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閱讀題答案
簡朴的精神品質
2.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出自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論語》。
意思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這是孔子又一次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2)一瓢飲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之作,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論語》的篇名通常取開篇前兩個字作為篇名;若開篇前兩個字是「子曰」,則跳過取句中的前兩個字;若開篇三個字是一個詞,則取前三個字。篇名與其中的各章沒有意義上的邏輯關系,僅可當作頁碼看待。
學而第一 (主要講「務本」的道理,引導初學者進入「道德之門」)
為政第二 (主要講治理國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記錄孔子談論禮樂)
里仁第四 (主要講仁德的道理)
公冶長第五 (主要講評價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記錄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記錄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記孔子和曾子的言論及其對古人的評論)
子罕第九 (主要記孔子言論,重點為孔子的行事風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鄉黨第十 (主要記錄孔子言談舉止,衣食住行和生活習慣)
先進第十一 (主要記錄孔子教育言論和對其弟子的評論)
顏淵第十二 (主要講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實行仁德,如何為政和處世)
子路第十三 (主要記錄孔子論述為人和為政的道理)
憲問第十四 (主要記錄孔子和其弟子論修身為人之道,以及對古人的評價)
衛靈公第十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在周遊列國時的關於仁德治國方面的言論)
季氏第十六 (主要記孔子論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禮法治國)
陽貨第十七 (主要記錄孔子論述仁德,闡發禮樂治國之道)
微子第十八 (主要記錄古代聖賢事跡、孔子眾人周遊列國中的言行及周遊途中世人對於亂世的看法)
子張第十九 (主要記錄孔子和弟子們探討求學為道的言論,弟子們對於孔子的敬仰贊頌)
堯曰第二十 (主要記錄古代聖賢的言論和孔子對於為政的論述)
參考連接:
論語(中國儒家經典)-網路
3. 「一簞食,一瓢飲」是什麼典故
「一簞食,一瓢飲」出自《論語·雍也》。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版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權樂。賢哉回也!」
釋義:一竹籃飯,一瓢水。
原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3)一瓢飲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所選十二則,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關於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世的原則等論述。
4. 孔子言: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是什麼意思
孔子說∶(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 這種貧苦,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
出自《論語·雍也》,《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全文(節選)如下:
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譯文如下: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 這種貧苦,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4)一瓢飲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顏氏,名回,字子淵,魯國人,居陋巷(今山東省曲阜市舊城內的陋巷街,顏廟所在之地)尊稱復聖顏子,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孔門七十二賢之首。
孔子是大教育家,有學生三千,其中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而顏回又是他最喜愛的,顏回的一舉一動在孔子看來都是好的,所以孔子常把顏回的所作所為來教育其他弟子。一次,孔子抓住顏回的飲食起居問題,發揮一通,認為顏回太高尚,別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他能做到,值得學習。
後來人們將「一簞食,一瓢飲」簡化成「簞食瓢飲」,形容極為清貧的生活。
5. "弱水三千,只取一一瓢飲"的全文是什麼怎樣解釋
出自《紅樓夢》第九十一回,《縱淫心寶蟾工設計,布疑陣寶玉妄談禪》。從此男女之間信誓旦旦就開始用弱水三千隻取一瓢的套話了。 1、「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出自《紅樓夢》第九十一回,《縱淫心寶蟾工設計,布疑陣寶玉妄談禪》。 2、「弱水」 始見於《尚書禹貢》:「導弱水至於合黎。」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鄭康成曰:『弱水出張掖。』」按古籍言弱水亦見於《史記大宛傳》、《漢書地理志》、《後漢書東夷傳》與畢沅注《山海經》等。 「三千」 蓋出於佛家三千大千世界,天台宗善言一念三千。 「一瓢飲」 見於《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古時許多淺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過渡,古人認為是由於水嬴弱而不能載舟,因此把這樣的河流稱之為弱水。因此在古書如《山海經》《十洲記》等中記載了許多並非同一河流而相同名稱的弱水。山海經載的昆侖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有些稱謂流傳到現在還在用,比如甘肅省現在的地圖上還有一條弱水河。弱水也用來特指位於西北的婆夷河或黑水河,當然也只限於特定的地理學著作。 後來的古文學中逐漸用弱水來泛指險而遙遠的河流。比較有名的是蘇軾的《金山妙高台》中有句:蓬萊不可到,弱水三萬里。這是弱水第一次與具體的數字連用。張孝祥的《水龍吟——望九華山》中也有一句『縹緲珠幢愚衛,望蓬萊、初無弱水』。其他的詩詞中就很少見弱水的句子了。反到是後來的小說中用的比較常見些。 《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唐三藏收沙僧時有詩描述流沙河的險要: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這是第一次正式的弱水三千的提法。魯迅先生在他的《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說道:雖弱水四繞,孤立獨成,猶將如何如何...《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也有提到: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樣:一足高來一足低,渾身帶水又拖泥.相逢若問家何處,卻在蓬萊弱水西。這里也是指遙遠的意思。 再到後來弱水引申為愛河情海。這便是我們現在口邊的弱水三千的意思。第一次正式的提出在《紅樓夢》第九十一回縱淫心寶蟾工設計布疑陣寶玉妄談禪:黛玉道:"寶姐姐和你好你怎麼樣?寶姐姐不和你好你怎麼樣?寶姐姐前兒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麼樣?今兒和你好,後來不和你好你怎麼樣?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麼樣?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麼樣?"寶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寶玉道: "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寶玉道:"禪心已作沾泥絮, 莫向春風舞鷓鴣."黛玉道:"禪門第一戒是不打誑語的."寶玉道:"有如三寶 "。 從此男女之間信誓旦旦就開始用弱水三千隻取一瓢的套話了。稍微少人知的是近代詩人蘇曼殊的《碎簪記》,裡面有段對白:余曰:然則二美並愛之矣。**(電腦里無此二生僻字且用符號代替)復嘆曰:君思『弱水三千』之意,當知吾心。又問:然君意屬誰先?余曰:淑芳。 至於現在,弱水三千的提法比比皆是。古龍和金庸的小說里提過不下幾十次,每次英俊瀟灑的男英雄被一大群春心萌動的美少女騷擾追求時,他都會對女主人公說: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你放心吧,然後男英雄便花開一春又一春。
6.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原句出自於春秋孔子的《論語·雍也篇》。
1、句中字詞解釋:
(1)簞: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於學。
2、原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白話譯文: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6)一瓢飲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一簞食」,「簞」在古代是用竹子、藤條編起來,裝飯吃的容器。「一瓢飲」,「瓢」是一種瓜,這種瓜破成兩半,然後就拿來取水,在我小時候我還用過,用那個「瓢」來裝水喝。「在陋巷」,我們現在在曲阜還有這條陋巷,留著給大家來觀光、來紀念。「在陋巷」,住在很簡陋的巷子裡面。
「人也不堪其憂」,如果是別人的話,很多人在這種陋巷,都憂慮得不得了!但是,「回也不改其樂」,顏回他在這里一直也不會改變他樂道的這種心態,心態是非常地好。「賢哉,回也!」再贊嘆了一句,夠有賢德的顏回!
本章中,孔子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7.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出自哪裡全文是什麼
出自——清朝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一回 縱淫心寶蟾工設計 布疑陣寶玉妄談禪。
全文:黛玉問:「寶姐姐和你好你怎麼樣?寶姐姐不和你好你怎麼樣?寶姐姐前兒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麼樣?今兒和你好,後來不和你好你怎麼樣?你和她好她偏不和你好你怎麼樣?你不和她好她偏和你好你怎麼樣?」
寶玉思索半晌大笑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寶玉用此典來回答黛玉的發問,意思是說寶釵的好與不好皆與我無關,世上美女雖多,而我心中只有你一個人。
(7)一瓢飲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身魂,榮府幺女賈敏與揚州巡鹽御史林如海之獨生女,母親賈敏是賈母四個女兒里最小的女兒。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
她生得容貌清麗,兼有詩才,是古代文學作品中極富靈氣的經典女性形象。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5歲上學,6、7歲母親早亡,10歲師從賈雨村啟蒙。
外祖母賈史氏疼愛幺女賈敏,愛屋及烏疼愛黛玉,10歲接到身邊撫養教育,寢食起居,一如嫡孫賈寶玉。與11歲的賈寶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賈母打點,自視地位在三春之上,實則只是隔一代近親,因被王夫人的僕人最後一個送宮花而很不愉快。
11歲時又死了父親,從此常住賈府,養成了孤標傲世的性格。12歲時,賈元春省親後,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裡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
林黛玉與賈寶玉青梅竹馬,脂硯齋說「二玉近中遠」「實遠之至」。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為寶黛愛情注入了帶有奇幻元素的羅曼蒂克色彩,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
林黛玉與薛寶釵在太虛幻境才女榜上並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婚姻上的金木之爭,又因同屬正邪兩賦的稟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後於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8. 幸福 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這是清貧者的幸福 求《幸福》閱讀答案
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這是清貧者的幸福
求《幸福》閱讀答案就是顏回
雖然生活清貧卻能保持精神上頂天立地的氣慨,不因物質的貧乏而減少精神的愉悅,顏回具有的高貴品質。
9. 求GL小說 《後媽三千,只娶一瓢飲》全文+番外
資源已上傳,請及時下載
10.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翻譯
這句話的意思為: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雍也》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白話釋義: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喪失了這個人,這是命里註定的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所講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夠呀。」孔子說:「能力不夠是到半路才停下來,現在你是自己給自己劃了界限不想前進。」
(10)一瓢飲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文章賞析:
端木賜、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在從事國務活動和行政事務方面,都各有其特長。孔子所培養的人才,就是要能夠輔佐君主或大臣從事政治活動。在本章里,孔子對他的三個學生都給予較高評價,認為他們已經具備了擔任重要職務的能力。
孔子又一次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孔子與冉求師生二人的對話來看,冉求對於學習孔子所講授的理論產生了畏難情緒,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認為,冉求並非能力的問題,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難情緒做怪,所以對他提出批評。
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區別,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貴,通曉禮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則指地位低賤,不通禮儀,品格平庸的人。
寫作背景: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