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蔣碧薇為什麼對徐悲鴻如此冷漠
從《徐悲鴻的一生》一書中所述,是因為她的生活價值觀與徐的藝術追求大相徑庭造成的。
『貳』 張道藩費盡周折把蔣碧微從徐悲鴻里奪回來,為何最後又將她拋棄
蔣碧薇自小出身名門,書香世家,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就給他定了娃娃親,許配給了蘇州頗有名望的查家的少爺查紫含。但是這個大少爺卻在學校鬧出了作弊的丑聞,使得蔣碧薇對她這個未婚夫有了很不好的印象。
『叄』 關於宋慶齡的故事
宋慶齡15歲,她被父母送到美國留學,宋慶齡是個文靜而愛沉思的女孩子。她學習非常勤奮,尤其是想到將來要為窮苦的祖國人民做事時,她就更加刻苦地學習。
有一次,班裡要討論歷史方面的問題,她認真地收集資料,認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備。 在討論會上,一位美國學生站起來發言。他說:「我認為,歷史的發展是難以估計的,你們看,那些所謂文明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被歷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歐洲、在美洲。在我們這里。」
這時,坐在前排的宋慶齡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她緊縮雙眉,耐心地聽者美國同學的發言。那位同學剛講完,宋慶齡就站了起來。教室里立刻靜下來了,宋慶齡顯得有些激動,但她仍然用柔和的聲調說:「歷史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它永遠屬於億萬大眾。
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沒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說中國像一頭沉睡的獅子,但它決不會永遠的沉睡下去。總會有一天,東亞睡獅的吼聲將震動全世界!因為它有廣闊的土地,勤勞的人民,悠久的歷史,富饒的物產,有無數革命志士,為了它的振興在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
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大家交口稱贊:「說得好,以理服人。」「這些話多麼有力量!」 宋慶齡雖然身在國外,但她時時刻刻關心著國內的情況,她常對同學說:「我不能忘掉中國,我對祖國充滿了理想和希望!」
(3)蔣碧薇回憶錄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肆』 我與悲鴻蔣碧微回憶錄怎麼樣
種種不堪誰人知 ——讀蔣碧微回憶錄《我與悲鴻》 柳已青 看完《萬象》(2005年11號)包立民寫的《徐悲鴻信中的孫多慈》。忽然對徐悲鴻的生平和婚戀感興趣,於是去書店看看,正好看到書海出版社新出的《我與悲鴻:蔣碧微回憶錄》,拿起書翻看,自然是書中蔣碧微和徐悲鴻的照片吸引人,而徐悲鴻的那些畫作反而在其次了。翻看書時,猛然想起前幾年在書店曾看到《蔣碧微回憶錄》(哪家出版社出的,忘了),但錯過了。發過錢紅麗一篇讀《蔣碧微回憶錄》的文章,才女錢紅麗對蔣碧微和徐悲鴻和張道藩的感情糾葛,寫得細膩而溫婉,那種傷感如薄薄的煙雲,印象深刻。 拿起《我與悲鴻:蔣碧微回憶錄》,再也放不下,索性坐在書店裡看起來。如痴如醉是這樣吧,一個上午的閱讀,頭也沒有抬,把這本書看完了。然後,又把這書買下來。 蔣碧微在這本書的結尾,別有意味特別提到了徐悲鴻畫室里的一副對聯,那是他集前人句親筆寫的八個大字:獨持偏見,一意孤行!橫額是他的齋名:應毋庸議! 聯繫到徐悲鴻和孫多慈(原名孫韻君,後徐悲鴻為之改名孫多慈,兩人的名字聯在一起是大慈大悲)的師生戀情,徐悲鴻不顧親友的反對,的確是一意孤行。甚至帶領學生到浙江天目山寫生時,「徐先生和孫韻君一路上都很親密,根本不在乎別人可能會批評物議。」他們某次在僻處擁吻被學生偷拍到,議論紛紛,也就不奇怪了。大藝術家狂傲不羈、一意孤行,徐悲鴻有此舉動似乎也不難理解,問題是他在處理和蔣碧微的關系時,意氣用事,感情沖動,考慮不周,而且反復無常,他愛孫多慈時,登報聲明脫離與蔣碧微的同居關系;愛廖靜文時,又是如此。而蔣碧微則冷靜多了,考慮周密,感情賬、家庭責任賬、財產金錢賬都算得分明。 讀蔣碧微的回憶錄,讀者肯定要同情蔣碧微的,蔣碧微也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徐悲鴻給人以始亂終棄的印象。蔣碧微出身宜興名門,可謂大家名媛,18歲在上海,不顧父母,逃婚跟隨徐悲鴻私奔去日本,顛沛流離,艱辛備嘗。在法國,兩人過著清貧的生活,那時,徐悲鴻是深愛著蔣碧微的,從他以蔣碧微為模特創作的多幅作品可以看出,《靜讀》、《韻律》那在歲月中褪色的畫作,但可以感受到徐對蔣濃烈的愛。徐悲鴻醉心創作,無暇顧及蔣碧微,蔣也是有怨言的:「我十八歲跟他浪跡天涯海角,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不但不曾得到他一點照顧,反而受到無窮的痛苦與厄難。」當徐悲鴻遇到孫韻君時,感情如絕堤的潮水,他畫中的蔣碧微成了孫韻君,那《台城夜月》的確讓蔣碧微感到凄涼。 1945年,二十八年之久的婚姻終告結束,徐付給蔣一百萬元現款(通貨膨脹後的幣值,蔣本人稱約相當於普通公務人員一年薪水)、古畫四十幅、徐本人作品一百幅,外加徐悲鴻月入的一半,作為子女撫養費。據廖靜文和徐悲鴻女兒徐靜斐回憶,為趕作這一百幅畫,徐悲鴻本已不太健康的身體完全拖垮,這是他1953年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我還沒有看蔣碧微回憶錄之《我與道藩》,不過已經對他們的愛恨恩怨已經瞭然。站在徐那一邊的有些人說,蔣早在巴黎的時候便和張道藩暗通款曲。蔣與徐離婚後,蔣碧微公開做了國民黨政府中央宣傳部部長張道藩的情婦。後來去了台灣。蔣碧微做了張道藩十年有實無名的外室而不言悔,可見她對徐的失望之深,同時也可見張對蔣的用情之深。 蔣碧微回憶錄讓人看到一顆顆受煎熬的心靈。那些所謂的愛情和幸福在這些煎熬中要打折扣的。徐悲鴻愛上三個女人,蔣碧微、孫韻君、廖靜文,與蔣碧微的感情最復雜,書中一些細節,傳遞出徐悲鴻的尷尬和復雜感受。蔣碧微的父親去世時,徐想出資辦喪禮,遭到蔣的拒絕;蔣為父親舉辦百日追悼會,徐悲鴻為站在家族席還是來賓中行禮而左右為難。兩人真的了斷時,請朋友沈鈞儒協調,在簽字離婚儀式上,「徐先生神情頹喪,臉色蒼白,自始至終,他一直低著頭。」徐悲鴻的種種不堪誰人知,對於蔣碧微,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內心復雜的感受和情狀,非外人所知。他們的心靈的苦澀和痛楚,丹青妙手畫不成! 《我與悲鴻:蔣碧微回憶錄》 蔣碧微 著 書海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5元
『伍』 徐悲鴻的前妻的第一個夫人
蔣碧微 他寫了一本書 《我與悲鴻》
《我與悲鴻》是2008年灕江出版社出版的版圖書,作者是蔣碧權微。
《蔣碧徽回憶錄》1966年在台灣出版時,被《皇冠》雜志譽為「中國第一部女性自傳」,成為眾多讀者追捧的暢銷書。本書是《蔣碧微回憶錄》的第一部。
蔣碧微出生於江蘇宜興書香名門,天生麗質,才藝俱佳,18歲時和徐悲鴻一見鍾情。1917年,蔣碧微瞞著家人與徐悲鴻遠赴日本、法國。1927年,蔣碧微隨學有所成的徐悲鴻回國,生下兒子伯陽。三年後,徐悲鴻因「師生戀」與蔣碧微的感情出現裂痕。1933年,蔣碧微隨徐悲鴻第二次赴歐,她出色的交際才能和特立獨行的個性幫助徐悲鴻成功地舉辦了中國近代名家繪畫展及個人畫展,破除了西方人輕視中國文化藝術的偏見,為中國藝術走向世界邁出第一步。期間,徐悲鴻經過與法、德、比、意等國著名藝術家進行切磋和交流,逐漸形成融會古今中外技法的獨特風格。此後,徐悲鴻聲譽日隆。然而,兩人經過二十多年的痛苦煎熬,仍未能破鏡重圓。1945年,蔣碧微與徐悲鴻勞燕分飛。
蔣碧微用平實的語言,詳實地記錄了28年來她與徐悲鴻從相識、相知、相戀到分手的情感沉浮的心路歷程。
『陸』 《蔣碧薇回憶錄》WORD版本,已經校對了一部分,現想找想讀此書的朋友一起校對,共同分享。Q38458257
網上去買好了!
『柒』 誰有蔣碧薇的回憶錄,我與悲鴻和我與道藩2本電子書啊
我與悲鴻和我與道回藩答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7802566.html?from=like
『捌』 求《蔣碧薇回憶錄》下載網址
這本書網上好像沒有下載的,只能自己買啊,況且好書也值得的啊,也就二十幾元錢
『玖』 徐悲鴻有怎樣曲折的愛情故事 dwew
蔣碧微與廖靜文
徐悲鴻在上海由同鄉朱子洲的介紹,認識了一位年長的宜興同鄉蔣梅笙。蔣家在當地是個頗有聲望的大戶人家,蔣梅笙當時在上海大同學院教國文,蔣家次女蔣碧微在十三歲時,便許配給蘇州查家,尚未過門。蔣碧微身材修長,白皙皮膚,眉目清秀,長著一頭閃亮烏黑的頭發。十九歲的蔣碧微認識悲鴻以後,常常不由自主地在心裡將在蘇州讀中學的未婚夫,一個家境衰微了的宦家子弟,與悲鴻比較,真覺得有天壤之別。她漸漸被悲鴻吸引,偷偷地愛上了他。開始,悲鴻並末察覺。直到有一天,蔣碧微聽到母親說,查家明年就要來迎娶了,她便失聲痛哭起來,悲鴻才好像了解她的心情似地拍拍她的肩膀說:「不要難過。」便匆匆走了。
當時悲鴻正處於父逝妻亡的悲痛心情中,而且他又專心致志於繪畫,無暇顧及其她。以至直到悲鴻准備東渡日本時,還未曾與蔣碧微有道單獨的接觸。但蔣碧微那多情的顧盼,有時也牽引他的心。
蔣碧微聽到悲鴻即將東渡日本、她是多麼想跟著他同去,但是,由於少女的羞澀和已經訂婚的種種顧慮,使她只能將這個願望痛苦地埋在心裡。但是,諳於人情世故的朱子洲早已洞察一切,自告奮勇地做了穿針引線的工作。
蔣碧微私奔前,曾留下「遺書」一封,其父已知內情,特意買了一口棺材,內裝石頭,並在《申報》上登了愛女病逝「訃告」,藉以掩人耳目。
當年,蔣碧薇為了追求愛情,拋棄富家小姐的生活,跟著一個窮書生離家
徐悲鴻與蔣碧微在上海 1928年
私奔,這在六十多年前封建思想彌漫著的舊社會當中,可真算個「事件」呢。
在日本徐悲鴻流連於書店和畫店,對藝術的如醉如痴的追求,使蔣碧微敏銳地看出,徐悲鴻只愛藝術,並不愛她。一對情侶剛剛開始共同生活的時候,就投下濃重的陰影。
到法國留學,徐悲鴻決定帶蔣碧微一同去巴黎,他希望蔣到世界藝術中心巴黎後,愛上藝術,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徐悲鴻攻美術,蔣碧微學音樂。二人彼此尊敬,互相鼓勵,當時在留法同學中不知引得多少人羨慕。二人也著實嘗過一段甜蜜的生活。
在柏林,認識在倫敦學習美術的中國學生張道藩,正在那裡旅遊,特地訪問了悲鴻,對悲鴻表示欽慕。不久,他又去巴黎學畫。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里,這位來自貴州貧家子弟能留洋求學的,很不簡單。張道藩舉止闊綽,無心學習,他仰慕的只是歐洲的物質文明,留學只不過是為了鍍金。因此,他在繪畫上一無所成。回國後,卻官運享通,步步高升,當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最後做到「立法院院長」。張道藩第一次見到蔣碧微,就對她有好感。悲鴻回到中國後,蔣碧微還留在巴黎,和張道藩等人經常在一起聊天、看電影、跳舞,張道藩對她殷勤、細致,使她覺得他們兩人在一起是多麼契合,他們親密關系已成為巴黎一些朋友們暗中議論的話題。
徐蔣當初的戀愛,原是一見鍾情的。在法國相處一段時間後,即發現彼此性格間的差距。加上張道藩的從中作梗;以及後來徐悲鴻與學生孫多慈發生所謂熱戀,他們夫妻感情漸漸惡化了。孫多慈是安徽壽縣人,她並沒有絕色的姿容,也不愛與人交往,是一個很普通的身材纖細的姑娘。她以繪畫100分的成績,考取中央大學藝術系。在當時女學生中,像她這樣才華出眾的並不多見。十分愛惜人才的徐悲鴻有時按捺不住心中的滿意,說幾句稱贊和鼓勵的話,誰知道,這些話馬上就傳到蔣碧微那裡。免不了家庭又摻進了新的糾紛。雖經朋友們不斷勸解,也無法彌補與日俱增的裂痕,終於走上了離婚的道路。離婚後的蔣碧薇帶著一兒一女走出了徐家。1948年,蔣碧薇隨張道藩去了台灣,徐悲鴻和孩子們都留在大陸。
張道藩確是真情實意千方百計追求蔣碧薇的,也贏得了蔣對他的相應的愛情。徐蔣離婚後,他們就同居了,可是蔣從不以張太太的名義作任何活動,二人始終沒有辦結婚手續,原因是張還有個法國妻子在巴黎。蔣碧薇就這樣委屈求全地過著,從無半句怨言,一直默默地過了三十來個寒暑,直到張道藩逝去前一年才分開。那一年,張的名分上的法國妻子忽然來到台灣找張「院長」了,夫妻相見之下,當然吵得很厲害。張道藩提議簽字離婚,法國夫人卻說得好:「你不愛我,是你的事;我愛你,難道犯法嗎?如今我老了,你使我痛苦多年,我也不讓你好受,這一生休想我簽字離婚。」法國太太似乎得了高人的指點,她直接找蔣介石告御狀,請「總統」主持公道。不然的話,她就向新聞界特別是西方記者陳說一切。張道藩無話可說,名譽、地位、前途最重要嘛——只好屈服下來,回到法國太太的懷抱。
蔣碧薇這方面呢,不用說,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度的損害。三十年來的煩惱、痛苦夾雜著甜蜜的生活,許許多多、星星點點、各種各樣的回憶,這時候,象是一場夢醒過來了!
蔣碧微做事一向細心,她將那多麼年來徐與張給她的每一件東西都留起來了,凡徐張兩公寫給她的書信,即使一張小紙條,她都保存著,正好作為傳的材料。於是,她就寫了"我與悲鴻"、"我與道藩"兩部回憶錄。轟動一時,成為台灣的暢銷書。說來也巧,這部書出版之日,正是張道藩生病進住醫院之時,於是台灣社會的攸攸之口便說張道藩是因蔣的自傳而氣病的。不久,張道藩病情急劇惡化而溘然長逝,好事多嘴的閑人就更說,蔣碧薇的回憶錄是張道藩的催命符。
蔣碧薇,前幾年也已去世了,遺下了徐悲鴻的多幅名畫和張道藩的一些著作及書籍,全都捐給了台灣的歷史博物館。
廖靜文是1942年在重慶報名應考中國美術學院圖書管理員時認識徐悲鴻的,幫助徐悲鴻整理藏書和藏畫。當時徐悲鴻已和蔣碧微分居,一個人獨居生活。由於工作在徐悲鴻身旁,加深了對徐悲鴻的同情、憐憫和尊敬,徐悲鴻也愛上了她。當時徐悲鴻四十八歲,廖靜文二十八歲,但是感情這東西卻往往出人意料,廖靜文出現,重新燃起徐悲鴻渴求愛情和家庭的慾望,終干向廖靜文表白自己的愛戀。他們跨越年齡的障礙,走到了一起,在貴陽正式舉行了訂婚禮,按當時的習慣,在報紙上登了一則啟事,在這之前三天,徐悲鴻還正式在報上刊登一則聲明:
徐悲鴻廖靜文在築訂婚、敬告親友。
廖靜文畫像 1943牟
在這之前三天,徐悲鴻先生還正式在報上刊登了一則聲明:
悲鴻與蔣碧微女士因意志不合。斷絕同居關系,已歷八年。中經親友調解。蔣女士堅持己見,破鏡已難重圓。此後悲鴻一切。與蔣女士毫不相涉。茲恐社會末盡深知。特此聲明。
正當廖靜文和悲鴻准備結婚之時。蔣碧微忽然提出要辦理離婚手續的要求,並向悲鴻索取現款一百萬元,古畫四十幅,悲鴻的作品一百幅,作為她今後的生活費,此外,還須將每月收入的一半交給她,作為兒女撫養費。
徐悲鴻和蔣碧微沒有辦結婚手續,不存在要辦理離婚手續的問題。因此律師一再說,除了負擔兒女撫養以外,對她那些要求都可不予置理。但悲鴻在對待蔣碧敞的態度上,從來是忍讓的,他永遠未能忘懷和蔣碧微最初的愛情和在巴黎那
段艱苦的生活,所以決定竭盡所能來滿足她的願望。
於是,他又開始日夜不停地作畫。他不僅要畫一百幅國畫給蔣碧微,而且要畫一批畫出賣,以籌足一百萬元。徐悲鴻畫的第一批國畫五十幅完成後,送交蔣碧微。另外,還有四十幅徐悲鴻收藏的古畫,其中有她點名要的任伯年的傑作《九老圖,及現款二十萬元也同時送
徐悲鴻與廖靜文在北海公園 1953年
去。後來蔣碧微又重提辦理離婚的事,並且說原先付給她的二十萬元,她已花光了,要悲鴻再付給她一百萬元,和一百幅畫,原已付的五十幅畫也不算數了。此外,還提出每月付給兒女撫養費每人二萬元。
當時,悲鴻雖是最高一級的教授,但每月薪金也不到二萬元。於是,廖靜文進城去找郭沫若夫婦商量。郭老介紹我去找沈鉤儒律師,沈鈞儒律師是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他很同情悲鴻,十分熱情地答應承辦此事。他說,本來同居關系不必辦理什麼手續,但為了避免蔣碧微糾纏不休,還是立一個正式字據了結為好。
沈鈞儒律師為此事奔走、磋商,但蔣碧微對她所提的苛刻條件毫不讓步。最後,悲鴻又只好完全按照蔣碧微的條件達成協議。除已付的二十萬元、四十幅畫和五十幅悲鴻的作品外,悲鴻再一次付給蔣碧微國幣一百萬元,國畫一百幅;兒女跟隨蔣碧微生活,每月由悲鴻付給每人撫養費二萬元。
那天,由沈鈞儒律師到場作證,雙方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悲鴻除了帶給蔣碧微的一百萬元和一百幅國畫以外,他還將一幅油畫《琴課》帶去送給她。那是描繪蔣碧微在巴黎時練習小提琴的油畫,他知道蔣碧微很喜愛這幅畫像。在最後分手的—刻,悲鴻還顧念著舊情。這個不幸的家庭悲劇,終於拉上了最後的幃幕。
病中徐悲鴻,右為廖靜文
當天,蔣碧微就帶著錢和畫,去到了張道藩主管下的「中國文藝讓」,在那裡打了一個通宵的麻將。也許她因為得到那麼一大筆錢和名貴的畫而感到十分愉快吧?
不久,悲鴻和廖靜文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舉行了婚禮,由郭沫若先生和沈鈞儒先生證婚。悲鴻的許多朋友和學生都來參加了我們的婚禮。由於事先聲明「概不收禮」,他的學生們便買了許多鮮花花籃。那些美麗的五彩續紛的鮮花,將會場點綴得十分艷麗和莊重。郭沫若先生還寫了一首詩祝賀:
嘉陵江水碧於茶.
松竹青青勝似花。
別是一番新氣象.
磐溪風月畫人家。
悲鴻新家異常簡陋的,沒有為結婚購置任何一件用品,全部傢具依舊是那張未曾油漆過的木床,一張未曾油漆的寫字台和一個木櫃,兩把藤椅和一張帆布
躺椅,依舊和大家一起吃著粗糙的伙食,依舊點煤油燈……但他們卻感到無限愉快和幸福。悲鴻不止一次地對廖靜文說:「我真正找到了我所愛的人!除了你,沒有人能對我有這樣真誠、堅定、純潔、無私的愛情,我用什麼來報答你呢?」「我欠著你的情分,我要把我最珍愛的東西都送給你。」悲鴻決定,把他十分珍愛一些比較滿意的作品,將它
75歲的徐悲鴻夫人坐在徐悲鴻1943年
為她畫的《徐夫人像》前.
們全部送給廖靜文,寫上她的名字。後來我們看到徐悲鴻在許多畫上題寫了「靜文愛妻保存」的字跡。
徐悲鴻逝世後, 廖靜文擔任徐悲鴻紀念館館長,一九八二年寫了《徐悲鴻一生》一書,很多讀者流著眼淚讀完這本書,為徐悲鴻由一個貧苦農村的兒子而走向世界的坎坷歷程而感動,也為他那不幸的婚姻以及他和廖靜文短促的愛情而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