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桃花庵歌>算是唐詩么
只能算是律詩啊。。。因為唐詩泛指是唐朝的啊。。。
唐伯虎名寅,江蘇吳縣人,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於明朝。只因他早年生活放盪,刻過一方「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加上明清的小說,戲劇,彈唱又編造他「三笑點秋香」的風流韻事,在後人的印象中,唐伯虎是個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生娶過兩個妻子,前妻徐氏,出身官宦人家,好享受,慕榮華,熱望唐伯虎功成名就,出人頭地,一四九九年,唐伯虎鄉試第一,中了解元,徐氏喜出望外。誰知好景不長,第二年,唐伯虎進京會試,受到科場泄題案的無辜牽連,不幸琅鐺入獄。徐氏得知,料定唐伯虎從此難以高升,就收拾細軟,回娘家去了。從此兩人分道揚鑣。
後來,唐伯虎在青樓中認識了官妓沈九娘。九娘很敬重這位才子,為了使唐伯虎有個繪畫的良好環境,她把妝閣收拾得十分整齊,唐伯虎作畫時,九娘總是給他洗硯,調色,鋪紙,唐伯虎有了這個好伴侶,畫藝愈見精到。他畫的美人,大都是從九娘身上體會到的風姿神采。九娘見唐伯虎不把她當作官妓看待,就益發敬重他了。天長日久,兩人產生了愛情,成了夫婦。過了兩年,九娘生了個女兒,取名桃笙。
一五九○年,蘇州水災。唐伯虎的賣畫生涯自然艱難了,有時連柴米錢也無著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撐持。九娘終因操勞過度病倒了,唐伯虎請來醫生,醫生診斷後,告訴唐伯虎,九娘已經病入膏盲。唐伯虎盡力服侍九娘,無心於詩畫。一五一二年冬至前,九娘緊緊握著唐伯虎的手,說道:「承你不棄,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盡我心力理好家務,讓你專心於詩畫,成為大家。但我無福,無壽,又無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聽了這番話,唐伯虎禁不住淚如雨下。
沈九娘死後,唐伯虎再也沒有繼娶妻室,晚年皈依佛法,號稱六如居士。
誰說沒學過.周星馳演的<唐伯虎點秋香>有啊!
有兩個版本
桃花庵歌--唐伯虎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庵歌 正解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個平地一個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
回答者:zsh502 - 魔法師 四級 1-11 00:46
⑵ 俞平伯的白發蘇州閱讀答案
①昨天讀了余秋雨的散文《白發蘇州》。
②秋雨先生是個造詣很高的人,他看蘇州,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後院」。
③我看蘇州是在十年前了,當時以一個稚童的眼光來評判,背不動「文化」兩個字。唐伯虎的故事後來才懂,還有那個金聖嘆。後來又知道了他們都是那個江南小城人氏,一點也不奇怪——只有那樣的地方才會有那樣的人。壁壘上垂延至地的藤蔓;小橋下發如墨雲的洗衣婦人;街暮人淡之時,似聽見卻又似想見的寒山寺里的鍾鳴。蘇州,美得有聲有色。
④蘇州人熱情,或許是因為習慣了賓客盈門的生活——蘇州每年的旅遊者是以萬計的。那一回在去拙政園的路上,公車里一位婦人跟我媽媽聊了起來。她先是用夾著細軟方音的普通話向我們介紹蘇州的景點,什麼時間去好,路怎麼走,都一一顧到。末了,便打聽起我們的來處。「桂林!」得到這個答案後,那先前不曾歇過話的婦人竟呆了一小會,臨下車時她滿臉疑惑地遺下一句:「桂林多好!你們何苦來看我們這兒人造的山水呢?」
⑤萬物自然為妙,婦人的驚異再平常不過了。倘若是生長在西北高原的漢子,倘若是從大興安嶺蒼莽森林裡來的客人,想像品著茉莉花茶般地來蘇州求個神清氣爽,倒可以理解。可是,生在桂林山清水秀間的人們也來了,為什麼呢?我也常常自問。
⑥鬼斧神功用來形容天的造化,桂林便是這樣一個蒙恩於天功的地方。奇山俊水引來無數文人騷客,後來有了鐫刻於洞間石壁上的經文詩篇。在那些或清秀流暢或健拔有力的字跡里,有柳宗元,有徐霞客,還有那描畫了「八駿圖」的徐悲鴻。久而久之,桂林成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不斷涌來的人們看罷山水,還忘不了看一看那流溢於山水之間的斑斑墨跡,發一番「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的唏噓同感。
⑦蘇州不同。我國古代園林建築大師計成在他的《園治》中這樣描寫蘇州園林,「軒楹高爽,窗戶虛鄰,蚋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浪漫」。軒楹窗欞之間,是一雙雙曾經勞碌修茸的手,在這兒,製造奇跡的是人類自己!
⑧明清時候,江南是富人的天地,為卜居鬧市而又兼事自然風致之美,有錢人們建起了一座座園林。封建文化較為發達的蘇州城裡,不少文人畫家同時也是造園家,而造園師又多能詩善畫,在無數園林竣工的同時,他們也完成了蘇州文化的營建。許多年以後,造園人曾經的政績,曾經的富貴榮華都已逝作塵埃,唯獨因為一個園子,歷史記下了他們的名字,真趣亭,芙蓉榭,網師園……蘇州人要的,不,應該是中國人要的只是一個「後院」,在里邊,「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⑨唐伯虎晚年信了佛,住在他的桃花庵里,唱著他的《桃花庵歌》:「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通「趨」追求),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有了富貴在地貧在天的曠達,他的殷厚又有誰人能比呢?其實,這是蘇州人的心靈皈依。這種皈依不是寄情於自然山水的神羨,而有如在自家屋後開一畦菜地的恬趣曉暢。在屬於他們的、屬於天下所有心態恬淡者的「後院」里,人們體味到了「自鋤明月種梅花」的真趣。
⑩也許婦人的問題背後早已自有了答案,只不過想引我這個「回家的孩子」費些思考,寫下上邊一段文字。
1.請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並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蘇州與桂林不同的美是怎樣造成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為桂林人,作者為什麼來到蘇州
[ ]
A.享受蘇州有聲有色的美
B.品味蘇州茉莉花般的神清氣爽
C.憑吊唐伯虎和金聖嘆
D.回到所有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4.從唐伯虎的生平和《桃花庵歌》人手,說說為什麼作者會認為「只有那樣的地方才會有那樣的人」。
5.你是否贊同作者對蘇州的評價?說說理由。
答案:
1.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後院」
2.「鬼斧神功用來形容天的造化,桂林便是這樣一個蒙恩於天功的地方」;「軒楹窗欞之間,是一雙雙曾經勞碌修茸的手,在這兒,製造奇跡的是人類自己!」
3.D
4.蘇州文化的特點是曠達、恬淡;唐伯虎晚年信佛和他的《桃花庵歌》可以看出他受蘇州文化的熏染,蘇州的文化造就了他。
5.贊成作者的觀點,可從古典蘇州和傳統蘇州的角度分析;反對作者的觀點,可從現代蘇州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就可。
⑶ 桃花庵歌 寫作背景
1、創作背景
唐伯虎當年在蘇州看上了一處房子,是別人廢棄的別墅,「長久未有人別業」。蘇州還有個地名,就叫桃花塢。據記載,唐伯虎在決定買房時,因為沒有錢,只好用自己的部分藏書作抵押,向京城一位當官的朋友借的錢。後來,他用了兩年多時間努力寫字畫畫賣錢,才還清了購房款。
2、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huán]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3、賞析
全詩描繪了兩幅畫面,一幅是漢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場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場景。只用了「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碌碌」等十幾個字,就把明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場景傳神地勾勒了出來。唐寅自己的生活場景描寫得比較詳細,「種桃樹」、「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酒盞花枝隱士緣」。兩幅畫面孰優孰劣由讀者自己體會和評定。
4、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民間有很多關於唐伯虎的傳說,最為人熟悉的《唐伯虎點秋香》曾多次被改編成戲劇,以及拍成電視劇及電影,也宣傳、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間的形象。
⑷ 古詩里有桃花兩字的有那首詩 詩人 朝代 什麼名
大林寺桃花
朝代:來唐代
作者源:白居易
原文: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桃花庵歌
朝代:明代
作者:唐寅
原文: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贈汪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⑸ 用《桃花庵》這類戲推廣傳統戲曲會有什麼後果
有《桃花庵鼓詞》一書,或為各劇種均有流傳的《玉蜻蜓》故事的原型之一。《桃花庵鼓詞》上半本極盡筆墨寫尼姑與書生淫亂之事,下半本大概就是題主所述的這個情節。對於原配與尼姑最後的關系,各個劇種、各個版本都有不同的處理,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一方面也算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這個故事的不同看法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一個大的故事框架下二度創作的處理會造成很迥異的舞台呈現效果。
我沒有看過豫劇《桃花庵》。對越劇芳華版《玉蜻蜓》和川劇版《玉蜻蜓》比較熟悉,此外也看過杭越、蘇劇、評彈的版本。不過它們都不叫《桃花庵》了,用的人物姓名也是《玉蜻蜓》的一套(有一說,玉蜻蜓的故事是申時行的政敵編來詆毀申時行的,不知道和《桃花庵》是誰借鑒誰,或者說二者都來自是本就有的民間傳說),只有川劇版的《玉蜻蜓》劇情中許多細節還保留有《桃花庵鼓詞》的痕跡。
所以主要談談我對越劇(芳華)和川劇兩個版本的看法,恰好,這兩個版本很明顯是女性和男性兩種視角、自覺修飾與自然流露兩種態度下呈現出來的同一個故事。
首先,越劇里強調了書生和原配三觀沖突,與尼姑情投意合。作為一個具有合理性的愛情故事,《前游庵》《芸房》《臨終》欣賞起來都是很動人的。下半場《後游庵》,小兒子的認母心切,尼姑母思念兒子卻怕耽誤兒子功名不敢相認的矛盾心理,很賺眼淚。越劇作為一個女性劇種,描述的愛情都很理想,通常不會有情理上的硬傷,再比如杭越版尼姑和書生就是被拆散的青梅竹馬。
而川劇和《桃花庵鼓詞》相似,上半場寫書生和尼姑的感情都主要從淫慾上面著筆,人物形象顯得市井而輕浮。比如,川劇《上游庵》里男主死纏爛打跪地追求尼姑,非常厚顏無恥地說「要纏我就纏到底,哪怕你是貞潔女,貞潔女怕的厚臉皮」,並因此追到了尼姑。體現得最極致的一折是《佛堂升天》,明確交代男主是和尼姑庵眾尼淫亂精盡而亡,而男主一是死不悔改,一邊埋怨眾尼耽誤了自己的功名,一邊後悔拋棄了賢惠的原配;二是自戀至極,自以為三十六個尼姑個個爭他搶他(「眾姑姐與我同床耍,我好比懸崖之上去攀花,常言道男兒精血千金價,怎敵得眾姑姐青春年華,一夜之間就垮架,一天更比一天差,眾姑姐她們還在說閑話,說我愛你不愛她」)。演出的時候,台下中老年男性觀眾時不時爆發出笑聲,但是女觀眾都非常嚴肅沒有笑,台上八個演尼姑的女生明顯神色都很不自然。(看完演出後覺得這戲奇葩得有必要奇文共賞,於是把《佛堂升天》的唱詞整理出來給幾個朋友看了。現在貼在文末。)下半場,川劇的《下游庵》(也叫《盤貞認母》)里,尼姑的形象貪生(「事泄露我尼姑戴枷該是羞」)、好利(剛和兒子含淚相認暫別,一轉身心裡大喜:「人說尼姑該受苦,我尼姑要做老夫人!」),非常世俗。演出的時候,台上母子相認情緒很激動,台下卻沒有哪個觀眾被打動。僅僅是聽演員唱【紅衲襖】的功夫,如此而已。
故事的最後,越劇採用的是喜劇結尾,川劇採用的是悲劇結尾。但越劇的大團圓與《桃花庵鼓詞》的大團圓不一樣。越劇里,原配對尼姑始終是有敵意的,是在兒子的勸說下、看在兒子的情面下才與尼姑和解,沒有什麼所謂「惺惺相惜」的成分。川劇里唯一與《桃花庵鼓詞》情節走向不一致的就是結尾,川劇的結尾是《志貞之死》,即原配發現後逼迫尼姑自殺。(也許和川劇中的女性對待小三問題多強勢的劇種特色有關?【推薦很有意思的特色劇目:《闔宮歡慶》《八郎回營》】)
這兩個版本在演出中效果如此迥異,大概和劇種有關。越劇本身就比較年輕,受眾主要是女性觀眾,而且《玉蜻蜓》這個戲所用的劇本都是80年代重新創作過的,三者綜合看來,越劇所講述的故事和當代的、女性的欣賞習慣是貼合的。川劇劇本成於何時不清楚,我的推測是應該是清朝人的創作,因為《玉蜻蜓》中唱詞的很多今天接受起來有些生疏的表達(「廢了命」、「一日三、三日九」…)在當時的擬話本、鼓詞中有廣泛的使用,所以可以說川劇的故事視角和當時的創作者的視角是一致的。這是一種很明顯的男性視角,簡單粗暴地說就是直男癌,家花野花都要,全天下女人圍著他轉。題主所述原配的以德報怨,《佛堂升天》里三十六個尼姑爭風吃醋,都屬於這種直男癌的意淫。這種故事,女性看來是什麼感覺,我想不必多說。
其實明清俗文學里有很多這種痕跡,《三言二拍》里的故事啊,話本啊,當然還有很多戲曲。這些都是今天舞台上傳統戲的故事來源,所以戲里偶爾會出現這種毀三觀的故事很正常。我覺得隨著戲曲式微,這類故事一定是首先被淘汰掉的。當然,京劇里類似情況除外(原因嘛,不可為人道也)。
申桂生:(唱)老天爺呀。千悔萬悔我好悔,往事不堪把頭回。誰不知我生成的富與貴,天官之後不曾式微。更何況賢妻祖宗惠,比得上孟光舉案與齊眉。三步成詩五步對,指望早日奪高魁。天倫樂事也算齊備,老天何嘗把我虧。悔不該去觀什麼會,觀會不該把色迷。貪戀志貞花容美,苦苦把她來相追。眾姑姐把我留在庵堂內,我好比單槍匹馬入重圍。身陷花叢似酒醉,朝歡暮樂我不思歸。不料得我身染重病禪床睡,渾身瘦得如花枝。夜夢驚回人疲憊,眼前常見螢火飛。這才是真正的色癆入了肺,咳吐不爽命垂危。非是我甘心做這風流鬼,我總想把這萬縷的情絲一劍揮。決心拋棄你們蛾眉隊,
眾尼姑:早知今日,就不該得這場病了。
申桂生:啊?
眾尼姑:早知今日,就不得這場病了。
申桂生:哎,(唱)誰知我一步一步自己在把懸岩推。我還想活他個幾十百來歲,有時還想展翅飛。到而今我才掉下悔恨淚,恨自己貪色好淫把心虧。看將來淫慾是禍水,害得我家破人亡難回歸。(白)只恨當初一足差,不該貪花到這答。還有一事未了辦,只因志貞懷六甲。卑人申桂生。志貞,要看我就多看幾眼,我不久就要離陽世了。
王志貞:好話多說。喂呀……
申桂生:志貞姐,你何必(唱)淚如雨撒,此時要怪卑人差。觀罷會我就該回家下,我不該隨跟步腳追趕她。眾姑姐與我同床耍,我好比懸崖之上去攀花。常言道男兒精血千金價,怎敵得眾姑姐青春年華。一夜之間就垮架,一天更比一天差。眾姑姐她們還在說閑話,說我愛你不愛她。病情沉重在惡化,又不敢請醫來把脈搭。叫志貞,你攙我到庵門走一下。待我來抖一抖精神瞭望家。你看那白雲飄渺雲霧下,依山傍水那是哪個的家?
王志貞:那是沈君卿你表弟的家。
申桂生:沈君卿,沈賢弟。你不該約哥子出來耍喲。(唱)你怎知我在庵堂弟在那答。從今後再不能一同玩耍,從今後再不能吟詩對答。願表弟早把這龍門跨,早攀丹桂戴烏紗。你看那坐南向北門戶大,那高大的府宅那又是哪個的家?
王志貞:那是你的家。
申桂生: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王志貞:申郎,申郎。你這個樣子回去不得了。
申桂生:怎麼說,我回去不得了?
王志貞:回去不得了。
申桂生:張氏妻!御皇姑誒!可憐你守了(唱)望門寡,可憐你望夫不能熄盡燈花。是雀鳥誰不想飛回舊巢下,天涯咫尺我不能回家。我的妻紅綉鞋兒空卜卦,望郎回望穿秋水只望到月兒西斜。從今後再不能同床共話,從今後再不能到老白發。我本想回家來看一下,只是我無臉再回家。庵門之外風霜大,卻怎麼頭昏目眩難掙扎。叫志貞你攙我回佛堂下,待我來足誠頂禮拜菩薩。還望菩薩量要大,我乃是與你們穿金又披裟。拜罷菩薩我心發大?,胸中好似鋼劍鍘。叫志貞你攙我坐一下,我還有許多話兒要表達。昨夜晚我打睡禪床下,猛得一夢甚凶煞。我夢見滿堂神像在說話,他說我的根基本不差。本得要白玉為堂金作馬,少年得志戴烏紗。又怎奈我的色膽比天大,清凈的禪院被糟蹋。又怎奈陰律森嚴難容下,他說我不久就要染黃沙。說著說著聲變化,一陣狂風冷透紗,大雄寶殿變鐵瓦,滿堂神像變夜叉。一個個面貌猙獰身軀大,大吼一聲把我抓。拿我在閻君台前下,五殿內受盡刑法。逼我在尖刀山上去把跟鬥打,磨兒推來鋸兒拉。又把我吊起來活剮,開腸剖肚把心挖。又把我綁在銅柱下,又把我綁在油鍋炸。下鍋時噼噼啪啪皮肉炸,小鬼還在把火加。那時要炸就快炸,幸喜志貞叫喝茶。醒來時渾身虛汗下,四體內手腳皆麻。叫姑姐你去盛碗茶來喝一下。叫志貞,你去盛一把梨花看一看我的面容有好差。
申桂生:志貞,我咋個看不到了呀?
王志貞:你鏡子拿反了嘛。
申桂生:害病的人害得恍恍惚惚,鏡子拿反了都還不曉得呀。打鬼!打鬼!打鬼!
王志貞:哪裡有鬼呀?
申桂生:鏡子里。
王志貞:沒得。
申桂生:這里這里這里。
王志貞:這是你的面容呀。
申桂生:是我的面容呀。申桂生!你咋個變成這個樣兒了哦!(唱)口吐鮮血紅一壩,今日才知命真下。千差萬差我好差,悔不該觀會回來什麼花。我們三十六人連床耍,巫山雲雨快活咱。我枯焦藤怎經得你們風雪壓,狂風暴雨水推沙。眾姑姐待我的情不假,唯有志貞懷六甲。是男是女你早生下,也好看一看我和尚老子你尼姑媽。
王志貞:生下是女呢?
申桂生:(唱)生下是女就罷罷罷,留在庵中拜菩薩。
王志貞:那生下是兒呢?
申桂生:(唱)生下是男就有造化,還望姑姐你為我送回南壕的家。
王志貞:他們要是不認呢?
申桂生:(唱)玉蜻寶蜓胸前掛,珍珠汗衫緊包紮。我死後你們千萬不要把我的死訊傳回家下,我的妻御皇姑知道了你尼姑一個一個都要戴枷。我死後把我的遺容來描下,想我時也好看著它。我死後把我埋在蓮台下,早燒香晚點燈打掃佛堂陪伴於咋。臨終時我把世人來勸化,你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好酒之人擅吵架,好賭之人好敗家。好色之人命不大,害了自己又害她。會水之人水中死,會耍刀的被刀殺。誰家沒有姐和妹,誰家無有爹和媽。勸世人一夫一妻理正大,切不可朝秦暮楚去貪花。好吃不過粗茶飯,好看還是屬結發。不信你們看一下,這是我淫惡之人好回答。色字頭上刀一把,自己磨刀自己殺。說著說著咽喉啞,一氣不來染黃沙。
眾尼姑:申郎!
⑹ 明清時期,我國有哪些書法家\畫家\數學家
明朝
書法家
1.(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代表作《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
2.文徵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衡山、停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祖籍衡山,故號衡山居士。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顯,父文林曾任溫州永嘉知縣。代表作《醉翁事記》
畫家
1.唐寅,公元1470-1523年)明畫家,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江蘇吳縣人。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為應天府第一名解元,刻有"江南第一才子"印。後會試因科場舞弊案牽連,從此末仕,以賣畫為生,風流倜儻,民間多有傳說,皆附會之笑談。與沈周、文徽明、仇英合稱"明四家",繪畫各體皆擅,山水師李唐、劉松年,人物近杜堇,花鳥受沈周影響,皆能別出機杼,秀逸瀟灑。書學趙孟俯,能詩文。代表作《秋鳳紈扇圖》
2.孫克弘 (公元1533-1611年)明書畫家。字允執,號雪居,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以父蔭人仕,官至漢陽知府。擅畫花鳥、竹石、山水,師法沈周、陸治。中年多作設色,工整清麗,晚年放逸,筆法簡煉。善書法,能詩。代表作 《百花圖》
3.孫隆 生卒年不詳。明畫家。一作龍,字廷振,號都痴,毗陵(今江蘇省常州)人。宣德中曾為翰林待詔。擅畫翎毛、蟲草,不作墨線,純以色彩點染而成,謂之"沒骨",別具一格。亦善山水。代表作《芙蓉游鵝圖》
清朝
書法家
1.吳昌碩,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代表作《臨石鼓文》
2.張裕釗(1823~1894) 近代散文家、書法家。字廉卿。湖北武昌人,被康有為譽為「千年以來無與比」的清代書法家,代表作《濂亭文集》
3.趙之謙(1829~1884)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鐵三、憨寮、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陽、奉新知縣,工詩文,擅書法,初學顏真卿,篆隸法鄧石如,後自成一格,奇倔雄強,別出時俗。善繪畫,花卉學石濤而有所變化,為清末寫意花卉之開山,代表作《悲盦居士文》
畫家
1.袁江是我國繪畫史上有影響畫家,1662年生,1735年逝世,宮廷畫家,轉工山水樓閣界畫。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樓閣工整山水當以袁江最有名。代表作《海山三山圖軸》,
2.金廷標,字士揆,烏鎮人,代表作《蓮塘納涼圖》、《羅漢圖》、《婕妤擋熊圖》、《瞎子說唱圖》
3.虛谷(1824-1896)俗姓朱,名懷仁,一名虛白,號紫陽山人,代表作《水仙圖冊頁》 數學:明朝時,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運算全部用珠演算法,反映了明代商業數學的水平;清朝時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證明了西方傳教士帶來而沒有證明的求圓周率的三個公式,並推導出六個新公式。還著有《割圓密率捷法》
⑺ 其他朝代(元明清五代 )有什麼優秀的詩詞么
元曲的地位不在唐詩宋詞之下。
隨便舉個例子:馬致遠的《天凈沙·回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答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明清兩代的名詩人詞人也很多。明代的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清代的納蘭性德,鄭燮等等,優秀的詩詞 數不勝數,值得反復誦讀。納蘭信德的《長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⑻ 明清禁毀小說桃花庵在線閱讀
直接到逐浪網在線閱讀就可以的啦!
⑼ 元明清三朝,有哪些詩詞算得上是真正膾炙人
元曲的抄地位不在唐詩宋詞之下。所以算得上膾炙入口的詩詞如下(個人觀點):
隨便舉個例子: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明清兩代的名詩人詞人也很多。
如明代的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清代的納蘭性德,鄭燮等等,優秀的詩詞 數不勝數,值得反復誦讀。
如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供參考。
⑽ 桃花塢木版年畫是怎樣的
桃花塢位於蘇州閶門內北城下,自古以來便是蘇州城裡一個風景秀麗的去處。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了一所房子居住,稱作「桃花庵」,並還作了一首《桃花庵歌》,詩中寫道: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從這之後,桃花塢逐漸變得有了名,後來,唐伯虎去世後,其墓地又建在了這里。
在清代的時候,當地又數次對墓地進行了復修,並在唐伯虎的祠墓前後種了數千棵桃樹,每到春日桃花盛開時,文人雅士雲集,飲酒作詩,使桃花塢成為當時的名勝。
後來,隨著蘇州城市經
濟的發展,在閶門一帶集中了許多工藝作坊,其中以年畫鋪為最多。在此出品的民間木版年畫,更使桃花塢名聞天下。
桃花塢木版年畫以其豐富的題材、儒雅的畫面和清秀的色彩所顯示的魅力而受到世人的歡迎,與天津的楊柳青木版年畫、山東濰坊的木版年畫一起,成為明清時期我國民間木版年畫藝術的代表。
桃花塢年畫最初源於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並由綉像圖演變而來,至明代發展成為民間藝術流派,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明末清初,是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繁盛時期,當時的畫鋪約有四五十家,大部分設在楓橋、山塘街、虎丘和閶門內桃花塢至報恩寺塔一帶。其所出產的桃花塢木版年畫達百萬張以上,除銷到江蘇各地及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山東、河南、東北三省外,還隨著商船遠銷到南洋等地。
並且,當時蘇州年畫鋪的名稱,至後來還一直留存在畫面上,像前期的張星聚、張文聚、魏鴻泰、呂雲林、陸福順、墨香齋、春源、季祥吉等,後期的王榮興、陳同盛、吳錦增、吳太元、鴻雲閣等。
桃花塢的畫師在畫面上署名的,前期有桃塢主人、桃溪主人、墨浪子、歸來軒主人、寶繪軒人、墨林居士、杏濤子等,後期有嵩山道人、吳友如、周夢蕉、金蟾香、符艮心等。
桃花塢年畫採用木版套印,長期以來一直運用比較簡單的手工方式從事生產,色彩上紅黃綠黑藍五種顏色。
後來,在無數雕版和印刷工人的精心製作下,蘇州年畫不僅色彩絢麗奪目,而且構圖精巧,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富於裝飾性,形成一種優美清秀、嚴密工整的民族藝術的獨特風格。
桃花塢木刻品種很多,大致可分為門畫、農事畫、兒童、美女畫、裝飾圖案畫、歷史故事畫和神州傳說畫等。其中神仙佛像等迷信類畫片,內容有門神、灶神,以及所謂辟邪人物。
其中,含有致富獲利內容的畫片有《一團和氣》、《娃娃得利》、《劉海戲金錢》、《歲朝圖》等。有關農事的有《春牛圖》、《豐收圖》、《魚樵耕讀》、《大慶豐收》等。
山水風景畫片有各地風景,如《姑蘇萬年橋》、《蘇州閶門圖》等。清代雍正後期出現的故事戲文畫片,范圍很廣,有古有今,有單張有連續,如《武松打虎》、《花果山》、《定軍山》等。風俗畫有《玄妙觀廟會》、《蘇州城內外三百六十行圖》等。
桃花塢木版年畫構圖豐滿,色彩明快,富有裝飾性。多用民間故事、吉祥喜慶、神像、戲文、時事為題材,以象徵、寓意、誇張手法,來表達人們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