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閱讀 » 九點閱讀中的小說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九點閱讀中的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3-14 14:59:33

㈠ 快點閱讀哪個小說好看

霧草的《她不會死》和《他來自未來》都超好看,建議先看《他來自未來》再看《她不會死》

㈡ 九上名著導讀有哪些

【作 者】:元末明初 施耐庵
【主要情節】:北宋宣和年間宋江等聚眾起義的故事。
【寫作特色】:抓住人物性格特點,描繪出一個活生生的人物肖像。
【點 評】:它第一次正面描繪了歷來被視為洪水猛獸的綠林豪傑群像,揭示了中國古代綠林文化的內部蘊涵和外部特徵。成為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滸》人物形象排行榜
1.【姓 名】:(豹子頭).林沖 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
【主要事跡】:誤闖白虎堂、風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雪夜上樑山、火並王倫
【正面評價】:忠厚善良、武藝高強、勇而有謀、
【反面評價】:懦弱隱忍,為人安分守己、循規蹈矩
2.【姓 名】:(黑旋風)李逵
【主要事跡】:坐堂壽張縣、為母殺四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場
【正面評價】:直爽忠誠 、 嫉惡如仇、俠肝義膽、【反面評價】:脾氣暴躁、頭腦簡單、
3.【姓名】:(智多星)吳用
【主要事跡】:智劫生辰綱 【正面評價】:足智多謀 、神機妙算
4.【姓名】:(及時雨)宋江
【主要事跡】:私放晁蓋、怒殺閻婆惜、三打祝家莊
【正面評價】:為人仗義、善於用人 【反面評價】:趨炎附勢,總想招安。
5.【姓名】:(行 者)武松
【主要事跡】:景陽崗打虎、血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 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 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
【正面評價】:崇尚忠義、勇而有謀、有仇必復、有恩必報,武藝高強、性格剛烈,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 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6.【姓名】:(青面獸)楊志
【主要事跡】:遺失生辰綱、楊志賣刀
【正面評價】:武藝高強、精明能幹 【反面評價】:粗暴蠻橫
7.【姓名】:(花和尚)魯智深
【主要事跡】: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
【正面評價】: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豁達明理 、見義勇為、武功高強。
【精彩片斷】
①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②智取生辰綱 ③武松打虎、斗殺西門慶
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 ⑤宋江題反詩 ⑥真假李逵

《傅雷家書》
【作者】傅雷 【國別】中國 【主要人物性格】無
【主要情節】本文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
【寫作特色】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點評】《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培根隨筆》
【作者】弗朗西斯•培根 【國別】英國 【主要人物性格】無
【主要情節】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論高官、論求知、論美。

《格列佛游記》
【作者】斯威夫特 【國別】英國
【主要人物性格】
格列佛:1.他善良、正直,幫助利立浦特人打敗了侵略者,撲滅王宮大火等等。2.無私、真誠、崇尚自然的特點。3.格列佛是一個具備了整個人類所有的優秀品質的代表,是一個理想化了的人物,因而顯得有些蒼白。
大人國國王:賢明而正直,經常關懷臣民。
小人國:小人國里擁有荒繆的邏輯、腐敗的警察制度,誣告成風。
大人國:大人國里實行的是理想化的、有教養的君主政體,法律也是自由和福利的保障。
飛島國的科學家:殘暴,脫離人民與實際。
【主要情節】本書講述了英國船醫格列佛因海難等原因,流落到大人國、小人國、飛島以及慧駰國等地的經歷。。
【寫作特色】豐富的想像、擬人的手法、諷刺的筆法。
【點評】本書不留情面的批判,尤其對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無聊、毒辣、荒淫、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撻。
【精彩片斷】
①游小人國時對「高跟」、「低跟」黨的斗爭 ②游大人國時和國王的談話
③游飛島國時參觀「拉格多科學院」 ④游慧駰國時和馬的對話
《簡 .愛》
【作者】夏洛特•勃朗蒂 【國別】英國
【主要內容】
簡•愛自幼父母雙亡,投靠冷酷的舅母,但舅母無情地拋棄了她。她在一所慈善學校做了六年的學生和兩年的教師。十八歲時,簡•愛受聘到桑菲爾德府學當家庭教師,認識了主人羅切斯特。兩人都被對方獨特的氣質和豐富的感情所吸引,於是不顧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距深深相愛了。正當他們舉行婚禮時,有人證明羅切斯特的前妻還活著。簡•愛知道他們不可能有平等的婚姻,於是選擇了離開。後來,簡•愛意外遇見了她的表兄妹們,並從叔叔那裡繼承了一筆遺產。但她無法抵禦對羅切斯特的刻骨思念,於是便回到了已經失去了財富、身體也遭到火災嚴重摧殘的羅切斯特身邊,毅然跟他結婚。在愛的沐浴下,羅切斯特找回了幸福和健康。
【人物性格特徵】
簡愛是一個貧苦低微、其貌不揚、性格倔強、感情豐富、獨立自尊、勇敢執著、聰慧過人的女孩,她對自己的命運、價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對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著理性的認識,對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著堅定的追求。從簡愛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強,對於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斷、選擇的堅定理想和執著追求。
【閱讀感受】
是一部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現實主義小說。①整部作品以自敘形式寫成。大量運用心理描寫是小說的一大特色。②全書構思精巧,情節波瀾起伏,給讀者製造出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而又不脫離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背景。③作者還以行情的筆法描寫了主人公之間的真摯愛情和自然風景,感情色彩豐富而強烈。這部優美、動人並帶有神秘色彩的小說,至今仍保持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
【精彩片斷】
① 羅切斯特與簡愛相互傾吐衷腸的情節
【寫作特色】充滿激情與想像。
《泰戈爾文集》
【作者】泰戈爾 【國別】印度 【主要情節】泰戈爾的詩。
【寫作特色】短小而精簡,意味深長。 【點評】泰戈爾的作品文筆優美,值得一讀。

㈢ 九年級的閱讀文一篇

1 注重細節(「還能告訴我一些題外的細節嗎?」),
多角度評價人(民意測驗、調查座談,還用下棋考驗兩人),
能夠見微知著(下棋的小事看出人的品質),
思維靈活(用下棋的表現評價其人工作責任心角度新穎)的人。
2 迎合上級,只朝上級喜歡的方面表現。和廠長下棋,故意下成和局,討廠長開心。阿諛逢迎的小人。
3 欣賞小李失利時那種不服輸的氣質
4 到了汪科長家,科長忙迎上來:「您定下來了?」
廠長點點頭,拍著汪科長的肩膀,微笑著說:「今天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勤奮上進,不懼困難,不給領導臉色——車間主任的位子,非小李莫屬啦。大黃嘛,叫他繼續努力,不必那麼害怕上級的臉色嘛。」

㈣ 九點閱讀怎麼看不了書了

不是看不了書了,而是不能下載書了吧。我的也是這種情況,郁悶

㈤ 九州系列閱讀順序

縹緲錄,然後捭闔錄,獅牙之卷,啟示之卷,葵花之卷,然後各種自己想看的那些九州故事

一、歷史
最早朝代是晁。《朱顏記》《青蘅傳》都是晁初的文(朱顏記稍早一點),作者都是斬鞍。
之後是賁。賁朝中期有《將君》(by行煙煙),《將君二》正在小志連載(斷了好久了》。還有《海潮三十年》(by銀指尾戒)也是一個系列(我只看過其中一篇)賁末有《逆命書》(by右手)
之後朝代是胤。《風中古卷》(by蘇梨葉)講賁末胤初(可是它坑了,所以只有賁末了。。,)胤朝開國一段時間宦官專政,於是引發一系列事情,見《葵花之卷》(共六冊)。再往後就是白清羽的風炎時代,作品有《白雀神龜》(BY大角)《獅牙之卷》(by江南)《兵狼輓歌》(by右手)《殺人肼》(by路明澤)
白清羽死後就是姬野的北辰之世。《九州縹緲錄》(江南)《羽傳說》(今何在)《旅人》(斬鞍)(以上三個系列都寫了不少,但沒寫完)《風起雲落(大角)》這也是一個系列,可是我是新人啊!所以我只知道這個系列有:《鐵浮圖》《風起兮》《死者夜談》。姬野的故事還有一系列小短篇《星野變》《燕子焚》。另外《縹緲錄》里的《一生之盟》有雜志和單行兩個版本,如果對姬野的未來感興趣,可以看看。
二、地理設定
無邊海洋中有諸多大陸,其中有一塊文明繁榮的區域,生活著不同的種族。古代人族建立、由部族聯盟所轉化的那個古老晁帝國按天空星辰映射劃分九州,將天空劃分為九個星域:殤闕(主極寒)、瀚闕(主博大)、寧闕(主高遠)、中闕(主繁衍)、瀾闕(主山海)、宛闕(主財富)、越闕(主生長)、雲闕(主熱旱)、雷闕(主水力),九個星域分別對應殤、瀚、寧、中、瀾、宛、越、雲、雷九個州,雖然這一大國早已消亡,但九州區域卻留傳下來。按環內海文明中心點把這區域分為北陸,東陸和西陸。陸地間有三個較淺內海,為渙海,濰海和滁潦海。

㈥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所要求閱讀的名著有什麼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所要求閱讀的名著有《水滸傳》、《培根隨筆》等。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由著名文學家施耐庵,作於元末明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
《水滸傳》的作者據傳為施耐庵,並有羅貫中加以潤色,是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在歷代封建專制統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殺人放火、面目猙獰的妖魔鬼怪,但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卻反其道而行,為那些所謂「造反」者樹碑立傳,並渲染他們豪俠仗義、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壯舉,使他們成為讀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雞鳴狗盜之徒,隨著對官府幻想的一點點破滅,連生存都難以維系,最終都被逼上樑山。然而,當人民起義的壯舉使好漢們士氣日益高漲的時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變了一切……英雄就這樣消失在塵世間,原本風起雲涌的農民起義就這樣歸於平靜了。《水滸傳》是世界上涉及人物最多的小說,共涉及人物787位,其中有名有姓的有577位,有名無姓有9位,有姓無名的有99位。

㈦ 關於九年上冊語文小說閱讀的一些問題

這些描寫表現出閏土被(重壓的生活和當時的社會所打壓下的蒼老,貧窮,困苦,麻木的中國農民)形象,表現出於勒(歷盡艱辛的愁苦不堪的貧困水手)的形象。

這兩段人物描寫有何異同?

答:同:都有著重的寫出了二人的手的和面部特徵。都是通過寫人物的外貌特徵來表現突顯人物形象。
異:對於閏土的描寫是對人物整體外在形象描寫,詳盡的對閏土進行了刻畫和描寫。而二段著對人物的描寫寥寥數筆,簡單的為我們勾勒出了叔叔的形象。

在給於勒十個銅子小費這件事情上,「我」和「母親」有不同的表現,試作簡要評論。

答:「我」對叔叔是充滿著同情。而母親對叔叔存在著鄙夷。同時,對於金錢上的看法,母親重視與金錢。而「我」更看重於親情。這是兩代人的性格和處事上的不同原則造成的結果。

文中范進為何:「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答:因為范進對於自己中舉之事既意外又欣喜。是自己盼之又盼望的事情。

將此段分為四層,並寫出段意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麼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這里眾人家裡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

這個我覺得分成三層更好
一:得之喜訊。范進中舉
二:樂極生悲,范進發瘋
三: 眾人議論,商討事宜(如果分四層的話,在這里分成。三:鄰里交流,妻母著急。四:眾人提議,處理問題)

「大眼望小眼」意味著眾人:都覺驚異,且都不知道對這樣的事情要如何處理
從此段最後的對話內容上看,對范進瘋了眾鄰居的心情與家人的心情有什麼不同?
答:妻子母親是真心的擔心,關心的不是范進是否能中舉而是他現在發瘋了如何是好。而鄰里對其的關系更多的是源自於范進中舉後這個舉人的身份。而不是范進本人。

「我」希望他們有新的生活表達出了「我」對中國勞苦農民的深切同情。「我」迫切的希望他們可以過上一個更好更新的生活,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你也可更深入的從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點入手分析。)

這些都是個人意見。很久沒接觸了。不知道好壞,你看看吧。你是學生嗎。其實這樣的方式還是不好的。我每個都只寫看重點,你還是自己補充思考的寫吧。解釋詞語的話,那些是很簡單的。至於最後那個,真抱歉啊,O(∩_∩)O~我沒看過這篇課文

㈧ 書城中的小說標有連載如何進入閱讀

直接點章節進去啊

㈨ 怎麼閱讀小說啊

小說閱讀方法:

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學習和鑒賞小說,首先要學會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等,當然要先明確小說的三大要素及古典小說(中國)發展階段等相關常識。
小說是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會生活環境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具體描寫,用以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通過人物的外貌、對話、行動和心理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節,通過對社會生活的細致描寫,表現復雜的矛盾沖突,敘述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在情節的發展中展現人物性格的變化;三是描寫具體的社會環境,以表現人物和事件產生的歷史背景,社會條件,用來烘託人物,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作者總是通過他筆下的人物形象,來描繪所處的時代,寄寓他所領悟的生活真理。而讀者也只有通過人物形象的認識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質。

小說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由於它塑造了具體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的藝術形象是指既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又能反映一定社會的某些本質、具有某種共性的人物形象。即我們常說的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如我們剛學過的「套中人」別里科夫、「守財奴」葛朗台,及「祥林嫂」、「老栓」等典型藝術形象。

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不會是單一的。既可正面描寫,又可側面烘托;既可進行語言、行動等直接描寫,也可通過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等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為是統一的,什麼樣的性格決定了有什麼樣的行為。所以,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該注意人物的行動描寫。如「葛朗台與年齡不符的撲金器的行動」等,只有守財奴的他才做得出來。

語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重要手段。因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語言習慣。我們從人物語言入手,就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如葛朗台句句話不離金錢、佔有、交易,守財奴的個性特徵展示無遺。

心理活動是人物本性的再現,外貌描寫也可以反映人物內心,揭示人物性格,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小說是時、空的藝術,這里的空間主要指的是環境。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並驅使其行動的特定場所。既包括自然環境又包括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即人物活動、事件發生發展的社會背景,即時代特徵、社會風貌等。環境決定並影響人物的性格,同時,人物性格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如別里科夫對全城的轄制。二者相互統一。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時令、氣候、地理風貌等。它常常是為製造氣氛、襯託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當作是社會環境的暗示。發《祝福》中年關祝福的景象,《母親》中車站氛圍的描寫等。

需要注意的是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最後尚需提到的是環境所展示的世態風情不僅僅只為塑造人物服務,還有它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

從解讀故事到理解人物
小說的審美特徵和表現手段決定了讀者在鑒賞小說作品時要遵循獨特的鑒賞規律和鑒賞方法。作為敘事性文學文體,小說世界是由一個一個的人物形象、一個一個的情節事件、一個一個的環境景物有機有序地組合而成。作為藉助語言作塑造形象的媒體的文學文體,小說的這些系列形象是在鑒賞者的腦海里通過想像間接生成的。小說作家用一個一個的詞語、一句一句的有序化、個性化的語言來描述小說形象。小說讀者將通過讀懂這一個一個的詞語、理解這一句一句的語言,在自己腦海里再現小說作家描述的形象。所以,進行小說鑒賞的第一個前提是鑒賞者要具備一定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他起碼能認識2000以上的漢字,能根據詞意和句意,通過形象思維在自己的大腦里復現小說描述的系列形象,並把小說系列形象聯接為一個完整的有因果關系的故事。

這是一種在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綜合作用下的對小說故事的總體直覺感受。中西小說發展的歷史證明,小說"寓教於樂"的審美功能常常是通過可讀性很強、藝術感染力較大的故事來實現。具備了小說鑒賞能力的讀者在進入小說鑒賞過程的第一環節,就是通過總體地閱讀小說的文字語言,迅速把握這篇小說的故事的基本輪廓和情節的基本類型。

小說的故事情節實際上是由小說人物的性格、言行生發的一件一件事情的有序組合。有什麼樣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小說就會生發什麼樣的事情和情節。小說鑒賞者在了解了故事輪廓和故事類型的基礎上就要進一步把握小說人物、理解小說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在小說故事中顯現的小說人物均有各種各樣的類型。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中鮮明地表現出某一個性格側面的特徵,小說作家寫進故事中的事情經過了嚴格的選擇和提煉,這些材料能生動地展示人物突出的某一方面的個性。相當多的短篇小說、微型小說都是採用這樣的方法寫人的。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裡表現出了矛盾的性格元素,概括出了生活中的復雜人物性格現象。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中展示了一個復雜的性格系統。一般的中長篇小說塑造的小說人物常常就是這樣的典型人物。

在小說故事中描述的小說人物命運也有各種各樣的遭遇。有的小說人物從順境走入逆境,承受了人生的巨大災難。有的小說人物從逆境走入順境,概括著生活中的美最終要戰勝丑。有的小說人物象張至璋的《路》中寫到的獅仔那樣,在短暫的故事時空里發生"靈魂搏鬥",他從決定殺人到決定不殺人,生命意識在短短20多分鍾里產生了相反的劇變。有的小說人物象聶華苓的《珊珊,你在哪兒?》中的珊珊一樣,15年來由清純的美變為粗俗的丑,在一個漫長的生命歷程中人物的外貌與性格出現了"質的漸變"。

無論是人物性格特徵還是人物的歷史命運,小說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對生活的審美理解和審美評價。小說作家常常是把他主觀上對人物的感悟以及想確立的作品主題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曲折多變的人物命運來含蓄地傳達。因此,符合規律的小說鑒賞是在鑒賞故事的同時欣賞小說人物形象。

從體味細節到把握情節
小說鑒賞在完成了上述第一次總體閱讀後可以進入第二個環節——"局部解剖"了。當小說讀者開始對小說作品進行第二輪閱讀時,他的審美注意可以先放在大致區分小說的情節單元上。在對每一個情節單元進行細致品味和分析時,他的藝術感受力可以著重放在每個情節單元的寫人細節上。從小說創作方面講,作家生動、鮮活地刻劃一個小說人物的最基本的表現手段就是要選擇和提煉一批高質量的寫人細節。小說人物產生一般化、概念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作家沒有掌握和提煉出若干個生動而典型的寫人細節。人們一說起小說史上那些膾炙人口的小說典型人物時,往往就能想起若干個體現他的性格特徵的細節。小說文體感的產生、小說與其它文學文體的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小說細節的敘述與描寫上,所以小說鑒賞在進入到"局部解剖"時,就應該欣賞作品精採的寫人細節,體味寫人細節的高質量與生動性,並為作家提煉了如此富有概括力和表現力的細節以及用如此精妙的藝術表達方法來再現細節而拍案稱奇。

如何欣賞小說的寫人細節呢?小說讀者可以根據這個寫人細節的動作內容和外在形態迅速了解這個細節體現人物的"行為內容"。但小說讀者鑒賞細節絕不能停留在這膚淺的第一層面上。高質量的寫人細節一般會在人物的"行為方式"上展示人物性格的特徵。同樣是做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作法。小說讀者要從這一個寫人細節上看出人物不同的"行為方式",並由此把握人物獨特的性格特徵。

從小說創作的角度說,把一系列的細節聯接起來就構成了一條有機的情節鏈,小說情節的實質就是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的各種細節連貫有序的藝術組合。小說情節有客觀的內容因素,也有主觀的形式因素。說它是客觀的,是因為小說情節的各個細節的內容來源於現實生活;說它又具有主觀的形式因素,是因為小說作家並不按照現實生活的原有形態來排列組合,它根據小說作家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加以重新結構。小說情節的藝術時空相對於生活本來的時空來說已做了新的重建與改造。小說情節與現實生活的這種既聯系又區別的特點深刻地影響了小說作家對情節的構造和小說讀者對情節的鑒賞。

因為小說情節來源於現實生活,它要求小說作家設計的情節要真實,這種真實像亞里斯多德所說,它是生活中已經發生的事情,或者是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的事情能夠概括生活中許多同類的事情;可能發生的事情是按照生活的必然律,這個事件雖未發生,但其本質和規律決定了它可能會發生。如果小說情節里反映的生活事件,生活中雖然發生過,但它是生活中的支流或假象,不能體現生活中的全局和整體的真實狀況,讀者就會覺得這種情節不真實;如果小說情節反映的事件是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它超越現實生活太遠,不能激發讀者聯想自己的生活,那讀者也會覺得這種情節是虛假的。

因為小說情節還來源於作家的主觀創造,小說情節時空在作家的重建和改造下,以集中、新奇的形態來超越現實生活,形成對讀者強烈的審美刺激。小說情節中的巧合、誤會、懸念、對比、重復……等情節技法的出現,都是為了把讀者熟悉的生活用新奇、陌生的形態來表現,實現小說情節"既出意料,又入情理"的審美境界。

如何鑒賞小說情節?如何鑒賞小說情節"既真實又新奇"、"既出意料、有入情理"的情節境界呢?首先看小說情節事件的典型性。小說情節要能概括日常生活的內容,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本質內容和人性深層的心理內容,以這種相關性與概括性來激發小說讀者的審美注意和審美聯想。其次看小說情節組合形式的機智性。要特別留意體味小說作家在組合小說事件和小說細節時有哪些機智的構思和技法,有哪些巧妙的形態和策略。

要形成對小說情節鑒賞的敏感性和准確性,可以在大量的鑒賞小說情節現象的基礎上,通過學習一些小說情節理論,在腦海里建立一些情節模型。小說情節因小說種類的不同而有各種各樣的模型。故事小說、人物小說、心理小說……有自己特殊的敘述模型;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偵破小說……也有自己富有個性的結構模型;微型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更有自己穩定的文體模型。

譬如我們分別鑒賞微型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情節時,就可以從它們最富有文體特徵的情節模型入手進行拆解和組合。微型小說體微式短,它比較講究在情節的尾部製造意外結局來給讀者一種閱讀震驚。為產生這種情節效果,小說作家常常要用到一種把誤會和懸念疊加使用的"釋懸曲轉"模型。短篇小說的藝術時空比微型小說要闊大,但短篇小說又沒有長篇小說那種全方位反映生活縱斷面的優勢,短篇小說的構思常常要通過重建新的藝術時空來機智地反映生活、表達主題。於是短篇小說的"時空交錯模型"便應運而生。聶華苓的《珊珊,你在哪兒?》寫男主人公李鑫想去會見15年沒見面的初戀女友,作品只寫了李鑫在去吉林路的公共汽車上的一個事件的片斷,但在這個"橫斷面"的敘述中,作家以李鑫的眼睛和心靈為線索,不斷切入一些李鑫對15年前生活的記憶,待形成了"現實—往事—現實—往事—現實……"的時空交錯模型後,作家突然讓公交車上那個粗俗作做、令人生厭的婦女與十幾年來讓李鑫魂牽夢繞的清純女孩珊珊重疊。突兀的嘎然而止的結局令我們感受到了生活對人無情的重塑,體驗到理想的美在世俗生活中的破滅。用新形態的、陌生化的藝術時空,機智地表達小說作家的立意和審美情趣,這是"時空交錯"等短篇小說情節模型形成的原因之一。

長篇小說有以《唐?吉訶德》為代表的"單線式情節模型";有以《安娜?卡列尼娜》為樣板的"雙線式情節模型";有以劉心武的《鍾鼓樓》為試驗文本的"橘瓣式情節模型"……長篇小說要真實、全面地並富有藝術感染力地反映縱斷面生活,它的情節模型的構建主要是為了有深度、有厚度地概括立體式的縱斷面生活。為實現這個藝術目標,傳統的長篇小說和當代的長篇小說都在探討一個有藝術生命力的長篇情節模型——綜合立體與線性的"串珠模型"。古典長篇小說《水滸傳》寫了108 將的故事,差不多每個人都有曲折、動人以至是驚險的傳奇。作品用若干回寫足、寫透一個人,在這幾個回書中,橫斷的、縱斷的、現實的、歷史的生活全面鋪開,形成了以這個人物為核心的獨立故事。每個人物獨立的故事就像一顆完整的珠子。然後這許多珠子用一條藝術線索將它們連接組合。全篇的敘述按線性鋪開,但每一顆珠子展示的人物生活又是立體的。這就是綜合立體與線性的"串珠模型"。這種長篇情節模型因其特殊的藝術優勢和藝術功能直到今天還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如果我們從這些情節模型來鑒賞小說,就會發現中外小說藝術發展過程中帶規律性的現象,會對不同題材、不同類別的小說作品有更敏銳的鑒賞意識,有效地提高對小說文體的鑒賞水平。

從分析主題到欣賞技巧
小說鑒賞在進行到第二環節 —— "局部解剖" —— 掌握人物形象的內容和描寫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方法的同時,還是要啟動一項這樣的解讀、分析工作:透過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形象的具體材料(細節、情節)、領悟和體味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中寄寓的主題,這就是要理解人物形象背後的藝術底蘊。文學的主題是文學作者在創作題材中提煉出來的對生活的理性認識,是從作品描寫的具體內容中概括出來的思想意義。小說的主題則是小說作家在描寫、敘述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時顯示出的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

小說作家組合細節和情節是有意的、機智的,他把哪些細節有序地組合為情節鏈,他將哪些沒有時空聯系的事情連接在一起,完全受到他的創作意圖和在作品中表達的主題的制約。小說作家這種有意的、機智的組合,使得細節與細節、事件與事件之間建立了一種因果關系。小說讀者在把握有著因果關系的細節和事件時,看出了小說作家對生活事件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在鑒賞沈宏的獲獎小說《走出沙漠》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作者要正面肯定、贊美的人物肇教授根本就沒有出場。作品實際上寫了一明一暗兩件事,表面是敘述主人公"我"與迷路的三個考察隊員堅決不動用最後一壺水,一直堅持到黃昏才走出沙漠,找到了綠洲。另一件是沒有正面敘述的事,通過"我"兩次的插敘讀者才知道,考察隊迷路時,最先倒下的是年紀最大的肇教授,但肇教授臨死之前把一滴水都沒有的真相告訴了"我",他要"我"把這壺沙當作水的假相一直堅持到最後才告訴大家。這明寫的和暗含的兩件事一經組合連接起來,讀者就發現了兩件事的因果關系—— 肇教授臨死前把沙當作水的計謀,使整個考察隊得救了。這一細節也用人物的犧牲作代價有力地刻劃了肇教授先人後己的博大心胸和機智沉著的性格特徵。這個有因果關系的故事實際上也概括了人類生活一個真理——在任何逆境中人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沒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戰勝絕望。從這樣的故事和人物里能讀出這樣的主題才算是真正的小說鑒賞。

小說的主題隱含在小說的因果情節和人物描寫里,這種對生活事件和人物命運的理性認識和小說作家的主觀思想意圖有直接聯系,作家的思想認識和創作時的主觀意圖深刻地影響著小說主題的形成。但是,小說的主題又不直接等同於作家的創作意圖。這兩者有著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復雜關系。有時,小說主題藝術地傳達了作家的主觀意圖,就使得這兩者基本相同。有時,小說主題並沒有藝術地或者說是完全傳達作家的主觀意圖,就可以說,是"小說主題小於主觀意圖"。有時,小說作品因寫活了人物,寫透了事件,小說的人物和事件便按照自己的生活邏輯發展,他們有了自己的藝術生命,顯露了一些連作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內涵底蘊,那麼可以說這是"小說主題大於主觀意圖"。小說主題與作家的創作意圖之間的既聯系又有區別的關系證明,小說主題包含著"形象客觀"和"作家主觀"兩種成分;小說作家在表達主觀意圖時有參差不齊的藝術水平,這使得小說讀者在鑒賞小說主題時會出現種種復雜的情形。

當小說讀者的鑒賞能力不強,而優秀的小說作品的主題比較豐富、多義時,小說讀者只能理解其中一部分的小說主題,達不到高層次的鑒賞境界。有時甚至出現不能正確理解小說主題,導致完全錯誤的解讀。當小說讀者的鑒賞能力比較強,而優秀的小說作品的主題內涵比較豐富、多義時,可能會出現小說主題鑒賞的超越和提升。小說讀者不但領會了小說作家在小說人物形象和情節故事裡寄寓的主觀意圖,而且還發現和感受出了小說作家沒有意識到、小說形象獲得了藝術生命時滋生的客觀內涵,小說人物、情節包孕的主客觀思想都被小說讀者領會和把握。在這種情況下,高明的、懂得小說鑒賞規律的作家會充分理解和高度評價小說讀者這種出乎意料、令人驚奇的新發現、新領悟。

鑒賞小說主題的高級境界是把握"小說母題"。某一小說作家的作品中反復出現同一主題,就形成文藝學中提及的"小說母題"。這是對小說主題進行類型化分析和鑒賞的結果。發現和品鑒某一小說作家或某一時代的小說創作共同出現的"小說母題",並進一步將歸納到的"小說母題"與國外具有可比性的小說進行比較鑒賞、比較分析,就會在比較高的層次上來欣賞小說主題了。

當我們完成了對一部小說作品的"總體閱讀"和"局部解剖"兩個環節的鑒賞後,還需要從頭至尾對小說作品再做一次"總體閱讀"。這一次總體閱讀,可以進一步鞏固已確立的人物形象,印證自己對作品的主題感受和認識,對細節和情節作深化理解,在這些鑒賞閱讀中,小說鑒賞的深化是要進一步體味作品的富有特色的藝術技巧。這種對小說的藝術性體察很可能在第一次總體閱讀和第二次局部解剖時就有感覺、有認識了,但是,作為對小說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的鑒賞,需要在印證解讀了小說的思想內容的同時,鞏固和強化對小說作品藝術性的體驗和認識。所以,小說鑒賞的第三個環節 —— 第二次總體閱讀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體味和欣賞優秀小說的藝術技巧。小說的藝術技巧指的是小說作家在塑造性格和構建情節模型、提煉敘述語言等方面的技法因反復熟練地使用而形成的一種技能。藝術技巧是為表達小說內容(人物、情節、環境)服務的。小說的藝術技巧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我們在這里著重討論塑造人物和設計情節的幾個主要技巧。

正面延宕與側面襯托的寫人技巧。在小說里塑造人物有兩個最基本的技巧 ——讓人物出場和不讓人物出場。小說人物一旦在作品露面,小說作家就要集中藝術力量去寫活人物。但是小說的篇幅永遠是有限的,而刻劃小說人物性格的材料卻是無限的。要在小說創作中藝術地解決這一對矛盾,小說作家的技巧就在於:第一、他首先確定作品要表現的人物特徵(個性、行為、語言、思想等),然後選擇和提煉若干個材料(細節)去反復展示人物的這一個特徵。這些材料可以是時空不同但內涵相同的"同質異形"的細節。一個人物特徵用兩個以上同質異形的材料去反復表現,便構成了敘述延宕(或叫敘述重復)的藝術效果。

有時作家要正面表現的人物不讓他出場,小說騰出的篇幅主要用於寫與他有關聯的次要人物或有關聯的物品細節,寫次要人物在主要人物的行為影響下產生的心靈震盪和命運轉折,寫在物品細節上留有的主要人物的影響和效果。這就是側寫和虛寫的寫人技巧。於德北的獲獎作品《杭州路十號》主要寫一個待業青年"我"因無所事事而開了一個生活玩笑——把他的痛苦和絕望寫下來寄給一個想像中的地址和人物—— 杭州路十號袁小雪。 誰知他真的收到了杭州路十號袁小雪鼓勵他勇敢地面對生活、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命運的信。並且,他每一個月都會收到類似的信和書。待他思想發生了轉變去找袁小雪時,才知道,"袁小雪"原來是著名的病殘心理學專家駱翰沙教授,他患骨癌已去世兩個多月了,他在去世前還留下了一疊信囑老伴每個月都給那個待業青年寄一封。駱教授作為一個作品要著力刻劃的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點燃別人的生命之火的人物,在作品中根本就沒有出場。作品正面描寫的是駱教授的人品、胸懷對一個待業青年的影響和改造。次要人物的命運、性格的轉變動力來自未出場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品德,這裡面蘊含的審美信息足以激活讀者的藝術想像。這是一種十分高明的人物側寫技巧。

多重突轉與反跌對比的情節技巧。在小說情節的有序組合和進行線性敘述時,小說作家為了實現小說情節的傳奇性,他總想讓小說讀者猜不到他下一個情節內容和故事的結局,因此有意製造小說的兩個情節之間發生相反突變的模型便得到了小說作家的青睞。小說作家在使用這種情節模型和技法時,他不僅是讓小說情節作一次突轉,而是讓情節連續突轉幾次,使小說情節方向在突轉了180度後,又突轉180度,有時甚至是突轉幾次。陳建功的獲獎小說《飄逝的花頭巾》男主人公"我"本來對生活感到無聊和絕望,在女主人公沈萍的鼓勵和示範下,他的生活發生了轉變,開始向上和發奮;等到"我"考上了大學,去尋找"我"一年來一直夢牽魂繞著的沈萍時,情節卻再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突轉——沈萍自己卻走進了"我"千方百計要擺脫的墮落生活。情節再次突轉,深刻地啟迪著他們性格突變里包蘊的哲理。

敘述對比本來也是小說設計情節模型的最常用到的技法,但不少的小說作家卻把它熟練地用成一種反跌對比的技巧。小說作家在小說中不是設置一重對比的情節,而是設置兩重以上的對比,讓人物與人物、事件與事件發生交織錯落的變化。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的閱讀震驚就來自於這兩重的反跌對比。主人公故意違規想讓警察把他關進監獄以便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天,但他連續幾次違規都未獲得成功,待他最後聽見教堂鍾聲和歌聲心理產生了懺悔、准備重新做人時,警察卻把他抓進了監獄。想進監獄而屢不成功,而不想進監獄准備重新做人時,卻把他抓進監獄——這就是情節的反跌對比。設置雙重以上的對比技巧,使情節的容量和包涵的哲理大大擴增,情節的可讀性與傳奇色彩便得到了有力度的強化。

從鑽進去到跳出來
文藝鑒賞的特徵與規律告訴我們,鑒賞主體與鑒賞客體之間產生審美情感交流,鑒賞主體設身處地地想像自己在鑒賞客體中的情形,將自己的感情投射於鑒賞客體,並結合著自己的經歷、知識、修養去想像鑒賞客體,與作者共同完成文藝作品的創造,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藝鑒賞。
小說作品表現出來的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使小說讀者首先對小說作品描述的人物和事件產生"可信賴的真實感"。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他覺得小說里描述的故事和人物是生活中發生過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如果小說讀者在閱讀中覺得小說作品既無生活真實也無藝術真實,裡面全是虛假的、歪曲的生活,那麼可以斷定,這種鑒賞主體與鑒賞客體之間不能成功地建立信賴與交流的關系,那麼小說鑒賞活動就不可能啟動。
當小說讀者對小說作品的"真實性認可"產生以後,小說讀者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就會對小說的故事和人物形成閱讀的審美注意,他將留意小說故事如何發展,設身處地地想像小說人物的各種情境,全方位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與小說人物同悲同喜,為人物命運感喟概嘆。他可能會在小說人物的性格、命運里發現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生活,他可能會聯系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理解為人物尋找解釋和預測,並為小說人物的命運印證了自己的解釋和預測而產生由衷的閱讀愉悅和審美快感。這種閱讀愉悅和審美快感的產生又反轉來使小說讀者對小說作品進行反復地玩味,反復地體驗,反復的欣賞。如果小說讀者在鑒賞過程中沒有投入自己的感情,小說鑒賞只能停留在理解詞義和語句的階段,讀者積極的想像活動無法激活,小說鑒賞活動就不算真正開始。
在小說鑒賞活動中,鑒賞者如果不投入自己的感情,就難以和鑒賞對象產生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鳴,但是,感情如果投入太多,到了沒有節制和任意泛濫的地步,這樣的小說鑒賞就會走偏方向。即能跳入鑒賞客體中,投入感情以至與鑒賞對象產生共鳴,同時又能清醒地從鑒賞情感中跳出來對鑒賞的過程和結果作理性分析。這才是完整的符合鑒賞規律的小說鑒賞。
"跳出來"的理性分析如何操作呢?小說讀者在對小說作品作了"真實性認可"後進行"總體閱讀",接下來的"局部解剖"就是想到這個完整的富有藝術生命的小說世界是作家虛構的,是作家對客觀生活作了主觀改造的結果,需要小說讀者脫離共鳴的情境冷靜地分析下列內容:小說作家塑造了一個什麼類型、什麼特徵的人物形象?這個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概括了一個什麼樣的哲理和生活底蘊?他在現實生活和小說歷史中有沒有典型意義?小說作家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段和技巧去刻劃這個人物?這種手段和技巧有無新意?和傳統的手段和技巧聯系及區別在哪裡?同樣的內容還可以追問情節和細節、故事與環境。這些理性分析的介入將出現真正的小說鑒賞,在冷靜的分析和比較中,讀者便可以准確地把握小說作品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格。

㈩ 九年級上中小說考點

情節是敘事性文學作品內容構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敘事作品中表現人物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具體事件構成。高爾基說,情節「即人物之間的聯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6]因此,情節的構成離不開事件、人物和場景。

(一)事件、人物、場景

1. 事件

事件由所敘述的人物行為及其後果構成,一個事件在敘述中具有相對獨立性,所以一個事件就是一個敘述單位。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個事件,武松打虎也是個事件。在情節中,每個敘述單位都處於一定的關系結構中,承擔著不同的作用。一般來說,與作品中人物行為無關的或非人力所為的情境事態本身都不能算作有意義的敘述單位,只有對人物的行為和命運發生影響的事件才能進入作品當中。事實上,各個敘述單位在情節進展中所起的作用並不相同,據此,法國【結構主義】敘事學家羅蘭·巴爾特將它們區分為「中心的」和「從屬的」兩類不同的敘述單位。中心事件(或者稱為核心單位)一般處於情節發展的中軸線上,是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必要環節。如果沒有這樣的中心事件,整個故事情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就會受到損壞,因此它們是不可或缺的。從屬事件(或者稱為輔助單位)一般對故事情節的發展不起推動作用,不是故事情節向前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只對介紹人物、交代場景、塑造形象、渲染氣氛起一定作用,使故事的意義得以顯現和豐富化。

從故事發展線索而言,這些從屬事件即使省略了也不會影響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推進;但從整個敘事而言,它們決不是可有可無的。這類事件不斷地觸發故事的張力,不斷地提示已經發生的事件同將要發生的事件的關系,從而強化了閱讀中的期待心理,使故事產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如【余華】的小說《西北風呼嘯的中午》里,當來叫門的「大漢」將門踢倒,沖了進來。「大漢」的堅定使「我」疑惑自己「弄錯了」,當「我」重新確認這個房間正是「虹橋新村26號3室」的時候,他堅信「大漢」「弄錯了」,可「大漢」又確認了「我」的名字。這時,一切可以調停誤解的根由都被排除了,兩人的沖突已經無法解決。於是,「大漢」憑著他的力量優勢迫使「我」跟他去見「我」根本不認識的「朋友」。在這一事件中,「我」確認抓虹橋新村26號3室的細節雖然是一個從屬性事件,但它排除了「我」的疑惑,使雙方的對立無法調停,這對後來「大漢」以武力強行「我」去見「朋友」,卻又是密切相關的。同時,門牌號的確認又給讀者提供了多種期待的空間。這說明,一個敘事片段,既有從屬性事件,又有中心事件,二者在整個敘事中各有地位,各有獨特的功能。

很多小說的縮寫本便是保留中心事件,刪除從屬事件,使文學作品變成了故事梗概,這有助於人們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作品的中心內容,但文學特有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價值也喪失殆盡。

中心事件和從屬事件在故事情節中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缺少了推動情節的中心單位,故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就會被破壞;而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從屬事件,就會影響到故事的生動性、豐富性和深厚的意蘊。當然,從發生的角度來看情節的要素,推動情節發展的敘述單位顯然是更基本的單位。但在具體分析事件時應該注意到,在一個事件中可以同時兼具幾種作用,如《紅樓夢》中黛玉焚稿斷痴情這一事件既推動了情節發展,即結束了寶黛的愛情故事並影響了後來寶玉、寶釵等人的命運,同時又起到了塑造形象的作用,最終完成了黛玉的性格刻畫,並造成了悲劇氣氛的高潮。

2. 人物

結合作品談談人物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

在敘事性作品當中,事件和情節得以發生發展的動力就是人物,但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卻存在著很大分歧,這就是情節中心論和人物(性格)中心論的爭論。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指出:在構成悲劇的各種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節,即事件的安排,因為悲劇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動、生活、幸福……他們不是為了表現『性格』而行動,而是在行動的時候附帶表現『性格』」。[7]與此相反,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性格就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8]我國古典小說理論主要是性格中心論。如金聖嘆在評《水滸傳》時說:「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9]毛宗崗評點小說的標准也是性格中心論,例如他對《三國演義》的兩處評語說:「兩人同是豪傑,卻各自一樣性格。」[10] 「一人有一人性格,各個不同,寫來真是好看。」[11]他們注重的是人物性格。

一般而言,情節、事件都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因此同情節相比,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人物之所以在敘事作品中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從一般意義上說,是因為社會歷史本由人的活動所構成,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決定了他在敘事文學中的地位,文學要反映社會生活就不能不寫人。從文學的本質即文學的審美性上說,因為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文學的審美屬性決定了它必須通過對社會生活的把握去反映人,揭示社會生活和歷史發展中人類如何通過實踐活動實現了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正因為如此,在敘事作品的各種題材中,都把人物形象的刻畫擺在中心位置,使事件的敘述和場景的描寫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

但是,在有些情節小說中人物不過是為了構造情節而設置的,本身見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實性格特徵來,人物只是情節發展中的行動元。

上述觀點分歧的根源主要是在於敘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雙重性特點:即行動元與角色。所謂「行動元」的作用,是指敘事作品中發出動作的人物推動了整個事件的向前發展。在許多敘事作品中,人物的姓名、身份,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各不相同,但卻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這些人物雖然名字、身份各不相同,其實卻是同一類型的行動元,也就是說,他們行為的目的、價值與基本方式大同小異。比如很多才子佳人小說,盡管人物姓名、身份,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都不同,卻幾乎都是由非常相似的幾個主要行動元構成:故事中的追求者(才子)、被追求者(佳人)、牽線人(僕婢等)、反對者(有權勢的人物)、競爭者與阻撓人(小人)。

但是,在敘事作品中,人物並非僅僅起「行動元」的作用,他的性格特徵使人物具有了自身的獨立性和審美價值。敘事學中把人物性格的這種獨特的審美性稱為「角色」。成功的「角色」不僅具有活生生的個性,而且還包含著具有普遍意義的共性,能夠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和規律,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典型人物」。

3. 場景

場景就是敘事作品中具體描寫的人物行為與活動的場所。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不是天上來客,他總要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當中,同時也生活在具體的生活場景當中。因此,任何一部敘事作品在敘述故事時必須有場景,有了場景,人物才有活動的空間,故事才能得以向前發展。一部作品如果只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而沒有場景,那麼,這樣的作品也就失去了深刻的藝術魅力。

場景首先是由情節中的一些成分或因素構成的。但場景不一定非要表現重大的必然性事件,也可以用來寫瑣碎的偶然的事件;也不一定非要在情節發展的關鍵所在演示,也可能出現在很不起眼的地方。《喧嘩與騷動》第一章開頭,一個低智的成年人和服侍他的孩子打高爾夫球,聽到有人喊「開弟」(指球童,在英語里和「凱蒂」同音)他便想起死去的姐姐凱蒂,於是就哼哼起來。黑孩子勒斯特如同往常一樣制止他:「聽聽,你哼哼得多難聽。」「也真有你的,都三十三了,還這副樣子……」小說開頭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場景寫出了人物突出的外部特點,也暗示出他那單純的內心世界並非沒有痛苦,更主要的是引出了小說的核心內容——凱蒂和她的故事。

插曲往往也成為生動有趣的場景。這是指那些穿插於基本情節之中,雖和主線聯系不緊密,但有利於刻畫人物,或者可用來增添具有生活氣息的小故事、小場面等。《三國演義》寫曹操在斜谷殺楊修之後穿插了一段關於曹楊交惡已久的集錦式的往事,其中包括若干小而有趣的場景。如:

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曹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曹操殺楊修的直接理由是他散布自己要退兵的意圖,犯了「亂我軍心」之罪,真正原因是在政治上,因為楊修是曹植一黨,曹丕屢次挑撥致使曹操疏遠曹植,同時產生除去楊修的想法。這里匯集了【《世說新語》】等筆記、野史的記載,造成一組插曲式場景,繪聲繪色地刻畫了曹操多疑、嫉妒的性格,讀起來頗有興味。至於歷史上的曹操是否果真如此,則另當別論。

有時這類插曲式場景表面上看是閑筆,但卻往往既可生發情趣,又可作為刻畫人物的輔助手段。如《西遊記》寫豬八戒往耳朵眼兒里藏貼己錢之類。

場景還可能表現為倒敘、補敘和插敘的形式。有些本來是後來、甚至將來發生的事情或出現的生活畫面,在作品開始時就加以敘述,這就是倒敘。作為場景,倒敘立刻將讀者帶到特定的情境,使之面對人物的行動,這比巴爾扎克小說開頭常有的那種關於環境和人物的不厭其煩的具體描寫要更吸引人。如【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開頭第一句話就是:「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暗示了他們以後經歷的種種事變和磨難,且有戲劇性的萌芽,因而使人感到新鮮有趣。

這類場景還可能以補敘、插敘等方式,通過敘述者或人物的回憶寫出來。魯迅的小說《祝福》起筆就是幾個倒敘式的場景:(1)「我」於舊歷年底回到故鄉魯鎮,和四叔——魯四老爺在書房相見。(2)第二天、第三天「我」去看望親戚本家和朋友,看見人們正在忙著准備「祝福」。(3)「我」見到四叔後第二天下午,在河邊與主人公祥林嫂不期而遇,以「說不清」三個字敷衍地回答她關於魂靈和地獄有無的問題,然後匆匆逃回四叔家。(4)第三天傍晚聽到祥林嫂的死訊,「我」獨坐在昏黃的油燈下沉思,祥林嫂「半生事跡的片斷」在頭腦中聯成一片。其中的(3)便是穿插在倒敘中的補敘,而且是敘述者「我」回憶中即心裡的場景。運用這類場景可造成錯落跌宕的敘事結構,避免了呆板、沉悶的平鋪直敘。

(二)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情節由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構成,在某些作品中,還有序幕和尾聲。

開端是情節的起點,也是事件矛盾的起因。在開端部分,一般對主要人物和矛盾的基本性質有一個大體的勾畫或預示。開端往往是情節中的第一個事件。

發展由矛盾沖突的逐步展開和發展構成。在規模較大的敘事作品中,這一部分的容量最大,起伏變化也最多,是敘事作品的主體成分。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在發展部分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現。

高潮所表現的是矛盾沖突達到頂點的情節,是對立雙方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所以人物性格在高潮中得到了充分而鮮明的表現。

結局是矛盾的解決,是人物事件發展的必然結果。

這是一般作品的情節構成。某些作品還有序幕和尾聲。序幕是指對矛盾沖突展開以前的有關社會背景和歷史條件的交代,尾聲則是指結局以後對作品中人物有關情況的介紹。這兩個部分並非所有敘事作品都必須具備的,而且在現代敘事作品中,上述的情節構成的五個部分也不一定都齊全,而且在敘事中還往往會顛倒它們的順序,比如結局放到了前面,以倒序的方式展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