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庸武俠中,哪六種武功的名字與動物有關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十五部作品中,除了跌宕起伏的情節,耐人尋味的伏筆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問題,讓人難以忘懷。鋤強扶弱的大俠,行走於江湖之中,都會有一技傍身。如《天龍八部》中的段譽,即便武功再弱,也有凌波微步,《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恐怕是金庸筆下武功最弱的主角,但他也有神行百變。
金庸武俠神功眾多,有的武功名字,全和動物有關,如鷹爪功、控鶴功、豹尾腳。這些武功給人深刻印象,那麼除此之外,金庸筆下的神功,還有哪些和動物有關呢?小編統計了一下,金庸筆下六種神功,名字全和動物有關,若你答出一個,就算資深金庸迷。那麼這六種武功都是哪些呢?它們的使用者都是誰呢?煩請大家跟隨小編一起看一下吧。一、泥鰍功泥鰍功顧名思義,身體滑如泥鰍,讓人無法擒拿。此神功的創始人是瑛姑,也就是周伯通的妻子,她常年居住於黑龍潭之中。瑛姑除了鑽研五行術數之外,還開創了獨門武功,正是泥鰍功。
獅子吼的威力在於吼,將內力從腹中至檀中,最後由口發出,震耳欲聾,如同獅子吼叫一般。張無忌力戰少林三僧之時,謝遜運用獅子吼,叫眾人退去。須知謝遜在地牢之中,距離地面非常的遠,他所說之話,讓人耳朵嗡嗡作響,足見少林獅子吼的威力。五、千蛛萬毒手千蛛萬毒手毒辣無比,中招者全身奇癢難耐,《倚天屠龍記》中的蛛兒,為了給父親報仇,不惜練就千蛛萬毒手。千蛛萬毒手顧名思義,就是用蜘蛛練招,每次練功之前,都手喂蜘蛛,練成百隻才算小成。如果練成一千隻,那麼便大功告成。
此神功大有弊端,不僅要尋找蜘蛛練功,待大功告成之日,便是容顏盡毀之時。試問誰會主動練此神功呢?蛛兒也是逼不得已,畢竟弒母之仇,她無法逃脫。金庸筆下六種神功,名字全和動物有關,你知道幾個?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武功和動物有關呢?
㈡ 武俠小說里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動物
射鵰英雄傳里復,馬王神的坐騎名制叫追風黃,光聽這個名字就覺得特別這匹馬特別的威風,最難得的是這匹馬不光貌相俊美,速度也特別的快,騎手自然非韓寶駒第一,他得馬自然也是上等的,而馬中就以追風黃稱霸,足以可見這匹馬的優秀。
㈢ 武俠小說里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動物/寵物
楊過的大雕
小龍女的奪命蜂
㈣ 帶有「狼」武俠小說里的動物名字
幽靈狼
森林狼
座狼
白狼
㈤ 武俠小說里有什麼名劍
【轉貼】中國武俠小說中的名劍
劍
一種平直、細長、帶尖、兩面有刃的短兵械,是內涵最為豐富的兵器之一。劍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皇帝授予的尚方劍,具有先斬後奏的生殺大權。劍是僧、道們降妖伏魔的法器,可「於千里之外取人首級」。劍是禮儀中顯示地位等級的標志。在古代有嚴格的佩劍制度,佩劍人的年齡、地位不同,裝飾劍的金屬或玉石等也不同。劍還是一種顯示文化的風雅佩飾,文人學士佩之以示高雅不俗。
西周就已出現了劍。在車戰時代,它是一種短兵相接時才運用的防身兵器,車戰衰退後,劍曾一度作為軍陣格鬥的利器,後來刀取代了劍的格殺作用,劍遂成為琥藝家們掌中愛物,迅速發展成多種演練形式。在三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劍術形成了「斗劍」和「舞劍」兩類
斗劍是兩人互較勝負的格鬥。在戰國時,斗劍之風很盛。「吳王好劍客,百姓我劍瘢」(《管子》),「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莊子•說劍》)。三國時,魏文帝曹丕與奮威將軍鄧展曾在一次宮殿宴飲時,以甘蔗當劍,鬥法較技。斗劍的方法,在戰國時就已有了很好的總結。最著名的便是一位名為越女的武術家論劍:「凡乎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如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吳越春秋•卷九》)這些論述闡明了劍技中的虛實、先後、內外、強弱、形神等,還述及了速度、路線、呼吸等具體方法。
舞劍是個人單練形式為主的劍術運動,周秦時代已有記載。《孔子家語》載:「子路戎服見孔子,仗劍而舞。」晉代傅玄在《短兵篇》描述當時的集體劍舞說:「劍為短兵,其勢險危。疾逾飛電,回拖應規。武節齊身,或合或離。電發星騖,若景若差。兵法攸象,軍容是儀。」在劍舞等武舞的影響下,舞劍逐步發展形成了明清後蔚為大觀的劍術套路運動。劍術套路名目很多,如七星劍、昆吾劍、青萍劍、太極劍、八卦劍、達摩劍等,不下數百種之多。
七星絕命劍
一把三尺長的軟劍。劍刃上嵌著七顆星狀的暗器,一劍刺出,使劍人的內力勁透劍身之時,那七顆星狀的暗器便飛脫疾出,出其不意地取人性命。此劍為江湖名宿玄機子祖傳之寶,玄機子死後無嗣,七星絕命劍便落入其關門弟子崔北海的手中。但崔北海手持此劍多行不義,卒為大俠護花所敗。(見古龍《吸血蛾》)
七修劍
為當年七修真人鎮山之寶,屬上古降魔利器。該劍既出,能幻出道道金白之光,光到之處,殺傷力極強。七修真人後將此劍傳與杜鐵池。杜鐵池得此寶後,降妖伏魔,大建奇功,後杜鐵池成為七修門掌門。(見蕭逸《塞外伏魔》)
七絕魔劍
太極劍李清塵的祖傳寶劍。七絕劍劍法奇詭,去如閃電,削鐵如泥。此劍出手必傷人,幾招一出,劍勢便無法控制,素有「招不過十」之稱。七絕魔劍之下,從無倖免者,不是死亡,就是殘廢。(見卧龍生《七絕魔劍》)
飛劍
以口吐出可以遠距離傷人的小型劍器,非修行至劍仙不能為之。多見於舊派武俠小說中,新派作品以其荒誕落套,極少出現。
白玉拂塵劍
魔教三大高手之一的通玄道長所攜的一柄魔劍。此物乃用萬年寒玉所制,不但堅逾精鋼,揮動之際,還會發出寒氣,普通練武之人連一拂也經受不了。而他練劍數十年,已把陽極真氣融合在劍招之中,對敵時陰極真氣源源從劍身發出,至陰至寒之氣隨著劍招的變化,也一招重過一招,劍光晶瑩,宛如冰刀,周圍氣溫也隨之下降。(見東方玉《扇公子》)
地煞潛龍劍
武當山天風觀金須道長張涵汪遙鎮觀之寶。這是一柄削鋼斬鐵、切金斷玉的寶劍。綠鯊魚皮鞘,金吞口,黃絨挽手,劍出鞘時,嗆啷聲音清脆、悠長,聲似龍吟 ,劍身顫動,寒光閃閃,耀人眼目。(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奪情劍
一代劍豪狄武子的兵器。狄武子愛劍成痴,孤傲絕世,直到中年時才愛上一位姑娘。不料就在他倆成親前夕,姑娘卻和他的好友神刀彭瓊幽會。狄武子傷心之際,一劍殺了彭瓊,從此以劍為伴,以劍為命,再也不談婚娶之事。他的劍因而稱為「奪情劍」。(見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
作者: 那張白紙叫曾經 2007-3-1 21:19 回復此發言
--------------------------------------------------------------------------------
2 【轉貼】中國武俠小說中的名劍
冰魄寒光劍
以冰窟出萬年寒玉所煉成的一把寶劍。此劍通體透明,耀眼生輝,劍一出鞘,便覺冷氣森森,是下林異寶。此劍劍主為冰川天女。冰川天女善用冰川劍法操持此劍,威力甚大。(見梁羽生《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
朱雀劍
點蒼派鎮派之寶。相傳為戰國時一位劍聖所鑄,劍芒紫紅,劍身三尺,但是劍芒可伸至一尺,只要將內勁貫注劍尖,則劍芒又可伸張半尺,連劍身共有四尺半長。朱雀劍配合點蒼海花劍法,威力無比,是以傲視江湖。(見陳青雲《病書生》)
血劍1
削鐵如泥的神奇兵器。此刻顏色血紅,兩指一彈便響起一陣龍吟。神劍無敵邱瑞山從沙陀派手中奪來此劍後,受傷隱居雲霧山下迷宮中。四十年來無數武林高手覬覦此劍,皆在迷宮中迷路而死。邱瑞山後來傳此劍給張定遠,助他多次脫困。(見古龍《迷光血影》)
血劍2
號稱武林第一神器。千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英雄豪傑,為它犧牲性命。數百年前,武林中出現一位「血魔王」,手中劍吹毛斷發,削鐵如泥,由於殺人太多,劍刃血氣太重,最後,寶劍一旦拔出,不殺人便無法還入鞘中,故有血劍之名。血劍一出,無血不歸。血劍一度曾為前輩賢者所得,撥亂反正,斬魔驅惡,為天下武林締造一段清明佳話,故又有聖劍之譽。(見曹若冰《血劍屠龍》)
血魂神劍
相傳為戰國時代魔尊者所遣之物。血魂神劍的威力,主要在於劍柄上的那粒血魂珠。血魂珠本身能散發一種香霧,被香霧迷倒的人,需兩晝夜才能清醒,持劍之人以本身真元通過握劍的手掌逼出血珠,光華透過劍身傳出,功力最高的人,可將血芒逼漲到五尺,加上劍身與劍之長,一丈以內可以傷人。(見陳青雲《殘肢令》)
血痕劍
七煞儒生閔孝的兵刃。長三尺八寸,闊約兩指,青光閃閃,宛似一泓秋水,寒光逼人毫發。劍背正中有一道鮮紅血痕,直通劍尖,渾同血絲一樣,天然生成。此劍為武林三寶之首,不但切金斷玉,削鐵如泥,而且誰若用此劍七年以上,必會與此心靈互相感應。每次江湖有殺劫來臨時,劍背正中的血痕恍若在流動,而一沾血腥,這種現象就消失了。(見陳青雲《沉劍迷星》)
冰弦劍
稀世寶劍。劍身細窄,刃薄,舞時劈風有聲,音若冰瑟,故此得名。據偉為殷商七劍之一。(見蕭逸《飲馬流花河》)
伽藍劍
神劍。萬載菩提木所制,堅逾金鋼,可避百邪,任何神刃亦無法損傷分毫。天心大師佩掛此劍上百年,坐化前贈予華逸雲。華逸雲用此劍行俠仗義,去暴除奸,成為武林第一劍手。菩提樹又名摩訶菩提。佛教徒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樹下得證菩提果而成佛,故名。菩提樹原產印度,晉唐時傳入我國。此樹屬桑科,常綠喬木,在我國雲南及廣東均有栽培。樹干富乳漿,可提硬性橡膠。所謂菩提木堅逾金鋼之說全無科學根據。(見雲中嶽《霸海風雲》)
靈空劍
神兵利器,由鑄劍大師邵空子煉成,未幾邵大師請一名宿相此寶劍,那名宿卻認為是一柄凶劍,劍身上光紋四射如火,主大凶,佩帶都必定招致不詳,甚至會有家破人亡之禍。善良的邵大師立刻就將靈空劍毀了,再用殘劍的余鐵煉成一柄其薄如紙的薄刀,後來神劍應無物以一本劍譜將之換走,又傳給了他的愛徒世襲一等侯狄青麟,狄青鱗曾以之殺害河朔大俠萬君武,由於又薄又快,殺人後竟不見血跡。(見古龍《七種武器》)
靈蛇劍
其形又細又長,能藏於竹竿之中,一旦出鞘寒光閃現,顫動如靈蛇,因而得名。此劍遇微風則會不停抖顫,讓敵手看不出其劍尖指向何方,更看不出要刺向何方,連劍光的顏色都彷彿在變,有時變赤,有時變青。高手有用之,靈如青竹,毒如赤練,七步斷魂,生命不見。(見古龍《七種武器》)
淚痕劍
一代傑出劍俠蕭大師所鑄的一柄天下無雙的寶劍。此劍劍背上有一道痕跡,看上去有如淚痕。據傳,此便出爐時,神鬼共忌,劍上顯現出一種無法可解的凶兆,不但出鞘必飲人血,蕭大師身邊最親近的一個人也將作為其祭禮。蕭大師見此大驚失色,忍不住流下淚水,滴落在劍上,化做了淚痕,故名淚痕劍。(見古龍《英雄無淚》)
作者: 那張白紙叫曾經 2007-3-1 21:19 回復此發言
--------------------------------------------------------------------------------
3 【轉貼】中國武俠小說中的名劍
怒劍
傳說中的名劍。當年邵空子鑄罷離別鉤和溫柔刀後,將殘鐵熔合,又加上太行山最悲壯那一役的烈士熱血,鑄成了怒劍。怒劍初成,劍身上的光紋亂如蠶絲,劍尖上光紋四射如火;天地鬼神皆怒,蒼穹雷聲怒吼,春雨提前半月來臨,故怒劍又名春怒。邵空子見狀,認為此劍帶有戾氣,是不祥之物,於是以身相殉,劍亦不知所終。後來,一位神秘老人指點楊錚,在自己的心時在發現了怒劍,最終以赤手空拳戰勝了執有溫柔刀和離別鉤的狄青麟。(見古龍《那一劍的風情》)
真武劍
武當派創始之祖張三豐的佩劍。張三豐中年時用它掃盪群邪,威震江湖,晚年則極少使用。此劍向來是武當派鎮山之寶,曾被魔教盜去,任盈盈出任魔教教主後歸還給武當派掌門沖虛道長。(見金庸《笑傲江湖》)
倚天劍
女俠黃蓉於襄陽城破前,聘高手匠人將楊過贈給其女郭襄的一柄玄鐵重劍熔了,再加以西方精金,鑄成此劍和屠龍刀。並在此劍中藏有武學秘籍,最寶貴的是一部《九陰真經》和一部《降龍十八掌掌法精義》。屠龍刀中藏有兵書。盼後人得之,替天行道,驅除韃虜。因而此後江湖盛傳口號曰:「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此劍經峨眉派祖師太手中,殺了不少明教子弟。其後第四代掌門周芷若用計從趙敏手中奪得此劍和屠龍刀,以刀劍互斫,取得兵書和武籍,速成了《九陰真經》中陰毒的九陰白骨爪等功夫。在少林寺英雄大會上力挫群雄,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頭。此劍則一斷為二,毀於一旦。(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游龍劍
天山派兩把鎮山寶劍之一,號稱華夏名列第二的寶劍(第一把寶劍是武當派的騰蛟劍)。此劍劍鋒在陽光之下,有如一泓清水清亮耀眼,神物利器,確非凡品。此劍為天山派掌門人唐曉瀾的兒子唐經天怕佩。(見梁羽生《雲海玉弓緣》)
銀月飛霜劍
千年寶劍,奇妙之處在於劍後有白色細索相連護腕。這細索采處萬事大吉山異種冰蠶絲,不畏利刃。護腕是金錢蛇皮製成,上下有兩片寒鐵,寒鐵片可拒刀劍。連接蛇皮之處,還纏繞著七丈二的天蠶絲線,從而使短劍既可作兵刃,亦可當暗器,由連接絲線操縱,遠近隨心,內功精深的人可放盡天蠶絲索而傷人於十二丈的距離內。七王爺的女兒朱盈盈以此劍屢立戰功。(見卧龍生《飛花逐月》)
據清朝屈大均《廣東新語•二四》:「天蠶出陽江,其食必樟楓葉。歲三月熟醋浸之,抽絲長七八尺,色如金,堅韌異常,以作蒲葵扇緣,名天蠶絲。」天蠶,又名山蠶,日本柞絲。蠶繭為長圓形,呈綠色,可抽絲。小說中對天蠶絲的作用作了藝術誇張。
綠虹劍
上古著名兵器,據傳為鑄全大師歐陽冶子所造。歐陽冶子一生鑄了六把名劍:巨闕、青霜、紫電、吳鉤、魚腸、綠虹、綠虹是劍是其中最短的一柄,劍身寬八分,長六寸四分,劍柄長三寸六分;它雖短,但帶有二丈四尺長的鏗尾,普通刀劍只要碰上鏗尾便被毀折。綠虹劍初為戰國時的趙國以重金購得,後落入秦將白起之手。秦亡之後,此劍失蹤。宋朝明,劍客玄玄子偶獲此劍,殺人無數;後流入湘靈子、赤貞子等一代名俠之手。明朝英宗年間,大俠龍卷風於志敏於南海深處獲得此劍,誅殺了赤身魔教巨魔茅士亨。(見墨餘生《大俠龍卷風》)
琥珀神劍
海內第一奇人屠龍仙子所制的奇異兵器,臉身赤紅,並發出紅色劍芒,由於劍鞘中襯有一層貓皮,與琥珀磨擦而生電,再以內力將「電」保留在劍身上不使發散,與人交戰時對手勢必觸電,無法把持自身的兵器,從而克敵制勝。此劍屠龍仙子傳給愛徒毛文琪,所向披靡,但仇恕無意間以竹劍對陣,電力受阻,遂擊敗毛文琪。(見古龍《湘妃劍》)查琥珀為非金屬物質,磨擦雖可生電,但性極脆無法單獨制劍,亦未聞能將之與鋼鐵合金。
越王八劍
相傳越王占勾踐以白馬白牛祀昆吾之神,從昆吾山(今河南濮陽西南)采精金鑄冶八劍,即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鯢、滅魂、卻邪、真剛八大名劍。兩千年後,滅魂神劍流傳於武林新秀方邪真手。在洛陽相思林畔相思亭,方邪真挾魂劍之威一招擊敗邪派高手蔡旋鍾,傳為武林佳話。
作者: 那張白紙叫曾經 2007-3-1 21:19 回復此發言
--------------------------------------------------------------------------------
4 【轉貼】中國武俠小說中的名劍
據晉王嘉《拾遺記》記載:八大寶劍,威不可擋,鬼神共忌。「掩日」一出,指日則光盡暗;「斷水」一出,以之劃水,水分而不合;「轉魄」一出,以之指月,蟾兔為之倒轉;「懸翦」一出,飛鳥游蟲,自觸其刃,如斬截也;至於「驚鯢」神劍,以之泛海,鯨鯢為之深入;「滅魂」,則為神兵挾之夜行,不逢魑魅;「卻邪」更有辟煞功效,妖魔見之則伏;「真剛」寶劍,切玉斷金,如削土木。(見溫瑞安著《殺楚》)
寒星劍
相傳為唐代豪俠所鑄寶劍。它青光閃閃,寒氣逼人,形狀古樸,長約二尺半左右,劍柄雕有一條青色的龍,劍芒神縮,忽高忽低,震顫不停。此全光芒銳利,殺孽過重,故持此劍者應慎用,多造殺孽必遭天譴。(見陳青雲《病書生》)
寒螭劍
厲神君的寶劍,以萬年寒鐵鑄成,寬才兩指,十分柔軟,卻可男斬釘截鐵。劍鞘的里層是綠鯊皮,外層用天蠶絲織成,不畏刀劍水火。此劍不用時,可以當腰帶束在腰間;用時只須輕輕一按,劍就可以出鞘。厲神君把它送給了楚玉祥。(見東方玉《東方第一劍》)
辟邪劍
沐天瀾所持之物,為滇南武林大俠葛乾蓀師父所賜。這柄寶便能斬金截鐵,絕非凡品,自柄寶劍能斬金截鐵,絕非凡品,自柄至鍔,三尺九寸,瑩若秋水,叩如龍吟。堪稱稀世之寶。(見朱貞木《羅剎夫人》)
騰蛟劍
寶劍。此劍用東產的白金精煉而成,鋒得無比,屈伸如意,可以當作腰帶圍在腰間,也可捲成一卷握在手裡。相傳是明朝遼東經略熊廷弼的佩劍。後為抗清大將李定國所得。李定國兵敗之後交此劍於心腹愛將保存。在一偶然機會中,桂仲明發現此劍後,用它殺敵。(見梁羽生《七劍下天山》)
薔薇劍
這把劍上下里外皆赤紅如血,劍在鞘中,同樣可以殺人似刈草。這把劍的最可怕之處,本不在劍鋒而在劍鞘。其便鞘系由「血薔薇」的花汁染紅,血薔薇則是由五種毒血澆灌成的薔薇,而五種毒血指的是七寸陰蛇、百節蜈蚣、千年寒螭、赤火毒獗,再有就是那些不忠不義的叛徒賊子。若是遇上了「五毒」,劍鞘上血薔薇的花魂就會復活,而屬於五毒的動物或人就會嗅到一種神秘、奇異的香氣,眼前火紅一片,戰鬥力也隨之喪失,斃命於薔薇劍下。但若是遇上孝子忠臣,義氣男兒,這柄劍的威力就根本發揮不出來。
武功高強的劍客雁南飛枉持一柄薔薇劍,卻甘心情願作武林惡魔公子羽折替身,因此,他雖能誅殺公孫屠等丑類,在大俠傅紅雪的快刀之下卻難逃竄公道。(見古龍《天涯明月刀》)
碧血照丹青
一把黑綠色的短劍,劍長一尺七寸,驟看似乎沒有什麼光澤,但若多看兩眼,便會覺得劍氣森森,逼人眉睫,連眼睛都難睜開。
「碧血照丹青」是一把上古神劍。據說自古以來,所有神兵利器在冶造時,都要以活人的血來祭劍之後,才能鑄成,還有些人竟不惜以身殉劍,因此自干將莫邪始,每一柄寶劍的歷史,必定有一段凄惻動人的故事。尋常的寶劍,只需一人鮮血祭之便可鑄成,但這柄「碧血照丹青」,鑄劍師的妻子兒女徒弟幾個都相繼以身殉劍,卻都沒用,鑄劍師悲憤之下,自己也挺身躍入爐中,隨後爐火竟立刻轉青,又燃燒了兩日後,一個過路的道人將劍鑄成。先前那鑄劍師在躍入爐中時,曾賭了個惡咒,說此劍若能出爐,以後見到此劍的人,必將死於此劍之下,果然,在「碧血照丹青」出爐的一剎間,天地俱為之變色,一聲霹靂震倒,竟恰巧跌到這把劍上,於是就作了這柄劍出世後的第一個犧牲品。
「碧血照丹青」的所有者、移花宮邀月宮主視之逾拱璧,後來卻在魏無牙的老鼠洞把這柄神兵交給了徒弟花無缺,以便讓他殺死他自己的孿生兄弟江小魚,造成一幕人間悲劇。在江小魚的精心籌劃下,邀月宮主的陰謀最終沒有得逞。(見古龍《絕代雙驕》)
㈥ 武俠小說的神獸~`````
貔貅~~
(1) [fabulous wild beast]∶古書上說的一種兇猛的野獸。
相傳貔貅是一種兇猛瑞獸,而這種猛獸分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為「貅」。但現在流傳下來的都沒
一、有鎮宅辟邪的作用。將已開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運轉好,好運加強,趕走邪氣,有鎮宅之功效,成為家中的守護神,保合家平安。
二、有趨財旺財的作用。除助偏財之外,對正財也有幫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三、有化解五黃大煞的作用。用來化煞鎮宅和旺財,尤其在財運方面,貔貅是有較明顯作用的。
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 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龍首,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有兩角,為龍角,其角極為堅硬。為淺灰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的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候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雲:『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游》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青龍
青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東方的靈獸,青龍既是名字也是種族,青龍的方位是東,右,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左,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後,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前,代表冬季。
在中國二十八星宿中,青龍是東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總稱。
東方七宿 亦名蒼龍,蒼龍的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相關說法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
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青龍的故事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抱朴子·雜應》引《仙經》描繪太上老君形象時說: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氣派,著實威風。
後來,四象逐漸被人格化,並有了其封號,據《北極七元紫延秘訣》記載,青龍號為「孟章神君」,白虎號為「監兵神君」,朱雀號為「陵光神君」,玄武號為「執明神君」。
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漸擴大,從四象中脫穎而出,躍居「大帝」顯位,青龍、白虎則被列入門神之列,專門鎮守道觀的山門。宋朝范致能《岳陽風土記》雲:「老子祠有二神像,謂青龍、白虎也。」
明姚宗儀《常熟私志·舒寺觀篇》雲:「致道觀山門二大神,左為青龍孟章神君,右為白虎監兵神君。
相關記載 《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青龍東斗星君」為:「角宿天門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駟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雞星君,箕宿天律星君。」至於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東方龍角亢之精,吐雲郁氣,喊雷發聲,飛翔八極,周遊四冥,來立吾左。此外,道教還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青龍者,東方甲乙木水銀也,澄之不情,攪之不濁,近不可取,遠不可舍,潛藏變化無盡,故言龍也。 東方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硃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
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里就不再詳述了。
「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候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
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
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鍾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鍾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第九兒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白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西方的靈獸,為白的老虎,代表的季節是秋季。 其他:青龍 東方 春季、朱雀 南方 夏季、
玄武 北方 冬季。
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其形象虎,位於西方,屬金,色白,總稱白虎。
[編輯本段]相關記載
《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白虎西斗星君為:「奎宿天將星君,婁宿天獄星君,胃宿天倉星君,昂宿天目星君,畢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參宿天水星君。」至於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西方自虎上應觜宿,英英素質,肅肅清音,威攝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右。」同時,道教亦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經》雲:子若得一萬事畢,淑女之異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動,故稱之為虎也。
亦為凶神形象,《協紀辨方》卷三引《人元秘樞經》:「白虎者,歲中凶神也,常居歲後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喪服之災。」即俗語所雲「喪門白虎」或「退財白虎」者。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記載:「白虎凶神當堂坐,流年必然有災禍,不現內孝現外孝,否則流血難躲過。」
《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
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鹼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編輯本段]象徵
四靈白虎
同時白虎也象徵著威武和軍隊,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例如古代軍隊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白虎一般出現在漢代畫像石墓的墓門上,或與青龍分別作為單獨畫像刻在墓室的過梁兩側,用以辟邪。《風俗通義》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在漢代五行觀念中,白虎被視作西方神獸。
[編輯本段]和宗教的關系
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葯,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雲『龍從火里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雲『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編輯本段]虎崇拜的發展
虎的崇拜應源自楚文化中對虎的圖騰崇拜。虎一直受到漢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無適度、威嚴的象徵。據考證,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現,但在我國西南地區最為流行。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獸面和殷商青銅器上的獸面都與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國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稱虎是其祖先。漢代人把虎看作是百獸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變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是鎮西之獸。
自漢代以後虎一直成為勞動人民喜愛的保護神,而沒有成為帝王的象徵,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與發展,崇虎的文化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觀念。
朱雀
朱雀,亦稱「朱鳥」,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朱雀與鳳凰是兩種生物。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古籍記載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朱雀,亦稱「朱鳥」,形體似鳳凰,南方之神。因其形似鳥狀,位在南方,火屬性,得以在游戲中經常以鳳凰形狀出現.但其實朱雀和鳳凰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鳳凰是百鳥之王,而朱雀卻是天之靈獸,比鳳凰更稀有尊貴,破壞力也更強.南方七星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徵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凰為雌)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
鳳凰的原形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講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玄鳥的說法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祖-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祖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祖和朝鮮新羅的始祖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朱雀和宗教
道教興起後,朱雀為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為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貴、柳、星、張、翼、軫),其形象烏,位於南方,屬火,色赤,總稱朱雀,亦名「朱鳥」。《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南方朱崔星君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匱星君,柳宿天廚星君,星宿天庫星君,張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軫宿天街星君。」至於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南方朱雀,從禽之長,丹穴化生,碧雷流響,奇彩五色,神儀六象,來導吾前。」同時,道教也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朱雀者,南方丙丁火硃砂也,刨液成龍,結氣成鳥,其氣騰而為天,其質陣而為地,所以為大丹之本也,見火即飛,故得朱雀之稱也。
[編輯本段]【方位】
表示季節和方位。青龍的方位是東,代表春季,以及五行中的木屬性;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以及五行中的金屬性;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以及五行中的火屬性;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以及五行中的水屬性。而土屬性則是中原之地。剛好符合了中國古代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一說。
[編輯本段]【朱雀七宿】
鳳凰的形象非常高貴,它頭頂美麗的頭冠,身披五彩的羽毛,是綜合了許多美麗的鳥類和動物的特點,想像出來的鳥中之王。鳳凰是中國傳說中的瑞鳥,它標志著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明。鳳和龍一樣,被歷代帝王當作權力和尊嚴的象徵,鳳冠、鳳車等與鳳有關的東西,只有皇家和仙人才能使用。不過,後來鳳凰在民間也成了平民百姓的吉祥物,尤其在中國傳統的婚禮上,鳳成了新娘禮服和頭飾上的裝飾,代表著吉祥和喜慶。在民間的傳統圖案紋樣中,鳳凰也被廣泛應用,寓意著吉祥和太平。鳳凰還常和其他吉祥物配合成紋圖,如「龍鳳呈祥」、「鳳麒呈祥」等,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龍是中國最大的神物,也是最大的吉祥物。人們都很熟悉龍的形象,但是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龍。龍同鳳和麒麟一樣,也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動物,它長著牛頭、鹿角、蝦眼、鷹爪、蛇身和獅子的尾巴,通身還長滿了鱗甲,是由多種動物復合而成的。在人們的想像中,龍不但能在陸地行走,也能在水中游弋,在雲中飛翔,充滿了無窮的神力。幾千年來,封建帝王把它當作權力和尊嚴的象徵,普通百姓也認為它是美德和力量的化身,是吉祥之物。在中國到處可以看到龍的形象,宮殿、寺廟的屋脊上,皇家的用具上處處刻著龍、畫著龍;老百姓在喜慶的日子裡也要張貼龍的圖案,還要舞龍燈、劃龍舟,給孩子起名字也願意用上「龍」字。龍作為「四靈」中最大的吉祥物,逐漸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徵。
辟邪
辟邪南方人稱貔貅又名天祿。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3.招財進寶話辟邪
中國文物學會監制發行了「中國歷代名玉」系列復原品。10件歷代名玉,件件精美絕倫,每件都有其不同來歷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其中一件是漢朝時期的辟邪。
此次復原選取的辟邪高15.1厘米,長21厘米,採用上等的新疆玉雕刻而成。據悉,作品出自蘇州琢玉大師之手。
辟邪,又名天綠,貔貅,是中國古代文化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也是龍的第九子。它龍頭、馬身、麟角,貌似金蟾,外形似獅子,全身披鱗,甲形如麒麟。龍生九子,神通不一。傳說辟邪勝其父千倍,能騰雲駕霧,號令雷霆,有辟邪擋煞,鎮宅護院之威力。
傳說辟邪喜食金銀,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嘴無肛門。據說是因為曾經觸犯天條而被玉皇大帝懲罰,因此只能進不能出。除了以財為食,辟邪還食各種猛獸,邪靈,且護主心強,有鎮宅辟邪的作用,所以稱為辟邪。於是,辟邪在人們眼中就成為吸財納寶,辟邪擋煞,有著特異神通的神獸。
辟邪以財為食,廣納四方之財,所以生意人喜歡的不是龍,而是辟邪。很多人都喜歡在桌上擺放一個辟邪,或隨身佩帶。在東南沿海地區,人們更相信辟邪有鎮宅作用。當地經常台風肆虐,人們祈求神靈庇佑。辟邪是龍的九子中最威猛的一個,並且從不主動發起攻擊,而是坐等對手上門,人們覺得它既勇猛又穩健,最適合守家護院。在漢代,漢高祖劉邦曾命名辟邪為帝寶,列為皇帝專用之物。
玉制的辟邪多為人們隨身攜帶的護身掛件。玉製品能護身辟邪的理念在中國源遠流長。玉,在山川孕育幾千甚至上億年,玉石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人們也常說「人養玉,玉養人」。
傳說中辟邪生性懶散,平日總喜歡睡覺,收藏者每天最好把它拿在手裡把玩一番,就為要叫醒它,這樣財源就會滾滾而來。所以民間有「一摸辟邪運程旺盛,再摸辟邪財源滾滾,三摸辟邪平步青雲」的說法。如此看來,辟邪成為人們喜愛的收藏品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也就這些最為人所熟知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誰知道武俠小說里的四大凶獸是哪幾個
武俠小說中四大凶獸的原型多為中國上古時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四大凶獸,分別是指四名前神明的化身,即三苗、驩兜( huān dōu )、鯀(gǔn))與共工,因其作惡多端,不修德,被貶下凡間變成。分別對應:饕餮(tāo tiè),混沌,檮杌(táo wù)和窮奇。饕餮還有一種介紹是龍的其中一個兒子。
1,。混沌-----------
《神異經》雲:「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
混沌
,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 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名混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混沌是像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混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混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混沌因既混且亂故後世稱是非不分之人為「混沌」,《史記▪五帝本紀第一》有雲:「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慝,天下謂之混沌。」
《莊子·應帝王》中有「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的句子。又寫到「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這里的記載顯示混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無人之形。在《莊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混沌氏之術也,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混沌之智力實在有限。這里混沌更被人化而冠以「氏」。這些顯然並不是上古凶獸原型。 更為原始的混沌形象出自《山海經·西次三經》,「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江讀作鴻)也。」這里的混沌已和傳說中魔獸的形象很一致了。 再到後來,《神異經》中雲:「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名為混沌。空居無為,常咋其尾,迴旋仰天而笑。」 混沌已經完完全全是凶獸的形象了。 還有一種說法,混沌是驩兜死後的怨氣所化。
2.窮奇------------------
《神異經》雲:「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斗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言此為大惡之獸。
《山海經·西山經》道:「(邽guī 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胃(同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háo 狗,是食人。
《山海經·海內北經》道:「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發,在蜪犬北。一曰從足。」
窮奇
窮奇是中國古代漢族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蝟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像狗,靠吃人為生。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
後來「窮奇」用來比喻背信棄義之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有雲:「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在一種稱為「大儺」的驅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還有一種說法說窮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高誘注曰:「窮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兩龍,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島上全身火紅,狀如牛的怪獸就是窮奇。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了窮奇的來歷,「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舜將其流放,「遷於四裔,以御魑魅」。少昊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稱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們的故事可見於《拾遺記》,非常美麗動人。在那裡有一棵窮桑樹,其果實萬年一結,吃了的話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稱為「窮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這些關鍵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於西方不容置疑,而窮奇也是被舜驅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驅逐的還有黃帝的不才子「渾沌」;顓頊的不才子「檮杌;以及「饕餮」三族,作為怪獸的「渾沌」,「檮杌」,「饕餮」也無一例外地出現在西方,其中饕餮位於西南一些,但想來離被稱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遠。也就是說,和其他幾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謂「御魑魅」的說法很可能是指壓制當地少數民族,從這樣的想法衍生開思考,怪獸們的行為特性也就不足為奇。「渾沌」,「檮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點。
3.檮杌,讀音táo wù。----------------------
《神異經·西荒經》記「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
檮杌
攪亂荒中,名檮杌。」
《孟子·離婁下》道:「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此謂檮杌同乘與春秋,為國史名,楚史名《檮杌》。也就是說有本記載楚史的書,名字為《檮杌》。
檮杌一般作上古凶獸.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凶惡之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有雲:「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
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
《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謂舜流放四凶,以檮杌況鯀。鯀,禹父。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引《神異經》注道:「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謂之檮杌。——《左傳·文公十八年》。註:「凶頑無匹儔之貌。」。服註:「檮杌狀似虎,豪長一尺,人面虎足,豬牙,尾長丈八尺,能斗不退。」楚之檮杌。——《孟子》。註:「囂凶之類,興於記惡之戒,因以為名。丁音惡獸名也。」《春秋》雲:「顓頊有不才子名檮杌也。」《孟子·離婁下》道:「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檮杌,音桃物。此謂檮杌同乘與春秋,為國史名,楚史名《檮杌》。[1
4.饕餮,讀音tāo tiè。---------------------------
後來,饕餮變成了圖騰,刻於各種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呂氏春秋·先識覽》有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殷周時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腦袋猙獰,雙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樑凸出;首部有一雙彎曲的獸角或足,其彎曲的方向似無定製,或內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張,利齒如鋸,嘴略彎曲內勾,或嘴巴緊鎖。則作正面盤踞狀,身軀拱起,頭著地或水雲氣,兩邊有一對利爪,象狗爪或虎爪。兩側有一對肉翅,形如耳朵。
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徵!
因富貪欲故後世喻貪婪之人為「饕餮」。
《左傳·文公十八年》有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史記·五帝本紀》引用了這一說法,並補充道:「天下惡之,比之三凶。」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páo xiāo),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註解,這里說的狍鴞即是指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詳情可進入:http://ke..com/subview/729656/16199786.htm#viewPageContent
㈧ 金庸武俠中,有十一門武功與動物有關,它們分別都是哪些絕學
在金庸武俠中,打狗棒法、靈蛇拳法、蛤蟆功,這些武功都與動物的名字有關。
金庸筆下武功百餘種,若讓你說出名字,你肯定會滔滔不絕,如凌波微步、獨孤九劍、太玄經等等。這些都是上乘武學,若學會凌波微步,可以飛檐走壁,實在妙哉!練成獨孤九劍,可以身形飄逸,也是不錯的選擇。金庸筆下的武功,你最想學哪一門呢?哪種武功才是你的本命武功呢?無論影視劇還是小說,總有一個令你心動的武功,讓你無比的嚮往。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金庸筆下十一門武功,名字全與動物相關,哪一個是你的本命呢?1、降龍十八掌這套掌法剛猛無比,而且人氣極高,龍是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極具神秘色彩。降龍十八掌是至剛掌法,喬峰、郭靖、洪七公、汪劍通。這些人都是降龍十八掌的代表人物,而且他們都是“人中之龍”,比較符合降龍十八掌的特性,這套掌法帶有一個龍字,代表以上人物的果敢和堅毅。
蛛兒的母親為了練功,已經容貌變形,奇醜無比,最後遭到殷野王的拋棄。這門武功與蜘蛛緊密相連,也與動物相關。8、龍象般若功龍象般若功屬於密宗武功,這門武功共計十三層,而且極其的難練,許多密宗高手,都無法練至頂層。金輪法王練至第十層,武功已經登峰造極,能夠與新五絕一戰。龍象般若功有龍象二字,說明這套武功能夠達到十龍十象的威力,讓人難以招架。金輪法王的龍象般若功,雖然未至絕頂,但也已大成。而武功中的龍象二字,是這套武功精髓所在。9、虎爪絕戶手這套武功帶有一個虎字,虎代表勇猛、虎虎生威、虎虎生風等。而虎爪絕戶手,確實是武林絕技,這套武功是武當七俠之一俞蓮舟所創,而前身則是武當絕技虎爪手。
俞蓮舟認為虎爪手變化太少,所以自創虎爪絕戶手,希望能夠擒敵所用。但是這套武功太過陰狠,張三豐曾教導,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使用此功。10、三陰蜈蚣爪星宿派武功絕學,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總是會與三笑逍遙散進行聯想,這套武功也是陰毒無比,原著中提及次數較少,由丁春秋傳授給徒弟出塵子。
金庸筆下十一門武功,堪稱“動物世界”,這十一門武功,分別是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蛤蟆功、靈蛇拳、泥鰍功、金雁功、鱷魚剪、龍象般若功、虎爪絕戶手、千蛛萬毒手、三陰蜈蚣爪。
㈨ 武俠小說里的毒物有哪些
武俠小說里的毒物有:
1.十香軟筋散
西域番僧獻給元朝汝陽王之女趙敏的毒葯。此葯無色無味,葯性一發作便全身筋骨酸軟,數日後雖行動如常,內力已半點發揮不出。趙敏設計用此葯困倒武林六大門派高手,一齊擄到大都萬安寺內。幸得張無忌等人盜得解葯相救。(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2.七星海棠
花名。其葉與尋常海棠無異,花瓣緊貼枝幹而生,花枝如鐵,花瓣上有七個小小的黃點。其花的根莖花葉均劇毒無比,但不加煉制,便不會傷人。製成毒物後無色無臭,無影無蹤,令人防不勝防,死者臉上還帶著怡然的微笑。堪稱天下毒物之王。毒手葯王的師父從海外攜歸其種,但極難培植。葯王的女弟子程靈素找到用酒澆灌的法門,終獲成功。她將之溶於蠟燭之中,當蠟燭燃燒時毒氣放出,毒死了同門中欺師滅祖的逆徒。(見金庸《飛狐外傳》)
3.七巧化骨散
至毒之葯。人一旦中之,在半個時辰內就會皮肉潰蘭,銷骨為水。小公子曾用此葯傷及蕭十一郎。(見古龍《蕭十一郎》)
4.七步催魂散
毒葯。摻入酒中,常人只需飲半杯,便會在七步之內命喪黃泉,七孔流血而亡。武功非凡的君無忌誤服此毒酒後,以無比精湛之內力,將毒氣拘於下腹丹田,定神之後以混元氣功化毒成氣,排出體外,得以保全生命。(見蕭逸《飲馬流花河》)
5.九品紅
毒葯。匯集世間九種最厲害的至毒,加以提純研粉相互摻合,或溶於水,或搓為丸。只須芥子般大小,投之以飲水湯食,即可置數十人於死命。或吹散空氣中,常人吸上一口,當即七孔流血而亡。無憂公主朱翠婢子新鳳曾中此毒,幸喜她練過「固磐」氣功,且血液中有抗毒因素,加以海無顏所贈化毒丹才得以倖免於難。朱翠亦曾中此毒,因事先服過化毒丹,毒未立發,為青霞劍主李妙真治癒。(見蕭逸《無憂公主》)
6.三屍腦神丹
日月神教教主東方不敗的一種陰損毒葯。葯中有一種屍蟲,服食後一無異狀,但到了每年端午節午時,若不及時服用克制屍蟲的解葯,屍蟲便會脫伏而出。一經入腦,服此葯者行動便如鬼似妖,連父母妻子也會咬來吃了。東方不敗強令屬下服用此葯,每年以解葯相要挾,以使他們死心塌地聽從驅使。(見金庸《笑傲江湖》)
7.三蟲三草劇毒
用蝮蛇、蜘蛛等三種毒蟲和斷腸草等三種毒草熔粉而成的毒葯。中毒後毒性分批攻入五臟六腑,直至身亡。解法是服牛黃血竭丹和玉龍蘇合散,再用針灸剌入湧泉、鳩尾等穴散毒。蝶谷醫仙胡青牛與愛妻毒仙王難姑鬥法,服下此毒,幸得張無忌救治而愈。(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8.萬妙散功煙
西南苗疆的瘴癘毒氣聚成一的種毒煙。能使人嗅之中毒、散去功力,並可能於七日之後骨肉齊消、化為濃血而死。惡魔即曾以抽旱煙為幌子,噴出散功煙,企圖使諸葛寬中毒。(見諸葛青雲《武林三鳳》)
9.千日醉蘭
苗疆特產的一種奇花,屬墨蘭類。用含有硫磺的礦泉水澆灌,會發出一種異香,吸了便如中酒而昏醉不醒。湘西苗峒三公主賽蒙花以此花醉倒谷嘯風。(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
10.女兒紅
一種毒菌。外表看上去十分鮮艷,生長於極陰濕之地,屬毒菌,人若是吃了,不出三五天,便會患一種怪病,這種病起初時倒也沒什麼,只不過覺得有些暈暈欲睡,精神恍惚,就好像得了相思病似的,除非每隔幾個月能找到一種十分珍貴的植物惡婆草吃下去,否則這相思病就要越來越重,不出一年便一命嗚呼。江小魚為了救花無缺,嚴辭逼問偽君子江玉郎,江玉郎則以此要挾江小魚吃下此種毒菌,江小魚遇事義字當先,毫不猶豫地吃下這種毒菌。(見古龍《絕代雙驕》)
㈩ 武俠小說里主人公養很多厲害的動物,不是網路小說,是經典武俠的
寵物魔法師,裡面的主角得到了一個一萬年後的生物製造器,可以製造很多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