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角色大全 » 藤野先生主人公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藤野先生主人公

發布時間: 2021-02-17 05:44:10

⑴ 讀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范愛農》結合內容分析兩位主人公的性格

人物:藤野先生
出處:《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他認真為「我」修改講義、指出繪解剖圖的錯誤,表現其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敬業、熱心、嚴格要求並關心、幫助學生;他為「我」不欣鬼神之說、敢於解剖屍體而高興,表現其真摯、誠懇;他問「我」關於中國女人裹腳的事,表現其刻苦鑽研、勇於探索、求真的精神.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2.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因為社會的影響,「長媽媽」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我在腦子里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長媽媽」知道「我」喜歡《山海經》,不辭辛勞地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長媽媽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長媽媽安息.
3.《父親的病》,作者從不正面寫家道衰敗的頹唐,僅從父親口裡說的噓噓的話,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顧後的疲態,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裡卻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親,卻遺留給作者的"最大的錯處".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對衍太太這個自私多言使壞形象的嘲諷.
還有一種——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五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長媽媽)、恩師(藤野先生)、朋友(范愛農)、父親和鄰居(衍太太)、作者兒時的私塾老師(壽鏡吾).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朴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質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勞)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沒有民族歧視,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想像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嚴謹認真、平等待人、和藹可親)
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妥協、懦弱)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由此我們可以感到魯迅先生對父親強烈的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爸爸是無情的,他沒有關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卻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損,便會度日如年.(嚴厲、慈愛)
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壽鏡吾——方正、質朴、博學,是魯迅先生頗為敬畏之人.

⑵ 誰能幫忙想一下藤野先生的人物介紹,600字

《藤野先生》內容簡析
本文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散文,作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的幾個生活片斷,其中有東京「清國留學生」的生活情況,由東京到仙台的旅途回憶,有在仙台的食住情況,一篇回憶散文,看來似乎是十分零散的生活片斷,卻都是有機地統一在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中。
本文內容豐實,筆意縱橫,形散神凝,錯落有致,一條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線索貫串了全文,使每個看來似乎是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斷閃耀著奪目的光華,從而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
作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的幾個生活片斷,其中有東京「清國留學生」的生活情況,有東京到仙台的旅途回憶,有在仙台的食住情況,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狹隘民族觀念的學生的排斥,還有一次看電影受到的刺激,而重點卻是記敘藤野先生的可貴品質。
這些如文章開頭第一句就寫「東京也無非是這樣」,這是緊接《朝華夕拾》中的前篇《瑣記》的。在《瑣記》中,作者寫到在南京求學時一片「烏煙瘴氣」,什麼也學不到,「所余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
本篇由東京寫起,覺得「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接著以諷刺的筆觸描寫了 「清國留學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襯出作者尋求革命真理的熱切心情。
描寫作者回憶起「日暮里」和「水戶」這兩個地名,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
描寫藤野先生的可貴品質,同時交織著對自己的責備和對老師感激心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為祖國而刻苦學習的精神。
描寫看電影受到刺激,決定「棄醫從文」,目的就是為尋找救國的道路。
總之,魯迅與藤野先生相見、相處、相別的過程,也正是他的愛國主義思想不斷發展的過程。
他隻身到仙台學醫是出於愛國主義激情,後來也正是由於作者懷著熾烈的愛國主義,才與藤野先生結成深厚的友誼,最後也正是由於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他毅然離開了藤野先生。

⑶ 《藤野先生》本文的主人公是藤野先生,圍繞主人公謝了那些事情全文可劃分為幾部分

劃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魯迅先生在日本求學。第二部分:在魯迅先生觀看電影記錄的屠殺場面後看到了中國人精神麻木。第三部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轉折點。

⑷ 魯迅的《藤野先生》的主人公是藤野先生,但為什麼一開頭有這么長的篇幅都沒有提及藤野先生

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的線索,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這一中心組織材料。開頭寫東京(是作者往仙台見藤野先生的緣由),然後用設問句自然過渡。接著寫初到仙台受優待(襯托藤野先生),寫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最後寫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除回憶藤野先生這條明線外,本文還有一條內在的線索,就是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變化。很多材料,如寫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赴仙台途中對日暮里和水戶的深刻印象,寫仙台醫專日本「愛國青年」尋釁和看電影事件,寫作者棄醫從文,都圍繞這條內在的線索。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櫻花爛熳的上野公園里,看到的是一群胸無救國之志、反以標志著民族壓迫和封建統治的「辮子」為榮、渾渾噩噩的「大清」牌紈絝子弟的丑惡表演,留學生會館的門房,本來值得去買幾本書的,卻也被他們弄得一團糟!魯迅抱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志向渡海而來,沒料到東京竟也像南京那樣烏煙瘴氣。失望、痛苦、厭惡、忿懟和急切地要求學到本領以報效祖國的強烈願望,種種萃於一身的復雜心緒,都包容在這感觸良多的一句話裡面了。遠大的抱負與灰色的環境之間形成了尖銳的矛盾,不得不離此他去了。所以,「待到在東京的預備學校畢業,我已經決意要學醫了」。跟令人生厭的東京告別,一到仙台,頗受了「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還有教職員為食宿操心;當然,更使他高興的,是從此「聽到許多新鮮的講義」了。就在這時,魯迅認識了解剖學教授藤野嚴九郎先生。
以上,寫的是與藤野相識之前,自己的生活環境與思想狀況。接著,便轉入記敘的重點:直接寫藤野了。

⑸ 藤野先生的背景資料

藤野嚴九郎生於日本福井縣,世代為醫,藤野嚴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醫生。他生於1874年7月1日,9歲時父親亡故,由大哥二哥扶養。嚴九郎排行老三。他在讀小學時,同時跟酒井藩校教師野坂先生學習過漢學。1892年4月,從福井學校中途退學,進入愛知醫學校,1896年10月畢業,留校作解剖學教師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醫生開業證明書。同年7月後,在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台醫專任解剖學講師,其時藤野剛剛滿27歲。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擔任一年級的解剖學理論,他還擔任二年級的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一年級的專業課只有解剖學,一年級的正副班主任大體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擔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圍很廣,據當時仙台醫專規定,諸如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管理教導、出席情況、考試成績的統計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負責。
1904年7月6日,即大約魯迅到仙台前兩個月,藤野由講師升為教授。
藤野生活樸素,當時教授上課,來回都坐人力車,而藤野則是步行,他住在空堀町,離仙台醫專有步行三五分鍾的距離。魯迅離開仙台前曾到他家去過,他送給魯迅一張照片,背面寫上:「惜別藤野謹呈周君。」魯迅為了安慰藤野,曾故意說:「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據說後來藤野跟侄子藤野恆三郎說過:「周君是個好學生……但不是當醫生的人。看來是為研究生物學才學生理學和解剖學的。」恆三郎說,看藤野先生的口氣,他是相信了魯迅分別時為安慰他而說的想學生物學的話。
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成立,1912年仙台醫專並入,成為東北帝大醫學部,所有校舍、教職員、學生原班未動。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7月1日降為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
藤野以生活關系,認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東京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就業。1919年回故鄉自立診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34

⑹ 藤野先生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藤野先生是一個正直的日本知識分子。文中所描寫的思想性格主內要有兩方面的特點。一是容他熱愛中國和中國人民,對中國人民懷有真誠友好的感情;二是他樸素勤謹,熱愛科學工作認真負責細致。在他對待魯迅的態度上,這兩方面是不可分的。至於他想知識中國女人裹足的究竟,也是為了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明這一作法愚蠢,幫助中國人民驅除這一落後事物。他與魯迅分別時的依戀、悲哀、惋惜的感情流露,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⑺ 《朝花夕拾》10篇各篇的主要人物是誰

1、《狗·貓·鼠》: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阿長

記述了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圖》:舊中國兒童

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4、《五猖會》:舊中國兒童

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5、《無常》:舊時代中國人民

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寫作時間:《朝花夕拾》創作於1926年2月至11月,總共共10篇。其中前5篇在北京寫的,後面5篇在廈門寫的,曾先後發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總題為《舊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並作了《小引》,7月又寫了《後記》,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

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稱為「民族魂」。

⑻ 在魯迅作品中《藤野先生》裡面的主人公藤野先生的性格特點是什麼而且這些特點是從那幾個自然段可以看得

藤野先復生是一個道德高尚的學制者,他不同一般的抱有狹隘的民族觀的學者。面對學生,他所做的一切,其目的是發揚光大他所從事的學術事業,造福於全人類。為此,他表現出了坦誠無私的氣質與風范。

魯迅求學的時期,正值中日關系極其緊張的時期。日本國內上上下下均存在著歧視與敵視中國人的心態,留學生活讓魯迅飽嘗了一個弱國國民的酸辛。而正是在這種景況之下,藤野先生熱情誠懇的關懷,就如同冬天裡的一把火,溫暖了作者孤傲而孤僻的心靈。因而,它更顯得珍貴和令人難忘。

先生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公平公正地對待一個弱國的學生。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個教師的職責,可是在藤野先生先生所取的環境,這樣做實在太難了。盡管魯迅是仙台醫專唯一的中國留學生,但是他的做法依然會引起狂妄自大的日本民族的「公憤」。「匿名信事件」中,污水不是也向他潑來了嗎?他不僅關心魯迅的學業,而且關心其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為其解剖實習中的出色表現感到欣慰。不僅如此,他還能為一個弱國學生打抱不平,都體現了他對於一個中國學生的真摯師生情誼。

⑼ 藤野先生的資料以及背景

1、藤野先生的資料:

嚴九郎排行老三。他在讀小學時,同時跟酒井藩校教師野坂先生學習過漢學。1892年4月,從福井學校中途退學,進入愛知醫學校,1896年10月畢業,留校作解剖學教師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醫生開業證明書。同年7月後,在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

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台醫專任解剖學講師,其時藤野剛剛滿27歲。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擔任一年級的解剖學理論,他還擔任二年級的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一年級的專業課只有解剖學,一年級的正副班主任大體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擔任。

班主任管理的范圍很廣,據當時仙台醫專規定,諸如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管理教導、出席情況、考試成績的統計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負責。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成立,1912年仙台醫專並入,成為東北帝大醫學部。所有校舍、教職員、學生原班未動。

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7月1日降為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藤野因生活關系,認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東京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就業。1919年回故鄉自立診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2、背景

1902年4月,魯迅22歲,他懷著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學,在東京的弘文學院補習日文。1904年9月,轉赴仙台,進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藤野先生這時正在該校任解剖學教授。魯迅在此認識了這位日本學者,並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

在日本軍國主義影響下,當時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民抱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但藤野先生並不如此,他對來自弱國的魯迅毫不歧視,倍加愛護,並以自己的高尚品質給魯迅以極大的影響。這篇散文寫於1926年10月12日,當時作者魯迅正遭受北洋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

從北京南下,來到廈門大學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懷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發表於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後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9)藤野先生主人公擴展閱讀:

藤野先生不同於當時一般的日本人,對來自中國的魯迅完全沒有偏見,也從不認為當時的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不可能考到60分以上的。反而關心魯迅的解剖實習情況,因為擔心魯迅因為中國文化中敬重鬼神而不敢解剖屍體。

當魯迅將放棄學醫的決定告訴恩師時,藤野先生眼裡流露出的失落訴說著對人才的愛惜,他可能正在為中國就此少了一位優秀的醫生而惋惜,卻也萬萬不會想到眼前的年輕人會用他的筆桿喚醒東方的睡獅。

《藤野先生》的介紹:

是魯迅於1926年在廈門大學時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通過對留學日本生活時的回憶,以深切懷念之情,熱烈贊頌藤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的友誼;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同帝國主義勢力斗爭的戰斗精神。

作者介紹: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現劇痛,最後的創新之作《故事新編》出版。1936年2月,開始續譯《死魂靈》第二部。

1936年5月15日再發病,醫生診斷胃疾,自後發熱未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情況不樂觀。1936年6月,身體略有好轉,魯迅及身邊的人都認為「魯迅先生好了」。1936年10月17日病復發,18日黎明前疾病發作,氣喘不止。19日上午5時25分逝世。

⑽ 藤野先生的生平簡介

藤野嚴九郎(Fujino Genkuro)(1874年7月11日-1945年8月11日),出生於日本福井縣,畢業於愛知醫學校(現名古屋大學)。日本的醫生、教授。因和其學生魯迅的交往而聞名。其家族世代為醫,藤野嚴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醫生。

藤野在讀小學時,跟酒井藩校教師野坂先生學過漢學。1892年4月,從福井學校中途退學,進入愛知醫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896年10月畢業,並留校作解剖學教師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醫生開業證明書,同年7月開始,在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

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台醫科專門校(現東北大學)任解剖學講師,其時藤野剛剛滿27歲。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現東北大學)成立,1912年仙台醫科專門校並入,成立為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7月1日降為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1919年回故鄉自立診所。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布投降的4天前)在福井逝世。

(10)藤野先生主人公擴展閱讀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憶散文,選自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講述了魯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的幾個生活片斷,有東京到仙台的旅途回憶,有在仙台的食住情況,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狹隘民族觀念的學生的排斥。

還有一次看電影受到的刺激,重點是記敘藤野先生的可貴品質,同時交織著對自己的責備和對老師感激心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為祖國而刻苦學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