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毛澤東選集有沒有第五卷
說毛選第五卷沒有來價源值的那都是TMD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毛澤東什麼時候逝世的?這本書什麼時候被禁版的?又為什麼要禁版這本書的?我相信只有得到這本書的人才真正體會得到時代是怎樣的變化和真正了解毛澤東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多麼智慧的老人,沒得到這書的可別TMD班門弄斧瞎JB說沒價值。
㈡ 求毛選全集1-8,TXT或者pdf格式,一定要全集,拜謝
你好,我是大大大大魚兒01,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㈢ 毛澤東選集值多少錢
在一場拍賣會上,毛澤東著作以及與毛澤東相關的紅色藏品受到了眾多藏家的追捧,其中,1944年晉察冀《毛澤東選集》精裝珍稀版本以135萬元的高價成交。
(3)毛選全文在線閱讀語音擴展閱讀
縱觀紅色收藏近幾年的現狀,紅色收藏市場行情未來還將持續走高,紅色藏品還有很多散落在民間,藏之於民也成為各地紅藏的普遍現象。
單就民間收藏而言,這些見證了中國歷史變遷的紅色文物保存了下來,紀玉成指出,正是基於人們對於戰爭年代歷史的特殊情懷,才使得紅藏的未來市場形勢一路走高。但是,老一輩藏家是否能夠傳承下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認為,如果傳承下去就繼續傳承,傳承不下去,我們將逐步引導捐贈博物館。」對於紅藏新手來說,一是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二是要選擇某一專題進行收藏,就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或最熟悉的領域進行收藏,比如建國、建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建設等等。
這種方法花錢少、見效快,同時,藏家一定要挑珍貴的藏品進行收藏,因為這樣的藏品擁有更大的升值空間。
㈣ 誰有毛選(全五卷)電子書的請分享網盤鏈接,最好是epub、txt格式,目錄要有每卷的每個篇題,謝謝
毛澤東選集1~4卷合集+第5、6、7卷-淘寶網
chm電子版本的,電腦、智能機都能打開。
㈤ 急需《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可以在線看的,寫讀書筆記啊!!!!拜託嘍
去網路搜啊!我就是這么看的。還有搜錢氏藏書可以下載到《鄧小平文選》。
㈥ 有沒有人毛選第八卷
《毛選》第八卷並不在音樂分類裡面,朋友你可以上馬理由那邊找一下。
㈦ 毛選被世界上多少國家翻譯閱讀
李克勤(jixuie)題記:毛主席著作在國外有著極其廣泛的影響,這是自明末西方傳教士傳播中國文化開始,400多年間中國文化海外傳播歷史中主動傳播的第一次。毛主席的思想魅力,舉世公認。有一位外國總統,是毛主席的忠實粉絲,還翻譯過《毛澤東選集》,他就是伊拉克總統賈拉勒·塔拉巴尼 (Jalal al-Talabani)。
據《毛澤東著作出版紀事》作者方厚樞先生的統計,除了中國,全世界還有54個國家與地區也翻譯出版了毛澤東著作,有39個國家與地區在報刊上發表毛澤東著作和《毛澤東詩詞》;有20個國家以20種文字翻譯出版《毛澤東語錄》,共有35種版本。
㈧ 閱讀全文,說說中學時代給我留下的那些記憶。
1968年1月,我們這些小學五年級都沒上完的孩子,稀里糊塗的被分配在就近的第51中學,開始了記憶模糊的中學時代。第51中學文革前就是個比較差的分配學校,曾經被我們稱為流氓學校,如果不是文革動亂,我是絕對不會上這個學校的,如今51中也早已不復存在,就如同我們這段記憶模糊的中學時代一樣,我甚至有過疑問:它真的存在過嗎?
中學時代,本應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十幾歲的花季年華,可對於我們這些處於亂世中的孩子,它卻是一個記憶模糊的時代。人的記憶真是個很奇怪的東西,對於那些美好事情,總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記憶,清晰的留在你的心靈深處,令人終生難忘;而那些你不願回首的事情,留下的記憶卻是破碎的、模糊的,在你的心底甚至沒有它的位置。我的中學時代就是這樣,當我回首往事時,這段時間在我的人生之路上,竟是那樣的模糊、雜亂、似乎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東西,甚至連大多數同學的名字都不記得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希望對自己的一生有個完整的總結,中學時代是不可越過的,加之小學和大學的同學都有聯系,經常有個聚會,使我對中學同學的思念之情越發強烈,幾十年過去了,同學們,你們現在哪裡,都還好嗎?
2005年2月16日,中學畢業35年之際,我在校友錄上創建了我們班級,51中學70屆齊學琴班,齊學琴是我們的班主任,一個年輕漂亮的女教師,她是我中學時代記憶較為清晰的面孔之一,美麗是可以留給人深刻記憶的,記得當時我父母曾經希望能有人把她介紹給我的哥哥。
我滿懷期望的等待著,我已經築好了窩,等待同學們飛回來。
時間過去了三年八個月,終於等來了一位同學,2008年11月6日,一個男生汪宗勇加入進來,驚喜寒暄之餘我們共同回憶起一些往事,也同時回憶起部分同學的名字,勾起我心底僅存的對那個模糊時代的點滴記憶。
當時的51中學同其他學校一樣,是由軍宣隊和工宣隊領導,我們的班級都按軍隊編號,年級是連,班級是排,小組是班。我們班級是七排,班主任是齊學琴,年級主任好像是吳書琴,也是一個漂亮的女教師;當時的校長好像是馬誠,一個講話眉飛色舞、滔滔不絕的男教師;校醫是遲增亮,是個戰爭年代過來的軍醫,他講過親身經歷的生死,一個戰士受傷要喝水,他給餵了水結果那戰士犧牲了,他說流血過多時不能喝水,講到此處他都哭了;物理老師是楊思烈,他給我們講的原子彈原理課,是中學課堂留給我僅有的記憶了。
我們七排的排長是張磊,一個很乾練的女生,畢業時分在了房山的3608廠,聽說後來在搞仙妮蕾德還是安利產品,好像還做的挺大。我記憶的女生情況有:徐群,與我同分在二機床廠,李曉霞分在3608廠,李蘇分在街道工廠,後調到市公安局;胡蓉好像在宣武區委,後來在北京市體育局任領導職務。翻舊照片,又找到幾個女同學:宣明慧、奚郅雲、張金環、還有一個女生怎麼也想不起名字了,後來努力回憶想起好像是殷素珍,真後悔當時怎麼就不在照片後面寫上名字呢?
汪宗勇提供的男生情況:劉文宣,現在北京一個公司擔任領導,劉繼臣在成都擔任局級領導,汪宗勇現在首鋼公司,經他回憶起幾位男生:齊小原、呂小林、楊守謙、劉宇光、楊逢澄、周晨、王連仲、裘維璞、甄士德、尚寶成。
我們相約繼續尋找同學信息,也盼望同學們能上網上校友錄。
回憶中學三年,那時的學校上課很少,我們做過的事情,一是開會,多數時間在開各種各樣的會,全校師生在大操場上,或站立或坐地下,聽著各類領導的講話,各種批判會,還要不停的鬥私批修,感覺非常煩也不敢說。操練,經常地從學校一下子跑到紫竹院公園,去抓特務;勞動,下鄉收麥子,去隔壁的印刷一廠裝毛選的塑料皮,去公交車上維持秩序,挖防空洞,脫磚坯等。
開大會唯一留下美好印象的,是我們年級有個叫朱輝的男生,父母是五院的知識分子,會拉小提琴,經常在會上演奏,拉的最多的是阿爾巴尼亞曲子:一手拿鎬、一手拿槍,就這么一首曲子,在那個文藝洪荒的年代,聽得我們如醉如痴!後來朱輝好像是跟隨兄姐去了雲南,傳說後來去緬甸參加了緬共,也有傳說是死在了熱帶叢林的,朱輝成為了一個傳奇人物。
中學時代留給我美好回憶的,還有我參加了學校的鼓號隊,擔任小軍鼓鼓手,那時經常發表最高指示,晚上八點新聞聯播一播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我們就立刻跑到學校集合上街遊行,我們鼓號隊走在學校遊行隊伍的最前列,我們小軍鼓是緊跟著指揮排在樂隊最前列,我還排在小軍鼓的第一排,後邊依次是大鼓、大鑼、大鑔、最後是銅管樂,指揮先將指揮旗指向天空,示意我們立刻安靜下來,全神貫注准備好,只見瀟灑的用力向下一揮,開始!我們就敲起了激越雄壯的鼓點,小鼓、大鼓、軍號齊鳴,之後我們看著指揮的手勢一曲曲奏下去,引來無數遊行者贊嘆的目光,經常會聽到「再來一曲」的叫好聲,走在第一排的我好興奮好自豪,那感覺是真好啊!從地處西便門的學校走到天安門往返要幾個小時,累和苦都不在話下啦!記得我們的指揮是高年級的男生,好像一個叫李信,一個叫徐東北,我們年級徐華北的哥哥,兩個很帥氣的大男孩,後來好像都去插隊和兵團了。
鼓號隊的活動給我枯燥乏味的中學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1970年6月份,一部分同學分配了工作,我們留校的重新分了班,班主任是楊思烈老師,小學同學劉清和吳小青都合到我們班了,加上李蘇我們幾個都住一個樓,上學下學結伴走很是快樂。
下半年留下最深印象的事情就是秋收勞動及軍訓活動了,給我們的中學時代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回憶。這次軍訓從9月份一直持續到10月,我們去團河農場參加了整個秋收勞動,與以前去農村給老鄉收麥子不同,這次是住在軍營里,由解放軍全權管理,勞動和軍事訓練同時進行,割稻子的活很累,但精神很愉快,打穀場上,爬上高高的稻子垛,躺在上面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看金黃的稻穗、遠方的綠樹,或許從那時起我愛上了秋天這收獲的季節。
軍事訓練是從整理內務開始,學習疊豆腐塊被子時,班長拿我的被子做示範,只聽呲的一聲,被裡扯了個大口子,把大家樂的不行。還有練習匍匐前進,沒經過訓練的我們拱了半天還是原地不動,最可怕的是夜間緊急集合,正睡得迷迷瞪瞪的,一聲哨響,拽上衣服就往外跑,邊跑邊系扣,集合後就是一陣急行軍,跑得我們直喘大氣,當時我是個小班長,跑在隊伍前面,可以掌握節奏,這可比後面好多了,跑步最怕在後面,必須隨著前面的節奏跑,非常累人。
軍訓臨近尾聲時,我們隔壁房間的另一班,出了一件蹊蹺事,至今想來還有些毛骨悚然。晚上女生宿舍里,魯燕在繪聲繪色的講鬼故事,大家聚精會神的聽著,講到裉節上,隨著魯燕大叫一聲,就聽噗通一聲,一個女生應聲倒下,背過氣去,趕快送到衛生所,人是醒過來了,可從此就精神失常了,直到我們畢業也沒有好,不知後來什麼情況。奇怪的是,當時魯燕也嚇得夠嗆,哭著跑出了宿舍,沒想到回來就中風嘴歪了,好在後來通過針灸等治療好了。很多人議論起此事,紛紛說團河農場過去是監獄,我們住的地方是監舍,可能有不幹凈的地方,一時間鬼魂附體等流言四起,搞得我們晚上起夜上廁所都挺害怕的。
一個多月的軍營生活,給我們無味的中學生活留下些美好的記憶,我也由此萌發了去當兵的想法。時值年末,剛好是招兵季節,通過在北京衛戍區工作的父親老戰友李叔叔,我參加了內部招兵,當時和我一起的還有個叫劉京生的女孩子,我倆面試體檢等幾道關口都過了,最後一天是發軍裝,我三哥陪我在王府井北邊一個院里等了一天,只看著一個個的小姐妹依次被點名,當時領上軍裝立馬就被接兵的帶走了,等到最後居然也沒叫到我,真奇了怪了!後來才得知我是被分在了空軍,那時空軍特左,因為我父親當時還沒通過造反派的審查,沒恢復黨籍,李叔叔說他再去別的兵種想想辦法。
可巧的是此時學校里分配工作的告示出來了,我被分在離家很近的第二機床廠,一機部直屬大型國企。那是接連幾屆上山下鄉後的第一次分配北京,當時我三個哥哥都在外地,本來父親也不捨得我走,他和李叔叔一商量,決定不給我辦當兵了,當時我又哭又鬧也不管用,就此我的當兵夢是徹底破滅了。
記得那時因為我遲遲沒有去報到,吳書琴老師還來過我家找母親,希望我盡快去報到,說二機床廠是我們這次分配非常好的單位,很多人聽說都要搶著去,學校對我還挺不錯的,這也成為父母勸說我留在北京的主要因素。
我們的分配是1970年12月下旬,我報到時已是1971年的1月份了,可能是學校與廠里並沒有說是我個人原因遲遲沒去,報到後廠里還補給我半個月工資8元錢,當時學徒工是16元/月,那時的企業在工資上還是挺寬容的,上半月報到就是全工資,下半月報到就是半月工資。而且我的工齡一直也是按照1970年算的,這點我還是挺感激學校和二機床廠的。
北京第二機床廠,拉開了我青年時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