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紅日小說的內容
1946年初冬,蔣介石幫對華東解放區發動大規模的瘋狂進攻。人民解放軍某軍沈振新部在蘇北漣水城外,與國軍「王牌」整編七十四師張靈甫部激戰以後,主動北撤山東。敵整編七十四師猖狂萬分,配合八十三師等20萬人,又向我山東臨沂方向齊頭並進。盤據在濟南的敵軍李部,也同時出動到達萊蕪、新泰,企圖南、北夾擊我軍。我野戰軍司令部決定留一部分主力在南線阻擊,大部分轉頭北上,決心首先消滅北面的李部。歷史上著名的萊蕪戰役展開了。
我軍沈振新部的任務是拿下萊蕪城北吐絲口鎮,截斷萊蕪敵人的退路。由團長劉勝和團政委陳堅帶領的一個團被留下作為總預備隊,而團長劉勝和連長石東根因急於求戰,被留下後情緒有些急躁。戰局急劇變化,萊蕪五萬敵人在我軍猛攻下,企圖向吐絲口鎮方向突圍。吐絲口鎮的戰斗還在激烈進行,我野戰軍司令部指示必須迅速解決吐絲口鎮的戰斗。沈軍長當即命令團長劉勝和團政委陳堅率領部隊投入戰斗。劉勝事前已經了解了吐絲口鎮敵人的情況,故用一支突擊力量,越過前沿,插入敵人心臟,以最快的速度消滅了敵人的師部。吐絲口鎮戰斗結束,他們又立即掉轉頭來堵擊萊蕪潰逃敵人,抓了大批俘虜。巨大的勝利鼓舞著全軍。然而有些人——如連長石東根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沈軍長嚴厲地批評了他。
家鄉淪陷,遭受敵人殘酷迫害的蘇北婦女阿菊,跋山涉水,來到山東找到丈夫楊軍,再一次要求參軍殺敵。並且帶來故鄉親人的期望:要大軍消滅國軍七十四師,替鄉親們報仇。國軍以整編七十四師張靈甫部為先鋒,又向我山東蒙陰縣進攻,妄圖聚殲我華東野戰軍於沂蒙山區。為了分散和牽制敵人,沈振新軍從沂蒙山西側,插到敵後魯南一帶。敵七十四師進攻坦埠失利,在我軍東、西、北三路大軍強大壓力下,狼狽向南潰退。沈振新軍星夜飛兵搶占垛庄,切斷敵人的退路,將七十四師緊緊包圍在孟良崮山上。張靈甫陷入重圍,驚慌失措,想以聲東擊西的詭計逃避被殲滅的命運:一邊向我540高地發動佯攻,一邊卻妄圖從385高地突圍出去。我軍識破敵人的陰謀,以強有力的攻勢粉碎了敵人的突圍企圖。戰斗中,團長劉勝不幸犧牲。在攻佔孟良崮頂峰時,石東根連的戰士搭了人梯攀上懸崖絕壁,直搗張靈甫指揮部石洞,張靈甫無路可退便與眾將領自殺殉國。紅日當空,碧雲明麗,我各路大軍在孟良崮上勝利會師。紅旗如林,歡聲雷動。
這是了部優秀的軍事歷史片。它以漣水、吐絲口、孟良崮三次戰斗為主線,描寫了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的故事。
〖幕後花絮〗
電影《紅日》拍攝於1961年到1963年。影片取材於1947年的「孟良崮之戰」,這場聞名中外的慘烈戰役對交戰雙方有著存亡絕續的意義。影片盡量客觀地塑造了國共雙方的各級將領達20多人,從軍師團到連排班,人物眾多,個個鮮活生動,是為經典。當中的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更是唱遍全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B. 根據小說《紅日》內容出幾道選擇題,要答案。
作者:吳強(1910—1990),原名汪大同,江蘇漣水人,作家。曾於1933年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後來又參加了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過華東軍區文化部副部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等職務,出版了長篇小說《紅日》、《堡壘》(上)等作品,其中《紅日》先後被譯成英、法、俄、日、德等10多種文字。
問:作者吳強的代表作有哪些?
答:《堡壘》
問:簡述小說主要內容?
答:小說以我山東部隊一個五戰五捷的常勝英雄軍為中心,選取了三個重要而聯貫的戰役——漣水、萊蕪、孟良崮戰役展開故事情節,兩次漣水戰役,我軍受挫,狂妄的敵人得意忘形,不可一世。面對這一嚴峻局面,軍長沈振新和副軍長梁波表現出了優秀指揮員的優良素質和才能,他們認真總結了驕傲輕敵的教訓,通過大練兵,指戰員的思想覺悟和作戰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此後的萊蕪、孟良崮戰役中,戰勝了在人數和武器上都處於優勢的敵人,全殲了敵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
問:小說主要人物有哪些?
答:
張靈甫
敵七十四師師長,性格驕橫狂妄、剛愎自用,具有軍事斗爭經驗和才幹,是個不易對付的對手。[4]
沈振新
經過萬里長征鍛煉和考驗的高級軍事指揮員,身經百戰,高瞻遠矚,總是從戰爭的大局、全局思考問題,作出決定;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率領全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最後全殲敵七十四師。[4]
梁波
副軍長,性格開朗,平易近人,說話風趣幽默,即使批評人也不疾言厲色。同樣是高級指揮員,卻更多地表現出政治家風度和儒將風采,別具魅力。[4]
劉勝
團長,忠誠、勇敢、嫉惡如仇。[4]
石東根
連長。是一個性鮮明、別具風格的人物,他赤腳沖鋒跳火牆、赤膊殺敵守障地,痛切地檢討、戒酒,天真地學習指導員的辦法寫總結,嚴肅地、強有力地以革命軍人的榮譽教育新解放戰士。有著猛打猛沖的戰斗作風,但「火燒屁股」不講戰術,更怕寫文章;對革命無限忠心,但有游擊習氣;對戰友熱愛;在民主間題上卻有軍閥殘余;革命自尊心極強,學習卻不夠主動。他並不代表新四軍部隊的全體連長,卻代表著某一類型的連長。
C. 紅日小說全集
電視劇紅日全集
紅日》片尾曲《紅日》演唱:宋佳 那電視劇紅日全集一刻你倒下去 輕盈得盡電視劇紅日全集量不壓住一隻螻蟻 那一刻你倒下去 緩慢得幾乎耗去我一生追憶 有什麼比淡電視劇紅日全集漠更無情 有什麼比忘卻更無義 任憑歲月蹉跎,光陰電視劇紅日全集如梭 我還將永...根據吳強同名小說改編。
1946年初冬,蔣介石幫對華東解放區發動大規模的瘋狂進攻。人民解放軍某軍沈振新部在蘇北漣水城外,與國軍「王牌」整編七十四師張靈甫部激戰以後,主動北撤山東。敵整編七十四師猖狂萬分,配合八十三師等20萬人,又向我山東臨沂方向齊頭並進。盤據在濟南的敵軍李部,也同時出動到達萊蕪、新泰,企圖南、北夾擊我軍。我野戰軍司令部決定留一部分主力在南線阻擊,大部分轉頭北上,決心首先消滅北面的李部。歷史上著名的萊蕪戰役展開了。
我軍沈振新部的任務是拿下萊蕪城北吐絲口鎮,截斷萊蕪敵人的退路。由團長劉勝和團政委陳堅帶領的一個團被留下作為總預備隊,而團長劉勝和連長石東根因急於求戰,被留下後情緒有些急躁。戰局急劇變化,萊蕪五萬敵人在我軍猛攻下,企圖向吐絲口鎮方向突圍。吐絲口鎮的戰斗還在激烈進行,我野戰軍司令部指示必須迅速解決吐絲口鎮的戰斗。沈軍長當即命令團長劉勝和團政委陳堅率領部隊投入戰斗。劉勝事前已經了解了吐絲口鎮敵人的情況,故用一支突擊力量,越過前沿,插入敵人心臟,以最快的速度消滅了敵人的師部。吐絲口鎮戰斗結束,他們又立即掉轉頭來堵擊萊蕪潰逃敵人,抓了大批俘虜。巨大的勝利鼓舞著全軍。然而有些人——如連長石東根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沈軍長嚴厲地批評了他。
家鄉淪陷,遭受敵人殘酷迫害的蘇北婦女阿菊,跋山涉水,來到山東找到丈夫楊軍,再一次要求參軍殺敵。並且帶來故鄉親人的期望:要大軍消滅國軍七十四師,替鄉親們報仇。國軍以整編七十四師張靈甫部為先鋒,又向我山東蒙陰縣進攻,妄圖聚殲我華東野戰軍於沂蒙山區。為了分散和牽制敵人,沈振新軍從沂蒙山西側,插到敵後魯南一帶。敵七十四師進攻坦埠失利,在我軍東、西、北三路大軍強大壓力下,狼狽向南潰退。沈振新軍星夜飛兵搶占垛庄,切斷敵人的退路,將七十四師緊緊包圍在孟良崮山上。張靈甫陷入重圍,驚慌失措,想以聲東擊西的詭計逃避被殲滅的命運:一邊向我540高地發動佯攻,一邊卻妄圖從385高地突圍出去。我軍識破敵人的陰謀,以強有力的攻勢粉碎了敵人的突圍企圖。戰斗中,團長劉勝不幸犧牲。在攻佔孟良崮頂峰時,石東根連的戰士搭了人梯攀上懸崖絕壁,直搗張靈甫指揮部石洞,張靈甫無路可退便與眾將領自殺殉國。紅日當空,碧雲明麗,我各路大軍在孟良崮上勝利會師。紅旗如林,歡聲雷動。
這是了部優秀的軍事歷史片。它以漣水、吐絲口、孟良崮三次戰斗為主線,描寫了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的故事。
〖幕後花絮〗
電影《紅日》拍攝於1961年到1963年。影片取材於1947年的「孟良崮之戰」,這場聞名中外的慘烈戰役對交戰雙方有著存亡絕續的意義。影片盡量客觀地塑造了國共雙方的各級將領達20多人,從軍師團到連排班,人物眾多,個個鮮活生動,是為經典。當中的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更是唱遍全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D. 紅日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紅日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紅日最新章節TXT-----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的第二天上午(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七日),在我們住村口頭,我看到從山上抬來的張靈甫的屍體,躺在一塊門板上。當時,我有這樣的想法:從去年秋末冬初,張靈甫的七十四師進攻漣水城,我軍在經過苦戰以後,撤出了陣地,北上山東,經過二月萊蕪大捷,到七十四師的被消滅和張靈甫死於孟良崮,正好是一個情節和人物都很貫串的故事。後來,我有過把這個故事編織起來寫成文章的想頭。差不多日里、夜裡、風里、雨里,都要行軍打仗,就是戰後休整,也很少空閑,實際上,我們的工作,不打仗的時候,常常比打仗的時候還要忙,哪裡還有工夫和心情寫什麼文章。大概是兩個月以後,在夜渡朐河的時候,連寫好的幾十頁筆記,和收集來的一點資料如幾張七十四師的《士兵報》也丟掉了。
不知是什麼緣故,筆下寫不成,心裡卻老是想寫,有時候,竟打起腹稿來,彷彿著了迷似的。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里,部隊住在廈門島上,戰事基本結束了。可能是看……
別忘了採納喲
E. 紅日書里的簡介、主要人物、作者.是什麼
一、《紅日》簡介
《紅日》是現當代作家吳強所創作的長篇小說,首版於1957年。
《紅日》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詳略得當地描述了這三次戰爭。
書中先寫了漣水戰役,由於國共雙方力量懸殊,結果國民黨佔領了漣水,而解放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後來解放軍重整軍隊,改變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來的萊蕪戰役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並在最後的孟良崮戰役中全殲了國民黨的74師。
如此轉敗為勝的結局更加真實而獨特地再現了解放軍取得勝利的不易。
二、主要人物
1、張靈甫
張靈甫是國民黨王牌師整編七十四師的師長,七十四師是蔣介石用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嫡系王牌部隊,號稱「天之驕子」,身為這樣一個部隊的首領,絕非等閑之輩,被稱為「常勝將軍」、「名將之花」。
他在攻佔漣水城後顯得不可一世,甚至在他已陷入了解放軍的重圍之中時,仍然氣焰器張,叫囂著要創造驚人奇跡,一舉解決山東戰場,這充分顯示了他狂妄驕橫、剛愎自用的性格。
作品也展示了他性格的多重性,如作為王牌師師長的指揮才能,精明強干,指揮若定,但身陷重圍無人接應時又驚恐萬分。
這個「常勝將軍」的失敗結局,揭露了一切反動派色厲內荏的本質,有力地襯托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沈振新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高級指揮員、軍長沈振新,是一位參加過長征、身經百戰的老革命。作品中塑造了他沉著、冷靜、果敢的意志品質,突出他作為一名優秀指揮員的風采。
同時,作品還表現了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對犧牲的戰友的沉痛思念,對犯了錯誤的部下既嚴厲批評又熱情幫助,對妻子滿懷思念之情,……這些都真實地展示出這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指揮員豐富的內心世界。
3、梁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高級指揮員、副軍長梁波,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軍事指揮員,他比較嚴肅,。
作者通過漣水戰役失利後梁波的到來、羊角庄偵察、吐口絲戰斗和他的情感生活的描繪,展現了他的性格魅力:他既有軍事指揮員的謀略,又有政治家的氣度,既有理論水準,又能平易近人。
4、石東根
連長石東根,是戰場上叱吒風雲、雷霆萬鈞的英雄人物,但也存在著人性的弱點:幼稚、浮躁,容易被勝利沖昏頭腦。
萊蕪大捷後,因為他的連隊在此次戰役中戰果輝煌,在慶功會上他喝得酩酊大醉,得意忘形,一時酒醉縱馬,著一身繳獲而來的敵軍軍官裝束,狂奔亂喊,受到軍長的嚴厲批評。
但經過官兵們的幫助及戰爭的錘煉,石東根逐漸改掉了「火燒屁股」的毛躁性格。作品細致地描繪了他在革命戰爭的磨煉之下,逐漸克服自身弱點不斷成長的過程。
三、作者
吳強(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蘇省漣水縣高溝鎮人。其兄汪海清為著名畫家。少年時的吳強就常以文學自娛,對《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三俠五義》等書籍愛不釋手。
1933年在上海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抗戰爆發後投筆從戎,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期間參加萊蕪、淮海等著名戰役。
解放後,歷任華東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1952年後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小說家聯誼會會長等職。1990年去世,享年八十歲。
代表作品有《三戰三捷》、《紅日》、《英雄的業績》等。
(5)小說紅日正文閱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解放戰爭時期,吳強擔任蘇中軍區的政治部副部長和華東野戰軍六縱的宣傳部長,他親身經歷了漣水、萊蕪、孟良崮、淮海等多次戰役。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希望能「立馬沂蒙第一峰」的常勝將軍張靈甫(國民黨將領)最終被解放軍用門板抬下了山。
當時,吳強正隨軍駐扎在當地的一個村子裡,他目睹了這一幕之後,忽然就萌發了要寫一部長篇小說來描寫這幾場戰役的殘酷和艱苦的念頭。
但是由於部隊每天都要行軍打仗,停下來時還要做宣傳,給大家鼓勁,做思想工作,繁忙得擠不出一點兒時間認真構思,更沒有時間坐下來安心寫作,這讓吳強心中很是郁悶,只好抽出一點時間就做一些記錄。
可是,後來夜渡朐河的時候,他做記錄的幾個筆記本連同收集的74師的《士兵報》全都丟失了,這讓他非常懊惱。
盡管沒有時間,但吳強仍然每天在思考著小說的人物形象和情節。每日里無論坐著站著,還是行軍、吃飯,他都時刻不停地思索著,連做夢都夢到自己心中的人物了,就這樣思考了很久,又經歷了無數次戰爭,看到了更多英雄人物的形象,他心裏面的故事情節越發豐滿起來。
F. 《紅日》小說主人公
高舜,小攻x汪洋,小受
G. 《紅日》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紅日》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詳略得當地描述了這三次戰爭。
書中先寫了漣水戰役,由於國共雙方力量懸殊,結果國民黨佔領了漣水,而解放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後來解放軍重整軍隊,改變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來的萊蕪戰役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並在最後的孟良崮戰役中全殲了國民黨的74師。
《紅日》是現當代作家吳強所創作的長篇小說,首版於1957年。《紅日》一經發行就轟動全國,後來《紅日》被譯為英、法、俄、日、德等十多種文字在中國國外出版發行。吳強也因為《紅日》的巨大影響,先後訪問了蘇聯、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紐西蘭等國家。
(7)小說紅日正文閱讀擴展閱讀:
作品主題
《紅日》的基本主題即歌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個基本觀點,即人民戰爭。人民的軍隊,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戰的;人民也正是戰爭的主力,他們是人民軍克敵制勝的基礎,離開了人民的支持,人民軍將一事無成。
《紅日》無論寫漣水戰役的守衛戰,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的包圍戰、攻堅戰,還是寫在這期間零星發生的各種中小型的戰斗,無不寫到了戰爭與人民的關系,突出了人民的力量。
作者簡介
吳強(1910—1990),原名汪大同,江蘇漣水人,作家。曾於1933年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後來又參加了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過華東軍區文化部副部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等職務,出版了長篇小說《紅日》、《堡壘》(上)等作品,其中《紅日》先後被譯成英、法、俄、日、德等10多種文字。
H. 《紅日》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分三段)
以在1947年5月,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孟良崮戰役中全殲國民黨精銳軍團張靈甫的七十四師為背景,通過眾多英雄事跡而講述的這一個在中國戰爭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戰役。
曾親歷孟良崮戰役的軍旅作家吳強在戰爭結束10年後,用紀實與虛構兼備的筆觸寫成宏篇巨著《紅日》,是關於一場驚天動地的戰役,國共雙方力量對比懸殊,成敗卻瞬間逆轉;是關於一支王牌部隊,74師擁有精良裝備、倍數於我方的力量和傳奇師長,卻不可思議的潰敗,更留下「張靈甫之死」的不解之謎……本書出版50多年來翻譯成10種文字暢銷1000萬冊。
修訂本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的第二天上午(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七日),在我們住村口頭,我看到從山上抬來的張靈甫的屍體,躺在一塊門板上。當時,我有這樣的想法:從去年秋末冬初,張靈甫的七十四師進攻漣水城,我軍在經過苦戰以後,撤出了陣地,北上山東,經過二月萊蕪大捷,到七十四師的被消滅和張靈甫死於孟良崮,正好是一個情節和人物都很貫串的故事。後來,我有過把這個故事編織起來寫成文章的想頭。差不多日里、夜裡、風里、雨里,都要行軍打仗,就是戰後休整,也很少空閑,實際上,我們的工作,不打仗的時候,常常比打仗的時候還要忙,哪裡還有工夫和心情寫什麼文章。大概是兩個月以後,在夜渡朐河的時候,連寫好的幾十頁筆記和收集來的一點資料,如幾張七十四師的《士兵報》也丟掉了。
不知是什麼緣故,筆下寫不成,心裡卻老是想寫,有時候,竟打起腹稿來,彷彿著了迷似的。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里,部隊住在廈門島上,戰事基本結束了。可能是看到了大海的波瀾,我便理起了已往的斷斷續續的思緒,打算真的動起筆來。可是,種種顧慮,擋住我的去路。到三年以後的春天,才硬著頭皮寫好了故事梗概和人物詳表。由於缺乏那麼一股干勁,使得我在創作道路上步子走得很慢,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我不但從腳步慢到停腳不前,而且下決心不幹這件自不量力的重活了。在別人,可能早就寫了出來,而我呢,直到又一個三年以後的春天,才以一種試試看的態度開步走。雖說醞釀、思考的時間比較長,又有那麼現成的很富有文學意味和戲劇性的故事骨胳,作為進一步進行藝術結構的依託,自己又是在這個戰斗歷程里生活過來的,心裡自也有了一點數,自認還不是輕率從事;但把那麼一個戰斗故事寫成長篇小說,總還覺得是在干著一件冒險的事情。
我曾經多次反復地考慮過,並且具體地設想過:不管戰爭史實,完全按照創造典型人物的藝術要求,從生活的大海里自取所需,自編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免得受到史實的限制。也許是我的藝術魄力太小,我沒有這樣做。我認為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都是戰爭藝術中的精品、傑作,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在這兩個藝術品上煥發著耀目的光華色澤。就是我軍受了挫折的漣水戰役,到後來,也起了成功之母的積極作用。我珍愛它們,我覺得文學有義務表現它們。我又認為:透過這些血火斗爭的史跡,描寫、雕塑人物,既可以有所依託,又能夠同時得到兩個效果:寫了光彩的戰斗歷程,又寫了人物。看來,我不是寫戰史;卻又寫了戰史,寫了戰史,但又不是寫戰史。戰史彷彿是作品的基地似的,作品的許多具體內容、情節、人物活動,是在這個基地上建樹、生長起來的。
這樣寫法,歷次戰役的基本情勢和過程,不能不是有根有據的真情、實事,而故事裡的種種細節,則可以由作者自由設計、虛構。因而寫到我軍的野戰軍領導、指揮人員如陳毅司令、粟裕副司令,敵人的高級將領如李仙洲、張靈甫等,便用了真姓名。敵我兩方的大多數人員和人民群眾,就由作者給他們起了名字。如我軍方面的沈振新、丁元善、梁波、劉勝、陳堅、楊軍、華靜、阿菊、葛成富,敵人方面的何莽、張小甫,等等。在寫作過程里,我感覺文學賦予我的創作上的自由權利,我是充分享受和使用了的。史實不但沒有限制和束縛我,反而支持和方便了我,使我能夠沿著一條軌道,比較順利地走完了這一段寫作路程。
的確,我感到吃力、緊張。有時候,心跳得厲害;有時候,夜不成眠。睡到深夜,忽然夢中醒來,想起了一個什麼情節,或者對已經寫好的字句,覺得需要進行補充、修改,便從床上披衣而起,扭亮了燈,又臨時寫了一點,是有過好多次的。自然也跟大家一樣,我更多的感覺是歡樂和幸福。特別是在這本書終於脫稿以後。毛病總是有的,我自己深深知道,以我自身的條件,寫這樣的作品是不相稱的;以這樣的寶貴歷史題材,作為我寫作的實驗的對象,我感到簡直是一種罪過。直到現在,書已出版了兩年,我的心情,還常常覺得沉重、不安。但是,我也快樂,我覺得歷史、生活、今天的時代、社會,給了我極其優厚的待遇,哺養了我,教育了我,使我能夠享受到寫成我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的幸福。
我感激我們的黨,領導了勝利的革命戰爭,又給了我通過文學形式再現戰爭生活的機會和條件,並且在我寫作過程中,殷切地母親般地關心我,經常地給我既原則又具體的種種指點。我感激打敗了強敵的那些革命的人民、人民戰士和勇敢的、高尚的、忠誠於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像沈振新、丁元善、梁波、劉勝、石東根、楊軍、秦守本、張華峰、王茂生、安兆豐、張德來……華靜、黎青、姚月琴、錢阿菊、葛老大娘、張老大娘、阿菊的乾娘余老大娘,等等。他們為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創造了輝煌勝利,建立了豐功偉績。他們在生活里感動過我,以他們的卓越的行為、品德影響過我,而又被我當作了書里的主人公和寫作對象。對於他們,我又十分慚愧,因為我在雕塑他們的形象的工作上,有時候,顯得手不應心;有時候,連心也顯得愚鈍,因而使我的工作成效,遠未能達到我所想像的和許多人所期望的那種地步。我寫了敵人,其中著重的寫了一個張靈甫。張靈甫這個匪徒,是反動頭子蔣介石手下的一員健將,有豐富的反革命戰爭的經驗、才智。他猖狂已極,反動透頂。他驕縱、冷酷、矜持、虛偽、狡詐,他率領他的七十四師直下淮南、淮北,兩次進攻漣水城。在萊蕪戰役里,李仙洲當了俘虜和李仙洲的五萬多人馬被殲滅的悲慘教訓,他竟傲然拒絕接受,膽敢深入沂蒙山區的我軍腹地。在孟良崮被殲就戮,自然是他的部隊和他本人應得的結果。為了傳之後世和警頑懲惡,讓大家記住這個反動人物的丑惡面貌,我在他的身上,特意地多費了一些筆墨。
有人說,寫敵人應當寫得狠一點,以顯得我們的英雄人物的本領更高。這個意見,是正確的。其實,我們的敵人本就是又狠又毒,並且比我們強大得多的,我們只須按照真實的面貌去再現他們,也就夠了。譬如對張靈甫和吐絲口戰斗里逃走了的那個何莽,能說我在描繪他們的形象上,作了多大的誇張?是我有意把他們寫得狠了一點?多年的戰爭歷史教育了我們:對於我們的敵人,應當蔑視卻又必須重視。我想,在我們的作品裡,一旦要他們出現,就要對他們著意地真實地描寫,把他們當作活人,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絕不能將他們輕輕放過。
「愛情是永恆的主題」,有人這樣說。我寫了愛情,但我不是把愛情作為主題的。在客觀生活里,愛情有份,戰爭的時候也不例外。生活里有愛情,就可以寫愛情,當然是對的。生活里有愛情,忽略它,不寫它,那也未為不可。寫,不寫,聽作者自由抉擇,這在我動筆以前,就理解到的。我在這兩者中間徘徊過。大概是由於聽到有些人說過寫軍隊、寫戰爭就不能寫愛情,有些人說過緊張、艱苦的斗爭里,哪有人談愛情之類的話,想證明一下事實不是那樣,把戰爭時期的生活比較全面地反映出來,表示寫戰爭生活的同時,也不妨寫點愛情生活,我便描畫了沈振新與黎青、梁波與華靜、楊軍與錢阿菊他們之間的一些生活中的微波細浪。既然寫了,也就只得寫了。「經一事,長一智」,事後檢視一下,在這個方面的破綻,也許比別的方面要明顯一些。我覺得,我確是沒有寫得恰到好處。有多寫了幾筆之處,有寫得不大合乎人物當時所處的情況之處,也有,可以這樣寫,而我那樣寫了。就全書全文來說,涉及愛情生活的分量,雖不算多,但還可以再少一些。為了回答好些同志的關注,便補救了一下,在前次和這次的版本里,對這一部分,都作了一些改動。
在作品的其他方面,也還有我所難以避免的和可以避免的敗筆,不一一細說了。
這本書出版前後,關心我的同志們,曾給我許多幫助,提供有關資料,提過很多寶貴的意見,對我這本書的寫成和進行修改、加工、今後的創作活動上,都有莫大益處。
一九四九年是難忘的奠定革命基業的一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覺十年了。
十年來,風展紅旗,激流滾滾,六億五千萬勤勞勇敢的人民邁步直前。哪個方面都在經過火熱的斗爭之後,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就像十年以前的萊蕪、孟良崮、遼沈、平津、延安、淮海等等偉大的勝利的戰斗那樣。
我們的心情舒暢,我們的生活多彩而幸福。
看到美好的今天,嘹望更美好的明天,我不禁想起了在風里、雨里、炮火紛飛里苦戰惡斗的昨天,更不禁想起了那些勇敢的、忠誠於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戰士。
記住昨天的戰斗生活,對於我,是永遠的,只要還在活著的時候,都是必要的。因為它已經給了我、今後還將給我以前進的力量。
為的表白一下心情,更為的紀念偉大的建國十年,說了上面一些話,並作為這次修訂本的序言。
吳強 一九五九年五月於上海