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方術的歷史
方術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巫史。由於古代社會生產力和科學知識所限,人們相信天主宰著一切人事,人間的統治者受命於天,把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風雲雨雪、山川草木、鳥獸蟲魚等的變異,視為災異和祥瑞的徵兆。相傳有「明堂羲和卜史」等官吏專門觀天文、察時變、紀吉凶,用卜筮來傳達天的意旨,並用祭祀來消災祈福。在龍山文化遺存中有大量燒灼過用作占卜的獸骨,說明這時已有了預卜命運的占卜。商代的甲骨卜辭中,有許多日食、月食和風雲雨雪及祭祀天時諸神的記錄。周代認為天道與人事互相感應,人的行為能感應上帝,「天命靡常」,人君「敬德保民」,就能「祈天永命」。春秋時,人們把天上的十二星辰和二十八宿跟地上的州、國位置相對應,稱為「分野」,以星宿的變異來比附州、國的吉凶,使得天人之間發生更密切的關系。
殷、周之際出現的陰陽五行思想,到戰國時廣泛流行。講陰陽的《周易》和講五行的《洪範》都在這時成書。一切醫卜星相都以陰陽五行為原則而推演。齊人鄒衍把五行說附會到社會歷史變動上去,提出「五德終始」說,用水、火、木、金、土的相生相剋和終而復始的循環變化來說明王朝的興替。燕人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等則修方仙道,自詡能把靈魂從軀體中解脫出去,能接近鬼神。於是燕、齊沿海地區出現了一批講神仙術的方士。他們宣稱,渤海中有三神山:蓬萊、方丈和瀛洲。山上的宮闕都是用黃金和白銀築成的,住著長生的神仙,藏著不死的奇葯。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聽信這些無稽之談,多次派人入海去尋找,但回來的人總是說:三神山遙望如雲,船到即沉入海底;靠近它,風就把它吹去。
秦始皇巡狩海上,信方士之說,派韓終等去求不死之葯,去而無返。又派徐巿(即徐福)造大船,帶五百名童男童女去尋求,也無結果。
漢武帝好神仙方術,嚮往黃帝的成仙登天,齊人因此上疏言神怪奇方的竟達萬餘人,著名的有李少君、少翁、欒大、公孫卿等人。他們或入海尋求蓬萊,或候祠神仙,以博取利祿富貴,但均無效驗,騙局時被揭穿。漢武帝聽從田千秋的勸諫,於征和四年(前89),悉罷諸方士求神仙之事。但他希望能遇到真正的神仙,對方士仍加以籠絡。到漢成帝時,才在匡衡奏請下,罷去。後來由於漢哀帝常常生病,為了求福,又一度恢復,但一年之中祭祀三萬七千次,一無效果。此後就衰歇了。
漢武帝以後,一部分方士和儒生合流,製作圖讖(見讖緯),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儒家的經傳。王莽和漢光武帝都加以利用而稱帝。光武帝更正式「宣布圖讖於天下」,成為法定的經典,稱圖讖為「內學」,原來的經書則稱為「外學」。另一部分方士則吸取黃、老和浮屠之說,宣揚符命災異、吉凶占應、祈福禳災、輪回報應等,成為道教的先行者。漢順帝時,宮崇奏上他的老師於吉在曲陽所得的「神書」——《太平清領書》。今存的《太平經》即由此書演變而來,書中推崇圖讖,並摭取了一些佛教的義理,以陰陽五行解釋治國之道。《後漢書》列有華佗、左慈、費長房等三十五人的《方術列傳》上下篇。
用自然的變異來推測人事的吉凶禍福是唯心主義的,除去它附會的迷信觀念外,其觀察、記錄和用陰陽五行來說明自然的變異,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現象及其變化規律;有的方士從事煉丹和神仙之術,也積累了不少化學和醫葯的知識。因此,方術可以說是「科學思維的萌芽同宗教、神話之類幻想的一種聯系」。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數、醫葯、化學是和方術交織在一起,並且是從方術內部發展起來的。因此,對古代流傳下來的方術,需具體分析其內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並闡明其在科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給予一定的歷史地位。 伴隨神仙之說的產生,巫覡便利用之更為渲染神怪,有的並利用當時萌芽的科技,加以宗教渲染,以為求仙方術,游售於世。這樣的人就叫方士,或方術之士。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時將方術分為四類,即醫經.醫方.房中.神仙。《後漢書·方術列傳》中:包括天文、醫學、神仙、占卜、相術、命相、遁甲、堪輿等等。古人將一切技藝皆稱之為方術,不過我們這里所講的乃是那些宣揚長生不死,認為服食及祭祀可以成神仙的人所兜售的神怪奇方。
我國古代傳說的方士有籛鏗「彭祖」.容成.歧伯.素女等。史籍記載最早的方士則為周靈王(五四五至五七一年)時的萇弘。《史記·封禪書》:
是時萇弘以方事周靈王,諸侯莫朝周,周力少,萇弘乃明鬼神事,設射狸首,狸首者,諸侯之不來者。依物怪以致諸侯。諸侯不從,而晉人執殺萇弘,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萇弘。
所謂設射狸首,即漢代魔腥巫術,足見方士萇弘乃巫覡之遺緒。
戰國時的方士及巫覡,專事服食與祭祀,他們只有方術而沒有理論,與諸子百家相比較,顯然黯然失色。戰國末期出了個方士叫騶衍,他將陰陽五行說相生相剋的原理與社會朝代之興衰更替結合,更推而論社會事物之變化。騶衍因此而得顯於諸侯,從而也啟發了其他方士。《史記·封禪書》中說:自齊威.宣之時,騶衍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採用之。而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子高最後皆燕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騶衍以陰陽主運顯於於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
由於秦始皇幻想獲得不死之葯,因而方術之士十分活躍。得到秦始皇寵信的第一個方士便是徐巿(福)。《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遺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徐巿入海求神葯,數年不得,費多,恐受譴,對始皇說:蓬萊葯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繼徐巿而得寵信的有燕人盧生和韓終、侯公、石生等。他們為秦始皇求仙人羨門及高誓及不死之葯,均歸渺茫。盧生入海還,托以鬼神事,奏籙圖書,說: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盧生還說秦始皇: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凌雲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下,未能恬淡。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葯始可得也。
秦代法酷,方不驗輒死。因求仙葯不得,方士盧生等潛逃。秦始皇大怒說:……悉召文學方士甚眾,欲興太平,方士欲煉以求奇葯。今聞韓等去而不報,徐巿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葯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盧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秦始皇遷怒於諸生,將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他的長子扶蘇向他解釋諸生與方士不同,秦始皇更怒將扶蘇遠謫邊地,北監蒙恬於上郡。
秦始皇之後,最寵信方士的便是漢武帝劉徹。第一個得他寵信的是方士李少君。《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李少君以祠灶、穀道、卻老方見漢武帝.帝尊之。李少君說: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神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
漢武帝信了李少君的話,於是親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砂諸葯齊為黃金矣。後李少君病死,漢武帝不說他死了而說化去,又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之屬。其後又有亳人薄誘忌奏詞泰一方。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帝,謂能以方術夜致武帝已亡之王夫人及灶鬼之貌,得拜文成將軍,獲嘗賜甚多;後因以帛書飯牛,雲牛腹有奇,武帝查覺後誅殺文成將軍。又有膠東宮人欒大,謊言嘗往來海中,曾見仙人安期、羨門之屬,黃金可成,不死之葯可得,仙人可致;武帝寵信欒大,拜為五利將軍,欒大常羽衣,夜祠欲以下神,欒大佩六印,貴振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史記·孝武本紀》載,後來欒大以方術不驗被誅。又有齊人公孫卿,為武帝至東萊山候神。這時武帝令入海求神仙的方士達數千人,復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葯以千計。公孫卿還說仙人好樓居,武帝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使公孫卿設具而候神人。一概終無所驗,武帝始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自元光二年(前一三三年)遣方士求神仙,到征和四年(前八九年)才悉罷諸方士候神人者,中間經過四十五年之久,此時漢武帝已六十八歲。他曾對群臣自嘆曰: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食服葯,差可少病而已。(《資治通鑒》卷廿二《漢紀十四》)
《漢書·藝文志》對神仙及專務神仙術的方士,作了一段評論: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外者也。聊以盪意平心,同生死之域,而無怵惕於眠胸中。然而或者專以為務,則誕欺怪迂之文彌以為多,非聖王之所以數也。孔子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為之矣。
總之,方仙道所信奉的神仙說,也就是以後道教的最基本的信仰與特徵,方士們所行之術,如人主微行方、祠灶、穀道.卻老方、求仙術、候神、望氣、導引、祠泰一、夜祀下神方、斗旗方、按摩方、芝菌方、重道延命方、燒煉等等,也都是後來道教所信行的道術。道教源出神仙家,方仙道為道教前身,這是歷史事實。
由於方仙道方術不驟,受到社會的攻擊,信仰和專務神仙說與方術的人,便不得不改弦更張。這就使神仙家有所分派,同源而異說,一派是仿效騶衍的方仙道,另一派是繼起的依附黃老之學的黃老道。
『貳』 方術的相關小說
小說名稱:方術
作品大類:東方玄幻
簽約狀態:尚未簽約
寫作進程:更新中
主要內容:平靜內的大學校園容因為一些人而變得不再平靜,中國武術與土著巫術的對抗,還有密術邪術的糾葛,西方異能和東方異術的較量到底誰主沉浮?來自法國的殺手和日本的高手會有什麼樣的恩恩怨怨?這里有撲朔迷離的命案,神乎其技的異術,還有神秘莫測的方氏家族,一切盡在《方術》。
『叄』 古代文學的知識
第一編 先秦文學(36學時)
概況(1學時)
1、先秦文學的范圍。
2、我國文學的開端;原始歌謠和上古神話;神話是中華民族童年的網路全書,我國文學遺產的最早珍品。
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作為古代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詩經》無論在文學表現的對象和手法上均有開創的意義。
4、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促進了散文的興盛。歷史散文和
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輩出,為我國散文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5、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以《離騷》為代表的優秀詩篇,充滿崇高的思想情操,愛國主義的激情和浪漫主義的神奇色彩,開辟了我國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
思考題:先秦文學的概況如何?
第一章 上古神話(2學時)
1、神話與神話的產生。神話按照馬克思的說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經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神話的產生與原始人的生產力水平及思維能力有密切關系;神話產生的途徑通常包括勞動生產和宗教活動兩個方面。
2、神話的內容。我國古代神話是非常豐富的,種類也十分齊全,諸如宇宙生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英雄神話、洪水神話,以及各種有關神格種類、習性、形態等描繪性神話,一應俱全。
3、神話的藝術及其民族特色。上古神話是原始人浪漫主義精神的體現,它用誇張幻想的手段表達原始人對自然、社會的理解和想像。我國神話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內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創造精神,表現不屈不撓、頑強執著的追求,贊頌一往無前的獻身行為,具有積極向上的浪漫主義精神,在藝術上色彩濃郁,富於幻想。
4、神話的意義和影響。
思考題:1、上古神話的內容及特徵如何?
2、上古神話與原始宗教的關系如何?
第二章 周代詩歌與《詩經》(13學時)
1、古謠諺、咒語與周詩的形成。在《詩經》之前,我國古代詩歌已有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歷史,古謠諺及古咒語是早期詩歌的兩種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詩歌的前驅。周代是我國古代詩歌大繁榮的時期,除《詩經》外,保留在《周易》、《左傳》等書中的詩歌也為數不少,可與《詩經》相比勘。
2、《詩經》的體制與編纂。《詩經》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首。分風、雅、頌三個部分。詩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陝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東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為貴族、士大夫的創作,絕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詩經》的收集整理,過去有種種說法,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獻詩之說、采詩之詩及孔子刪詩之說三種。今人多以為《詩經》的匯集成編,大約是由朝廷及地方諸侯及樂師共同完成。《詩經》在先秦只稱為《詩》或「詩三百」,漢以後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
3、《詩經》分類概述。①周部族史詩;②政治諷刺詩;③賦役詩;④農事詩;⑤情詩;⑥雜事詩。《詩經》是周代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反映,周代各個階層人們的生活、情感均在《詩經》中有所印證。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長的歷史;有的表現貴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隸對社會政治的憂慮或不滿;有的表現貴族禮制生活及燕享酬酢、節日慶典;有的表現小國與小吏不堪驅使、抨擊勞逸不均的社會現實;有的展現周人農業生產的情況;有的表現愛情與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寫了周代婦女遭棄的社會問題;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關系與友情。總之,《詩經》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內容,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
4、《詩經》的藝術成就。①《詩經》的現實主義藝術特徵及手法;②敘事、說理、抒情、寫景、議論諸體兼備的藝術手段;③《詩經》的句式與章法;④《詩經》的語言藝術;⑤《詩經》的賦比興手法。
思考題:1、何為六義、四始、毛詩、四家詩、變風變雅?
2、《詩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詩經》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什麼?
4、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在《詩經》中有何具體體現?
第三章 先秦歷史散文(5學時)
1、先秦歷史散文發展的基礎。社會大變革;思想文化領域的新空氣;社會發展對史書體例的新要求。
2、殷商至春秋時期的歷史散文。甲骨文、金文為古代散文體制的起源;《周易》為占卜之書,其中也表現了一定的歷史內容;《尚書》為最早的記言體的史書;《春秋》是最早的編年體歷史大事記。
3、《左傳》。《左傳》的作者;《左傳》的體例與內容;《左傳》的藝術:《左傳》雖然是一部歷史著作,但具有豐富的文學性,它敘事注重故事性、戲劇性,有緊張動人的情節,長於寫戰爭,特別是城濮之戰、鞌之戰、餚之戰、長勺之戰,都記述得脈胳連貫,首尾完整而又變化多端,有聲有色。《左傳》尤其善於寫行人辭令。
4、《國語》。《國語》的體例及內容;《國語》的藝術:《國語》的成就遠不如《左傳》,不過其中也有寫得對話風趣、故事生動、人物性格刻劃得較為細致的出色篇章。
5、《戰國策》。《戰國策》的體例;《戰國策》的成書過程;《戰國策》的內容與藝術:《戰國策》所反映的是戰國縱橫家的思想,所刻劃的策士形象活躍生動,書中對政客及策士的權謀、譎詐進行了客觀的描寫,也記載和歌頌了某些有政治遠見、堅持正義、不畏強暴的人物和他們的生動事跡。《戰國策》在藝術上喜用誇張、比喻、寓言的手段,人物形象及故事均饒有風趣;語言風格縱橫恣肆,善用排比句,造成語言強勢,再加上辭采絢麗,生動傳神,語言能力比起以前的歷史散文,有了新的提高和發展。
思考題:1、試分析《左傳》在描寫戰爭方面的成就。
2、試分析《戰國策》的語言風格。
第四章 先秦諸子散文(5學時)
1、士的興起與諸子百家。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與士這一階層的興起有密切關系,由社會各個階層轉化而來的士,成為此期活躍於政壇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風雲人物,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體系,成為諸子百家的代表。
2、兵家與早期道家的格言體散文。《孫子兵法》謀篇布局的特點;《孫子兵法》的語言特色;《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孔子的思想;《論語》精粹的語言藝術;《論語》對人物性格及語態的描寫。
4、對話式論辯體散文《孟子》和《莊子》。《孟子》的思想;《孟子》的論辯特點;《孟子》的語言藝術;《孟子》的寓言藝術;《莊子》的思想;《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特點;《莊子》的寓言藝術。
5、論說體散文《荀子》與《韓非子》。《荀子》說理文的藝術;《韓非子》的寓言藝術。
思考題:1、試析《孟子》散文的論辯技巧。
2、試析《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風格。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辭(10學時)
1、楚文化與楚辭的產生。楚國社會政治背景;楚辭的產生與楚地民歌俗樂的關系;楚辭的產生與楚地巫系文化的關系;楚辭的產生與中原文化的關系。
2、屈原的生平與作品的真偽。早年得志,任楚懷王左徒,與楚國貴族舊勢力的矛盾,奪稿、被讒、流落漢北,再放江南,自沉汩羅。屈原的作品《漢書藝文志》著錄有25篇,其中某些恐為偽作。
3、心靈的迴旋曲——《離騷》。《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一首彪炳千古的長篇自傳體政治抒情詩。全詩深刻表現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及其與楚國舊勢力之間的矛盾,傾吐了他的心理痛苦與傍徨,他對故土的熱戀與對理想的不懈追求,成為氣壯山河的人間正氣。《離騷》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情緒激昂、格調高亢,波瀾壯闊、氣象萬千。他還善於嫻熟地利用神話傳說的材料,馳騁想像,其中天界的巡遊,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此類描寫的經典篇章。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對後世的詠懷詩、詠史詩、懷古詩產生巨大的影響。
4、流亡漂泊組曲——《九章》。《九章》的編輯與得名;《九章》的內容;《九章》分篇解析;《九章》的藝術。
5、祭神組曲——《九歌》。《九歌》的內容;《九歌》的藝術。
6、屈原的其他作品及其影響。《天問》、《招魂》及其他。
7、楚辭的流變及其他作家。宋玉及其《九辯》、《風賦》等;楚辭對漢賦的影響。
思考題:1、楚辭這一新詩體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2、楚辭有何獨特的風格?如何表現?
3、《離騷》與《九歌》藝術風格之異同。
第二編 秦漢文學(24學時)
概況(1學時)
1、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二一年統一了長期分裂的中國,但不到十五年就覆滅。秦在文學上幾無建樹,只有統一前的《呂氏春秋》、李斯的《諫逐客書》稍可稱道。
2、漢是中國最強盛的封建王朝之一。漢武帝時代的中國,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物產最豐富、國力最強盛的國家。但統治者的奢侈,對外的擴張,使人民付出了「海內虛耗,人口減半」的代價。兩漢王朝後期的社會矛盾均異常激烈,各地起義暴亂不斷。這個時代背景對漢文學的發展有極大影響。兩漢時期的主要成就有兩漢散文、漢賦、樂府詩和古詩十九首。
3、 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是兩漢史傳文的代表作。特別《史記》是紀傳體通史的鼻祖,是中國文學最傑出的散文作品之一。兩漢的政論文也相當發達,漢初的賈誼、晁錯,宣帝時桓寬,東漢時的王充、仲長統都寫出的政論文。
4、漢賦是一種新的文體。它主要從楚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文體介於詩歌與散文之間。形式以主客問答為特點,韻散間用,善於鋪敘。漢賦雖在內容上多為漢帝國歌功頌德,但也不乏諷諫意義。在文體上漢賦對六朝文學影響頗大。
5、兩漢的樂府詩主要是底層人民的作品,多為「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風格質朴,長於敘事,其五言的形式對文人五言詩產生巨大影響。
6、東漢以後五言詩漸趨成熟,在詩史上有著重大的影響,《古詩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詩的代表作。
思考題:1、兩漢文學的概況如何?
第一章 秦及西漢前期散文和辭賦(3學時)
1、秦代文學。秦在文學上幾無建樹,只有統一前的《呂氏春秋》、李斯的《諫逐客書》稍可稱道。《呂氏春秋》的體例;《呂氏春秋》的寓言藝術;《諫逐客書》在文體學上的意義。
賈誼和漢初散文。賈誼的生平;賈誼散文的三種類型;晁錯的散文。
2、西漢的賦作家。賦體源流;騷體賦——以賈誼賦為對象;散體大賦的奠基者——枚乘及其《七發》;散體大賦的代表作家司馬相如及其《子虛賦》、《上林賦》;西漢的其他賦家——東方朔、楊雄。
思考題:1、簡述漢賦發展的三個階段。
2、如何評價散體大賦?
第二章 司馬遷和他的《史記》(6學時)
1、司馬遷的生平。他出生在一個歷史學家的家庭,少年有家學淵源,誦古文及《尚書》、《春秋》等;青、中年時期的三次漫遊增廣了他的見聞,他也借機搜集了不少有關的遺事傳聞,對他寫作《史記》有直接幫助;開始寫作《史記》「草創未就」之時遭李陵之禍,進而發憤著書,並最終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歷史著作。
2、關於《史記》其書。《史記》的體例;《史記》寫作的目的;《史記》的歷史觀。
3、《史記》人物傳記的思想內容。《史記》如何選擇傳主;《史記》如何寫傳主;《史記》人物傳記的思想傾向性。
4、《史記》人物傳記的歷史真實性與文學的藝術性。
5、《史記》人物傳記的文學成就。《史記》敘事生動傳神,描寫富於形象性。在史實的基礎上,常能通過取捨剪裁材料,突出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文章氣勢磅礴,又富於抒情色彩。並往往在書中借史事以舒寫憤懣,傾注入自己的感慨。魯迅先生曾盛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史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思考題:1、司馬遷的生平與《史記》寫作的關系如何?
2、簡論司馬遷歷史散文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成就。
3、《史記》的論贊法和互見法如何表現
第三章 東漢的散文和辭賦(2學時)
1、班固和《漢書》。《漢書》的體例;《漢書》的思想及藝術成就;《史》、《漢》比較。
2、東漢的散文。
3、東漢的辭賦。
思考題:1、如何評價《漢書》的思想及藝術成就?
2、東漢時期有何著名的散文作家及作品?
3、東漢辭賦的概況如何?
第三章 漢樂府民歌(8學時)
1、關於樂府。樂府的機構及任務;樂府涵義的變遷。
2、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①表現富有階層生活的作品;②反戰作品;③表現農民與市民生活的作品;④表現愛情與家庭生活的作品。樂府民歌乃「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其作者大多身份地位不高,所以頗具有「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特徵。詩中無論是寫上層人的奢華,還是寫下層人的窘況,均能以歌者本身的眼光去看,所以體現出鮮明的平民色彩和現實主義精神。
3、漢樂府民歌的藝術成就和影響。題材多取資典型事件或某些場景;敘事詩的體制,富於戲劇性的獨白和對話,具有一定性格特徵的人物形象;詩體形式自由,整散不拘,五言為主,夾以雜言;語言風格樸素自然。
思考題:1、樂府民歌的思想價值有何體現?
2、簡論樂府民歌的藝術特徵。
3、樂府民歌在詩體發展史上的意義如何?
第三章 五言詩的起源和發展(4學時)
1、五言詩的起源。首先在漢代民歌中出現,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張衡、秦嘉、趙壹等都有五言詩作。五言詩比四言詩在言志狀物方面更有優勢,也更易於再現詩體韻律的抑揚頓挫之美。
2、《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它反映了東漢末年士人的離別相思之苦與仕途失意的苦悶感傷。它的藝術特色是長於抒情,善於用平淡而優雅的語言表達深摯的感情。
『肆』 什麼是五花八門的方術
方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要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就必須了解中國古代的方術。
方術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內容非常廣泛的定義,包括符咒、巫醫、神仙術、占候、占星、卜筮、六壬、奇門遁甲、命相、拆字、起課、占夢、扶乩、堪輿、外丹、內丹、養生、服食、辟穀、雜術、氣功等內容。
方術源自原始社會的巫術。由於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和科學知識有限,人們相信天主宰著一切事物,人間的統治者受命於天,方術的本質是在天命論和有神論支配下的信仰活動。在古人和一些今人的思想中,人的富貴貧賤、吉凶禍福、生死壽天、窮通得失,乃至生育等,無一不受冥冥之中超自然力量的支配,因而希望通過各種方法來窺知天機、預知命運、取悅鬼神,以祈福禳災,趨吉避凶。
漢代以前,各種方術盛行,在燕、齊沿海地區涌現了大批方士。他們宣稱,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萊、方丈和瀛洲。山上的宮闕都是由黃金和白銀築成的,住著長生的神仙,藏有不死的仙葯。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聽信這些無稽之談,多次派人到渤海去尋找,但回來的人總是說,三神山遙望如雲,船一接近就沉人海底;一旦靠近神山,風就把船吹散了。
秦始皇在海上巡狩,相信方士的鬼話,派韓終等人去尋求長生不老的仙葯,但是沒有一個人帶著仙葯返回。後來又派徐福造了一艘更大的船,率領五百名童男童女去尋求,結果沒有一個人回來。
漢武帝更迷信神仙方術,嚮往黃帝的成仙登天。在平定閩越國後,曾在皇宮中建造越祝祠,讓越巫為他祈求長生,但均無效果。到漢成帝時,才在匡衡奏請下免去祭祀。後來由於漢哀帝經常生病,為了求福,一年之中祭祀次數竟達三萬七千次!
近現代,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方術迷信活動開始減少。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文化教育的廣泛普及,群眾思想認識逐漸提高,特別是年輕人,普遍接受唯物主義理論,大多不相信方術,但在老人中和文化知識相對落後的農村,方術還有一定的市場。
預測術測八字
八字即根據生辰八字與流年干支等推算人生各個階段的吉凶禍福。算命術始於兩漢,經唐代李虛中、宋代徐子平的發展,基本形成體系,並一直流傳至今。
算命先生肩背包裹,穿街過巷,來往鄉間,以招攬生意。問命者須先報出生辰八字,接著算命先生口中念念有詞,以拇指捏食指、中指的關節,按天干、地支、五行、命宮等推算一番,然後說出問卜者一生中的吉凶禍福和驅避災禍方法。
小孩剛出生不久,通常要請人算命,以預測一生命運。如果是小孩的命運五行中缺了哪一種,在給小孩取名時要添補上,如缺「土」,名字中加上「土」字旁,缺「金」加「金」字旁,等等。
訂婚時,也往往把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交給算命先生推算,俗信命相相生者可以結合,相剋者不宜結婚。在城市,算命形式花樣百出。現在有人把生辰八字編成程序,輸入電腦。歷此,人們只要在電腦中輸入自己的生辰八字,電腦就能輸出其人性格、愛好、交遊、事業、婚姻等情況。
有人美其名日「現代算命術」、「計算機算命」。算命術以偽科學的面目出現,頗具欺騙性。
秤命
秤命又叫秤骨算命法,在民間很是盛行。這種方法是對比一個人出生的農歷年、月、日、時,並分別查得他的秤骨分量,加以匯總,便能在秤骨歌訣上找到關於他一生的榮枯斷語。如出生於甲子年的骨重為_兩二錢,正月的為六錢,初一的為五錢,子時的為一兩二錢,把上述4種分量相加,得出自己命運的分量是三兩九錢,按《秤骨歌》規定,三兩九錢條斷語為「此命終身運不通,勞勞作事盡皆空。苦心竭力成家計,到得那時在夢中』』。因為這種算命術簡單易行,有「無師自通」、『『算命不求人』』的說法,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
相面
相面是根據觀察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手紋、氣色、體態等來推算其吉凶渦福、貧富貴賤及壽天等命數,因是相面容為主,故名。
民間流行相面術。相面者多在人員來往較多的地方設攤,或出入於農村,招攬顧客。擺地攤者往往在攤前擺一些人頭畫像,註明各個部位所象徵的吉凶。有的還以苦命者來相面免費,好命者來相面加倍收費以招攬生意。有些相面者還備有葯水,為人點去凶痣。還有一種由盲人用手觸摸人的頭部骨骼,俗稱「摸骨」,與相面的原理相近。
卜卦
是以卦象推測人生吉凶禍福的算命方法。操此業者多是明眼人,經常在街頭巷尾、集市廟會等處擺地攤,以「文王課」相標榜。他們善於察顏觀色,不論問什麼,都能從你的言談舉止中看出一些蛛絲馬跡,再結合卦象加以渲染。其中有數事猜中,令人信服;余者則模稜兩可,由人想像。
近年來,卜卦又多起來。一些青年人也學習卜卦,好談《周易》卦爻。不過多出於新奇,把卜卦作為一種消遣游戲。民間還有一種叫「鳥卦」,俗稱「銜鳥命」。卜卦者養一隻黃雀,能按人指令啄取卦簽,卜卦者便以此簽為人解命。
抽簽
簽為竹製長條,上方標有號碼,由數十支竹簽組成一套,放在簽筒中。抽簽者叩頭拜神後,跪捧簽筒,用力搖動,使其中一支彈出,算是抽出簽來,而後根據簽支上的號碼,查對相應簽譜(此譜多以詩歌形式出現,每簽四句,故稱「簽詩」)。簽一般分為上上、上、中、下、下下5等,也有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9等或上、中、下3等,以上上簽為大吉,下下簽為大凶。上、中簽所佔比例大大超過下簽,一般佔80%以上。由於簽詩的釋詞普遍含混不清,可用多解,故求簽者多能滿意而去。
由於抽簽的儀式相對簡便,自古以來到寺廟中抽簽問卜者甚多。寺廟中有專人為人解簽的廟祝,抽簽者一般要交若干香火錢。
占夢
占夢又叫圓夢、解夢、釋夢等。古人由於不理解為何會做夢,對夢中的許多景象(如與已死去的人接談遊玩、與動物追逐搏鬥以及升空人水等)感到神秘莫測,產生恐懼,覺得夢中的物象或經歷預示著某種吉凶禍福,就請巫師或占夢者占卜所夢的吉凶及其所暗示的內容,占夢便由此而生。
扶乩
扶乩又叫扶鸞、降卜等。常見的扶乩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桃木或竹子製成「人」字形的架子,架子下端綁一把筆或一根木棍。兩人各用一手扶住架子的一端,在撒有沙子或香灰的平面上寫字。另一種把畚箕、飯箕、米篩之類的竹編倒扣過來,上面覆蓋衣服,下面綁一根木棒或一把筆,兩人對面持畚箕在沙盤上寫字,故又稱扶箕。
在民間,扶乩被看做是人類與神靈通聲氣的重要方式,所以多在朔望之夜於乩壇進行。扶乩前,巫師沐浴更衣,焚香獻祭,口中念念有詞;同時要求扶乩者也須整潔虔誠。由於扶乩者或經過專門訓練,或由於神秘的宗教氛圍驅使,其精神高度集中,手臂下意識地顫動,木架子在沙盤上運動,畫出各種痕跡來。巫師宣稱這些似字非字的痕跡即神靈的乩示,經其辨認後,再作一番解釋。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發動群眾破除封建迷信,取得顯著成效,扶乩活動幾乎絕跡。
聽卦與聽香
聽卦是指善男信女藏在寺廟後,竊聽行人說話的首句或首音,以作為神明指點或暗示的禍福之音,加以揣摩理解,來確定一年內的禍福吉凶,所以聽卦多在正月上旬。福州有「聽唱曲」的做法,與此相似。
聽香與聽卦相似。善男信女到廟宇向神靈禱告後,通過卜杯來確定到哪裡聽香,再從香爐中拿出一支點燃的香火,悄悄地來到神明指點的某家,以聽到某家人的第一句話當做神明指點的禍福之音,加以揣摩理解,推測吉凶。
長生術辟穀
辟穀又稱「卻谷"、「斷谷」、「絕谷"、「休糧」、「絕粒",是道家的一種修行方式,就是不吃食物,包含五穀雜糧、肉蛋蔬菜等東西。這種修行方式的理論是:日常食物雖可以維持生命,但是會在人體內留下有毒的殘渣,從而使人上火,帶來疾病,減少壽命。為了維持生命,道家在進行罐谷時,主要食用一些葯或稱為「氣」的東西。辟穀術起源自先秦,大約與行氣術同時。
辟穀,也是中國人的古老養生法。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因人體攝人過量的食物後會大大增強消化、轉化等功能的負荷,使腸胃、心肺、肝膽都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影響了健康和壽命。此外在腸胃中存有大量的殘渣、病菌,如這些東西得不到清除,人體就易生病。
服食
也叫服餌,就是指服葯,也是一種修煉方式。道家認為,只要服食就可以長生,所服的葯就是長生不老之葯。這些葯實際上是一些礦物的混合體,包括丹砂、金、銀、玉等,有時是煉成葯丸,有的是化為液體。
導引
也叫做道引,是一種養生健身的方式,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就流行了。它實際上是一種類似於現在的體操和氣功的運動,被道家作為追求長生不老的方法。道家認為,導引不但可以祛病強身、消除疲勞,更重要的是可以除去體內的邪氣,保存正氣。在實際修煉過程中,還有專門的圖畫來指導。
行氣
實際就是一種呼吸方法,有時也叫服氣、食氣、吞氣、煉氣等。道教對所謂的氣極為重視,這不僅反映在它的宗教理論中,而且也表現在日常實踐中。行氣的方法多樣,派別多樣。要點是,呼吸時須均勻、緩慢、細長,多吸氣,少出氣。有時也把行氣稱為吐納,意思就是呼出污濁的氣,吸進新鮮的氣。
房中術
房中術出現很早,但直至魏普南北朝才基本形成體系,是關於性生活的學問。在道教追求長生的手段中,有一種很重要就是房中術。所謂房中術,就是關於性的藝術;是道家對性衛生、性心理和性技巧的統稱。在中國古代,它被道家當做一種長生的手段,而且其內容特別豐富。由於幾千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儒家思想占據著統治地位,因此房中術一直被看成是淫盪和下流的色情產物。其實,房中術的主流是非常健康的。當然,通過這種方法並無法真的成為神仙或長生不死。但是,道教的房中術包含了許多符合現代醫學的內容,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和婚姻幸福,可以說是一種健康的性科學。其中講求和諧的性生活,性健康,對避孕和懷孕亦有詳細的論述,還有治療性病的方法。據說其中的糟粕很多,如「多交少泄可延年」等之說。
存想
也叫存思,意思就是在修煉的時候,緊閉雙目,靜心思索一個特定的對象,直到達到不用眼睛也能看到它的境界。道教認為,存想可以使人預知吉凶,長生成仙。甚至認為,如果修煉得好,人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內臟。
煉丹
煉丹術是以煉制長生不老葯為目的的方術,源於秦漢,屬於道教,內容十分龐雜,大致可分為內丹和外丹。內丹是探討人體活力的學問,後來演變為內功,有的演變為現在的氣功。這已被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健身養生的方式。對於外丹就要慎重了。外丹實際上便是由一些礦物提煉而成的葯丸,大多包括丹砂、水銀、鉛及金銀等物。道家在煉丹時,通常是少數幾個人在一個非常隱秘的地方進行。這種方法在4~9世紀的中國非常盛行,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但是,實際上,外丹作為一種化學材料,其毒性是相當大的,不少人因此而死去。外丹術不但是現代化學的先驅,而且為後來醫學以及火葯的發明作出了卓越貢獻。由於外丹的危害漸漸為人們所認知,因而後來道家就主要以煉內丹為重,即把自己的身體想像為煉丹用的爐鼎,而把自己的精氣作為葯,進行修煉。這一方法與現代的氣功相似,但又不盡相同。
符咒
符咒是符篆和咒語的總稱。「符"指用朱筆或墨筆在紙上畫成似字非字的圖畫,道書上稱之為符篆、丹書、墨籙、雲籙、符字等。「咒」是口中誦念的可解或不可解的語句。術者自稱符咒可以驅鬼鎮妖和為人治病。
符篆的種類很多,在民間流傳的有五公符(用於驅逐惡鬼、疫癘、盜賊、負傷等)、五鬼符(紙上畫五個鬼像者,在壽辰或其他祭日焚化)、鎮宅符(貼在梁棟或大門口上方)、平安符(貼在門壁上)、鎮諸怪符、鎮惡夢符、安胎符、催生符、斷瘧符、月令符(按不同日期,有30種)、和合符、離散符等。五公符多不可辨認,故有「鬼畫符"之說。可辨認的公符多帶敕令口氣,常見有「太上老君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等。『公符可貼,可掛,可隨身攜帶,也可化灰水服食。化灰水服多用於治病壓驚,其他的多用於驅邪鎮魔。公符多由巫師製作,需要符籙時,須到廟宇中燒香禮拜而後求取,要交若干香火錢。
與咒語有關的還有詛咒和賭咒。詛咒是通過念咒語欲使仇人不得安生、生病甚至死亡。客觀上詛咒不可能加害於人,但不少人信以為真。賭咒是發誓的方式之一,民間產生糾紛,難辨是非時,多運用賭咒發誓的方式解決。通常僅是口頭對天立誓,俗稱「對天賭咒」。事件稍嚴重,僅憑口頭賭咒不能滿足要求的,就要到城隍爺或其他被認為最靈驗的神靈面前立誓。更嚴格的要在神像前殺雞立誓。賭咒時多拈香跪拜,表示如果所言虛假,願受神明嚴厲懲罰(如被雷轟電劈、全家死亡、斷子絕孫之類)。
舊時百姓敬畏神明,深恐受神明懲罰,因此不敢輕易賭咒,賭咒時也大多不敢欺瞞神明。官府無法判斷疑案時,也有採用賭咒方式來解決的,因此不免誤判、冤獄。
跳神
跳神者宣稱神靈附體,而做出種種與常人不同的奇怪行為,是愚弄百姓的一種迷信活動。跳神者有男有女,男的俗稱「跳童」、「神漢」;女的俗稱「仙姑」、「神姐"等,起源自女巫。古代跳神活動流行。跳神除了個別有師承關系外,大多是一些對巫術見識較深的人突然宣布神靈附身,像著魔一樣,聲稱可以為人祈福禳災。跳神者家裡一般供奉著神柢,當求神者進屋後,跳神者便燒香禮拜,閉目養神,打哈欠,伸懶腰,打噴嚏,流眼淚,故弄玄虛後,突然躍起,或渾身哆嗦,或搖頭晃腦,或手舞足蹈,宣稱「某某神駕到"或「某某仙姑降臨」,奇聲怪調地又說又唱,又哭又笑,宣稱神靈附體,便代神說法,為人驅邪、治病、釋難解疑、判斷吉凶等。
在古代「仙姑」數量大大超過「跳童」。她們聲稱為人祈福消災,還常為人「問亡"。「問亡」,即女巫以死者的身份與活人對話。各地叫法不同,閩東稱「提亡人」,閩西北稱「問神」或「問仙」,福州稱「勾亡魂"或「討亡人」,莆仙一帶稱「尋亡」,閩南稱「問亡"。人們迷信人死後可生活在陰間。活著的人想知道死去的親人在陰間的生活狀況,可到「仙姑」處問亡。先告以死者姓名、住址、生死年月等,然後「仙姑」
燒香禱告,伏在桌上,口中念念有詞,或用筷子敲打桌子,節奏由慢到快,進入催眠狀態。少頃醒來,兩眼惺忪,宣稱已在陰間找到求問者死去的親人,其魂魄附在「仙姑"之身,與問亡者對話;還可裝出死者聲音語氣,訴說自己在陰間的生活情狀;也會對生者提出預言或忠告;還會要求親人燒寄紙錢,供奉祭品。問亡者常信以為真,而受愚弄。新中國成立後,跳神活動一度銷聲匿跡。20世紀80年代後又死灰復燃,上當受騙者很多。
常為人「問亡"。「問亡」,即女巫以死者的身份與活人對話。各地叫法不同,閩東稱「提亡人」,閩西北稱「問神」或「問仙」,福州稱「勾亡魂"或「討亡人」,莆仙一帶稱「尋亡」,閩南稱「問亡"。人們迷信人死後可生活在陰間。活著的人想知道死去的親人在陰間的生活狀況,可到「仙姑」處問亡。先告以死者姓名、住址、生死年月等,然後「仙姑」
燒香禱告,伏在桌上,口中念念有詞,或用筷子敲打桌子,節奏由慢到快,進入催眠狀態。少頃醒來,兩眼惺忪,宣稱已在陰間找到求問者死去的親人,其魂魄附在「仙姑"之身,與問亡者對話;還可裝出死者聲音語氣,訴說自己在陰間的生活情狀;也會對生者提出預言或忠告;還會要求親人燒寄紙錢,供奉祭品。問亡者常信以為真,而受愚弄。新中國成立後,跳神活動一度銷聲匿跡。20世紀80年代後又死灰復燃,上當受騙者很多。
『伍』 方術在我國古代傳的神乎其神,那都有哪些古代的方術大師呢
方術是指利用陰陽五行學說進行占卜,可以預測吉凶,方術在我國歷史悠久,還有一些小神秘,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
袁天罡:第四任皇帝是個女人就是他預測出來的,盤子里放了二十一個李子,也就是李家的天下一共有二十一個皇帝,第四個李子上面沒有把,就代表第四個皇帝是個女的。
左慈:三國時期的左慈被譽為仙人,跟曹操吃飯,曹操想要一條魚,左慈能給他釣出來,沒水沒魚能釣魚,要兩條,掉兩條,在要個燉魚的生薑,變變變變變出來!
左慈應該是辟穀的第一人,曹操把他關起來一年,不給他吃喝,人家一年出來以後還是那般模樣,一點變化都沒有,每次曹操想殺他,他都要回家,曹操問他為何,他說的也直白,因為你要殺我,所以我要走。
『陸』 誰能把中國古代小說按時間順序排出來~~急急急急急~~~~~~~~~跪求
因為字數有限制,所以不能詳細,也不必要詳細,具體如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加油~
一、 中國古代文學
(一).先秦文學
1. 上古神話
中國古代神話名篇有:
女媧(wā)補天、後羿(yì)射日、精衛填海、(盤古)開天闢地、黃帝戰蚩(chī)尤(劉安:《淮南子》等。)
2. 先秦散文
A、儒家經典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六經」又稱六藝 (《樂》)。
B.歷史散文。
《左傳》(編年體)《戰國策》(國別體)《國語》(國別體)
「春秋三傳」《左傳》《穀梁傳》《公羊傳》。
C.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 字聃(dān),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創始人,《論語》是孔子弟子記載孔子和他的學生言行的書。(《 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繼承者。《孟子》是孟子學生記錄孟子言行的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庄暴見孟子》《魚我所欲也》。)
⑤莊子,名周,戰國道家著《莊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戰國儒家,著《荀子》32篇。(《勸學》)
⑦韓非子,法家。著《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鄰》。 )
⑧《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秦相呂不韋和他的門客的集體創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諫逐客書》。
③先秦詩歌
A.《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風、雅、頌三類.風是民歌,雅是樂歌,頌是祭歌。詩經的表現手法是比、興、賦。「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賦」直陳其事。
B.《楚辭》。西漢學者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曾在楚國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代表作是《離騷》《九歌》《九章》。
(二).兩漢文學
兩漢散文
①賈誼,世稱賈生。又稱賈長沙,賈太傅。著《新書》十卷。《過秦論》、《論積貯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馬遷,字子長,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著《史記》首創「紀傳體」,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③班固的《漢書》、 劉向編訂的《戰國策》都名垂史冊。
B.樂府民歌和賦。
1.樂府民歌:樂,民樂;府,官府。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關所搜集的詩。《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發展的高峰。最早見於南朝徐陵編纂的《玉台新詠》。
2.賦是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賈誼的《吊屈原賦》都很有名。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
A.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觀滄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 禹(yǔ)應揚(yáng)劉楨。王粲的《七哀詩》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賢」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 《桃花源記》《歸去來辭》《歸園田居》《飲酒》是傳世之作。
⑤此外, 諸葛亮《出師表》、范曄(yè)《後漢書》、陳壽《三國志》、王羲之《蘭亭集序》、劉勰《文心雕龍》、酈道元《水經注》都名垂史冊。
B.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小說的發展期)
①志怪小說以干寶《搜神記》為代表。 《干將莫邪》。
②軼事小說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周處》。
(四).唐代文學
1. 唐詩
①「初唐四傑」:「初唐四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騰王閣序》膾炙人口。
②「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王維字摩詰,一位大詩人,著名「畫家和音樂家」;人們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維密友,名篇有《過故人庄》。
③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高適《燕歌行》、岑(cén)參(shēn)《白雪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浙》、王之渙《登鸛雀樓》都是名篇。
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人民詩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名作有《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秋浦歌》《靜夜詩》《贈汪倫》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稱杜工部,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名作有「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無家別》《垂老別》《新婚別》)《北征》《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雙稱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名作《長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隱,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詩中三李」 為李白,李商隱,李賀。
2. 唐代散文
① 韓愈。韓愈,字退之,自號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稱柳河東。寫了著名的《永州八記》著有《柳河東集》。
3.唐人傳奇(小說發展的成熟期)
陳鴻的《長恨歌》傳,李朝威的《柳毅傳》都是較成熟的文言小說。
(五).宋代文學
1.宋詞和宋詩
①以蘇辛為代表的宋詞豪放派。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其詩、文、字畫都有極高成就。與其父蘇洵、弟蘇轍號稱「三蘇」。著有《蘇東坡集》。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為代表的宋詞婉約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和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陸字務觀,號放翁,著有《劍南詩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曾鞏。
②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公。 《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
3.宋人話本話本是「說話」藝人的底本.著名話本有《大宋宣和遺事》(內有水滸故事)《三國志平話》(後演進為《三國演義》)。
(六).元代文學
1.元曲四大家
①關漢卿,號 已齋叟,名作有《竇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風塵》
②鄭光祖 ,代表作是《倩女離魂》
③白樸, 名作有《牆頭馬上》
④馬致遠, 名作有《漢宮秋》
2.十大悲劇(主要是前六部)
①關漢卿的《竇娥冤》②紀君的《趙氏孤兒》③白樸的《梧桐雨》④馬致遠的《漢宮秋》⑤洪升的《長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還有⑦馮夢龍的《精忠魂》⑧孟稱舜的《嬌紅記》⑨李玉的《精忠譜》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實甫和他的《西廂記》王實甫,字德信。《西廂記》的主題是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愛情幸福。
(七).明清文學
1.明清小說
A.明代的章回小說和「四大奇書」.明朝人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為四大奇書。
《金瓶梅》的作者叫蘭陵笑笑生,該書反映了明代中葉的社會現實。
B.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賈、史、王、薜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日趨衰亡。作者曹雪芹,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清代小說家。
C.此外還有明代馮夢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清人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清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劉鶚的《老殘游記》,吳沃堯(字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李寶嘉的《官場現行記》、曾樸的《孽海花》被列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
2.明清詩文
A.明代。劉基字伯溫,著有《誠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學士文集》;徐宏祖號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記》;張溥,字天如,著有《七錄齋集》
B.清代。顧炎武,著有《日知錄》;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軒詩文集》;袁枚,字子才,號隨園老人,著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
二、代近文學(1840-1918)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己亥雜詩》,課文有《病梅館記》。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著有《飲冰室文集》
王國維, 近代學者,著有《人間詞話》。
林覺民,字意洞,寫有著名的《與妻書》。
孫 文,字逸仙,別號中山,我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著有《孫中山全集》(《〈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三、現代文學(1919-1949)
魯迅原名周樹人。著有小說《吶喊》(內有《狂人日記》、《葯》、《阿Q正傳》、《故鄉》等名篇)《彷徨》(內有《祝福》、《傷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編》。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其代表作長篇小說《子夜》,他的「農村三部曲」是《春蠶》、《秋收》、《殘冬》。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兒》、解放後寫了劇本《龍須溝》、《茶館》。
此外,還有葉聖陶的《倪煥之》錢鍾書的《圍城》沈從文的《邊城》郁達夫的《沉淪》,都是名家名篇。
2.現代詩歌散文戲劇
郭沫若, 原名郭開貞。其代表作為詩集《女神》。後雙寫了劇本《屈原》、《虎符》、《高漸離》等。
曹禺的《雷雨》是傑出的現實主義悲劇,還寫《北京人》《日出》《王昭君》等名篇。
此外還有夏衍的《包身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冰心的《寄小讀者》《小桔燈》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魯迅的《朝花夕拾》《野草》都是名家名作。
四、當代文學(1949-2005)
1.當代小說 周立波的《暴風驟雨》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榮獲斯大林文學獎金。
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孫犁《白洋淀紀事》 《荷花澱》
楊沫的《青春之歌》
柳青《創業史》
古華的《芙蓉鎮》都是名家名作。
當代崛起的小說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王蒙、路遙、柯雲路、張杭杭、王安憶、賈平凹等。
2.當代詩歌散文戲劇 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
柯岩的《周總理,我在哪裡?》
賀敬之、 丁毅的《白毛女》
吳伯蕭的《北極星》
楊朔的《茶花賦》
秦牧的《花城》
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碧野的《陽光燦爛照天山》
舒婷的《橡樹》
六、外國文學常識
(一)、史前神話
(二)、希臘羅馬時代
(三)、中世紀文學
(四)、文藝復興
(五)、古典主義
(六)、啟蒙文學
(七)、浪漫主義文學
(八)、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九)、早期無產階級文學(一)史前神話1、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2、古希伯萊神話:《聖經》(新舊約翰全書)
3、亞洲有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天方夜譚》(又稱《一千零一夜》)(二)、希臘羅馬時代1、散文
《理想國》(柏拉圖)《詩學》(亞里士多德)
2、戲劇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埃斯庫羅斯)
3、寓言
《伊索寓言》相傳為一個名叫伊索的奴隸寫的。
(《蚊子和獅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中世紀文學1、騎士文學
2、義大利文學
但丁(1265-1321)《神曲》四、文藝復興1、義大利人短篇小說家薄迦丘,著有《十日談》
2、拉伯雷,法國人,著《巨人傳》
3、塞萬提斯,西班牙人,著《堂·吉訶德》。
4、莎士比亞,英國的偉大的戲劇家。他寫了三十多個劇種。其中的《哈姆萊特》《李爾王》《奧賽羅》《麥克白》為四大悲劇。《羅密歐與朱惠葉》《威尼斯商人》都長演不衰。
五、古典主義
法國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慳吝人》(阿巴公)《偽君子》(答爾丟夫)《唐璜》六、啟蒙主義德國:
歌德《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席勒《陰謀與愛情》(劇本)
法國:
孟德斯鳩《波斯人札記》
盧 梭《懺悔錄》
七、浪漫主義
英國:
拜倫《唐璜》(詩體小說)
笛福《魯濱孫漂流記》
雪萊《西風頌》(詩)《致雲雀》
法國:
雨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美國:
惠特曼《草葉集》(詩集)八、19世紀歐美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名 作品名稱 國別
斯湯達《紅與黑》《法尼娜·法尼尼》 法
巴爾扎克《人間喜劇》《歐也妮·葛朗台》 法
莫泊桑《漂亮朋友》《羊脂球》《項鏈》 法
狄更斯《雙城記》《大衛·科波菲爾》 英
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上慰的女兒》 俄
果戈理《死魂靈》《外套》《欽差大臣》 俄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俄
契柯夫《第六病室》《套中人》 《變色龍》 俄
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警察和贊美詩》 美
馬克·吐溫《湯姆·索耶歷險記》《競選州長》 美
九、早期無產階級文學
作家名 作品 國別
歐仁·鮑狄埃《國際歌》《鐵匠的夢》《起義者》 法
高爾基 《海燕之歌》《母親》《在人間》《童年》前蘇聯 馬雅可夫斯基《列寧》 前蘇聯
奧斯林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前蘇聯
法捷耶夫《青年近軍》《毀滅》 前蘇聯
『柒』 淺談一下中國道教的方術與中國傳統文化
心靈的輕靈,靈魂的清凈,自然,無為而治,中國的古代治國理念都追求專無為而治,但是實際中都是屬用劍去得天下,用德來治理天下(其實也就是開國皇帝那一會還可以,之後都是腐敗的不得了),都沒有做到無為而治,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共產主義,因為只有每個人都有很高的知識和道德水平,才能無為而治,個人認為這個很渺茫,其實宏觀上來講,道教是一種很好的理想治國理念和人生價值觀,但是不實際,個人修行還可以,全國人一起修行估計夠嗆。
『捌』 方術在古時指的是什麼
方術指古代用自然的變異現象和陰陽五行之說來推測、解釋人和國家的吉凶禍福、內氣數命運的容醫卜星相、遁甲、堪輿和神仙之術等的總稱,在我國的幾大主要宗教中,在實踐方面最為看重的就是道教,由於它的主要追求目標是長生不死,所以就要有很多方法來實現這一目標,這些方法在我國文化中被稱為「方術」。
『玖』 中國古代四大方術
中國古代四大方術(占星術、堪輿術、房中術、煉丹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