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小說有什麼特徵
日本的地理條件、社會條件和歷史條件,決定了它的文學特徵。
第一,日本文學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結構單純。從古代開始,短歌形式的文學最為發達,後來發展為連歌、俳諧、俳句等,迄今不衰。日語音節、古調單純,詩的形式不具備押韻的條件,因而日本詩歌極易與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詩化。日本隨筆、日記文學,都很講求文體的優美。散文的發展促進了短篇小說形式的物語的發達。十一世紀初出現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其結構是由短篇小說連貫而成的,前後銜接鬆散,敘述簡單,時間推移與人物性格變化沒有必然的聯系。在日本,即使長篇小說,其結構也是由短小形式組成的。這一特點貫穿於整部日本文學史,成為一種傳統。江戶時期井原西鶴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長篇小說,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組合而成的。現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雪國》,明顯地具有《源氏物語》的那種結構和描寫方法。日本作家在短小、單純的結構中追求精煉的藝術表現手法。短短三兩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確地表達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隨筆和物語中的情節描寫,也極少有長段落。
第二,文學性格纖細、含蓄。自古以來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對文學產生深刻的影響。明治維新以前,在日本文學中幾乎聽不到強烈的社會抗議的呼聲。古希臘悲劇的那種雄偉崇高的觀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對象。他們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纖細的體驗,表現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樸素的生活中表達對社會對人生的冷靜的思考。日本文學除很少例外,與激烈的階級沖突一般都沒有聯系。即使是少數例外,作家的表現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藝觀是以「真」、「哀」、「艷」、「寂」為基礎的。從「真事」始,平安時期的「物哀」,鐮倉、室町時期的「幽玄」,江戶時期的「閑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礎上發展和提煉出來的。這些理論都是和作家嚮往的優美境界聯系在一起的。而「余情」論為這種優美的境界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日本短小的文學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作家的藝術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認識的客觀世界。
第四,長於摹仿,變革迅速。大化革新後,日本全面向中國大陸開放。漢字、漢語乃至漢詩、漢文,原樣移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學的重要分支——漢文學。在吸收中國文學的同時,日本創造了變體漢文、假名、和漢混體文,大量吸收中國詞彙,創作了獨具民族形式的文學作品。大化革新後經過近百年時間,日本文學有了飛躍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奈良平安文學及江戶元祿文學。明治維新在資產階級文學沒有成長起來的條件下發生,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歷史里,為日本資產階級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日本終於躋身於資本主義世界文學發達國家的行列。
⑵ 日本文學作品日文原版
http://www.aozora.gr.jp/
這是青空文庫的在線電子圖書館,想找什麼作品自己去看看吧,所有作家作品名都是按假名排序的,川端和井原西鶴這倆作家都有,你去看看。
⑶ 求日本小說《好色一代男》井原西鶴所著,txt全集。
http://pan..com/s/1ntwheWx
這個txt格式沒有來,只源有pdf
建議下個wps
office
以上是您需要的資源網盤下載地址
請點擊進入鏈接下載!!!!!!
如有疑問可追問,滿意請及時【採納】
您的支持是我們的最大動力!祝閱讀愉快!!!
——來自【一朝風月繞指柔】→【凡空1114】
⑷ 日本家徽等級制
沒有等級來制度 但每個自家族都存在本家和分家的派系區別 本家出身的人貌似會比分家出身的人在心理上感覺良好些 實際上本家並不能一直興旺 有無數的分家在發展壯大後反而入繼了本家 另外 身份也不是靠和服上的家徽數量多少確定的 日本不是丐幫 不分九袋七袋
⑸ 日本文學和古希臘文學的特點
日本的地理條件、社會條件和歷史條件,決定了它的文學特徵。
第一,日本文學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結構單純。從古代開始,短歌形式的文學最為發達,後來發展為連歌、俳諧、俳句等,迄今不衰。日語音節、古調單純,詩的形式不具備押韻的條件,因而日本詩歌極易與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詩化。日本隨筆、日記文學,都很講求文體的優美。散文的發展促進了短篇小說形式的物語的發達。十一世紀初出現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其結構是由短篇小說連貫而成的,前後銜接鬆散,敘述簡單,時間推移與人物性格變化沒有必然的聯系。在日本,即使長篇小說,其結構也是由短小形式組成的。這一特點貫穿於整部日本文學史,成為一種傳統。江戶時期井原西鶴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長篇小說,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組合而成的。現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雪國》,明顯地具有《源氏物語》的那種結構和描寫方法。日本作家在短小、單純的結構中追求精煉的藝術表現手法。短短三兩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確地表達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隨筆和物語中的情節描寫,也極少有長段落。
第二,文學性格纖細、含蓄。自古以來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對文學產生深刻的影響。明治維新以前,在日本文學中幾乎聽不到強烈的社會抗議的呼聲。古希臘悲劇的那種雄偉崇高的觀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對象。他們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纖細的體驗,表現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樸素的生活中表達對社會對人生的冷靜的思考。日本文學除很少例外,與激烈的階級沖突一般都沒有聯系。即使是少數例外,作家的表現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藝觀是以「真」、「哀」、「艷」、「寂」為基礎的。從「真事」始,平安時期的「物哀」,鐮倉、室町時期的「幽玄」,江戶時期的「閑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礎上發展和提煉出來的。這些理論都是和作家嚮往的優美境界聯系在一起的。而「余情」論為這種優美的境界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日本短小的文學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作家的藝術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認識的客觀世界。
第四,長於摹仿,變革迅速。大化革新後,日本全面向中國大陸開放。漢字、漢語乃至漢詩、漢文,原樣移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學的重要分支——漢文學。在吸收中國文學的同時,日本創造了變體漢文、假名、和漢混體文,大量吸收中國詞彙,創作了獨具民族形式的文學作品。大化革新後經過近百年時間,日本文學有了飛躍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奈良平安文學及江戶元祿文學。明治維新在資產階級文學沒有成長起來的條件下發生,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歷史里,為日本資產階級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日本終於躋身於資本主義世界文學發達國家的行列。古希臘文學的特徵
(1)具有鮮明的人本色彩和命運觀念。希臘人展示著人類的自然天性,連神話中的神都是高度人格化的。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絕無宗教恐怖的壓抑和彼岸天國的誘惑。按希臘人的觀念,命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但是這種命運觀念很快就隨著古希臘人對外在和內在自我的認識與把握而淡薄,沒有積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
(2)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並存。古希臘文學的眾多篇章程度不同地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為後人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充滿了神奇的想像、怪誕的誇張和優美的抒情,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
(3)種類繁多,具有開創性。古希臘文學種類齊全,具備了後世幾乎所有文學樣式。除神話、史詩外,還有悲劇、喜劇、寓言、故事、教諭詩、抒情詩、散文、小說等等。
⑹ 好看的日本名著
(大和、奈良時代)《日本書紀》——日本最古的書籍
《懷風藻》——日本最早回的漢詩答集
《萬葉集》——日本最早的歌集
中古(平安時代)《竹取物語》——日本物語文學的鼻祖
《枕草子》——日本隨筆文學的先驅
《源氏物語》——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日本文學的最高峰
中世(鐮倉時代)《新古今集》——歌集
《方丈記》——隨筆(鴨長明)
《百人一首》——和歌集
《徒然草》——兼好法師的隨筆
近世(江戶時代)《好色一代男》《好色一代女》——井原西鶴的小說
近代
坪內逍遙《小說神髓》
二蝶亭四迷《浮雲》
尾崎紅葉《金色夜叉》
幸田露伴《風流佛》
夏目漱石《我是貓》《三四郎》《心》
森歐外《舞姬》
谷崎潤一郎《春琴抄》
武者小路實篤《友情》
志賀直哉《在城崎》《暗夜行路》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
小林多喜二《蟹工船》
⑺ 有關江戶時代的小說
向你推薦一部 非常贊的。
小說《密室物語》簡介
昨兒個是禮拜天,去逛了一趟浙圖,還了兩本書借了兩本書,順便還花3元買了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日文小說砂之器。
不說別的了,借了書後回來就不想再出去了,於是就看了那本密室物語之密室的封印,作者清涼院流水。它有個上卷,叫密室物語之密室的魔咒。簡單說說內容吧。
1993年底,日本警方收到一個傳真,一個叫「密室卿」的人預言1994年將有1200個密室殺人事件發生。當時警方把這當成了惡作劇。但是從1月1日起,日本各地發生了各種各樣的密室殺人事件,殺人手法及其殘忍,都是用利刃將受害人頭割下,並用受害人的血在其背上寫上「密室*」,「*」是大寫的中文數字,代表殺人順序,每天平均發生3起,而且很多的案件發生可以說是匪夷所思,比如,有個人是在跳傘的時候在空中被砍頭(空中密室),更有一個嬰兒是出生的時候突然發現頭斷了(子宮密室),而且凶器從沒發現過,更不要說找到誰是「密室卿」了。可想而知這在新聞相對自由的日本會造成如何的波瀾。於是日本警方委託了JDC(Japanese Detector Club)來對這件案子進行調查。JDC里有很多偵探,各種各樣,最厲害的都和神仙差不多了,笑。在講了19個密室案件後,還是一點頭緒也沒有,然後一個JDC里的偵探也被殺死在總部里,進入第二部。
一個未知人物(到最後也不知道是誰)給JDC寄了一本小說的稿子,寫的正是這個事件,而且詳細描述了前19個案件,從姓名到細節都基本符合事實(其中姓名都是受害者名字的變體,比如陳和就改成老於)。而其中更重要的是小說描寫同樣的事在1200年前的平安時代就發生過,而在江戶時代又發生了一次,有兩本記載這事情的筆記流傳下來,一本是平安時代的管野真道的作品,另一本是著名的松尾芭蕉的作品,而松尾又是當年江戶時代調查這密室殺人事件的幕府密使,他記下了自己當時的見聞。但是他不能推斷出其中奧秘。而著名偵探小說家江戶川亂步也接觸過這兩本筆記,而且成了他創作的重要源泉,但是他也不能推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最令人驚奇的從筆跡鑒定和文本鑒定都可以斷定這部小說稿子的作者卻是一個已經在1993年10月份就去世的偵探小說名家,那究竟是怎麼回事?而且沒幾天那兩本筆記的原本也寄到了JDC總部,鑒定得到江戶時代的是真品,而平安時代的筆記只有紙張是1200年前的,墨汁卻是江戶時代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同時英國的殺人狂JACK事件(肢解狂魔)也重現了,殺人速率更快過日本的密室事件。JDC的頭號偵探天才九十九十九在看了小說的稿子和筆記後利用他的「神通理氣」推理法得出了事實的真相。
日本和英國的案子在本質上是同一個案件。
原來所有的密室都是假的,而死者和密室的目擊證人都是竄通好的,他們屬於一個神秘的宗教「密室教」。那是一個古老的宗教,而且它裡面所有的聯系和結構都是如此詭秘以至於在歷史上從沒有人公開過它,除了教徒也沒人知道它。而松尾芭蕉就是江戶時代的「密室卿」,那兩本筆記都是他的作品(1200年前那本是他偽造的),江戶時代的1200人密室被殺案其實是他策劃的。而傳到今天,那位推理小說家成了「密室卿」,「密室教」也龐大到了一定的地步,於是以那個小說家的小說為劇本,一起起的密室殺人事件就這樣發生了。也正因為「密室教」是如此龐大而秘密,所以能有如此多的密室殺人發生而且不被人看出破綻。而且「密室教」發展到了世界各地,而英國的案件就是「密室教」英國「分舵」做的,就連殺人狂jack也是。甚至連很多名人:坂本龍馬,肯尼迪甚至織田信長,明智光秀都是「密室教」中人,他們的死也是「密室教」的傑作。那麼「密室教」為什麼會存在?它的主旨是什麼?它的教義就是人可以通過在密室中被使者「密室卿」所殺而獲得永生,所以才會有如此多的密室殺人發生。而「密室教」的起源更是讓人目瞪口呆:曹操創造了它,然後被卑彌呼帶到了日本,而邪馬台國的創立就是當年的密室傳說東遷的過程!
內容就這樣簡單地介紹一下,裡面還有很多細節,一下也講不清楚。
但是這樣粗粗看來,有沒有想到什麼?對,《達芬奇密碼》,這部96年的梅菲斯特獎的獲獎作品和《達芬奇密碼》有其相似之處:都是對歷史的虛構解讀。達是對耶穌的虛構,而密是對邪馬台國的虛構,而這兩件事又都是現在的歷史界沒有定論的東西,所以這樣的解讀也頗有些意思。
密室一書,上部幾乎全寫案件,也涉及到了日本社會的各個角落,不過由於我沒有細讀,沒法給出很好的評價。但是其中設的謎團當真讓人無從捉摸。下部從偵探們的角度寫,很不錯,謎團環環相扣,到最後才給出的答案雖然有些令人失望,但總好過外星人。每個偵探的特點個性也寫得相當清楚,主角九十九十九的形象極其突出,雖然和太多動漫的主角類型相似。
翻譯也不錯,雖然有些地方還有些問題。
情節上到最後對殺人的有些手法還是不能完全瞭然,感覺還是有一種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就和看連續劇《圈套》的感覺一樣。據說還有一個姐妹篇寫英國jack事件的,可能要全看了才能清楚。
最後摘一些松尾芭蕉的俳句當結束吧
古池靜,娃躍其中聞水聲
秋風起,葬身荒野亦無悔
五月雨,金色堂又分外新
病於旅,夢魂常繞荒野行
參考資料:http://shinianshao.spaces.live.com/blog/cns!43fa38c47d3cef9c!603.entry
⑻ 日本文學的大概
日本文學的基本特徵
日本經歷了漫長的史前發展,於公元初進入文明階段。中國《後漢書》記載,公元57年倭國王入貢後漢,得光武帝「漢委奴國王」印緩。《魏志·侯人傳》記載公元146——188年間倭國動亂。邪馬台女王卑彌呼統一國家,公元239年派使臣至中國帶方郡。公元645年,經大化改新開始確立以古代豪族為基礎的天皇專制主義。公元1192年源賴朝創立鐮倉幕府,使日本走上封建社會道路,一直延續至1868年明治維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之.前,日本天皇號稱「萬世一系」,從未受到異國異民族的統治。日本是亞洲第一個走上民族獨立的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日本的地理條件、社會條件和歷史條件,決定了它的文學特徵。
第一,日本文學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結構單純。從古代開始,短歌形式的文學最為發達,後來發展為連歌、俳諧、俳句等,迄今不衰。日語音節、古調單純,詩的形式不具備押韻的條件,因而日本詩歌極易與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詩化。日本隨筆、日記文學,都很講求文體的優美。散文的發展促進了短篇小說形式的物語的發達。十一世紀初出現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其結構是由短篇小說連貫而成的,前後銜接鬆散,敘述簡單,時間推移與人物性格變化沒有必然的聯系。在日本,即使長篇小說,其結構也是由短小形式組成的。這一特點貫穿於整部日本文學史,成為一種傳統。江戶時期井原西鶴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長篇小說,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組合而成的。現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雪國》,明顯地具有《源氏物語》的那種結構和描寫方法。日本作家在短小、單純的結構中追求精煉的藝術表現手法。短短三兩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確地表達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隨筆和物語中的情節描寫,也極少有長段落。
第二,文學性格纖細、含蓄。自古以來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對文學產生深刻的影響。明治維新以前,在日本文學中幾乎聽不到強烈的社會抗議的呼聲。古希臘悲劇的那種雄偉崇高的觀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對象。他們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纖細的體驗,表現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樸素的生活中表達對社會對人生的冷靜的思考。日本文學除很少例外,與激烈的階級沖突一般都沒有聯系。即使是少數例外,作家的表現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藝觀是以「真」、「哀」、「艷」、「寂」為基礎的。從「真事」始,平安時期的「物哀」,鐮倉、室町時期的「幽玄」,江戶時期的「閑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礎上發展和提煉出來的。這些理論都是和作家嚮往的優美境界聯系在一起的。而「余情」論為這種優美的境界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日本短小的文學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作家的藝術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認識的客觀世界。
第四,長於摹仿,變革迅速。大化革新後,日本全面向中國大陸開放。漢字、漢語乃至漢詩、漢文,原樣移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學的重要分支——漢文學。在吸收中國文學的同時,日本創造了變體漢文、假名、和漢混體文,大量吸收中國詞彙,創作了獨具民族形式的文學作品。大化革新後經過近百年時間,日本文學有了飛躍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奈良平安文學及江戶元祿文學。明治維新在資產階級文學沒有成長起來的條件下發生,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歷史里,為日本資產階級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日本終於躋身於資本主義世界文學發達國家的行列。
日本文學史的分期
日本歷史經歷了大和(三世紀至七世紀)、奈良(710—794)、平安(794一1192)、鐮倉(1192一1333)、南北朝(1334-1392)、室町(1392—1600)、江戶(1600~1868)、明治(1868—1912)、大正(1912一1926)、昭和(1926—1988)、平成(1989-)等朝代。
古代文學.包括奈良時代和平安王朝時代的文學。這一時期古代處於奴隸制的社會條件下,經歷了大和時代的口頭文學,奈良時代確立起借用漢字漢文的書面文學。氏族時代的英雄故事和傳說說,在《古事記>》、《日本書紀》、《風土記》中被記錄下來,同時創作了開日本漢詩文先河的《懷風藻》和《凌雲集》等。《萬葉集》集錄長歌二百六十餘首,短歌四千餘首,深刻地表現了大化革新前後日本社會變革的狀貌,成為奈良文學的頂峰。延歷十三年(794),京城由平城京遷至平安京,文學隨之進入王朝時代。《古今和歌集》確立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為敕撰集之始。除短歌外,物語在這一時代也有長足的發展、出現了《竹取物語》、《落窪物語》、《字津保物語》等「虛構物語」和《伊勢物語》、《大和物語》等「歌物語」,以及集兩者大成者的《源氏物語》。這一時代隨筆、日記文學也很發達,代表作有《枕草子》、《蜻蛉日記》等。
中世、近世文學,包括鐮倉、室町時代和江戶時代的文學。日本中世紀是武士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的時代。武士階級的興衰也決定了這一時期的文學特徵。日本稱鐮倉、室町時代為「中世」,稱江戶時代為「近世」,前者以日本封建社會的確立與發展為標志,後者以封建社會由鼎盛走向衰落為標志。鐮倉、室阿時代表現武士階級戰斗歷史的軍紀文學流傳甚廣,出現了《平家物語》、《義經記》、《太平記》等。隨筆、紀行、日記文學受隱遁思想影響,代表作有鴨長明的《方文記》、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等。鐮倉時期在後鳥羽院主持下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表達了「余清」、「妖艷」的美。其後和歌詩壇出現了二條、京極、冷泉三家的長期對立。室町時代和歌衰落,連歌興起,出現了宗砌、心敬、宗祗、宗長等傑出的連歌師。世阿彌的出現,推動了戲劇能的迅速發展。出現於鐮倉時代的五山文學,創造了中世漢文學的黃金時期。江戶文學始於十七世紀,延續二百餘年。這期間町人階級成長起來,商品經濟對文學的影響是深刻的。井原西鶴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等,深刻地描繪了町人世界的生活狀貌。其後小說出現了灑落本、黃表紙、人情本、滑稽本、會卷、談本等多種形式,傑出作家作品有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語》、山東京傳的《江戶產風流烤魚串》、曲亭馬琴的《南總里見八大傳入十返舍一九的《東海道徒步旅行記》、式亭三馬的《浮世澡堂》等。俳諧經貞門、談林兩派,至芭蕉達於頂峰。芭蕉死後,蕉門衰落。其後與謝蕪村、加藤曉台發動中興俳諧,一度使俳諧恢復青春。小林一茶、夏目成美擴大了俳諧的題材。在俳諧流行的過程中,川柳與狂歌也發展起來。和歌在江戶前期出現了下河邊長流、契沖、荷田春滿等代表人物,後期有賀茂真淵、小澤蘆庵等改革派及香川景材的桂園派。江戶戲劇的代表人物為近松門左衛門,在他推動下,凈琉璃、歌舞伎發展成為最完備的古典戲劇。鐮倉、室町時代怫教影響最大,而江戶時期儒家思想的影響最廣。藤原惺窩、新井白石的朱子學,中江藤樹的陽明學,伊藤仁齋、獲生祖徠的古學等,均對日本文學產生廣泛的影響。對儒學採取批判態度的國學在江戶後期有很大發展,主要代表者為本居宣長。
近代文學,即明治時代的文學,始於明治維新,止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維新後最初二十年,文學處於啟蒙階段。福澤諭吉、西周、中江兆民等最早將資本主義文明介紹到日本。丹羽純一郎的譯著和矢野龍溪的《經國美談》、末廣鐵腸的《雪中梅》等政治小說,在這一時期影響頗大。1885年坪內逍遙發表《小說神髓》,1887年二葉亭四迷發表長篇小說《浮雲》,表明了寫實主義理論與創作開始在日本生根。同期尚有尾崎紅葉、幸田露伴、樋口一葉創作的寫實主義小說。1890年森鷗外發表浪漫主義小說《舞姬》,其後北村透谷發表的評論《內部生命論》、島崎藤村發表的新詩《嫩菜集》等,都對浪漫主義的高漲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明星派及其詩人與謝野鐵干、與謝野晶子等,也為浪漫主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泉鏡花的觀念小說,系浪漫主義的晚期佳作。日俄戰爭(19O4-1905)結束後,浪漫主義消退,自然主義崛起。島崎藤村的《破戒》、田山花袋的《棉被》,奠定了自然主義的基礎。此後自然主義向私小說發展.出現了正宗白鳥的《向何處去》、德田秋聲的《新家庭》、岩野泡鳴的《放浪》等。晚起的廣津和郎等形成的奇跡派,為自然派的支脈。與自然主義相聯系的,尚有正岡子規的寫生論,石川啄木、上歧善麻呂等人的和歌。明治末期,反自然主義的作家與流派開始流行。為首者為森鷗外與夏自漱石。具有浪浸性格的鷗外創作了長篇小說《青年》、《雁》和歷史小說《阿部一族》,表現了清醒的理智主義。漱石發表了《我是描》,對資本主義文明提出了批評。以後他又創作《三四郎》、《從此以後》、《門》等小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白樺派文學步入文壇。武者小路實篤的《幸福者》、志賀直哉的《在城崎》、《暗夜行路》、有島武郎的《該隱的末裔》等,表達了強烈的人道主義。新思潮派興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延續至二十年代初。代表作家作品有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鼻子》、《河童》,菊池寬的《父歸》、《恩仇必報》,山本有三的《殺嬰》等,一方面追求理智,一方面講求技巧。唯美主義作家也是和自然主義敵對的,詩歌方面的代表有木下(上木下工)太郎、北原白秋等,小說方面的代表有谷崎潤一郎、永井荷風、佐藤春夫等。
現代文學,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指大正後期、昭和年代及平成年代的文學。在十月革命影響下,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日本工人運動很發達,從而推動無產階級文藝運動走向高潮。葉山嘉樹的《海上的人們》,小林多喜二的《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蟹工船》,中野重治的詩集,德永直的《沒有太陽的街》等,極大地鼓舞了廣大革命群眾。與無產階級文藝對壘的新感覺派,主要作家作品有橫光利一的《太陽》、《機械》、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國》等。其後新興藝術派的井伏縛二、林芙美子等人,一度很活躍;新心理主義文學出現了堀辰雄、伊藤整等新人。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曾使很多作家卷進鼓吹能爭的歧途。侵略戰爭的失敗,使日本獲得了民主改革的機會。戰後初期階段,民主主義文學發展很快。宮本百合子的小說受到歡迎。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對戰爭採取批判態度的戰後派作家野間宏、椎名麟三、梅崎春生、中村真一郎、武田泰淳等登上文壇,其後尚有三島由紀夫、大同昇平、安部公房等第二次戰後派登場。五十年代中期,吉行淳之介、安岡章太郎、小島信夫、庄野潤三、遠藤周作等第三代新人,以其城市生活題材引起人們注意。五十年代後期,石原慎太郎、大江健三郎、開高健等人的反傳統道德的小說開始流行起來。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六十年代,有吉佐和子、水上勉、北杜夫、丸谷才一、清岡卓行等的作品受到歡迎。七十年代前期在《作人》雜志周圍,團結了關心社會問題的作家高橋和已、小田實、真繼伸彥、柴田翔等。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被稱為「內向的一代」作家開始嶄露頭角,主要有古井由吉、後藤明生、黑井千次、阿部昭、小川國夫等人。之後,「空虛的一代」登上文壇、代表作家有村上龍、三田誠廣、立松和平、高橋三千綱、中立健次等。戰後,推理小說有很大發展,五十年代開始,松本清張以社會派推理小說贏得了廣大的讀者,其後出現了佐野洋、三好徹、森村誠一等眾多推理小說作家。在大眾化的文學中,將純文學和通俗文學統一起來的井上靖,創作了被稱為「中間小說」的《鬥牛》、《冰壁》等,受到歡迎。戰後大眾文學中著名作家尚有大佛次郎、山本周五郎、新田次郎、立原正秋、五木寬之、星新一等。
中日文學交流
中日兩國遠在兩千年前就有文化聯系。公元一世紀至二世紀,中國的鐵、銅、紡織技術傳入日本,帶有漢字的銅鏡、銅劍、銅鐸也被日本人用作寶器和祭器。據傳中國的《論語》和《千字文》地早由阿直歧、王仁傳入日本。
日本進入律令制國家的和銅五年(712),太安萬侶奉命完成 《古事記》。是為日本第一部書面大作,和中國文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全書使用漢字寫作。在漢字的基礎上形成「假名書」(一字一音)、「宣命書」(以漢字作音訓,中間加助動詞、動詞、形容詞語尾等)和純漢文體、准漢文體等。其後《日本書紀》襲用中國《漢書》等史書,用純漢文體寫作。《常陸民土記》的文筆也為流暢之純漢文體。《懷風藻》(751)、《凌雲集)(814)、《文華秀麗集》(818)、《經國集》(827)等,均為日本最早的漢詩集,顯示了由五言向七言律詩發展的作詩技巧。
《萬葉集》為古代和歌的結晶,反映了中國文學影響的另一面。全書使用漢字為音訓的萬葉假名,編排學習中國《詩經》等書,作者中的山上憶良等人曾留學中國,頗受中國文學影響。中國儒家、老莊及佛教思想,對《萬葉集》也有很深影響。
平安時代,由於遣唐使的頻繁往還,學習中國形成熱潮。隨著日本向中國派出大量的留學僧、學問生,中國各種書籍大量傳入日本。中國文學的影響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李白、白居易的詩深入至後宮和有文學優養的貴族家庭。《遊仙窟》等唐人小說,廣為流傳,並影響了物語、說話的發展。紫氏部受過很好的漢文學教養,所著《源氏物語》明顯地受《史記》和《白氏文集》的影響,其中桐壺卷足見《長恨歌》的影響。
鐮倉時期的軍記物語,隨處可以找到與中國說話文學的聯系。《賓士物語》里有許由的故事、楚漢相爭的故事、吳越之戰的故事;《源平盛衰記》里有周成王臣下的故事和王莽、武則天、褒姒、蘇武、季札、勾踐、來買臣等人的故事等。《平家物語》以和漢混合文體寫作,引用中國史話頗多,也使用中國的很多成語及詞彙,出典最多的是《史記》、《白氏文集》及《春秋》、《論語》、《漢書》等。《太平記》中中國文學的影響,特別是《史記》的影響尤為顯著。在《太平記》中也可以找到《李娃傳》的影子。
漢詩文發達的五山文學,最早來自留學中國的榮西。宋僧一山、一寧歸化日本後,培養了虎關師鍊、雪村友梅等五山文學的先驅。在二百五十餘年的歷史中,五山文學一直同中國文學有著密切的聯系。
江戶小說的發達,同宋話本、明清小說的關系甚大。假名草子的《棠陰比事物語》即為中國宋代桂萬榮《棠陰比事》的翻譯與改寫。江戶時代將這種翻譯加改寫的方法稱「翻案」,一時成為風氣。淺並了意的《伽婢子》即為明代瞿佑、李昌祺《剪燈新話》等的翻案。《狗張子》即為《續玄怪錄》、《唐人說薈》、《剪燈新語》等的翻案。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語》翻案於中國《古今小說》、《醒世恆言》、《警世通言》、《剪燈新話》等。都賀庭鍾的《英草子》也翻案於《警世通言》、《古今小說》等。曲亭馬琴的《南總里見八犬傳》翻案於《水滸》。徘諧大師芭蕉學習過杜甫、李白、蘇武、黃庭堅等人的詩,其中尤愛杜甫,蕉風的形成有賴於漢詩。
江戶時代儒學有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朱子學、陽明學、古學、折衷學、考證學等學派。江戶時代漢詩也極為發達。十七世紀,藤原惺窩、木下順庵等漢詩以經學為主;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中葉,獲生徂徠、新井白石、服部南廓等尊崇唐詩;十八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前葉,釋六如、市河寬齋、山本北山等由鼓吹唐詩風格轉向宋詩;中葉,梁川星嚴等重視清詩,尤愛袁枚、蔣士銓等。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轉而向西方開放,但仍保留著同中國文學交流的傳統。至今日本大中學校仍設有漢詩漢文課。日本著名文學家大都具有高深的中國文學素養。夏目漱石受陶淵明、王維、杜甫影響,創作了眾多出色的漢詩。正岡子規曾說:「俳句、和歌、漢詩形式雖異,志趣卻相同、其中俳句與漢詩相似之處尤多,蓋因俳句得力於漢詩之故。」
日本近現代還出現了不少研究中國文學的學者。青木正兒對元曲、水滸的研究,吉川幸次郎對杜甫的研究,竹內好對魯迅的研究等,受到廣泛的好評。
近代以前,中國文學對日本的影響是深遠的、廣泛的。而近代以後,由於日本較早吸收資本主義文明,開始更多地影響中國。魯迅稱他最愛讀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郭沫若、郁達夫、夏衍、田漢、成仿吾等都在日本渡過他們的學習時代,並開始文學創作。
⑼ 日本文學名著都有什麼啊
我按日本文學史幫您梳理一下佔有重要地位的文學作品吧。
上代(大和、奈良時內代)《日容本書紀》——日本最古的書籍
《懷風藻》——日本最早的漢詩集
《萬葉集》——日本最早的歌集
中古(平安時代)《竹取物語》——日本物語文學的鼻祖
《枕草子》——日本隨筆文學的先驅
《源氏物語》——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日本文學的最高峰
中世(鐮倉時代)《新古今集》——歌集
《方丈記》——隨筆(鴨長明)
《百人一首》——和歌集
《徒然草》——兼好法師的隨筆
近世(江戶時代)《好色一代男》《好色一代女》——井原西鶴的小說
近代
坪內逍遙《小說神髓》
二蝶亭四迷《浮雲》
尾崎紅葉《金色夜叉》
幸田露伴《風流佛》
夏目漱石《我是貓》《三四郎》《心》
森歐外《舞姬》
谷崎潤一郎《春琴抄》
武者小路實篤《友情》
志賀直哉《在城崎》《暗夜行路》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
小林多喜二《蟹工船》
⑽ 日本人寫的書有哪些共同特點
日本的地理條件、社會條件和歷史條件,決定了它的文學特徵。 第一,日本文學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結構單純。從古代開始,短歌形式的文學最為發達,後來發展為連歌、俳諧、俳句等,迄今不衰。日語音節、古調單純,詩的形式不具備押韻的條件,因而日本詩歌極易與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詩化。日本隨筆、日記文學,都很講求文體的優美。散文的發展促進了短篇小說形式的物語的發達。十一世紀初出現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其結構是由短篇小說連貫而成的,前後銜接鬆散,敘述簡單,時間推移與人物性格變化沒有必然的聯系。在日本,即使長篇小說,其結構也是由短小形式組成的。這一特點貫穿於整部日本文學史,成為一種傳統。江戶時期井原西鶴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長篇小說,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組合而成的。現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雪國》,明顯地具有《源氏物語》的那種結構和描寫方法。日本作家在短小、單純的結構中追求精煉的藝術表現手法。短短三兩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確地表達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隨筆和物語中的情節描寫,也極少有長段落。 第二,文學性格纖細、含蓄。自古以來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對文學產生深刻的影響。明治維新以前,在日本文學中幾乎聽不到強烈的社會抗議的呼聲。古希臘悲劇的那種雄偉崇高的觀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對象。他們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纖細的體驗,表現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樸素的生活中表達對社會對人生的冷靜的思考。日本文學除很少例外,與激烈的階級沖突一般都沒有聯系。即使是少數例外,作家的表現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藝觀是以「真」、「哀」、「艷」、「寂」為基礎的。從「真事」始,平安時期的「物哀」,鐮倉、室町時期的「幽玄」,江戶時期的「閑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礎上發展和提煉出來的。這些理論都是和作家嚮往的優美境界聯系在一起的。而「余情」論為這種優美的境界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日本短小的文學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作家的藝術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認識的客觀世界。 第四,長於摹仿,變革迅速。大化革新後,日本全面向中國大陸開放。漢字、漢語乃至漢詩、漢文,原樣移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學的重要分支——漢文學。在吸收中國文學的同時,日本創造了變體漢文、假名、和漢混體文,大量吸收中國詞彙,創作了獨具民族形式的文學作品。大化革新後經過近百年時間,日本文學有了飛躍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奈良平安文學及江戶元祿文學。明治維新在資產階級文學沒有成長起來的條件下發生,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歷史里,為日本資產階級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日本終於躋身於資本主義世界文學發達國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