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全文閱讀 » 偷生閱讀全文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偷生閱讀全文

發布時間: 2021-03-15 14:31:07

① 《瘋娘》原文

23年前,有個年輕的女子流落到我們村,蓬頭垢面,見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諱地當眾小便。因此,村裡的媳婦們常對著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婦還上前踹幾腳,叫她「滾遠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著在村裡轉悠。那時,我父親已有35歲。他曾在石料場子幹活被機器絞斷了左手,又因家窮,一直沒娶媳婦。奶奶見那女子還有幾分姿色,就動了心思,決定收下她給我父親做媳婦,等她給我 家「續上香火」後,再把她攆走。父親雖老大不情願,但看著家裡這番光景,咬咬牙還是答應了。結果,父親一分未花,就當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時候,奶奶抱著我,癟著沒剩幾顆牙的嘴,欣喜地說:「這瘋婆娘,還給我生了個帶把的孫子。」只是我一生下來,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從不讓娘接近。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給,給我……」奶奶沒理她。我那麼小,像個肉嘟嘟,萬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麼辦?畢竟,娘是個瘋子。
每當娘有抱我的請求時,奶奶總瞪起眼睛訓她:「你別想抱孩子,我不會給你的。

要是我發現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攆走。」奶奶說這話時,沒有半點兒含糊的意思。娘聽懂了,滿臉的惶恐,每次只是遠遠地看著我。盡管娘的奶脹得厲害,可我沒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奶奶說娘的奶水裡有「神經病」,要是傳染給我就麻煩了。那時,我家依然在貧困的泥潭裡掙扎。特別是添了娘和我後,家裡常常揭不開鍋。奶奶決定把娘攆走,因為娘不但在家吃「閑飯」,時不時還惹是生非。
一天,奶 奶煮了一大鍋飯,親手給娘添了一大碗,說:「媳婦兒,這個家太窮了,婆婆對不起你,吃完這碗飯,就去找個富點兒的人家過日子,以後也不準來了,啊?」娘剛扒了一大團飯在口裡,聽了奶奶下的「逐客令」顯得非常吃驚,一團飯就在嘴裡凝滯了。娘望著奶奶懷中的我,口齒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臉,拿出威嚴的家長作風厲聲吼到:「你這個瘋婆娘,叫什麼叫,叫下去沒你的好果子吃。你本來就是到處流浪的,我收留了你兩年了,你還要怎麼樣?吃完飯就走,聽到沒有?」說完奶奶從門後拿出一柄鋤,像余太君的龍頭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發出一聲響。娘嚇了一大跳,怯怯地看著婆婆,又慢慢低下頭去看面前的飯碗,有淚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飯上。在逼視下,娘突然有個很奇怪的舉動,她將碗中的飯分了一大半給另一隻空碗,然後可憐巴巴地看著奶奶。
奶奶呆了,原來,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飯,

② 誰有《偷生一個寶寶》的全文!作者戀愛成冰,謝謝!

http://www.dawenxue.net/html/27/27640/《偷生一個寶寶》作者:戀愛成冰

③ 原諒 閱讀答案

在上海的一家餐館里。負責為我們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輕得像是樹上的一片嫩葉。她上菜時顯得笨手拙腳的,讓我老是擔心她可能會把盤子里的湯汁轉化成我的洗澡水。我的第六感居然沒有「辜負」我。
捧上蒸魚時,盤子傾斜,腥膻的魚汁魯魯莽莽地直淋而下,潑灑在我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來,A(陰霾)的臉變成欲雨的天。這皮包,是我在義大利買的,極好極軟的牛皮,不能洗滌,是我心頭的最愛。
可是,我還沒有發作,B (我親愛的女兒迅速站了起來,以旋風般的速度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極端溫柔的笑臉,拍了拍她的肩膀,說:「不礙事,沒關系。」) 女侍如受驚的小犬,手足無措地看著我的皮包,囁嚅地說:「我,我去拿布來抹......」,萬萬想不到,女兒居然說道:「沒事,回家洗洗就干凈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沒關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兒的口氣是那麼的柔和,倒好似做錯事的人是她。這時,女侍原本綳得像石頭一般的臉,慢慢地放鬆了,她細聲細氣地說了聲「對不起」,便低著頭走開了。
我瞪著女兒,覺得自己像一隻氣球,氣裝得過滿,要爆炸,卻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女兒平靜地看著我,在餐館明亮的燈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鍍著一層薄薄的淚光。
這樣一來,我不怒反驚了。
我這女兒,到底怎麼啦?
當天晚上,回返旅館之後,母女倆齊齊躺在床上,她這才亮出了葫蘆里所賣的葯。
負笈倫敦三年,為了訓練她的獨立性,我和日勝在大學的假期里,不讓她回家,我們要她自行策劃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國試試兼職打工的滋味兒。她的大哥就曾在美國大學當過校園郵差,二哥呢,也曾擔任大學實驗室助理員。
活潑外向的女兒,在家裡十指不沾陽春水,粗工細活都輪不到她,然而,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國,卻選擇當女侍來體驗生活。
第一天上工,便闖禍了。
她被分配到廚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細致的高腳玻璃杯,一隻只薄如蟬翅,只要力道稍稍重一點,便會分崩離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女兒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將那一大堆好似一輩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凈了,正鬆了一口氣時,沒有想到身子一歪,一個踉蹌,撞倒了杯子,杯子應聲倒地,「哐啷、哐啷;哐啷、哐啷」連續不斷的一串又一串清脆響聲過後,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閃閃爍爍的玻璃碎片。
「媽媽,那一刻,我真有墮入地獄的感覺。」女兒的聲音,還殘存著些許驚悸:「可是,您知道領班有什麼反應嗎?她不慌不忙地走了過來,摟住了我,說:親愛的,你沒事吧?接著,又轉過頭去吩咐其他員工:趕快把碎片打掃干凈吧!對我,她連一字半句責備的話都沒有!」
又有一次,女兒在倒酒時,不小心地把鮮紅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顧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為她在衣裙上栽種了一季殘缺的九重葛。原以為她會大發雷霆,沒想到她反而倒過來安慰她,說:「沒關系,酒漬嘛,不難洗。」說著,站起來,輕輕拍拍她的肩膀,便靜悄悄地走進了洗手間,不張揚、更不叫囂。我站在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兒的聲音,充滿了感情:
「媽媽,既然別人能原諒我的過失,您就把其他犯錯的人當成是您的女兒,原諒她們吧!」
此刻,在異鄉異國的夜裡,我眼眶全濕。

1.從意義和作用兩方面對A處詞語做評注。
2.從內容理解、表達效果等角度,品評賞析畫線句B。
3.文中寫道:「我站在那……」根據上下文的理解,描寫「女兒」此時復雜的心理。
4.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文章最後一句的理解。
5.這篇文章在構思和寫作方面富有特色,請結合文章的內容,就其中一點寫出你的見解和發現。

[編輯本段]原文
魚,我所欲①也;熊掌②,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③,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④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⑤有所不辟⑥也。 如使⑦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⑧,何不用也⑨?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⑩,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注釋
一、選自《孟子·告子上》,題目是編者加的。《孟子》是記錄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軻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現存七篇。
1.欲:想要的
2. 熊掌:熊的掌,熊掌比魚更珍貴、味道更美。古人認為珍貴的食品。
3.兼:同時
4. 苟得:苟且取得。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禍患,災難。
6. 辟:通「避」,躲避。
7.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義。
8.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在這里指代辦法。
9. 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
10.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11. 非獨:不單,不僅。
12. 勿喪:不丟掉。
13.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14. 豆:古代一種木製盛食物的器具。
15. 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爾,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大飢荒,黔敖在路上施捨粥。有一個飢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而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這人始終拒絕侮辱性的施捨,後來餓死了。
16. 蹴cù:踐踏
17. 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18.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官員們不辨別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高官厚祿)。萬鍾,這里指高位厚祿。鍾,古代的量器,六斛四升為一鍾。則,連詞,這里表示假設,翻譯成如果。辯,同「辨」,辨別。
19. 何加:有什麼好處。
20.奉:侍奉。
21.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嗎?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歟,語氣助詞。讀"魚"
22.鄉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願死也不接受的事情。向,從前。
23. 已:放棄,停止。
24. 本心:本性。
25.是故:這樣的事
26.能:能夠
27.捨生而取義者也:而,表並列
28.所欲有甚於生者. 甚:超過。
[編輯本段]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麼只有舍棄魚而選擇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義也是我所追求的,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麼只能舍棄生命而選擇大義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歡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事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麼手段不能採用的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有什麼方法不能採用的呢?採用這種方法就能夠生存下來,這樣看來,有這種方法卻不採用;採用這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那是因為他們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禮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是賢人有這樣的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可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飢餓的路人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屑於接受。
不管是否符合禮與義就接受優厚的俸祿,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肯死也不願接受(因得好處而喪義),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妻子與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嗎?(如果這樣做了,)這種做法就叫做喪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惡之心。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山東省鄒城市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後世常以「孔孟」並稱。對後來的宋儒影響很大,被認為孔子學說的繼承者,有「亞聖」之稱。他生活在兼並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仁」學基礎上,提出系統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立說。在人性方面,因襲孔子「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主張人性本善。(存在決定意識,物質決定精神,孟子觀點帶有明顯的唯心主義。不過他提出的「捨生取義」的觀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商品經濟的今天,都具有積極意義。
孟子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留在《孟子》一書中。《孟子》共分7章:《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萬章》、《告子》、《盡心》、《離婁》共計261篇。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既滔滔雄辯,又從容不迫;尤長於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後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

[編輯本段]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本文提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捨生取義的觀點,並且進一步指出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義」上有虧的人不過是喪失了他們的「本心」罷了。
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視,因為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著「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於人格的事來。
文章第一段分為三層。
第一層(從開頭到「捨生而取義者也」):提出本文的論點。作者先講一個生活常理,即在魚和熊掌不可以同時得到的情況下,一般要「舍魚而取熊掌」,以這個生活常理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義無法同時兼顧的情況下應該「捨生而取義」的結論,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層(從「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惡有甚於死者」):對論點進行具體的分析與闡釋。第一層中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引出論點,雖然很巧妙,但比喻畢竟不是嚴密的論證,第二層就直接對論點進行較深入的分析與闡釋了。
作者先從正面來講:雖然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是,因為我所喜愛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雖然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是,我所厭惡的東西還有甚於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時也不避開它。這里所說的「甚於生者」就是指「義」;所說的「甚於死者」就是「不義」。於是,為了「義」,可以「捨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義」的事。
接著,作者又從反面來申述觀點: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東西沒有超過死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辦法,有什麼不可以用的呢?這里隱含的意思是,一旦將愛惜生命和懼怕死亡發展到極端,那麼在生命受到考驗的時候,人的行為就會失去准則,做出讓人不齒的事情來,最終,人的價值和尊嚴喪失殆盡。因為暗含了這樣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這兩句話,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第三層(「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作者進一步指出,其實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賢者」才能做到「捨生取義」,是因為「賢者」能夠保有「本心」而已。
第二段運用的是舉例論證法。作者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當它關乎生死的時候,也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呼爾」「蹴爾」而與之,則「行道之人」與「乞人」都不屑受之,這就是人沒有喪失「本心」的表現。
又舉有的人「不辯禮義」地貪求「萬鍾」為例,說明喪失「本心」的表現。「一簞食,一豆羹」雖然比「萬鍾」少得多,可是「弗得則死」,看來更為重要。這里作者又運用了對比論證法,將「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鍾」作對比。按財富的數量說,「萬鍾」自然是多的。但是,「萬鍾」決定的是「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一簞食,一豆羹」決定的卻是生命,自然要比「萬鍾」更重要。通過這種對比,既讓人認識到將「禮義」拋到腦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多麼地不值得,也讓人醒悟到「本心」的喪失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人應該時時反省自己才行。
二、問題研究
本文的論點是什麼?
前面已講過,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虧心事來。其實,僅對本文的結構進行一番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講每個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簡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捨生取義」的觀點,並分別從正面和反面加以闡明。行文至「所惡有甚於死者」,作者對這個觀點的論述就結束了。緊接著「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提出了新的命題: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賢者」能夠保有它。第2段就是對這個命題的論說和闡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來之食」的故事證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辯禮義」接受「萬鍾」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慣有行為,並對此進行批評和嘲諷。需要注意的是,作者舉的失去「本心」的事例,並不牽涉生死,而只是富貴與「義」之間的矛盾與對立,所以,它和「捨生取義」的說法沒有什麼關系。從課文整體上看,人應該保有「本心」是本文論述的中心。「捨生取義」的觀點和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講的都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屬正面論證;「不辯禮義」接受「萬鍾」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反面論證。
朱熹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於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於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於斯焉。」(《四書章句集注》)這段概括主旨的話,還是比較恰切的。
練習說明
一、背誦全文。關於本文的論點,有的說是「捨生而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捨生而取義」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與同學討論一下。
此題意在讓學生注意本文的結構與思路,從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
參見「課文研討」中之「問題研究」。不過若有的學生堅持認為是「捨生而取義」,並能說出一定的理由,也沒必要堅持讓他放棄自己的意見。
二、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於生者
萬鍾於我何加焉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題意在讓學生積累常用實詞、虛詞。
1.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
與,給。
2.而,連詞。連接修飾語和中心語。
而,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
3.於,介詞。表示比較。
於,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
4.是,指示代詞。這個,這樣。
是,這樣看來,由此看來。
三、結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談《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此題意在讓學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對《孟子》散文藝術特色有粗淺的體會。
1.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詞彙。
2.大量使用排偶句。這樣就使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並且富於文采和氣勢。
3.善於比喻,這些比喻大多是根據生活常理設計的。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里舉的戰爭中的事例,《魚我所欲也》中舉的「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這種取義淺近的比喻,即使他所講的道理易於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教學建議
一、孟子的文章語言自然流暢,善用排比句式,節奏感強,富有氣勢,適合朗讀、背誦。可以在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字詞句後,讓學生自己大致疏通文意並熟讀課文;教師講解課文後,列出結構提綱,再背誦全文。
二、對於文中的重要概念,如「義」「本心」等,既要基本理解它們的主要意思,也要結合實際生活賦予它們以新的內涵。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主要採用學生討論、教師引導的教學方法,切忌只停留在概念上、書本中。
一、通假字
1.辟:「避」,躲避
2.辯:「辨」,辨別
3.得:「德」,感激
4.與:「歟」,嗎
5.鄉:「向」,從前
• 二、一詞多義
• 1.與
•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歟」語氣詞,「嗎」
• 蹴爾而與之: 給予
•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欣賞
2.而 1修飾:蹴爾而與之
呼爾而與之
笑而應曰
雜然而前陳者
2順接:向為身死而不受
3並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4轉折: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三、古今異義
1.鍾
古義:一種量器
今義: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
例句: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2.是
古義:代詞,這種
今義:判斷動詞,是
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四、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得: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編輯本段]內容簡析
《孟子語錄》一文用面對魚和熊掌之間的抉擇,比喻面對生命和大義之間的選擇,孟子會毅然「捨生而取義者也」。這當中的「義」和文章最後的「此之謂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惡之心」(按現在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為「廉恥之心」)。因為人只有擁有「羞惡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線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圍所不接納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於生」的事,這樣才能不被「宮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識窮乏者得我」所誘惑,而像「不食嗟來之食」的人一樣,內心有一種凜然的「義」。

④ 誰有《偷生一個寶寶》txt全文,麻煩發到[email protected]

正在發送中,樓主請查收 ……如沒找到請查看垃圾箱 遇其他問題可回復郵件或發追問給我 滿意請及時採納 祝親閱讀愉快 (^o^)/~ ——劍殤情殤

⑤ 求惡魔潛規則 偷生一個寶寶 全文加番外 郵箱:bomblackjack@ 126.com 或百度雲

你想生BB?

⑥ 求《偷生一個寶寶》全文 發到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親要的文件怪獸已從火星搬運至客官郵箱~ 木有的話請客官疏通郵箱稍等 疑問神馬請通過在線Hi召喚 滿意的話請及時採納 各種秘笈在郵件PS親有愛自取 怪獸更愛小費多多~ ╭(╯3╰)╮

⑦ 求 落花流水by八千桂酒 偷生by八千桂酒 百度雲txt 謝謝

你好,我是大魚兒吐泡泡,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提取碼:4k5x

小說閱讀網里偷生一個寶寶,淺笑冉冉寫的最後結局是什麼

你怎麼不自己去看呢?自己看應該比較有味道吧

⑨ 老舍的《偷生》資料

老舍(l899.2.3—1966.8.24),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秀的成績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樣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著作書目: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
1934,的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樣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
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
l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
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選》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飢荒》三部曲)上下冊,
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選》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選》
1984,百花
老舍(1899.2.3.——1966.8.24)
老舍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老舍是滿族正紅旗人。1899年2月3日出生於北京西城小楊家胡同一個困苦的貧民家庭,老舍的父親是一名守衛皇城的護軍,1900年在抗擊八國聯軍入侵的巷戰中陣亡。從此,全家依靠母親給人縫洗衣服和充當雜役的微薄收入為生。老舍在大雜院里度過艱難的幼年和少年時代。大雜院的日常生活,使他從小就熟悉車夫、手工業工人、小商販、下等藝人、娼妓等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城市貧民,深知他們的喜怒哀樂。大雜院的生活使他從小就喜愛流傳於市井巷裡的傳統藝術(如曲藝、戲劇),為它們的魅力所吸引。他從這樣的環境中,接受了與現代中國大多數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藝術啟蒙。這些,都對他有極大的影響,並在他的創作中留下鮮明的印記。

1906年,在別人的資助下,老舍進私塾讀書;三年後,轉入新式學堂。1913年,考入學雜膳宿費用都由國家供給的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老舍以優異成績在北京師范學校畢業,畢業後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校並兼任國民學校校長。當「五四」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聲,把他從「兢兢業業地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條中驚醒(《「五四」給了我什麼》),他作出了新的抉擇。1922年9月,老舍辭去所有職務,到以開明新派著稱的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國文教員,在那裡寫下了第一篇新文學習作《小鈴兒》。「五四」推動他進一步掙脫了封建的、世俗的羈絆,去尋求一種比他已經得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

1924年,老捨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漢語講師。多彩的世界和濃烈的鄉思,將他拉入文學的天堂。他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業余開始小說創作。寫有《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老舍在文學事業中找到了值得為之獻身的工作和充實的生活。他的創作從一開始就顯現出現實主義的特點,並且從語言、筆調到內容、主題,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1929年夏,老舍取道法、德、意、新加坡等國回國。次年7月,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1934年,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課余繼續長篇小說的創作。《貓城記》(1932)、《離婚》(1933)、《牛天賜傳》(1934)、《月牙兒》(1935)、《駱駝祥子》(1936)、《我這一輩子》(1937),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特別是小說《駱駝祥子》突出地表現了作家對於城市貧民的真摯同情和深刻理解,成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駱駝祥子》是30年代中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現代中國一部傑出的長篇小說;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40年代譯成英文以後,也贏得了外國讀者的喜愛。

抗日戰爭爆發後,老舍隻身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管協會的日常事務。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有話劇《殘霧》,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1939年6月,他參加全國慰勞總會北路慰問團,慰問抗戰軍民。近半年之中,行程兩萬余里,歷經川、鄂、豫、陝、寧、青、甘、綏八省,包括延安和陝甘寧抗日民主根據地。這些,都開闊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生活,他的政治態度明顯地激進起來。抗戰後期,他又投身日漸高漲的民主運動之中。以上變化也鮮明地反映在他的創作中。他先後在濟南、武漢、重慶等地,與演唱曲藝的藝人討論編寫抗戰鼓詞的問題,自己也利用各種舊形式寫了不少宣傳抗戰的通俗作品,包括京劇、鼓詞、相聲、數來寶、墜子、話劇等,供藝人演出。1944年初,老舍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以濃烈的油彩塗抹出在民族存亡關頭這座古老城市的眾生相,細致刻畫了深受傳統觀念束縛的中下層居民的內心沖突和由此萌發的覺醒,蘊含著對於他們的鞭撻和期待,在他關於北京市民的眾多描繪中增添了不少豐富多彩並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畫幅。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老舍赴美講學。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3日,老舍立即啟程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他以巨大的熱誠,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從事傳統藝術的改革、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同時創作了《茶館》、《龍須溝》等著名話劇。1951年,話劇《龍須溝》上演,引起文藝界和社會的強烈反響。一個來自舊中國的老作家能在短促的時間里,寫出這樣一部歌頌新中國的優秀作品,它的成功引起普遍的贊嘆,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努力了解、體驗新的生活,反映在作品中,寫出歷史的躍進。

在後期創作中,最為成功的是話劇《茶館》(1957)和小說《正紅旗下》(1961~1962,未完)。前者以北京一座茶館作為舞台,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以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盤據時期和國民黨政府崩潰前夕三個不同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結構嚴密,一氣呵成,再現了尖銳的矛盾沖突和豐富的社會生活,雖有濃厚的悲劇意味,卻都跳躍著時代的脈搏,顯示出人民的力量和歷史前進的趨勢,具有一種內在的歷史樂觀主義精神。這標志了作家的思想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又有了重要發展。《茶館》是當代中國話劇舞台上最優秀的劇目之一,在西歐一些國家演出時,被譽為「東方舞台上的奇跡」。 老舍是現代中國作家中作品形式體裁最為豐富多樣的一個,而且在不少領域中都取得出色的成績。在老捨身上,「不但表現了一個藝術家最可寶貴的政治熱情,而且也表現了同樣可寶貴的藝術家的真正的勇氣」(周揚《從〈龍須溝〉學習什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藝術創新精神,使他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也使他永不滿足已經取得的任何成就,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能夠不斷取得重要的進展和突破。

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他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各種人物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老舍這樣一個優秀的文學家、藝術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殘酷的迫害,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凌辱而含冤棄世。

作品介紹:

老舍戲劇集

《殘霧》 《張自忠》《面子問題》 《神拳》《荷珠配》 《 歸去來兮》 《秦氏三兄弟》 《方珍珠》 《龍須溝》 《春華秋實》 《茶館》 《女店員》 《大地龍蛇》 《柳樹井》 《青霞丹雪 》《青蛙騎手》 《全家福》 《西望長安》 《誰先到了重慶》。

老舍長篇小說集

《蛻》 《老張的哲學》 《 鼓書藝人》 《 文博士》《 火葬》 《無名高地有了名 》《小坡的生日 》《正紅旗下》 《牛天賜傳》 《趙子曰》 《二馬》《 離婚》 《駱駝祥子》《 貓城記》

老舍短篇小說集

《趕集》 《熱包子》 《愛的小鬼》 《同 盟》 《大悲寺外》 《馬褲先生》 《開市大吉》《歪毛兒》 《柳家大院》 《抱 孫》 《黑白李》 《眼 鏡》 《鐵牛和病鴨》 《也是三角》 《蛤藻集》 《上任》 《犧牲》 《柳屯的》 《末一塊錢》 《老年的浪漫》 《毛毛蟲》 《善人》 《鄰居們》 《月牙兒》 《陽光》 《櫻海集》 《老字型大小》 《斷魂槍》《聽來的故事》 《新時代的舊悲劇》 《且說屋裡》 《新韓穆烈德》 《哀 啟》 《火車集》 《「火」車》 《東西》 《人同此心》 《殺 狗》 《我這一輩子》 《一封家信》 《一塊豬肝》 《浴奴》 《貧血集》 《八太爺》 《不成問題的問題》 《小木頭人》(童話) 《一筒炮台煙》 《集外》 《不說謊的人》 《創造病》 《敵與友》 《電話》 《狗之晨》 《記懶人》 《民主世界》 《牛老爺的痰盂》 《 沈二哥加了薪水》 《生滅》 《小鈴兒》《新愛彌耳》 《裕興池裡》 《抓葯》。

老舍曲藝作品

《厚古薄今》《活-武松》《假博士》《教授》 《她記得》《抗戰民歌二首》《空城計》 《控訴摟包的》-大鼓書詞 《禮物》《戀歌》《流離》《亂形容》《說明白話》《覃本秀自述》《痰迷新格》《童謠二則》 《微笑》《為和平而戰》《為小朋友們作歌》《維生素》 《小相聲一則》《新春之歌》《新青年》《新詩》《雪中行軍》《音樂的生活》《英雄贊《元旦銘》《慈母》《打刀曲》《讀書》《二期抗戰》《附錄-致友人函》《歌唱偉大的黨》《歌聲》《鬼曲》《國葬》《過新年》《海外新聲》 《和平解放西藏》《紅售貨員》《紅葉》《鴻興飯館紅旗飄》 《八九十枝花》《保民殺寇》《保我河山》《壁報詩》《別迷信》《長期抵抗》《陳各莊上養豬多》《 成渝路上》《蒙古青年進行曲》《女兒經》 《陪都贊》《 青年》《 青年突擊隊員》《 清明》 《日本撤兵了》《 掃盪五氣》 《山高擋不住太陽》《 神仙辭職》 《生產就業》《柿子豐收》《蜀江船歌》《雙反》 《札蘭屯的夏天》《戰》《丈夫去當兵》《致富神咒 》《中秋月餅》 《祝賀北京解放十年》《祝賀兒童節1》《祝賀兒童節2》 《作詩》。
(1899年~1966年),現代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予,字舍予,滿族人。老捨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當過中小學教員。"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講學,並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問世。1946年赴美國講學並進行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問世。1949年年底回到祖國,先後寫了《龍須溝》、《西望長安》、《茶館》、 京劇《十五貫》等23個劇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草原》這篇課文摘自老舍寫的訪問記《內蒙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