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大全 » 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2-23 09:15:04

1. 千古文人俠客夢的作品賞析

這本《千古文人俠客夢》咋看是在梳理武俠小說歷史流變的學術書,再深看進內去,才體會到作者其實在表達容一個文人所嚮往的俠客那種自由、無拘無束、豪爽、仗義等等的人生境界。陳平原對學術史的興趣這本書里亦可見端倪。以小說類型學研究武俠,而不囿於一家田地,按後記里的說法,「將小說形態學的研究與文化發生學的探討結合起來」,這種「跨學科的眼光」,最為可貴。
據新世紀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全書共九章,前四章從歷時角度爬梳小說的源流:第一章探討"俠"觀念之形成,然後2、3、4各章從「唐宋豪俠小說」、「清代俠義小說」到「20世紀武俠小說」。後面5、6、7、8四章從共時角度探討了武俠小說中的行俠手段(仗劍行俠)、行俠主題(快意恩仇)、行俠背景(笑傲江湖)、行俠過程(浪跡天涯)。最後第9章從小說類型學角度進行專業分析。另有附錄四篇,結尾有關的學術論文。

2. 千古文人俠客夢的目錄一覽

我與武俠小說(代序)
第一章千古文人俠客夢
第二章唐宋豪俠小說專
第三章清代俠義小屬說
第四章20世紀武俠小說
第五章仗劍行俠
第六章快意恩仇
第七章笑傲江湖
第八章浪跡天涯
第九章作為一種小說類型的武俠小說
附錄一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
附錄二類型等級與武俠小說
附錄三武俠小說中的「劍」
附錄四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俠小說的出路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我與武俠小說研究(新版後記)

3. 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獲獎成果匯編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34項)
1. 第一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年/8項)
王 力(一等獎):工具書《同源字典》;
徐通鏘(一等獎):著作《歷史語言學》;
林 庚(一等獎):著作《天問論箋》;
孫欽善(一等獎):著作《中國古文獻學史》;
陳貽焮(二等獎):著作《杜甫評傳》;
蔣紹愚(二等獎):著作《古漢語詞彙綱要》;
樂黛雲(二等獎):著作《比較文學原理》;
陳平原(二等獎):著作《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2. 第二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8年/9項)
何九盈(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語言學史》;
王福堂(集體,二等獎):著作《漢語方言詞彙(第二版)》;
裘錫圭(二等獎):論文《釋殷墟卜辭中的「▲」等字》;
溫儒敏(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袁行霈、孟二冬(二等獎):著作《中國詩學通論》;
陳保亞(三等獎):著作《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
沈 陽(三等獎):著作《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
陳平原(三等獎):著作《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
樂黛雲(集體,三等獎):著作《世界詩學大辭典》。
3.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3年/2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
陳保亞(三等獎):著作《二十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
4.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6年/6項)
袁行霈(一等獎):著作《陶淵明集箋注》;
沈 陽(二等獎):著作《生成語法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漢語語法研究的認知視野》;
李 楊(三等獎):著作《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
孟二冬(三等獎):著作《登科記考補正》;
夏曉虹(三等獎):著作《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
5.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09年/9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嚴紹璗(一等獎):著作《日藏漢籍善本書錄(三卷)》;
袁行霈(集體,二等獎):著作《中華文明史(四卷)》;
汪 鋒(二等獎):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孔江平(二等獎):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
劉勇強(三等獎):著作《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
陳泳超(三等獎):著作《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現代軌轍》;
陸儉明、沈陽(普及獎):著作《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
李 零(普及獎):著作《兵以詐立——我讀〈孫子〉》。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67項)
1. 第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87年/8項)
王 瑤(榮譽獎):論文《魯迅〈故事新編〉散論》;
朱德熙(一等獎):論文《自指和轉指》、《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
裘錫圭(一等獎):論文《戰國貨幣考》;
陳貽焮(一等獎):著作《杜甫評傳(上卷)》;
嚴家炎(二等獎):著作《求實集——中國現代文學論集》;
徐通鏘(二等獎):論文《寧波方言的『鴨』[e]類詞和兒化的殘跡》;
孫玉石(二等獎):著作《〈野草〉研究》;
葛曉音(二等獎):論文《論初盛唐詩歌革新的基本特徵》。
2.第二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1年/7項)
裘錫圭(特等獎):著作《文字學概要》;
袁行霈(一等獎):《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褚斌傑(二等獎):教材《中國古代文體概論》;
葛曉音(二等獎):著作《八代詩史》;
張少康(二等獎):著作《古典文藝美學論稿》;
呂德申(二等獎):著作《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史》;
陸儉明(二等獎):論文《「V來了」試析》、《「VA了」述補結構語義分析》;
3.第三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4年/6項)
徐通鏘(一等獎):著作《歷史語言學》;
孫欽善、倪其心(集體,一等獎):古籍整理《全宋詩》;
金開誠(一等獎):著作《屈原辭研究》;
錢志熙(一等獎):著作《魏晉詩歌藝術原論》;
方錫德(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小說與文學傳統》;
張雙棣(二等獎):工具書《呂氏春秋詞典》;
4.第四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6年/5項)
何九盈(一等獎):著作《中國現代語言學史》;
商金林(一等獎):著作《葉聖陶傳論》;
沈 陽(一等獎):著作《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
蔣紹愚(二等獎):著作《近代漢語研究概況》;
夏曉虹(二等獎):著作《晚清文人婦女觀》。
5.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8年/9項)
張雙棣(一等獎):著作《淮南子校釋》;
錢志熙(一等獎):著作《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
孟 華(羅芃等,集體,一等獎):著作《法國文化史》;
張聯榮(二等獎):著作《漢語詞彙的流變》;
徐通鏘(二等獎):著作《語言論》;
佘樹森(二等獎):著作《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
馬 真(二等獎):著作《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
沈 陽(二等獎):論文《漢語句法結構中名詞短語部分成分移位現象初探》;
郭 銳(二等獎):論文《過程和非過程》。
6.第六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0年/7項)
袁行霈(集體,特等獎):著作《中國文學史》;
王洪君(一等獎):著作《漢語非線性音系學》;
張 健(二等獎):著作《清代詩學研究》;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語言的認知研究和計算分析》;
張少康(二等獎):著作《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
孫玉石(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褚斌傑(二等獎):著作《詩經全注》。
7.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2年/7項)
張少康(一等獎):著作《文心雕龍研究史》;
沈 陽(一等獎):著作《生成語法理論和漢語語法研究》;
詹衛東(一等獎):著作《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
杜曉勤(張燕瑾等,集體,一等獎):著作《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張 健(二等獎):著作《元代詩法校考》;
傅 剛(二等獎):著作《文選版本研究》;
王岳川(二等獎):著作《中國鏡像:90年代文化研究》。
8.第八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4年/7項)
袁行霈(一等獎):著作《陶淵明集箋注》;
郭 銳(一等獎):著作《現代漢語詞類研究》;
孟二冬(一等獎):著作《登科記考補正》;
董秀芳(二等獎):著作《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
胡敕瑞(二等獎):著作《〈論衡〉與東漢佛典詞語比較研究》;
李 楊(二等獎):著作《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
顧永新(二等獎):著作《歐陽修學術研究》。
9.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6年/4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韓毓海(二等獎):論文《所謂無詞的言語》;
陸儉明、沈陽(二等獎):著作《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
楊榮祥(二等獎):著作《近代漢語副詞研究》。
10.第十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年/4項)
袁行霈(集體,特等獎):著作《中華文明史》;
嚴紹璗(一等獎):著作《日藏漢籍善本書錄》;
溫儒敏(二等獎):著作《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
汪 鋒(二等獎):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
11.第十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0年/3項)
陳平原(二等獎):著作《歷史、傳說與精神——中國大學百年》;
陳曉明(二等獎):著作《中國當代文學主潮》;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基於認知的漢語計算語言學研究》。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1.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及指導教師(5項)
孫玉文(導師郭錫良):博士論文《漢語變調構詞研究》(1999年);
詹衛東 (導師陸儉明):博士論文《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2000年);
張 赬(導師蔣紹愚):博士論文《漢語處所介詞片語和工具介詞片語詞序變化》(2001年);
陳 劍(導師裘錫圭):博士論文《殷墟卜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2002年);
姜 濤(導師溫儒敏):博士論文《「新詩集」與新詩的發生研究》(2003年)。
2. 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項)
陸儉明:第一屆國家教學名師(2003年);
蔣紹愚:第二屆國家教學名師(2006年);
溫儒敏:第四屆國家教學名師(2008年)。
3.國家級精品課程(7項)
陸儉明等:《現代漢語》(2003年);
蔣紹愚等:《古代漢語》(2005年);
溫儒敏等:《中國現代文學》(2005年);
洪子誠等:《中國當代文學》(2006年);
袁行霈等:《中國古代文學史》(2006年);
商金林等:《中國現代名著導讀》(網路課程/2008年);
陳保亞等:《理論語言學》(2009年)。
4.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
陸儉明等(一等獎):「現代漢語系列課程建設理論與實踐」(1996年);
王福堂等(二等獎):「漢語方言學系列課程」(2004年);
蔣紹愚等(一等獎):「古代漢語系列課程建設的新開拓」(2005年);
溫儒敏等(二等獎):「建立嚴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
5.國家級教學團隊(1項)
沈 陽等:「現代漢語」國家級教學團隊(2008年)。

4. 千古文人俠客夢的內容介紹

作者在前言中講,自己提著裝有此書書稿的皮箱在廣州火車站剛剛下車,突然便被身後回騎著摩托車疾馳答而過的強盜給奪了去,呵呵,先生有感於當今社會之人心不古,不心疼皮箱中的其他東西,倒是對裡面的書稿十分惋惜,卻也無可奈何,只當那「樑上君子」做了他此書的第一位讀者——先生心胸之豁達可窺一斑;當時平原君也在想,要是自己是那武俠小說中的一位俠客多好!這不過是作者的一個小小插曲,我覺的倒是映出了作者的一些真實的心境:當今人文學術領域,人人競相爭發論文,爭評職稱,為聲名外物所累而不自知,能有一塊像俠客自由馳騁見義勇為的天地多好!
久讀文學之類,讓人生放盪浪漫之心;文辭達到一定程度後,應該轉向對於哲學和思想方面的研讀,只有思想,才是讓人感到真正快樂的東西,雖然拙普,卻洗盡了浮華,如稻粟,粗糧卻耐咀嚼,其味恆久。」而《千古文人俠客夢》正是此中極品。

5. 千古文人俠客夢的書籍簡介

「『千古文人俠客夢』,既有入夢時的香甜,也就有夢醒處的苦澀,這點很好理解專;屬我更想指出的是,此夢並非『來無影,去無蹤』,而是深深植根於中國人的歷史記憶。僅僅是一百年前,還有最後一代『坐而言,起而行』的『當年游俠人』」。《千古文人俠客夢》可謂是引領中國武俠文學登堂入室之作,陳平原當年以北大中文系教授的身份作武俠小說研究,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隔過十數年再來看這本里程碑似的論著,其精深廣博仍是現今泛濫肆間的各式文本所無法超越的。

6. 《水滸傳》研究 有哪些主要的、主流的、重要的著作呢

品讀水滸傳,段啟明;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施耐庵,羅德榮,金聖嘆;水滸傳源流考論,陳松柏著;名家評點《水滸傳》,羅貫中,施耐庵,詹紅旗;胡適魯迅解讀<水滸傳>,以及《水滸傳》資料匯編。

7. 《先唐古小說的題材演變》1500字論文

華東師范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
中國古典小說中俠士形象的類型及演變
姓名:段紅偉
申請學位級別:碩士
專業:中國古代文學
指導教師:王意如
20070901論文摘要
游俠是中國古代社會中的特殊人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經對社會政治產
生不同的作用。戰國、西漢時期,游俠盛行,《史記》《漢書》均設《游俠列傳》
記載其事跡。此後,由於帝王的禁止、鎮壓,游俠稍衰,《史記》《漢書》以後的
各朝正史中,史家不再專門為游俠立傳了。有關這一人群的情況,僅散見於史乘、
筆記,缺乏系統的記載,因而人們對西漢以後他們的活動情況,往往知之甚少。
於是形成了這樣一個特殊局面:討論漢以後的俠士,不能再藉助於史書的支持了。
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則出現了不少以俠士為題材的作品,如唐傳奇中的豪俠小
說,清代的一些俠義小說等。
由歷史現實到文學創作,由兩漢到明清,俠士的特徵產生了異變。那麼,如
果將代表實錄階段的歷史文獻《史記》和文學作品唐傳奇以及以《三俠五義》等
為代表的俠義公案小說作為文本,結合時代特點、文化背景、創作心理、讀者的
接受心理等因素來解讀,我們就可以找出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俠士形象的類型以
及演變線索和演變原因。
本文在對中國古典武俠小說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擬從古典武俠小說中俠士形
象的類型、俠士形象的演變、俠士形象演變之原因等三方面來考察中國古典武俠
小說中的俠士形象,並對其進行類型分析,揭示其演變軌跡。
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在對「俠」的含義重新界定的基礎上,歸納中國古典武俠小說中俠士
形象的類型及行俠特徵。第二章從古典武俠小說中俠士形象產生的淵源入手,從
俠士身份、地位的變化,俠士行俠方式的變化,俠士俠義觀念的變化等幾個方面
來分析俠士形象的演變。第三章分析中國古典武俠小說中俠士形象演交之原因,
揭示其發展演變與時代背景、宗教、讀者接受心理之關系。
關鍵詞:武俠小說俠士形象類型分析發展演變Abstract
On the type and evolution of chivalrous swordsman』s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Chivalrous swordsman is a special population of the allciCUt Cllinese society.in
different historicat periods,they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political and the society.
ChivalrOUS SWOrdsmall is popular in Warring States and the Western Hall period.
」Historical Records」.」Han」printed」chivalrous swordsman」Biography to record
their deeds,Afrer that,as the empcrots
7
ban and repression,chivalroan swordsman
slightly declined,after』』Historical Records」,」Han」,history is no longer exclusively
for the historians to write biographies for the chivalrous swordsman.Something about
this crowd is only scattered among Shicheng,notes,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cords,
people know little about them after the Western Han period,The result is such a
special situation:When people discussed the chivalrous swordsman after Han,they
no longer use」history」to suppoft.Whil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appeared in a
number of valiant werk as atheme of chivalrOUS SWOrdsmall,such as the 1'ang
Dynasty Knight novels,and some chivalry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
From the historical reality to literature,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Qing"the
features of chivalrous swordsman proced mutation.WeU.if the」Histofical
Records」,and the romances of the Tang Dynasty,」San Xia Wu Yi,」is used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hivalry Detective novels as tex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reative psychology,readers
acceptive psychology,we can find the type,the evolution of clues and reasons of
chivalrous swordsman』s image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observe chivalrous nwordnman。S image of the
Chinese classieal novels,and identify its eVOlUtion orbit.,on the basis of the proposed
classical martial arts from the type of chivalrous swordsman。s image of
Chinese classical hoveIs,the evolution of chivalrous swordsman。n im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ralrous swordsman『s imag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g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 the origins of
chivalrous nwordsman』s image and conelude the types of chivalrous
swordsman』s imag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refine of the meaning
of Chivalry.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chivalrous
swordsman。s image from their identity,status changes,valiant distress motives.
distress purpose.distress of changes in the ways of knight of chivalry.nc third
chapter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asons of classical Chinese martial arts of
chivalrous swordsman』n image,reveal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ir
development,evolutio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religion,readers acceptive
psychology.
Key words:martial arts,chivalrous swordsman』n image,type analysis,
evolution學位論文獨創性聲明
本人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我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我所知,除文中已經註明引用的內容外,
本論文不包含其他個人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對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確說明並表
示謝意.
作者簽名:
陴魄珥堂
學位論文授權使用聲明
本人完全了解華東師范大學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定,學
校有權保留學位論文並向國家主管部門或其指定機構送交論文的電
子版和紙質版.有權將學位論文用於非贏利目的的少量復制並允許論
文進入學校圖書館被查閱.有權將學位論文的內容編入有關資料庫進
行檢索.有權將學位論文的標題和摘要匯編出版.保密的學位論文在
解密後適用本規定.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Ph千 日期:型皿 導師簽名:參乞移
日期.卿.,,.)t中國古典小說中俠士形象的類型及演變
序言
俠士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是一種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
物,是人們仰慕的對象。俠文學就是以俠客義士為主角,以歌頌俠義精神為主旨
的文學作品。它包括傳記、詩歌、戲劇、小說等文學樣式。武俠小說是中國小說
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小說類型,是俠文學中最為活躍的一支。但長期以來,中國
武俠小說一般被認為是大眾文學,不登大雅之堂,很少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自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武俠小說尤其是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等人的「新
派武俠小說」風靡全國,傾倒了無數大眾讀者,這一文化現象才引起了一些有識
學者的關注,並從不同的角度對武俠小說予以專門的研究。
目前,研究武俠小說的大部分論著是從文學史或文化史的角度進行研究,如
陳平原的《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就是從小說類型的角度進行研
究的,其中也涉及人物形象,但不以人物形象為主。曹正文的《中國俠文化史》
主要是對中國俠文化及武俠小說史的研究。韓雲波的《中國俠文化:積淀與承傳》
是從俠文化整體的積淀與承傳方面進行研究的,其中也有研究武俠小說的章節,
如第六章《中國俠文化語境中的武俠小說》,第七章《中國武俠小說與東西方文
化交融》,但也沒有詳細對中國古典小說中俠士的形象進行總體研究。其他著述
間或也有對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和人物形象研究,但都不以研究俠士形象為重點。
研究武俠小說的論文也較豐富,如袁良駿的《魯迅與「俠」文化》,王湘華的《清
代俠義小說中的義俠變異現象及其成因探析》,羅嘉慧的《「俠義」的蛻變及歷史
定位》,田勁松的《唐代豪俠小說初探》,劉希欣的《游俠、豪俠、官俠》,汪聚
應的《清代俠義小說中俠客形象主體人格的蛻變》等,都是或從某一角度、或從
某一歷史階段的研究。因此,詳細全面地對中國古典小說中俠士的形象進行總體
的研究還有較大空間。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旨在全面地對中國古典武俠小說進行梳理,力圖
理清中國古典武俠小說的發展脈絡,考察武俠小說中的俠士形象,並以俠士的行
俠目的為標准對俠士形象進行分類,並探尋其演變軌跡。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俠
士是如何從先秦兩漢時期的行俠行為「不軌於正義」演變到清代的俠士與官府合
作,行俠行為符合統治階級的要求,而「必軌於正義」的。
本文的特色與創新之處是:不從文學史或文化史發展的角度,也不從小說類
型的角度來考察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俠士形象,而是以小說中的俠士人物形象為切
入點,以俠士的行俠目的為劃分標准,為俠士形象歸類,探討俠士的行俠方式的演變,俠士的俠義觀念為何從先秦兩漢時期「其行不軌於正義」的「以武犯禁」
演變到清代與官府合作,「為王前驅」,為朝廷盡忠效命的「軌於正義」而「以武
糾禁」,並詳細分析其演變原因。
第一章 中國古典小說中俠士形象的類型
第一節 「俠」含義的界定
「俠」這一概念,最早見於韓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他給俠下了這樣的定義:「其帶劍者,聚徒屬,立節操,以顯其名,而犯五官之
禁」。並說「群俠以私劍養」。(1)
關於俠的影響,韓非予在另一篇《六反》中作了補充說明:「行劍攻殺,暴
傲之民也,而世尊之日廉勇之士。活賊匿奸,當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曰任譽之士」。
(2)韓非子把中國之俠的一些特徵概括為:目無法紀,聚眾藏奸,好武揚名,擅

8. 千古文人俠客夢是什麼意思

千古文人俠客夢》,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著,是一部研究我國武俠小說類型與其演變,即我國俠客思想發展的學術著作,於1990年寫作,1991年出版,2002年再版。

9. 一本研究武俠小說故事套路的書

難道是陳平原的《千古文人俠客夢》

10. 走馬觀花的作者簡介

陳平原 ,一九五四年生於廣東潮州。一九八四年於中山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一九八七年版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權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著有《北大精神及其他》、《學者的人間情懷》、《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以及《漫卷詩書——陳平原書話集》、《書生意氣》、《閱讀日本》、《書里書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