年11月5日,中國自己仿製的液體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一舉發射成功。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近程彈道導彈。同年9月,上海機電設計院自行設計、製造的我國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T-7發射成功。

4、小結,開局成功
國防部五院成立之初,下設10個研究室,1957年重組為一、二分院,1961年成立三分院,1964年成立四分院。同時,相關科研院所不斷加入國防部五院管理體系,充實完善了科研體系,這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機電設計院(1958年成立,1963年劃歸國防部五院建制)、上海第二機電工業局(1961年成立,1962年由國防部五院歸口管理)、通信兵部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1958年劃歸國防部五院建制)、導彈試驗訓練基地(1961年劃歸國防部五院建制)等。截至1964年,國防部五院已經初步建成覆蓋導彈、火箭、衛星及相關系統領域,具有獨立研究、研製、試驗能力和條件的研究院體系。國防部五院的成立、建設及其成績證明,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開局成功,為完成更大的歷史任務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二、配套發展
1、「八年四彈」與導彈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發展導彈核武器,解決運載工具已成為緊迫任務。1964年12月,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通過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的決議,由七機部統一組織和管理航天事業的研究、設計、試制、試驗、生產。

1965年3月,七機部《關於地地導彈發展規劃》獲得批准。這就是「八年四彈」的發展規劃,即在1965年至1972年的八年時間內,研製成功改進的中近程、中程、中遠程、遠程四種液體彈道導彈。這一規劃在執行中雖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擾,進度有所推延,但都基本實現。這對我國航天科技工業體系的形成與完善起到了積極的帶動和促進作用,並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新發展奠定了技術和物質基礎。

1966年10月27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東風2號甲中近程導彈攜帶著自己製造的核彈頭精確命中目標,兩彈結合試驗成功。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實用型導彈核武器,為打破霸權主義核壟斷作出了巨大貢獻。

2、航天三線,新基地新創業
六十年代中期,根據中央關於加強戰備,加強三線建設,建立鞏固的戰略後方的指示,航天系統開始大規模的後方基地建設。廣大航天職工從一線大城市來到三線深山僻壤,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經過20年風雨坎坷的努力奮斗,建成了航天三線基地。

3、東方紅一號衛星與長征一號運載火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衛星研製工作受到較大沖擊。為了加快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根據聶榮臻副總理的建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於1968年2月成立,有力地保障了衛星研製工作的正常開展。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東方紅一號衛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世界轉播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全國各族人民無比喜悅。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掌握多級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的研製、發射與測控技術,這是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的突破,中國開始進入航天時代。

4、小結,歷史性的飛躍
七機部成立後,體制建設繼續充實,技術體系繼續完善,盡管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擾,仍然在短時間內獨立完成了西方強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得的技術突破和工程成就,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飛躍。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在兩極世界格局下,航天事業作為國防事業的重要部分,得到了全國的大力支持。但是,在世界處於和平和發展的進程環境里,航天事業面臨轉型

『叄』 電子書閱讀器的選購標準是什麼

您好,OPPO智囊團為您解答:
1、什麼是電子書閱讀器?
電子書閱讀器是採用Eink電子墨水屏幕的專業閱讀工具,與傳統的手機,MP4,電腦閱讀相比,它具有長時間閱讀不傷眼,不閃爍,無輻射。且待機時間超長的優點,同時也有色彩單調(黑白雙色)、反應較慢、功能單一(可以說是優點,也可以說是缺點)的缺點。對於每天進行閱讀的人,推薦使用電子書閱讀器,更專業。對於喜歡多媒體娛樂的人,推薦TFT屏幕的其他移動設備。
2、如何選購電子書閱讀器?
首先,確認購買的是電子墨水屏幕的電子書閱讀器,而不是TFT屏幕的娛樂設備。目前電子書閱讀器只有黑白屏幕,未來將採用彩色屏幕,可以閱讀彩色雜志和彩色漫畫。
其次,根據需求選擇尺寸,對便攜性高的用戶推薦6英寸,可以滿足除掃描版PDF外的基本需求。掃描版PDF一般推薦10英寸以上。
再次,屏幕選擇,電子書閱讀器屏幕有4級、8級、16級灰階三個層次,16級為最高級別,顯示效果細膩,低灰階的屏幕顯示效果灰暗。由於電子墨水屏幕很脆弱,容易破碎,在選購時要注意配皮套,對屏幕進行保護。
接著,最重要的格式支持,常見的格式有網路小說的TXT、專業文獻文檔的PDF(PDF的支持效果很重要),OFFICE組件(word、ppt、excel)、網頁閱讀的CHM、HTML、專業排版製作的Epub,以及圖片瀏覽的JPG,壓縮格式ZIP,支持格式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支持效果也是需要考慮的,排版的美觀性,字體的設置,格式的兼容,操作的易用性等。
最後,就是操作上的細節,翻頁鍵的設計很重要,閱讀過程中最容易使用到的就是翻頁鍵,因此翻頁鍵的位置最好能適應左手,右手單手操作和雙手操作。翻頁鍵的手感也是,軟硬適中,彈性適中最好。
選擇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國內品牌在格式支持,資源支持和售後服務上更方便,國外品牌在外觀工業設計上更突出。
3、關於OPPO Enjoy(E601)電子書閱讀器:
OPPO Enjoy為國內首款基於Google Android系統的電子書閱讀器,6英寸16級灰階電子墨水屏幕,支持格式為目前國內最全面的,包括TXT、PDF、WORD、EXCEL、PPT、Epub、CHM、HTML、ZIP、JPG等。支持邊看書邊聽書的TTS語音朗讀。字體可以四級放大縮小,自定義更換,同時能夠橫豎屏切換。可以邊看書邊聽音樂。
機器內置了900本免費的正版書籍,同時用戶可以自由從網上書城下載100本免費的正版書籍。
外觀設計上也很時尚,只有8.2mm,很輕薄。另外,全國售後聯保,質量有保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專賣店了解一下。推薦您選擇OPPO Enjoy電子書閱讀器。
希望您能滿意我的回答!

『肆』 支持多種語言的電子書閱讀器

想買電子閱讀器,糾結中?
本人正在考慮買電子書,想買國內的,但漢王的造型實在是不適合女生用;買kindle、索尼,又怕國內的平台使用不方便。看看同學的itouch、iphone覺得不錯,但是耗電太快,幾乎每天都要充電,而且長時間看著屏幕眼睛很累。最近接觸到亦墨的世博紀念款的閱讀器的時候就改變了。他有海寶、上海夜景、中國館以及上海市市花白玉蘭四種花色,8mm超薄,超快的翻頁速度,6寸的屏幕,完全改變了對電子書的看法。拿在手上的時尚感不亞於itouch,看的我很心動……大家還有什麼好建議嗎?

『伍』 評書里有個叫鄧禹的是哪個

評書《劉秀傳》《劉秀走國》都有

鄧宇鄧艾超,劉秀的首席軍事智囊
張少佐《東漢演義》
田連元《劉秀傳》
張震佐《劉秀走國》

『陸』 樊登讀書會有什麼問題

曉松的曉說是深入淺出,把書本上的文字化成讓你容易理解的道理,讓人覺得實在有啟發,是這么回事兒,而且曉松從來不會讓人有賣弄的感覺,知識面很廣;樊登是淺入深出,雖然全程都在說,一秒不停歇,但是弄出一大堆概念詞,把你忽悠暈了算,全程不知道重點是什麼,毫無邏輯可言,沒有任收獲,我周邊失眠的一個朋友每天聽他念念念才容易睡著~~~曉松從來不會說分享下面的二維碼給你的朋友可以免費聽什麼什麼的~~~所以你們懂得~~

『柒』 三國小說搞笑的

《曹魏亂世智囊團》
《周倉是個大帥哥》
這兩本關於三國的小說很逗,你可以看看,酷聽聽書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