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大全 » 科幻小說誰去了哪兒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科幻小說誰去了哪兒

發布時間: 2021-02-19 15:15:24

A. 我寫的科幻小說,不知道投稿到哪裡

本來想推薦你直接投出版社,不過感覺你還是更傾向於網路平台
收獲版有個公眾號在收科幻類稿件權,白熊對題材的包容性也比較大
建議你去寫手之家,雪晴故事網,豆瓣小組(如豆瓣稿費銀行)看看
裡面有各種出版社、app和網站的約稿函,稿費標准,徵稿要求都有明確的標注
很多網站編輯也在裡面發布約稿函,還有其他寫手的探路心得
祝你成功,有問題可追問~

B. 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誰寫的(…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小說名為《最後一個人》是美國近代著名科幻小說家弗里蒂克·布朗曾所作。堪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The last man on earth sat alone in a room. There was a knock on the door...."
把它譯成現代漢語恰好是25個字,僅僅只有一句話: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盡管只有一句話,但它同樣具備了小說的特點。就小說的三要素而言,有人物(一個人)、有情節(一個人獨坐,聽到敲門聲)、有環境(僅有一人的地球上的某房間里)。科幻,重在科學幻想,其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擅長誇張、製造懸念,給讀者設置自由而廣闊的聯想、想像等思維空間。這25個字促使讀者追究、探求的問題太多了——
地球上怎麼會只剩下一個人?其他人都到哪裡去了?是去往別的星球還是都死了?如果死了是因為什麼而死的?既然地球上僅剩一個人,那麼敲門的又是誰呢?是人類,是外星人,還是其它高智能的動物?這最後一個人是否去開門?開門後將看到什麼?如果是外星人,他們能夠通過語言來溝通彼此的情感嗎?……最後故事又將會怎樣發展?……總之,將會使每個讀者都產生多維而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有一百個讀者,就會有一百個關於「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的故事。

C. 寫了本科幻小說,去哪裡比較好呢,17k縱橫

    個人覺得如抄果你是不是手速飛快襲的那一類,還是別去縱橫浪了,安心的去17K吧。
    雖然縱橫的全勤是開的很高也有低保,但是那都是建立在大量更新的基礎上的,一般來說新人做著,能一天順溜的更6000字都不錯了,以這種更新量去縱橫就是撲街。
    17K現在自己的定位就是新手作者的培訓營,所以對新人還是很照顧的,至少新書推薦,新書點評,封麵包裝這些在站內都能獲得一些指導,新人只要安靜寫書,等上架了每天6000更新也能拿到不錯的全勤。
    總之一句話,不是所有的新人都會選17K,但是17K是現在最適合新人的。你可以去自己嘗試一下。。。,

D. 科幻小說好在那裡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在當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說是最受人歡迎的通俗讀物之一,其影響和銷售量,僅次於驚險小說和偵探小說。

科幻小說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當代西方的科幻小說,涉及到許多尖端的科研項目,當然也經常出現似是而非的假科學。因此,科幻小說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視和指責。

「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原本是外來詞,由西方傳入我國;最初被譯為「科學小說」,後來演變為「科幻小說」。其實,即使在西方,「科幻小說」一詞一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廣泛流行。它最初出現在雨果·根斯巴克主編的《科學奇異故事》雜志第一期,雖然埃德加·愛倫·坡、埃德加·佛塞特和威廉·威爾遜等作家很久以前就曾對一種類似科幻小說的文學類型進行過界定,不過對「科幻小說」真正比較一致的看法,卻是專登科幻小說的流行雜志確立以後的事情。

那麼,究竟什麼是「科幻小說」呢?應該說,「科幻小說」是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科幻小說」的定義也不斷發展變化。

最初,根斯巴克用「科學小說」(science fiction)一詞指這種文學類型。他在第一期《科學奇異故事》(1926年4月)的社論里這樣寫道:「我用『科學小說』指的是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和愛倫•坡那種類型的故事——一種非常吸引人的傳奇故事,穿插著科學事實和預見……這些驚人的故事不僅產生極有趣的閱讀,而且總是給人以某種啟迪甚或教育。它們以適合讀者趣味的方式提供知識。……今天科學小說為我們描寫的冒險,明天很可能變成現實。旨在表示歷史興趣的偉大的科學故事仍然有許多人在寫……後世的人會說,它們不僅在文學和小說方面,而且在人類進步方面,都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顯然,根斯巴克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教育的、進步的文學。但他這種看法很快被其他流行雜志的主編們作了修正。40年代主宰科幻領域的雜志《驚奇故事》的主編小約翰•坎貝爾提出,科幻小說應該被視為一種與科學有密切關系的文學媒體:「科學方法論包括這樣的命題:一種嚴謹的理論不僅解釋已知的現象,而且預見新的尚未發現的現象。科幻小說試圖完成同樣的事情——以故事的形式寫出這種理論用於機器、尤其用於人類社會時會產生什麼效果。」

實際上,「科幻小說」這個術語問世不久,很快就演化成一個亞文化的文類名稱。這種亞文化包括科幻作家、編輯、出版家、評論家和科幻迷。其故事和小說不僅有一些共同的設想、共同的語言和共同的主題規則,而且有某種脫離外部「世俗」世界的感覺——因為它們的規則對那個世界顯得神秘而陌生。具有這種特點的小說以及最初引發這種特點的小說的文本,逐漸被統稱為「科幻小說」。

這個范疇確定之後,讀者和批評家便用它指更早的作品,把一些類似的故事都歸於這個范疇。於是,許多研究者和作家試圖對科幻小說重新界定,使這種形式既標示當代的一個文類,同時又納入從理論上適合這個文類的早期的作品。

其中最重要的是朱迪絲·麥里爾的看法,她用「推測小說」這一術語來代替「科幻小說」:「科幻小說是一種『推測小說』,其目的是通過投射、推斷、類比、假設和論證等方式來探索、發現和了解宇宙、人和現實的本質。這里『推測小說』旨在說明利用傳統『科學方法』(觀察、假設、實驗)的方式,檢驗某種假想的現實,將想像的一系列變化引入共同的已知事實的背景,從而創造出一種環境,使人物的反應和觀察揭示出有關發明的意義。」

前面這些早期的定義都強調「科學」或至少科學方法是科幻小說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但在麥里爾的定義里,通過將重點從科學轉向推測,明顯擴大了科幻小說的范圍,因為它可以包括描寫社會變化而不必贊揚科學發展的作品。
實際上,這種小說在50~60年代非常流行,而且進一步引起了科幻小說的發展變化。這一時期的作品大量描寫未來,使人們從未來反觀現實,給作者和讀者以更大的思想自由。它們與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的作品明顯不同,因為後者主要通過空間將小說的背景置於超常的世界。

60年代,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想,重新強調科幻小說是一種全球性的文學,其根源在於19世紀,而不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由美國雜志培育出來的一種文類。這無疑是對科幻小說一種視角更廣的看法,但它不再強調科學技術的因素,甚至對「科幻小說」這一文類術語也提出批評。

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布賴恩•奧爾迪斯指出:「科幻小說不是為科學家寫的,就像鬼怪小說不是為鬼怪寫的一樣。J·G·巴拉德1969年評論說:「那種認為《驚奇故事》這樣的雜志與科學相關的看法荒誕至極。你只需隨便撿起一本《自然》雜志或任何一種科學雜志,你就可以看出科學屬於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奧爾迪斯還在他的《萬億年的狂歡》(1973年初版,1986年修訂再版)里提出一種帶有哲學意味的看法:「科幻小說力求說明宇宙里的人和人的地位,而宇宙處於我們發達但混亂的知識(科學)狀態,因此科幻小說以哥特或後哥特的方式鑄成。」通過將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1818)視為這一傳統的源頭,奧爾迪斯有效地論證了科幻小說何以是19世紀工業和科學革命的產物。

20世紀70年代,隨著大學開設科幻課程,學術界對科幻小說的興趣也高漲起來,出現了更嚴格的形式的界定。因為若要教一門課程,你必須知道這門課究竟是什麼;而就科幻小說而言,由於它常常被模糊地列入奇幻小說、後現代小說、寓言小說、科技驚險小說、科學發明小說以及烏托邦小說,所以還需要了解它究竟不是什麼。因此在學術界定里,人們特別強調要嚴格劃清科幻小說的界限,不僅考慮它的文學策略,而且也考慮它的觀念內容,有時還運用在文學批評中發展起來的一些詞語,如結構主義和烏托邦主義的批評詞語。

1972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達科·蘇文把科幻小說解釋為「一種文學類型,其必要和充分的條件是陌生化和認識的相互作用,而其主要的形式方法是用一種想像的框架代替作者的經驗環境」。蘇文用「認識」表示對理性理解的追求,而「陌生化」則表示布萊希特的概念:「一種陌生化的表現可以使人認識它的主體,但同時又使它顯得陌生。」蘇文的定義引起了不少爭論,但他用想像的框架表示小說虛構世界,用經驗環境表示外在真實世界的做法,對理解科幻小說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70年代以後,由於高科技生產方式帶來的社會變化,對科幻小說又出現了各種新的解釋。羅伯特•斯科勒斯認為,「科幻小說提供一個明顯與我們已知的世界根本不同的世界,然而又以某種認識的方式返回來面對那個已知的世界。」他以「結構的寓言」代替「推測小說」,認為宇宙是一個系統的系統,一個結構的結構,對過去一個世紀科學的洞察應作為小說的出發點。

結構的寓言以一種虛構小說的方式對人類的處境進行探討,其最主要的題材是人類科學或生命科學的發展或發明對人類本身的影響。《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通過研究現實世界的迅速變化指出:「科幻小說通過描寫一般不考慮的可能性——另外的世界、另外的看法——擴大我們對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聲稱「媒體就是信息」的麥克魯安認為:「今天科幻小說表現的環境使我們能夠看到科技的潛能。」而萊斯利•菲德勒則說:「科幻小說是啟示的夢想,是人類終結的神話,是超越或改變人類的神話。」1987年,科幻作家S.K.羅賓遜甚至這樣寫道:科幻小說是「一種歷史文學……在每一個科幻小說的敘述里,都有一種明顯或隱含的虛構的歷史,它將小說描寫的時期與我們現在的時刻或我們過去的某個時刻聯系起來」。1992年,評論家約翰·克魯特進一步擴大科幻小說的范疇,認為美國科幻小說傳遞的意義關繫到「西方世界線性的、由時間限定的邏輯」。

總之,對科幻小說從來沒有絕對一致的看法。但這並不是說,科幻小說在一個特定時期內沒有相對一致的特點和規則;因為如果沒有共同的特點和規則,科幻小說也就不成為一個獨特的文學類別。例如50年代到60年代,佔主流的科幻小說大都描寫未來,有一定的結構原則,並顯示出與社會現實相結合的傾向。

以美國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為例,他所有小說的背景都是未來的世界史或美國史。在這幅奇特的歷史畫面上,他周密地安排每一個細節,使之隨著故事的展開而發展。他有一幅未來史的輪廓和圖解,人物和重要發現的日期都穿插在裡面。他曾經發表過這樣一張圖表:這張圖表以1950~2600年為歷史范圍,左側有一行日期,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其他六行是故事、人物、科技、數據、社會學和備注;第一行排著故事的題目,緊靠未來史的日期;第二行豎排各個人物的壽命;第三行是科技的發展,如「機械公路」或「精神感應」等,也與時間欄對應;第四行數據列舉具體時間發生的事件,如2060年出現「合成食物」;第五行「社會學」從野蠻時代開始,列舉社會狀況,如2020年美國出現宗教專政;最後一行是結論性的論述,例如2600年隨著「民情混亂,人類的青春期結束,第一批成熟的文明開始」。這種圖表的內容可以任意變化,但原則卻是一樣的。

E. 中國科幻小說作家都有誰

最出名的當然就是科幻三巨頭:劉慈欣、王晉康和何宏偉(也就是何夕)啦。其他也有一些,凌晨、劉維佳、柳文楊、米一、潘海天、星河等等。水平良莠不齊,看個人喜好吧。國內看完了可以看國外的嘛,我看過幾部長的,像數字堡壘,遲暮鳥語,光明王之類的。科幻世界譯文版還是不錯的。

F. 烏拉科幻小說網去哪了

它的小說都是從網上找的,所以說想下載的話還可以在別的地方找到,個人推薦新浪愛問,我覺得那些小說就是從新浪愛問上轉來的

G. 2017年,長篇小說尤其是科幻小說,往哪裡投稿比較靠譜

可以去天使領域論壇的回望築版塊看看,那裡有很靠譜的出版社,文化公司內約稿,而且回帖有很多容投稿過稿寫手的經驗分享,可以看出這家出版社最近收稿方向,編輯回復速度什麼的,子版是網文平台的約稿,我最近也在投,題材也是軟科幻,有些網站開價挺低,不簽就是了,一家一家試,那裡靠譜的約稿多,有不靠譜的寫手立馬反饋,版主就會標慎重,所以最後我找了家不錯的簽約了,編輯回復很快,簽約也很靠譜。
要看雜志約稿,去浮雲殿版塊,很全更新也很及時。點幻想類,有一家未來事務所好像就是收科幻的,你在這個論壇多看看,基本不會被坑,靠譜。
看約稿,在這個論壇,足夠了。

H. 我自己寫了一篇科幻小說,一萬多字吧,不知道該去哪裡投稿合適,稿費最好不要太低,自我感覺創意挺不錯的

一萬多字,科幻,稿費不要太低,自我感覺創意挺不錯........
呵呵,題主,如果您真的不是來搞笑的,那我就認真說一說我的意見
能被稱為科幻小說的,麻煩您先去看看一般這類小說的字數
創意什麼的,也不是自我可以感覺出來的
再說稿費這個問題吧,就算是有名的編劇作家,也不敢說寫一萬字就敢要求高回報的
一字千金的人,有。但是,大概,不是您
不想打擊您的信心,只想認真客觀的告訴您
想靠寫作掙錢,別的都先不提,先把字數至少累計到百萬吧。
最後,請不要高估自己。踏踏實實,腳踏實地。

I. 科幻小說上那裡投稿

科幻小說可復以直接投稿制 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以及各類學生刊
建議你去寫手之家,雪晴故事網,豆瓣小組(如豆瓣稿費銀行)發布約稿函
裡面有各種類型雜志、出版社和網站的約稿函,稿費標准,徵稿要求都有明確的標注
很多網站編輯也在裡面發布約稿函
祝你成功,有問題可追問~

J. 本人寫了一本科幻小說,卻不知道在哪裡投稿

本來想推薦你直接投出版社,不過感覺你還是更傾向於網路平台
收獲有個公眾號在收科回幻類稿件,白答熊對題材的包容性也比較大
建議你去寫手之家,雪晴故事網,豆瓣小組(如豆瓣稿費銀行)看看
裡面有各種出版社、APP和網站的約稿函,稿費標准,徵稿要求都有明確的標注
很多網站編輯也在裡面發布約稿函,還有其他寫手的探路心得
祝你成功,有問題可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