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背景類似《輻射3》那樣的小說~~~~
這幾個都是擁有但是沒仔細去閱讀的文章,比較有後啟示錄風格的國外小說。
《路邊野餐》
《地鐵2033》也有游戲,書好像還是有後續作品也叫地鐵XX,記不清名字了,可以搜索一下。
能想起來就這些,搜索試試吧。
❷ 有哪些新的科幻小說
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神仙難為》、《人煙之島》、《路邊野餐》;中日作家合著的《青銅神裔》;《星雲IX-港台科幻專輯》
以上圖書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都是算得上比較新的
❸ 為什麼蘇聯時期能拍出《潛行者》這樣的電影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個問題可能比你問的更為復雜,或者更簡單。說簡單是因為解讀的角度不同,政治審核並不是看這部電影有多麼深入的抽象表達,也並不一定(甚至多數時候不是)依賴一系列的文件和指示進行的。社會、政治以及經濟形勢,國際環境,甚至領導人的個人偏好都可能成為藝術審核的變數。而且對藝術片的理解完全因人而異,對政策的解讀也是因人而異的。復雜則是說這個問題有很多個可探討的方面,可以從蘇聯特定的歷史時期及其政治背景環境來討論,也要從當時莫斯科製片廠的具體執行和對放映的爭取上看,當然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從俄羅斯本身的文化基礎。這三個方面都是比較大的促成因素,這里只是簡單羅列一下。每一個方面其實都已經有一些書籍論文可供參考。
從當時蘇聯政治環境來說。經過斯大林時期的蘇聯,這個階段已經不再是最黑暗的夜晚了。相比《STALKER》怎麼生存下來的問題,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更可能是「像安娜·艾哈邁托娃這樣依從社會主義氛圍的藝術家是怎麼從大清洗中倖存下來的」。1965年到1984年是蘇聯文化發展的一個特殊時期,在之前是所謂的赫魯曉夫解凍期,之後則是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期, 而在中間這將近20年時間則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冷凍時期。蘇聯的文化在斯大林執政期間是受到了毀滅性打擊的,如果不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都將過被封禁甚至被消滅。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上台立刻對斯大林主義進行了修正,在經濟改革的同時在國內推行「文化自由」。當然這個文化自由是有限度的,和斯大林類似的是赫魯曉夫也會親自干預審核中的具體事務,而不僅僅是指定方向和政策。比如對《日戈瓦醫生》的抵制,連他自己後來也意識到這種個人的抵制是完全沒有根據的(1)。而總體來講這一時期是蘇聯文化的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很多在斯大林時代瀕死的文化形式又得到了復甦和發展。這個時期對安德烈的影響非常大,從學院的學習到贏得1961紐約學生電影節的頭獎,以及他的第一部全長電影《伊萬的童年》都是在這個時期進行的,這個歷史時期對安德烈後來的職業身涯和思想的影響特別大。
而到了1964年年底隨著勃涅日涅夫取代赫魯曉夫成為蘇共中央委會主席後,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相對於赫魯曉夫解凍期來說,這一時期則是一個冰凍期,或者是停滯期。這一時期一直持續到1984年戈爾巴喬夫進行改革。有學者認為這一時期在於文化方面的政策的轉變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時任黨中央科教部部長的謝爾蓋·特拉別滋尼科夫(Sergei Trapeznikov)在1965年發表於真理報上的一篇名為《個人主義的異教》的文章。此後的文化政治環境急轉直下,蘇維埃採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減少蘇聯生活的負面曝光,增大對黨在執政中所獲得的成就的贊揚」 (2)。 1965年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魯布烈夫》就受影響沒能夠通過審核。而在俄羅斯電影界,《安德烈·魯布烈夫》被禁這個事情常常被人稱作是後斯大林時期「蘇聯電影停滯期的起點」。《安德烈·魯布烈夫》在1971年公映了一個閹割版。對於電影人來說,這個停滯期最開始的5年是非常辛苦的。1967年導演亞歷山大·阿斯克多夫(Aleksandr Y Askoldov)因為拍攝《Commissar》(被禁20年)而遭到和諧並結束了其導演生涯。1973年受到塔可夫斯基影響的電影導演謝爾蓋·帕拉傑諾夫則被關進了西伯利亞的監獄。
這一時期的蘇聯政府職能部門在文化管制上顯得越發僵硬和官僚化,審核制度缺乏統一和連貫性,而恰恰卻也是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有關部門《STALKER》的審核鬆懈,或者說「受到個人意志的操縱」。Glavlit (保障國家新聞機密總指揮部)的老大諾曼諾夫在1969年不給任何緣由地禁止了詩人塔道夫斯基的新詩發表《By Rights of Memory》, 而猜測的原因則可能是塔道夫斯基反斯大林的傾向造成的。1970年電影《白俄羅斯車站》被禁,後來又因為勃涅日涅夫的個人喜好而解禁。很多的決策顯得自由散漫,造成了文化政策上很多漏洞和胡作非為。甚至還有封殺御用文人的烏龍事件發生。也正是在1970年代初期這個相對危險的時期,斯特魯加茨基兄弟開始了科幻小說《Roadside Picnic》的創作,這就是後來《STALKER》的原型。
小說完成後立馬被有關部門禁止在蘇聯出版單行本,只能以連載形式在一些特定的雜志上發表。在《Library of Modern Science Fiction》叢書上也只進行了部分發表。1977年這部小說在美國首次發表單行本,在蘇俄發表完整的單行本則是在蘇聯解體後(1980年代發表了閹割版)。
塔可夫斯基在1973年注意到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這篇小說,並在其後決定要將其製成電影。當時他還在拍攝《鏡子》,他想拍的片子還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自知不能獲得許可則放棄了),作為替代又准備了托爾斯泰的《伊萬·伊里奇之死》和《路邊野餐》。最後是選擇了後者。
這里不得不提一個人,Filip Yermash( Ермаш, Филипп Тимофеевич ),1972年-1986年的Госкино(國家電影委員會)主席。塔可夫斯基把他看成是自己影視創作事業上的一個敵人和畔腳石,因為塔可夫斯基奇特的藝術家特質和特立獨行的怪癖性格讓他無法承認Yermash對他電影事業的幫助。但恰恰是Yermash批准了《Stalker》的上馬,是他在攝制中遇到巨大失敗和挫折的時候繼續支持塔可夫斯基。甚至在拍攝完成後,Yermash和委員會的其他領導一致維護塔可夫斯基這部電影,使其能夠在直受到了很少刪減後於1979年5月中旬在Dom Kino公映。當然後來在新聞報道和拷貝分配上依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審核。一直到1981年才開始有關於這片電影的正面報道出現在報紙上。《Stalker》本身的審核焦點按照當時的審核重心來說,主要是集中在後末世世界觀不符合社會主義建設核心價值的要求這一方面上。通常當時代科幻中後末世都是被設定在遙遠的星球和不知名的外星世界。另一個方面則是主人公是誰,他們在干什麼的具體問題收到了批評,認為這部電影是沒有積極意義的。 不過這些審核點都在委員會主席的保護下順利通關(3) 。 但對於塔可夫斯基來說,是絕對不會承認也不會領情的,即便在1980年Yermash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塔可夫斯基獲得了俄羅斯共和國「人民藝術家」稱號。
最後一個方面則是蘇聯本身的文化發展。
這個很難評價,那些研究文學和歷史的人自然有他們的見解。我只是覺得俄羅斯受到歐洲啟蒙運動影響深遠,在理性和科學的發展上遠遠超出亞洲多數國家。近幾百年文化發展里程才是最根本的內在原因,而不同時期的政治氣候則是外部因素,只要氣候合適,種子就會發芽。
❹ 求幾篇好看的短小說(科幻、武俠、推理懸疑)
科幻:《拆船工》《發條女孩》《路邊野餐》《陶偶》《軟體體的生命周期》《三體》系列、《三體X——觀想之宙》
武俠:古龍、金庸都很經典
推理:《九尾怪貓》《埃及十字架之謎》《暹羅連體人之謎》《從前有個老女人》《上帝之燈》《無人生還》《第三個女郎》《羅傑疑案》《捕鼠器》
❺ 路邊野餐txt全集下載
路邊野餐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❻ 挑戰與極限—— 每周科那個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