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理智與情感)搶了男主角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理智與情感)搶了男主角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㈡ 理智與情感人物介紹
前日在去倫敦的火車上,隨身帶了《理智與情感》。這本書我已看至第一卷的最後一章,情節發展大概如下:書中的女主角之一Elinor Dashwood(「理智」的代表)與遠親Edward Ferrars訂婚。Edward雖傾情於她,與她交往卻顯得不冷不熱,且精神常常萎靡不振。Elinor的家人雖對Edward頗有微詞,尤其Elinor的親妹妹Marriane(「情感」的代表)更認為Edward是個了無生趣的人,但Elinor依然以理智保持著對Edward極大的尊重和對婚約極大的忠誠。當然,她也是愛Edward的。正在此時,她和她的家人偶然通過熟人結識了一對姓Steeles的姐妹。這對姐妹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品位不高,但對Elinor等尊敬有加,其中的妹妹Lucy更是經常找機會與Elinor粘在一起。一次,Lucy與Elinor外出散步,突然向她打聽Edward母親的情況。這使Elinor大為吃驚,因為她壓根就想不到Lucy與Edward一家會有什麼聯系。Lucy吞吞吐吐了很久,才告訴Elinor她自己和Edward私訂終身早已四年。Elinor此時的心情難以言表——
What felt Elinor at that moment? Astonishment, that would have been as painful as it was strong, had not an immediate disbelief of the assertion attended it. She turned towards Lucy in silent amazement, unable to divine the reason or object of such a declaration, and though her complexion varied, she stood firm in increlity and felt in no danger of an hysterical fit, or a swoon.
讀到這里,我的心不禁一緊,連連感嘆Jane Austen刻畫人物心理的入木三分。此情此景與我曾幾何時的經歷是多麼相似!在那一瞬間,整個人都似乎被霹靂一般的意外擊中。但是在那個時候,理智仍然忠誠地支撐著面容和身軀的寧靜……
隨後,當Elinor慢慢地反應過來之後,她仍然懷著一絲的希望,再三向Lucy確認是不是她指錯了人。然而,Lucy破滅了她的希望。她不僅向Elinor言之鑿鑿地確定他就是那個她愛的Edward,並且還向Elinor展示了藏在自己衣袋裡的Edward肖像和Edward親筆寫給她的情書。隨著這些無可辯駁的證據被依次搬出,痛苦也在一點一點地咬噬Elinor的內心。然而在這個時候,Lucy卻在求她幫忙。她告訴Elinor,Edward的母親是不同意這門親事的,因此她要Elinor為她保守秘密——
「I certainly did not seek your confidence,」 said Elinor; 「but you do me no more than justice in imagining that I may be depended on. Your secret is safe with me.」
可憐的Elinor!可敬的Elinor!在這個時候,她本來完全可以借著這個要害,把此事鬧得滿城風雨,這樣Edward就不會是Lucy的了,她就可以趁此把他搶過來。然而她成全了情敵。她依然忠誠地盡到一個朋友的責任,把愛的希望留給情敵……
在Elinor的包容下,Lucy的話匣子打開了。她喋喋不休地向Elinor傾訴這四年來她和Edward是在忍受著怎樣的相思之苦。她說她身邊沒有一個人可以幫她出策解憂,包括她自己的姐姐。因為她姐姐是個沒有頭腦的人,除了添亂什麼都不會。而Elinor的理智和品格則讓她覺得可以信任——
「I was afraid you would think I was taking a great liberty with you,」 said she, 「in telling you all this. I have not known you long to be sure, personally at least, but I have known you and all your family by description a great while; and as soon as I saw you, I felt almost as if you was an old acquaintance.」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因為類似——不,就是幾乎相同的事情,就發生在我身上。我像Elinor一樣,本能地為她提供了建議和幫助,甚至不假思索就這樣做了,連給自己回味痛苦的時間都沒留下……
Fortunately for her, they had now reached the cottage, and the conversation could be continued no farther. After sitting with them a few minutes, the Miss Steeles returned to the Park, and Elinor was then at liberty to think and be wretched.
那個晚上,我就是這樣度過的。
好在,我的故事已經結束了。一切已成往事。
而Elinor的故事呢?我還要到書中去尋找。
我希望她幸福。我知道她會幸福。
可能我的回答達不到你要求,不過我好列出關系表
㈢ 《理智與情感》的情節介紹
《理智與情感》雖是簡·奧斯汀的第一部小說,但寫作技巧已經相當熟練。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經作者的巧妙構思,表面的因果關系與隱藏在幕後的本質緣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據表面現象產生合情合理的推測和判斷,細心的讀者雖然不時產生種種疑惑,但思緒會自然而然隨著好的觀察而發展,等著最後結果出現時,與表面現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劇效果。如果反過來重讀一遍,會發現導致必然結果的因素早見於字里行間。
小說的情節圍繞著兩位女主人公的擇偶活動展開,著力揭示出當時英國社會潮流中,以婚配作為女子尋求經濟保障、提高經濟地位的惡習,重門第而不顧女子感情和做人權利的醜陋時尚。小說中的女主角均追求與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與勾能,要求社會地位上的平等權利,堅持獨立觀察、分析和選擇男子的自由。在當時的英國,這幾乎無異於反抗的吶喊。
如同書名里所體現的那樣,故事集中表現了「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沖突。以瑪麗安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餘;以約翰·達什伍德夫婦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餘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虛偽,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實際上卻冷漠無情,自私透頂。作者在故事裡對珍重感情的人報以贊揚,盡管對這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時加以諷刺,然而對缺少感情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虛偽的人,卻表現出了鄙夷的態度。作者最終贊賞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諾,因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這里表現了作者在這個問題上的理想,即是人不能沒有感情,但感情應受理智的制約。
簡·奧斯汀(1775~1817)英國女小說家。生於鄉村小鎮斯蒂文頓,父親是當地教區牧師。奧斯丁沒有上過正規學校,在父母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她20歲左右開始寫作,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說。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處女作,隨後又接連發表了《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和《愛瑪》(1815)。《諾桑覺寺》和《勸導》(1818)是在她去世後第二年發表的,並署上了作者真名。奧斯汀終身未婚,家道小康。由於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她的作品裡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沖突,深受讀者歡迎。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丁的小說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沖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盡管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等天氣晴下來,我恢復了體力之後,」瑪麗安說,「我們每天一起散步,走得遠遠的。我們要走到丘陵邊緣的農場,看看那些孩子們怎麼樣啦。我們要走到約翰爵士在巴頓十字口的新種植園,和修道院屬地。我們還要常去小修道院遺址那裡,探索一下它的地基,盡量找到我們聽說的它一度達到的最大深度。我知道我們會快樂的。我知道我們會愉愉快快地度過這個夏天。我的意思是說,我們決不能晚於六點鍾起床,從那時起直到吃晚飯,我要把每時每刻都用在音樂和讀書上。我已經訂好了計劃,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一番。我們自己的書房我很熟悉,除了消遣之類的書籍找不到別的書。不過,巴頓庄園有許多書很值得一讀。我還知道,從布蘭登上校那裡可以借到更新的書。我每天只要看六個小時書,一年工夫就能獲得大量我現在覺得自己所缺少的知識。」
埃麗諾佩服妹妹訂出一項如此宏偉的計劃。不過,眼看著同一種熱切的幻想,過去曾經使她陷入極度懶散和任性埋怨,現在又給她的一項如此合乎情理、富於自我剋制的計劃安排增添了過激色彩,她不由地笑了起來。可是,轉而想起還沒履行她對威洛比的諾言,她的微笑又變成了一聲嘆息。她擔心,她把那些事情一告訴瑪麗安,可能再次讓她心神不安,至少會暫時斷送她那忙碌而平靜的美好前景。因此,她還是想把這不幸的時刻向後推遲,決心等妹妹身體完全康復,再定個時間告訴她。但是決心下定後,又違背了。
瑪麗安在家裡呆了兩三天,天氣一直不夠好,像她這樣的病號哪裡敢出去。不過,最後終於出現了一個和煦宜人的早晨,瑪麗安獲准由埃麗諾攙著,在屋前的籬路上散散步,只要不覺得疲倦走多長時間都可以。
妹妹倆出發了,因為瑪麗安自從生病以來一直沒有活動過,身體還很虛弱,所以兩人不得不慢慢行走。剛走過屋角,到達可以對屋後的大山一覽無余的地方,瑪麗安停下腳步,舉目朝山上望去,然後平靜地說道:
「那兒,就在那兒,」瑪麗安用一隻手指去,「就在那道高岡上——我摔倒了,而且第一次見到了威洛比。」
說到最後三個字,她的聲音低沉下來,但隨即又恢復了正常,接著說道:
「我高興地發現,我見到這個地方一點也不感到痛苦。埃麗諾,我們還能談論這件事嗎?」她這話說得有點吞吞吐吐。「還是這樣談論是錯誤的?我希望,我現在可以談啦,照理也該談談。」
埃麗諾親切地要求她有話直說。
「至於懊悔,」瑪麗安說,「就他而論,我早已懊悔過了。我不想跟你談論我以往對他的看法,而只想談談現在的看法。現在,如果有一點我可以感到滿意的話——如果我可以認為他並非總是在演戲,總是在欺騙我。然而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可以相信,他從來沒有像我有時想像的那樣缺德透頂,因為那個不幸姑娘的遭遇——」
她頓住了。埃麗諾一聽這話加獲至寶,欣喜地答道:
「你若是可以相信這一點,你以為你心裡就會平靜啦?」
「是的。這對我心情的平靜有著雙重影響。他與我有過那樣的關系,懷疑他居心不良,這不僅是可怕的,而且使我自己顯得成了什麼人?像我這樣的處境,只有極不體面、極不慎重地亂表鍾情,才能使我遭受——」
「那麼,」姐姐問道,「你想如何解釋他的行為呢?」
「我認為——哦!我將十分高興地認為,他只是變化無常——極其變化無常。」
埃麗諾沒再多說。她心裡在盤算:究竟馬上把情況告訴她為好,還是等到她身體更壯實一些。兩人默不作聲,又慢慢走了幾分鍾。當我希望他暗暗回想起來不會比我更不愉快時,」瑪麗安終於嘆息地說,「我的希望並不過分。他回想起來會感到十分痛苦的。」
「你是不是拿你的行為與他的行為相比較?」
「不。我是拿我的行為與理應如何相比較,與你的行為相比較。」
「我們的處境並不相似。」
參考資料: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你值得擁有。
㈣ 《理智與情感》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噢噢!
這本書我剛看了喲~~
資料在網路有的。
《理智與情感》雖是簡•奧斯汀的第一部小說,但寫作技巧已經相當熟練。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經作者的巧妙構思,表面的因果關系與隱藏在幕後的本質緣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據表面現象產生合情合理的推測和判斷,細心的讀者雖然不時產生種種疑惑,但思緒會自然而然隨著好的觀察而發展,等著最後結果出現時,與表面現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劇效果。如果反過來重讀一遍,會發現導致必然結果的因素早見於字里行間。
小說的情節圍繞著兩位女主人公的擇偶活動展開,著力揭示出當時英國社會潮流中,以婚配作為女子尋求經濟保障、提高經濟地位的惡習,重門第而不顧女子感情和做人權利的醜陋時尚。小說中的女主角均追求與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與溝通,要求社會地位上的平等權利,堅持獨立觀察、分析和選擇男子的自由。在當時的英國,這幾乎無異於反抗的吶喊。
如同書名里所體現的那樣,故事集中表現了「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沖突。以瑪麗安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餘;以約翰•達什伍德夫婦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餘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虛偽,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實際上卻冷漠無情,自私透頂。作者在故事裡對珍重感情的人報以贊揚,盡管對這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時加以諷刺,然而對缺少感情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虛偽的人,卻表現出了鄙夷的態度。作者最終贊賞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諾,因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這里表現了作者在這個問題上的理想,即是人不能沒有感情,但感情應受理智的制約。
㈤ 理智與情感電影故事情節簡介(不要百科裡貼過來的)
電影講述的就是
一家之主死後把遺產留給了前妻所生的兒子約翰,
而他現在的妻子與三個女兒被迫搬走,沒得到一分錢,
約翰卻愛上了三哥女兒中的一個,但約翰家裡勢力眼,看不起窮人家的女兒,
三個女兒的的另一個在一次偶然中認識了一個男人並瘋狂的愛上了他,因而也就看不到她身邊一直有個默默愛著她的男人。。。
最小的女兒聰明純真但卻很理智,明辨是非,對他們的情感看的清清楚楚,
故事就是圍繞三姐妹的情感展開敘述,
結局怎樣,看了就知道,嘿
㈥ 對小說《理智與情感》主人公分析
姐姐埃莉諾是「理智」的代名詞,她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她第一次出場是在小說第一段的最後,她的母親對嫂子的粗暴舉動十分不滿,「因此,若不是她大女兒勸她應該先考慮考慮一走是否妥當,那麼媳婦一到,她原是會馬上就永遠離開這所宅子的」。這樣讀者對埃莉諾的性格有了初步的一點認識:她處事謹慎。小說繼續寫到「埃莉諾,這位在勸說母親的過程中大起作用的大女兒,非常有見識,遇事冷靜,雖然只有十九歲,卻能當好母親的顧問……她心地極好,性格可愛,富於情感,但她懂得怎樣克制自己的情感」。這是文中唯一一次正面敘述她的性格。但這是對她性格的一個概括。在後文中作者通過生動的語言及對話描寫和一系列的細節把她的性格體現出來。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分析她的性格。首先,她對待愛情的態度。在她與母親妹妹離開諾蘭庄園以前,達什伍德太太和瑪麗安一致認定愛德華和埃莉諾用不了幾個月就要結婚了,並為此高興不已,她們對愛德華深信不疑。俗話說愛情會蒙蔽人的雙眼,面對愛情人們往往不知所措,失去理智。但埃莉諾卻不是這樣的,她甚至比母親更沉穩。「她不像瑪麗安那樣相信自己對愛德華的傾心會前途光明……至於將來結局怎樣,她毫無把握,盡管她母親和妹妹仍舊認為一定會圓滿。而且他倆相處越久,她便覺得他的關切性質可疑」。2從她的擔心可以看出她很冷靜,對於男朋友的一點點不對勁都有所察覺。她這並不是多疑,讀罷全文我們會知道,愛德華之所以會對她無精打采,垂頭喪氣是因為他早已和露西私自訂婚,他夾在兩個女人之間左右為難。但埃莉諾也決不是沒有感情誰都不相信的冷血動物。實際上,她心裡是愛著愛德華的。「有時候,她還認為那隻不過是友誼,於是便傷心一陣」。她不希望自己和愛德華僅僅是朋友,但卻沒把自己的感情表露出來。在母親和妹妹談論他們的感情時,她總是巧妙地避開。這說明她不想讓自己的感情影響到大家的生活。同時,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她也是故做矜持。這是,十八世紀英國女人的一個特點。她又富於情感,想到男友她會默默傷心。她對自己的感情謹慎而冷靜,對待別人的愛情也是一樣。當威洛比離開巴登庄園以後,瑪麗安沉浸在思念之中。大家都認為他是個英俊瀟灑,心地極好的好人。但埃莉諾卻另有發現。她甚至還因為這和親愛的母親嚷道:「我是喜愛威駱比的,真心喜愛他;懷疑他靠不住,對你是痛苦的,對我也同樣不好受。我的懷疑是不自覺的我不會任其發展下去。我承認他今天早上態度失常,確實把我嚇著了。」3她比經歷世事的母親更謹慎和精明,她是愛著妹妹的她怕妹妹受到傷害所以不惜和母親爭論。但她又很細心,她沒有把這些直接告訴妹妹,怕妹妹擔心,瑪麗安進來後她就巧妙地轉換了話題。無論是對自己的感情還是別人的感情,她都能冷靜對待,謹慎處理。
第二她的性格在她對待人的態度上也是有所體現。在巴登庄園,她遇到了布蘭頓上校。威洛比評價布蘭頓上校為「有一種人,人人都說他好,卻誰也不關心他,人人都樂意見他,卻誰也不想找他交談,他正是這種人。」瑪麗安也贊成這樣的觀點。但埃莉諾卻不這樣認為,甚至還和他們爭論了起來:「可別這么瞎說,因為你們倆都不公平。巴登庄園里全家都尊敬他,我每次見到他,也總是想找他談談。」 她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她看人比較客觀。誠然,布蘭登上校少言寡語,但他善良,有教養,舉止文雅。二是因為她很善良。她深知上校對瑪麗安有好感,但她卻沒當會事,不把他放在眼裡甚至還取笑他。這讓埃莉諾有些同情上校。
第三她的性格體現在她為人處事上。她能當好母親的顧問,幫脾氣急躁的母親解決一些問題。和妹妹一樣,她不喜歡斯帝爾姐妹,但她沒有像妹妹一樣表現出厭惡或者根本不理睬。她能夠以平和的態度對待她們虛假的語言。甚至還答應為情敵保密。當聽到露西虛情假意的話時,她心裡很清楚:話倒說得全都很動聽,但是我們誰都騙了誰。但她還是在短暫的沉默之後「關心」地詢問:「可是,你今後怎麼打算呢?」多精明的姑娘啊。通過短短的一句話,既表現出自己對露西的關心,又緩解了尷尬的氣氛,同時還巧妙地探了露西的口風。得知了露西對愛德華的態度。
書中的另一個主要人物是妹妹瑪麗安,她是「情感」的代言人。在描述她的性格特點時,作者同樣採用了先總體正面描寫,再通過語言細節側面烘托的方法。小說第一章介紹了埃莉諾的性格之後,就對瑪麗安的性格進行了評述。「瑪麗安在許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懂事,聰敏,而且無論做什麼都專心致志,她傷心或歡樂都毫無節制。她大方,可愛,討人歡喜,一切都好,就是不謹慎」。她的這些性格特點首先體現在她對愛情的態度上。對待愛情她是個完美主義者,她挑剔,對愛人甚至有些苛求。正如她自己說的:「我閱歷越深,越是相信我將永遠碰不上我能真心愛的人。我要求得太多了!她一定得有愛德華的全部品德,他的儀表和風度還得極其動人,能為他的善良增光才行。」4天下沒有完美的人和事,但瑪麗安卻對自己的愛情如此苛求。完美主義者往往很悲觀,因為他們很難達到目標。瑪麗安也一樣,她也對愛情很擔心。致使剛剛十七歲卻擔心自己一輩子也不會遇到自己真愛的人。對待愛情,她又是沖動的,不謹慎的。第一次和威洛比見面後,她就急於知道他的所有信息。僅僅聽了約翰爵士的幾句介紹就對威洛比有了好印象。她根本就沒有自己認真思考過威洛比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他到底適不適合自己。經過幾次接觸,她就匆匆和威洛比確定了戀愛關系。而且表現得很顯眼,雖然姐姐曾幾次暗示過她,勸她應該稍加檢點,但「她在這種事情上卻厭惡一切遮遮掩掩」。多麼熱情似火的一個姑娘啊!但正是她的熱情沖昏了她的頭腦,蒙蔽了她的雙眼,她沒有看清威洛比的真面目。威洛比離開巴登別墅之前的態度很反常,甚至對達什伍德太太的熱情邀請都很冷淡。但這並沒有引起瑪麗安的注意,她只是沉浸在無盡的痛苦和思念之中。「她躲著大家的目光,吃不下飯,說不出話……她無力控制自己,因為她也無意控制自己。只要稍微提到和威洛比有關的事,她立即就受不住。愛人的短暫離開就對她有這么大的影響,可見她有多麼情緒化。到了倫敦以後,她不斷地給自己的心上人寫信,可他卻毫無音信。她不但沒有絲毫懷疑,還斷定肯定是有什麼不幸的事纏住了他。她不諳世事,還沉浸在自己對愛人的完美印象中。但她對愛情的完美主義受到了重創:威洛比無情地拋棄了她。她也應該好好反醒自己的行為了。
她是一個直來直去的姑娘,就像她對愛情的態度一樣,她做什麼都不想遮遮掩掩:她不願隱藏和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怒就怒,甚至可以說有些任性。約翰爵士開玩笑說她是挑逗威洛比,她火了:「約翰爵士,你這種說法我特別討厭。什麼庸俗的話都當俏皮話來講,真恨死人,什麼挑逗男人啊,征服男人啊,簡直不堪入耳。這樣的話是粗俗的,沒有教養的。開頭說可能覺得挺聰明,時間一長就毫無俏皮可言了。」5對於自己的長輩,甚至可以說是自己家的恩人,她卻可以如此不留情面的回擊,可見她的性格有多坦率。她不像埃莉諾那樣能忍氣吞聲,以此來適應大家或者說是社會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她是一個反叛者。費勒斯太太貶低埃莉諾,埃莉諾雖然心裡難受,卻忍氣吞聲。這讓瑪麗安受不住了,「惹得她怒氣沖沖,馬上激動地說:這種誇獎真新鮮!莫頓小姐關我們什麼事?誰認識她?誰管她畫得好不好?我們考慮和說的是埃莉諾」。6她的大膽讓大家很吃驚,沒人會想到她敢當眾回擊富孀費勒斯太太。十八世紀的女性都應該是那種溫文爾雅的,但瑪麗安卻敢反其道而行,當面駁斥長輩。多麼有個性的小姑娘啊。當然,她的憤怒和勇氣不光是她性格的原因。她愛著姐姐,不想讓姐姐受別人的嘲笑,這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擊後,瑪麗安的性格逐漸發生了變化。再一次來到她和威洛比當初的約會之地時,她很平靜。她能過理智地面對曾經的感情了,不再一味地傷心哭泣了。最後,她也找到了真愛。布蘭頓上校,這個一直深愛著她的「老男人」才是她的歸宿。這和她當初對上校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初她認為上校的年齡可以當她的爸爸了,這樣的一個老弱的男人是談不上結婚的,但最後她卻嫁給了他。她不再任性,她成熟了,理智控制了情感,這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簡·奧斯丁與家人長期生活在封建保守勢力強大的農村,生活圈子相對狹窄,這與主人公的生活環境極其相似。因此,她能夠感受到主人公的心情,體會主人公的感受。由她來描寫這樣的故事讓人信服。就連他的外甥也說:「簡·奧斯丁筆下的那些最可人心意的人物的迷人之處,簡直沒有一個不是她本人那可愛的旗幟和熱情的心胸的真實反映。」7主人公生活在父權社會中,人的價值觀建立在財產所有權上。由於一代代的財產都為男繼承人所得,女人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地位,她們只能從屬於男人。處身在這樣一個嚴峻、要求苛刻而往往又帶有敵意的社會中,主人公採取了不同的態度和性格。埃莉諾是順從的,她小心翼翼地按照社會的要求行事,顧大局,識大體,雖然自己會吃點小虧,但總體來說在當時的社會她的性格是可行的。作者也很推崇她的性格。而瑪麗安則有些叛逆,在表達感情上她更大膽,她敢於反抗偽善的社會習俗。在女權主義風行時期,有許多評論家認為她才是完美的。然而在當今社會,兩人的態度和性格都不可取。識大體固然重要,我很贊賞她的心胸,戀人背叛了她,她卻還要幫助落魄的愛德華找工作,但我想很少有人有她的氣度。但如今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利益要靠自己去爭取。在順應社會的同時也要享受和爭取自己的幸福,當然也包括愛情。很少有人會心平氣和地為情敵保密。而瑪麗安又太過鹵莽,不夠冷靜,這顯然也是不可取的。如今我們應該更好地把二人中和起來。如果說埃莉諾是一分情感,九分理智而瑪麗安是一分理智九分情感,那麼在當今社會,我們該做到四分情感,六分理智。
㈦ 求理智與情感演員表,理智與情感女主角理智與情感男主角是誰
真是只有中國導演才能吧簡奧斯丁拍成八點檔啊。艾瑪·湯普森編劇,真牛。李安老師確實拍了一部「優等生電影」,處處精到挑不出毛病,尤其細節調度真是完美,或許這樣才顯得匠氣太足。說來要拍紅樓夢還是得請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