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像一下,多年後我為外公撐傘時,祖孫二人怎樣對話,二句
多年以後你為外公撐傘 說兩句對話 說:外公下雨了路滑 走慢點沒事
B. 祖孫情的介紹
祖孫情非常自然而真切。江行健的性格,以及他那個年齡段特有的思維方式,被專表現得屬淋漓盡致而且恰到好處。十七歲正是少年「叛逆」的季節,渴望獨立完整的自我,迫切希望脫離家長的操控,另一方面,內心深處卻又那樣期望得到家長的肯定。江行健正是如此。而他的悲劇,也正源於此。剛才看了小志早年出演的電影《祖孫情》,阿健一角詮釋得到位,把這個年紀的孩子因失去父母的傷心放在內心,同時因爺爺時常誤會而失望的眼神與表情表達的真真切切。阿健其實非常思念父母,因沒被理解,爺爺又沒有顧及到這個階段孩子的內心,因此阿健又去山谷攀越樹枝以釋放心內心時弟弟跑過來遇上危險時急於想救弟弟不慎從樹上掉下來躺在病床中與爺爺對話,那場面讓我的心好堵好堵,把觀眾的眼淚全部收獲了。通過此劇告訴大人對待「叛逆」期的孩子應調整教育方式,積極溝通,相信最後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的。
C. 《鄭淵潔和劉芷菱祖孫三代對話錄》txt全集下載
鄭淵潔和劉芷菱祖孫三代對話錄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鄭在對話#18鄭淵潔和劉芷菱祖孫三代對話錄 劉芷菱: 鄭叔叔! (2011-06-05 18:47:51) 劉芷菱: 我才剛剛過了九歲的生日。 (2011-06-05 19:00:31) 劉芷菱: 我媽媽是你的粉絲 (2011-06-05 19:00:45) 劉芷菱: 她是看著舒克和貝塔長大的。 (2011-06-05 19:01:19) 劉芷菱: 鄭老師你在嗎? (2011-06-05 20:06:44) 鄭淵潔: 你好 (2011-06-05 20:24:19) 劉芷菱: 鄭老師好 (2011-06-05 20:24:48) 鄭淵潔: 祝你和全家端午節快樂 (2011-06-05 20:26:11) 劉芷菱: 祝鄭老師端午節快樂 (2011-06-05 20:26:23) 鄭淵潔: 謝謝你媽媽小時候看我的書。是小時候看嗎? (2011-06-05 20:27:07) 劉芷菱: 是。 (2011-06-05 20:27:21) 劉芷菱: 我媽媽說端午節要端正思想,不許跳舞,吃了粽子,只許快樂。(開玩笑) (2011-06-05 20:27:49) 劉芷菱: :) (2011-06-05 20:28:03) 鄭淵潔: 端午節就是要端正思想、中午睡覺、和鄭淵潔聊天,簡稱端午潔 (2011-06-05 20:29:26) 劉芷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11-06-05 20:29:41) 劉芷菱: 鄭老師太厲害了。 (2011-06-05 20:29:47) 劉芷菱: 鄭老師端午都在做些什麼呢……
D. 【童年的朋友】中第二至第五段寫了祖孫倆的對話,這些對話涉及到哪幾層意思
①是關於外祖母的頭發。②是關於「我」睡覺的事。③是關於「我」打破牛奶瓶的事。
E. 邊城中祖孫之情是如何體現的 都有那些
愛情美;親情美;鄉情美;心靈美;人性美。
`
《邊城》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沈從文獨運匠心結撰至思之作。在這部中篇小說里,沈從文不僅由衷地緬懷了邊地過去民風的淳樸,如畫地描繪了川湘邊境那個蒼崖翠竹、白塔與碧溪和往返的渡船交相輝映之美的風景,而且如歌似泣刻畫出了生活在那小山城附近勞動人民之間的人性美。本篇論文,意在通過初探《邊城》之藝術風貌,來展現《邊城》那穿越斗轉星移的時間之流,而沖淡不了的不朽的藝術魅力。
從小生活在湘西邊遠地區的沈從文,有他自己獨特的,往往帶著傳奇色彩的生活經驗。這種由斑斕瑰麗而且也多為外地人所不熟知的生活所積淀而出的作品,往往叫人稱奇而不忍釋手。《邊城》就是這樣一部好作品。沈從文的弟子汪曾祺曾說:《邊城》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浪漫主義的,《邊城》的生活是真實的,同時又是理想化了的,這是一種理想化了的現實。我以為,這部作品是沈從文憑籍小說的形式,以真實自然而美麗的文字,來剖白自己對人生對性靈對社會的感悟。他把對淳樸自然、古風猶存的湘西的愛和思考,儼然化作了擺渡人那一滴滴醇酒,融進了字里行間,融進了有血有肉有情愛有死亡的《邊城》。「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築。這廟里供奉的是人性。」崇樓傑閣,給人的印象都是偉大而華麗的,然而,沈從文卻只希望選取山地石頭作為基礎,建造希臘小廟------即最原始最基本的材料作為對象,那就是「人性」。《邊城》的主題也就是要表現人性。《從文習作選集代序》中,沈從問表示:
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
的人生形式。(《從文習作選集代序》)
健康、自然、優美,《邊城》中的角色翠翠、老船夫、天保、以至過度河的乘客,都是充滿人性之美。在作者心中,人格理應是「正直、真誠」的,而這些人格,正是作者的理想人性。
沈從文的《邊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鄉村為背景,描寫一個撐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孫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灘送之間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對男女之間的愛情、祖孫之間淳濃的親情、鄰里之間友愛互助、和睦相處的鄉情的細膩刻畫,生動的展現了邊城人民健康、優美、質朴的民風和人情。
讀了沈從文的《邊城》,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作品中所展現的人性美。這種力量使人對「愛」和「美」的人性更加珍惜,更加嚮往。在《邊城》中,作者賦予他筆下的所有人以一種淳厚、質朴的人性。
一、《邊城》通過主人公翠翠與儺送的悲壯愛情來體現了人性中最自然、最純朴、最真切的愛情美。
主人公翠翠是一個迷人的形象,是全書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給了她一顆絕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載滿了她那少女的悠悠歲月。祖孫倆在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邊、小船上、白塔下相依為命。一不貪財,二不羨貴,三不嫌貧,四不偷懶,願守清貧,甘於助人,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勤勞、善良、淡泊。幼小的翠翠正是在這種祥和而又古樸的小屋裡,從爺爺那裡繼承了自己應該繼承的東西,弘揚了本該弘揚的內容。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變化:少了一點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歡笑,多了一份羞澀。由少時爭著坐渡船夫渡新娘子的花轎,學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縛在頭上,裝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頭聽那迷人的鼓聲,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後來便有了青春期少女們同有的心事。面對著那突如其來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緒,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應該快樂,還是應該憂愁。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頭上,站在渡船上沉靜地慢慢地咀嚼著人生的酸澀苦甜,吞咽著自己為自己釀造的人生苦酒。
後來,翠翠路遇了剛剛在劃船比賽中中了頭獎的儺送,兩顆年輕的心靈撞擊在一起,那種朦朧的愛意便在翠翠心中萌發。從此她覺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種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當別人「無意中提到什麼時」,她會臉紅,在內心深處卻又在盼望著聽到與之有關的內容,等到這種盼望日久天長在心中紮下根之後,她那少女的純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兩年後端午節前夕她又見到了儺送,情不自禁地對爺爺說:「那個人很好。」以至在看劃船時無意間聽到別人議論儺送婚事時,一向沉穩的翠翠心中也便亂作一團,甚至儺送和她說話也忘了應答。後來,儺送在月下為翠翠唱歌,酣夢中的翠翠竟被儺送的情歌所吸引,靈魂也浮了起來。可惜的是她卻不知道這月下唱歌的年輕後生就是自己愛著的儺送。不久,天保為愛離家出走落水而死,儺送尋兄歸來過溪時,又得不到翠翠的一點暗示,便賭氣遠走他鄉。老船夫也溘然長逝。翠翠忍受著親人離去之痛、愛人負氣出走之苦,仍決定留在渡船上翹首期盼心上人的歸來。
??翠翠與儺送這對深深愛著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駭世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裙帶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有的只是「遵從古禮」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蘊的東方的傳統美德。作者著重表現了他們行為的高尚和靈魂的美。在作者的筆下,翠翠是個天真無邪的山區女孩,她聰明、美麗、乖巧、純朴、善良。儺送是個童稚無欺的鄉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熱情、勤勞。在這人傑地靈的偏僻之地,兩顆年青的心靠攏了,他們按照自己的標准同時選擇了對方。一切顯得那麼自然,而在這自然之中卻顯示了「人性」在這塊尚不開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作者正是通過這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反映了人性美。
二、《邊城》通過翠翠與老船夫祖孫倆體現了人性中最古老、最純朴的親情美。
作品細膩地描繪了主人公翠翠的美麗、熱情、純真,心懷美好的憧憬與期待的內心世界,及到長大,便起了微妙的變化,少了一點乖巧和歡笑,多了一份深思和羞澀。有時心裡完全充塞一種不分明的心緒,但體味到許多原未想到過的東西。她不知道這是應該快樂的還是應該憂愁的,即使愁緒襲來,她也沉靜地咀嚼它,彷彿連愁緒也是生命所必需的。翠翠是自由的,又是惘然的。她是湘西那古老生活下的姑娘,她只是依著古老的法則和既有的節奏安分的生活。如作品中描寫到:
在風日清和的日子裡,無人過渡,翠翠陪著祖父坐在溪邊大石頭上靜靜地曬
太陽,或把木頭丟在溪中,唆使夠下水把它銜起來,或纏著爺爺用竹管吹迎親送
女的曲子。(《邊城》)
你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哪一個方位來欣賞,這都是一副絕妙的祖孫同樂圖,一副洋溢著詩情畫意的祖孫同樂圖。這些細節的描寫,無不體現的人物心靈的美好與純真。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說中盡力刻畫的另一個人物。在作者的筆下,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他善良、勤勞、朴實、憨厚、忠於職守、克盡本分。「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若幹人」「年紀雖大,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生活雖然清貧,但卻從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凡事求個心安理得」。終生為別人服務,卻不圖別人的一絲報答。對於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他痛愛有加,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給了她們。十七年前,當他的獨生女背著自己與駐防的一名綠營兵戀愛,有了小孩子後,他「卻不加上一個有分量的字眼兒,只作為並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仍然把日子很平靜地過下去」。後來,士兵死於暴病,女兒為之殉情,他又毫不猶豫地負起了撫養外孫女的責任。隨著歲月的流逝,轉眼間,外孫女已出落成了一個如她母親一樣美麗的少女。從此,在老船夫的心裡又多了一層心事:為翠翠找一個如意郎君。為此他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周旋於翠翠、天保、儺送、船總順順和楊馬兵之間。無意中為孫女的婚事設置了一些障礙,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最終釀成了儺送與翠翠的愛情悲劇。他帶著萬般的無奈和無限的愧疚悄悄地離開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彷彿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化身;他對女兒、外孫女無私的愛彷彿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祖祖輩輩、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緣紐帶。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純朴的人性之美。 三、《邊城》通過鄰里之間的互愛體現了人性中最寶貴的鄉情美。
《邊城》中的人性美還表現在鄰里之間的互愛中。船總順順便是這一類的總代表。他「大方灑脫」「歡喜交朋結友,慷慨又能濟人之急」。對「因船隻失事破產的船家,過路退伍兵士、游學文人墨客」,「凡到了這個地方聞名求助的,莫不盡力幫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狹隘,少了商人聚斂錢財的貪婪與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陰險奸詐;多了一副兩里人的寬闊豪爽的胸懷,多了一顆仗義疏財的仁義之心,多了一種鄉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這種美德影響著鄉鄰,從而在這塊不顯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裡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風,而且這種「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的淳樸民情在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著一代又一代,演義著一個又一個傳奇式的田園牧歌故事。面對著風雨中喪親失業、無依無靠的翠翠,他盡釋前嫌,忙前忙後。就連城中楊馬兵也趕來幫忙,並重新擔負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雛——翠翠。這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這份濃濃的人情、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為知書達禮、寡心靜欲者為之汗顏。在這里沒有什麼地位的尊卑之別,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在這里沒有勾心鬥角、強取豪奪,有的只是心與心的交換、血與血的對流。
四、《邊城》中人物的行為切合個性,從描寫生活細節中來體現人物的心靈美。
首先,主人公翠翠的行為是那麼地切合她的個性,翠翠有著對爺爺的那一份深深的依戀之情,所以她不願意離開爺爺,就連上一里路遠的茶垌城看熱鬧,也要和爺爺一起去。她不願意讓小船來陪爺爺,她要和爺爺一同撐渡船,一同歇息,一同看熱鬧。她是那麼地毫無心機,甚至於超出了一切利害關系之上,她拉著擺渡客衣角說:「不許走,不許走!」要別人收回錢去,引來一陣陣的歡笑。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喜歡看撲粉滿臉的新嫁娘;喜歡聽新嫁娘的故事;喜歡把野花戴在頭上。有時過渡的是從川東過茶垌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轎,翠翠必爭著作渡船夫,站在船頭,懶懶地攀引纜索,讓船緩緩地過去。牛、羊、花嬌上岸後,翠翠必跟著走,送隊伍上山,站到小山頭,目送這些東西走去很遠了,方回轉船上,把船牽靠近家的岸邊;有時采把野花縛在頭上,獨自裝扮新娘子,她喜歡聽人唱歌,能領會歌聲的纏綿處。睡夢中,她的靈魂為一種美妙的歌聲浮起來,彷彿輕輕地在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對山懸崖半腰去摘虎耳草。可是,當二老把老船夫的酒蘆送來時,翠翠被二老望著,翠翠有點不好意思,溪邊有人喊過渡,翠翠卻借故走開了。隨著她一天一天地長大,她熱切地希望著幸福,盼望著愛情的來臨,但是當愛情悄然來臨時,她又似一隻受驚的小兔,她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她只是依著古老的法則和既有的節奏安分地生活著。李掖平說:「她把自己愛情的心埋藏得極深,默默承受命運的安排,達到了美麗的令人憂愁的境界
其次,老船夫的語言行為都體現了這個「鄉下老人」善良、淳樸的心靈美。文學作品中老船夫形象的塑造是近於白描手法的,他憨厚,質朴而厚道。他的語言簡捷,三、五個字,切讓人回味無窮。他的語言精練,卻從不同的側面描繪了他豐富的內心世界。老船夫渡船將攏岸時,老人一面口中嚷著「慢點,慢點」,自己卻霍的躍上了岸,拉著鐵環,於是人、貨、牛、馬全上了岸,翻過山頭不見了。渡頭屬公家所有,過渡人不必出錢,有的人心中過意不去,抓把錢擲到船板上時,老人就一一拾起來,塞回那人手上去,儼然吵嘴的樣子:「我有了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你這個!」。不管如何,還是有人要給錢的,老人卻情不過,就把這些錢託人到茶垌去買茶葉和煙草。茶葉則在六月里放進大缸去,用開水泡好,給過路人隨意解渴,草煙則被一紮一紮掛在老人腰帶邊,過渡人誰要這東西必慷慨奉贈。有時估計過渡人中有注意到草煙的,老人總把一小束草煙扎到那人包袱上,一面說:「大哥,不吸這個嗎?這好的、這妙的,看樣子不成材,巴掌大葉子,味道蠻好,送人也很合式!」。老人質朴,厚道的性格為所有過渡人稱贊。對於翠翠、老人總是那麼遷就,不折不扣地讓小孫女體驗到父愛,通過老船夫,作者謳歌的是一種古樸的象徵著「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在碧溪咀,船是老人的勞動工具,幾十年如一日,過往的行人隨叫隨到,把凡是要過渡的人總是熱情地迎來送往。老人是橋的化身,從老人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寬宏,搏大的美。老人用自己一雙老繭的手建起了一座橋,這橋聯結了碧溪兩岸,增進了兩岸人民的情誼。同時,老人用自己的雙肩承起生活的重擔,讓可憐的孤雛「奇跡」般地長大,老人創造的是另一種美。老人是渺小的,然而老人是最偉大的,他把自己的本質力量對象人化,使人化的自然更合乎人們的理念。
再次,順順是掌水碼頭的龍頭大哥。由於腳瘋痛,他回到家鄉後,把所積蓄的一點錢,買了一條船,租給其他人運貨。後來又與一個略有產業的白臉黑發小寡婦結了婚,生下了兩個兒子,大的叫天保,小的叫儺送。他大方灑脫,喜歡交結朋友,慷慨大方,樂於助人。他年青時就是一個泅水高手,下河捉鴨子,在任何情況下總不會落空,再加之他處事公正無私,正直平和,又不貪財,所以大家公推他作了碼頭的執事。
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天保性情豪放豁達,不拘小節,二老儺送聰明而富於感情。兄弟倆結實得如小公牛,能駕船,能泅水,能走遠路。父親順順對倆人的管教相當嚴厲。輪流派遣他們二人到各處旅行。向下行船時,多跟著自己的船隻充當伙計,落槳時挑最重的,拉纖時選頭纖二纖。吃干魚、辣子、臭酸菜、睡硬邦邦的艙板。向上行就跟著川東客貨,走南闖北做生意。不論嚴寒酷熱,一定穿了草鞋按站趕路,並佩帶短刀,准備交戰或自衛。讓他們融入社會、體驗生活。大老天保、二老儺送在父親的言傳身教、悉心指導下,成長為健壯、豁達的年青一代。兩人都仰慕老船夫的為人正直、爽快。大老天保真心喜歡翠翠,但羞於開口,希望通過媒人的介紹來獲取翠翠的歡心。而翠翠的心中早已有了儺送。後來,兄弟倆為公平起見,約定每夜輪流為翠翠唱歌,由勝者娶翠翠。後來大老天保不幸遇險,二老不再到碧溪咀對岸高崖上唱歌。但二老的心中仍然深深地愛著翠翠。他隻身下了了桃源。
馬兵,翠翠父親昔日的戰友,早先他深愛著翠翠的母親。在一個近似戲劇性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而如今,他又成了這可憐的孤雛唯一可信託的人,陪伴著翠翠,一同生活在碧溪咀。這一切成全了碧溪咀,使它成了人們心中的一方凈土,一塊聖地。
《邊城》正是從翠翠、爺爺、船總、大老、二老等眾多的人物的言行、心理等方面體現出了人性美,包含著人的潛意識和共同性,這種美朴實純真,令人嚮往,有著陶淵明似的「世外桃源」之美。這種在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所體現出的「人性美」,實際上就是作家所追求的理想的美與善,是作家內心對理想社會和理想人生的執著追求,同時也是作者與現實社會的隔膜的反映。《邊城》不愧是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篇章。從以上四方面的陳述中,我們可看見作者那「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的「希臘小廟」中所供奉的「人性」之美。
F. 「你昨天怎麼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點聲說!」拓展成一段具體的祖孫對話怎樣寫
「我不是故意的」孫子說 「奧星」
G. 祖孫照片發朋友圈寫啥
1、家,是一個最溫馨的地方。在家,可以隨心所欲,不用拘束不用害怕,自由自專在。在社會上碰什麼不順利,屬就會發現——家,才是你最溫暖的港灣。
2、家,是心裡永遠也不熄滅的燈;家,是夢里那座燃著炊煙的木屋;家,是你永遠的港灣。
3、家是我們永遠的依靠,雖說我們都已經長大,但還是舍棄不了那份對家的眷戀。
4、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5、在我家裡,每到吃晚飯的時候,就有筷子聲在動來動去,這不是貪嘴,而是我們把菜夾給對方,讓他吃多點好東西,這便是我家的幸福帶來溫馨的家庭。
6、溫馨的家,是當我們傷心的時候,心靈得到撫慰的地方,在我們最幸福的時候,依然會想到家,那是我們承載歡樂的天空。
H. 關於祖孫倆的情感對話
這是發生在前幾天的事情,下午下班剛回到家,還沒有放下車子,4周歲的外孫兒竟專說了讓我意想不屬到的下面一段對話:
鵬翔:姥爺你捂著臉幹嘛?
我說:姥爺牙疼。
鵬翔:姥爺我能猜出來你為啥牙疼。
我問:你說老爺為啥牙疼?
鵬翔:姥爺不刷牙唄!(面帶笑容)
我答:姥爺天天刷牙。
鵬翔:(若有所思的樣子)哦!我想起來了!(高興狀)
我問:你又想起什麼來了?
鵬翔:一定是姥爺喝酒引起來的,對嗎,姥爺?
我答:也許是吧!
鵬翔:姥爺以後不要喝酒了,喝酒會牙疼的!
說完蹦蹦跳跳的跑走了!
我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