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角色大全 » 分析離騷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分析離騷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發布時間: 2021-02-18 02:52:04

Ⅰ 考研論述題:《離騷》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及如何表現抒情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悲劇命運

您好!個人見解,在這里冒昧的回答您的問題,如有不妥之處還望見諒:
關於《離騷》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閱讀《離騷》,在我們腦海中時時會浮現一位高冠長劍、披香戴芳、理想遠大、志趣高潔的愛國志士的形象,這就是屈原的自我形象。在詩中,他是黑暗現實的揭發者,是美好光明的追求者,他具有驅使一切的宏大氣魄和非凡力量,但卻不見知於君,不被容於人。現實的一切給他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他毫不畏懼,上天入地,不斷求索。 這個形象具有如下特點:
1、忠君愛國、嫉惡如仇的可貴情懷;
2、特立不群、好修為常的峻潔人格;
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不屈精神。
關於《離騷》如何表現抒情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悲劇命運:《離騷》較完整地展現了詩人的政治理想,抒發了為實現自己理想而不懈追求的崇高精神。詩人的政治理想,他自己稱為「美政」。其美政理想的重要方面是舉賢授能和修明法度:「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奠差。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詩人列舉夏、商、周開國君主的事跡,說明舉賢授能和遵循法度是政治清明、行無偏頗的重要保證。詩人還援引殷高宗薦舉傅說、周文王重用呂望、齊桓公任寧戚為相的史實,進一步指出選拔人才要不拘一格,而只有依靠這些賢才方能成就壯偉的事業。對於「固時俗之工巧兮,佰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的黑暗政治進行了批判,指出正是由於這樣不依法度、曲媚逢迎,造成了國家「路幽昧以險隘」的岌岌可危的命運。
屈原「美政」理想的目標指向是「存君興國」,一統天下。戰國時代,天下一統已成為人心所向的歷史趨勢,「橫成則秦帝,從成即楚王」(《戰國策·秦策四》)的說法也被人們普遍認可。盡管屈原生活的懷、襄時期,楚國已是內憂外困,日趨衰落,但他仍然基於楚國的有利條件,站在時代的歷史高度,洞察社會的發展前景,希望通過舉賢授能、修明法度改革楚國的政治,以達到富國強兵、一統天下的目的。在詩中,屈原大一統的思想多有表現。他自敘世系時稱自己是:「帝高陽之苗裔」,「高陽」即傳說中五帝之一的顓頊,而五帝(包括高陽顓頊)則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他稱頌的前聖、「前修」如堯、舜、禹、湯、武丁、周文王、齊桓公以及傅說、呂望、寧戚等都是華夏各國公認的聖君賢臣,所批判的敗國亡身者如羿、澆、桀、紂等也都是天下公認的暴君,這些都不局限於楚國的歷史。另外,《離騷》中,詩人神遊天地、上下求索時經過的地區,如蒼梧、縣圃、崦嵫、威池、白水、昆侖、天津、西極、不周山、西海等,遇到的神靈羲和、望舒、飛廉、豐隆、宓妃、有娥之俠女、巫成等,也都突破了楚國的范圍,包括了神話傳說中整個中國的廣闊空間,這些都反映出屈原的大一統思想。
為實現「美政」理想,詩人曾精心培養人才,希望依靠這些力量改變楚國的政治局面:「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但現實的黑暗熄滅了詩人理想的火花,群小的貪婪摧毀了「眾芳」幼稚的心靈。詩人一方面感嘆「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另一方面獨立地與黑暗勢力展開了堅決的斗爭。他悲怨地責數楚王朝令夕改、棄賢用讒的昏聵腐朽,辛辣地揭露楚國顛倒黑白、玉石雜糅的險惡世風,尖銳地抨擊奸佞群小苟且偷安、禍國殃民的惡德惡行,表現出強烈的批判精神。在詩中,面對黑暗的現實、污濁的政治、不明的君主、惡毒的黨人、變質的群賢,詩人始終保持堅貞高潔而正直光明的德行:「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長」,「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他堅持理想,執著追求,並為了這種理想與追求抗爭到底,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表現出「鷙鳥不群」的高風亮節和「獨立不遷」的峻潔人格。
這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個偉大的藝術形象,給予後代無限的感動,並成為我們的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象徵。
個人能力有限,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Ⅱ 《離騷》抒情主人公形象

Ⅲ 離騷的抒情結構與主人公形象

《離騷》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版的特徵。「高余冠權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長顑頷亦何傷。」很多屈原的畫像即使不寫上「屆原」二字,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徵性的描寫。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陳辭一段可見)。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範,也給了他們以力量。

Ⅳ 離騷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離騷》成功抄地塑造了一個襲憂國憂民、疾惡如仇、追求真理、嚮往光明的高尚完美的主人公形象。
他對自己的出生很自豪,他誇耀自己的貴族血統,誇耀自己的生日(寅年寅月寅日,的確很罕見~),說明他很自信自負,對自己期待值很高。努力豐富自己,想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完美的人。可惜生逢濁世,當局不聽他的,他又不願跟壞人同流合污,所以在詩里痛罵那幫小人出氣,用美人和楚國特有的各種美麗潔白的植物自比,可惜始終無力驅逐黑暗,只能投身江水了卻一生。

Ⅳ 《離騷》一詩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離騷》為我們塑造了屈原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徵。「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很多屈原的畫像即使不寫上「屈原」二字,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徵性的描寫。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規矩」「繩墨」),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艱」「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範,也給了他們以力量。(意對即可)

Ⅵ 《離騷》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離騷》作為長篇巨制,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是極其 豐富的。關於它的內容層次,歷來也有各種各樣的分法。 大致說來,詩的前面部分是從自己的世系、品質、修養 和抱負寫起,回溯了自己輔佐楚王所進行的改革弊政的 斗爭及受讒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政 治態度與「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中間部分是借女□ 勸告、陳詞重華,總結歷史上興亡盛衰的經驗教訓,闡 述了「舉賢授能」的政治主張,並從而引出神遊天地、 「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現了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最 後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後,轉而請靈氛占卜、巫咸降神, 詢問出路,從中反映了去國自疏和懷戀故土的思想矛盾, 而在升騰遠游之中,「忽臨睨夫舊鄉」,終於不忍心離開 自己的祖國,最後決心以死來殉自己的理想。
前一部分 作為對往事的追憶,偏重於敘寫現實;後兩部分作為對未 來的探求,偏重於馳騁想像,最後則以回到現實結,束全 篇。詩中通過這樣的抒寫,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 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 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 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司馬遷評論《離騷》說:「屈原雖流放,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 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又引劉安《離騷傳》說:「《國風》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 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 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 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 獲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 爭光可也。」(《史記·屈原列傳》)基本上道出了《離 騷》作為政治抒情詩的精神實質和不朽價值。

Ⅶ 《離騷》中的抒情人物形象

《離騷》作為長篇巨制,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是極其 豐富的。關於它的內容層次,歷來也有各種各樣的分法。 大致說來,詩的前面部分是從自己的世系、品質、修養 和抱負寫起,回溯了自己輔佐楚王所進行的改革弊政的 斗爭及受讒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政 治態度與「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中間部分是借女□ 勸告、陳詞重華,總結歷史上興亡盛衰的經驗教訓,闡 述了「舉賢授能」的政治主張,並從而引出神遊天地、 「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現了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最 後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後,轉而請靈氛占卜、巫咸降神, 詢問出路,從中反映了去國自疏和懷戀故土的思想矛盾, 而在升騰遠游之中,「忽臨睨夫舊鄉」,終於不忍心離開 自己的祖國,最後決心以死來殉自己的理想。
前一部分 作為對往事的追憶,偏重於敘寫現實;後兩部分作為對未 來的探求,偏重於馳騁想像,最後則以回到現實結,束全 篇。詩中通過這樣的抒寫,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 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 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 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司馬遷評論《離騷》說:「屈原雖流放,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 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又引劉安《離騷傳》說:「《國風》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 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 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 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 獲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 爭光可也。」(《史記·屈原列傳》)基本上道出了《離 騷》作為政治抒情詩的精神實質和不朽價值。

Ⅷ 離騷詩歌中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離騷》為我們塑造了屈原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徵。「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很多屈原的畫像即使不寫上「屈原」二字,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徵性的描寫。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規矩」「繩墨」),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艱」「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範,也給了他們以力量。

Ⅸ 離騷中,你讀出抒情主人公哪方面內容

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熱忱與痛苦甚 至傾倒了整個生命而鑄成的史詩. 裡麵包版含了詩人鮮明地個權性。
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徵。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很多屈原的畫像即使不寫上「屈原」二字,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徵性的描寫。
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規矩」「繩墨」),主張舉賢授能。
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艱」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範,也給了他們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