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書茶館里的評書文化有什麼特徵
明清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它植根於民眾生活中,更富有生命力。北京的書茶館正是中國古代小說誕生的土壤,許多優秀長篇名著,都是在茶肆、飯館里,由說唱藝人的口頭文學轉變而來的。
老北京書茶館很多,這種茶館以演述評書為主,飲茶只是媒價。
評書一般分"白天"與"燈晚"兩班。"白天"一般由下午三點至六、七時,"燈晚"由下午七、八時直至深夜十一、二點。
這些茶館開書以前賣清茶,為過往行人提供方便。開講評書之後,不再單賣茶水,茶客們通常是邊聽書,邊品茶,聽書才是主要目的。
來這里聽書的茶客既有官員、政客、商店經理、賬房先生,也有普通百姓,因為書茶館以聽書為主,所以茶客交費稱為"書錢"。
東華門和地安門外是舊北京書茶館集中的地方,最著名的東華門有東悅軒,地安門有同和軒。
天橋的書茶館並非名副其實的書茶館,而是介於書茶館之間的一種表演曲藝的茶館。
著名的書茶館布局講究,配置有藤椅藤桌,也有配置木椅木桌的,牆上掛著字畫,營造出一種文化氛圍。
茶館會提前請好說書先生,講好分成,開講時間有長有短,有時可以連續說兩三個月。有說史的"長槍袍帶書",如《三國》、《兩漢》、《隋唐演義》之類,有"公案書",如《包公案》、《彭公案》等;有"神怪書",如《西遊記》、《濟公傳》、《封神演義》等。
說書人要講究雅俗共賞,既要保持作品原意,又要讓聽客聽得明白。好的說書先生能將作品與現實社會聯系起來,使聽客在飲茶中與文化融為一體。
天橋一帶的書茶館,主要表演梅花大鼓、京韻大鼓鼓、唐山大鼓、梨花大鼓等曲藝。曲藝講的多為片段,也有些應時應景新編的故事,如《老媽上京》、《辭活》、《紅梅閣》等等。
Ⅱ 親眼見到過茶館說書是怎樣的體驗
來說書的是馬琦先生和他的弟子,也許他們的名氣沒有那麼響亮,但是他們的功底真的與那些活躍在各種媒體中的「大名鼎鼎」的人比起來,毫不遜色。
Ⅲ 北京有沒有茶館聽相聲評書什麼的 。我本身喜歡聽相聲評書的,周末可以去坐會兒,類似劇裡面這種
北京這種地方應該還不少,聽相聲的話上面已經說了,聽書的話東城書館、宣南書館,王玥波的評書近些年說的真不錯,又有俏皮話又有小包袱,挺有意思的。
Ⅳ 古代茶館里有說書的,他說的都是些什麼事情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茶館里有很多說書的人,他們其實是非常有趣的,在茶館里說書算是他們的職業,這樣也吸引了更多的客人來茶館喝茶。
所以說我覺得茶館里的人是非常的聰明的,他們會把很多歷史的故事說的很有趣,這些歷史故事在他們嘴裡我覺得每個人物都變得活靈活現了,好像真正的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說到茶館里喝茶,不僅是茶可以吸引客人,一些說書人的故事也可以吸引客人他們的故事有時候每天都不重復,這樣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客人到茶館里喝茶聽書,聽不同的故事,還是很有趣味的。
Ⅳ 《茶館》一些不容易被人發現卻很重要的細節.
記得課本上只是節選吧。你完全可以從人物對話、動作、眼神描寫等摘取分析,回再不然,還能網路查答各種大家賞析。
比如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館設施的更新與場面的收縮,無疑暗示著茶館在這個矛盾不斷加劇的社會中所作的抗爭。茶館中的「洋氣」以及那張越寫越大的「莫談國事」紙條,則預示著更大的危機。到了第三幕,不僅「莫談國事」的紙條寫得更大,數目更多,而且旁邊還有一張紙條:「茶錢先付」。 這表明了茶館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錢先付」「莫談國事」顯然反映了一種因果聯系。
老舍在劇中對北京茶館文化也花費了不少的筆墨。如早先的茶館里,除了喝茶,還有點心「爛肉面」可吃,一邊喝茶,一邊還可以做不少與茶無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館也和江南茶館一樣,是個「吃講茶」的地方;茶館的老顧客是可以賒帳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帶茶葉來居坐;茶館也是聽書的好地方,說書人可以在此謀得一份生活的來源。這類細節,給《茶館》所要表現的主題,增添了一種真切的氛圍。
做ppt還能網上搜尋話劇的照片來拓展說明。
Ⅵ 北京哪些茶館有相聲或評書聽呢多告訴我幾個地,謝謝!
虎坊橋湖廣會館常有曲藝演出,多有津門名家之後。
陝西巷對過張一元專茶園,德雲社演出,每周五場,屬節目質量與年俱減。
自然博物館對過天橋樂,現在叫德雲社,演出較多,票不好買,節目質量差,屬於糊弄遊客。另有德雲書館,李菁等人在彼說書。還有評戲館,郭德綱偶去,質量較相聲為好。
北展和三里屯都有德雲社的場子,好貴不好吃。
後海康齡軒,馬歧在彼說書,不給書聽,但好玩。票極便宜,但座少。
後海那還有廣茗閣,嘻哈包袱鋪的場子,不推薦。
宣武區宣南書館,連麗如的場子,三十塊。極好。
東城有周末相聲俱樂部,津門名家不少。
大概出名的就是這樣了。
Ⅶ 北京可以聽評書的茶館
連麗如---銀錠橋附近,月明樓(茶館)
Ⅷ 古代在茶館說書的人需要有很大的學問嗎都說什麼
古代在茶館的說書人不需要多大的學問,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他們必須得懂得自己所說書裡面的學問。比如他要書說水滸傳這部書,那麼他就得要知道宋朝的事情,要不然底下的聽眾問他問題,那他可能就要被問住了。所以有關書里邊的知識學問他都要掌握的,那麼書以外的東西就沒必要掌握了。因為就算別的知識不知道也不會丟人的,因為說的不是他書裡面的事兒。
所以師傅主要是教徒弟這個,其實那些書我覺得背幾個月就能背出來。最主要的是要吸引人,要讓人愛上聽書。否則你自己講的挺歡實的,底下人根本不愛聽,那也沒有什麼用處。
Ⅸ 古代的人為什麼沒事兒了,就喜歡去茶館聽書
因為茶館是古代人為數不多可以娛樂的地方了,古代的人向來都喜歡文房四寶,喜歡讀書人,而茶館這個地方既可以聽別人講稀奇古怪的事情,又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探討,更是可以促進和街邊鄰居的關系,何樂而不為呢?
並且茶館絕對算是一個打聽消息的好去處,任何人如果想要了解一些信息,那麼最先去的可能就是茶館,先不說茶館里的小二每天要接觸多少客人,只要有心就能探聽到多少消息。再加上茶館裡面叔叔先生說的都是一些稀奇古怪之事,而自然會有人探討,那麼只要稍一打聽就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消息。
Ⅹ 古代在茶館說書的人為什麼都是男的,很少有女的
古代的娛樂方式其實很少,除了風月場所,大多就是在茶館聽說書人說書,因為這樣可以了解各地的趣事,然後又能同一群人講八卦,一邊吃著一邊聽著多麼快活,那為什麼茶館裡面所說的基本上全都是男人,而沒有看過女人呢?
第一是因為茶館是拋頭露面的場台,不符合古代女子出門的場所。你想我們眼中的古代女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縱使有一些大戶人家的小姐可以四處溜達溜達,但是也不會公然的站在茶館上面說書,然後一群老少爺們圍著你,聽著你講那樣的話完全有悖於古代女子的品行,還有可能被周圍的鄰居說是品行不端,每天茶館人來人往,在茶館裡面聽書的大多都是一些江湖中人,如果女子真的去說書,有沒有可能被調戲都還不知道。
這就跟你在問古代為什麼大多讀書人都是男的一樣,第一還是由於古代的制度實在是太過於牽強,讓女子不能拋頭露面,如果女子太過於出現在即市場上,還有可能被人說做是品行不端在外面勾搭,這樣對於女子確實是10分的不公平,而如今則不一樣,世界各地各個國家的各個領域都可以看到女子的身影,女子正在慢慢的以自己的實力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