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破釜沉舟的故事介紹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一、故事:
1、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2、原文: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遺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巨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3、翻譯
項羽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他首先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戰爭只有一些小的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斗,毫無退還之心。部隊抵達前線,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遭遇,交戰多次,阻斷了秦軍所築甬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這時,楚軍強大居諸侯之首,前來援救鉅鹿的諸侯各軍築有十幾座營壘,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到楚軍攻擊秦軍時,他們都只在營壘中觀望。楚軍戰士無不一以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戰栗膽寒。項羽在打敗秦軍以後,召見諸侯將領,當他們進入軍門時,一個個都跪著用膝蓋向前走,沒有誰敢抬頭仰視。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二、主角:項羽。
❷ 破釜沉舟的主要人物是誰。
破釜沉舟的主要人物是
楚霸王項羽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下面,講一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的巨鹿,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么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❸ 破釜沉舟.這些成語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破釜沉舟主人公: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羋姓,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家,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破釜沉舟
pòfǔchénzhōu
[釋義] 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隻。比喻戰斗到底。
[語出] 明·陳孝逸《與羅杓庵書》:「秋間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糧;為射賊擒王計;必不敗;而後杜門卻軌。」
[近義] 義無反顧 背水一戰 決一死戰
[反義] 優柔寡斷 瞻前顧後 猶豫不決 舉棋不定
[用法] 現常用來形容做事決心很大。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背水一戰」與~都有「決一死戰」的意思。但~含有「不顧一切;戰斗到底」的意思;「背水一戰」表示「拚死干到底;以求得勝利」的意思。
[例句] 現在已~;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幹到底了。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英譯] burnone』sboats
❹ 破釜沉舟的意思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於巨鹿南數里的棘原,並修築兩側有土牆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將陳余率軍數萬屯於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里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里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項羽說:「現在軍營里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裡像個大將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❺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你好:
是項羽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在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的項梁、項羽起而響應。項梁的父親,也就是項羽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羽從小死了父親,是在叔叔項梁的照顧下長大的。他小小年紀便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叔父教他書法,他不用功;讓他去學習劍術,他也不肯努力。項梁很生氣就罵他沒有出息。但項羽卻說:「念書寫字,頂多記記姓名罷了;劍術學 巨鹿之戰 好了也只能和幾個人對打,我要學那種一人敵萬人的本領。」項梁聽項羽這么一說,認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項羽學習兵法。項梁本人因善於結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麼大事,他都趕去幫忙,當地的百姓都很喜歡他,他也就成了吳中豪傑的領袖,連地方官也要敬他幾分。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經過吳中,許多人前來觀看。站在兩旁的百姓,一見這威風凜凜(lǐn)、豪華壯麗的皇帝車駕賓士而來,都獃獃地站著,大氣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別人高出一頭的項羽,瞪著濃眉下一雙有神的大眼,脫口說道:「這有什麼了不起,誰都可以取代他!」項梁嚇得趕快捂住項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這兒胡說八道,讓別人告發了可是要滅九族的呀。」回到家裡,項羽埋怨叔父說:「平日您總是讓我練習武藝,學習兵法,讓我念...
❻ 破釜沉舟的主要人物是誰
破釜沉舟的主要人物是項羽。
破釜沉舟典故出自秦末的鉅鹿之戰。前208年十二月(西歷公元前207年),項羽為報叔父項梁之仇,親率二萬精兵進攻秦國王離及章邯。渡漳水後,命令兵士鑿沉船隻,打破煮食用的釜鑊,只帶三日干糧。最後於鉅鹿大敗秦軍。
後世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反顧。
成語解釋
近義詞 :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背城借一、孤注一擲、濟河焚舟
反義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抱頭鼠竄,望風而逃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解釋:釜:煮飯用的一種鍋;舟:船。打破飯鍋,鑿沉渡船。比喻決一死戰。
(6)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擴展閱讀: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國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朝末年西楚軍事家,政治家。
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七歲後隨叔父項梁遷吳中,秦末民變期間在會稽郡治所吳縣(今江蘇蘇州)起兵反秦,被楚後懷王封為魯公。前207年鉅鹿之戰中,項羽統率楚軍五萬大破秦軍四十萬,決定秦朝覆亡之勢,秦三世[來源請求]自降為「秦王」,不再稱「皇帝」。項羽起兵三年,即率領山東六國諸侯滅秦,分封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僅二十五歲。
前206年,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項羽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因分封矛盾引起各路諸侯紛紛反叛,且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未能重用范增、韓信、陳平,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前202年,項羽在垓下之戰為劉邦指揮諸侯六十萬聯軍所敗,突圍至烏江後,自刎而死。
亦認為「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❼ 破釜沉舟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是項羽。 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區)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
這就是歷史典故「破釜沉舟」的由來。
❽ 破釜沉舟的主要人物是誰
破釜沉舟的主要人物是項羽。
破釜沉舟典故出自秦末的鉅鹿之戰。前208年十二月(西歷公元前207年),項羽為報叔父項梁之仇,親率二萬精兵進攻秦國王離及章邯。渡漳水後,命令兵士鑿沉船隻,打破煮食用的釜鑊,只帶三日干糧。最後於鉅鹿大敗秦軍。
後世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反顧。
成語解釋
近義詞
: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背城借一、孤注一擲、濟河焚舟
反義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抱頭鼠竄,望風而逃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解釋:釜:煮飯用的一種鍋;舟:船。打破飯鍋,鑿沉渡船。比喻決一死戰。
(8)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擴展閱讀: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國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朝末年西楚軍事家,政治家。
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七歲後隨叔父項梁遷吳中,秦末民變期間在會稽郡治所吳縣(今江蘇蘇州)起兵反秦,被楚後懷王封為魯公。前207年鉅鹿之戰中,項羽統率楚軍五萬大破秦軍四十萬,決定秦朝覆亡之勢,秦三世[來源請求]自降為「秦王」,不再稱「皇帝」。項羽起兵三年,即率領山東六國諸侯滅秦,分封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僅二十五歲。
前206年,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項羽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因分封矛盾引起各路諸侯紛紛反叛,且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未能重用范增、韓信、陳平,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前202年,項羽在垓下之戰為劉邦指揮諸侯六十萬聯軍所敗,突圍至烏江後,自刎而死。
亦認為「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破釜沉舟搜狗網路:項羽
❾ 破釜沉舟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是項羽。
故事介紹: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於巨鹿南數里的棘原,並修築兩側有土牆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將陳余率軍數萬屯於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里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里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項羽說:「現在軍營里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裡像個大將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
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9)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擴展閱讀: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
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