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女詞人
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女詞人是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今有《李清照集》輯本。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也有濟南章丘人一說),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現存於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牆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一說宰相王珪長女),很有文學修養。
Ⅱ 我們老師要介紹或解述<<清明上河圖>>,幫幫忙吧!
清明上河圖
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後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1年—1124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宮室、樓台、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這幅畫高24.8厘米,長525厘米。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總之,《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城內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發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了夜市。逢年過節,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現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日的景象進行59表現。《清明上河圖》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面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遊客憑著橋側的欄桿,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大橋南面和大街相連。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於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拉船行進。有隻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面,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只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有的站在船篷頂上,落下風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勁撐篙;有的用長篙頂住橋洞的洞頂,使船順水勢安全通過。這一緊張場面,引起了橋上遊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他們站在一旁吶喊助威。《清明上河圖》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張擇端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清明上河圖》豐富的內容,眾多的人物,規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圖》的畫面疏密相間,有條不紊,從寧靜的郊區一直畫到熱鬧的城內街市,處處引人入勝。
北宋以前,我國的人物畫主要是以宗教和貴族生活為題材。張擇端雖然是在翰林圖畫院供職,創作的作品都稱為「院體畫」或「院畫」,但他卻把自己的畫筆伸向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之中,創作出描寫城鄉生活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畫了大量各式各樣的人物。而且,張擇端對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情,都刻畫得非常逼真生動。這充分說明,張擇端生活的積累非常豐厚,創作的技巧非常嫻熟。
清明上河圖詳細介紹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 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葯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經過眾多學者、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都認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畫作,均為後來的摹本或偽托張擇端的臆造本。
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的畫卷本幅上,並無畫家本人的款印,確認其作者為張擇端,是根據畫幅後面跋文中金代張著的一段題記。張著的題記也僅寥寥數語:"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也。幼讀書,游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不過,張擇端的姓名並未見於北宋後期成書的《宣和畫譜》,有人推測說,可能他進入畫院時間較晚,編著者還來不及將其收編書中。
《清明上河圖》在細節描繪上有著巨大的藝術魅力! 臨摹畫製作精美,也是一種商業藝術,它更是你收藏,贈給親朋好友的絕佳藝術禮品!
白壽彝任顧問的《中國通史(彩圖本)》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全卷所繪人物五百餘位,牲畜五十多隻,各種車船二十餘輛艘,房屋眾多,道具無數,場面巨大,段落分明,結構嚴密,有條不紊。技法嫻熟,用筆細致,線條遒勁,凝重老練。反映了高度精純的繪畫功力和出色的藝術成就。同時,因為畫中所繪為當時社會實錄,為後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在「張擇端」條內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畫家成功地描繪出汴京城內及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築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此後歷代繪制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致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
張擇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畫院畫史時所作。這幅長卷為絹本,淡著色,畫幅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
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後,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今佚)。
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傑作,在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裡,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它曾經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歷經劫難,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圖》轉到長洲人陸完的手裡(陸完字全卿,成化年間中進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名重一時)。明代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陸完死後,他的夫人將《清明上河圖》縫入枕中,不離身半步,視如身家性命,連親生兒子也不得一見。陸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辭乖巧,非常會討夫人歡心。王某擅長繪畫,更喜歡名人書畫,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圖》。反復懇請後,夫人勉強同意,但不許他帶筆硯,只許他在夫人閣樓上欣賞,而且不許傳給別人知道。王某欣然從命,往來兩三個月,看了十餘次以後,竟臨摹出一幅有幾分像的畫來。當時專橫跋扈的大奸臣嚴嵩正四處搜尋《清明上河圖》,都御史王忬得知後,便花800兩紋銀從王某手中購得贗品,獻給嚴嵩。嚴嵩府上有一裝裱匠湯臣,認出畫是假貨,便以此要挾王忬,令其出40兩銀子賄賂自己,但王忬對其不予理會。湯臣惱羞成怒,在嚴嵩設宴歡慶時,將圖上舊色用水沖掉,嚴嵩在眾人面前大為窘迫,以後便尋機將王忬害死,臨摩此畫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抓去餓死獄中。
實際上,陸完死後,其兒子急等錢用,便將《清明上河圖》賣至崑山顧鼎臣家,後被嚴嵩父子強行索去。這之前嚴嵩確曾托王忬買過「名畫」,王忬也確曾買蘇州人王彪之摹本獻給嚴嵩,後被識破。
隆慶時,嚴嵩父子被御史鄒應龍彈劾,終於官場失勢,嚴世蕃被斬,嚴府被抄,《清明上河圖》再度收入皇宮。
《清明上河圖》到清朝後先由陸費墀(安徽相鄉人)收藏。陸費墀是乾隆時進士,他得圖後也在上面鈐印題跋。後被畢沅購得。畢沅(1730-1797),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進士。畢沅生平喜愛金石書畫,家中收藏頗為豐富。他得《清明上河圖》以後,與其弟畢瀧(清代收藏鑒賞家)同賞,現今畫上有二人印記。
畢沅在關中任職時,對地方上的文物盡心修繕保護,不料這些卻成了他的「罪行」。畢沅死後不久,湖廣人民反清,清廷認為畢沅任湖廣總督期間,「教匪初起失察貽誤,濫用軍費」,不但將畢家世職奪去,而且將其全家百口全部殺掉,家產也被抄沒入宮。
清廷將《清明上河圖》收入宮以後,便將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閣內。嘉慶帝對其珍愛有加,命人將它收錄在《石渠寶笈三編》一書內。此後,《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雖然經歷了1860年英法聯軍以及1900年八國聯軍兩度入侵北京,洗劫宮室,但居然逃過了劫難,均未受損。
1911年以後,《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傑為名盜出宮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內的張園內。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於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儀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見大事不好,便乘飛機逃往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亂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機進宮「搶洋撈」,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便在這場動亂中流散到了民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春。解放軍幹部張克威通過當地幹部收集到偽滿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字畫十餘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1947年,張克威同志調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餘幅卷軸交給了當時開辟東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
《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後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幹將之一李作鵬,曾利用權勢將《清明上河圖》強行從故宮博物院「借」出,據為己有。他還夥同邱會作、吳法憲等人一起,霸佔了其他一大批珍貴文物。林彪倒台後,《清明上河圖》才又重見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中。
《清明上河圖》究竟畫了些什麼內容呢?為什麼千百年來,它的魅力一直不衰?
據齊藤謙所撰《拙堂文話·卷八》統計,《清明上河圖》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動物208頭(只),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1191人)、《紅樓夢》(975人)、《水滸傳》(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繪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圖》全圖可分為三個段落,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繪的是上土橋及大汴河兩岸的繁忙景象。後段則描繪了汴京市區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細品察,個個形神畢備,毫纖俱現,極富情趣。
《清明上河圖》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車人物、攤鋪、擺設、市招文字皆統組一起,真實自然,令人有如臨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有如一氣呵成,充分表現了畫家張擇端的過人筆力,不愧為中華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寶。
據圖後明人李東陽的題跋考據,《清明上河圖》前面應還有一段繪遠郊山水,並有宋徽宗瘦金體字簽題和他收藏用的雙龍小印印記,而今這些在畫上都已不見。原因有兩種,一種可能是因為此圖流傳年代太久,經無數人之手把玩欣賞,開頭部分便壞掉了,於是後人裝裱時便將其裁掉;一種可能是因宋徽宗題記及雙龍小印值錢,後人將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畫賣掉了。
還有許多專家猜想《清明上河圖》後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為畫不應該在剛進入開封城便戛然而止,而應畫到金明池為止。
《清明上河圖》
中國古代書畫上除了作者 的題跋和鈐印外,往往還有收藏者的題款和鈐印。我國有這樣一幅名畫,上署有許許多多人的題跋,蓋有密密麻麻的鑒藏印章。可見它經過了許多官方和私家收藏者之手。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它歷經八、九百年的歲月滄桑,飽經劫難,有的收藏者為其而遭不幸,作品終於倖免於難而保存下來。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宋代畫家張擇端。張擇端是山東人,早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學習繪畫,後為北宋畫院畫師。雖然有關他的記載很少,但這幅了不起的作品,使後人永遠地記住了他。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絹本設色長卷,高248厘米,長528厘米。圖中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時節的繁華熱鬧的景象。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如像今天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大致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畫,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內街市。
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農民在田裡耕作,有錢人掃墓歸來。路上,馱隊、挑夫、騎馬坐轎的人物正匆匆進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橋如一道彩虹,橋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橋下舟楫相競相爭。許多細小情節刻劃得極有情趣。如橋頭一匹驚馬造成險情,毛驢被驚嚇,好奇的人在圍觀。接著又描繪汴京的街市。汴京作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門、民居宅院、作坊店鋪、茶肆酒樓,屋宇錯落,林林總總,街上車水馬龍,九流三教,應有盡有,百業興隆,熱鬧非凡。畫面又展開一幅從容的景象,有張有馳,形成有趣的對比和節奏感。畫家通過對汴京城內建築、商貿、交通、運輸幾個方面的描繪,再現了北宋都城的繁華和發達。
《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五百五十餘人,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可貴的是,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藝術修養和表現能力。 《清明上河圖》既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豐富的形象資料,因此,它還具有歷史文獻的價值。
在中國美術史上,《清明上河圖》可謂是一幅最具傳奇色彩的作品,也是歷朝歷代被臨摹最多的一幅作品。從古至今關於《清明上河圖》版本的考證、真偽的爭辯有著許許多多的傳說和不解之謎;千百年來歷朝歷代的皇宮貴族、文人墨客,對於《清明上河圖》的掠奪和收藏從未停息過。《清明上河圖》真跡是如何現世的?它的作者張擇端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清明上河圖》真跡驚現世間
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走下了皇帝寶座,它宣告了中國封建王朝兩千多年的統治大夢,頃刻間土崩瓦解。根據「優待條例」,溥儀仍然住在皇宮紫禁城內。溥儀同中國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時期接受英國老師庄士敦的教育,從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因此他一直有出國留洋的夢想。為了離開皇宮後能有充足的經費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想到了皇宮中收藏的大量珍寶、字畫。由此,歷經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清明上河圖》,四次被收進皇宮,又一次次神秘失蹤,這一次又開始了它神秘而漫長的旅程。
離開了皇帝寶座的溥儀利用自己的皇權,從1922年11月16日開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時間里,以「賞賜」其弟愛新覺羅·溥傑的名義,將書畫手卷1285件,冊頁68件移出皇宮。這些中國歷代珍貴的書畫精品,每一件都價值連城。其中,《清明上河圖》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明代畫家仇英仿畫的《清明上河圖》,以及明代其他畫家以蘇州為背景仿畫的「蘇州片」《清明上河圖》等。尤其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堪稱中國美術史上的稀世神品,是歷朝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的日子,溥儀打扮成商人的模樣,在日本人的監護下,來到天津法租界的張園,他以「賞賜」其弟溥傑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寶、字畫,也秘密地轉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圖》陪伴著溥儀在天津度過了七年多的時光。
1932年3月8日,溥儀在侵華日軍的操縱下,帶著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寶、字畫,從天津遷往長春,就任偽滿洲國皇帝。《清明上河圖》又陪伴著溥儀,在長春度過了長達13年4個月的歲月。長春偽皇宮的「輯熙樓」,見證了溥儀和他的家眷在長春度過的時光。「輯熙」的名字是溥儀自己起的,「輯熙」二字出自於《詩經·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輯熙敬止。」然而溥儀認為,「輯熙」的「熙」字,與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儀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華和治國方略,因此,「輯熙」二字的含義不言而喻,溥儀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復滿清大業。為此,人們不難揣測出溥儀如此喜愛《清明上河圖》的原因;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清明上河圖》的目的,無不是被《清明上河圖》中這夢幻般的繁華祥瑞之氣所迷醉。
1945年,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儀遷都通化,溥儀心中明白,所謂的遷都實際上是逃亡,溥儀請山田乙三寬限3天的時間打理行裝。實際上,溥儀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從北京故宮帶出來的珍寶、字畫。13年來,《清明上河圖》和大量的珍寶、字畫,一直封存在長春偽皇宮後面的書畫樓里,只有溥儀和少數貼身隨從知道書畫樓裡面封存的秘密。溥儀和貼身隨從匆匆忙忙進入這座神秘的「小白樓」,他從大量的珍寶、字畫當中精選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寶、字畫被一些侍衛哄搶。其中,四個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有哪一卷被溥儀帶在身邊?哪一卷流失於民間?人們不得而知……
溥儀帶著一部分珍寶、字畫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長白山腳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溝。溥儀在大栗子溝僅僅住了3天,之後又匆匆忙忙趕往沈陽,准備從沈陽逃往日本。溥儀又從長春偽皇宮帶來的珍寶、字畫中再一次進行甄選,只選了少量的珍寶、字畫,帶著弟弟溥傑和兩個妹夫、三個侄子、一個醫生、一個隨侍逃往沈陽,而將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寶、字畫留在了大栗子溝,這些被遺棄在大栗子溝的珍寶、字畫,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燒毀,最後被解放軍收繳。
1945年8月19日,溥儀在沈陽機場乘飛機准備逃往日本,飛機起飛後被蘇聯紅軍迫降,溥儀和他的隨從人員,以及隨身攜帶的珍寶、字畫被蘇聯紅軍截獲,溥儀被蘇聯紅軍遣往蘇聯赤塔,後轉至伯力,五年之後,溥儀被遣送回國,四個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東北局文化部開始著手整理解放戰爭後留下的文化遺產,書畫鑒定專家楊仁愷先生負責對從各方收繳來的大量字畫進行整理鑒定,有些書畫作品保持完好;有些書畫作品已經破損。當楊仁愷先生打開一卷殘破的畫卷時,頓時驚呆了,這幅長卷畫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畫中描繪人物、街景的方法,體現著獨特古老的繪畫法式,楊仁愷先生隨後對這幅畫卷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細致的考證,這幅長卷氣勢恢弘,筆法細膩,人物、景物栩栩如生,這幅畫上雖然沒有作者的簽名和畫的題目,然而歷代名人的題跋豐富、詳實,歷代的收藏印章紛繁復雜,僅末代皇帝溥儀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畫卷之後金代張著的題跋中明確地記載:「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游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難道這就是被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嗎?
楊仁愷先生將這幅畫卷的照片,發表於東北博物館編印的《國寶沉浮錄》中,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高度關注,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先生,將這幅畫卷調往北京,經專家學者進一步考證、鑒定,確認這幅繪畫長卷就是千百年來名聞遐邇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遺失多年的稀世國寶終於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長卷,縱24.8厘米,橫528厘米,根據專家統計,《清明上河圖》共畫有人物684人,牲畜96頭,房屋122間,樹木174株,船25艘,車15輛,轎8頂。如此浩瀚的畫卷,畫面結構嚴謹,有條不紊,人物的各種活動,刻畫的非常細致生動,前後呼應,一氣呵成。「界畫」畫法,嫻熟自然。《清明上河圖》共有歷代13個收藏家寫的14個跋文,鈐章96方。僅末代皇帝溥儀的鈐章就有3枚之多,足以證明溥儀對《清明上河圖》的青睞;只有《清明上河圖》這樣的煌煌巨制,才可以容得下一代帝王的千秋大夢。
·《清明上河圖》
國寶《清明上河圖》歷經兵火,幾遭劫難,歷代收藏家和鑒賞家曾把玩、鑒賞留下了幾許妙語佳話,更有許多待揭之謎。
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譽滿中外的藝術珍品。它和唐人韓�創作的《五牛圖》一樣,被稱為畫苑「國寶」。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趙佶),他用瘦金體書寫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和雙龍小印(宋代皇帝的閑章,用於鑒賞或收藏藝術品時鈴記),可證畫成後最初收藏在皇宮,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後,宮中所有名貴文物包括這幅名畫,統統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識此畫的價值。又過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26年(1186),金人張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圖》上撰跋文轉引《向氏評論圖畫記》說,證實宋人張擇端有《清明上河圖》及《西湖爭標圖》,這樣《清明上河圖》的名稱始定下來。
歷史上對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記號曾有過一些爭論,對畫中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從金代以來,似無異議。明代的《味水軒日記》中記載,這幅畫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體題簽、雙龍小印,並且還有宋徽宗的題詩;詩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這樣一來,這畫卷描繪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懷疑了,近代及當代美術史家鄭振鐸、徐邦達、張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說。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
對春景之說首先懷疑者是開封市教師孔憲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術》雜志第二期上發表《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疑》一文,列舉了八項理由,認定《清明上河圖》上所繪是秋景。
一、畫卷右首有馱負10簍木炭的驢子。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農歷十月,汴京始「進暖爐炭,幃前皆置酒作暖會」,若說清明節前後進暖爐炭,違背宋人生活習俗。孟元老和張擇端生活在同一時代,《東京夢華錄》是研究北宋汴梁風土民俗的重要資料,所述史事當是可信的。
二、畫面有一農家短籬內長滿了像茄子一類的作物,更為有趣的是幾名孩童赤身嬉戲追逐,這些都不可是清明時節的
Ⅲ 讀烏龍女蒙難記讀後感
暑復假里,我讀了一本名叫《制烏龍同學》的書,它講述著一個個性格迥異的同學組在一起發生的無數笑破肚皮的故事,從開學到考試,從運動會到軍訓,從放假到期末考試,種種的笑到岔氣的故事接連不斷。「我」的身邊一定會有封小瑞一樣的烏龍同學,他會把「嫌疑犯」寫「咸魚飯」;一定有賈曉紫一樣的女漢子,她能跟你稱兄道弟,拳腳相加;一定有夏克一樣的學渣,他能把「楊排長上山」寫成「羊排上山」……這樣一群截然不同的同學在一起,別說一個班了,整個城市都會轟轟烈烈的。
在這本書里,易庚金不是主角,可我十分喜歡他。因為他助人為樂只會記住別人對他的幫助不會記別人對他的不好和壞話他長得瘦小干癟,頭發梳的閃光發亮,戴著高度的近視眼鏡,穿拖鞋還要配上襪子,但他思維十分刻板,而且他總說你別說聽我說。我最喜歡的是軍訓半夜開夜光聚會的那一章,雖然這樣做是不對的,但這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樂趣!
《烏龍同學》這就是這幫烏龍軍團的記錄書,從《烏龍同學》開始,你准備好了嗎?
Ⅳ 中國都有哪些古代的著名的女詩詞人,各有什麼代表作
6、魚玄機
大膽開放的女詩人
《贈鄰女》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魚玄機:字幼薇,又字蕙蘭,唐代詩人,長安人。《全唐詩》存其詩1卷。性聰慧,好讀書,有才思,尤工詩歌,與李郢、溫庭筠 等有詩篇往來。初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於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自傷身世,有“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慨嘆,後來大開艷幟,咸宜觀車水馬龍,她本人從棄婦變成了盪婦,過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後因殺人被處死。
魚玄機詩作大膽,多情,她幾乎不掩飾強烈的感情和獨特的思想,歡喜、悲哀、憂郁、柔情都會坦盪盪地躍然紙上。在她這里,打動人心的是撲面而來的真摯情感,而詩的章法和技巧卻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如《贈鄰女》中“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自能窺宋玉 ,何必恨王昌”——我們盡可以去大膽追求宋玉這樣才高八斗、風流瀟灑的男子,又何必再為那薄情郎傷心呢?其思想之大膽開放在今天也覺得嘆為觀止。
曾和魚玄機交遊的文士有:李郢、溫庭筠、李近仁、李騭等。魚玄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歡來招待客人,看誰不順眼也可以一腳將其踢出門去。魚玄機的生動、鮮活、潑辣、才華,迷倒了整個長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聽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慾世界的女皇。誰都知道魚玄機是出了名的盪婦。可是,她的道觀門前,還不是排成了長隊?無怪乎她縱聲大笑,要把天下無行的男人都視為腳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從自己的詩和文字里,照見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愛慕者,她將無處可逃。外表依然美艷絕倫的魚玄機,內心卻開始生出霉斑,開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這點。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兒的下場一樣,魚玄機24歲的時候,人人都看出來,她人老珠黃了。因為和丫環綠翹爭寵,魚玄機把綠翹打死了。而審問她的,竟是舊日追求她而被掃出門去的裴澄。魚玄機被斬首了,終年24歲。
Ⅳ 我國歷史五位女詩人
1、許穆夫人:我來國第一位愛國女自詩人
2、蔡文姬:博學的流亡女詩人
3、左芬:宮廷的「花瓶」女詩人
4、謝道韞:最具人文情懷的女詩人
5、薛濤:淪落為營妓的女詩人
6、魚玄機:大膽開放的女詩人
7、上官婉兒:掌管宮中詔命的女詩人
8、李冶:才情橫溢的女詩人
9、李清照:獨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詩人
Ⅵ 十萬女兵蒙難野人山在線閱讀咋沒有
哪來的十萬女兵?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總共才103000人,還有一部分撤到了印度(新1和22師),而裡面的女兵很少,大部分是電台工作人員和護理員,總數也只有百十人。
Ⅶ 列舉兩個古代的女詩人
中國古代最有才華的十位女詩人
許穆夫人:我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許穆夫人,姬姓(名不詳),衛公子碩和宣姜的女兒。於公元前690年出生在衛國都城朝歌定昌。長大後嫁給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她是我國見於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春秋之際,諸侯林立,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衛國,在當時是一個中等諸侯國,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許穆夫人在少女時代就深為祖國的安危而擔憂,思索著如何為保家衛國作出自己應作的貢獻。當時,諸侯各國之間政治性通婚聯姻盛行,許穆夫人長得貌美多姿,許、齊兩諸侯國都派使者前來求婚。許國施以重禮,打動了她下,父母決定把她嫁給許國國君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衛,許穆夫人聞知祖國被亡的消息,異常悲痛,決然馳驅至漕,歸唁衛侯,並要控於大邦,拯救衛危。半路上,被許國的大夫追上迫回後,夫人對此十分憤怒,賦《載馳》一詩,痛斥了許國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達了一個女子熱愛祖國、拯救祖國的堅定信念。當齊桓公得到這一消息後,立即派公子無虧率兵救援衛國,使衛國避免了一場災禍。此後,衛國又得到復興。這首詩後來錄進了《詩經鄘風》里。 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篇,單從時間上來講,比屈原的《離騷》還要早三百多年。
許穆夫人的詩飽含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現在我們能讀到的是收集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竹竿》、《泉水》、《載馳》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詩中描寫了許穆夫人自己少女時代留戀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異國,卻時常懷念養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鄉之作。《泉水》寫夫人為拯救祖國奔走呼號的種種活動及寄託她的憂思。《載馳》抒發了夫人急切歸國,以及終於沖破阻力回到祖國以後的心情。詩中突出地寫出了她同阻撓她返回祖國抗擊狄兵侵略的君臣們的斗爭,表達了她為拯救祖國不顧個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決心。在這些詩的字里行間中,充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吟詠起來仍震撼心扉,愛不釋手。
蔡文姬:博學的流亡女詩人——
蔡文姬(約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蔡文姬是漢代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有深厚的家學淵源。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蔡文姬的生活經歷正好與東漢末年朝代更迭、混亂不堪的時局驚人的相似。她父親死後,關中地區又發生李傕、郭汜的混戰,長安一帶百姓到處逃難。蔡文姬也跟著難民到處流亡。那時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擄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們搶走。匈奴兵見她年輕美貌,就把她獻給了匈奴的左賢王。打這以後,她就成了左賢王的夫人,左賢王很愛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雖然過慣了匈奴的生活,還是十分想念故國。
她的《悲憤詩》用血淚書寫自己坎坷的經歷,同時也成了漢末那段歷史的真實寫照。「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在戰亂的年代生靈塗炭,最遭殃的當然是百姓。被亂兵所虜,輾轉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蔡文姬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幸好後來曹操思賢慕才,用金璧將她從匈奴贖回。她的遭遇折射出時代的悲哀,她更是時代女性的代言人。
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左芬:宮廷的「花瓶」女詩人——
左芬,字蘭芝,芬一作「棻」。少好學,善作文。為晉武帝司馬炎的妃嬪。作品有《啄木詩》、《離思賦》、《感離詩》等。她的詩構思新穎,感情充沛,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優秀作品。
左芬的哥哥左思,西晉文學家,尤其擅長辭賦和詩歌。妹妹左芬和哥哥一樣,也是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詩文。兄妹倆還有個共同缺點,就是長相醜陋。晉武帝司馬炎本是好色荒淫之徒,聽說左芬的才華後,居然把她納入後宮。當然,晉武帝則選擇娶個文人做妃子,意在彰顯他自身的品位。
可見。晉武帝並不是娶了個女人,而只是娶了個「女詩人」。才女左芬不過就是被皇帝選中的一個文學道具而已。這和宮里的一個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畫也無多少差別。左芬雖不受寵,但還得完成作為才女「作詩作賦」的義務,扮好一個文學擺設的角色。她「受詔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題作文《離思賦》,這首賦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司馬炎對她吟詩作賦的本事非常滿意,「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晉書》)。於是,宮廷中有什麼紅白喜事,左芬總是要受命寫些或者感人或者華麗的詩賦。事實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宮廷御用詩人,而不是嬪妃。
左芬存有詩、賦、頌、贊、誄等20餘篇,大多為應詔而作。在她受命而寫的那些詩賦中,雖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豈能擺脫得了應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對於左芬來說,承受的是雙重痛苦。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她既沒有得到真摯的愛情,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其次,從詩人的角度來說,她沒有創作的自由,總得寫些命題應景之作,豈不痛苦?
左芬的名聲亞於她的哥哥左思,兄妹倆素來友愛。左芬被選入後宮,左思曾作《悼離贈妹詩》兩首。所謂「悼離」,更與尋常離別不同,因為被征入後宮,咫尺便是天涯,生離亦同死別。左芬的詩僅存兩首,其中一首《感離詩》,就是答左思《悼離贈妹詩》的作品,載於《藝文類聚》。其間,左芬寫下著名的《啄木詩》,千古流傳,因為啄木鳥是一種很醜陋的益鳥,所以這首詩被認為是左芬寄情所作。
謝道韞:最具人文情懷的女詩人——
謝道韞,魏晉時期才女,出生名門望族,為贏得「淝水之戰」的一代名將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謝道韞才學過人,甚是聰慧,且勇敢果斷,品味高雅,為東晉女詩人。《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
詩人謝道韞在謝家眾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懷和詩人氣質的一個,她的才情深得其叔父謝安的欣賞。有一次,謝安問謝道韞:「道韞,你覺得《毛詩》中哪首詩寫得最好?」謝道韞答:「周朝賢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國的尹吉甫寫的《民》一詩最好,其詩『詞清句麗,穆如春風』。」謝安一聽,竟然和自己不謀而合。謝安稱道韞頗有「雅人的深度」。
謝道韞在王家平淡地過了數十年,此時東晉王朝氣數已盡,著名的孫恩、盧循起義爆發了。當時任會稽內史的王凝之已迷戀上道教,面對強敵進犯,不是積極備戰,而是閉門祈禱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塗炭。後賊兵便長驅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殺。
謝道韞目睹丈夫和兒女蒙難的慘狀,手持兵器帶著家中女眷奮起殺賊,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此時她還抱著只有三歲的外孫劉濤。她對孫恩厲聲喊道:「大人們的事,跟孩子無關,要殺他,就先殺我。」孫恩此前聽說過謝道韞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女子,今日又見她如此毫不畏懼,頓生敬仰之情,非但沒有殺死她的外孫劉濤,還派人將他們送回會稽。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過著平靜的隱士生活。
謝道韞長於詩文,所著詩、賦、誄、訟,傳於世。她的作品據《隋書·經籍志》載有詩集兩卷,已經亡佚。《藝文類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擬嵇中散詠松》兩首詩,《全晉文》收其《論語贊》。我國古代名媛詩作,多以陰柔見長,以宛轉細膩見勝,而謝道韞的《泰山吟》,卻充滿陽剛之氣。女才子大筆揮灑,氣度非凡,不讓須眉。《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這首詩正可見其一斑。
薛濤:淪落為營妓的女詩人——
薛濤(約768~808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
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過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其第一首說:「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距杜甫浣花草堂不遠的成都近郊,至今還聳立一座薛濤「吟詩樓」,點綴著錦江玉壘的秀麗風光,那是薛濤晚年棲息吟詠之地。
魚玄機:大膽開放的女詩人——
魚玄機:字幼薇,又字蕙蘭,唐代詩人,長安人。《全唐詩》存其詩1卷。性聰慧,好讀書,有才思,尤工詩歌,與李郢、溫庭筠等有詩篇往來。初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於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自傷身世,有「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慨嘆,後來大開艷幟,咸宜觀車水馬龍,她本人從棄婦變成了盪婦,過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後因殺人被處死。
魚玄機詩作大膽,多情,她幾乎不掩飾強烈的感情和獨特的思想,歡喜、悲哀、憂郁、柔情都會坦盪盪地躍然紙上。在她這里,打動人心的是撲面而來的真摯情感,而詩的章法和技巧卻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如《贈鄰女》中「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我們盡可以去大膽追求宋玉這樣才高八斗、風流瀟灑的男子,又何必再為那薄情郎傷心呢?其思想之大膽開放在今天也覺得嘆為觀止。
曾和魚玄機交遊的文士有:李郢、溫庭筠、李近仁、李騭等。魚玄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歡來招待客人,看誰不順眼也可以一腳將其踢出門去。魚玄機的生動、鮮活、潑辣、才華,迷倒了整個長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聽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慾世界的女皇。誰都知道魚玄機是出了名的盪婦。可是,她的道觀門前,還不是排成了長隊?無怪乎她縱聲大笑,要把天下無行的男人都視為腳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從自己的詩和文字里,照見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愛慕者,她將無處可逃。外表依然美艷絕倫的魚玄機,內心卻開始生出霉斑,開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這點。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兒的下場一樣,魚玄機24歲的時候,人人都看出來,她人老珠黃了。因為和丫環綠翹爭寵,魚玄機把綠翹打死了。而審問她的,竟是舊日追求她而被掃出門去的裴澄。魚玄機被斬首了,終年24歲。
上官婉兒:掌管宮中詔命的女詩人——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女詩人。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後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上官婉兒慫恿中宗設立修文館,大召天下詩文才子,邀請朝中善詩文的大臣入修文館,摛藻揚華。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連流竟夕,醉不思歸。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後和安樂公主,數首並做,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做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
自此,朝廷內外,吟詩做賦,靡然成風。韋後本不工詩,即由婉兒代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後親筆,但當面只好認她自製,格外稱揚,韋後遂把婉兒寵上加寵。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最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武則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為女皇。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貞元時,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尚可見其文學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後宮女性,在《舊唐書》、《新唐書》的「後妃傳」中都有專篇記載。
盡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後、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斗的犧牲品。
李冶:才情橫溢的女詩人——
李冶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浙江吳興人。她容貌俊美,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頗有文才。六歲那年,她寫下一首詠薔薇的詩,其中有這么兩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父親見詩大驚曰:「此女後必為失行婦人!」在李冶十一歲時,被送入剡中玉真觀中做女道士,後棲身開元寺為女冠。
出家為女道士後,她又與許多詩人鴻儒交遊,酬詠甚多。她神情瀟灑,專心翰墨,生性浪漫,愛作雅謔,又善彈琴,尤工格律。當時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陸羽(鴻漸)和釋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詩人劉長卿也與她有密切聯系,她還與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詩歌《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詩一掃從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後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天寶年間,玄宗始聞知李冶詩才,特地召見她入京面聖。此時的李冶,已然是美人遲暮,沒有了青春時的絕代風華。玄宗見了風韻猶存的李冶道是「上方班姬(婕妤)則不足,下比韓英(蘭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嫗。」可見她曾經有過怎樣的傾城美貌。
在京城,李冶又結交朋友,贈送詩文。可她沒有想到,京城的政治斗爭太復雜,她認為的一次很平常的贈詩,竟然惹下了殺身之禍。
興元年間(784),朱漬起兵叛亂,以失敗而告終,遂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在朱漬的府上,查出了李冶曾經寫給朱漬的詩,於是也被德宗以通匪罪處死。
可嘆李冶一生風華絕代、才情橫溢,最後香消玉殞不得善終。
李清照:獨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詩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漢族,濟南章丘人,婉約派代表詞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夏日絕句》等。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其創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前期的詞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後期的詩詞變清麗明快為凄涼悲痛。因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國之痛,抒發了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也寄託了強烈的亡國之思。
人們談到李清照,更多的是憶起了她婉約的詞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李清照的詩比起她的詞來,有著完全不同的風貌。大家都知道她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可她的詩卻雄渾豪邁,內容涵蓋面很寬泛。李清照雖為封建禮教籠罩下的女性,卻有著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敏銳的政治眼光。李清照透過大量的社會現象清楚地看出,北宋末年的政治形式,酷似安史之亂前夕李隆基統治下的唐王朝。李清照對此甚為憂慮,也極其憤懣。在她的詩里,她用安史之亂給唐王朝帶來的巨大災禍,警告當朝皇帝要注意汲取歷史教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李清照的詩詞創作可謂有膽有識,說她有膽,因為北宋王朝對言論控制極嚴;說她有識,是因為她的政治洞察力是非凡的。
當年,李清照背井離鄉,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如今她的紀念館座落在泉城——山東濟南大明湖畔。
朱淑真:情致纏綿的紅艷詩人——
朱淑真,(約1131年前後在世),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於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
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闋,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時怕壞了女子的風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朱淑真書畫造詣也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她的別號是「幽棲居士」,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與李清照齊名,有《斷腸集》存世。從「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愁懷》)來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戀情,被一些學者剝奪著作權。她的作品存有大膽露骨的香艷鏡頭:「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纏綿於情愛連時間也不管了,「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猶如今人當街親吻一般大膽。
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Ⅷ 烏龍女俠蒙難記
【內容簡介】
《烏龍女俠蒙難記》主要講述了:八人攜手,盪起宋朝紅塵天涯,瀟灑日月,縱橫萬里。怎奈,事與願違,賊人當道。到底是誰襲擊了陰陽教總壇?又是誰製造了青龍鏢局滅門慘案?最後連玄武山寨都慘遭抄山。一系列的苗頭都指向從千年後穿越而來的四個無辜者。怎奈,彼此之間的信任競薄如蟬翼。從此,各分兩邊。才知道緣分有時候,竟然輕如鴻毛。
【編輯推薦】
《烏龍女俠蒙難記》為「海天幻想系列」之《烏龍女俠蒙難記》。為80後傲天月的作品。小說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八人攜手,盪起宋朝紅塵天涯,瀟灑日月,縱橫萬里。怎奈,事與願違,賊人當道。 到底是誰襲擊了陰陽教總壇?又是誰製造了青龍鏢局滅門慘案?……
答案盡在《烏龍女俠蒙難記》中。
【作者簡介】
傲天月,2006年開始混跡文字圈,一年發文150篇,80W字左右。而後一直消聲滅跡中,最近從閉關修煉中跳出,打算繼續瘋狂干一場。 1988年生,雙魚座,喜歡周星星、古龍跟S.H.E。
【文摘】
【一】
隆冬,位於中國北方的偏遠郊區外,一座碩大而獨特的高級建築內。
「獨——孑瓜——月——下,」一字一頓,鏗鏘有力地叫出正在裝傻的某人的名字,她對面這個鬍子早已橫七豎八飛到各個方向的老頭終於忍無可忍地吼了出來:「你聽我說了沒!」
看看,這年紀大的人就是容易犯病,更年期過了還留下個後遺症,你說這可咋辦?
自欺欺人地自我安慰一句,跟著很有誠意地搖了搖頭,她相當氣人地說:「雖然我很想說我聽了,可我不能欺騙已經年老色衰的你,所以我的答案是——沒聽!
一個字都沒聽!」言行欠扁,表情欠揍。
「是……嗎?」老頭活動了一下全身的筋骨,面帶陰險地上前一步,不留餘地地說:「月下,告訴我你剛才說什麼?」他的意思是,「你再說一次,我沒聽清!」
笑……笑話!嚇、嚇唬誰……啊?她從小又不是被嚇大的。想到這兒,她小腰一挺,雙眼一瞪,義憤填膺起來:「我不說!」
「嘭!」一個電燈泡砸了上去,某人的腦袋上立馬長出個三厘米的小肉包。
「啊……說來話長。」
「你給我長話短說!」老頭的氣焰持續囂張中。
禮貌地深鞠一躬,她捨去標點符號和換氣的時間,走捷徑一句說完:「我剛才是說您的話我沒聽清楚建議您大發慈悲再說一次,我將對您感謝不盡!」
聽了她的話老頭滿面紅光地乾咳幾下,滿意地將剛才的話原封不動地搬了出來:「你今年19歲了,我們之間的約定該做個了結了吧?」
了結?說得那麼見外,那麼嚴肅干嗎?不就是一句話一個決定嗎,瞧他搞的那壯大,真讓人受不了。
「月下,你以為你跑得了就跑,但你千萬記得,別讓我抓著!」這句話一出,成功將獨孤月下想逃跑的打算徹底打消。
咋辦?
你說來硬的吧,打不過,她雖然是跆拳道九段,但這九段都是老頭所教;來軟的吧,死老頭又不吃那套,想搞個色誘都沒機會;要是跑的話,雖然她在學校是長跑短跑都穩拿第二,不過很讓人費解的卻是第一偏偏歸屬於這老傢伙。
她,絕望了。
眼看生機渺茫,大禍臨頭,她忽然急中生智:「老頭,今天平安夜哎!」
正在白話著自己年輕時到現在一直未變的偉大夢想的老頭停住了口水噴射,腦袋轉過來,不解地問:「平安夜怎麼了?」
「平安夜,平安夜就該在家平安地過,所以你說的這件事咱以後商量成不?」
強行擠出難看的笑,老頭緩緩開口:「平安夜過後是聖誕節,聖誕節完了狂歡夜,狂歡夜沒過多久又是元旦,元旦再半月又到春節,春節後是元宵節,元宵節完了情人節,情人節完了……」這老頭記性很好,幾乎一年裡的各種節日全說了個遍,而且是中西結合版的。
一席話聽得獨孤月下汗如雨下,不住地點頭,「對呀對呀,所以我的意思是……」
「呸!」老頭火氣旺盛地爆喊:「你每年都這樣,自14歲打戰國回來就利用各種節日當借口不去執行任務,但今年絕對不行,你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喀嚓!」精美的茶杯就這么斷送在了老頭的手上,她的心咯噔一下跳慢了好幾拍。
她清楚地記得那個杯子是從日本進口的,是很結實的,上回拿磚頭都沒拍碎……呃!
猛吞口水找最後的借口,她訕笑:「我的意思是能不能等小憂從清朝回來再去?」
「那不如等看完奧運會再去吧!」
「好啊好啊!」某人沒大腦地拍手叫好。
「嘭!」又一記悶聲響在她頭上,原來的小包包旁邊又出現一個鄰居。
她捂著頭蹲在地上兩淚縱橫,「我不要一個人去古代,那兒的治安好差……那裡的人也好野蠻,嗚——」
哭哭哭,我這次叫你哭個夠本!
老頭白眉一挑,老腰一掐,居高臨下厲聲呵斥道:「少廢話!給我把小痕從被窩里拽出來,到地下室見我!」
「我……」
「立刻!」
「了解。」她嚷著灰溜溜地跑上了樓。
然而身後,那老傢伙卻催促不停:「給我快,我要速度!」
半分鍾後,獨孤月下瘋般地跳下了樓,身後拽著還睡得昏天地暗的姐妹無痕。
地下室內,氣氛緊張無比。
老頭背著手站在兩人面前,半天沒開口,而獨孤月下此時正犯著嘀咕。
想她游盪人間十八載,見到的老人無數,看看人家的爺爺奶奶,不是和藹的要命,就是親切得要死。可抬頭瞧這連名字都沒有的死老頭,脾氣暴躁不說,還帶有嚴重的黑社會色彩。八十幾歲的人了還這么有活頭,感冒都很少,他怎麼就這么結實呢?他怎麼就不能早點嘎嘣一下,那啥昵?
沉默好半天,老頭換上了一副嚴肅的表情,喃喃開口:「進去拿東西。」他的手指向不遠處一個類似QQ糖里大包子的巨型東東。
「哦好。」她應下,拖著還在死睡不起的無痕走了進去。可剛到裡面,包子的門就關上了,四周全是透明的玻璃,不好!
見大功告成,老頭意味深長抽上了煙袋鍋,一屁股坐到椅子上,長嘆出一口氣:「我想,是時候說出我一直瞞著你們的事了。其實你哥獨孤一早在兩年前就已和我失去了聯系,這次要你和小痕去宋朝辦事之外順道找找看,他現在是死是活。」
「啊!」獨孤月下悔恨不已地拍打著玻璃門,失聲叫出:「老頭!玩笑不是這么開的啊!」
老謀深算地露齒一笑,老頭前所未有地嚴肅道:「你看我,像是在和你開玩笑嗎?」
好像,是真的哎!
她忽然想起來,以前他們四人無論去哪個朝代執行任務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和對方與家裡聯系的,可自從她哥獨孤一兩年前去了宋朝之後就再也沒來過任何消息!那麼說……「我哥真丟了?!」她瞪圓了本來就很大的雙眸,極力拍打周圍的玻璃,預感不妙地大嚎:「死老頭,你有沒有搞錯啊?現在才說人丟了!你放我出去!你這個喪心病狂的老不死!」
還罵我……老頭的臉上顏色更變。就見他不緊不慢地邁著小方步走到她面前,心虛地安慰道:「你們自認倒霉好了,記得拿好包里的聯絡器跟所需東西哈,祝你們好運,拜拜。」倒退幾步到操縱台前熟練地按了一通按鈕,就見包子型的巨大儀器瞬間被霧氣包圍,下一秒,裡面的人憑空消失。
門自動打開,一切恢復正常。
背著手望向地上自己的影子,老頭語重心長地哈出惆悵:「希望,一切平安。」
【二】
公元999年,宋朝。
雲霧茫茫,碧綠絲濤。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便完全概括了此時的山澗美景。不得不承認,古代的江南風光好,古代夏天的江南風光更好。
天邊的火燒雲緩緩移動,一絲溫暖的陽光射穿樹葉的繁茂照在了某個正睡得香甜的人幾的容顏之上。鳥兒唧唧喳喳地在枝丫上興奮地跳幾下,偶爾飛到地上找尋能吃的食物。遠處炊煙裊裊,夕陽西下,傍晚十分,景色甚是宜人。
因昨夜下過雨,殘留的一滴露珠緩緩地流到樹葉的葉尖,重荷不及地滴落在了那個還在沉睡中的人兒臉上。濃密的睫毛輕動幾下,無痕從迷糊的睡夢中蘇醒。伸了個大大的懶腰,睜開眼,一片綠油油。
拍拍自己的腦袋站起來抖了抖身上的灰塵,她疑惑萬分地四處張望一陣。周圍除了草地就是山丘,除了山丘就是樹木,除了樹木就是遍地的莊稼,除了莊稼就剩……自己了。
乖乖……
「一定是趁我睡著的時候被死老頭送到古代執行任務了。」她抓抓頭,輕吐一句:「缺德。」不過,「又可以行俠仗義了!」她最近似乎特別熱衷到古代行俠仗義,說白了就是好管閑事,盡管功夫不咋地。
再次望穿山澗,這是什麼朝代呢……
「來人哪!救命啊!殺人不能活啦……」忽然天邊劃過一陣呼喊。據聲線聲色聲調聲響聲高判斷得知,呼叫的人就在附近,而且是個男的。身高該在一米八開外,身體健壯,精神十足。
以上為無痕往日的經驗總結。
她一手拖胳膊,一手摸下巴,心想能叫出這么創意救命的人能長什麼樣呢?「哇——不要拿刀砍!我的臉,千萬不要動我的臉,天!也不要拿石頭砸我!
啊——到底有沒有人能救我!」
又一陣比上次更高亢的呼喊強迫無痕從思考中返回現實,沒時間考慮太多,她一溜煙跑到發事地點。
這場面比起香港台灣的黑社會是十足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見一人在前面跑,後面不下上百的人拿著閃光的片刀……呃,這時代貌似沒那東西,總之是斧子鋤頭之類的東西追啦。
「哇……好壯觀哦!」無痕不由得佩服起來。
這時,被追的那位已經跑到了她近前,像是知道她是來救自己的一樣,迅速地躲在了她瘦小的身後。
穿這么奇怪,好好玩。
被追之人怎麼看都不像是在害怕,他玩味地注視著無痕一身粉色吊帶小睡衣,還見她擺出了苗翠花的姿勢百思不得其解。
「喂!丫頭,你是干什麼的?」一群人里派出了代表問話。
「我?」我是,「我是行俠仗義的啊!你們這么多人追一個很丟臉啊。識相的快滾,老娘的功夫可不是蓋的。」每每出手多管閑事她都會說出這句獨孤月下教的話,她還真不知什麼叫膩。
為首那個村民打扮的人一歪嘴,郁悶道:「姑娘,你行俠仗義看清楚再行啊。」分明是那個人偷吃了他們栽種的還沒成熟的果子好不好,他糟蹋了那麼多果樹被追被打都是應該的啊。
Ⅸ 保爾最愛讀英國小說
《牛虻》 作者:艾捷爾.麗蓮.伏尼契
The Gadfly, by 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 - 1960) 內容提要 六月里一個炎熱的傍晚,所有的窗戶都敞開著,大學生亞瑟·勃爾頓正在比薩神學院的圖書館里翻查一大疊講道稿。院長蒙太尼里神甫慈愛地注視著他。亞瑟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英國富商勃爾頓家中,名義上他是勃爾頓與後妻所生,但實則是後妻與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亞瑟從小在家裡受異母兄嫂的歧視,又看到母親受他們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卻始終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亞瑟崇敬蒙太尼里神甫的淵博學識,把他當作良師慈父,以一片赤誠之心回報蒙太尼里對自己的關懷。 當時的義大利正遭到奧地利的侵略,青年義大利黨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吸引著熱血青年。亞瑟決定獻身於這項事業。蒙太尼里發現了亞瑟的活動後十分不安,想方設法加以勸阻;但亞瑟覺得作一個虔誠的教徒和一個為義大利獨立而奮斗的人是不矛盾的。在一次秘密集會上,亞瑟遇見了少年時的女友瓊瑪,悄悄地愛上了她。 蒙太尼里調到羅馬當了主教,警方的密探卡爾狄成了新的神父。在他的誘騙下,亞瑟在懺悔中透露了他們的行動和戰友們的名字,以致他連同戰友一起被捕入獄。他們的被捕,連瓊瑪都以為是亞瑟告的密,在憤怒之下打了他的耳光。亞瑟痛恨自己的幼稚無知,對神甫竟然會出賣自己感到震驚,同時得知蒙太尼里神甫原來是他的生身父親,他最崇仰尊敬的人居然欺騙了他。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幾乎要發狂。他一鐵錘打碎了心愛的耶穌蒙難像,以示與教會決裂。然後他偽裝了自殺的現場,隻身流亡到南美洲。 在南美洲,亞瑟度過了人間地獄般的13年。流浪生活磨煉了亞瑟,回到義大利時,他已經是一個堅強、冷酷、老練的「牛虻」了。他受命於瑪志尼黨揭露教會的騙局。他用辛辣的筆一針見血地指出,以紅衣主教蒙太尼里為首的自由派實際上乃是教廷的忠實走狗。牛虻贏得了大家的喜愛。此時,他又遇見了瓊瑪,但瓊瑪已認不出他了。 《牛虻》劇照
牛虻和他的戰友們積極准備著起義。在一次偷運軍火的行動中被敵人突然包圍,牛虻掩護其他人突圍,自己卻因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現而垂下了手中的槍,不幸被捕。 牛虻的戰友們設法營救他,但牛虻身負重傷,暈倒在越獄途中。敵人決定迅速將他處死。前來探望的蒙太尼里企圖以父子之情和放棄主教的條件勸他歸降;牛虻則動情地訴說了他的悲慘經歷,企圖打動蒙太尼里,要他在上帝(宗教)與兒子(革命)之間作出抉擇。但他們誰都不能放棄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決書上簽了字,自己也痛苦地發瘋致死。 刑場上,牛虻從容不迫,慷慨就義。在獄中給瓊瑪的一封信里,他寫上了他們兒時熟稔的一首小詩: 不管我活著, 《牛虻》劇照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隻, 快樂的牛虻! 至此,瓊瑪才豁然領悟:牛虻就是她曾經愛過而又冤屈過的亞瑟。 作品賞析 《牛虻》1897年在英國出版,在本國文學界一直默默無聞。但半個世紀後被譯成中文時,深受中國廣大青年的喜愛,先後發行一百多萬冊。造成這種比較文學中罕見的事例的原因之一,是當時中國青年所持的文學觀念和思想傾向,他們樂於閱讀革命志士傳奇式的故事,學習並且仿效那些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為人民而戰斗的英雄形象。 《牛虻》一書是作者伏尼契受到當時身邊革命者的獻身精神的激勵寫成的。它生動地反映了19世紀30年代義大利革命者反對奧地利統治者、爭取國家獨立統一的斗爭,成功地塑造了革命黨人牛虻的形象。 小說主人公亞瑟的成長是通過各種矛盾沖突來表現的。這種矛盾沖突主要包括父子關系、宗教信仰兩個方面,集中體現在亞瑟同神甫蒙太尼里的關繫上。開始時,亞瑟並不知道蒙太尼里是自己的父親,而只是把他當作慈愛可親、堪予信任的神父。當時的亞瑟受到了爭取民族解放獨立思想的影響,在跟神甫的討論中堅持認為:做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與一個為義大利獨立而奮斗的人並不矛盾。他不知道兩者在當時的義大利是水火不相容的。神甫對這種天真的想法十分擔心,他寄希望於將來能偷偷打消會導致亞瑟反教會統治的危險思想。然而亞瑟對神甫因父子私情而產生的寬容卻作了錯誤的理解,認為宗教與革命是可以統一的,並且不恰當地把神甫看作是教會統治的代表。由於這一錯覺,當新神甫到來時,他立即遭受懲罰:他和所有的革命黨人遭到逮捕。直到他兒時女友瓊瑪給他一記耳光,人家告訴他新神甫告密,以及蒙太尼里就是他父親時,他那天真的幻覺才痛苦地消散。他開始認識到民族獨立與教會統治是勢不兩立的。這次挫折對亞瑟來說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同時又是火中鳳凰的新生。因此,亞瑟自殺這一情節安排有良好的藝術效果,是小說的精華所在。從此之後,亞瑟再也不是舊「亞瑟」了,他變成了「牛虻」。 「牛虻」一詞源出希臘神話,天後赫拉嫉妒丈夫宙斯愛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來日夜追逐已化為牛的安娥,使得她幾乎發瘋。後來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把自己比喻為牛虻,說自己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當時社會的弊端實行針砭,即使自己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伏尼契以「牛虻」作為新生亞瑟的名字,意味著他將是一個堅定的反教會統治的革命者。果然,當「牛虻」出現在讀者面前時,人們看到的是一個飽經憂患、意志堅強、機智勇敢的革命者的形象。牛虻對革命的無限忠誠激起讀者對他的崇敬之感。而作品結尾對牛虻慷慨就義的描寫,則是特別精彩的一筆。由柳洪平創建。 牛虻:為信仰赴死如散步 《牛虻》劇照
他,牛虻——一個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願被命運折磨的人。他深愛過兩個人——父親蒙泰里尼和高潔的女人瓊瑪,但後來的他一生都沒有再給機會讓他們來愛他。他的內 心承受了非人的煉獄般的折磨。他給我們留下的思索是:人到底該為什麼活著。 牛虻最後在遺書里寫下的一段話,至今成為經典:我沒想到他們這么快就重新動用審訊和處決的手段。我知道如果你們這些留下來的人團結起來,就會給他們猛烈的反擊,你們將會實現為之奮斗的宏偉大業。至於我,對待死亡將會懷著輕松的心情,走進院子,就像是一個放假回家的孩童。我已經完成了我這一份工作,死刑就是我已經徹底完成了這份工作的證明。他們殺了我,因為他們害怕我,我心何求? 牛虻:終生只愛一個人 《牛虻》劇照
她,瓊瑪——牛虻在亞瑟時代就對她心生愛慕,只可惜由於無意中泄露了組織秘密,被視為叛徒。瓊瑪的一記耳光打碎了亞瑟的心,他的愛情也從此暗淡下來。13年後,當亞瑟化作牛虻歸來,身心俱已大變。他記恨瓊瑪對他的傷害,即使在她面前內心再次強烈地翻滾著愛情,也不承認自己就是曾經的亞瑟,這種殘酷的折磨讓瓊瑪一直生活在悔恨和內疚中。直到死前,他才給瓊瑪留下一封告別信,承認了自己的身份,那種撕心裂肺的愛情讓瓊瑪悲痛欲絕。「在你還是一個難看的小姑娘時,瓊瑪,我就愛你。那時你穿著方格花布連衣裙,系著一塊皺巴巴的圍脖,扎著一根辮子拖在身後。我仍舊愛你」。 牛虻:也有另一場糾葛 《牛虻》劇照
她,吉達——一個美麗的吉普賽女郎。她在對牛虻的瘋狂愛情里找到了生存下去的理由。但牛虻並不把她放在眼裡,她只是他在某些場合,某些需要時的陪襯。她怎麼能甘心呢?她不僅要佔有牛虻的肉體,還要爭取他的靈魂。可是,牛虻的靈魂除了屬於革命,屬於自己的信仰,還屬於暗戀的瓊瑪——他的同志和戰友。這就註定了無論做什麼,怎樣做,吉達都是和悲劇連為一體的。但吉達就是願意以這樣的方式燃燒自己,直至化為灰燼。 牛虻:殘酷「封鎖」父愛 他,蒙坦里尼——曾是他的榜樣和偶像,他曾立志長大後要成為他那樣的人。但他沒想到他曾私通自己的母親,而自己就是他的私生子。這種毀滅性的打擊讓亞瑟的信仰徹底崩潰。這一事件也直接決定了亞瑟時代的結束。他留給這位「敬愛的神父」一個投海自殺的假象,讓這位「父親」的內心多年來一直浸泡在靈魂的煎熬里。13年之後,他們再次相遇,但父子之情已經在各自信仰的極端沖突中痙攣與壓抑。父親最後目睹了兒子的死亡,但他的靈魂又怎可能得到安息,他很快也隨兒子而去。
Ⅹ 好看的 小說 女強 穿越
《且試天下》《月在迴廊-新月如溝》《若愛只是擦身而過》《穿越之雨玲公主》《雨回落風雲起》《如果我們答不曾相識》 《九歲小妖後》《冰山毒娃娃》《女主天下》《鳳逆九天》《奸妃》《宸宮》《傲世妖嬈》《絕色國師》《邪嬰》 《曉夢迷蝶》這部蠻好看的,還有《第一皇妃》這部我很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