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大全 » 納米人科幻小說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納米人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3-13 15:28:55

1. 世界著名硬科幻小說

都市來言情類:
《絕佳強少》《武心源潛龍》《天職能手》《佳人如約》《愛過才懂情濃》《冰山總裁的貼身保鏢》《自在神醫逍遙客》《天職能手》源自→有§看§書§社版§公§眾§號
仙俠武俠類:
《破魔》《珞珈謫仙記》《武俠世界的慕容復》《大道獨尊》源於-有@看@書@社@公@眾@號
玄幻奇幻類:
《丹道不朽》《無上神尊》《戰天勝尊》《闖盪修真路》《噬靈為尊》《蒼穹天引》《武道劍修》來自-有!看!書!社!公!眾!號
科幻末世類:
《星際榮譽》《系統之末日奇襲》《星徒》《星海獵人》《末日極限逃亡》《我在末世求生記》《美女控器者》出自-有!看!書!社!公!眾!號
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井文化的興起,給小說創作帶來深厚的土壤。話本經過文人加工形成許多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

2. 哪些科幻小說家的想像力成真了

科幻小說除了帶給人們閱讀樂趣,其構想出的一些未來科技也激發了許多工程師與科學家的靈感,讓他們能開發出改善人類日常生活的新技術。大多數科幻小說家只是靠想像來描述社會可能會需要的東西,但有的時候他們的預測與所開發出的技術非常接近,甚至直接被實現。下面就介紹六位對科技研發頗具貢獻的科幻小說家……
一、克拉克
催生了人造衛星
英國科幻小說家克拉克最著名的作品應該是《哨兵》,這部短篇小說後來被改編成電影《2011太空漫遊》。
除了寫小說,他還能構想出能夠成為現實的發明,其中最有名的是一篇1945年發表的報告中描述了人造衛星的概念。現在那些人造衛星所運行的軌道就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

二、凡爾納
激發了潛水艇與直升機開發靈感
十九世紀的法國小說家凡爾納並沒有親自發明潛水艇或是直升機,但他在他的小說中描述了這兩種新穎的裝置。1894年打造出全世界第一艘在公開水域潛行成功的Argonaut Jr.號潛水艇的Simon Lake,就是受凡爾納知名著作《海底兩萬里》的啟發,當時凡爾納還親自寫了短箋祝賀Lake的成就。
另一部凡爾納鮮為人知的作品《雲之帆》,則是激發了現代直升機之父雷克爾斯基的靈感。雷克爾斯基也曾公開提及凡爾納小說對他的影響,可惜這次凡爾納來不及送出賀詞──他在1905年逝世之後好一段時間,雷克爾斯基才成功打造出直升機。

三、阿西莫夫
預言自動駕駛車輛、視頻通話
出生於俄羅斯的美籍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最有趣、也最重要的預言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將有大量精力投注在設計具備『機器人腦』的車輛」,這幾乎與目前Google等公司進行的開發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發活動不謀而合。而現在車輛中使用的GPS系統與各種車載計算機,豈不就是「機器人腦」?
阿西莫夫還預言了視頻通話技術。他在1964年寫過:「通訊將會演變成可視聽的模式,你將可以同時看到在跟你講電話的人。」而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認為視頻通話是在近15年之內被開發出來,並以Skype、Facetime等應用程序呈現,事實上這個技術的發展歷程有點長,在50年前艾西莫夫就預言了該技術,之後也曾被實現在有限的應用中存在好一段時間。
四、史蒂芬森
想像的虛擬世界即將成真
美國當代科幻小說家史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雪崩》,並不是第一個提到在線社群的小說,不過他確實描繪出了一個完全讓人身臨其境的虛擬世界可能會有的模樣。
我們的環境與史蒂芬森所描述的「Metaverse」仍然有一段差距,但隨著這種虛擬現實技術已經實現,一個更真實的虛擬世界也有望成真。
此外,史蒂芬森的小說也預測了人們將會在現實世界與他人互動時,會因為計算機的魅力而在不恰當(而且惱人)的時機分心。他沒料準的是他說那些人只會是一小部分,但實際上現在所有人隨時都在玩他們的手機。

五、根斯巴克
不只寫科幻小說,也鼓勵更多人寫
十九世紀出生的美國科幻小說家根斯巴克一開始真的只寫小說,出版過《Ralph 124C 41+》與《Ultimate World》兩部作品,但他更大的成就是在1926年創辦了科幻小說雜志《Amazing Stories》。他曾說過,一個好的科幻小說故事應該是「75%的文學與25%的科學相互交織」。
根斯巴克並非科學家,但他也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美國知名的年度科幻小說獎「雨果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除了出版科幻小說、雜志,他還活躍於業余無線電領域,創辦過兩本電子實驗雜志,他通過出版刊物激發了無數人的靈感。
六、海萊因
預測了核子戰爭與網際網路的使用
美國科幻小說家海萊因也有很多著名的預言,有部分成真,也有部分沒有實現。其中一個比較著名同時也令人遺憾的是,他預測美國會比世界其他國家更早製造出原子彈。後來的冷戰時期與海萊因在短篇小說《Solution Unsatisfactory》所描述的雖然不太相同,但他對世界將會面臨核子戰爭的預測卻很准確。
海萊因也提出過不那麼沉重的預言,他設想過兩種不同形式的網際網路。其中一個比較不準,卻很有娛樂效果的預測出現在1938年出版小說《For Us, the Living》中,他構想的一種全國性信息網路不是電子式的,而是透過氣送管,讓人們能通過這種網路閱讀報紙上的文章。考慮到目前部分銀行推出的「得來速」服務,該方案也可以用來實現在線金融。
後來,在海萊因的另一部小說《Friday》里也提到了全國性信息網路,因為該作品是在1983年出版,所以他所提到的網路技術應該已經不能算是「預測」了;不過海萊因在書中描述的網路使用模式確實在好幾年之後成為了現實。

3. 求一本短篇科幻小說的名字,內容大概是一群因為戰爭失去了主人的納米

小說叫做《澤天記》,不是很火的那個擇天記。腦洞特別大,卻又很合理。版關於納米進化,《失控》這本權書有一章提到過:「默克勒告訴我:『我可不想讓納米技術進化。我希望把它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內,並且受到國際公約的制約。對納米技術來說,最危險的事情莫過於交配。是的,我想,應該有個國際公約來限制在納米技術中使用交配。一旦交配,就有了進化;只要進化,就會有麻煩。』」

4. 在阿西莫夫所寫的科幻小說《夢幻航行》中,人被縮小到細胞般大小,在人體內經歷了夢幻般的體驗,試想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澄清下「看到」的定義,如果「看到」僅限於人眼接受到可見光的行為的話,那麼問題有二:
問題1.可見光波長在400~700納米之間,遠大於水分子直徑(0.1納米),此時衍射現象十分明顯以至於水分子幾乎可以看做對光毫無阻擋作用,所以看不見水分子。如果是單個水分子會使混合光(白光)衍射成單色光(彩虹狀),可是如果在一盆水裡,周圍海量的水分子衍射的光又會疊加成白光,結果是四周白茫茫一片——額對了,紅黃光更容易被水吸收,水深的話光可能偏藍變成藍茫茫一片……
問題2.你也是原子大小,且不問亞原子尺度的細胞有沒有生物活性,就說你的眼睛,也比可見光波長小了去了,根本接受不到可見光,所以你啥都看不見。
總之要把衍射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圍內同時使你的眼睛能接受到,只能用波長在百萬分之一納米尺度的高能射線。問題是這樣你也看不到真實的水分子,這種高能射線的光子能量太大,被高能射線照射到的電子會被直接轟飛水分子被轟成裸核……可能沒這么誇張,不過水分子最外層的電子會受激成自由電子,結果你看到的是水正離子和自由電子混合成的等離子體……而且除非你是中子星物質做的的,否則你看到高能射線的時候也被轟飛了……

是不是看得有點頭暈?總之一句話,別掙扎了,「看」是啥也看不見的,探知分子結構需要核磁共振和光譜一類的技術

5. 找一本科幻小說,講的是將人類的受精卵以及納米機器人發射到外星,進行殖民的故事。好像很短的一篇。

好象很有意思啊!找到後告訴我一下啊!

6. 有一本小說里,男主發明了,納米機器人,還有人發明了控制人的晶元,這本小說叫什麼

你可以搜一下科幻都市類型的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7. 一部關於納米機器人的外國科幻小說,很精彩,很好看,但是我忘記名字了,求名字,具體的看描述。

科學幻想(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sci-fi)。科幻小說自誕生以來,曾有過scientific romance、science fantasy、off-trail story 、different story、impossible story、scientifiction、astounding story等眾多名目,而最終被確定為science fiction。 「科幻」的定義眾說紛雲,莫衷一是,尺度差異極大。 ★比較接近的是:「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 ★其中最廣義的一種認為:「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現實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 ★《辭海》上對「科幻小說」的定義是:「依據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在這些基礎上可能達到的預見,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類利用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跡的新型小說。」 ★《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第四卷定義為「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體裁的小說以真實或想像的科學理論的發現為基礎。」 正統科幻迷主張科學與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則只能歸為奇幻、魔幻或超現實作品;反之幻想若是付之闕如,那就只是一個科學寫實故事。 科幻、奇幻、魔幻、玄幻所指各有不同。

8. 求一本小說,好像是科幻的女主叫諾亞,男主忘了

人生的每一場相遇,都是緣分,沒有對錯。人生的每一個清晨,都該努力,不能拖延。 生活總是兩難,再多執著,再多不肯,卻也不得不學會接受那些漸漸的不再純粹。從哭著控訴,到笑著對待,到頭來,不過是一場隨遇而安。

9. 求推薦一本科幻小說,已完結的,謝謝!

《三體》

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作品「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差不多相當於諾貝爾文學獎)。

內容: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天文學家葉文潔在期間歷經劫難,被帶到軍方絕秘計劃「紅岸工程」。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地球的基礎科學出現了異常的擾動,納米科學家汪淼進入神秘的網路游戲《三體》,開始逐步逼近這個世界的真相。汪淼參加一次玩家聚會時,接觸到了地球上應對三體人到來而形成的一個秘密組織(ETO)。地球防衛組織中國區作戰中心通過「古箏計劃」,一定程度上挫敗了拯救派和降臨派擾亂人類科學界和其他領域思想的圖謀,獲悉處於困境之中的三體人為了得到一個能夠穩定生存的世界決定入侵地球。

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龐大的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10. 各位小說精英們:向你們找本小說 應該算是科幻系列的 講的是關於宇宙方面的事情。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