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贊美蘇軾的句子~!!急
釋德洪《跋東坡(左忄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盪,則其波亦自然成文。」
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
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 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
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推崇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國憲在《重修儋縣志敘》中評價蘇軾,「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辟南荒之詩境也。」
董其昌作過一段著名的跋語:「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也;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這是對蘇軾的《赤壁賦》及其書法最為深切而崇高的評價。
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
國子監直講梅堯臣讀了蘇軾所作《刑賞忠厚之至論》,頓覺「有孟軻之風」,遂將試卷交主考官歐陽修。修見軾卷,「驚喜以為異人」,擬取為第一,又疑其為門生曾鞏所作,為避嫌疑,才取為第二;接著,禮部復試,又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歐陽修興奮地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可喜,可喜!」並高度褒獎蘇軾「善讀書,善用書」,預言蘇軾文章「必獨步天下」,「三十年後世人更不道著我」
正如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所雲:「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
當代著名學者錢鍾書先生對蘇詩藝術風格的浪漫豪放評價道:「李白以後,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世概》
宋神宗皇帝精闢地說:「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
宋孝宗皇帝稱蘇軾:「雄視百代,自作一家,渾涵光芒。」
詩人陳毅元帥吟道:「吾讀長短句,最愛是蘇辛。東坡胸次廣,稼軒力萬鈞。」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委員長高度評價三蘇父子:「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門六君子之一的李方叔的祭文寫道:「道大難容,才高為累。皇天厚土,鑒平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識與不識,誰不盡傷;聞所未聞,吾將安放?」(《曲洧舊聞》)。祭文一出,傳遍大江南,世間「人無賢愚皆誦之」。
夠多了吧,還要嗎?
❷ 賈雨村當官需要賈政提攜,為何官位反比賈政更高
賈政的官雖然不大,但是賈家的勢力卻不小,賈政如果再步步高升,對皇權有著很大的威脅,所以皇上輕易不會給賈政陞官,而且賈政並非科舉出身,這都導致賈政仕途艱難,而賈雨村和賈政就不同了,賈雨村進士出身,人又善於經營,所以官職反而升得很快。
一、皇上顧忌到賈府的勢力,不會輕易讓賈政陞官
賈家到了賈政這一代,雖然已經沒落了,但是寧國府的重孫媳婦秦可卿死時,四王八公可以在沒有皇上旨意的情況之下,公開弔唁秦可卿,由此可見,賈家在四王八公這些舊勛貴中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賈雨村當初謀求復職,靠得是林如海推薦走的賈政的路子,賈政給賈雨村謀求的應天府知府之位,絕對動用了賈家的人脈資源,意在處理好薛蟠的人命官司案,賈雨村又憑借“葫蘆案”成功攀附上了王子騰,於是有了賈府和王子騰的助力,再加上賈雨村自己也是有一定的能力,所以賈雨村很快就升任了大司馬參贊軍機。
❸ 為什麼在歷史書上出現的這張圖片,說是中日馬關條約的情景。但是沒有日本人,有幾個貌似英國人
這個是扶桑畫風格 其實是日本人
在明治維新後他們基本上已經西方化
所以軍服也是洋裝 所以是日本人
❹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指哪三種不孝
聽書講古,經常能聽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篇,原話即是如此,並沒有解釋此「三」究竟是哪些。
雖然孟子沒有明示,但是漢朝的經學家趙岐在注釋這一篇的時候,給出了起碼是他自己認為合理的答案:
「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趙岐,東漢經學家。字邠卿,初名嘉,字壹卿。京兆長陵人。曾任並州刺史,因黨錮被免職。後任議郎、太常等職。著有《孟子章句》。
雖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時代的儒家思想,已經較孔子時代的有一些進步了。從不孝的第一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就可以看出:在孔子時代,孝和忠的表現,就是表面上的順從、唯唯諾諾,哪怕明知道長輩有錯,也要認可,不能指出。孔子《孝經》上說:「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而到了孟子時代,儒家思想已經開始反思,對於這種情況,孟子的儒家思想認為這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即不孝。
對於第二條,也是與孔子時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認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來,「無後」反而排在第三位,並不是什麼真正的「為大」。我們可以通過孔、孟儒家思想的發展,看出「不孝」定義的發展。當然,孟子的《離婁上》也好,孔子的《孝經》也好,其所宣揚的孝道,是中國歷來所宣揚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
❺ 贊美蘇軾的文章
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里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
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他們(蘇氏兄弟)的學術因罩上一層極厚的釋老的色彩,所以他們對於世務,認為並沒有一種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標准。他們一面對世務卻相當練達,憑他們活的聰明來隨機應付。
他們亦並不信有某一種制度,定比別一種制度好些。但他們的另一面,又愛好文章辭藻,所以他們持論,往往渲染過分,一說便說到盡量處。近於古代縱橫的策士。
出自錢穆《國史大綱》。
(5)聽書官位擴展閱讀:
歷史對蘇軾的評價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
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
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范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到了南宋黨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後歷代翻刻不絕。
❻ 三國廖化生平
前半生
【219年】,蜀將前將軍關羽兵敗被殺,當時廖化任關羽主簿,也被吳國捕獲。廖化思念蜀主劉備,於是詐死,當時人都相信了。廖化則帶著老母晝夜西行,奔赴蜀國。 廖化
【223年】,伐吳失敗,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後主劉禪即位。廖化升任丞相參軍,後來為廣武督,又當過陰平太守,多次參與北伐行動。 【238年】,廖化攻守善羌侯宕蕈營,魏雍州刺史郭淮派兵救援,廖化擊破南安太守游奕,射殺廣魏太守王贇。 【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隨姜維率軍西迎,於成重山築城留守,抵抗郭淮進攻,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 【259年】,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假節,領並州刺史,封中鄉侯。
後半生
【262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說:「『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果然,姜維為鄧艾所破,還駐沓中。 【263年】,魏將鄧艾、鍾會伐蜀,廖化同張翼、董厥等人率軍前去抵抗。廖化前往沓中增援姜維,繼而與姜維一同退守劍閣。後來,諸葛瞻被鄧艾破於綿竹,廖化等人隨姜維繞道退向成都,但在半路上就得到了後主劉禪投降的敕令。 【264年】,廖化被徙往洛陽,於半道病逝。
❼ 韋小寶最後的官職是幾品
二等鹿鼎公
《鹿鼎記》主人公韋小寶是揚州妓女韋春花之子,在妓院長大,從小聽書聽戲,十分羨慕戲文中的英雄好漢,為了做英雄,他憑一時之勇搭救了一個落難的江湖好漢茅十八。茅十八為了感激小寶援手,更因他纏糾不休,將他帶到了都城北京。
在京城,韋小寶被一老一小兩個太監劫入進宮,他施展詭計將老太監海大富弄瞎,又將小太監小桂子害死,從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宮中做假太監。
羅剎國向東方的侵略滲透早已引起康熙的注意,平定西南、收復台灣的勝利使他堅定了向羅剎用兵、收復失地的決心,韋小寶去過莫斯科,粗通羅剎語言,又與羅剎攝政女王有露水姻緣,康熙便將他召回京城,冊封他為鹿鼎公,撫遠大將軍,命他率兵向羅剎人作戰。
(7)聽書官位擴展閱讀
韋小寶這個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傳統觀念上的英雄人物的作為,在他的身上,很難找得到。然而,他卻是眾人心目中的英雄,這樣的人物,以前未曾在任何小說中出現過。他撕破了許多假面具,破壞了許多假道學,揚棄了許多假仁義。
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絕不虛偽的典型。韋小寶幾乎什麼壞事都做,從賭錢騙人,酒不厭迷眼,偷、拐、騙,無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他最大的優點是:懂得如何對付周圍的人。
❽ 《鐵齒銅牙紀曉嵐3》的詳細每集介紹
片名:《鐵齒銅牙紀曉嵐3》
主創人員
總製片人:邊曉軍、張 璋
出品人:劉繼南 導 演:劉家成
編 劇:鄒靜之、陳文貴、王 琛、汪海林
主要演員
張國立飾紀曉嵐 王 剛飾和 珅
張鐵林飾乾 隆 張 庭飾陸琳琅
--------------------------------------------------------------------------------
劇情簡介:
清朝乾隆年間,社會一派祥和繁榮,後世稱作"康乾盛世"。
乾隆皇是一個雷厲風行同時又深諳中庸之道的君主。他愛才,故起用剛正無私、秉公執法,又時時和他頂咀的紀曉嵐。他好大喜功,特別對和珅搖尾乞憐、惟命是從的獻媚,難舍難離。
就是這個絕妙的鐵三角,構成了妙趣橫生的「鐵齒銅牙紀曉嵐」。
在第三輯的故事中,紀曉嵐由大才子變成了受人欺壓的可憐形象,被和珅逼得蠻不講理;原本圓滑張揚的和珅卻被壓抑得像個傻瓜;而皇帝也陷入了兒女情長的矛盾中,眼看著和珅和紀曉嵐玩起「貓捉老鼠」的游戲卻無暇調停平衡。
紀曉嵐雖然聰明絕頂,但亦有失意之時,在本輯故事中,就有五次困難令他頭痛不已。
「好女爭鋒」-乾隆深夜造訪紀府,把漢人女子賢淑貌美的陸姑娘寄留在紀曉嵐家中,紀曉嵐勉強寄下,和珅一心想探明實情......宮內,那拉皇後削發堅決要出家;和府,常四格格住進和珅家幾天花了上萬元;紀府,陸姑娘大興土木,聽書,下館子。皇上、老紀、和珅,三個被女子害的男人談了一番對女子的認識後大醉而歸。和珅發現陸姑娘是個燙手山葯,皇後要殺,乾隆要保,老紀終於被誣陷下獄......
「假作真來真亦假」-書商募捐印製『乾隆詩集』,署名紀曉嵐主編。紀曉嵐發現有人用他的名字騙錢,設下圈套抓到冒牌書商馬如風。朝廷追捕甚緊,虎妹接受馬如風的提議,冒充女欽差,馬如風則有意向常媽泄露「女欽差」的行蹤......紀曉嵐索性利用虎妹這個假女欽差,搜集更多的罪證,乾隆在危難中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承認虎妹就是女欽差......
「江湖江湖」-和府師爺氣焰囂張砸了坤書場女角紅蓮的場子。陸姑娘約乾隆聽書,和珅怕紅蓮事出,洪師爺敗露,禍及自己。師爺以手中握有把柄要脅和珅。皇上下令要人,和珅裝病,紀曉嵐暗示和珅找個假紅蓮頂上,乾隆要將二人斬首,關鍵時紅蓮道出個中情事,眾人說情,老紀和珅免於一死。
「辨奸記」-身負重任的和珅突然失蹤了,導致滿朝皆亂,乾隆意識到大清國還真缺不了他!乾隆讓紀曉嵐找和珅,回任後的和珅,第一件就是替皇太後辦萬壽,紀曉嵐費盡心思告知乾隆山東蝗災是成天象示警,皇太後知道了山東的重災,決定不辦萬壽了,紀曉嵐內心歡喜,卻得罪了想靠萬壽發財的百官......
「胭脂紅」- 紀曉嵐、乾隆及和珅三位地位不同的人,同時迷戀京城女子賽花紅,三人各施各法要討好她,怎知花紅接近他們的目的,是要替獄中的夫君馮海申冤,使其脫罪......
分集介紹:
第 1 集
紀大煙袋奉旨藏嬌
乾隆一身夜行裝,領轎夜探紀曉嵐,紀曉嵐雖暗叫不妙,惟不得不受託將轎中人陸琳琅接到府中代為照顧。皇後得知此事後,向太後訴苦意欲出家為尼,太後答允必定力阻漢族女子入宮。和坤接報後暗自歡喜,靜觀好戲即將上演。
早朝時,和坤以紀曉嵐一身脂粉之香嘲諷,紀曉嵐不以為然反諷和坤不得皇上重用。另一方面,皇後在官中大吵大鬧,激動至欲揮剪削發,混亂間卻誤傷太監總管;太後聞訊到來安撫,隨即剪下皇後一撮頭發,促太監呈予皇上。乾隆於大殿之上大談兒女情長,紀曉嵐即以山歌小調逗得龍顏大悅,但太監到來說出皇後情況,乾隆即大怒退朝。和坤趁機奚落紀曉嵐。
乾隆退朝後會見太後,太後席間借閑談糕點訓戒其念舊長情,重申不可接漢族女子入宮,乾隆當面答允。皇後則托國舅助查漢族女子下落,紀曉嵐苦於避嫌不惜避見於廚房中,引起陸琳琅不滿,力阻不果下忿而出走,不知所終……
第 2 集
不請自來 和珅有難
和珅眼看紀曉嵐為琳琅之事而苦惱,正以為事不關己;那拉國舅登門造訪,並傳皇後口諭,命其查探琳琅下落,令他左右做人難。
與此同時,乾隆則對皇後所為大表不悅,復命人將所呈斷發剪碎。
當晚,紀曉嵐與杏兒遍尋琳琅不果;和珅突然登門拜訪,對琳琅不知所蹤大為緊張,更被紀曉嵐巧施妙計將和珅留於府中,二人合議使出拖字訣向乾隆交待。紀曉嵐遂擬出「三不保」合約以作為緩兵之計,乾隆迫不得唯有答應,所幸琳琅亦在最後關頭出現。正當眾人以為可松一口氣之時,琳琅在無意中得知合約內容,深感被視為貨物,一度欲忿而出走,不過紀曉嵐看出琳琅心中似有未了之事,謂其一走則事不能完,逐繼續留在紀府中。
和珅終與表妹常四首度碰面,驚艷於其風情之餘,更憶起常四兒時曾有老道士推算出,她將與乾隆將有緣見面,令和珅深感「奇貨可居」。
皇後則因乾隆送回碎發憂憤不已,不惜強見太後訴苦。
第 3 集
借醉驅趕 欲走還留
乾隆借故支開侍從私會陸琳琅,但皇後不惜向乾隆身邊侍從季喜施刑,探問乾隆下落卻不果,紀曉嵐得悉後深知將成磨心,和珅更懷疑背後另有隱情,堅拒接待琳琅到府中。而常四則對紀曉嵐高度評價,傾慕之意盡在不言中。
紀曉嵐故作市井,醉倒太白樓,欲借醉逼走琳琅,但琳琅卻道破其背後苦心,盡顯冰雪聰明。另一方面,太後講及皇後向季喜用刑一事,乾隆雖大表震怒,但卻不敢有違太後意旨,剪下斷發轉送皇後,皇後卻誤以為乾隆終告屈服,遂命國舅對琳琅下手。在太白樓中,對陸毫無辦法的紀曉嵐、為常四的行徑頭痛的和珅、困於皇後、太後與琳琅一事的乾隆,三個同因女人煩惱的男人不約而同先後聚集,各將一腔怨氣訴諸美酒佳餚於席間。
原來連日來琳琅一直暗中前往娘親與弟弟住處探望,但當晚卻被皇後所派宮中太監跟蹤,路中巧遇因看戲夜歸,在路上手舞足蹈的常四;常四驚見陸被人跟蹤,欲上前告發賊匪行徑,卻無辜被打。
第 4 集
倩影背後 霧鎖迷情
紀曉嵐無意驟見琳琅小心將文書收藏盒內,加上從乾隆手上所得詩句,猜度事有玄機;惜線索太少,仍不得要領,遂向杏兒請教詩中句子,驚覺內有冤情,欲向刑部查閱相關資料,卻被刑部官員多番推搪。
紀曉嵐在刑部求證不果,回府卻驚見國舅爺靜候多時,國舅爺竟糾眾痛毆他,紀曉嵐深知國舅有皇後撐腰,苦無辦法,唯有帶傷上酒家欲借酒澆愁,巧遇昨夜同被毆打的常四,二人一見如故。皇後向和珅出示乾隆發絲示威,更揚言已命國舅將紀曉嵐打傷以示教訓。紀曉嵐無計可施下,找和珅共商,更道出欲借故遠行以避開琳琅風波,和珅立即舉薦他為參軍督戰,卻為乾隆洞察二人心思而事敗,紀更獲宮內賜馬以示器重。
和珅不滿常四的率性而為,決定嚴加訓斥,但始終覺得常四不失為棋盤上一隻可用的棋子,遂安排至紀府中暫住,紀曉嵐本以為可藉此避嫌,卻不知常四與琳琅水火不容,終令紀府再無寧日。
第 5 集
二女相爭 紀府翻天
常四剛至紀府便與琳琅針鋒相對,單單為准備晚膳就已各不相讓,最後更雙雙拂袖而去。另一方面紀曉嵐於刑部查證始終不得要領。常四則跟蹤琳琅惜被發現,二人吵嚷不休讓紀曉嵐大為頭痛,就連杏兒都大叫吃不消。
乾隆一直未能解開琳琅所寫詩句內藏玄機,惟有召見和珅與紀曉嵐上殿求解,紀曉嵐更不惜於南書房內上吊,嚇得和與乾隆急急搶救。紀曉嵐轉醒後,藉詞在鬼門關前繞了一圈,終解得詩中首節意指「潤」字。琳琅弟弟外出為母買葯,卻發現被人跟蹤,原來此人是皇後所派,也揭發多年前一宗由國舅經手的冤案有關,國舅更揚言不惜殺人滅口。乾隆因對皇後所為未能釋懷,對皇後不加理睬,令皇後深感委屈。
常四盜取琳琅的錦盒鎖匙,更在紀曉嵐當面打開錦盒,卻被琳琅碰個正著。另一方面,皇後在深宮中憂憤至極,撫乾隆所獻斷發而泣,激動下更夜傳國舅入宮,欲對琳琅痛下殺手。
第 6 集
入宮夢碎 憂郁病倒
紀曉嵐與杏兒避走和珅府中,乾隆為見琳琅至紀府,卻只見常四剛起床,衣觀不整兼一口臭腐乳味,可憐常四雖終如願一見龍顏,卻被乾隆評為如同瘋婦,深感侮辱,自覺入宮夢碎,憂郁病倒。
琳琅親弟冒險攜母出門看病,和珅欲跟蹤卻被發現。而在和府中,紀曉嵐趁機與杏兒大吃大喝;乾隆突急召和珅與紀曉嵐入宮,更著令將琳琅轉交和珅照顧,紀曉嵐回府見琳琅正在煮飯,兩人相見無語。剛巧,國舅命刑部准備人馬,傳皇後密令格殺琳琅,當晚,常四在無意間巧遇國舅於酒家之中,國舅因其姿色相邀,席間酒後失言道出將殺琳琅一事,常四得知大驚,遂速趕回紀府,不料紀曉嵐見其滿身酒氣,將她拒諸門外,常四欲說無從。
國舅與刑部官員合謀,在琳琅移交和府途中截殺,不料常四以身犯險調包上轎被殺,紀曉嵐、杏兒發現琳琅被綁於床上,方知為時已晚。和珅驚覺痛失至親,誓言必借機報復,以泄心頭之恨。乾隆庭上向和珅與紀曉嵐問罪,二人直認不諱。
第 7 集
恨錯難返 為時已晚
和珅因國舅與刑部官員錯殺常四而打算報復;二人慾藉和珅亦曾獻計以威脅他放棄而不果。琳琅欲探母弟,卻發現他們下落不明。常四雖代陸琳琅死,但紀曉嵐仍被問罪,更給摘除頂戴花翎免官,押入大牢等待發落。
琳琅懊悔當初不相信常四,致令她白白犧牲;她最終向紀曉嵐說明原委,紀曉嵐聞畢即促請和珅共議;他指出常四之死雖令和珅避過一劫,叮囑其可一不可再。與此同時,皇後、乾隆等各派官兵四齣搜尋陸琳琅母弟下落,令城中大亂。
乾隆親臨獄中,紀曉嵐承諾三日內必解決事件。原來琳琅母弟一如紀曉嵐所料,想避居城外,更欲以棺木奔喪作為掩飾;可惜為皇後親信太監常季悉破,終被一網成擒。
國舅確認琳琅母子後本欲殺人滅口,但為作談判籌碼而不得不覓地秘密藏匿;幸被紀曉嵐無意中發現,立即緊隨其後。琳琅因誤以為母弟俱遭國舅毒手,竟於房內懸梁自盡。另一方面,皇後垂廉,避見乾隆。
第 8 集
母弟平安 沈冤昭雪
乾隆得知琳琅母弟俱已落入皇後手中,欲與追問二人下落,卻不得要領。而在朝中,和珅發現乾隆心事重重,字里行間透露出欲找下台階。另一方面,紀曉嵐終成功救出琳琅母弟並攜同上朝面聖,讓事件直接在群臣前曝光。
琳琅終與母弟同聚,並向紀曉嵐答謝救命之恩。和珅被委任負責審理此案,皇後欲向其施壓不果,遂轉由太後出面,更不惜再提出家為尼作脅。惟太後已不勝其擾,向乾隆表明事關官威人命,任由定奪,並暗指國舅有欠皇後。當晚,和珅於牢中獻上毒酒,促國舅在一個時辰內自殺了事。事件最終因為刑部尚書自縊身亡、皇後被降格而告一段落。而太後亦以代替已嫁作人婦的杜小月為由,認陸琳琅為乾女,同樣安置於紀曉嵐府中,以息乾隆私心。
大批官兵突然包圍書院,欲捉拿以修書為名騙財為實的騙子;不料卻撲個空。紀曉嵐與琳琅雙雙休假遠游,不料朝臣除和珅外均不約而同向乾隆投訴,遭紀曉嵐以替聖上修書之名騙去巨款……
第 9 集
真假學士 狹路相逢
紀曉嵐乘牛車遊山玩水,被琳琅埋怨安排有欠體面;紀曉嵐辯說自己低調不似和珅愛出風頭。不料言猶在耳,二人卻遇上地方官員率民眾列席歡迎,甚具派頭。兩人乍驚乍喜之下,卻發現「紀大學士」竟然另有其人。
驚見冒牌紀曉嵐、杜小月被奉為上賓,紀曉嵐與琳琅遂藉詞混入宴席中探個明白;最後更成功搏得騙徒信任,約見於客棧。
騙徒馬如風、虎妹二人被揭破身分後,欲持劍威逼,不料反被琳琅生擒。紀曉嵐本命琳琅將二人押至地方官府自首,惟途中馬如風動之以情,指二人只騙貪官污吏。琳琅深受感動,更助二人逃走,讓紀曉嵐蒙受不白之冤,恰巧和珅至,才能認證真偽。
琳琅放走馬如風與虎妹二人,紀曉嵐受和珅於朝上攻擊,連御賜金煙槍都被收走,更被命親自為和珅點煙。其實此舉為乾隆欲調查傳聞於河間府內,府中官員被常媽收買而變成罪惡之城,故布疑陣之計。
第 10 集
密命暗查 各施各法
紀曉嵐雖被命親為和珅點煙,但暗將辣椒苗加於煙絲中,讓和珅嗆鼻難咽,苦不堪言。紀曉嵐更看出乾隆將要他執行密令。和珅從親信得知宮中皇親國戚盡數外游,估計必定有事發生,開始暗自盤算。
和珅托鏢局將密函送交河間府;而無巧不成話,馬如風與虎妹亦適逢河間府廟會,更在混亂間發生誤會。虎妹竟誤將知府俞定中當成馬如風,將騙來銀票盡數捐贈,馬如風則誤將俞鐵心當成虎妹,更因此被人毆傷。及後,常媽發現虎妹所捐俱為京城銀票,誤以為她是格格。另一方面,紀曉嵐於河間府城外遇上大批流離失所的飢民,因此要求開放上繳貢糧賑濟災民;但地方官僚竟不理睬,紀曉嵐遂以煙槍為記,促其若有刑責,盡歸於他。
俞鐵心出題一試以證紀曉嵐身分,要求紀曉嵐寫出早年贈與劉羅鍋對聯。不料紀曉嵐竟出錯,被認定為假冒者。另一方面,馬如風以為官兵追捕,攜同俞鐵心作為診金的家傳金釵逃走,加上虎妹的不拘小節,常媽更認定她是格格。
第 11 集
當局者迷 馬腳自露
紀曉嵐因金煙槍被收,加上未能通過俞鐵心出題,竟坦認假冒;更自行承擔私自將上貢品分發災民之刑責,知府俞定中一行大驚。紀曉嵐向琳琅說明,各人將被真真假假搞得團團轉,無暇四顧自然真相敗露,將有利調查。
乾隆乘夜攜同常媽的贓款見和珅,表明一切難逃其法眼,並引康熙遺訓告戒,和珅臣服。琳琅抱怨紀曉嵐只顧在知府中看書而不查案,紀卻指出知府書房中盡是瑰寶,遠超一介知府所能為。而馬如風則向虎妹說明,貪官借朝庭賑災撥糧自肥,最忌糧倉被查,特意高調而行將其嚇怕,更讓對方深信二人身份。常媽趁機搜查行裝,發現金釵,證實廟會當晚搞事者就是二人。乾隆借飼鶴喻挪用賑災發糧,不追究私放上貢糧餉賑濟災民一事。
和珅閱畢呈上筆跡,認出紀曉嵐刻意扮假。因陞官致謝,紀曉嵐趁勢套口風,得知河間府萬事盡於常媽手中,不料常媽竟是紀曉嵐外甥女。而俞鐵心至獄中探望馬如風,得知二人身分原委,不但未加以怪責,更著令其依計而行。
第 12 集
攏絡饋贈 寶劍侍女
常媽以為琳琅是杜小月,為攏絡而贈予寶劍;更私下認為紀曉嵐是風流才子,安排大批美女侍候。另一方面,俞鐵心欲盜印營救,惜為俞定中阻止;幸馬如風聽從建議,指虎妹是格格,並指紀曉嵐可證二人身分。
乾隆以御花園蟲患為喻與眾臣傾談;阿桂力主根除,和珅見狀,促乾隆微服私巡。紀曉嵐力證虎妹格格身分,更提出借俞鐵心查出內幕,他以利誘成功得馬如風等協助。
阿桂得知兒媳因難產而急需回天丸保命,不料卻已為和珅買走;阿桂內心多番掙扎,因不欲向王珅相求以免偏私。阿桂回府卻得報兒媳母子平安,原來和珅已先行派人解困。阿桂最後稱病未能成行,和珅救人以克敵的高招亦盡為乾隆當面點破。
馬如風因常媽應言送上賄款,不禁有感而發,慨嘆欽差敬款名目繁多,無不為貪得無厭。俞鐵心促二人及早遠走為妙;不料俞定中心思細密,以十格格曾奉命查探的舊案以試虎妹真偽,令其身份敗露昭然若揭。
第 13 集
為求巴結 法寶盡出
常媽帶紀曉嵐至書院,表示將以其名字命名;而同為獻媚,顧也直則向虎妹獻上寶葯雞湯。另一方面琳琅以小官大做之法令顧也直上釣,更認虎妹作契媽。紀曉嵐為搏取常媽信任,明言確因受乾隆密令來查明河間府上下。
魏明月聲色藝俱全,指出紀曉嵐著書十處謬誤;她更指自己就如顧也直養的葯材雞,實為常媽培育作為攏絡手段,能救她的唯有紀曉嵐。俞鐵心為證其父並非貪官,帶馬如風查閱往來文書,但二人親匿卻惹虎妹不滿。俞定中堅信格格是假,與常媽及顧也直決裂;紀曉嵐則向常媽告密阻止明月。另一方面,乾隆至保定見大批災民,和珅道出是有人挪用賑災糧款造成,乾隆本令查辦各大小地方官員,不料災民爆出被官府從河間趕離至此。
馬如風看出詩集內有玄機,隱含暗帳交易,著其大可一試真偽,令俞鐵心大為反感。乾隆因為災民出頭而被捕,與和珅同被押入私牢。紀曉嵐表面為常媽安排將明月送交主考劉羅鍋,以為貢生買取官位,實為尋其生父。
第 14 集
絲綢一試 鐵心心痛
俞鐵心應馬如風所言施計一試,向俞定中報稱紀曉嵐要求二十四箱絲綢,赫見詩集上果然記有暗帳。在常媽私牢,和珅想趁機通傳卻被拒;乾隆利用金煙槍作交易順利獲釋,更被顧也直要求成為災民代表。
在俞定中特意找來對質的十格格奶媽面前,虎妹百辭莫辨身陷險境,幸得乾隆出手相救。虎妹不解官兵為何無人敢上前,乾隆笑稱有茅山術可退萬兵。
魏明月與親父團聚終被知悉,更為助舉證折返而被殺;紀曉嵐被誣陷殺人,促琳琅逃走後束手就擒。馬如風遍尋虎妹不獲,往找俞鐵心反被逮捕。和珅因常媽追查當鋪金煙槍由來而獲釋,稱紀曉嵐與親戚借機斂財受盡招待,更因殺人而被收監聽候發落。
陸琳琅得知各人均已被收監,俞鐵心欲重施故技偷大印救人。和珅至獄中,促紀曉嵐早早和盤托出免招殺身之禍。紀曉嵐不肯犧牲馬如風、虎妹二人換取自身安全,和珅則咄咄逼人,指他的生死系於一念之間。
第 15 集
一往情深 自願輕生
俞鐵心為救馬如風不惜找令牌大印卻被撞破;鐵心對如風坦言一往情深,更出言遠走卻被惋拒。俞定中聞言放下令牌,指女兒若放走眾人則自刎而死。紀曉嵐指已犧牲魏明月一命,和珅建議絕不可從。
馬如風與虎妹於牢內成親,俞鐵心為二人證婚,更獻上毒酒本欲一命換一命。
顧也直欲獻雞湯予乾隆卻緣慳一面,後在外巧遇乾隆,因不知其身分,竟斗膽找其當指控假證人。紀曉嵐終被判無罪,俞定中欲再控以與馬如風合謀冒認格格之罪,乾隆不但確認虎妹身分,更為馬如風冤案平反;復再賜免其借印書斂財之罪。紀曉嵐得俞鐵心呈上暗賑成功反控俞定中;俞父女服毒酒輕生,常媽自縊而成懸案,但總算奪回招牌金煙槍。
乾隆因夜不能眠,上朝時睡眼惺松;他指自登位後鮮有一夜安寧,復命官員猜拳,敗者坐龍椅說出感受,眾官無不面有難色。鏡頭一轉,但見和珅府門外求見者駱驛不絕,門丁恃勢橫行,求見非得留帖封紅包不可……
第 16 集
出爾反爾 自討苦吃
和珅與紀曉嵐約定猜拳先和後敗,敗者上坐龍椅;不料和珅出爾反爾卻被識穿而自討苦吃,不得已只好上座。和珅眼見機會難得,少不免奚落紀曉嵐一番,先要其下跪,之後更為乾隆說盡好話,盡顯馬屁功架之能事。
和府門丁袁洪迷戀說書人紅蓮,更常故作親昵;最後卻因出言不遜而捱打。袁洪不甘受辱,帶同人馬大鬧詞門樓,琳琅見狀表明身份;袁洪卻不為所動,更直指紀曉嵐亦不過被和珅踩在腳下,活脫脫是狐假虎威的絕妙借鏡。琳琅隨即出手將一眾打走,更幫忙收拾殘局,與紅蓮結成好友之餘,更答應會帶紀曉嵐前來捧場。另一邊廂,乾隆忽叫紀曉嵐亦上坐龍椅;紀曉嵐在龍椅上大放厥詞,肆意大談庭上眾官,又作狀批奏章,閱檢舉信。
紀曉嵐對朝上所言,甚感懊悔更恐將被外放;琳琅真情剖白,二人合巹交杯,卻被杏兒撞見,尷尬不已。翌日終成功取得乾隆親筆免罪書。和珅不忿被紀妙計扭轉乾坤,加上尋門丁袁洪不著,回府大發脾氣。
第 17 集
和家猖狂 乾隆出面
乾隆側聞順天府捉拿到的女飛賊花娘頗具姿色,於是決定親自御審。和家猖狂,紀曉嵐稱有心無力,更促陸琳琅少管閑事為妙,實則想唆使她找乾隆出面。但怡和軒失火,紅蓮已被押走;各人更同在被燒毀書館現場偶遇。
乾隆欲聽紅蓮說書,和珅多番推搪不果,只好說出紅蓮已被收監。
紀曉嵐到刑部欲救紅蓮,卻發現人已不在天牢中;書館神速修好,乾隆親臨聽,和珅卻被陸琳琅揭穿,台上說書人並非紅蓮。事後和珅罕有地主動請紀曉嵐與陸琳琅吃飯飲酒;言談間卻埋怨因其多事令皇上出宮。是夜,劉全受命動殺人,不料袁洪非但不死,竟血流披面回和府,將和珅嚇個半死,他更暗示以此作罪證;更說出記載了和府訪客數據的紀錄已被老父「不小心」帶返家鄉。
乾隆追問紅蓮下落,和珅稱病不上朝;紀曉嵐藉探病強見,為其把脈後竟說他為紅蓮一事勞心勞力,有苦不能言是真病。紀曉嵐更奉上偏方,要和珅白烚烏鴉,一日一隻,三四日即愈雲雲。
第 18 集
二臣奇行 綉花吃鴉
陸琳琅從杏兒口中側聞紀曉嵐有病;探病時見紀曉嵐不但在綉花,還要自己教他綉肚兜後不禁大驚。乾隆追問進展,陰陽怪氣的紀曉嵐以刺綉妙喻。退朝後和珅特意向紀曉嵐追問乾隆反應,紀曉嵐竟說三日內人尋不著即攜手跳河去也。
乾隆笑指紀曉嵐和珅二人一個綉花一個吃烏鴉,遂傳御醫為其看病,並明言將堅守三日之限;和珅驚覺葯方竟與紀曉嵐所列雷同。因未能尋獲紅蓮,和珅遂冒險找人頂替,卻被陸琳琅一語道破。乾隆大怒,要將二人推出午門斬首;和珅埋怨,紀曉嵐則指為和府中人所累。
另一方面,二人將被斬,朝上大臣卻無人願發一言為二人求情開脫。和珅指望文武百官出面,紀曉嵐指只要有一人願出面就可望收回一時之氣,但最怕無人夠膽。
乾隆見鴉雀無聲,著各人稍事休息先行用膳,各官討論一番後決定繼續沉默不語。陸琳琅到和府找紅蓮不果後往找太後,卻被「有事可理,有事可不理」為由拒絕。行刑在即,紀曉嵐與和珅互訴憾事,明言欠人情債。
第 19 集
險死還生 刀下留人
乾隆再三追問下,眾大臣仍無本可奏,不得已傳令開斬;突然和珅家奴帶同紅蓮往午門闖關。朝上百官聞言即見風轉舵,爭相為二人求情;二人脫罪成功,和珅親邀各人府中作客。乾隆更親至和府,贊揚其門丁為救主闖關。
幾經波折,乾隆終能如願聽真正紅蓮說書;乾隆太後均對紅蓮賜賞,惟和珅警告紅蓮不要再多生枝節,紅蓮將事隱瞞。紀曉嵐亦只說紅蓮以情動人,無任何書外之意。乾隆至和珅書房閱讀說書主題的「今古奇觀」,發覺其內容並非如此凄涼悲慘,就連太後亦覺紅蓮似有委屈。
翌日乾隆微服親訪,惟紅蓮含淚說並無隱情,適時紀曉嵐和珅同至,乾隆問二人來看人還是聽說書;乾隆更謂要以平民身分看清何謂江湖情,江湖事。
因乾隆要二人同行,結果和珅要設拉洋片檔,紀曉嵐則設攤賣老鼠葯;紀曉嵐更借其三寸不爛之舌借諷貪官(和珅)為碩鼠,大收旺場,成功混入市井。紀曉嵐欲避開和珅跟蹤紅蓮卻事敗。紅蓮說書又再被人搗亂,紀曉嵐出面阻止卻慘被痛打。
第 20 集
接近真相 窮圖匕現
紀曉嵐往找紅蓮,遇羅師傅,自報身份後,相約兩日後陝西行不見不散。乾隆好奇看了和珅洋片後,卻因不識江湖規矩惹上麻煩;但亦意外在摔跤上技壓群雄,大勝而歸。乾隆問調查進展,紀曉嵐指明早自會真相大白。
翌日紀曉嵐驚見駱師傅慘死,往找紅蓮促其說出真相。乾隆要求二人不用再查,紀曉嵐明言擔心乾隆自視過高,以為江湖事盡皆可獨力解決。
和珅往找袁洪,揭出擅收門敬,亂收人禮代為辦事等,結果反被警告少理為妙;乾隆果真擺下摔跤賣武檔子,還遇上神秘女子藉手巾約見於天雨軒。該女子自稱岳金枝,不多久更與乾隆一見如故;她更直言粗獷可裝,其風雅卻是渾然而成,問及身分,她卻笑謂安坐飲茶,身分自不用言。
因書館又遭搗亂生事,陸琳琅出手解救,搏得滿場掌聲;她趁機問明原委,紅蓮卻指江湖事,不說可能有救,說了就沒救。二人繼續江湖賣藝,卻因乾隆遲遲未現身而感奇怪;和珅追問看扇解詩等事不果,更要死跟不放,被紀曉嵐以鼠葯妙計相逼。
第 21 集
袁洪被趕 晰言必回
紀曉嵐和珅二人跟蹤乾隆至天雨軒,並得知乾隆與女子有約。岳金枝獻上梅湯,乾隆甚為欣賞感慨,復彈奏一曲,惹得岳金枝淌淚。另一方面,袁洪卻被劉全謂已為其覓得兩廣一職藉詞趕走,臨行前留下半月內必跪求歸來。
乾隆食燒餅後暈倒,醒來驚覺被擒往岳金枝處。紀曉嵐向和珅欲收檔後到天雨軒調查,不料遇上檔攤被借故搗亂,二人狼狽逃竄。
翌日,眾大臣發現乾隆不在宮中,紀曉嵐與和珅唯有訛稱已約見於御花園中,更謂聖上疲憊不上朝,著百官回府。書館再有人生事,幸得陸琳琅再出手擺平;然而紅蓮神色有異,更在其後失去蹤影。原來紅蓮被帶往見岳金枝,二人竟原是姊妹!
和珅夜尋袁洪,更要劉全和袁洪道歉,袁洪竟要劉全跪求方休。
紅蓮驚見紀曉嵐守候門前,正有事相告;恰巧和珅至,只好同回紀府。岳金枝與乾隆借詩談風月,指出眾事均與女飛賊花娘有關。另一方面,為換回乾隆,和珅緩判花娘死罪,不料為紀曉嵐撞破二人會面。
第 22 集
故弄玄虛 瞞騙大臣
因乾隆仍下落不明,和珅與紀曉嵐唯有繼續故弄玄虛以瞞騙朝上大臣;乾隆與岳金枝風花雪月,卻發現她右手缺一指,欲問原委她卻支吾以對。另一邊廂,和珅表示不惜一切傾力營救乾隆,袁洪表態支持。
袁洪受命找修慶討價還價,更示意修慶所綁之人非等閑,要求先放人但終不果,只能攜同乾隆所寫詩句回府復命。
和珅進退兩難,只得往找紀曉嵐,卻見他與紅蓮學說書言談甚歡;和珅直斥其非反引來各人忍唆不禁。二人決定先放花娘,再由刑部便衣跟蹤,以查出乾隆所在,不料卻被逃去無蹤。另一方面,得岳金枝相助,乾隆與她逃至林間;不料被追兵重重包圍,乾隆欲藉表露身份脫困,但無情冷箭卻呼嘯而至……
為保紅蓮安危,紀曉嵐假裝她已遭害,陸琳琅與杏兒更於府中設喪,以平各方疑慮。乾隆獲釋回宮,輕撫岳金枝遺下的古琴黯然神傷。袁洪交出罪證名單,獲和珅保證滿箱財寶轉交其父後,接過匕首自行了斷,事件終告落幕。
第 23 集
血奏暗折 山東飛來
太後大壽將至,和珅向乾隆展示各地呈上賀禮時,乾隆提議稍後君臣三人同往西北視察;不料竟收到血奏摺,痛陳災情慘重。
❾ 六親不認的六親指的是什麼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 其它兩個是什麼
六親歷代說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幾種: 1、指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專祖兄弟、屬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2、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亞。 3、指父母、兄弟、妻子。 4、指父子、兄弟、夫婦。 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
有三種行為被稱為不孝,第一種是一味順從父母之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說,使他們陷於不義;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第三種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無人繼承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