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角色大全 » 霍華德庄園主人公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霍華德庄園主人公

發布時間: 2021-02-27 15:01:09

⑴ 歐洲中世紀愛情電影

山莊奇緣
女主角是海倫娜博漢姆卡特(看得見風景的房子的主角,蒂姆伯頓的老婆)
《心靈的冒險》
又譯作《情系一線》《賭情》《山莊奇緣》,2000年《正大劇場》曾譯制播出。
導 演:John Hough
主 演:海倫娜·邦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 Stewart Granger
克里斯托弗·普拉莫 Christopher Plummer Diana Rigg
愛德華·福克斯 Edward Fox John Abbott Robert Addie Genevieve Allenbury
上 映:1987年12月27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英國 ( 拍攝地 )
這是一部超好看的片子,講述一個賭徒把女兒賭給對方然後自殺,女兒後來愛上了對方的故事。女主角就是主演《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霍華德庄園》和《搏擊俱樂部》的海倫娜·邦漢·卡特。
電影簡介:當全部家財都在賭桌上散去之後,斯坦福利爵士天真無邪的小女兒薩瑞娜成了他最後的賭注。可好運並未來臨,薩瑞娜轉瞬間變成荒淫無度的沃瑟姆勛爵的獎品,老斯坦福利飲彈自絕。賭桌上瞬息萬變,沃瑟姆還沒來得及看看自己的獎品,就將薩瑞娜又輸給了年輕英俊,但卻以冷酷無情著稱的沃肯勛爵。薩瑞娜被帶到屬於沃肯的曼德里克城堡。沃肯的母親哈雷德夫人是城堡中的女王。這個陰險毒辣的女人利用城堡的地下室進行非法交易。當哈雷德夫人發現薩瑞娜得知了她的秘密,便把她送入沃瑟姆的魔掌,而沃瑟姆其實就是哈雷德夫人非法交易的同夥。薩瑞娜僥幸逃脫,連夜找到了沃肯。可沃肯真的可靠嗎?冷酷的沃肯在危情面前顯露出一顆善意的真心,最終弱者因愛的力量而變得強大。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327717.html?wtp=tt

⑵ 英國在文學上有哪些名人除了莎士比亞。

那可多了:
☆英國文學名家名著

《貝奧武甫》(Beowulf)是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一首英雄史詩,古英語文學的最高成就,同時標志著英國文學的開始。史詩的第一部分講述瑞典青年王子貝奧武甫來到丹麥,幫助丹麥國王赫羅斯加殺死了12年來常來進行夜襲的巨妖格倫德爾及他的母親;第二部分簡述了貝奧武甫繼承王位,平安統治50年。後來,他的國土被一條噴火巨龍蹂躪,老當益壯的貝奧武甫與火龍交戰,殺死火龍,自己也受了致命傷。

傑弗里·喬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是英國文學之父親和前最傑出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作品的主要特點是主題、題材、風格、筆調的多樣性及描寫人對生活的追求的復雜性。他的代表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不僅描繪了31位朝聖者的各個社會階層,而且也反映了他們各自敘述故事的不同風格,讀者廣泛,對後世影響很大。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劇作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劇、悲劇和歷史劇。他的劇本至今仍在許多國家上演,並為人們所普遍閱讀。莎上比亞的作品文才橫溢,創造的喜、怒、哀、樂場面使人印象深刻,歷久難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劇:《奧賽羅》(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麥克白》(Macbeth),《李爾王》(King Lear);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無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等。此外,歷史劇《亨利六世》(Henry VI)三部曲,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也都很受歡迎。《哈姆雷特》敘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替父報仇,殺死篡奪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里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成為經典台詞。《羅密歐與朱麗葉》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因家族間的世仇而不能聯姻結果自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殘酷無情,同時,歌頌了青年男女純潔堅貞的愛情。

濟慈(Keats, 1795一1821)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他出身貧苦,作過醫生的學徒,後來才以寫詩為業。他對當時英國社會的現實不滿,希望在一個「永恆的美的世界」中尋找安身立命之處。他的詩歌以文辭聲調之美著稱,在藝術上對後代的英國詩人影響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貝拉》(Isabella)、《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和《秋頌》(To Autumn)等。

雪萊(Shelley ,1792一 1822)是英國浪漫主義的重要詩人。他生於貴族家庭。他既創作了富於政治思想性的詩,也寫了很多優美的抒情詩,特別是愛情詩,顯示了不羈的想像,瑰麗的色彩和動人的音韻,這些使他成為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麥布女王》(Queen Mab)、《致英國人民之歌》(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和《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等。《西風頌》里的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If Winters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成為婦幼皆知的詩文。

華茲華斯(Wordsworth, 1770-1850),18-19世紀之交英國浪漫主義運動最偉大和最有影響的詩人。他和克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騷塞(Robert Southey)三人組成「湖畔派詩人(the Lake Poets)」其作品的主題是人與大自然的關系。1813年他接受政府長期津貼,1843年又被封為桂冠詩人。他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謠集》(Lyrical Ballads)、《水仙》(Daffodill)和《序曲》(The Prelude)等。

笛福(Daniel Defoe,1661-1731)是英國小說之父。59歲時發表的成名小說《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出版後立即成為家喻戶曉的暢銷書。隨後,他又寫了《辛格頓船長》(Captain Singleton)、《摩爾·弗蘭德》(Moll Flanders)、(大疫年日記)(a Journsl of the Plagure Year)等小說。《魯濱遜飄流記》是根據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扣克的航海遇險、流落在荒島上並獨居4年才獲救的真實故事,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作品。主人公魯濱遜是笛福理想中的英國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他富於冒險精神,依靠個人的勞動和智慧力量克服自然界的種種困難。這對於否定普通人作用的封建社會來說,是有進步意義的。

簡·奧斯丁(Jane Austen ,1775一1817),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家。她是鄉村牧師的女兒,一生住在鄉間。寫過六部小說,多以鄉間生活為背景,更以婚姻問題為中心題材。她的作品情節結構精密緊湊,人物描寫深刻生動,戲劇場面精彩,對話巧妙。主要作品有《理智和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曼斯非爾德花園》(Mansfield Park)、《愛瑪》(Emma)等。華人導演李安(Ang Lee ,1954—)於1995年導演的外語影片《理智與情感》獲當年美國奧斯卡(Oscar)最佳劇本改編及最佳女演員獎。

夏洛蒂、愛米麗和安妮姐妹(Charlotte, Emily and Anne) 三人出身貧寒,幼年喪母,不得不在慈善學校度過童年。夏洛蒂38歲才結婚,次年去世。兩個妹妹終生未嫁。夏洛蒂的代表作《簡愛》(Jane Eyre)是她的自傳體小說,小說問世後立即產生了巨大影響。小說坦率而熱情地塑造了同自己的天生慾望和社會地位發生沖突的婦女。愛米麗的《呼嘯的山莊》(Wuthering Heights)被譽為第一部社會革命小說。安妮的小說具有平靜力和現實性,也得到了一些評論者的稱贊。

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 - 1870), 19世紀英國偉大的小說家。幼年家貧,曾作徒工,成名後仍接近貧苦人民。一生創作辛勤,留下了20多部小說,包括《匹克威克外傳》(Pickerwick Papers)、《霧都孤兒》(Oliver Twist)、《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艱難時世》(Hard Times)和《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等。狄更斯的小說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寫景敘事真切而又富想像,既有尖刻的諷刺,又有幽默的誇張。

沃特·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1771一1832)是英國19世紀初浪漫主義時期的著名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他的主要成就是歷史小說。《艾凡赫》(Ivanhoe)是他的代表作,它以12世紀的英國為背景,描寫當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在上一世紀征服了英國的諾曼人之間的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和窮苦農民之間的階級矛盾。它通過各式各樣的人物和錯綜復雜的情節,展開了一幅描繪中世紀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

斯蒂文森(Robert Stevenson,1850-1894))是英國著名的冒險故事和散文作家。他的作品種類繁多,構思精巧,其成熟小說富有獨創性和力量。他寫了一系列以蘇格蘭為背景的小說,如《黑箭》、《綁架》、《巴倫特雷的少爺》等。他的成名作《金銀島》(Treasure Island)是男孩們愛不釋手的好書。

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一1924),英國航海家和小說家。他出生在俄國的波蘭人家庭,康拉德是他的筆名。他自幼嚮往海上生活,先後在不同的商船上工作,擔任過水手、大副和船長等職務。他在海上傳奇式的經歷給他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他的作品有《黑暗的中心》(The Heart of Darkness)、《吉姆爺》(Lord Jim)等。《黑暗的中心》寫船長馬洛指揮一艘汽船沿剛果河深人非洲尋覓文明的故事。這部書表現了文明與原始的對立,在許多地方對殖民上主義表示不滿。

哈代(Thomas Harday,1840-1928)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後一位和最重要的小說家。一生以英國南部小鎮為背景寫了很多「威塞克斯系列」(the Wessex novels)的小說,主要有:《德伯家的苔絲》(Tess of the D』Urbervilles,被改編成有影響力的電影)、《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被改編成有感染力的電影)、《還鄉》(The Return of the Native)等。小說中充滿了悲觀主義(pessimistic)的人生觀和宿命論的思想。

維吉尼亞·吳爾夫(Virginia Woolf,1882一1941),英國現代女作家。她對小說的寫作形式曾作出獨特貢獻,也是當時最優秀的評論家之一。她在倫敦的住地布魯姆斯伯里成為文學中心,座上客都是當時著名作家和文人。維吉尼亞的小說著重寫人物的內心世界。主要作品有《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遠航》(The Voyage Out)、《奧蘭多》(Orlando)和《黛洛維夫人》(Mrs. Dolloway)等。《黛洛維夫人》是吳爾夫早期的佳作,寫黛洛維夫人一天24小時之內的生活。情節簡單,風格特點是抒情、深邃、細致。用「意識流」 (stream of consciousness)這一創作方法深刻細膩地描繪了人物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個性及弱點。

D. H.勞倫斯(D.H. Lawrence,1889-1930)是當代英國文學的一位大師,著名的現代派作軍代表之一。他在創作上摒棄了英國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語言質朴、句子結構簡單,大量使用淳樸的生活語言。他在作品中揭示了人性中的本能力量,並辛辣地批評了現代工業社會。他一生寫了10部長篇小說,其中最偉大和最有代表性的是《虹》(The Rainbow)和《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其他作品包括《恰特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迷失的少女》(The Lost Girl)和《兒子與情人》(Songs and Lovers)等。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英國劇作家、政論家。他接受過柏格森、叔本華和尼採的哲學思想,又攻讀過馬克思的《資本論》。1884年他參加了「費邊社」,主張用漸進、點滴的改良來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在藝術上,他接受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影響,主張寫社會問題,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1933年2月17日,乘「不列顛皇後」號輪船到上海訪問中國。
蕭伯納的文學始於小說創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戲劇。《鰥夫的房產》(Widower』s House,1892),《華倫夫人的職業》(Mrs. Warren』s Profession,1894),《芭芭拉少校》(Major Barbara,1905)、《傷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1913)、《聖女貞德》(Joan of Arc,1923)、《蘋果車》(The Apple Cart,1929)等。其中《聖女貞德》獲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認為他的最佳歷史劇,是「詩人創作的最高峰」。
蕭伯納傑出的戲劇創作活動,不僅使他獲得了「20世紀的莫里哀」之稱,而且「因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勵和諷刺往往蘊含著獨特的詩意之美」,於192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英國唯美主義藝術運動的倡導者,著名的作家、詩人、戲劇家。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受到了沃爾特·佩特等人審美觀念的影響,並接觸了新黑格爾派哲學、達爾文進化論和拉斐爾前派的作品,這為他之後成為唯美主義先鋒作家確立了方向。王爾德曾經因為同性戀而成為當時同性戀社群的一個文化偶像。對他的審判是英國司法史上

和文學史上著名的案件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年),童話集《快樂王子和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8年),戲劇《少奶奶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 《帕都瓦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Paa,1893年),《莎樂美》(Salomé,1893),《理想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


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愛爾蘭意識流文學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其文學生涯始於1914年開始創作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Dubliners)。《尤利西斯》(Ulysses)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之首。小說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主人公,苦悶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Leopold Bloom)於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小說的題目和內容源出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和荷馬史詩《奧德賽》。通過大量細節描寫和意識流手法構建了一個交錯凌亂的時空,語言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 具有現代史詩的概括性。長篇小說《青年藝術家的畫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有強烈的自傳色彩,主要描寫都柏林青年斯蒂芬&S226;迪達勒斯如何試圖擺脫妨礙他的發展的各種影響——家庭束縛、宗教傳統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去追求藝術與美的真諦。長篇小說《芬尼根守夜人》(Finnegan』s Wake以都柏林近郊一家酒店老闆的潛意識和夢幻為線索,是一部用夢幻的語言寫成的夢幻的作品。


福斯特(E. M.Forster,1879-1970),英國小說家、散文家。生於倫敦,畢業於劍橋大學。他摒棄了19世紀人們喜愛的繁緝辭藻和復雜的細節描寫,採取更為流暢自如、更加口語化的寫作風格。主要作品有《霍華德庄園》(Howard's End)、《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最長的旅行》(The Longest Journey)、《看得見風景的房間》(A Room with a View)和《莫里斯》(Maurice)等。《霍華德庄園》是福斯特的成名小說,已拍成電影,搬上銀幕並獲得奧斯卡獎。故事講述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和自由想像力的瑪格麗特和追求商業利益而瀕於精神崩潰的亨利結婚,瑪格麗特把亨利帶回到以前的舊居,希望重建想像力與土地的聯系。

約翰·福爾斯(John Fowles,1926-),英國小說家。1950年畢業於牛津大學,曾在希臘、法國和英國教學。他的作品把心理描寫和社會生活巧妙地結合起來。他的第一部小說《收藏家》出版後,立即受到讀者歡迎。除此之外,他還寫了《占星家》、《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等。《法國中尉的女人》被改編成為電影,描寫19世紀中葉的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三角戀愛故事。

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3),英國當代最受擁戴的小說家之一,畢業於牛津大學,做過中學校長、大學講師、演員,航海員和音樂家。一生創作了10多部小說,主要有:《蠅王》(Lord of the Flies)、《遺產繼承人》(The Inheritors、《金字塔》(The Pyramid等。《蠅王》是部虛構小說,講述了一群不受文明與社會道德束縛的孩子在熱帶荒島上蛻化為野蠻人的故事。小說因為探究了童心的泯滅與人性的黑暗於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⑶ Howard Allen 翻譯成中文什麼意思

人名:霍華德. 艾倫 (如小說《霍華德庄園》中的主人公就叫這個名字)

⑷ 霍華德庄園的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20世紀的英國,瑪格麗特和海倫兩姐妹結識了富有而又保守的威爾科內斯一家。而海容倫就與保羅威爾科斯產生了一段短暫的感情後離開了威家,而瑪格麗特卻與威爾科斯太太建立起了融洽的關系。不久威爾科斯太太病重死去,並留下遺囑將鄉村別墅霍華德庄園贈給瑪格麗特。遺囑被亨利發現並將它隱藏起來。亨利向瑪格麗特表達了愛慕之情並向她求婚,瑪格麗特答應了他。海倫離開威家以後偶然認識了小職員倫納德巴斯特,海倫的聰明和熱情激發了他的靈感,而巴斯特有著一段不幸的婚姻。不久巴斯特被老闆解僱,海倫因此而請求亨利幫助,但亨利卻發現巴斯特的妻子是他過去的情人,所以拒絕了海倫的請求。感情上受到折磨的巴斯特和海倫一起過了一夜。第二天海倫不辭而別去了庄園。婚後的瑪格麗特始終想讓兩家關系相互融洽起來。她安排海倫來霍華德庄園度假,卻發現她已懷上了巴斯特的孩子。威爾科斯家的大兒子查爾斯認為這有失體統,與巴斯特發生爭執,卻將其打死,他自己也因此進了監獄。瑪格麗特掌管了霍華德庄園,並與亨利、海倫和她的兒子一起住了進去,從而實現了威爾科斯太太的遺囑,而他們兩家間的壁壘也從此消失。

⑸ 小說《霍華德庄園》的作者是誰

《霍華德庄園》是英國作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長篇小說。

愛德華·摩根·福回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E.M. Forster),1879年1月1日—答— 1970年6月7日。

由於當時的社會不認同同性戀,因此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在公眾面前隱瞞了自己的性取向,一心想做一個安靜的美少年。

1897年,愛德華·摩根·福斯特通過艱苦勤奮的學習,考入英國最著名的劍橋大學,認識了一些思想比較激進的人士,他的三觀和人文理念也漸漸成形,對舊體制、新思想有很多的感悟和體會,成為一個愛思考boy,也因此讓他拿起筆,最終成為20世紀英國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⑹ 霍華德庄園主要內容梗概

故事發生在20世紀的英國,瑪格麗特和海倫兩姐妹結識了富有而又保守的威爾科斯一家。而海倫就與保羅威爾科斯產生了一段短暫的感情後離開了威家,而瑪格麗特卻與威爾科斯太太建立起了融洽的關系。不久威爾科斯太太病重死去,並留下遺囑將鄉村別墅霍華德庄園贈給瑪格麗特。遺囑被亨利發現並將它隱藏起來。亨利向瑪格麗特表達了愛慕之情並向她求婚,瑪格麗特答應了他。海倫離開威家以後偶然認識了小職員倫納德巴斯特,海倫的聰明和熱情激發了他的靈感,而巴斯特有著一段不幸的婚姻。不久巴斯特被老闆解僱,海倫因此而請求亨利幫助,但亨利卻發現巴斯特的妻子是他過去的情人,所以拒絕了海倫的請求。感情上受到折磨的巴斯特和海倫一起過了一夜。第二天海倫不辭而別去了庄園。婚後的瑪格麗特始終想讓兩家關系相互融洽起來。她安排海倫來霍華德庄園度假,卻發現她已懷上了巴斯特的孩子。威爾科斯家的大兒子查爾斯認為這有失體統,與巴斯特發生爭執,卻將其打死,他自己也因此進了監獄。瑪格麗特掌管了霍華德庄園,並與亨利、海倫和她的兒子一起住了進去,從而實現了威爾科斯太太的遺囑,而他們兩家間的壁壘也從此消失。

簡介

《霍華德庄園》(Howards End)是詹姆斯·伊沃里執導,艾瑪·湯普森、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電影,於1992年3月13日上映。故事描述施家姐妹曼綺和海倫結識了富有而保守的魏亨利夫婦,曼綺更和魏太太交成莫逆。魏太太過世後將她的一幢豪居遺贈曼綺,而魏亨利後來亦與曼綺互相產生愛意而訂婚。此時海倫因為替男友巴理安的謀職一事找魏亨利幫忙,卻發現巴理安的妻子曾是亨利的情婦。此事並沒有影響曼綺與亨利的婚姻,但卻讓曼綺費盡心思挽回海倫的姐妹情。

⑺ 在《霍華德庄園》,瑪格麗特嫁給了亨利,她為什麼會接受這段婚姻以及通過這樣這個情節揭示怎樣的小說主題

婚姻可能是環境所逼,

⑻ 霍華德庄園裡面的句子

In these English farms, if anywhere, one might see life steadily and see it whole, group in one vision its transitoriness and its eternal youth, connect-connect without bitterness until all men are brothers.
你如果在哪兒想看到生活的堅實,瞥見生活的全貌,認識到它的短暫和青春專的永恆,抱著人皆屬兄弟的目的聯結在一起,拋卻苦痛——那就是在那些英國農場里.
請採納,有問題追問,祝好!
【來自英語牛人團】

⑼ 求英美文學史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代表人物有莎士比亞(英國)、狄更斯 (英國) 、馬克吐溫(美國)、約翰·德萊頓(英國),海明威(美國)。

一、莎士比亞

1、人物介紹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當時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莎士比亞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海瑟薇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夥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

接下來1601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莎士比亞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所有戲劇家的作品。

2、代表作品介紹

《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誤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實為《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及《哈姆雷特》)。

該劇講述義大利貴族凱普萊特女兒朱麗葉與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誠摯相愛,誓言相依,但因兩家世代為仇而受到阻撓。

《羅密歐與朱麗葉》雖是一出悲劇,但兩個青年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本身卻不可悲。他們不僅彼此相愛,而且大膽追求他們的愛情.不惜以命拼爭。

他們的愛情力量使他們敢於面對家族的仇恨,敢於向生活中的障阻挑戰。他們為了追求新的生活模式。不怕做贖罪的羔羊,因而他們的死亡雖是生命的終結,卻在道德上取得了勝利。

終於使兩個敵對的家族言歸於好。許多學者和評論家從這個意義上稱這出戲是樂觀主義的悲劇,也就是人們慣說的悲喜劇。

二、狄更斯

1、人物介紹

查爾斯·狄更斯,全名查爾斯·約翰·赫法姆·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國作家,日爾曼人。

主要作品有《大衛·科波菲爾》《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 《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雙城記》等。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於朴次茅斯市郊,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少年時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斷斷續續入校求學。後被迫到工場做童工。15歲以後,當過律師事務所學徒、錄事和法庭記錄員。

20歲開始當報館采訪員,報道下議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是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創作,後來創作才能日漸成熟。

先後出版了《霧都孤兒》、《老古玩店》、《董貝父子》、《大衛·科波菲爾》、《艱難時世》、《雙城記》《遠大前程》等,1870年6月9日卒於羅切斯特附近的蓋茨山莊。

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2、代表作品介紹

《大衛·科波菲爾》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被稱為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於1849至1850年間,分二十個部分逐月發表。

全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融進了作者本人的許多生活經歷。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大衛從幼年至中年的生活歷程。

以「我」的出生為源,將朋友的真誠與陰暗、愛情的幼稚與沖動、婚姻的甜美與瑣碎、家人的矛盾與和諧匯聚成一條溪流,在命運的河床上緩緩流淌,最終融入寬容壯美的大海。

其間夾雜各色人物與機緣。語言詼諧風趣,展示了19世紀中葉英國的廣闊畫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間充滿善良正義的理想。

三、馬克吐溫

1、人物介紹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溫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後來他又換了不少職業,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

漸漸地著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他於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

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2006年,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

2、代表作品介紹

《百萬英鎊》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中短篇小說,發表於1893年。講述了一個窮困潦倒的辦事員美國小夥子亨利·亞當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

倫敦的兩位富翁兄弟打賭,把一張無法兌現的百萬大鈔借給亨利,看他在一個月內如何收場。一個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僅沒有餓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並且贏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

文章以其略帶誇張的藝術手法再現大師小說中諷刺與幽默,揭露了20世紀初英國社會的拜金主義思想。

四、約翰·德萊頓

1、人物介紹

英國詩人、劇作家、文學批評家。一生為貴族寫作,為君王和復辟王朝歌功頌德,被封為「桂冠詩人」。

主要作品有《時髦的婚禮》、《一切為了愛情》、《阿龍沙與施弗托》(詩作)、《論戲劇詩》、《悲劇批評的基礎》等。

他也是英國古典主義時期重要的批評家和戲劇家,他通過戲劇批評和創作實踐為英國古典主義戲劇的發生、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玄學詩人一詞就是他最先提出來的。在歐洲批評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

2、代表作品介紹

在戲劇創作中,約翰・德萊頓把法國人在戲劇情節上的規范和刻畫的華麗描寫結合起來,其中也展示出他自己是莎士比亞的追隨者,這種混合類型戲劇的最佳實例就是《一切為了愛情》。

這是約翰・德萊頓用來勇敢地向他的偶像莎士比亞發出挑戰的作品。

正如諾伊斯教授所說,他這一成就最偉大的見證就是「剛看完莎士比亞的『安東尼和克萊奧帕特拉』,我們仍能從德萊頓版本的故事中獲得極大樂趣。」

五、海明威

1、人物介紹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復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他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志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2、代表作品介紹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

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盡管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是悲劇性的。

但他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廉·莎士比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查爾斯·狄更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克·吐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約翰·德萊頓

⑽ 電視《霍華德庄園》主要講了什麼

《霍華德庄園》描述了一對依靠父母遺產生活的姐妹在英國中上層社會的情感遭遇。

這對姐妹,姐姐名叫瑪格麗特,妹妹名叫海倫。

瑪格麗特是家中的主心骨,理智、辦事能力強,人情比較練達,頗有女漢子風格。

海倫的情緒比較容易沖動,在人事上比較浪漫和不切實際。

姐妹倆都很善良、富有同情心,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由於父母留下的大筆遺產,每人每年大約有600英磅英磅的收入,因此無需工作,每天除了吃喝玩樂就是讀書、看戲,生活不要太悠閑。

書看多了,戲也看多了,時不時去旅行見識廣泛,而姐妹倆又愛思考,於是思想太過獨立自主,很難遇到滿意的意中人,老大不小了還待字閨中,按照現代社會的俗稱就是「老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