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主角應奇遇後修煉速度逆天的科幻小說(記住是科幻小說)
您好,為您推薦科幻穿越類《異能高手》簡介:
主角:周宇身份:穿越眾、異能版者、逍遙界界權主年齡:20++++++謀生手段:空間異能、時間異能、鈦極金身、界之力。有無美女:當然是有滴,沒美女誰看啊……
《機動風暴》也挺不錯的。簡介:該小說講述的是一名懷有將軍夢的普通高中學生,在一日被流星砸中後,整個人生發生巨大改變。拯救世界,權傾天下,眾女環繞。
人類進入星際大航行時代,地球和月球成為人類的主要居住地,
一次流星事件改變了這一個軌跡,平行世界的異物史前的巔峰文明,一個全新的 開始人類一個坐標式的新星正在誕生……
扼殺奇跡,
一手遮天,
永遠的激情熱血,
不朽的暴君傳說!
B. 科幻小說中有哪些常見的概念
武器系:激光——電磁炮——粒子軌道炮(動能炮)——熱粒子線——重力系武器——空間系武器——二向箔(降維打擊其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不過可以理解為規則律武器的一種)——因果律武器,防禦系:高速激光攔截系統(研究中)——高能盾(太空堡壘)——磁場盾(獨立日)——AT力場等。
C. 人類能發明科幻小說中的「空間跳躍」 大概需要多少年我認為500年 你們呢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空間跳躍」在試驗室里已經實現了。之所以這么肯定,是因為我前一段時間在中央1台新聞聯播里看到過一條相關的新聞,當時還著實激動了一把。新聞的內容是一名華裔科學家和另外一名外國科學家(哪國忘記了……)在國外的一個實驗室里成功完成了一次「空間物質轉移」,把一個原子瞬間移動了一米的距離,這個過程沒有花時間,也沒有經過任何空間。這個試驗在現實中證實了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的一些理論。
不過好像說是僅僅移動這一個原子就要耗費費城還是某個大城市(也記不清了)幾周的能源,所以當前的實用價值不大,用來傳送人體更是渺茫的很。唯一比較可行的一個前景就是用來傳輸極端重要的機密文件信息,因為這項技術理論上可以把一些微觀粒子從地球的一端發送到另一端,而無需經過任何的空間,所以任何的技術手段也無法對其進行截取,可以做的100%的保密傳輸。
相關解釋:
瞬間移動
瞬間移動從字面上來看它是一個形容詞,指物體移動速度快到一瞬間便能完成。
但如何達到這種效果呢,瞬間移動這個詞最常見於西方魔法名詞,被認為是一種可以使人在一瞬間到達另一點的魔法。但根據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瞬間移動已被認為是可能的。
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看,如果物體的引力或能量足夠大,那麼它將有足夠的力量使空間發生扭曲,而使三維空間中的兩個點被拉近,那麼如果這種能量強到能讓兩個點幾乎重合,那麼我們就可以想像出這樣的情況:從幾乎重合的三維空間的兩點之一穿過,將直接跨越兩點間的三維空間而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另外一點,這樣便達到了瞬間移動的效果。
另一種理解則是,在蟲洞效應擴大范圍的內心。也就是時間表,時間表是在我們和宇宙中存在的時間計算器。如果一個人死了,他的時間表就停止不動。而地球的時間表還在繼續運行計算,在兩面鏡子中間你能從一面鏡子里看到無限的重影。而這個空間就是不受時間計算的空間!也就是說,瞬間移動就是要把唯一的時間計算器暫停或搞壞。讓時間計算器自我維修修復,用高壓電流來讓某部分的時間表超負荷這樣自我修復開始。這時候你的運動不會算做時間,而你自我認知卻實在時間內運動。當你移動到另一點的時候,其實你在運動進行其實沒有算做時間內。所以在旁人看來你在瞬間移動。
「瞬間轉移」和「穿牆術」是否能實現?
通過量子信道,電子能瞬間逃離原子,小石子莫名其妙就穿過了碗壁,難道所謂的 「瞬間轉移」和「穿牆術」這些曾經只出現在神話和科幻小說中的場景果真是可以實現的?
《封神演義》中的土行孫,他會突然消失,一轉眼又從別的地方冒出來。在科幻系列電影《星際旅行》中,發送人體是一件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在一台魔術裝置中,宇航員的身體忽然一閃,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之後他會出現在任何一處希望抵達的地點,甚至是外星球。只要那個地方有一台類似的接收器,除了平淡地說一句「發射我吧,蘇格蘭人!」之外,沒有人會把它當做話題來談論。
想像一下,如果這樣的技術有一天能夠普及,那麼我們出門旅行再也不用費力的轉乘各種交通工具,而只要運用這種傳送工具,瞬間就能把我們「轉移」到任何我們想去的地方。
韓正甫教授說,理論上這樣的場景是可以實現的,物理學上叫做量子態隱形傳物。從物理學角度,可以這樣來想像隱形傳物的過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後將這些信息傳送到接收地點,接收者依據這些信息,選取與構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單元,製造出原物完美的復製品。
人類瞬間轉移面臨三大難題
隱形傳物雖然理論上可行,但要真正實現人的隱形傳送,目前還有許多技術難題尚未解決。
難題一:
人的身體是由物質組成的,如果用光速把人的身體移動到另一個地點,那麼,就必須將它「唯物質化」。經物理學家計算,單單突破原子核內部的限定力,就必須把身體加熱到1萬億攝氏度———這比太陽內部的熱度還要高幾百倍。只有在這一溫度下,物質才能變為光,並通過光速輸送到任何一個地點。而對每一個被輸送的人來說,所使用的能量要超過迄今為止人類全部能量消耗的大約1000倍。
難題二:
發射儀器必須在目的地將人重新組合起來。為了知道如何組合,它就需要獲得人體所有原子結構的精確信息。如果每一個原子約為1000位元組,描述人體的所有原子總共需要10的31次方的位元組,而目前世界上全部圖書所含有的信息約為10的15次方位元組,僅是完整描述一個人所需要的信息的1億分之一。僅傳輸這些數據對於今天速度最快的計算機來說,也會花去比宇宙年齡還要長2000倍的時間。
難題三:
精確描述人的原子結構是最棘手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根據海森伯測不準原理,我們不可能獲得一個粒子的全部信息。例如,如果我們想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那麼我們就會失去所有關於它的速度的信息,反之亦然。
相關研究:美奧科學家將原子隱形傳送
早在2004年,美國和奧地利的物理學家就通過實驗成功實現了隱形傳物,論文發表在《自然》上,引起國際學術界的極大興趣。
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激光,將三個帶有正電荷的鈹原子的量子態復制到8微米外的另一個原子上。整個過程由計算機控制,僅耗時4毫秒,傳輸成功率達到78%。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科學家領導的另一個研究小組則採用鈣原子,同樣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輸,成功率為75%。基本原理也是利用第三個原子為輔助,用激光將一個原子的量子態傳遞給另一個原子。
也可以這樣,用儀器進行多維跳躍,就像科幻小說中的飛船一樣,也可實現瞬間移動
D. 科幻小說中的超級武器武器與超級科技
盟軍的超級武器很同意 就是超時空傳送儀和天氣控制器%D%A超時空傳送儀 需要擁有盟軍作戰實驗室之後 武器頁面選購即可 建造價值2500 建造後武器頁面增加一項 超時空傳送 游戲時間5分鍾就緒一次(遭遇戰中的時間計算比 戰役中例外) 就緒後點擊超時空傳送 然後點擊你要傳送的單位 然後再點擊傳送到的目的地 即可完成超時空傳送 超時空傳送做多可以傳送九輛任意戰車 戰艦沒試過 但是提問者可以試試 但是對步兵還是有傷害 的 不能對步兵釋放 當然 超時空兵團這樣的超時空步兵單位算是特例 不想等著他們的冷凍時間 用超時空直接傳送過去也不錯啊%D%A天氣控制器 需要擁有盟軍作戰實驗室之後 武器頁面選購即可 建造價值5000 建造後武器頁面增加一項 閃電風暴 游戲時間10分鍾就緒一次(遭遇戰中的時間計算比 戰役中例外) 就緒後點擊閃電風暴 然後點擊要攻擊的目標點即可釋放閃電風暴 攻擊范圍和核彈輻射范圍一樣 很廣泛 但是這種攻擊比起核彈的傷害還要大 因為四周都是閃電攻擊 所以對范圍內的地面部隊都可以造成傷害 不想核彈攻擊 輻射在強烈 也是一會兒就散去的事情 閃電風暴的一次閃電攻擊足可以摧毀任何除主基地和船塢以外的建築物了 只不過持續時間比較短 還是在最危險的時候利用它來嚇嚇敵人挺不錯的%D%A就這些 希望對提問者有所幫助吧%D%A
E. 科幻小說里關於時間旅行都有什麼觀點
其實,
《科學世界》:眾說時間旅行
本刊第9期《時間機器何時啟程》一文中留下3個問題,讀者對這些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積極參與討論:到平行宇宙去旅行,成立一家時間旅行社;利用閃電的能量,或變成電磁幽靈。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往返穿梭於過去和未來可能引起的悖論了。在等待科學家保羅·戴維斯設計的機器帶我們去未來旅行的同時,讓我們先看一看讀者們異想天開的想法吧!
關於第一個問題:坐飛機變年輕
運用所提到的公式,可以得出:每一秒里可以賺得15×10-14秒。時間確實短得很!一個人乘飛機不間斷地旅行一整年,時間才會慢約5微秒。
這個問題許多讀者都算出來了。可以想像在通常情況下,每天以我們所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旅行,一生也年輕不了多少。
關於第二個問題:回到未來
對於在過去時間中的旅行,保羅·戴維斯提供的解答依據是蟲洞,大部分讀者認為這種設想非常新穎。但是,不可能利用一個蟲洞到它被製造出來之前的時間中去旅行。如果我們今天建造一個蟲洞,兩端之間時間跨度相差100年,那麼一個世紀之後,有人就可以回到2003年來旅行。
技術問題
許多讀者同意這樣的想法:到未來旅行是可能的,之所以沒能成行只是由於一些技術細節問題。有讀者說:「不可能有『未來人』闖進來,因為時間機器不可能回到它還未問世時的時代。」也有人認為:「到過去旅行的人無法再回到未來,因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們還無法到時間中旅行,這樣旅行者就無法回到他的時代了。」
有讀者明確地表示,「我們現在沒有時間機器,未來的旅行家也就沒有這么一站,他們就無法拜訪我們。」
還有人認為存在著我們被時間旅行家光顧的可能性,「不過只有當我們將來在時間中旅行時才會知道。」
有人覺得,這個問題更加深刻:「用戴維斯構想的時間機器,我們只能到達過去的信息還未到達的一個點,而不是信息發出的源頭!因此,後世根本不可能與信息源相互影響,我們不會遇上過去的『他』。」
有人認為,只有不折返的未來旅行才是可能的,所以「我們能夠遇到兩類時間旅行家:地球上的時間旅行家和地外時間旅行家,但僅限來自過去的旅行家。」如果由於技術問題我們沒能遇到第一批旅行者,那麼對於第二批來說,可能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既然他們造出時間機器是為了前往未來,也許和我們的文明存在著差距,而且他們的文明程度要高出許多,那這種努力就不值了。」
要是「汽油」耗完了怎麼辦
針對到未來旅行,戴維斯提出的問題之一是能源。有讀者認為這是個無法克服的障礙,「只要稍加計算,我就知道,如果利用氫作為飛船的推進劑,那麼用量幾乎是1立方公里。」
不過有人對於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比較樂觀:「為什麼不利用閃電或颶風的能量?」
我們不知道保羅·戴維斯是怎麼想的,不過我們應該問一問拿什麼容器來盛下這些能量!
是瘋狂還是……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因為說自己來自未來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而我的疑慮是就算有來自未來的時間旅行家,他會不會說實話呢?」有人在信中這樣說道,「如果有一天有人敲我們的門,說他是我們的後代,我們中有誰會相信呢?」
還有人也有同樣的看法:「也許我們現在已經有未來的旅行者了,而我們沒有發現。那我們該如何區分呢?就算是他說他來自未來,又有誰會相信呢?」
有人想得更遠:「我們設想自己就是時間旅行者,我們來到1930年。如果我們這么對人說話,他們會把我們當成瘋子,把我們關進瘋人院的!」
要瘋一起瘋
有讀者更有想像力: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在遙遠的將來,時空旅行成了家常便飯。到那時,需要一家世界級的旅行社為我們安排一切。
「旅行社得分成兩個具體的小組。一部分人搞行政,負責公關宣傳和策劃,另一組負責陪同科學家們和其他旅遊團,不讓未來的居民與他們過去的親戚或其他什麼人接觸。」
有人想到了法律問題:「要有不幹涉原則,避免時間旅行者被人認出來。」
有人提醒人們要謹慎:「時間旅行者要有預防措施,不要與要去的時間完全混淆起來。比如,一位時間旅行者決定要去中世紀,那他就要准備一身騎士盔甲,學點騎士風度,而且還要很健談。」
有讀者天真地認為,要有一些規則以避免冒失的時間旅行者干擾到他們正在訪問的時代。「我覺得應當採取措施防止可能出現的干擾,避免通過較短的旅行與其他人見面。或許只需勸說過去的科學界設法避免旅行者們與其祖先直接接觸。」
悲觀人士
假如時間旅行不可能呢?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過去所處的是一個和我們的宇宙平行的宇宙。有人對此很信服,認為,「如果有人想要作時間旅行,巨大的磁場變形會令他記憶盡失。」還有讀者認為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如果承認悖論,那就意味著不存在一個真實的宇宙,也就談不上有科學理性的秩序。有人認為沒有那麼復雜吧,「宇宙的每一時刻中的所有東西都以絕對意義的現在時存在著。沒有任何時間旅行!」
平行的宇宙
斯蒂芬·霍金提出的平行宇宙構想吸引了許多讀者。有讀者認為,「來自未來的旅行者只能進到一個平行宇宙的過去或現在,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現在」。有的讀者的想法更有趣:「一旦我們遇到自己的後代,自然力就會把我們甩入一個平行的宇宙,和旅行者一起離開我們的『拷貝』 。」
有人這樣認為:「任何去過去旅行的人都會干擾歷史,最終進入一個平行的宇宙,而不是我們的宇宙。」
有人提出一種解答,認為時間旅行者「會經歷一種分子層面的轉變,使之變成一種電磁幽靈,無法影響肉體和其他任何東西。」
有人雖不太相信時間旅行的可能性,但被這一理論深深吸引了:「我們的宇宙可能是無窮無盡的宇宙中無數個概然性變體之一,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歷史和生命。」
像電影一樣
過去被描繪成不可磨滅的,所以是不能改動的。這是一些人的觀點:「為什麼我們要改變現狀和修正過去的錯誤呢?我們只不過是旅遊。」假如我們用膠片一張一張地把一個人的一生記錄下來,那這部影片就是這個人的過去,是不能改變的,因為那是記錄下來的。
有人也用膠片解釋了在逆時間旅行時不可能和過去相互影響:「我們可以看見影片在向後倒,但不能進到膠片(旅行中所到之處)中去。」
關於第三個問題:誰的功勞
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想出的這個師生悖論是最令人頭疼的。沒有任何內在矛盾,也不知這個消息從何而來。多伊奇本人認為它切中自然的有序理性的要害,堪與永動機的想法相提並論。
有人認為功勞在教授
有讀者認為:「從教授經歷的這一系列事情來看,我們傾向於把它歸功於教授。不過這也許不是發現權問題,一個理論,它的提出的具體方式根本無關緊要,重要是它被提出來。」
有讀者風趣地說,「發現是沒有源頭的,它就這樣存在著並成為宇宙的組成部分。」
也有其他人認為發現權應歸教授:「沒有他的發現,學生就沒有什麼可發表的了。可以說,是他對學生的幫助,使她後來發展與發表了這一解法。」
也有人支持學生
有人認為,這一發現屬於事件發展第一個進程中的女學生。「在教授的時間旅行之後,由於認知過程變了,因此我們不能再把他視為同一人。」有人說,「如果她的大腦里沒有產生這樣的想法,那麼教授永遠也不找到描述這些解法的資料。」
在有些人看來,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返回到過去的惟一目的是把解法教給他的學生,這樣會導致教授的另一個過去」,兩者之間彼此沒有任何影響。
多維旅行
不過,讀者的創造性思維還不止這些。
有人還提出了新的問題。比如有人懷疑「是否存在實際的時間」, 並做出富有哲理的總結:「有時真實會遠遠超越虛幻。最新的物理研究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11甚至更多維度的世界上。那我們為什麼要談論時間旅行而不是維度旅行?而且是在所有的維度!」
多麼有意思的想法!一切還要等專家們造出時間機器。
三個問題
1.在相對論看來,任何移 動都是時間旅行,速度越快,時間旅行效果越明顯。所以,如果我們願意的話,今天我們所有的人都可以進行時間旅行。乘坐普通航班進行的一次飛行就是一次短暫的時間旅行。
實際上,在天空中飛行者的時間過得比坐在家裡的人的時間慢,這種差別雖然人們察覺不到,卻可以測量出來,它隨著速度的加快而增大。
一個人如果乘平均時速為600公里/小時的飛機旅行,那麼他能年輕多少呢?
計算在運動中時間放慢的具體數值可採用以下公式:
其中V為運動物體的實際速度,C為光速。
2.與乘飛機旅行相比,當談到時間旅行時,人們想到的都是在過去或未來的時間中跨出一大步。如果我們確實在建造一台可以讓人在過去時間中旅行的機器的話,為什麼從來沒有人遇到過正在進行未來時間旅行的自己的後裔呢?這是斯蒂芬·霍金提出的一個問題,你們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嗎?
3.時光飛逝50年,時間旅行已經成了人們司空見慣的事。2050年的一位數學教授受好奇心的驅使前往2060年旅行,在他所在學校的圖書館里,他發現了一個愛因斯坦方程式令人驚奇的解法,這個解法刊登在《科學世界》上,作者是一名年輕的女學生。
對這一發現激動不已的教授回到2050年,尋找那位女學生,結果在一年級的學生中找到了她,教授向她描述了那個方程式的解法。
女學生學會了這個解法,於是把該解法刊登在了《科學世界》上。
教授這一發現的真正來源是什麼?
-------------------------------
「相對論為我們提供了在未來時光中旅行的兩種方法。一個是以高速進行運動,由於這種運動而造成的時間扭曲,狹義相對論對此做出了解釋。如果我們有一艘速度達到光速99.99999%的飛船,就可以在6個月內進入公元3000年。」這種旅行是相對論的結果,它與著名的「雙生子佯謬」有關,也是愛因斯坦理論的一個直接結果。孿生兄弟中的哥哥以接近光速開始其太空旅行,而弟弟留在家裡。哥哥到達10光年以外的目的地之後立即以同樣的速度返航。
對於留在地球上的弟弟來說,時光流逝了20年,也就是哥哥以近光速旅行所花去的時間。但對於旅行中的哥哥來說,時光流逝的速度卻要慢得多。事實上,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放慢步伐。對於哥哥來說時間僅僅過去了3年,當他回到地球上時,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跨進了17年後的未來時光中。
按照這些理論,人們能夠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但實際上可以達到這么高的速度嗎?
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禁區,只是一個成本問題。為了把一個10噸重的負載加速到光速的99.9%,需要使用100億億焦耳,這相當於全人類幾個月的能源生產總量。」
進一步接近每秒30萬公里速度的成本當然會更高。
因此,只要我們擁有必要的資本就可以向未來出發?
「我不排除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在太空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只要我們去開發它們。這實際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做出對太空進行必要的技術研究和開發的決定,以便使人類能夠利用宇宙中大量的能源。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以高速系統進行的時間旅行或許只能進入未來卻沒有辦法回來。事實上,假如我們的超級宇宙飛船到達了公元3000年後再返航,有可能只會在地球的未來時光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這是因為時間旅行並不取決於運動的方向,而只取決於它的速度。
可在過去的時光中旅行的可能性引發了一些真正的、令人著迷的、從表面上看又無法解決的矛盾。最簡單的就是:一名時間旅行者回到了過去,殺死了當時還是個女孩的親生母親,可這樣一來,他卻無法出生也就無法完成這個謀殺了。這些矛盾讓因果關系概念陷入困境,建立在因果邏輯關繫上的科學也同樣難以立足。斯蒂芬·霍金以他的「時序保護臆測」給這個問題劃上了一個句號:自然界總會找到一個阻止人們到過去的時光中去旅行的辦法。
保羅·戴維斯則相信隨後的事件可以影響先前的事件,但前提是只有那些沒有因果關系的事件之間才能形成一些閉合的時間線。比如,一位富豪的財富來自於1個世紀前幫助過他曾祖母的施恩者,他乘時光飛船到過去的時光中去尋找這位好心人,在見到曾祖母之後他向對方說明自己是個時間旅行者,為使對方相信,他給曾祖母看了一張他從未來時光帶來的報紙,曾祖母看到了報紙上面的股票價格後開始投資股市並因此而給後代帶來巨大財富,富商終於明白自己就是那位施恩者。這個例子對於戴維斯來說並不是一個問題,但弒母的那位時間旅行者帶來的難題就無法解決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殺死自己的先輩。
時間旅行問題專家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則用量子物量學的一些定律來解答這些矛盾。在亞原子世界裡,量子的不確定性佔主導地位:一個電子撞擊一個質子既可能轉向左邊也可能轉向右邊,其間並無規律可循。在一些物理學家看來,這種不確定性造成了宇宙的多重性,每次一個電子轉向右邊的時候就和一個轉向左邊的電子形成一個新的宇宙。在多伊奇看來,前述的矛盾可以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時間旅行者干預了歷史,宇宙就會分成兩個或更多的分支,那個被殺死的母親就會到另一個平行的宇宙里,而不會進入到弒母者歸屬的那個宇宙中。
F. 科幻小說中的飛船戰艦都是用那些引擎的和能量的
你說的那些可以來研究的出來,但是不源經濟啊,而且所需的能源也比較稀少。所以我覺得比較可能的就是太陽帆了,關於太陽帆的一些內容你可以去網路里看
再科幻一點是吧?????!!!!!!!那好,再科幻一點就根本不用引擎的,直接利用空間瞬間移動,以前在電影上看的,就是說你想到一個目的地,就利用某種機器將這個目的地與你的飛船所構成的平面扭曲,使飛船與目的地這兩個位置重合,就好比將一張紙對折,那麼這張紙的一邊上的一個點不就與另一邊上的相對應的點重合了嗎,這樣就能實現不需要動力的瞬間移動!!
怎麼樣,這很科幻吧!
脈沖爆震發動機
吸氣增強式火箭
對轉風扇技術
壓氣機技術
燃燒室技術
間冷回熱技術
燃料電池技術
高超聲速渦輪組合推進技術
G. 最短的科幻小說
美國近代著名科幻小說家弗里蒂克·布朗曾寫過一篇就目前來說,堪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把它譯成現代漢語恰好是25個字,僅僅只有一句話: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盡管只有一句話,但它同樣具備了小說的特點。就小說的三要素而言,有人物(一個人)、有情節(一個人獨坐,聽到敲門聲)、有環境(僅有一人的地球上的某房間里)。科幻,重在科學幻想,其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擅長誇張、製造懸念,給讀者設置自由而廣闊的聯想、想像等思維空間。這25個字促使讀者追究、探求的問題太多了——
地球上怎麼會只剩下一個人?其他人都到哪裡去了?是去往別的星球還是都死了?如果死了是因為什麼而死的?既然地球上僅剩一個人,那麼敲門的又是誰呢?是人類,是外星人,還是其它高智能的動物?這最後一個人是否去開門?開門後將看到什麼?如果是外星人,他們能夠通過語言來溝通彼此的情感嗎?……最後故事又將會怎樣發展?……總之,將會使每個讀者都產生多維而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有一百個讀者,就會有一百個關於「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的故事。
H. 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里用150萬億噸的持續推力推60萬萬億噸的地球離開太陽系要多久
^這里首先要搞清太陽系的直徑是多少?有說2光年。那麼S=2光年
F=MA ,A=F/M , F=150萬億噸內容=150X10^3X9.8萬億牛頓
M=60萬萬億噸=60X10^3 萬萬億公斤
A=150X9.8/60X10^4 米/秒^2
S=AT^2/2 , T=GEN(2S/A) =GEN (2xSX60X10^4/150X9.8)=28.28 GEN(S)
S=2光年=2X9.46x10^15 米 ,gen(S)=1.38x10^8
T=28.28X1.38X10^8 =3.9 X10^9 秒
一年是 365X24X60X60 秒=3.15X10^7 秒。
大約需要 123.8年 才能飛出太陽系。
I. 科幻小說中的飛船在宇宙中如何加速
是用反沖,將在宇宙空間內捕獲的塵埃粒子向後高速噴射,得到向前的動量,實在不行還有助推器、核動力發動機(向後噴射燃氣)、牛頓的理論還適用,反物質不理解是怎樣的工作原理……
J. 中外所有科幻小說中故事時間跨度最長的作品
我看的科幻比較少,但我看過的所有科幻中,劉慈欣的《三體》,從六十年代的文革寫到了公元18906416年。(其實書中間還提到了上至1453年的一件事情)
時間年份來自豆瓣「三體時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