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角色大全 » 病入膏肓主人公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病入膏肓主人公

發布時間: 2021-02-24 11:29:29

『壹』 胸有成竹,三令五中。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是誰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世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操韻高潔,能詩文,擅書畫,尤長於畫竹。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三令五申的主人公:孫武。是孫武訓練吳王闔閭的美女而得名的
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晉景公。「病入膏肓」這則成語的膏肓是古以膏為心尖脂肪,肓為心臟與隔膜之間,膏肓之間是葯力不到之處。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

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麼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葯,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卧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後,那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葯,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不過這只是一個傳說!現在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貳』 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是誰

晉景公

『叄』 諱疾忌醫的主人公是誰

蔡桓公、扁鵲。

【歷史典故】

扁鵲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名醫,醫術非常高名,他只需診脈,就能知道患者臟腑里的病。

有一天,他去見蔡桓公。他仔細端詳了蔡桓公的氣色以後,說:「大王,您得病了。現在病只在皮膚表層,如果不及時醫治,恐怕病情會加重的。」

蔡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沒有病,也用不著治!」扁鵲走後,蔡桓公對左右說:「當醫生的就愛給人治病,沒病也說你有病,只為顯示自己醫術高明。」

過了幾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公。他著急地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緊治療啊!」蔡桓公把頭一歪,只當沒聽見,理也沒理他。

又過了幾天,扁鵲又來見蔡桓公。他看了看蔡桓公的氣色,焦急地說:「大王,您的病已經進入了腸胃,不能再耽誤了!」蔡桓公還是不予理睬。

又過了幾天,扁鵲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他只看了一眼,掉頭就走了。蔡桓公心裡好生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您去看望大王,為什麼掉頭就走呢?」扁鵲說:「病在皮膚里,可以用熱敷。

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針灸;病到腸胃裡,可以吃湯葯。但是,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病到這種程度只能聽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請求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後,蔡桓公的病突然發作了。他打發人趕快去請扁鵲,但是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沒過幾天,蔡桓公就病死了。

(3)病入膏肓主人公擴展閱讀

1、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2、蔡桓公:《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稱「齊桓侯」。這個稱號源於《韓非子·喻老》中的一篇文章《扁鵲見蔡桓公》。這篇文章里所謂的「蔡桓公」,據考證應該是戰國時期田氏代齊以後的第三位齊國國君,謚號為「齊桓公」,史稱「田齊桓公」或「齊桓公午」。

本名田午,史載他「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意思是說他殺了齊廢公田剡而自立。在位時曾創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聚徒講學,著書立說,一時人才薈萃,彬彬大盛。

相傳名醫扁鵲曾為他看病,在起病由輕到重衍變時連勸了三次,田午因為諱疾忌醫而不聽,後來扁鵲再來時,現其已病入膏肓,無法醫療;扁鵲只得轉身而退,並連夜逃往秦國,不久田午就病發而去世了。《韓非子·喻老》有「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

其實春秋時期有個蔡桓侯,他是春秋時蔡國(現今河南省上蔡縣一帶)第七代國君,為蔡宣侯的兒子,承襲蔡宣侯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714年—前695年。

『肆』 成語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是誰

病入膏肓_成語解釋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釋義】: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出處】:《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
【例句】:吾觀劉琦過於酒色,~,今見面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

春秋時期,晉景公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緩,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他的病變成了兩個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
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緩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麼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葯,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緩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卧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後,那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葯,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不過這只是一個傳說!現在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伍』 病入膏肓的主角是誰

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是晉景公

成語典故

「病入膏肓」這則成語的膏肓是古以膏為心尖脂內肪,肓為心臟與隔容膜之間,膏肓之間是葯力不到之處。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

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麼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葯,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卧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後,那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葯,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不過這只是一個傳說!現在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陸』 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的意思 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晉景公
病入膏肓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基本解釋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柒』 成語典故及其歷史人物故事: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 注釋:晉景公得了重病。秦恆公知道了,就派最有名的醫生緩去給晉景專公治病。緩到來之前,晉屬景公夢見兩個小矮人在他身邊談話。一個說:"秦國派來的醫生就要到了,我擔心他會傷害咱們呢!"另一個小人就說:"那咱們躲到膏以下、肓以上的地方去。他再高明,也不能把咱們怎麼樣了!"緩到了之後,先看看晉景公的臉色,又摸了他的脈搏,說:"大王,您的病太重了,已經發展到膏的下面、肓的上面了,這個地方針炙治不了,服湯葯又不管用呀!"晉景公想起剛才的夢,便點點頭說:"您說得很對,真是個好醫生呀。"沒過幾天,晉景公就死了。成語"病入膏肓"就是由這個故事來的。"膏"是心臟下邊的一塊脂肪;"肓",是橫膈上的一層薄膜。"膏肓"就是橫膈膜和心臟之間的位置。"病入膏肓"就是說疾病十分嚴重。現在用意廣泛得多了,不僅指疾病,凡是事情糟糕極了,無法挽救,都可以用它來形容。"二豎為虐"也是這個故事來的。"豎"是"小人兒";"為虐"是作弄人、害人的意思。後來就把病魔稱為"二豎",用"二豎為虐"來形容被疾病所困。

『捌』 常見成語和相關主人公

1,抱薪救火(謀士蘇代) 2,勢如破竹(杜預) 3,高山流水(俞伯牙) 4,望洋興嘆(河伯) 5,負荊請罪(藺相如) 6,投筆從戎(班超)
7,江郎才盡(江淹) 8,對牛談琴(公明儀) 9,圖窮匕見(荊軻)
10,破釜沉舟(項羽) 11,指鹿為馬(趙高) 12,紙上談兵(趙括)
13,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14,葉公好龍(葉子高) 15,退避三舍(重耳)
16,洛陽紙貴(左思) 17,草木皆兵(秦王苻堅) 18,按圖索驥(孫陽)
19,後來居上(西漢汲黯) 20,邯鄲學步(壽陵少年) 21,如火如荼(夫差)
22,望梅止渴(曹操) 23,請君入瓮(周興) 24,胸有成竹(文同)
25,唇亡齒寒(晉獻公) 26,雞鳴狗盜(孟嘗君) 27,枕戈待旦(祖逖)
28,精衛填海(精衛) 29,不學無術(霍光) 30,不寒而慄(義縱)
戰國:
1.完璧歸趙(藺相如) 2.圍魏救趙(孫臏) 3.退避三舍(重耳)
4.毛遂自薦(毛遂) 5.負荊請罪(廉頗) 6.紙上談兵(趙括)
7.一鼓作氣(曹劌) 8.千金買骨(郭隗) 9.諱疾忌醫(蔡桓公)
10.卧薪嘗膽(勾踐) 11.殺妻求將(吳起) 12.驚弓之鳥(更羸)
13.高山流水(俞伯牙)
秦 :
1.一字千金(呂不韋) 2.指鹿為馬(趙高) 3.焚書坑儒(秦始皇)
4.窮圖匕見(荊軻) 5.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1.一飯千金(韓信) 2.四面楚歌(項羽) 3.約法三章(劉邦) 4.孺子可教(張良) 5.背水一戰(韓信) 6.破釜沉舟(項羽) 7.手不釋卷(呂蒙) 8.金屋藏嬌(劉徹) 9.暗渡陳倉(韓信) 10.十面埋伏(項羽) 11.投筆從戎(班超) 12.馬革裹屍(馬援)
13.多多益善(韓信) 14.老當益壯(馬援) 15.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16.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1.鞠躬盡瘁(諸葛亮) 2.三顧茅廬(劉備) 3.煮豆燃萁(曹植) 4.刮目相看(呂蒙) 5.初出茅廬(諸葛亮) 6.樂不思蜀(劉禪) 7.七步成詩(曹植) 8.言過其實(馬謖) 9.七擒七縱(諸葛亮) 10.寶刀不老(黃忠) 11.才高八斗(曹植) 12.一身是膽(趙雲)
13.封金掛印(關羽) 14.單刀赴會(關羽) 15.望梅止渴(曹操)
17.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1.木三分(王羲之) 2.聞雞起舞(祖逖) 3.東山再起(謝安) 4.洛陽紙貴(左思)
5.草木皆兵(苻堅) 6.鑿壁偷光(匡衡) 7.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1.畫龍點睛(張僧繇) 2.江郎才盡(江淹)
宋:
1.精忠報國(岳飛) 2.東窗事發(秦qín檜guì) 3.胸有成竹(文與可)
成語與人物
(1)四面楚歌:項羽 (2)破釜沉舟:項羽 (3)約法三章:劉邦
(4)項庄舞劍:劉邦 (5)一飯千金:韓信 (6)胯下之辱:韓信
(7)運籌帷幄:張良 (8)借箸代壽:張良 (9)才高八斗:曹植
(10)煮豆燃萁:曹植 (11)洛陽紙貴:左思 (12)斷虀畫粥:范仲淹
(13)韋編三絕:孔子 (14)一字千金:呂不韋 (15)東床坦腹:王羲之
(16)學富五車:惠施 (17)一毛不拔:楊朱 (18)一箭雙雕:長孫晟
(19)小時了了:孔融 (20)不求甚解:陶潛 (21)如魚得水:諸葛亮
(22)江郎才盡:江淹 (23)投筆從戎:班超 (24)刮目相看:呂蒙
(25)卧薪嘗膽:勾踐 (26)家徒壁立:司馬相如 (27)殺彘教子:曾參
(28)割席絕交:管寧 (29)圖窮匕見:荊軻 (30)嘔心瀝血:李賀
(31)撲朔迷離:花木蘭 (32)舉案齊眉:梁鴻 (33)詠絮之才:謝道韞
(34)引錐刺股:蘇秦 (35)鑿壁借光:匡衡 (36)目不窺園:董仲舒

一些成語和相關主人公
漢語中的不少成語和歷史人物有關,「舌粲蓮花」便是說的詩人李白。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譽,每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粲於齒牙之下。時人號曰李白粲花之論。」
1、四面楚歌(項羽) 2、初出茅廬(諸葛亮) 3、望梅止渴(曹操)
4、投筆從戎(班超) 5、畫龍點睛(張僧繇) 6、完璧歸趙(藺相如)
7、卧薪嘗膽(勾踐) 8、三顧茅廬(劉備) 9、程門立雪(楊時)
10、墨守成規(墨翟) 11、一字千金(呂不韋) 12、蕭歸曹隨(蕭何、曹參)
13、口蜜腹劍(李林甫) 14、雙管齊下(張燥) 15、指鹿為馬(趙高)
16、入木三分(王羲之) 17、負荊請罪(廉頗) 18、前度劉郎(劉禹錫)
19、目不窺園(董孝景) 20、鐵杵成針(李白) 21、紙上談兵(趙括)
22、聞雞起舞(祖逖) 23、圖窮匕見(荊軻) 24、背水一戰(韓信)
25、痛飲黃龍(岳飛) 26、雞鳴狗盜(孟嘗君) 27、廣陵絕響(蔡邕)
28、投鞭斷流(符堅) 29、馬革裹屍(馬援) 30、舉案齊眉(孟光)
31、煮豆燃箕(曹植) 32、圍魏救趙(孫臏) 33、高山流水(俞伯牙)
34、一諾千金(季布) 35、覆水難收(姜子牙) 36、坦腹東床(王羲之)
37、衣錦夜行(項羽) 38、江郎才盡(江淹) 39、暗渡陳倉(劉邦)
40、洛陽紙貴(左思)

『玖』 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是誰 病入膏肓的歷史典故出處是哪裡

您好。
這一故事在史料中記載為:「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版。未至,公夢疾為二豎權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

『拾』 病入膏盲的主人公是誰

「病入膏肓」這則成語的膏肓是古以膏為心尖脂肪,肓為心臟與隔膜之間回,膏肓之間是葯力不到之處。答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春秋時期,晉景公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緩,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他的病變成了兩個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
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緩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麼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葯,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緩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卧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後,那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葯,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不過這只是一個傳說!現在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