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閱讀 » 網路小說的有償閱讀模式及其影響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網路小說的有償閱讀模式及其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3-04 13:41:17

A. 網路小說的作者是如何盈利的

現在國內互聯網上一些大的小說平台掙錢的方式,主要還是通過訂閱盈利,單純依靠廣告收入的小說平台比較少。

比如起點,縱橫,紅袖添香等,這些知名的大平台還是通過訂閱盈利的。他們的操作模式為:和小說作者簽約,小說作者為平台提供作品內容,平台推薦作品,讀者花錢訂閱,平台再將讀者訂閱的錢按照一定比例和作者分成。

作品要寫得好,寫得好才會有人看,有人看才會有人訂閱,有人訂閱才會有收入。另外,寫網路小說,一定要保持作品的穩定更新,有很多作者都是今天更一章,明天不更,再隔幾天才又更一章,這樣不穩定的更新,是很容易流失讀者的。

(1)網路小說的有償閱讀模式及其影響擴展閱讀

想要通過寫網路小說賺錢,第一要多寫,第二要穩定更新,第三是要堅持。僅想通過一部作品就封神的人,其實很少,絕大部分的小說作者都是寫了幾部不成功的作品,堅持寫下去之後,突然有一部作品爆紅了,然後金錢,名氣,榮譽等就隨之而來。

現在是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網路小說也是知識,大部分小說的閱讀都是要付費的,有人閱讀,就有收入。

B. 一加5的閱讀模式用起來感覺怎麼樣

挺新穎的一個功能,以前從沒用過,一加5開了閱讀模式後再看小說,顯示屏幕會模擬出紙張的色調,屏幕也沒那麼刺眼了,我覺得對眼睛還是有一定好處的,現在看電子書看久了眼睛也不酸。

C. 網路小說對我們的影響 是好是壞(越詳細越好)

網路小說其實就是一把雙刃劍,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主要版是看我們自身怎麼去選權擇。
像郭敬明、明曉溪……就很好,從他們的書中你會有很多的感觸,他們的文學功底很好,從他們的書中常常可以找多很多很好的段落或者句子,若是我們懂得處理,還可以用在作文上。
當然,網路難免存在一些不良小說,似黃書。但是黃書它一般只出現在一些小網站上,只要我們不去接觸它,它就對我們沒有多大的影響。
所以說,網路小說的好壞問題只要是取決於我們自身的態度和自製力。
若是你們害怕沉迷於網路小說,我建議你們去那些大網站看,看那些在文學界有著一定地位的人的作品。

D. 當前網路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什麼意義

摘抄一段別人的觀點(作者趙蘇),向原作者致歉! 網路文學是一種新生代文學。它以外在形式的不同和能獨立地反映時代精神不同於傳統文學。雖然現在的網路文學還處於「卡拉OK文學」的供人們消遣娛樂狀態,但是隨著網路在社會生產中地位的提高,網路文學終會以一種新生文學的姿態成熟起來,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
關鍵字:網路 網路文學 文學
二十世紀90年代,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文學也悄然興起。雖然這幾年網路文學在自發和無序的狀況下生長,但是它仍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成為網路文化的「佈道者」。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對它的理論闡述卻一直處於缺席狀態。尤其在中國大陸,學者們不知是缺乏對它的了解,還是不屑與之為伍,總之對有關網路文學的理論探討是乏人光顧。特別是對網路文學的定義沒有明確統一的概括。



說起網路文學,就不能不提到ath.Chinese.text(簡稱ACT)新聞組。1993年海外華人為了能在網路上找到一個以中文交流的地方,就在USENET上開設了ACT新聞組。在1993、1994年這兩年中ACT新聞組特別活躍,參加新聞組的大部分都是留學生。他們因為思念家鄉,就常常在信息交流非常快捷方便的網路上交流,往BBS上貼貼子。這些抒發自己真情實感的文字很快就在網路上流傳開來,引起了許多在異鄉留學的遊子的共鳴。「打個不大貼切的比方,就象文革中往專欄上貼大字報。但又比貼大字報方便得多,有影響得多。」[1] 由於都是些在海外留學的大學生,所以當時的網上文學有著校園文學、留學生文學的許多特點。又由於他們大多是理工科出身,所寫的文字不具有專業性。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創作沒有流俗,更沒有半途而廢。因為這些人的努力,中文網路文學才得以在網路上生存並進一步發展起來。
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年中,在中文網路上的文學成功地進駐網路空間並且成為一個活躍的臣民。於是就產生了「網路文學」這個新名詞。
在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當今中國。大陸已有15000多家網站,「上網族」在12.5億中國人總數為890萬,其中白領、學生佔75%,又以電腦、網路、廣告、設計專業等理工科居多。平均一個網站僅600多個用戶。從上網人員的數量和質量上看大陸都處於較差的水平,無法與台灣等地相比。盡管如此,在中國大陸網路仍以其新事物的強大生命力和無比強勁的勢頭進入千家萬戶,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網路而興起的網路文學雖然產生的時間很短,但仍在網上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熱浪。從痞子蔡創作《第一次親密接觸》燃起了中國網路文學的第一把火開始,安妮寶貝、刑育森、李尋歡、寧財神等網路寫手的作品紛紛出爐。他們的作品在網上和網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將網路文學這一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迅速地燃遍了神州大地。網路文學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緊接而來的是關於網路文學的各式各樣的討論和網路文學大賽。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時間內,至少有過兩次對網路文學的概念進行討論的高潮,一次是「網易」和「榕樹下」兩家舉辦網路文學大賽期間,另一次是最近由「網易」「文化頻道」開展的「給網路文學下個定義」活動。可惜至今還沒有人能作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
與此同時,以前在各種傳統媒介上發表的文學作品也在網路上佔了很大的一部分。打開文學網頁,在「黃金書屋」、「大唐中文」等網站中,撲入我們眼簾的是許多熟悉的名字。從《詩經》到《紅樓夢》,從《紅樓夢》到陳染、林白,古今中外、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應有盡有,只要你能想得起來的經典作家和流行作家的作品,幾乎都被一「網」打盡了。讀者們甚至還能在網上看到一些殘缺名著的全本。自從1999年痞子蔡創作《第一次親密接觸》由網路媒介走向傳統媒介,成為紙張小說一版再版的時候,網路文學就走出了網路成了出版商們的新寵。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開始慢慢地互相滲透。1999年「中國第一屆網路文學獎」中擔任專家獎的評委是王蒙、劉心武、叢維熙、劉震雲、張抗抗、白燁和莫言等傳統作家。2000年7月中旬,TOM中國文學網和榕樹下網路原創文學網在北京城市賓館召開了一場頗具規模的網路文學討論會,網路寫手和傳統作家會聚一堂,相互探討。這些文學活動無一不充分說明了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之間由互不相干到相互交流是必然的趨勢。可是傳統文學和網路文學的不同就漸漸地模糊起來,人們不知道何為「網路文學」。所以給「網路文學」一個統一的定義就成了一件不可延緩的任務。

網路文學和別的文學不同,在於其定義「網路」二字上。何為「網路」?網路,意謂:「一系列相互連接的點」;「在通信技術中,由互相連接的通信設備組成的系統」;「數據結構中的一種結構,其中任一節點可以與另外一節點相連」。網路既是指許多台電腦(計算機)相互連接而構成網路系統,又指國際互聯網。[2] 何又為「網路文學」?上網查了一下,搜索結果中有關"網路文學"的大約就有幾十萬條,說什麼的都有。以下是現今文學界普遍存在的幾種不同的觀點。
一. 網路文學是以網路為載體的文學
這類觀點普遍認為網路文學只是一個簡捷的代名詞,即代指發表在網路上的文學作品。它的對面是發表在傳統媒介上的文學。持這類觀點的人認為網路文學是網路媒介文學,網路只是作為一種發行、發布的媒介對於文學才有實際的意義。「這就像圖書、報刊印刷,電影、電視的製作一樣,僅僅只是傳播的工具。」[3]這類觀點將網路文學分為三類:一是所有的以網路為載體,在網上傳播的文學作品,包括上網的傳統文學作品;二是首先在網上發表的文學作品;三是不限體裁和寫作目的,所有以網路為載體傳播的文字。他們認為現實和網路只是人意念的差別,只是現實倫理和解脫禁錮的沖突體,網路作家走下網路在現實生活中出版創作的作品和傳統作家的作品在網上發表或刊登就是網上文學和現實文學沒有本質差異的很好證明。「像安妮寶貝這樣的作家,通過了網路獲得了名氣,掌聲和一個作家所能獲得的一切,不過在網路上的名氣是很虛幻的,要是證明這個作家在網路上的成功,途徑只有一個:出書。也只有這個途徑。這和作家有什麼分別,要是沒有出現網路之前,她的書決不會被任何一個出版社看重,因為多數是違反中國人的思想道德的,但實在網路上,一切變成了虛幻的東西,人的一切虛偽和獸性都毫無忌憚地表現了出來,網路彷彿便成了一種發泄工具。而安妮寶貝的作品,則成為這種發泄的代表作,讓人覺得一些微小的顫動和留下參與的感動之餘,只是剩下了更多的評論。」[4]
二. 網路文學是「卡拉OK」文學
這類觀點認為網路上的文學作品無論質量好壞都是寫者們自娛自樂的作品,這種自發的寫作使「寫作」一詞變的直接、透明、自由,使寫作不再成為作家們的專利,也不再需要「持證上崗」,實實在在地成為普通大眾的寵物。因此有人把網路上的寫作者比喻成練歌房裡的卡拉OK練習者,無論聲音是否大的離譜,是否嚎的驚心動魄,他們都極為滿足的陶醉其中,自娛自樂。網路的這種傾訴性、互補性都遠比傳統媒體強。有的文學青年的作品由於不能得到出版社的認可,在傳統媒體的操作模式下逐漸枯萎的,但他們卻能在網路上開出鮮艷的文學之花。很多人也在網路上重新發現和發展了自己的文學才能,可以說,網路加速了人們從文學金字塔底部向頂端攀升的過程。
三. 網路文學是民間文學
這類觀點認為網路文學是在自由、寬容、理解、共享的土壤上生長成的一種大眾文學。網路文學的起因不僅僅是為了文學,而更是為了自身體驗的表達,個體情感的渲泄,這種內容的自由給予文學創作以心靈上的解放。同時由於寫作的網民來自全國各地且多為白領、學生,他們往往借網路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作品內容多為一些工作生活上瑣事,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於寫手們在電腦網路上寫作方式的特殊,造成文學作品常常沒有經過加工就直接貼到互聯網上。這樣產生的網路文學作品就往往具有一種「原生態」。我們千萬不能小看未經深度加工的網上文學「原生態」。「中國文學史一再表明,民間的『原生態』是新的文學形式興起的前奏和基礎。詩、詞、曲和話本等,都是先在民間流傳,然後才被文人襲用,並經文人之手,改造提煉為比較精緻比較高雅的形式。就拿宋詞來說,要先有了唐末的鄙俗的敦煌曲子詞,先有了五代的『南國嬋娟,笑唱蓮舟之引』(改歐陽炯《花間集》序之句),然後才有北宋蘇東坡的以詩入詞,才有南宋辛稼軒的經史子集拉雜綴用。誰知道網路作者會給文學帶來怎樣的沖擊呢?他們的「即時即景化」的特點,不正和現在英美的小說與新聞報道合流的趨勢暗合嗎?其實又何止是英美,寫了《百年孤獨》的諾貝爾桂冠作家馬爾克斯,最近還買了哥倫比亞的一家報社,宣布重操記者舊業呢。」[5] 現在的網路文學正具有民間文學這種特有的「原生態」,所以不少網民稱網路文學就是民間文學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任何一種形式的民間文學經過文人的加工都是會發展過渡到文人文學的。難道成為文人文學的一個發展階梯就是網路文學存在的全部價值?
四. 網路文學是一種速食文化
之所以稱網路文學是種速食文化是因為它具有快餐的諸多特點。首先是「出爐快」。很多網路作家都是即興寫作,很少像傳統作家那樣在寫作過程中字斟句酌、深思熟慮,往往一寫完就把文章發布在網上。其次是很對大眾胃口,普及快。這些作品注重對讀者心理和感覺的刺激,以網戀、網蟲生活等題材居多,鬼故事和諷刺寓言童話故事也風靡了整個網路。與此相適應延伸出第三個特點,即受眾(網路上的讀者)「消化」快。很多網路文學的讀者在網上閱讀作品也就是隨意地點擊尋找,沒有目的性,只尋求一時的心理快感。閱讀時也是囫圇吞棗,很少有細細咀嚼品味的,以致於發出「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喟嘆。
五. 網路文學是後現代的文學
持這種觀點的多為專家學者,他們認為自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西方社會和文化經過一系列新的變化,進入到「後現代」時期。而網路技術正好產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間(西方關於後現代主義的爭論的第一次高峰期間)。網路是伴隨著西方社會、文化、技術的「後現代化」而萌芽、成長和壯大起來的,網路自身就打著後現代的深深的烙印,有著後現代的一些鮮明特徵。「眾所周知,網路具有『開放性』與『互動性』等特徵,而『開放』、『互動』是後現代主義理論中經常出現的高頻詞。可以說,『開放性』、『互動性』是後現代主義理論基本特徵,也是網路技術的基本特性,它同樣是以網路技術為依託的網路文學的基本特性。我們可以這樣說,網路是後現代的技術,而網路文學則是後現代的文學。」[6] 他們指出網路寫作中小說結構鬆散,語言聊天口語化,立意簡單,有的作品有始無終、處於永遠的末完成狀態這些情況運用了後現代的造型藝術中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藝術作品在手法。所以,網路文學就是後現代文學。
六. 網路文學是人學
這種觀點認為真正的網路文學必須是包含網路文化特質的個人化文字。「黑格爾在《美學》中說過:『藝術有別於散文氣味的現實,它的使命在表現理想的世界情況。』網路文學同樣是一種游歷於網路之間的個體生命對於理想網路的渴望。這種追求不是技術性的未來,而更多的是感性,而又更具有人道主義的精神需求。」[7] 網路文學因其自由和新穎,超越了制度化的樊籬,無論在網上還是在網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注意力。網路的自由、寬容、理解、共享使網路文學超越了被商業氣息包圍的困惑。在網上,作者所希望的不是更多的稿費而是更多的欣賞,網路使文學真正成為人學。
七. 網路文學是網人在網路上發表的供網人閱讀的文學
這個定義是由當今網路文學三駕馬車之一的李尋歡提出的,它包含三層意思:其一,網路文學的主體必須是「網人」,即網路的使用者。其二:網路文學的傳播渠道(或者說主要的傳播渠道)必須是網路。其三,從作者的創作動機來說,必須是為網上受眾寫作的。在這三層意思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點,即可以認為是從「動機」或「受眾」這個角度來界定的。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網路文學是指那種專門在電腦上書寫通過網路傳給網民的作品。而用傳統的筆法寫就然後貼在網路上的作品,從嚴格的意義來說僅是發表在網路的文學作品,而那種先在書卷中印製,為擴大影響而在網路中再次發表的文學作品,就更不屬於網路文學了。例如:某人在BBS給網友的留言是網路文學,但他把出版過的書搬到網上來就不是,或者他給報紙寫的約稿同時發在網上一份,這也不能算作網路文學。
除了以上的七種定義,現今文學界對網路文學還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如「網路文學是純文學」等等。有些學者和網民甚至認為當今的網路文學還處於不成熟階段,寬泛的網路首先需要的是一種包容和模糊的概念,不需要明確的定義。總之關於「網路文學」定義的爭論一直處於白熱化程度,至今沒有一個較讓人信服的統一概括。

要對網路文學進行定義就必須先弄清楚「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的不同。僅僅只是媒介和載體的不同嗎?筆者不那麼認為。這二者的不同之處有很多,媒介和載體的不同、寫作方法的不同、作品內容和筆法的不同……乃至語言、作品的表現方式也不同。當然,在網路上有一部分文學作品是印刷類文學的網路化,同時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用傳統寫作方式、內容、筆法完成的文學作品。如果說僅僅是拿這些作品做例子進行對比,那麼「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就只存在於媒介和載體上。可是「網路文學」作品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網民用電腦在網上或是網下創作再發表到網路上的。由於寫作的方式、寫作所用的思維和語言的不同,這些作品往往帶有很深的網路烙印,與傳統的文學作品有著明顯的不同。這一點傳統作家們也認識到了。女作家張抗抗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網路文學會改變文學的載體和傳播方式,會改變讀者閱讀的習慣,會改變作者的視野、心態、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但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變文學本身?比方說,情感,想像、良知、語言等文學要素。」[8]所以說「網路文學是以網路為載體的文學」這一觀點不能成立。
對於「網路文學是網人在網路上發表的供網人閱讀的文學」這一觀點,筆者承認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在充分了解「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不同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一觀點強調「動機」,認為網路文學的若干特徵都由此而來。比如說:在篇幅方面,因為網路閱讀的習慣,網文一般都短小精悍,少有長篇大作;在體裁方面,多雜文、散文,小說和詩歌相對較少,其他文學體裁非常少見;在內容方面,主要是講述生活隨感,愛情故事,時尚話題等;在語言方面,比較活潑隨意,幽默,有一些網路語言或社區典故等。這些都是「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明顯的不同,也是網路文學自身的特點。但是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在對網路文學定義劃定范圍時就出現了錯誤。網路文學作品是只能在網路上發表的作品嗎?是只提供給網人看的文學嗎?僅拿安妮寶貝的作品《告別微安》為例,這部作品成名於網路上,發表於一個叫「自由村」的網站。在作者安妮寶貝成名前期,這部作品的確是一部在網路上發表、供網人閱讀的文章,但後來這部作品走下了網路,通過出版社變成了紙張小說,又有誰說這不是一部網路文學作品呢?網路文學作品並不是僅僅發表在網路上供人閱讀的文學作品。
陳潔惠曾在她的文章《網路原生態》中強調「網路文學是純文學」。那我們就來談談「純文學」的定義。「按現在國內報刊上的通常用法,所謂『純文學』,指的是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模仿『新譯文』(特別是模仿法國「新小說」的譯文)的『先鋒派』作家作品。」[9] 這種文學的散文體小說,往往有十來個散漫的開端,到最後才絞接在一起,再加上許多橫溢出去的評論,這讓習慣於影視直觀的年輕人和習慣於傳統的小說故事的成年人都覺得難以閱讀。在網上閱讀,不適合於前後翻檢地反復思考,特別是在傳載速度比較慢的時候。所以「純文學」不適合在線閱讀的形式,「網路文學」也不可能是純文學。
赫爾德認為「文學應包括在人的社會生活的復雜的統一體中,是民族歷史的一個方面,自然要受到民族歷史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制約。」[10]可見文學是社會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受到社會生活的制約。網路文學作為文學的一種,它的產生與形成與當今社會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筆者認為,若要為網路文學概括出一個定義,就應當從當今的這個社會入手。同時也不可忽略文學作為一種藝術的外在形式。
網路文學是「卡拉OK」文學、是民間文學、是一種速食文化、是後現代的文學、是人學這幾種觀點筆者在這都同意,但筆者認為這幾種觀點只給「網路文學」的一部分下定義,並不能完全地、真正地概括出「網路文學」內涵的全部。
網路文學是具有卡拉OK性和民間性。網路文學的卡拉OK性與民間性是具有必然聯系的。卡拉OK性造成了民間性,民間性是卡拉OK性的產物。當今社會上,人們由於壓力大、工作生活節奏快而尋找各種途徑發泄。於是在網上寫文章也成了一個發泄的埠。網路文學寫手們的寫作是一種自娛自樂。自由與平等的網路世界讓所有的人都可以盡情地寫作、發表和閱讀。這個文化交流回環的內部不再存在以往傳統文學作品發表所面臨的例如編輯、印刷成本、權威批評家、有關權力部門等製造的障礙。網民在網路上想說就說,作品中充滿了新鮮和自由。「這樣,許多遭受權威以及既定文學體制壓抑和遮蔽的聲音得到了出其不意的釋放:網路空間嘈雜喧嘩,見仁見智。」[11] 出版社曾經出版過一冊網路文學文集《我是網蟲我怕誰》,雖然是套用了王朔的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誰」,但是,這個書名還是恰如其分地證明了網路空間的自由和放肆。相對於傳統的大眾傳媒,網路更多地被視為從文化精英手中奪回的公共空間。可是這種觀點也有它的缺陷,它只是從網路文學的寫作主體和自由、寬容、理解、共享等特徵著手,並沒有考慮到網路文學文學的一些外在形式。
同樣,網路文學相對傳統文學來說是一種速食文化。這種觀點是從網路文學作品發表方式的限制、在寫作過程中網路思維和語言的運用及寫作手法等方面著手。由於上網資金和打字速度的限制人們在寫作過程中不可能像在紙張上寫作那樣舒適與自然,思路往往會出現斷層。為了節約上網經費、吸引網上讀者的注意,這類文學作品的篇幅也力求短小精悍,標題和內容力求有吸引力、能博人一笑。同時,聊天室帶來的許多網路語言也充斥於作品中,造成了網路文學作品同其它文學作品的不同。(例如:伊妹兒―E―mail、大蝦―網路高手、GG―哥哥、886―拜拜嘍等等)。這種觀點雖兼顧到文學的內涵和外在的形式,但是沒能較全面的概括出「網路文學」的全部。
筆者認為「網路文學是後現代文學」和「網路文學是種人學」這兩種觀點也是如此。筆者承認網路的身上有著後現代的烙印,網路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也後現代主義理論中的觀點不謀而合,網路小說結構鬆散、語言聊天口語化、立意簡單、有的作品有始無終或永遠的末完成狀態等等這些情況都運用了後現代的造型藝術中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藝術作品在手法。可仔細想想就覺得這種觀點好象缺了什麼。原因在於持這一類觀點的作品往往只拿網路文學的表面――各種寫作手法、網路文學所顯示出的各種特徵……做文章,沒有也不能深入地去研究一下網路文學的內涵本質。這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觀點。 「網路文學是人學」這一觀點也只側重於網路文學的內在,缺少了對其外在形式的研究。



「文學」是一種古老的藝術也是一個深奧的概念, 何為文學?教科書上說:文學是以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給人審美感受,影響人和精神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筆者根據此定義概括出「網路文學」定義所需的兩大要素――反映當今社會的精神和網路文學不同於其他文學的各種外在形式。而這兩點也是筆者認為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最大區別,所以說網路文學是不同於傳統文學的新生事物。
前面筆者曾經說過,當今社會是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網路文學在現階段雖然發揮著文學反映社會精神的功能但在更大程度上還充當著發泄埠和卡拉OK的角色。筆者認為作為一個不成熟的新生命網路文學現在還處於練兵時期,它不會象有些悲觀的人所認為的那樣已經發展到了盡頭,它的路還很長。也許現階段還不能准確地概括出它的正確定義,我們還是可以在它身上看到美好的未來。
至於網路文學不同於其他文學的外在形式有很多,載體的不同、寫作工具的不同、發表的手法的不同、閱讀方式的不同、語言的不同、句式的不同、傳播的方式的不同等等。由這些外在形式可以推斷出寫作主體視野、心態、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的不同。寫作主體又是和社會緊密相連的,網路文學是社會通過寫作主體的藝術反映。筆者認為網路文學的發展與網路在社會中起的作用及網路在社會生產中的重要性是分不開的。網路越普及、在社會生產中起的作用越大則網路文學越接近成熟。在網路還不是很普及的今天,給網路文學定義下定義的確不太容易。
筆者認為「網路文學」可以分為產生、現狀和未來(發展)三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由於網路在社會中充當的角色的不同,網路文學的內涵也不同,具體的定義也就不同了。
1. 網路文學還處於ACT新聞組的那個階段可以定為生產階段。在當時中文網路最大的作用海外留學生用來交流情感的。是一種「流放文學」。海外網路作家的代表方舟子先生把網路文學稱為「流放文學」的一部分。「這些文學創作在內容上具有流放文學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懷舊,……第二個特點是描寫文化沖擊,是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抒發在居住國的感受。」[12]
2. 第二個階段也就是現階段。現階段由於網路還不是十分普及,網路在社會生產中起的作用也不大。所以現在的網路文學還只是主要起著娛樂和消遣的作用。只有小部分反映時代精神的文學作品,而且這些文學作品大多比較粗糙。所以現階段的網路文學可以稱它為「卡拉OK文學」。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網路寫手正用他們飽含心血的文字來澆灌這朵網路文學之花,在這個階段我們看到網路文學的希望。
3. 從發達國家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世界裡網路將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強大的網路能給網路文學帶來成熟。筆者認為那時期的網路文學最大的職責就是反映高科技時代整個社會的精神和人們的心態及精神面貌。那時期才是真正的「網路文學」。
何為「網路文學」?筆者認為「網路文學」就是用電腦等高科技文字輸入工具寫作,以網路語言或傳統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及寫作主體精神面貌,給人審美感受,影響人和精神世界的藝術。

E. 網路小說的利弊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數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闊斧地改變著人類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數字化革命呼喚出新的技術,網路就是其發展產物之一。網路科技的迅速發展,使互聯網已深入千家萬戶。
網路,是新世紀的科技產物,也是新世紀的代名詞。同時網路也給文學一個相對自由寬泛的生存空間,平民話語終於有機會同那些高雅的、陳腐的、矯揉造作的、庸俗的、媚雅的等等話語並行,在網路媒體上至少可以達到一個相對的平手。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的進步和文學的進一步發展,我體會到:網路文學在機會均等的基礎上創造了文學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也就是說,我們一有了機會,就可以展示表演我們的慾望。
然而,網路文學的發展也會在深度上產生一定的影響,出現了一些作品和一些垃圾文學的產生。從而使得文學在「深度模式」約束下出現了通向思想、人性、人的價值、終極意義之類崇高、深奧的范疇的路徑,即使在解構之後,也仍然對結構技巧、對極致體驗的描摹、文字氛圍的把握乃至文體創新的可能性的探求等等推敲再三,細細把玩。但網路時代向世人證明,言論、出版自由又向前進了一大步,文學當然也更自由了。
然而,網路文學類似於一種塗鴨文化和街頭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顯然有著高於御用和聽命文學的價值。塗鴉就是自由、情緒化、即興式的表達,沒有什麼約束,這同網路文學的表現形式很契合,BBS上的自由自在對寫手來說是空前的。他們對於文學要負的責人相對來說就不如正統文學更具有使命感。隨意性、情緒化既產生快感,也表達了自由真實的想法,為文學回到誠實和天真上來創造了條件。隨心所欲是網路文學的又一個重要特徵。派生出來的一些東西是矯揉造作和無病呻吟,自娛自樂,對社會的發展是純粹的不負責任。他們僅為自賞型的,無人和價值的自吹自擂。翻開一個個網頁,垃圾信息是百出不厭。而關注社會的、關注百姓切身利益的少之又少,殊不知「民為貴,君為輕」哪!
有老師說過,現在中國的文學正向著邊緣化方向發展,越來越跟社會發展脫節了。是的,我們現在的文學成就遠不及古人的出名,難以流放百世。而最典型的一個特點就是不負責任性!不記得是哪一個國家的學者說過的話了,他說中國目前的文學一半以上是垃圾。我們的文學真的就壞到這種程度了嗎?我想無風不起浪吧
但在另一個方面,多態生存的現狀中,網路文學又給寫作和閱讀提出了一個難題,它增加了選擇、判別和價值評估的難度,盡管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可的精品和垃圾,而且從大的趨勢上來說,垃圾幾乎對每個人來說都多於精品,平民化的寫作和閱讀面對著空前高漲的網路創作、發布量,必然會產生因重復、淹沒、遭遇偽劣產品、判斷迷失等等而導致的精力、時間、注意力的浪費,這個沖突雖然在傳統文學中也有所體現,但網路中這個問題更加突出。那麼,誰又有資格來遴選、導向、解惑?

F. 閱讀大量網路小說對人的發展有什麼好處

我看五年多小說,各種類型的知名的不知名的,也看了好幾百本了。
我是沒感受到看小說能內對我容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提高,並且讓我喜歡胡思亂想,難以集中精力,而且對學習新知識感到疲憊和厭倦,但是我看一整天小說都不會累。。
我們看網路小說,大多是一目十行,你很難去仔細觀察和分析作者寫作的技法,只能體會到大概的劇情,所以看網路小說基本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有時候看得多了腦袋裡都會渾渾噩噩,反應遲鈍,這是我自己的感受。
如果不看,把時間放到學習知識提高自己,你好處絕對多得多,而你少的只是一些編出來的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故事而已

G. 看網路小說對你有什麼影響

個人網路小說書齡挺長的,沒有10年也有八九年了,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個人征程,初中三年更是放縱以至半夜不睡覺第二天上課睡覺,高中課業盡管很緊,也想過斷了,半年後,繼續淫浸在浩瀚的書海里,高考那兩晚也不能阻擋這魔鬼的步伐。對我的影響就是因為看小說的時間實在太多了,以至於影響了學習,高考考的挺不好的,要知道進高中的時候我是全校前十名啊,挺後悔的。

H. 網路小說的危害,網路小說有什麼影響

網路小說復良莠不齊,其制中不乏精品,但更多是雜草。要真說危害,就是拉低了小說文學的整體質量吧,不過這東西也不用太較真,網路文學本來就和傳統文學不是一路。網路文學帶來的也不只是缺點,降低寫作門檻從而激發產生更多優秀作品也是優點。
再說類似的東西在其他方面比比皆是,快餐式文化你杜絕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