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閱讀 » 柳青創業史小說閱讀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柳青創業史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2-27 23:33:05

『壹』 郭世富的故事(柳青的創業史)

柳青(1916—1978),原名劉蘊華,陝西省吳堡縣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他早年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奔赴延安。抗戰勝利後,任大連大眾書店主編。解放戰爭後期,又輾轉回陝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國青年報》編委、副刊主編。1952年任陝西省長安縣(今西安市長安區)副書記,並在長安縣皇甫村落戶達14年。「文革」期間,遭受殘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一貫深入生活,幾十年如一日生活在農民中間,有著豐厚的生活積累。他的小說大都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代表作《創業史》。1927年,考入佳縣螅鎮高小。
1928年,隨長兄柳春園到米脂縣東街小學讀書1年,5月劉義維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因大哥離開米脂,返回葭縣(今佳縣)媳鎮小學讀書1年半。
1930年夏,考入省立綏德師范學校。在此,他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少年漂泊者》、《反正前後》、《西線無戰事》等不少進步書籍,啟發很大,勇敢地參與學校的學潮斗爭。經常上街講演、張貼標語、遊行,與國民黨頑固派、土豪劣紳斗爭,綏師進步師生的革命行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憤恨,「白色恐怖」很快襲來,組織被打散,學校被封閉,柳青被迫返家種地半年。
1931年,其兄春園在東北教書賺錢,資助柳青考入榆林省立第六中學學習,他苦心研讀,開始鑽研文學作品,經常閱讀魯迅、郭沫若、茅盾、高爾基等人的作品,在思想深處,奠定了走文學創作的道路。從初中二年級起,開始學英文,一年後即能閱讀一般的英文原著。1934午夏,柳青考入西安高中,開闊廠視野,豐富了閱讀內容,增加了不少知識,提高了熱愛文學的興趣,特別嚮往進步文學,開始自學俄文,介紹蘇聯文學,走上業余創作道路。在學校經常寫散文、詩歌,翻譯外國短篇小說,不斷在報刊上發表。

『貳』 簡述柳青小說《創業史》的藝術成就

柳青創業史
由陝西終南文化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和西部電影集團聯合創作的大型紀錄片《回柳青與創業史》於近日在答西安開機。作為陝西文壇的先驅和精神導師,柳青與陝西這片文學熱土血脈相連,此次紀錄片《柳青與創業史》的拍攝,將是讀者和觀眾第一次通過屏幕了解這位生前"不談經驗、不拍照、不接受采訪"的文學大師生平與人生情態。
柳青在皇甫十四年;柳青與創業史和柳青晚年。紀錄片的表現手法和創作風格以紀實、敘事為主。片中將展現大量珍貴的柳青文稿、著作、部分實物,全方位的展示多個時期柳青的生活與創作。紀錄片采訪的人物中包括了柳青的子女、親屬、與柳青交往的老幹部、同事和逗創業史地中的人物原型及其後人等等

『叄』 柳青的《創業史》,最後完成了嗎

柳青的《創業史》並未完結。

1952年,作家柳青從北京來到西安市長安縣王曲公社皇甫村,紮根基層14年,創作《創業史》。他汲取身邊村民的故事,記錄中國農村社會主義改造中的進步和變化。因為身體原因,柳青只完成了小說前兩部便於1978年病逝。

(3)柳青創業史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柳青不僅是「十七年」(指新中國成立至「文革」開始一段)時期的代表性作家,而且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不僅對陝西文學有著重大影響,而且對中國當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柳青《創業史》所講述的中國故事,既是現實主義的典範,又充滿著理想的光輝。作者以現實主義精神觀察與描摹生活,但又不拘泥於現實,而是將對過去、將來的理解融入到當下的現實之中,讓我們在當前現實的脈動中,可以感受到歷史的脈絡和未來的趨向。

柳青紮根長安縣皇甫村14年,參與土改與合作化,他的著眼點雖然只是蛤蟆灘上幾戶農民的生活及其變化,但他參與的是數千年中國歷史變化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中國農民改變自身命運、重塑新的形象的歷史性時刻。他所深入的生活,是人民創造歷史的生活,也是一個時代變化的核心。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時代最真切的變化和最深層的奧秘。

『肆』 在哪裡可以看柳青《創業史》第一部

柳青(1916-1978),陝西吳堡縣人,1938年到延安後開始小說創作。在寫作《創業史》之前,出版有長篇《種谷記》(1947)和《銅牆鐵壁》(1951)。50年代,柳青較長時間生活在陝西長安縣的皇甫村,參與了當地農業合作化的過程。這期間,除了不多的散文特寫(收入《皇甫村三年》)和中篇《狠透鐵》等以外,都在為擬議中的宏篇巨構《創業史》作準備。《創業史》原計劃寫四部。1960年第一部在刊物上連載,次年出版單行本。「文革」發生,使寫作計劃中斷。「文革」結束後,改定了第二部上卷和下卷的前四章,但整個計劃終於未能完成。
《創業史》的故事發生在陝西渭河平原的下堡鄉的蛤蟆灘。第一部寫互助合作「帶頭人」梁生寶領導的互助組的鞏固和發展,第二部則寫到試辦農業合作社。對於這部小說的主旨,作者作過這樣的說明:「這部小說要向讀者回答的是:中國農村為什麼會發生社會主義革命和這次革命是怎樣進行的。回答要通過一個村莊的各個階級人物在合作化運動中的行動、思想和心理的變化過程表現出來。這個主題思想和這個題材范圍的統一,構成了這部小說的具體內容。」(註:柳青《提出幾個問題來討論》,《延河》(西安)1963年第8期。)作家對農民的歷史境遇和心理情感的熟悉,彌補了這種觀念「論證式」的構思和展開方式可能出現的弊端,但反過來,這種寫作方式還是極大地限制了作者生活體驗敞開的程度。小說第一部出版後,在文學界獲得極高的評價。一年多的時間里,報刊贊揚的評介文章有五十餘篇。肯定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反映農村廣闊生活的深刻程度」。若干評論文章指出,作家的傑出之處,是敏銳地揭示還不為許多人所注意的「生活潛流」,揭示潛在的、還未充分暴露的農村各階層的心理動向和階級沖突,並向歷史深處延伸,挖掘了矛盾的、現實的、歷史的根源。小說通過活躍借貸、買稻種和分稻種、進山割竹子、新法栽稻等事件,組織起了錯綜的各條矛盾線索。這些矛盾著的力量最終構成兩個「陣線」:一邊是堅決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梁生寶、高增福等貧雇農,另一邊則是土改時彎下了腰,現在又想重振威勢的富農姚士傑,從土改時驚惶狀態中恢復過來的富裕中農郭世富,和開始走個人「發家」道路的村長郭振山。而處於這兩條「陣線」之間的,是像梁三老漢這樣的徘徊、搖擺的農民。作家表現了不同心理動向的各階層農民之間的復雜關系。「廣闊」和「深刻」,這是當時對「史詩性」的「現實主義小說」的最高尺度。當然,柳青在小說中有關農村階級關系的這種「深刻」闡析,根據的是50年代人們已耳熟能詳的政策文件;作家的創造是把對農民生活和心理的體驗和藝術想像,納入這一框架之中。《創業史》高度評價的另一依據,是創造了一組達到「相當藝術水平」的人物。而特別受到注意的,則是梁生寶這一「新人」的「光輝形象」。把這一人物的創造,看作是《創業史》成就的最主要的標志,是當時批評界的相當一致的認識。有的批評家把梁生寶與阿Q放在一起比較,來談論中國現代歷史和文學的變化和發展。這種討論方式,包含了「藝術典型」等級的價值估斷。(註:姚文元《從阿Q到梁生寶——從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看中國農民的歷史道路》,《上海文學》1961年第1期。)《創業史》運用了夾敘夾議的敘述方式。在人物語言方面,採用經過提煉的口語,而敘述語言則是充分書面化的。這構成了一種對比。敘述語調與人物語言的距離,有助於實現敘述者對故事的介入,顯示敘述者「全知」的「權威姿態」:直接揭示人物的情感、心理、動機,「觀察」、「監視」人物的思想、心理、行為與「歷史規律」的切合、悖逆的程度,對人物、事件作出解說和評論;雖然這種評論常用詼諧和幽默的方式進行。在小說的藝術形態上,柳青似乎並不追求像趙樹理那樣的「大眾化」和「民族形式」,也不追求故事性和行動性。但這並沒有妨礙它獲得批評界的賞識。從這個側面,也可以發現五六十年代文學與延安文學之間的復雜關系。
對於《創業史》(第一部),在60年代曾發生爭論。1960年,邵荃麟在《文藝報》編輯部的一次會議說:「《創業史》中梁三老漢比梁生寶寫得好,概括了中國幾千年來個體農民的精神負擔。但很少人去分析梁三老漢這個人物,因此,對這部作品分析不夠深」;「我覺得梁生寶不是最成功的,作為典型人物,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梁三老漢是不是典型人物呢?我看是很高的典型人物。」(註:《關於「寫中間人物」的材料》,《文藝報》1964年第8、9期合刊。)在此前後,嚴家炎撰寫的評論《創業史》的文章,(註:《〈創業史〉第一部的突出成就》(《北京大學學報》1961年第3期),《談〈創業史〉中梁三老漢的形象》(《文學評論》1961年第6期),《關於梁生寶形象》(《文學評論》1963年第3期)、《梁生寶形象和新英雄人物創造問題》(《文學評論》1964年第4期)。)也表達了相近的觀點。他不同意《創業史》的最大成就在於塑造了梁生寶這個「嶄新的青年農民英雄形象」的「流行的說法」,認為在反映「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個「偉大事件的深度和完整性上」,《創業史》的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梁三老漢形象的塑造上」。他的根據是兩個不同的方面:一是形象的「豐滿」、「厚實」,即美學的標准;另一則是在「兩條道路斗爭」中處於觀望、動搖的「中間狀態」農民的表現,在揭示社會生活面貌的「深度和廣度」上的意義,即題材的價值問題。與此相關,嚴家炎指出,梁生寶在當代農村小說「新英雄人物」塑造中,雖然是「水平線以上」的,但其成功程度,並不像大家所推崇的那樣。他提出這一形象在塑造上的「三多三不足」的缺陷(他後來補充說,「三多三不足」有的並不是缺點):寫理念活動多,性格刻畫不足;外圍烘托多,放在沖突中表現不足;抒情議論多,客觀描繪不足。在爭論中,嚴家炎又進一步指出梁生寶形象的過分理想化的問題。這些觀點,受到包括作家在內的大多數批評家的反對(註:批評邵荃麟、嚴家炎觀點的文章,除柳青的外,主要有艾克恩《英雄人物的力量》(《上海文學》1963年第1期)、馮健男《再談梁生寶》(《上海文學》1963年第9期)、蔡葵、卜林扉《這樣的批評符合實際嗎?——與〈關於梁生寶形象〉一文商榷》(《延河》1963年第10期)、吳中傑、高雲《關於新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上海文學》1963年第10期)、朱寨《從對梁三老漢的評價看『寫中間人物』主張的實質》(《文學評論》1964年第2期)、姚文元《使社會主義蛻化變質的理論——提倡寫「中間人物」的反動實質》(1964年12月14日《解放日報》(上海)。)。在《提出幾個問題來討論》一文中,柳青激動地說,報刊上的評論文章,對於他所不能同意的看法,他根本不打算說話,但對嚴家炎的觀點,「卻無論如何不能沉默」,因為其中「提出了一些重大的原則問題」;「我如果對這些重大的問題也保持沉默,那就是對革命文學事業不嚴肅的表現。」(註:《延河》(西安)1963年第8期。)論爭雙方在文學創作要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要「深刻」表現農村的斗爭等要求上,並無分歧。分歧的是對藝術形象所作的美學評價,以及題材價值的不同認識。就後者而言,邵荃麟、嚴家炎等事實上是強調有著「幾千年來個體農民的精神負擔」的人物形象與表現「歷史真實」的聯系。在這點上,邵荃麟等在某種程度上回到原先的論敵胡風的立場。在美學評價上,嚴家炎等以「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的藝術「成規」(客觀描繪,性格刻畫,形象的豐滿、完整)來質疑柳青的創作,而柳青在反駁中,卻提出一種更具「直接性」的美學標准。他對《創業史》為什麼要安排這樣的矛盾沖突,沖突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形式,人物為什麼具有這樣的思想性格,有這樣的「氣質」、心理、行動等等,都根據現實政治理論和政策規定,給予確定的、條分縷析的說明。

《柳青文集(共四卷)》
【作者】:柳青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頁數】:共四卷
【裝禎】:盒裝
【開本】:大32開
【ISBN】:7020049877
【出版時間】:2002-8-1
【原書定價】:¥148

『伍』 柳青的創業史講的是什麼啊

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最早是以連載的形式發表在《延河》雜志上,每期內兩章。這是1959年春天的事。
《創容業史》小說以梁生寶互助組的發展為線索,表現了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這部巨著蘊藏著作者柳青14年農村生活的豐厚積累。柳青同志生前計劃寫四部,僅完成了兩部。第一部寫互助組階段;第二部寫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和鞏固。它們既是互相聯系的,又是各自獨立的。

『陸』 柳青的<創業史>這本小說在哪個網站可以看

http://www.zdic.net/

『柒』 柳青《創業史》

好厚的一部大作,看電子書很累的,乾脆花點錢買吧。值得珍藏的好書。這本書給路遙的人生和寫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實在不行去網上搜吧 《創業史》.pdf,txt,exe格式的,應該有。

『捌』 哪裡可以閱讀到柳青的《創業史》全文

幫你找了很久,只能找到評論和簡介.不好意思.我當時看時是在圖書館借的。建議你去舊書市場問問,又便宜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