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能介紹給我一本超好看的武俠小說呢
傳統類武俠就不多說了。
在此推薦鳳歌的作品,步非煙的作品。
另:比較好的網路原創武俠類有: 慾望騰飛 仗劍訣 重生之武林新史 誰主沉浮 缺月梧桐
奇幻修真類: 飄邈之旅 星辰變 寸芒
歷史戰爭類: 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 回到明朝當王爺 極品家丁
這些算是比較經典,比較熱門的了。
我推薦的書,你都可以在「起點中文網」找到。
❷ 關於金庸小說的賞析文章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個字包含了金庸的十四部作品。
我的看法是《鹿鼎記》確實已不再屬於武俠小說的范疇,應該歸為諷刺小說。因為武俠小說以武林為發生環境,以武為手段,以俠為目的,而《鹿鼎記》大多在講官場中的人的所作所為,《鹿鼎記》盡管不是直接描寫文革的時代,但書中多處虛寫文革的情景,也算是聊補一下這方面的空白吧。
五本長篇中我的排行是射鵰為武俠小說的經典之作,應排為第一,笑傲排為第二,天龍排為第三,神鵰和倚天只能和《飛狐外傳》《連城訣》《俠客行》《碧血劍》歸入僅是一般的行列。下面我將詳細說明我對各部小說的看法。
金庸武俠作品之我見之二:射鵰英雄傳
射鵰與其他的幾本不同,傳統小說的味道非常重,人物比較有始有終,人物的性格鮮明,表現的題材也是傳統的儒家思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第一次華山論劍,五位高手的各自性格分明,分別代表了中國人對人處事的五種態度。王重陽為全真教的教主,以抗金保宋為民為自己奮斗宗旨,他可以代表儒家中的王道。洪七公獨身行走江湖,行俠仗義,懲奸除惡,算是俠道。歐陽鋒聽到別人說他是壞人反而高興,算是惡道。另外的一燈為隱道,黃葯師為邪道。新一代中的四人郭靖是王重陽的精神化身,周伯通講他是王重陽的知己,並將王重陽的九陰真經傳給了他,可以算是王道的繼承人。楊康壞事作盡,卻不後悔,奪丐幫幫主,幾乎毀了丐幫;設計殺江南五怪並嫁禍黃葯師,一舉成功,憑西毒的性情和自負,當時願意收他為弟子,我想應該是殺江南五怪的計謀給西毒一個好的印象,他可以算西毒惡道的傳人。黃蓉為洪七公的知己,性之所至,不受拘束,行善助人,洪七公最喜與她在一起,又傳有洪七公的打狗棍法,繼任為丐幫幫主,可算洪七公的傳人。歐陽克自命風流,小才無德,自高好大,洪七公稱他輕浮,人品不端,而黃葯師卻對他青眼有加,所以可說他是與黃葯師同道。文章最後僅郭靖和黃蓉能有好結局,肯定王道與俠道,警戒世人不可作惡,也正是中國傳統小說最喜愛的手法。傳統小說從民國以來,這一部可算成就最高,而且也為傳統小說開辟新的創作空間,注入新的活力。
射鵰中的每個人物由於作者有意塑造鮮明的性格特徵,每個人都刻化得活龍活現。正面描寫俠者行徑的洪七公,曲筆對比的小人黃葯師,大家回憶中的憂國的王重陽,自持身分自承惡人的西毒,自己講述身歷經過的仁心禪意的一燈大師。作者對各個人物描寫的重點與手法都精心構思與計劃,明顯超出一般通俗小說的框架,進入了文學作品的范疇之內了。
在金庸小說中,男子的角色一直比女性要著重的多,唯有射鵰中黃蓉和郭靖的比重是一樣的,而黃蓉更讓人喜愛。在桃花島上十幾年與黃葯師生活在一起,卻與黃葯師在性情上判若兩人,她與桃花島上的僕人學習啞語,送好酒菜給被關的老玩童,展現善良的一面;流浪結識郭靖並一見終情,也知道一般的人是追求她的美貌或她父親的名聲,可知她對人注重內心;與江南七怪鬥嘴,與丘處機為難,可見她活潑開朗的一面;與瑛姑鬥智、為黃葯師洗刷冤枉,設計歐陽鋒等都體現她聰明多才和急智;對性事無知,說明她天真無邪;為父親護短,說明她體貼溫柔;接手丐幫,認真負責,說明她守諾重信;為郭靖而長年堅守襄陽,可見她的深情。作者將黃蓉刻化成如此可愛的女子,讓人不愛也難。看看金庸其他作品的女性形像都非常單調,性格不豐滿,只是善良溫順體貼而且都沒有主見,僅是男主人公的陪襯。作者讓黃蓉風采壓過郭靖,特別是最後奪得天下第一的歐陽鋒被她三言兩語就騙得瘋狂,隱隱地,作者在暗示這天下第一的名號應歸黃蓉才對。洪七公和歐陽鋒一燈都誇她是黃葯師的好女兒,洪七公更講要生女兒就要生一個象黃蓉一樣的,頗似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評語。我再舉一例:在一燈療傷後,一燈自述與瑛姑恩怨時,講到「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裳,區區一個女子,又當得什麼大事」,黃蓉立即道:「伯伯你瞧不起女子,這句話簡直胡說八道。」然後又講:「他講話不對,我定然要駁的」。另外郭靖在華山與黃蓉重逢時,郭靖講到成吉思汗害死他母親,自然不能再作駙馬,黃蓉即刻說到:「難道我是低三下四的人么?你給大汗趕了出來,當不成駙馬爺,才又來找我這個窮丫頭。」這樣的話,追求男女的平等以及雙方感情上的平等,金庸筆下其他的女性都是無法講得出來的。
射鵰中的惡人西毒歐陽鋒的形像也很高大、獨特。為了天下第一的名聲,真正從各方面著手准備,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成功的。為瑛姑籌劃計策以弱剋星一燈,絕境下傷得洪七公,在牛家村殺譚處端,破了全真七子,再偷襲黃葯師,如非梅超風,黃葯師非死即重傷,為奪天下第一的稱號,用盡手段。西毒才是真正的至情人物,王重陽一死,就直接去搶奪九陰真經,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在機會到來時不假仁假義,破全真七子,偷襲黃葯師,傷洪七公,每次都把握機會,認真實行,這樣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正是中國文化中最缺少的。他信守承諾,黃蓉以毀書為挾,歐陽鋒一句話,讓她放下書,走人,他為守郭靖三饒之諾,直到華山論劍的最後一天才對黃蓉微起威逼之意。他對郭靖的看法比洪七公和黃葯師都要准確,當郭靖說到將來老年時終將勝過他,西毒表現出非常成熟和實際的看法,而且十分尊重郭靖地與他三擊掌為誓,也是前輩中唯一看到郭靖潛力並同等對待的人。他真正注重自己的名聲,為了西毒的毒字,潛心鑽研毒學,成就非凡。他以君子之心對待郭靖,因為他認為郭靖是君子之人,可惜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竟被洪七公騙了。最讓人佩服的是,即使是一部假的九陰真經,他也能憑自己的才華和刻苦的修練,創出一門絕世的武功。最後大家都不得不承認他是天下第一,有志者,事竟成,歐陽鋒求仁得仁,雖瘋也可以含笑了。在桃花島求婚一節中,有一場西毒與東邪二人的對手戲,得知周伯通已有九陰真經,歐陽鋒就講天下第一是老玩童的了,黃葯師則依然自視奇高,然後二人到洞口時都被老玩童的尿淋了,這時文章中:「黃葯師氣極,破口大罵,歐陽鋒喜怒不形於色,卻只笑了笑。」這一罵一笑,兩人的高低,天地之別也。
射鵰中唯一讓我看得不過癮的是楊康的情節太少,前一輩高人中洪七公和歐陽鋒的情節幾乎相等,而後一輩的惡人代表楊康則顯得馬虎,楊康這個人其實應該再多寫一點才好。丘處機和江南七怪的意氣之爭,不僅誤了他們自己,也害了楊康和郭靖二人。郭靖由於有一個全心教子的母親,他的母親德行之高甚至可以說超過了岳飛的母親,郭靖才沒有象楊康一樣陷入對勝負的苦苦追求。楊康為丘處機所傳授武功,盡管文中未直接講丘處機勝負之爭的壓力對楊康影響有多大,但從郭靖的壓力也可以想像了。這就象那位少林高僧所講的,他們多了一份暴烈的武功,卻沒有教給他們化解這種暴烈的方法,郭靖如果沒有他的那個偉大的母親,大概也會象楊康一樣毀在這上面。只看楊康的所為,殺歐陽克而拜歐陽鋒為師,可說是大勇;設計嫁禍黃葯師,並且成功,可說是大智;奪丐幫幫主之位後,立即拿來對付郭靖和黃蓉,而且南遷之計幾乎毀了丐幫,可說是大才;對完顏洪烈和穆念慈的感情,可以說是深情。如果他的師父是馬鈺那樣德才兼備的真人長者,楊康本是可塑之才,因為他的是非之分一直是很清楚的。他臨死前既講「你不是我爹爹,害死我媽,又想來害我。」又講「父王,父王」,可知他的心靈上正邪之爭的壓力是我們不能想像的。而且從他對穆念慈由無情到深情,可知這人是能改好的,不過需要一位長者的諄諄教導。楊康在丘處機的武功傳授下,時刻受他師父意氣用事的影響,再在從尹志平處得知郭靖的水準不如自己,一開始就在他心目中留下自己高過郭靖的當然想法。等到比武招親到後來歸雲山莊再會再到爭奪丐幫幫主之位,每次下來楊康都占不了什麼上風,而且兩人的間距越來越大,所以使得他精神意識上已走入死胡同了,轉而追求邪惡的惡道,終於埋下後來死亡的禍根。就因為他沒有大德,無論怎樣的掙扎反抗,都無法擺脫命運對他的安排,當他拜歐陽鋒為師之事成功時,卻也是他死亡的前夕,不能不讓人為他惋惜。作者沒有安排他象歐陽鋒能有一個公平的機會與王重陽和洪七公進行競爭那樣,楊康一直都沒有機會能與郭靖來一次正惡的真正對決,他的失敗只能怨命運對他不公平,不過我想這也是作者的本意吧。
射鵰有的另一個優勢是:這是金庸的第一部心血之作,在射鵰之前的書劍和碧血劍只能算小試牛刀,作者將射鵰的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取為郭靖和黃蓉,讓二人的名字暗扣作者自己的姓名金庸--靖蓉,說明在寫作的開始作者就有意要將這部作品寫成傳名之作。這使得在選材時,作者每方面都能取最好的,無論人物的性格、情節的發展、武功的高下、開始結尾的安排等都沒有顧忌,採取最完美的組合。這部之後的其他作品為了不重復人物、情節、武功,作者再進行構思創作時就不得不有許多的顧忌,令狐沖、張無忌、蕭峰、楊過等都不能再是一個郭靖,而黃蓉的完美使得作者無法再塑得起一個與之同樣美麗完整的女性,反而郭靖的不完美使得作者能在其他男主角上另外得到發揮,得到大家的認可。同樣的道理,其他幾部作品中的壞人反角都沒有歐陽鋒那樣的人格和氣質,也是因為把西毒刻化得太完美了,無法突破。一般人的作品續集很難有機會達到與第一部同樣的水準,其中不能重復也是一個原因。
射鵰還有一項特徵與其他作品不同,就是沒有各大傳統武林門派的出現,所謂的少林、武當、華山等各大武林門派沒出現在射鵰中,這是武俠小說中十分罕見的情況,或許金庸當時想在武俠中另闢一片天空。
庸武俠作品之我見之三:笑傲江湖
接下來講排名第二的笑傲江湖。笑傲的最大突破是拋棄了儒家的俠士觀點,採用道家的無為觀點,不抓住這點根本不同,就會覺得笑傲江湖中心思想十分混亂。整本書中任何人或幫派的任何作為與成就幾乎都被作者放到壞人壞事的目錄中了,書中的兩個正派幫派--少林與武當之所以不討厭就是因為他們什麼事都沒有做,任何想有作為的人:左冷禪、岳不群、東方不敗、任我行、林平之等都是反面人物了。無為而治一直是中國傳統中最高的治國之策,盡管從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施。作者以主人公令狐沖的經歷為主線,極盡所能地從各方面闡述無為的道家思想,並且取得了文章的成功。
笑傲江湖以令狐沖為主角,其他所有的人都是配角,從文章一開始儀琳轉述令狐沖與田伯光的爭鬥起,就給讀者一個不同一般儒家俠者的形像,他灑脫、不拘禮法之名、不拘正邪之念、好酒豪放、說自己心中想說的話、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道家和佛門的觀念中有許多相近之處,特別是在二者都反對儒家思想中對事物、觀念的執著,但佛門仍注重正邪之分,道家比較注重人的所做所為。令狐沖在任我行逼他入魔教時,心中想如果任我行是誠心邀請他入教,他大概就答應了,這樣逼他入教,反而是不能屈從,可以知道令狐沖心中的正邪之分並不嚴重,反而比較注重手段。所以我講笑傲江湖應歸入道家思維而不是佛家思維。
作者不僅在情節安排、人物性格上樹立主人公的道家形像,也破天荒地在武功上為主人公設立「無招勝有招」的說法,這一點非常危險,因為金庸的武功體系一直都是內功占最重要的地位,內功深厚則兵刃加身時肌肉也會自動反彈或者滑過,全無法使出內力的令狐沖能打敗多位武林高手,已經打破了金庸的武功系統,但從各位讀者大都接受了「無招勝有招」這樣的說法上看,作者的這次冒險是成功的,以無勝有的道家觀念也才能更為大家所接受。
另外在情節上的安排,還有一種「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依」的道家思想,令狐沖對人生不在乎,禍事和福事來時都靜心地對待,符合自己心意的就接受,不符的就拒絕,有點「榮辱不驚」的味道。而事實上,每一件壞事跟著一件好事,好事跟著一件壞事,逐步地將令狐沖推上一代高手的境界。
但是我則認為作者在寫令狐沖處理岳不群師恩和對岳靈珊的情意這兩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執著已經破壞到作品和人物的完整了。與其它幾部作品不同,令狐沖一出場就是二十六、七了吧(估計),不是其他主人公那樣只有十六、七歲,令狐沖應該保持人物性格的一致才對,他走江湖也有不少年了,不至於一些最基本的是非都看不出來。對岳不群不反目還可以理解,但在少林與岳不群比劍所表現的行為實在是有點過份了,對岳靈珊的關懷與愛也可以理解,但嵩山上五嶽合派時對岳靈珊表現的行徑也太離譜了,十七、八歲的段譽可以這么做,二十六、七歲的令狐沖這么做就影響到人物的性格的完整性了,雖說這樣可以襯托岳不群的無義行為以及表現他的痴情,但犧牲人物的完整來遷就情節的發展,不是上上之策,有時使人產生沒有任何人能做到無為這個主題思想的錯覺。
女主角任盈盈的形像也單薄而不完整,反不如儀琳所表現出的那種情竇初開時心緒紛亂、患得患失的初戀少女的情懷更能讓人信服,再加上她處在佛門中的壓力,使得她的心理活動更得到進一步刻化,遠遠超過了任盈盈,給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
金庸武俠作品之我見之四:天龍八部
對於第三的《天龍八部》,我對它十分惋惜,如僅有蕭峰一位主角,則可以與射鵰並列第一,但加入段譽和虛竹兩人後,將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破壞盡了,盡管段譽和虛竹二人的形像都很成功,故事的情節也更曲折,壞處仍然超過好處,只好位居第三了。
蕭峰是儒家俠者的最高境界,簡直就是郭靖再加上聰明的才智、豪放的性格、愛憎分明、流露深情的十全十美的人物,將他寫得這樣完善,是為了寫英雄無路、命運弄人的悲劇。在小說中作者每次在蕭峰出場的時候,都盡力地完善他的形像,當我看到他在雁門關上確知自己是契丹人後,能立即解開這個心結,心中就有了不祥之感,因為這樣的大智慧是一般人少有的,而金庸的作品藝術性又極強,蕭峰不死,文章無法收尾。這也是我為什麼認為金庸在寫作時,本身就十分注重文學性,不是通俗小說的寫法。將主角寫成無所不能,機智又能幹,運氣又好,而寫成喜劇結尾是標准通俗小說的架構,比如超人、蝙蝠俠、007等,奮斗幾十年的偵探小說一直不被承認文學性,也是這個緣故。古龍傑出的《絕代雙嬌》、楚留香、陸小鳳等其實就是標準的通俗小說的手法,文學性不夠高,也是同樣的道理,金庸將蕭峰寫得越完美,悲劇結果的悲劇性就越強。
蕭峰一開始出場就遇到丐幫長老造反,蕭峰當即一出手就制住全冠清,自傷法刀,收服丐幫子弟的信任,明知有人誣陷他殺馬大元也不慌亂,表現出少有的以德服人、大智大勇。後來聚賢庄一戰,蕭峰幾乎是戰神的化身,武功到了能「化腐朽為神奇」的武學最高境界,口才可反駁大家對他殺父殺母殺師的指控,飲酒斷義以成全他人之德,如果不是阿朱在一側讓他心亂,在一百多武林豪傑中如無人之境。金庸其他小說的主人公都有一定的弱點,只有蕭峰是完人,不僅是文武上的完人,而且是道德上的完人,所以他無法容於這個世上。
我們來看蕭峰一生的命運,他千辛百苦才繼任丐幫幫主,一心為丐幫興盛盡心盡力,而丐幫在他手中也確實有天下第一大幫的氣勢,然而他卻被迫離開丐幫,一生的奮斗化為烏有,是命運的第一步。接著在被江湖認為是殺父殺母殺師的大惡人的情形下,帶阿朱闖聚賢庄,在被迫殺人後,臨死前卻又被人救出,命運安排讓他不能自己決定生死。再其後,確知自己身世之後,認為殺他父母、師父的人是帶頭大哥,報仇的結果誤殺所愛的阿朱。後來帶阿紫到東北,這時候的蕭峰無所作為,卻是他離開丐幫後最無憂的時光。等到他為耶律洪基義兄平亂後,一直就有南征的壓力,又開始被命運折磨了,最後成就了宋遼和平,自己自盡身亡。他在少林時不肯為私仇而動干戈,連少林聖僧也說他唯大英雄能本色,蕭峰當之無愧。
蕭峰之死是大英雄之死,然而他是死在什麼之下呢?我覺得他是命運弄人,被逼死的。他追求自己對命運的掌握,與其他的人物不同,他對自己一直是十分有信心的,這特別表現在他那句評慕容復的「蕭峰大好男兒,竟與你這種人齊名。」他卑視的是慕容復的品格,蕭峰他自己對自己的品德要求是極高的,最後也是死在這上面。他脅迫耶律洪基定下和盟,仁和義上是正確的,錯的是禮法上面。以下犯上,非禮;聯合外族,脅迫皇帝,非法。正因為他有自信而且追求品德完美,所以才不得不自盡。有人講他可以隱居,這就是對蕭峰性格的不知。蕭峰每次一出場,就如天神一般不可侵犯,就在於他對自己品德上的自信極高,有正氣凜然的感覺,如果他真的隱居活下去,這種正義的自信也就毀了,也就不再是蕭峰了。他由於身世出於異族,從小汪幫主和少林玄苦一定特別注意對他品德的培養,再加上蕭峰本身的才智又高,能力極強,所以才能維持這種品德上的高標准,最後仁義能做到,卻無法再做到禮法了,欲成為完人的蕭峰就不得不死了。
本來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好的回答,那就是少林聖僧的答話。他講少林每修一項武功,就應該多修一項佛法來抵制,如果一味地追求武功,就走入了魔道。道德也是這樣,汪幫主和玄苦給蕭峰極高的品德要求,卻不能傳給他抗衡的解法,讓蕭峰走上追求品德完人的邪路,他們二人也要負相當大的責任。我們一般人在得到學問和道德時,大多數都不是來自自己實際生活的真正體驗,而是由長輩或書本里得來,而且也是一樣沒有提供解葯,所以僅是多學而不思是非常危險的,這也是許多有識之士對道德和科技反對速求的原因。排列第一第二的兩本書一本講儒家的思想,一本講道家的思想,這一本本來應該是講佛家的思想(從本文的題目可知),然而由於段譽和虛竹的插入,使得中心思想不能貫穿,沒能更進一步闡述聖僧的佛家道理,讓人十分的惋惜。另外,人們常講:「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蕭峰求仁得仁,作者一意成全,可知他還是很欣賞蕭峰的。象慕容復沒能自刎於少室山,而後失常瘋了,作者連那一死也不肯成全,可知他對慕容復那種為了一己之利的復國,不顧天下民眾的行為是十分的憎恨的。
金庸武俠作品之我見之五: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的失敗,我不把它歸於文章沒寫好,而把它歸於題材沒選好,作者想寫一個仁德無敵於天下的人物,盡管竭盡所能,卻仍然無法讓人信服。因為自古而來,寫仁德無敵的人物很多,卻沒有一個成功的。三國中的劉備和水滸中的宋江就是代表,然而仁厚長者劉備給人一種虛偽的感覺,及時雨宋江除了虛偽外,一天到晚只是投降,更不要說西遊記中的仁德長者唐三藏不分正邪。金庸敢在前人多次失敗之後,再挑這個題材,雖然很敬佩他的勇氣,然而張無忌的形像在大家心目中仍然是不成功的爛好人一個,他在大家眼中是沒有決斷、不敢擔當的平庸之人,反不如謝遜、趙敏、周芷若三人成功。 從回到中土到光明頂,張無忌大部份時間是在與胡青牛學醫,要了解他轉變只能從這段時間加以推測。古人雲:「醫者仁者心」就是說做醫生的人應該是仁德人的心思。張無忌長時間攻讀醫學書籍,書中應該有講到這種道德,再加上他沒有其它書讀,也就接受了醫學書中的這種仁者心的道德觀念。盡管我覺得這種解釋法仍嫌太牽強,目前也想不出其它的理由了。相對作者為射鵰中郭靖的行為心態所做的詳盡的鋪述,張無忌的心理過程的轉變實在是太快了、太馬虎了。
其次,倚天中的兩位女主人公讓人不敢恭維,趙敏的手下對她如此尊重,趙敏對手下簡直毫無人性。對強者趨之如騖,對弱者冷酷無情,我覺得她和天龍中的馬夫人康敏性格十分類似,只是二人出身不同,經歷自然天上地下。可以想像,如果她得不到張無忌,多半會想盡辦法毀了他。(兩個女子名字都叫敏,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周芷若的轉變也快得不可思議,自古以來,要盟不守是中國人的普遍觀念,僅僅是一句誓言而且不為人知,能將一個好人變成壞人,情理上難以說得過去。很讓人懷疑是不是作者認為反正張無忌已配不上小昭,乾脆送他兩個爛蘋果算了。
我雖不喜歡倚天,卻十分喜歡其中張翠山和謝遜在盤龍島上二人比武的情節,光明正大地以弱勝強在武俠小說中十分難寫,然而這一戰卻讓人心服口服,而且比武又那麼有詩意和意境。真正地讓人佩服金庸的想像力和他的文筆,不過,兩個武人比武,卻是比寫字,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金庸武俠作品之我見之六:神鵰俠侶
金庸的各部小說間雖有一定的呼應,但一般都是相隔百年以後,因為這樣才不會出現作品間的互相掣肘,神鵰緊接射鵰之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射鵰的人物,如何處理好這些人物的行為,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容易。神鵰將射鵰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沒能很好的發揮,反而進行大破壞,讓人無法卒讀。不過,也是由於射鵰中的各個人物太完美了,緊接其後的神鵰無法再造同樣的效果,唯一的方法只能是破壞射鵰的人物,才能夠有所突破。
首先是在射鵰中最重面子和名聲的黃葯師在神鵰裡面居然真的成了世外高人,李莫愁打敗了他的弟子,他沒有象射鵰那樣自己再來和李莫愁對一掌,也就放過去了。而且還收了程英做關門弟子,他不怕大家說他老了花痴,總之,射鵰中他想做而做不到的事,神鵰中居然做到了。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也就是說四十歲以後,一個人是很難改變本性了,神鵰中的人一過四十,居然都改變了本性。當我看到老玩童和瑛姑生活在一起,覺得真的是笑掉大牙,老玩童還成什麼老玩童了嗎,老玩童過完八十還變成大人了。瑛姑僅因為周伯通一到,就饒恕了裘千仞,也將她的仇恨太表面化了,即使她口頭上答應了,心中怎可能,要知道一燈僅僅是沒有救她兒子,就被處心積慮地設計刺殺,殺她兒子的兇手不會這么輕易饒了的。仇恨這個東西其實也是很有寫頭,伍子胥鞭屍才是真正的恨意,無法饒的。一燈莫名其妙地一心要化解慈恩的心結,甚至不惜自己損傷身體,對比射鵰中多次要搬家,逃避仇家的情形,心態如同兩人。佛家講究緣字,他一直讓慈恩打下去,損害了身體,不僅不能化解慈恩的心結,只怕會逼得慈恩越走越遠。結果,當小龍女深受奇毒時,他沒有功力再施展一陽指神功了,盡管只有他才能解救小龍女,難道他沒有再加罪孽之感。
射鵰中善良的黃蓉,在神鵰中叛若兩人,一心一意地對付楊過。而射鵰中無論什麼險惡情景,蓉兒都能微笑間將之化解,小小一個楊過會搞得那麼頭大?聰明過人的特性在神鵰中也不見了,需要裝瘋來騙慈恩,要知慈恩已接近瘋狂的邊緣,那時候的任何刺激都可能推他過了那條邊緣,因為此時事情變壞的可能性大大地超過了變好的可能性,黃蓉這個險冒得太大了,不是談笑間就制服了敵人的黃蓉了。黃蓉當時的行為,作為點化慈恩確實是非常好的舉動,當頭棒喝,慈恩能心歸佛門,我能理解,但作為救人就不是好方法了,當時最重要的是要穩定慈恩的心情,而不是刺激他。射鵰中深受指腹為婚之害的郭靖會要求將郭芙和楊過定親,實在是有違郭靖本性,當時的黃蓉只要一提郭靖的過去,郭靖就會毫無理由進行堅持。郭靖為了大汗所指定的華箏公主和楊鐵心所指定的穆念慈的糾纏,幾乎毀了他的一生,象這種有切膚之痛的事實,郭靖不可能那麼快就忘記了。
再來看主角二人,女主角小龍女的形像太單薄了,就一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可以全部包括了,與楊過豐滿的形像不成比例,讓人無法有射鵰中各個人物各有特色的感覺,算算神鵰中,除了一個楊過,實在是沒有其他任何人值得討論了。
主角楊過一出場就陷入父仇的死結,而且成為文章發展的一條線索。與郭靖不同,郭靖從小時候就在母親教導下,學武只為報父仇,楊過的母親穆念慈應該不會教導他報仇,多半是教他學好文字,不要報仇,他那麼大的恨意來自何處?而且他父親楊康之死,是由於黃蓉告訴了西毒他兒子是被楊康所殺,算起來殺父仇人,西毒佔了大頭,黃蓉只是小頭,楊過拜西毒為義父,對黃蓉恨意重重,雖是命運弄人,也不能不讓人覺得楊過的自以為是了。其實,當初楊過詢問父親如何死的,黃蓉可以回答他一句「死在西毒的蛇毒下」,等楊過得知歐陽剋死在其父手中,看楊過如何能跳出這個圈子。
楊過和小龍女盡管二人一起生活十年多,但二人的性情完全相反,一個愛清靜,一個喜歡熱鬧,一個沉靜隔世,一個活潑開放。少年時兩人如真的生活在一起,很快就會鬧翻天或一人悶悶不樂。作者為了加深他們間的感情,不得不安排一個接一個的生離死別,以維持讀者對二人的同情,直到最後小龍女跳下絕情谷的斷腸崖,楊過真的不能見到小龍女了,他才對小龍女的情意越來越深,完成了他從多情到深情的轉變。
第三次華山論劍將楊過評為「西狂」,我覺得也是一個敗筆,華山論劍安排在最後,自然應該起到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但是將楊過的性情稱為狂,則明顯地錯解狂的意思了。中國人一直定義狂士為恃才傲物,我在楊過的身上看不到一絲的傲氣,而狂就是要自認為有才華,而看不起人。古書中推為狂士的一個是李白,一個是王安石,還有一個王羲之。一般說來,狂總是跟傲在一起,有才是狂士,沒才是輕狂。根據楊過的情形,稱他為邪比黃葯師還恰當,不顧武林理義,娶了師父,而那黯然銷魂掌只有悲傷離愁時才有威力,實在是邪門,不過黃葯師還沒死,這就難辦了。所以說象其它小說那樣,隔了一百年多,牽制較少,就比較好發揮,神鵰緊接射鵰,處處受到射鵰情節的為難,本身就處於極不利的地位。全文講述楊過感情從處處留情到鍾情一人,或者可以將他稱為「西情」也比叫西狂更恰當。
❸ 求三篇「金庸武俠小說賞析結課論文」(1500字左右/篇)
金庸小說人物評論之張無忌
《神鵰俠侶》是金庸緊接著《射鵰英雄傳》的小說,但我認為這部小說及小說的主角楊 過應分別處理,因為《神鵰》的主題完全不同。有些人或會覺得武俠小說是寫故事、寫人 物,不是探討什麼主題,我很同意這個見解,以主題論金庸小說的人物,並不是強說這些主 題是作者原意,而是純粹讀者自己的體會出來的東西,但是一部完成了的作品,是有它自己 的生命的,因此讀者看小說,或者旁人要評論,也不必事事追究作者原來的用意是什麼。我 的意見是,暫時不談《神鵰》而跳到下一部小說,可以得出較連貫的看法。 在《倚天屠龍記》,金庸又回復到袁承志式的主角來。張無忌的身世比袁承志復雜得 多,遭遇遠比袁承志傳奇,但張無忌的個性跟袁承志完全不同,他隨和得多,也被動得多 了。
金庸在《倚天》的後記說,張無忌不是政治領袖材料,因為他不能剋制自己,對敵人殘 忍,不能當機立斷,也沒有權力欲,但是,張無忌隨和良善,可以與他成為好朋友。 張無忌最大的特色是他的良善心腸。他並不很重視分辨是非善惡,也可說是不大重視公 正的賞善罰惡,而是習慣性的得饒人處且饒人,他是個感性的人,很容易受人感動,要威脅 他做什麼未必成功,但懇求他什麼,他多半會答應,就算自己吃虧,也不計較。 他的良善心腸,自小已看得出來。謝遜在冰火島上談往事,說到以七傷拳打空見神僧, 十三拳打了十拳,小元忌插口說:「義父,下面還有三拳,你就不要打了罷,這老和尚為人 很好,你打傷了他,心中過意不去。倘若傷了自己,那也不好。」
他頭十年的生命,在父母及義父慈愛保護之下度過,後來的一連串苦難,始終沒有改變 他對別人的信任和善心。他父母在一日內相繼自殺而死,殷素素臨死時叮囑他記著上武當山 逼死他父母的各門各派中的人,慢慢報仇,他記是記住了這些人,但最後沒有向他們之中任 何一人報仇。金庸的男主角之中,似乎只有張無忌從來沒有以為什麼人報仇為目的。 另一方面,張無忌記恩,周芷若在舟中喂飯之恩,他一生都沒有忘記,後來她兩番累他 幾乎喪命,他也一點不放在心上。記起她時,總想到她的恩情,不想她負他之處。 他是個溫情的人,對父母義父的愛、對張三豐的愛、對武當六俠的愛時時洋溢在胸中, 甚至對殷離感到親近,對殷野王、殷天正感到深切親情。他保護楊不悔萬里尋父,絕不是基 於「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原則,而是出乎自然的愛護弱小。在光明頂秘道之中,他以自身為 小昭擋災,小昭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但是於張無忌而言,這卻是最自然不過:「你是個小姑 娘,我自是要護著你些兒。」
在情愛事上,張無忌也是隨和被動、容易受感動、容易受人擺布。他以愛還愛,周芷若 愛他,他對她愛憐備至;趙敏對他迷戀,為他拋棄榮華。不顧生命,他也自然「刻骨銘心」 地愛她了。她們兩個都是美人,金庸在書中三番四次刻畫她們白雪紅玫之美,一加上良辰美 景。花前月下,張無忌的反應便是「心中一盪」、意亂情迷了。
張無忌不能成為政治領袖,隨和被動而缺乏野心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 他毫無主見,亦心無城府,容易信人。他之所以成為明教教主,全是湊巧,後來中朱元璋之 計退出,亦沒有什麼可惜。他根本沒有多大的領袖指揮才能,更不懂謀略,就算當時沒有中 計,也不是長久的教主材料。他甚至沒有什麼志願理想,他對世界看法單純,最接近理想志 願的,只是空泛地希望人人忘記仇恨,結成朋友,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因此,他最適合做醫 生。他在蝶谷學醫,後來運用醫術救人的情節,是他表現得最主動的地方,也是他最令人欣 賞的時候。武功在他是次要,醫術才是最主要的。
我始終不大喜歡張無忌,真正原因可能只是他的個性與我恰好相反。我對張無忌這個人 物頗有偏見。但我仍認為這樣的人,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他們心地良善,絕不苛刻,也 絕不自以為是,道貌岸然;壞處是他們容易被人利用,他們往往明知被人利用而甘心被人利 用,雖然這是他們的寬大為懷,但這也令到愛護他們的人感到不快,因為對於對他好與對他 不好的人都一樣好,其實就是對於對他好的人不公平了,這種心態或許可稱為小心眼,但也是人之常情。
金庸小說人物評論之梅超風
讀過《射鵰英雄傳》的人,沒有不記得「黑風雙煞」的。
江南七怪黑夜在荒山惡戰黑風雙煞的驚心動魄之處,像人與鬼怪之間的搏鬥多於武林人 物之間的打鬥,梅超風長發飛舞、在月下荒山以「九陰白骨爪」插入活人靶子的頭頂,滿手 鮮血腦漿,令人想起吸血僵屍。童年的恐怖經歷印象分外難以磨滅,惡戰「鐵屍」梅超風、 慌亂中刺死「銅屍」陳玄風,是郭靖童年最可怕的經歷。
荒山一戰,「銅屍」喪命,被江南七怪打瞎的「鐵屍」卻逃脫,她到處追尋殺夫仇人報 仇。梅超風是《射鵰英雄傳》最殘忍可怖的人物,但同時又是最可悲可憐的人物。她突然在 完顏烈王府花園出現,被黃蓉一口喝住,讀者才知道原來這妖魔似的「鐵屍」以前有一個美 麗的名字叫做「梅若華」,拜在桃花島黃葯師門下學藝,才改為「梅超風」。同門的師兄弟 都以「風」字排,陳玄風原是師兄,兩人成為情侶,此外還有陸乘風、曲靈風等人。黃葯師 的夫人為他從周怕通處騙得一部「九陰真經」,梅超風與陳玄風偷了逃去躲起來練習,黃葯 師大怒之餘打斷了徒弟的腿,把他們逐出師門,馮蘅為黃葯師苦苦再努力追憶經文默出,終 於心力交瘁,難產而死。梅超風,陳玄風便成了相依為命的一對夫妻,陳玄風死後,十多年 來梅超風便瞭然一人,過著孤獨、痛苦而黑暗的日子。
把梅超風比作自悔偷靈葯的媳娥,未免有點怪誕,然而梅超風的確是懷念師父、後悔偷 經。在歸雲庄無意重見恩師,她掩不住渴望重歸師門的心情,寧願自己斬去雙掌,以廢掉從 「九陰真經」上學回來的高強武功。終於,黃葯師與全真七子搏鬥,歐陽鋒在背後施襲,她 奮身撲在黃葯師背上,為護他舍棄了生命,臨終之際,黃葯師讓她得償心願,她死後,黃葯 師以她的屍首為「武器」,為她報仇。無論是否同情這兩個人物的所為,讀者都會被他們之 間的感情感動。更值得指出的是,梅超風這個人物的完整。她的故事一早便有伏線,正好顯 示《射鵰英雄傳》的結構比較嚴密。
金庸小說人物評論之黃葯師
金庸小說所有女子之中,最幸福的一定是黃蓉的母親馮蘅女士了,因為她有黃葯師這樣 的人做丈夫(馮蘅因黃葯師而亡,不知有何可幸之處?--東方劍)。
黃葯師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博覽群書,精通陰陽五行、奇門八卦數術,琴棋書畫,更 是無一不精,黃蓉隨便亂學些皮毛,已經十分可觀,黃葯師本人如何聰明及有才學,就不難 想像得到了,何況他還武功蓋世,臍身一流高手之列?
黃葯師本人風流瀟灑,口味高雅,單從他的武功已可見端倪。他的「落英掌」、「蘭花 拂穴手」追求姿態優美,「碧海潮生曲」更是寓武功於音樂。桃花島的布局符合防衛,但表 面上不露痕跡,但覺花木幽深,竟是園林藝術的上品。
看他的布置,便知他的生活充滿撫琴、吹蕭、烹茶、觀畫、鑽研學問種種情趣,「桃花 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多麼令人神往!
他不落俗套,不為世俗思想所規限,他任性痴情而極度浪漫。妻子亡故,他戀戀不忘, 十幾年中,夜夜在她墓旁吹簫相伴,墓中供著的是他親筆所繪的小像及最精巧的珍玩,他做 了花船,思算攜了她的玉棺,月夜出航,讓海浪打碎船身,與她一同葬身大海,這是何等痴 情,又何等浪漫。
而且他的浪漫,不是做夢的少年的浪漫,而是一個懂得愛也懂得欲的成熟男子的浪漫。 他的重視真情,一生渴望思念也在所不計。所以,他看見黃蓉深愛郭靖,難舍難分,他便共 鳴而發出悲吟:「且乎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有這樣的父親而 思嫁郭靖,黃蓉的口味實在不高貴。
這樣的人自是驕傲的,所以是「東邪」,而黃葯師的缺點也太多太多,「偉大」、「英 雄」、「完美」的這些字眼不能用到他身上,但這么多才多藝多令人傾心之處的人,有缺點 又有什麼關系?馮蘅雖然早死,但也應是值得的。
金庸小說人物評論之洪七公
洪七公若非貪吃,必然是個偉大而無趣的人。他正義凜然的告訴裘千仞,他手下殺過二 百三十一人,但個個都是惡徒,死有餘辜,他平生沒有殺過一個好人;就算這是事實,這等 自信道德上從來沒有錯,而進一步結論因此他有資格殺裘千仞,真是使人不寒而傈。世上最 專橫的獨裁者,總是以為自己是對的。
洪七公毫不專橫,也絕非獨裁者,他是一個典型的大節一絲不苟,其餘便不拘小節的人 物,不犯大錯,不給他作大義凜然指責的理由,洪七公是個可愛的長者。他的貪吃及美食當 前的猴急姿態,令人感到好笑,洪七公有此弱點,便不會變得不近人情了。
事實上,他很有人情味,他明知黃蓉故意討好他,使他答應教郭靖武功,但也不在意, 照教如儀,讓這對小兒女遂了心願。他並不是一味出自好心,教穆念慈是出自好心,報答她 好心救了一名丐幫弟子,但只教了她兩三招,黃蓉郭靖學了這么多功夫去,一來因為他貪吃 黃蓉的小菜,二來因為他著實喜愛他二人,而兩人之中,他又喜愛黃蓉更多,因為她聰明伶 俐,這樣的徒弟,往往吸引師父一套一套功夫的教下去,欲罷不能。若洪七公正義感大於人 情味,他就會欣賞正直的郭靖,多過古靈精怪的黃蓉了。為了郭靖,他大概不會承擔這樣大 的麻煩,親自跑到桃花島去代郭靖求親,但為了黃蓉,見她那麼喜歡這傻小子,他就扮演郭 家大媒去了。
他喜愛黃蓉,黃蓉也是真心愛他,他被老毒物暗襲,身受重傷,明霞島上,黃蓉悉心照 料維護,猶如小孫女照料老祖父,親情深厚,令人感動。
其實,正是因為他是這么可親可愛的一個人,所以他的正義凜然才分外使人肅然起敬, 所以在他跟前,施以偷襲的歐陽鋒,乘人之危的歐陽克,才顯得那麼卑鄙不堪。洪七公對裘 千仞說的那段話那麼有力,原因不在於洪七公是永遠不會錯的聖人,而是在於他極少板起臉 孔教訓人,連洪七公這么寬容的人也提出指責,裘千仞就不能不感到慚愧了。
金庸小說人物評論之黃蓉
金庸小說多妖女,黃蓉一露面便讓郭靖的師父罵稱「小妖女」;殷素素是「妖女」。任 盈盈是「魔教妖女」,何鐵手、藍鳳凰之流自然更是妖女,連蒙古郡主趙敏,也被人叫做 「小妖女」。
金庸小說多妖女,無非是因為金庸小說多美女。美得驚人而又「來路不正」的女子,活 色生香,不肯像淑女那樣守本分,太令正人君子抵抗不了,衛道之士就不能不罵以「妖女」 了。從這個角度看,黃蓉當然是「小妖女」。
許多人不喜歡黃蓉,特別是《神鵰俠侶》中的中年黃蓉,嫌她聰明得過分厲害,有點近 乎陰沉。我卻十分欣賞黃蓉,認為是金庸寫得最好的女角。特別欣賞他處理黃蓉從《射鵰英 雄傳》的青春少女到《神鵰俠侶》的中年婦人的個性發展。其他女角大多是形象化的人物, 但黃蓉卻是活生生的、有優點、有缺點。會長大。會變。會衰老的真人,音容體態歷歷在 目,思想個性貫徹分明,熟讀這兩套小說,覺得了解黃蓉的一生,這是在金庸成功的角色中 也不可多得的。
寫黃蓉的筆觸之准確,不像創造一個角色,倒像描述一個作者很熟悉很喜愛的人。 其實,黃蓉沒有什麼「厲害」;除了特別聰明美麗之外,她只不過是一個尋常女子。少 女時愛玩,遇到了喜歡的少年郎,但願與他日夜相從、一生廝守,一心要嫁給他做妻子。 結婚之後,又一心助他事業成功,為他養兒育女。她可沒有什麼胸懷大志,不過事事以 丈夫為重。為兒女操心。
即使論聰明才智,黃蓉的聰明才智也只限於心思敏捷。記性特別好而已。詩詞歌賦。對 聯謎語她過目不忘,武功算術一點即通,但她沒有超凡的智慧,一燈大師的禪機她便茫然不 知所對。她不夠耐性。缺乏恆心,也不見得特別有同情心,南琴的凄涼、穆念慈為情所困, 她只覺好奇好玩。(金庸說,聰明的人未免缺少同情心。)直至與郭靖無奈分離,才開始了 解愁滋味,是失意苦難強迫黃蓉長大的。
但黃蓉就是娛樂性強。特別喜歡她在岳王廟拆穿歐陽鋒和楊康在桃花島殺江南六怪那段 情節,由她在柯鎮惡手掌心寫:「告我父何人殺我」開始,到逼歐陽鋒讓終於明白了內情的 柯鎮惡走,分析推理,步步洞悉先機,緊張刺激,像看最曲折奇情的偵探小說。但這段己開 始見黃蓉以機智面對凶險。不復只輕松鬥智,漸漸踏入後來《神鵰俠侶》的「智者慮」的苦 澀境地。
精靈嬌美的黃蓉,為什麼樂意嫁與既笨拙而又不見得長得多俊的郭靖?一個解釋是「蘿 卜白菜,各有所愛」。這個解釋,等於說情之為物沒有什麼可解釋的。有一個新派解釋是, 黃蓉就是看中了郭靖笨,容易控制,不怕他鬧花樣,這又未免太理性了。
黃蓉初識郭靖,不過盈盈十五,刁蠻任性,父親又大有來頭,她才不怕被什麼人欺負。 而且她不但任性,更是痴情,真的是一往情深。發現郭靖原來已是「金刀附馬」時,她對父 親說,他另娶別人,我也要另嫁別個;他心中只有我,我心中也只有他,我是你的女兒,別 人不高興也拿我沒法,但是他這樣對我,我也活不到多久。黃葯師見女兒眼神是纏綿萬狀, 難舍難分,知道情根深種,根本無可挽回,只能陪她傷心。
不是的,黃蓉是真心愛慕依戀郭靖,若要解釋,那也毫無難處。一般男以色愛女,女子 愛男子,卻是基於道德或本領上的崇拜,郭靖覺得蓉兒「說不出的可愛」,但黃蓉愛郭靖, 是因為「世間上不可能有比他更好的人了」,是因為他是好人,是君子,是個有清楚原則而 嚴格遵守這些原則的人。
甩一點現代心理學的術語說,郭靖是黃蓉的道德范疇,他給黃蓉的,是她一向匱乏的精 神上的安全感,換句話說,郭靖是銜蓉心底渴望的「父親人物」。黃葯師與女兒的關系,素 來是好友的關系多於父女的關系,尤其是妻子早死,女兒便在精神上代替了妻子的地位;他 教她學問武功,與她談詩論文,但從不以父親地位管教她。正因為關系是這樣,他才對郭靖 諸多不滿,其中有許多是喝醋成分,到後來郭靖黃蓉結婚生子,他更看不入眼,不但與他們 疏遠,跟楊過談起黃蓉,還是十分酸溜溜的。
但是黃蓉不是「小東邪」,個性上她只是個尋常女子,跟郭靖過著「正常」的家庭生 活,接受他的道德倫理價值,同時得到社會接受,她十分滿足樂意,她要人間的快樂,不要 孤標傲世,黃葯師對她失望,那也沒有法子。
黃蓉為什麼跟郭靖好。即使看《射鵰英雄傳》不明白,看《神鵰俠侶》也會明白。楊過 是黃蓉的翻版,這個金庸已多次暗示過,黃蓉自己也再三說了出來,一般的刁鑽古怪,聰明 伶俐,痴情任性,一個是嬌美無倚,一個是清秀俊俏,所不同的,是兩人的身世。 黃蓉初識郭靖時扮成個骯臟襤褸的小叫化,楊過根本就與小叫化差不多。黃蓉後來約郭 靖到湖邊相見時,恢復她本來面目,郭靖只覺她宛若仙子下凡,黃蓉說,她穿這樣的衣服, 人人都會同她好,但她扮作小叫化的時候他待她好,那才見得是真心。
楊過的小叫化可不是扮的,無怪人人都待他不好,黃蓉與楊過的分別基本是這樣。 黃蓉與楊過這樣相似的人,為什麼一直關系十分差?金庸說成是中央隔了個楊康的陰 影,其實不是的,真正的原因是愛的基礎在於信任,而兩個心比比干多一竅的人要互相信 任,真是難乎其難。聰明人可以看到一百個懷疑的理由,而信任往往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考慮 之上。黃蓉與楊過在桃花島有過一次真情流露的交流,是黃蓉不知為了什麼緣故,對楊過坦 白誠懇他說,她知道他有許多事瞞著她,不過她很了解,因為自己小時也是一般怪僻。楊過 大是感動,在她懷里哭了起來。這就是以愛報信任的自然反應。可惜,信任沒支持多久,楊 過一見傻姑,逼問出楊康死因,馬上認定黃蓉是殺父仇人,而對他種種好處,都是別有用 心。傻姑斷續不全的話又怎信得過?楊過是個聰明人,縱然偏激,也必能問得明白,但是由 於一早便對聰明的黃蓉不信任,所以一想到她存心作假,便堅信已找到答案。
聰明人太聰明時,就會草木皆兵,沒有人可信任,因此,也沒有人可以愛,但偏是黃蓉 楊過都是極需要愛的人,因此碰上一個全心全意愛自己的率直的人、笨人,因其笨而可信 任,便如獲救星,一心相愛,到死相隨。郭靖是笨人,小龍女是笨人,楊過愛小龍女而黃蓉 愛郭靖,黃蓉與楊過始終不能相親相愛,就是性格的關系。
數年前看過倪匡先生批評黃蓉,他說,少女時代的黃蓉那麼可愛,一到中年就非常不可 愛了。我很不同意,納悶了幾年,老是想翻案,一直想到現在,忽然明白,原來中年黃蓉果 然不可愛。
一燈大師贊美中年黃蓉大智大勇,怎樣叫做「智」,似乎不必解釋了,但是「勇」是有 多種的。不知畏懼的「當頭勇」,被蕭伯納在《兵器與軍人》之中挖苦得不成樣子,比較值 得敬佩的是感到恐懼仍不退縮的勇。郭靖聽見都史拉豹子去找拖雷,要去叫拖雷逃,韓小瑩 問他怕不怕連他也吃掉,他說:「我怕。」韓小瑩問:「那你去不去?」郭靖答:「我 去。」就是這種勇。這種勇氣,是感情鼓勵之下的勇氣。第三種勇,是經過理性分析策劃而 後採取行動的勇。
黃蓉為了取得僅存的情花解毒丹去救楊過性命,說服裘千尺打她三枚棗核釘,若然她不 閃不避不格接了,裘千尺便把丹葯給她。這棗核釘十分厲害,黃蓉雖是策定計謀,但仍須冒 性命之險進行。一燈大師贊她大智大勇,就是指這種勇。
另一次是她潛下絕情谷底的寒潭去尋楊過。雖說黃蓉水性最好,但其時她已年近五十, 而潭底有什麼凶險,誰也不知,她再三盡力潛至可潛到的最深處,以致上來時頭發也結了薄 冰,不可謂不勇敢。
這種沉著的勇,並不遜於第一,二種勇,剛相反,把危險看得清清楚楚而全力以赴,需 要的勇氣更大。然而,需要最大勇氣的勇,也是最沒有人感激欣賞的勇。黃蓉兩番捨命救楊 過,他何嘗感動?又有多少讀者感動?倒是傻里傻氣的亂打一通,無端一齊送命,大家都感 到敬仰無比。快意無比。
說破了。原因也很簡單,人心底最害怕的是自己太過渺小無力,居然有人不顧後果拚命 為自己做一件事,那就證明自己重要,有左右別人行動的力量。令人放棄理智的力量,常常 使自己有這種勝利感的人自然十分可愛,黃蓉連面對生死都由理性控制,當然極「不可愛」 了。
❹ 天龍八部金庸小說鑒賞
《天龍八部》是千百個掀天巨浪,而讀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葉扁舟上。一個巨浪打過來,可以令讀者沉下數十百丈,再一個巨浪掀起,又可以將讀者抬高數十百丈在看《天龍八部》的時候,全然身不由主,隨著書中的人物、情節而起伏。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龍八部》,又是一個新的巔峰。一個接著一個的巔峰,這是金庸創作力無窮無盡的證明,每一部小說,都有不同的風格,都帶給讀者新的感受。到了《天龍八部》,以為以後,總不能再有了,但是還有更新的巔峰。《天龍八部》的想像力,比《倚天屠龍記》又進了一步。更不受拘束,更放得開,浪漫激情更甚,堪稱是世界小說的傑作。《天龍八部》一開始就釋名: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羅迦。接著又解釋了「八部」每一個的含義。照這樣的篇名看來,金庸是想寫八個人,來表現這八種道神怪物。可是,《天龍八部》中,哪八個人,是代表這八種道神怪物的!哪一個人代表哪一種,曾經詳細下過功夫去研究,都沒有結論。誰是夜叉?是「香葯叉」木婉清?木婉清在書中的地位一點也不高,當然不能代表八部之一。段譽是什麼呢?喬峰又是什麼呢?我的結論是,金庸在一開始之際,的確有著寫八個人,來表現八種道神怪物的意願但是寫作前的計劃,意願是一回事,寫出來的小說是怎樣的,又是一回事。聽起來好象很玄,但事實上,每一個從事過小說創作的人,幾乎都有過同一經驗:計劃在創作過程中,往往無法實踐,會中途突然改變,會有新的意念突然產生,會無法控制自己。金庸寫《天龍八部》之際,一定也出現了這樣的情形。所以結果,才有了這樣一部浩淼如海的小說,已不能在小說中找到某一個人去代表一種什麼意念,而是所有的人交雜在一起,代表了一個總的意念。這樣的情形,比原來創作計劃來得好,也使《天龍八部》更高深、更浩瀚、大氣磅礴,至於極點。
: O0 A- F/ B! u# s" e( N. e榆林|榆林論壇|塞上風|陝北|大漠|陝西 《天龍八部》在結構上採取了寫完某一個人之後,再寫另一個人,而又前後交錯,將不同的人聯結起來的一種獨特結構。這種結構,《水滸傳》用過。比《水滸傳》每一段更有可觀之處,整體結構新鮮。若還有人懷疑「古今中外,空前絕後」的八字解語,不必再與之辯論了。《天龍八部》在一個一個寫主要人物出場的前後銜接上,已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小說之中,可以比擬的,也只有宋江忽然一下子踢翻了一個烤火大漢的炭火,而這個大漢就是武松而已。《天龍八部》中每一個人物都及其出色,其中寫了一個悲劇人物,尤其是驚天動地這個悲劇人物是大英雄,大豪傑,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但是卻無法改變他自己的悲劇命運。意外的遭遇,不是悲劇。明知會朝這條路去走,結果是悲劇,但仍然非朝這條路去走不可,這才是悲劇。《天龍八部》中喬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劇。那樣的悲劇,古今中外的小說中並不多見。《天龍八部》中,金庸將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寫得更透徹。普天下敬仰的少林寺方丈,會有私生子。這種寫法,在以後兩部極重要的作品之中,更反復得到了發揮,而終於在《鹿鼎記》中,建立了「反英雄」的觀念。「英雄」必需是人,人一定有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不會受任何桎梏而改變。虛竹和尚對神的崇仰,無人會加以懷疑,但是他終於還是做不成和尚,那無關於環境,而是虛竹根本上是一個人!人的地位在英雄、菩薩的地位之上,就算將之目為神道妖魔,都不能改變人的地位。論故事之離奇曲折,人物之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想像力之豐富,天龍八部在金庸所有其他作品之上。所不明者是金庸何以在「釋名」中保留了「這部小說以《天龍八部》為名,寫的是北宋時雲南大理國的故事。」這句話。整部小說,雲南大理,至多隻佔了五分之一的地位。由此也可以證明,創作前的意念計劃,和創作過程中的靈感泉涌是兩回事。用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來隱喻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始自《天龍八部》。「星宿派」是在隱喻什麼組織,明眼人一看便知,知了之後,還一定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同樣性質的隱喻,在《笑傲江湖》中又出現了一次,如果將創作的年代,和當時在中國大陸上發生的事結合起來看,更加有趣。《天龍八部》中出現的武功,有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和段譽的「朱蛤神功」,都是能吸取他人功力以為己用。在《笑傲江湖》中,這種形式的武功得到發揮,在武功的想像力方面,也是一種突破。到這里為止,一直很少提到金庸小說中的各種武功描寫,而且在以後的篇幅中,也不準備詳細提及。雖然武功是武俠小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是武俠小說中最容易寫的一部分。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描述部分,當然精妙絕倫,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來,似乎不必專門提出來詳細討論了。看《天龍八部》,到喬峰率領燕雲十八騎,馬蹄翻金,直驅少林寺,視天下英雄為無物之際,當呼嘯而狂吞烈酒。看《天龍八部》到虛竹在冰窖之中,經不起天地間第一誘惑,而與夢姑共赴歡樂之際,宜遙思情人而飲蜜酒。看《天龍八部》到小康將段正淳肩頭上的肉咬下一塊來之際,宜會心微笑而飲醇酒。看《天龍八部》到梅、蘭、竹、菊四少女大鬧少林寺之際,宜開懷而呷香酒。看《天龍八部》到段譽終於蒙王語嫣青睞之際,宜手舞足蹈而浮甜酒。看《天龍八部》到少林寺老僧說佛,眾皆拜服,慕容博和蕭遠山雙手相握,互望而笑之際,宜心平氣和而飲淡酒。看《天龍八部》到一陣風風波惡種種行徑之際,宜飲劣酒。看《天龍八部》到天山童姥和李秋水至死搏鬥,宜飲酸酒。看《天龍八部》到喬峰大鬧聚賢庄,為阿朱與群雄捨命相拼之際,可飲辣酒。看《天龍八部》至虛竹誤打誤撞,解了珍瓏棋局之際,可飲喜酒。看《天龍八部》到虛竹、段譽、喬峰三人結義兄弟,聯手抗敵之際,可飲陳酒。看《天龍八部》到王夫人設計擒情郎之際,宜飲新酒。看《天龍八部》,從頭至尾,一氣呵成,廢寢忘食,甚至床頭人相對如同陌路,宜掩卷沉思,以書作酒,可以大醉。《天龍八部》中的冰蠶,是天下最可愛的蟲。《天龍八部》中的游坦之,是天下最可憐的人。阿朱最柔情萬種。別怪阿紫,她心中有說不出的苦。趙錢孫心中有說不出的苦。慕容復心中有說不出的苦。喬峰心中有說不出的苦。葉二娘、玄慈心中有說不出的苦。天山童姥、李秋水心中有說不出的苦。那麼多人有說不出的苦,可是偏偏全書不苦,苦化為激情,洋溢在全書之中
# S5 f5 l- W/ v& l7 J, H$ y( F榆林|論壇|塞上風|陝北|大漠|陝西 bbs.ssfeng.com( g3 y1 F' H2 K5 @
《天龍八部》中最快樂的人,是李傀儡,已經知道了人生如戲,應該快樂,不知道的,才會悲苦。《天龍八部》的超絕成就,在於整部書包羅萬有,有各種各樣的人,有各種各樣的武功,有各種各樣的情節,簡直就象是包羅萬有的汪洋大海。《天龍八部》中的悲劇人物是喬峰。《天龍八部》中的喜劇人物是段譽。《天龍八部》中奇遇最多的人是虛竹。《天龍八部》中失望最多的人是慕容復。《天龍八部》中最幸運的人是鳩摩智。《天龍八部》中最不幸的人是風波惡、包不同、鄧百川。《天龍八部》中最痴情的人是游坦之。《天龍八部》中最無情的人是玄慈。《天龍八部》中最濫情的人是段正淳。《天龍八部》中最專情的人是葉二娘。《天龍八部》中最誠實的人是南海鱷神。《天龍八部》中最虛偽的人是耶律洪基。
❺ 求1000字左右的金庸武俠小說賞析
在杜南發的訪談錄《長風萬里撼江湖——與金庸一席談》里有幾段被人引用過多次的對話,金庸在里邊提到了兩個很耐人咀嚼的話題:「中國近代新文學的小說,其實是和中國的文學傳統相當脫節的,無論是巴金、茅盾或是魯迅寫的,其實都是用中文寫的外國小說……中國的藝術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有人常問我,為什麼武俠小說會那麼受歡迎?當然其中原因很多,不過,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武俠小說是中國形式的小說,而中國人當然喜歡看中國形式的小說。」「不管是武俠小說還是愛情小說、偵探小說或什麼小說,只要是好的小說就是好的小說,它是用什麼形式表現那完全沒有關系。武俠小說寫得好的,有文學意義的,就是好的小說,其它小說也如此。畢竟,武俠小說中的武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這是兩個多麼矛盾的話題,但卻同時存在於一個對話錄里,還被許多大師級的人物當成文藝理論一般引用!於是,文學的形式問題便成為了一個焦點,到底該如何看待文學的形式?又該如何理解這兩個話題所傳達的意思呢? 文學形式在某種意義上即寫作傳統,通常包括文學創作中常規手法的體系和與此相連的讀者的視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學作品中的文學形式問題的解決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別人,而是金庸。 金庸
首先,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武俠小說在舊中國小說里是文學流派的一個大的分支,它與傳統小說一樣也是由評話、彈詞、說書等演變而來的。在內容方面,與武俠有關聯的單四大名著中就牽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並沒有多大區別,江湖恩怨、門派斗爭、武林紛爭、男女愛恨、兄弟情義照例還是新派武俠常用的模式和顯揚的主題,它的復雜變化反映在小說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說:「武俠小說所繼承的,是中國傳統小說的表現形式,就內容而言,武俠小說和《水滸傳》差不了多少,當然寫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國的形式,是繼承了中國小說的傳統。」②所以,魯迅在寫《中國小說史略》時也得提到《七俠五義》和《兒女英雄傳》,而魯迅若再生,他也必須得提到金庸小說、古龍小說、梁羽生小說。一個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評價文學作品時是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金庸在行文時很會玩「花樣」,像元好問的《摸魚兒》、丘處機的《無俗念》、岳飛的《滿江紅》、李白的《俠客行》等都運用得渾然天成,毫無斧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為了小說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裝潢更是心機用盡,他在1978年10月《天龍八部》修訂本的後記中寫道:「曾學柏梁體而寫了四十句古體詩,作為《倚天屠龍記》的回目,在本書中學填了五首詞作回目。」③他還頗費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選了五十行對句作為《鹿鼎記》的回目。不過,金庸也在幾本書中沒有堅持這種通俗文學固有的思維慣性,殊為恨事。盡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還是鶴立雞群,試看《天龍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鷹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王霸雄圖/血海深仇/盡歸塵土/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枯井底/污泥處/酒罷問君三語/為誰開/茶花滿路/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霞/敝履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這一曲氣吞萬里如虎的《水龍吟》於細微處峰迴路轉,英雄俠義與兒女情長互為映襯,真是「虎嘯龍吟,換巢鸞鳳,劍氣碧煙橫!」④ 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視覺與心覺的運用,半明半暗地描寫人物和事件在客觀視覺中留下的意味深長的空白點,輕易地迷惑住了讀者,加上精細的心理刻畫,終使岳不群成為武俠小說史上最成功的「虛偽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華山二老等插科打諢一類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說錦上添花,對於減低小說的沉悶氣氛大有裨益。李漁的《閑情偶寄》就說了「插科打諢、填詞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歡、智愚共賞,則當全在此處留神。文字佳、情節佳,而科諢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韻士,亦有瞌睡之時。作傳奇者,全要善驅睡魔,睡魔一至,則後乎此者雖有《均天》之樂,《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見不聞,如對尼人作揖,土佛談經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夢寐難求的啊! 到了這里,真相才清晰起來:中國形式的寫作傳統處於作品中整體藝術構架中較符合傳統欣賞習慣,較易為大眾所感知的位置,它們較早地隨著說書、評話、彈詞等藝術形式深入民間,成為影響讀者審美心理的重要因素。類型化或程式化的寫作傳統也並不意味著貶義,還有可能是某些藝術形式的重要特徵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裝載家」才是最後的贏家。優秀的作家總是會想方設法去豐富作品的內涵和藝術表現手法,如錘煉語言、增添新的類型或亞類型、將中西相形式結合等等。而金庸小說的成功也就在於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繼承了中國傳統形式的衣缽,發揚了其武俠小說的特質,成為了20世紀最中國形式的小說。金庸是矛盾的,但這並不一定是缺陷,一個真正意義的作家總是生活在矛盾中並探索著人間百態
❻ 請問誰有《金庸武俠小說鑒賞寶典》和《金庸武俠小說完全手冊》電子版
有PDF版
❼ 如何鑒賞武俠小說
我個人認為,清潔細膩,環節絲絲入扣。有喜有悲,有起有伏。小說太誇張也不好,小說看的就是主角的起起伏伏。如果再來點催人淚下就更完美啦
❽ 古龍武俠小說人物賞析
古龍筆下的絕代高手之一,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英雄,他武功高深莫測,行事光明磊落。
沈浪是個劍眉星目的英俊少年,嘴角微微向上,不笑時也帶著三分笑意,神情雖然懶散,但那種對什麼事都滿不在乎的味道,卻說不出的令人喜歡,只有他腰下斜佩的長劍,才令人微覺害怕,但那劍鞘亦是破舊不堪,又令人覺得利劍雖是殺人凶器,只是佩在他身上,便沒有什麼可害怕的。他人如玉樹臨風,卓爾不群,心如玲瓏七竅,聰明剔透。而且無論在多麼危急的時候,他的面上總是帶著那份微笑的。他雖然柔和,但卻永不屈服的目光,瞧著他那永遠不會在任何折磨下消失的微笑……這正是值得全人類為之驕做的典型。 沈浪較之於李尋歡,雖同為古龍筆下的人物,但從知名度和影響力看是遠遠不如探花郎的。李尋歡身上所散發出濃郁的悲劇性氣質是吸引讀者眼球的關鍵因素,而沈浪喜劇性的結局或許反而淡化了他的種種卓然不群,甚至是其超脫於世的一面。
莎士比亞曾說「悲劇源於人性格上的悲劇」。那麼李尋歡的不幸可說是來自其悲劇性的性格,他的性格過於重視情義、但有時卻優柔寡斷,在小說情節的安排下這種悲劇性格一步步上升到悲劇精神、悲劇思想的境界,最後幾近淪為悲劇的宿命。而當所有的悲加之於一個近乎完美的男人身上,他對眾多讀者所擁有的魅力和魔力是那麼的強烈和持久。
而沈浪則相反,他也講情義,他的情義可以感化心如磐石的金無望,他能夠隻身進入火海去搭救剛剛還在看押他的敵人,他的義舉讓不知哀愁的熊貓落下熱淚,我認為他的情義至少可以比肩尋歡,他也應該和尋歡一樣被人們著迷和遺憾。但是他的結局卻過於幸福,他得到了心愛的女子,並最終攜她遠居海外仙山。他與摯友金無望大漠重逢,他折服了最大的對手王憐花,他在精神上的坎坷遠遠不如李尋歡。中國人多數喜歡大團圓的結局,但從骨子裡又很快遺忘圓滿的故事,留刻下的反而是李尋歡孤獨、迷茫的眼神。
幸虧,沈浪還有他的微笑,淡淡的淺笑,一個男孩子的淺笑。他的微笑不是簡單的一個表情,而更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甚至更強大於他卓絕的武功和聰慧的心智。因為他的微笑清澈見底,如幽幽的雪花飄落在你的眼眸,如淡淡的春風劃過你的臉頰,你會陶醉其中,雖然他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笑。比起尋歡痛楚、孤深的眼神,沈浪的微笑更能攝人心魄,他的笑帶給你的是安靜和自信,是信任和不羈的展現,他的笑會讓你天涯海角都隨他去,他的笑會讓你忘卻人間還有的悲歡離合。
沈浪在笑,他在10歲時就有散盡家財的胸襟,他有化死敵為至交的氣度,他有獨斗快樂王的氣魄,他有守護七七安危的執著,他有和兄弟們情義的承諾,他有對飛飛不幸的憐憫。眼神折射的是命運,微笑體現的是境界。
沈浪一直在笑著,浪子的淺笑,印在每個伊人的心裡。
對原著中的沈浪,又愛又恨。
是啊,我愛。
愛他的榮辱不驚,彬彬有禮。
唇角那摸總是看似漫不經心的微笑。
心如玲瓏七竅,聰明剔透。
無論在多麼危急的時候,他的面上總是帶著那三分笑意的。
他雖然溫柔,但卻永不屈服的目光,瞧著他那永遠不會在任何折磨下消失的微笑……
他隱隱約約的彷彿和花滿樓有點相似——那就是——柔和而不柔弱!!!
也不會缺少男子氣蓋。
這樣的一個人,怎能讓人不愛?
但是,我也恨。
恨他的薄情寡意,一次又一次狠狠傷害77那顆柔軟的心。
恨他優柔寡斷,在2個女人之間徘徊不定,結果,2人都,不,是3人都受了傷。。。
除此之外,我也有那麼一絲絲若有似無的心痛。
小小年紀,父親就自殺了。
這對她又會是多麼大的打擊阿。
可他卻沒有怨恨,沒有憤世嫉俗;
而是將自己數千萬的家財盡數捐出,散盡家財,來為世除害,行俠仗義。。。
至於他那一身絕世武功,不肯定是年幼的沈浪付出一切才練得的。
其中艱辛痛苦不言而喻,可想而知了,唉……
武林大會上,面對那麼多人的白眼,冷嘲熱諷,或不屑,或輕視,他都淡淡一笑,一笑置之。
這又是經歷了多少人情冷暖,人情世故,才有那一份遼闊的心胸阿!!!
每次我一看見那種說不清,道不明意味的苦笑,我的心就感覺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