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魯迅的第一部小說是什麼最美中國閱讀答案
《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話小說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在專《新青年》上發屬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是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它宣告一個嶄新的文學世紀的開始。在藝術方法上,明顯地具有"淡淡的象徵主義色彩"。在《狂人日記》問世之前,白話體詩歌和散文已經出現,但真正具有深邃的革命思想和文學革命的風貌,將徹底的反封建精神與嶄新完美的藝術形式很好地結合起來的作品,則是這篇《狂人日記》。也可以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
② 回憶魯迅先生閱讀理解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地走去。 青年人寫信,寫得太草率,魯迅先生是深惡痛絕之的。……但他還是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裡投來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常看到夜裡很深的時光。 魯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餘不吃別的飲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類,家裡都不預備。 魯迅先生備有兩種紙煙,一種價錢貴的,一種便宜的,便宜的是綠聽子的,我不認識那是什麼牌子,只記得煙頭上帶著黃紙的嘴,每五十支的價錢大概是四角到五角,是魯迅先生自己平日用的。另一種是白聽子的,是前門煙,用來招待客人的,白煙聽放在魯迅先生書桌的抽屜里。來客人魯迅先生下樓,把它帶到樓下去,客人走了,又帶回樓上照樣放在抽屜里。而綠聽子的永遠放在書桌上,是魯迅先生隨時吸著的。 魯迅先生從下午兩三點鍾起就陪客人,陪到五點鍾,陪到六點鍾,客人若在家吃飯,吃過飯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剛剛喝完茶走了,或者還沒有就又來了客人,於是又陪下去,陪到八點鍾,十點鍾,常常陪到十二點鍾…… 客人一走,已經是下半夜了,本來已經是睡覺的時候了,可是魯迅先生正要開始工作。 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是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在書桌邊,在那綠色的台燈下開始寫文章了。 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著,街上的汽車嘟嘟的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 人家都起來了,魯迅先生才睡下。 魯迅先生剛一睡下,大陽就高起來了。大陽照著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著魯迅先生花園的夾竹桃,明亮亮的。 魯迅先生的書桌整整齊齊的,寫好的文章壓在書下邊,毛筆在燒瓷的小龜背上站著。 一雙拖鞋停在床下,魯迅先生在枕頭上邊睡著了。 1.本文以記實的筆法,對魯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瑣事進行了翔實的敘述。說說從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 ①「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答: .①明朗、心胸開闊 ②對工作的執著及熱愛②「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彷彿不顧一切地走去。」
2。談談你對本文語言特點的看法。答: 平凡、朴實、真切3.文章倒數第二自然段描寫魯迅先生的書桌,對突出人物形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加點的詞語「整整齊齊」、「壓」、「站」用得貼切。請說說這些詞語好在哪裡? 答: 形象生動的將魯迅先生對工作的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刻畫的淋漓盡致,是人們對魯迅先生油然而生一股肅靜之情。4.讀完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蕭紅女士的這篇文章,相信你對魯迅先生的了解更加具體、更加深入一些了。請用幾個較精練的句子概括一下魯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答:明朗、節儉勤苦、和藹、熱情、勤奮
③ 魯迅先生寫的《葯》裡面的閱讀理解題目
【主要內容】:
作品通過對茶館主人華老栓夫婦為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鎮壓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頌揚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地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貼近群眾的局限性。
【深刻主題】:由於受封建統治階級長期的壓迫和麻痹,人民陷入愚昧和無知的境地。如果說華老栓是因為受封建迷信而造成小栓的死亡悲劇,那麼,革命者夏瑜的遭遇則是一個更大悲劇。人們對夏瑜反對封建統治的革命行動絲毫不理解,夏瑜對群眾落後狀態的深切同情,反被人們罵為「發瘋」,對夏瑜的流血犧牲,人們漠不關心,冷淡到以他的血來作為治病的葯,這是多麼可悲的無知和麻木!這反映了尚未覺醒的群眾與革命先驅者之間存在著可悲的隔閡。小說通過這兩個悲剮,挖掘出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深刻的歷史教訓,揭示了民主革命必須啟發群眾覺悟的重大問題。
【題目立意】:
《葯》的題目含義深刻。主要包含以下三層意思:
1.全文以華老栓買葯為兒子治病為故事的開頭,題中的「葯」即蘸著革命者鮮血的人血饅頭。
2.這篇文章是魯迅寫給麻木不仁的人民群眾的一帖葯,意在拯救他們的靈魂,醫治他們的精神。
3.文章同樣也是提醒革命者的葯,指出革命不能脫離群眾。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④ 自傳 魯迅 閱讀答案
魯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
作品有小說集《吶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葯》、《故鄉》、《社戲》、《一件小事》、《風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傷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編》(1936年),包括《補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詩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過客》等24篇作品。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且介亭雜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
魯迅,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號豫才。浙江紹興人。七歲開始讀書,十二歲從壽鏡吾老先生就讀於三味書屋。十三歲那年家裡發生一場很大的變故,經濟狀況漸入困頓,接著父親一病不起,使他飽嘗了冷眼和被人侮蔑的滋味,「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離開故鄉考進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後又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路學堂。1902年初畢業後被選派赴日留學,先是學醫,後為改變國民精神,棄醫從文。1909年8月回國。
辛亥革命後應蔡元培之邀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供職,後又隨部遷到北平。
1918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新文學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正式開始了輝煌的創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繼出版短篇小說集《吶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使其思想產生了飛躍,由此從以進化論思想為主導,轉向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論思想為主導。1930年3月「左聯」成立時,被推薦為常委,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左翼文化運動的主將。
後十年的雜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槍,充滿了唯物辨證的精神。
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毛澤東認為:魯迅是 「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是「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附: 自嘲
1932年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⑤ 關於 魯迅 閱讀題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個二十三歲的東北姑娘,突然闖進魯迅先生的生活來,她立即引起魯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親人,又視她如調皮的女兒,她就是蕭紅。
一個陌生的東北姑娘,從遙遠的關外來到舉目無親的上海。原來一顆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心,被幾年來流浪生活給打擊得已經有點冰冷了。然而,當她找到魯迅先生以後,她的希望產生了,心裡的冰塊開始融化了。
在這以前,這世界上已經有了一個寂寞的蕭紅,一個在生活中掙扎搏鬥的東北姑娘。蕭紅呢,從小得不到父愛,沒有家庭的溫暖,她把魯迅當作老師和父親。原來的一雙對人間有些懷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來;一個孤立無援的貧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魯迅先生的一家同這個東北姑娘一見如故。魯迅先生喜歡她,關懷她;許廣平同情她,愛她,處處照應她。甚至連小海嬰(周海嬰,魯迅先生的獨生兒子)也不願意離開這位年輕的、梳著兩條小辮子的東北阿姨。蕭紅成了魯迅先生家中的常客,親密得宛如一家人。
蕭紅,正是由於魯迅先生的幫助闖進了上海文壇。從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風便吹進了文藝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有才華的青年女作家誕生了。
蕭紅在文壇上健步地奔跑。人們都看到她前進的奔腳印下,也流著一位慈祥的老人的汗珠,這位老人正是偉大的魯迅。
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沒有魯迅先生,也就沒有蕭紅。她很可能默默無聞地寂寞下去,甚至頹唐地毀滅自己。是的,沒有魯迅先生在荊棘滿地的前面為青年們開路,蕭紅同時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沖出牢籠走進文壇。三十年代出現的一批生龍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誰沒有受過魯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國現代文學隊伍方面,魯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勛。魯迅是中國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對青年的幫助,是人們萬世所感念的。
1,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當她找到魯迅先生以後,她的希望產生了,心裡的冰塊開始融化了。」「蕭紅心裡的冰塊開始融化了」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的,沒有魯迅先生在荊棘滿地的前面為青年們開路,蕭紅同時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沖出牢籠走進文壇。」這句話中「荊棘滿地」是暗指_____________這「牢籠」是指____________,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
用「//」將文章最後一段話分為三個層次,並分別寫出沒個層次的意思。
第一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為上海對蕭紅來說是一個陌生城市,她是舉目無親的,而且幾年來流浪生活冰凍了她原本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心,而在這個時候,魯迅先生待她如親人,又視她如調皮的女兒,這讓孤苦無依的蕭紅感覺到了呵護和關懷,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2)「荊棘滿地」指白色恐怖下的黑暗而殘酷的現實,「牢籠」指束縛青年作家創作、發展的惡劣環境。這句話的意思是:正是魯迅先生,出於對文學青年的無私關愛,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為他們的文學前途披荊斬棘。
(3)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沒有魯迅先生,也就沒有蕭紅。她很可能默默無聞地寂寞下去,甚至頹唐地毀滅自己。 // 是的,沒有魯迅先生在荊棘滿地的前面為青年們開路,蕭紅同時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沖出牢籠走進文壇。三十年代出現的一批生龍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誰沒有受過魯迅的哺育呢? // 在建立我國現代文學隊伍方面,魯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勛。魯迅是中國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對青年的幫助,是人們萬世所感念的。
第一層:魯迅先生為蕭紅開創了新的人生;
第二層:魯迅先生為一大批文學青年奉獻著自己的光與熱;
第三層:魯迅先生為中國現代文學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歷史會永遠銘記他。
風箏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於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後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現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蝴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並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1.為什麼遠處有一二風箏在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3."我不幸偶爾看了一本關於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作者說不幸?
4.精神虐殺這一幕指的是什麼?
5.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表達了作者的什麼的心情?
答案
1.聯繫上下文我們不難理解作者為什麼驚異又為什麼悲哀。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溫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卻是肅殺的嚴冬。故鄉的風箏時節,楊柳發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禿樹丫杈與晴朗的天空中,所以驚異於北京竟在這個時節放風箏,「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而且這一幕永遠無法補過。
2.初讀後,可以感知「我」不是天生的智者,「我」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落後的一面,但一旦接受科學思想,是知錯必改、充滿自省的。魯迅又感嘆被虐殺者的健忘和毫不抗爭,在他看來,這正是虐殺者之所以能夠肆意虐殺的原因。
3.「我」一向以為管小兄弟管的對,現在見書上得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受到懲罰了,對「我」來說良心受了譴責,可謂「不幸」
4.「我」過去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作為兄長,嚴格管束弟弟,把他快完工的風箏給破壞了。
5.表達了作者想討弟弟的寬恕。
⑥ 魯迅愛讀書閱讀題答案
魯迅一生清貧僅僅是物質上的貧窮。而他的這些藏書,是屬於他自己的東西,是花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是一種可以使人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⑦ 《回憶魯迅先生》(節選)閱讀理解
概括《回憶魯迅先生》節選中,魯迅先生的幾件事以及表現魯迅先生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內。
答:這篇文章是作者容對魯迅先生的回憶,其中主要講了七件事:1、開頭描寫魯迅先生笑聲明朗,表現出他平日里為人開朗樂觀。2、寫魯迅先生接人待客時的行為做法與態度。表現他謙遜禮貌地精神品質。3、通過側面描寫海嬰與夫人許先生,烘託了魯迅先生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態度。4、對待青年人寫字潦草這一點,他本身是「深惡痛絕」的,這恰好說明了他對待教育方面認真負責,不容許隨意敷衍了事的盡心盡責態度。5、客人來訪,魯迅先生擠出時間作陪,直到客人離去才繼續工作。這表現了他為人熱情好客,且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6、對待海嬰,魯迅先生表示不隨意抹殺孩子的意見。這表現了他作為父親尊重孩子,是非分明的一面。7、生病仍舊堅持工作,表現魯迅先生為了中國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馬革裹屍的獻身精神與認真負責的可貴品質。
⑧ 閱讀魯迅小說《孔乙己》片段回答問題
櫃里、櫃外,短衣、長衫,站著、坐喝,多是、只有
這些反義詞反映了當時社會已被食人不吐骨頭的舊封建社會制
度所侵蝕,諷刺於無形
。人心的勢力冷酷
【長衫代表讀書人,地位高】
並引出下文
⑨ 《祝福》魯迅 閱讀理解
主要內容: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朴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殘飲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白痴,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除夕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
中心思想:
此文在如泣如訴的血淚控訴中,對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特別是對封建禮教,給予了強烈的鞭撻通過描寫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
人物性格:
1、祥林嫂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朴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⒉、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堅決捍衛封建思想,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讓她生存信心徹底毀滅,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主要人物。
3、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個精明強干、有心計的女人,也是封建社會中自私自利典型。她拿走了祥林嫂的工錢,把祥林嫂當成工具,並且不顧祥林嫂的反對,不考慮她的意願,就把她嫁到偏僻的村莊來獲取高額的彩禮錢。同時她也從容能幹,面對魯四爺的時候從容應對。
4、柳媽
柳媽是個吃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視為不貞的人加以奚落。出於善意,她想給祥林嫂尋求解脫的葯方,結果反而給祥林嫂造成難以支持的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慘的深淵之中。柳媽自身的被害與她不經意的害人,從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
5、「我」
「我」並不是魯迅,而是魯迅虛構的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但又軟弱無能,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在結構上,「我」起著線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劇的見證人。
6、四嬸
四嬸只是看祥林嫂能幹,把她當工具一樣使用,並沒有把她當人看。
7、夫家的堂伯
幫助祥林嫂的婆婆捉走祥林嫂,而且在賀老六死後搶奪屋子
結構圖示:
情節 內容 方式
序幕 交代祥林嫂生活的舊社會環境
結局 祥林嫂在祝福聲中寂然死去 →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 ∣倒
發展 祥林嫂被賣再嫁 ∣敘
高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後變成乞 ←
尾聲 魯鎮祝福景象及「我」的感受
不知道你是要題還是文章分析,不知道這些有沒有用,能不能幫到你~
⑩ 閱讀魯迅的小說《葯》,試概述其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作品通過對茶館主人華老栓夫婦為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鎮壓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頌揚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地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貼近群眾的局限性。
【深刻主題】:由於受封建統治階級長期的壓迫和麻痹,人民陷入愚昧和無知的境地。如果說華老栓是因為受封建迷信而造成小栓的死亡悲劇,那麼,革命者夏瑜的遭遇則是一個更大悲劇。人們對夏瑜反對封建統治的革命行動絲毫不理解,夏瑜對群眾落後狀態的深切同情,反被人們罵為「發瘋」,對夏瑜的流血犧牲,人們漠不關心,冷淡到以他的血來作為治病的葯,這是多麼可悲的無知和麻木!這反映了尚未覺醒的群眾與革命先驅者之間存在著可悲的隔閡。小說通過這兩個悲剮,挖掘出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深刻的歷史教訓,揭示了民主革命必須啟發群眾覺悟的重大問題。
【題目立意】:
《葯》的題目含義深刻。主要包含以下三層意思:
1.全文以華老栓買葯為兒子治病為故事的開頭,題中的「葯」即蘸著革命者鮮血的人血饅頭。
2.這篇文章是魯迅寫給麻木不仁的人民群眾的一帖葯,意在拯救他們的靈魂,醫治他們的精神。
3.文章同樣也是提醒革命者的葯,指出革命不能脫離群眾。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評價為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詩歌、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可謂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