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角色大全 » 八重子抒情主人公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八重子抒情主人公

發布時間: 2021-03-06 01:11:16

① 行行重行行的抒情主人公是誰

今天重情的抒情主人公是誰?這個主人公是誰?我們可以在看電影裡面再看一遍就知道。

② 《離騷》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離騷》作為長篇巨制,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是極其 豐富的。關於它的內容層次,歷來也有各種各樣的分法。 大致說來,詩的前面部分是從自己的世系、品質、修養 和抱負寫起,回溯了自己輔佐楚王所進行的改革弊政的 斗爭及受讒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政 治態度與「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中間部分是借女□ 勸告、陳詞重華,總結歷史上興亡盛衰的經驗教訓,闡 述了「舉賢授能」的政治主張,並從而引出神遊天地、 「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現了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最 後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後,轉而請靈氛占卜、巫咸降神, 詢問出路,從中反映了去國自疏和懷戀故土的思想矛盾, 而在升騰遠游之中,「忽臨睨夫舊鄉」,終於不忍心離開 自己的祖國,最後決心以死來殉自己的理想。
前一部分 作為對往事的追憶,偏重於敘寫現實;後兩部分作為對未 來的探求,偏重於馳騁想像,最後則以回到現實結,束全 篇。詩中通過這樣的抒寫,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 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 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 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司馬遷評論《離騷》說:「屈原雖流放,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 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又引劉安《離騷傳》說:「《國風》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 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 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 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 獲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 爭光可也。」(《史記·屈原列傳》)基本上道出了《離 騷》作為政治抒情詩的精神實質和不朽價值。

③ 詩歌常見中九大類抒情主人公形象有哪些

古代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主體),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作者在詩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二是作者在詩詞中化用詩句、使用典故中的人物形象,如「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中的廉頗;三是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也就是詩詞中的「我」,一般理解就是詩詞作者本人,但也不全然,如思婦閨怨詩詞中,詩詞作者多半是男子,而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卻是女子,這一類不能簡單的把抒情主人公理解為詩詞作者本人。

詩詞以抒情為主,抒情必然要有抒情主人公。古代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形象大致可以分為八類: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出他淡於富貴、傲世權貴的思想,也顯示出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雖身處茅屋,但絕非停留於個人的哀怨中,而是能推己及人,表現出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

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閑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王維的《山居秋暝》也是如此,呈現出詩人對上水風光的喜愛。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寫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聖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不覺悲傷的留下眼淚,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形象躍然紙上。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如陸游、辛棄疾,想要忠心報國,卻不被重用,《示兒》、《破陣子》可見二位的忠心報國之志,慷慨憤世之情。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

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分別的難舍,思念的深沉,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涼州詞》、王昌齡《邊塞》可見他們的忠心報國、獻身邊塞;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疾苦、反對戰爭。

8.愛恨情長的形象。

如柳永《雨霖鈴》,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離別後的相思之苦,無不情意綿綿,一個愛恨情長的形象鮮活、逼真。

④ 感憤王令答案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埋沒蒿萊卻氣勢如虹,時刻等待君主任用治理亂世;對自己的詩才驕傲自信;渴望像竇憲那樣驅逐"胡雄"、立功邊塞,並博得萬古英名。

⑤ 語文竹枝詞二首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譯詩、詩意]

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水面一片平靜。忽然聽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聲音。東邊出著太陽,西邊還下著雨。沒有晴天吧,卻還有晴的地方。

[賞析]

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省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中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了十來篇,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它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第一句寫景,是她眼前所見。江邊楊柳,垂拂青條;江中流水,平如鏡面。這是很美好的環境。第二句寫她耳中所聞。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那是多麼熟悉的聲音啊!一飄到耳里,就知道是誰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寫她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之後的心理活動。姑娘雖然早在心裡愛上了這個小夥子,但對方還沒有什麼表示哩。今天,他從江邊走了過來,而且邊走邊唱,似乎是對自己多少有些意思。這,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這個人啊,倒是有點象黃梅時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又還出著太陽,可真有點捉摸不定了。這里晴雨的「晴」,是用來暗指感情的「情」,「道是無晴還有晴」,也就是「道是無情還有情」。通過這兩句極其形象又極其樸素的詩,她的迷惘,她的眷戀,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畫出來了。

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所習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於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喻。它們往往取材於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確地但又含蓄地表達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雲:「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遲疑貌。芙蓉也就是蓮花。見蓮,雙關見憐。)《七日夜女歌》:「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因為會少離多,所以朝思暮想。懸絲是懸思的雙關。)

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為人民群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劉禹錫這首詩為廣大讀者所愛好,這也是原因之一。

⑥ 辛棄疾詞中的抒情主人公主要有哪些形象

辛棄疾是愛國詩人,而且主張收復失地,所以詩詞大多為國家命運擔憂,想要收復失地

⑦ 唐宋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就是指詩詞曲所形成的意境中的主人公的形象,他往往包含了作者本人創作之時的思想感情,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或許就是作者本人,作者將自己創作時的欣喜、悲痛、無奈、憂傷、寂寞、昂揚……種種思想情感融入進去,或許這些情感是因某景、某物、某人、某事而引發出來的,故不能永留,而作品中的主人公卻可以將此情感變為永恆,定格下來,令後讀者無限感慨、、又或者主人公心中太多郁結無法排遣、故借作品中的主人公來排遣、
當然、並不是每首詩詞曲都有此形象,沒有的那些詩詞曲、其抒情主人公就是作者本身,因情感太過厚重、便直接抒發了、、
抒情主人公、每首詩詞曲都不一樣、頂多相似、像思念丈夫的思婦、流落他鄉的遊子、已是暮年的忠臣、落寞的亡國君主、殺敵報國的士兵、懷才不遇的志士、厭世疾俗的隱士……太多太多、要自己從詩詞曲中慢慢把握、、、

⑧ 抒情主人公是什麼

答:抒情主人公就是指詩詞曲所形成的意境中的主人公的形象,他往往包含了作者本人創作之時的思想感情,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或許就是作者本人。
作者將自己創作時的欣喜、悲痛、無奈、憂傷、寂寞、昂揚……種種思想情感融入進去,或許這些情感是因某景、某物、某人、某事而引發出來的,故不能永留,而作品中的主人公卻可以將此情感變為永恆,定格下來,令後讀者無限感慨,或者主人公心中太多郁結無法排遣,故借作品中的主人公來排遣。
當然,並不是每首詩詞曲都有此形象,沒有的那些詩詞曲,其抒情主人公就是作者本身,因情感太過厚重,便直接抒發了。 抒情主人公、每首詩詞曲都不一樣,頂多相似。像思念丈夫的思婦、流落他鄉的遊子、已是暮年的忠臣、落寞的亡國君主、殺敵報國的士兵、懷才不遇的志士、厭世疾俗的隱士……

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鑒賞方法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寄託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在這方面,最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詠蟬詩,雖然都是托物(蟬)寓意,都工於比興寄託,但由於虞世南、駱賓王、李商隱的地位、遭際、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異。
蟬(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詠蟬(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尺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析】
虞詩「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借蟬「垂緌」狀和「流響」聲;「清露」之潔、「疏桐」之高挺來喻其不與流俗相同的高潔品格。這樣,「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寄託之筆,便水到渠成了。
駱賓王的《詠蟬》則由蟬及人,由人到蟬,從而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既是指蟬,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別有興寄。我們自是不難從「露重」、「風多」中窺見作者那因環境窘迫而自傷遲暮、無人理解的凄惻苦楚的心境。至此,「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李商隱的《蟬》則情調與前兩首相異,李詩借「本已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的蟬的處境來抒寫自己的本性清 高而孤苦無告的凄苦之情。「高難飽」和「很費聲」哀中有恨,「疏欲斷」之聲和「碧無情」之樹兩兩相對,無理反襯,這哪是詠蟬呢,簡直是述說自己的身世遭際嘛!至此,「我亦舉家清」的長嘆才會令人扼腕。
總之,我們在解讀詩歌時,只有立足於作品中意象的聲響、色彩、情調方能體味出作品所寄託的身世之感。
2、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析】分析感情只能從人物的形象特點中來。抓人物語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態:「獨」「愴然而涕下」。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通過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見,詩歌表達的是對封建統治者不能重用賢才的不滿和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哀。

⑨ 詠懷詩 阮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是什麼

阮籍的代表作是《詠懷》詩八十二首。這些詩非一時一地而作,是總版計平生所作權詩,總題為「詠懷」。是詩抒感慨,發議論,寫理想。
主要作品有《詠懷詩》82首,抒寫內心的苦悶,揭露現實的黑暗,充滿憤世疾俗之情,限於政治環境,《詠懷詩》大量運用比興寄託,借古喻今的手法,詩旨遙深,隱晦曲折。阮籍繼承了《詩經》、《楚辭》及建安文學的優良傳統,對五言詩的發展頗有貢獻。他的散文《大人先生傳》,諷刺世俗庸人的虛偽和貪婪,文筆辛辣至極。輯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黃節著《阮步兵詠懷詩注》。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詠懷》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組詩。其中有些詩反映了詩人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在種種醉態、狂態掩蓋下的內心的無限孤獨寂寞、痛苦憂憤。有些詩表現了詩人害怕政治風險,希冀避世遠禍的思想面貌;有些詩借古諷今,寄託了對時政的抨擊或感慨,表現了詩人對國事的關切;還有些詩嘲諷了矯揉造作的虛偽的禮法之士。總的來說,阮籍的《詠懷》詩以「憂思獨傷心」為主要基調,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在藝術上多採用比興、寄託、象徵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